植物种植繁殖新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小麦增产增收新技术有哪些》,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麦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小麦在我国的需求量通常是仅次于水稻的,因此小麦的市场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在种植小麦的时候,种植户们最为关注的肯定就是小麦产量了。那么小麦要如何才能够增产增收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小麦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配方施肥

在种植小麦进行施肥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做好配方施肥工作的。配方施肥首先是需要对种植小麦的土壤进行检测,检查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土壤容量以及土壤内缝隙度等各种数值。然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需求,严格控制各种元素的需求量,然后再确定具体施肥量。通常情况下,小麦在配方施肥的时候,其中氮磷钾肥料的比例在1:0.6:0.25左右。并且每亩可应施入4000kg左右的土杂肥,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

2、肥水浸种

肥水浸种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肥水浸种首先是需要将肥料控制好比例将其溶解在水中,然后再将小麦种子放入到肥水中浸泡。肥水浸种对于小麦根部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提高面积、提早分蘖时间,成穗率也会有所提高。其中适合肥水浸种的肥料一般有尿素以及复合肥等。在浸种的时候,其时间要保持在12小时之内。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且无法及时灌溉的话,那么则不可肥水浸种,否则容易导致烧苗死苗现象。

3、品种混播

品种混播就是指将一些不同品种的小麦种子一起混播到同一块地块上。进行品种混播不仅能够将各个小麦品种的优势集合到一起,还能够掩盖其弱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对小麦的适应性以及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促进高产稳产。不过在混播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混播品种的播种期与收获期要大体一致,植株的高矮相差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可提高通透性,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播种比例,合理混播能够使小麦增产10%左右。

4、东西行向种植

小麦在进行东西行向种植的时候,其产量要比南北行向种植高出10%左右。因为在东西行向种植时,小麦的根部扩展会与行向垂直。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力利用,增强根部对肥料的吸收率,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从这些方面来看,小麦东西行向的种植优势是要远远多余南北行向种植的,所以大家在种植小麦的时候,想要增收增产的话,那么最好是进行东西行向种植。

以上就是小麦增收增产新技术的简单介绍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zw59.com推荐

2022年种植“第四主粮”马铃薯有补贴吗?怎样增产增收呢?


在马铃薯被引种到中国将近五个世纪后,这种多年生草本作物开始正式被确定为中国人的主粮之一。据央视报道,预计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那么什么是马铃薯主粮化?马铃薯有补贴吗?大范围种植马铃薯是否存在风险?

什么是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有补贴吗?

1)中央财政对马铃薯实施脱毒种薯扩繁和大田种植补贴,每亩补贴100元,补贴对象为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或企业;

2)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从之前的6亿元增加到10亿元,增长了67%,主要用于马铃薯和果蔬储藏保鲜,其中1亿元专门用于支持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

3)有关部门将完善马铃薯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各地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实行用地、电、水、气等价格优惠;

4.加大对马铃薯生产的投入,支持种薯生产、贮藏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市场与信息服务等环节;

5.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信贷保障和保险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马铃薯主食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

大范围种植马铃薯是否存在风险?

1)从耕作方面,要提高优良品种的使用率,优良品种和优质品种是两个概念。控制好生产中的病虫害,特别是晚疫病,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2)马铃薯在中国种植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大多是鲜食菜用。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仅为41.2公斤,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且消费结构单一。所以要引导大众认识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用加工技术的改进来适应百姓的传统食用方式。

3)除了饮食习惯等因素,成本是制约马铃薯成为中国人新主粮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五斤马铃薯才能出一斤粉,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技术问题解决以后,如何解决成本偏高的问题,将是今后的重点。

水稻想要增产增收,这六大要点很重要!


我国的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是种植水稻的主要产地,有农户反映现在的水稻越来越不好种植,产量也越来越低。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水稻增产增收的高效种植技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水稻的重要基础。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生产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优质稻米品种确定之后,经过晾种、盐水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程序后,于4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可进行旱育苗、盘育苗。

2、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移栽是生产优质水稻的关键。根据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安排水稻的播种期,包括: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要使这3个关键时期的温度适宜。

水稻壮秧的标准是根系发达,颜色发白,秧苗基部扁粗、健壮,叶色浓绿不披垂,幼苗均匀整齐、秧龄适宜。抛秧和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返青期较短、结实率高、抗性强、有效分蘖率高等特点,因此,旱育秧和抛秧是生产优质水稻的最佳选择。生产优质常规水稻的旱育秧播种量为每平方米苗床播45-50克,均匀播种。

3、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

在播种至立针期,要保温保湿,温度保持28-32℃,土壤水分要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覆膜保湿,保证出苗整齐,培育壮秧;在立针期至2叶期。要促下控上,促进根系生长,棚温保持25℃,及时通风炼苗;在2叶期至3.5叶期,要“促根系”,控制水分和棚温,防徒长,防病,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2℃左右;在3叶期至插秧,突出“壮”字。这一时期的目标是蹲苗壮根,促分蘖,逐渐揭膜,大通风。

4、选地与移栽

①选好地块。选择有机质含量中等的地块,以秋整地为好,秋翻深度在15厘米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经过冬、春两季的冻融交替,可以促进土壤内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通透性,使之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质米生产的生态环境。

②移栽时期与栽培密度。移栽时期大约在5月下旬至5月末以前结束。水稻的栽培密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较大。栽培不宜太密,也不宜超稀植。抛秧的栽培方式:根据苗龄大小,适宜密度为每亩抛秧1.5-1.8万窝。

旱育秧的栽培方式:一般实行宽行窄株条栽,以东西向为宜,优质杂交稻每亩栽植秧苗少于常规杂交稻,少栽培500-1000窝。一般情况下,优质水稻每亩秧苗控制在10-14万,适于密植、株形紧凑的品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5、合理施肥

水稻施肥的总原则是增加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磷、钾、肥、硅肥,巧施优质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控制氮肥的用量。

具体施肥方法:农家肥翻地前施入,耙地时施底肥,纯氮60-70千克,磷肥50-70千克,钾肥30-40千克,硅肥全层施入。分蘖期施纯氮30千克,穗肥施氮肥20千克,钾肥30-40千克。不可使用含氯的化肥,收获前30天不施任何化肥。

6、合理灌溉

在水稻生长前期,水分管理的目的是要减少无效分蘖和主穗与分蘖穗之间的差距。水稻生长后期,水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从而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这是水稻生产过程水分管理的重要时期。

全生育期实行浅水灌溉,水层保持3-4厘米,干湿交替,插秧前灌花达水,插秧后水层稍加深护苗;分蘖期浅水促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晒田7天左右,晒至田间出现裂缝;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要浅水灌溉,不宜断水过早,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过早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黄熟期排干,但不能早排,收获前10天前撤水,以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以上就是水稻增产增收的六大要点,种植水稻的农户们,想要水稻增产增收,一定要掌握好以上六点,选择优良品种,科学管理。

关于种植水稻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水稻栽培增产新技术


近年来,一些水稻产区改进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其主要栽培方法有以下5种。

(1)病虫防治提前到秧田期

将大田用药改为栽培前秧田集中喷药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方法是,在拔秧移栽的前一天,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和杀虫药对水混合,对秧田进行全面喷施,可预防和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

(2)双株栽插

一般认为杂交稻分蘖力强,大都以单株栽插,这就造成大田本苗数不足,产量难以提高。进行双株带蘖移栽,不仅大大提高效穗,而且稻穗长、结实率高。因此,双株栽插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

(3)择时移栽

大田移栽时,应尽量避开烈日高温天气,选择阴雨天气或晴下午或傍晚移栽。可避免秧苗被灼伤,使其返青快、发根早、分蘖多,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4)追肥基施

提倡大田移栽后,按时追施分蘖肥、攻穗肥、壮粒肥等。将全部追肥用量一次性改作底肥施入大田后再移栽,可使秧苗吸肥早、返青快,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抗病力。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大田后一次耕耙时,每亩用复合肥50千克、磷肥25千克、尿素20千克,一次性施入大田,混合耕耙后再栽秧。

(5)农田施肥

大多农户对自家分得的田块进行逐年增加投入,以图丰产回报。有些稻田由于长年单一大量施用圈肥或绿肥,使土壤肥沃,氮肥充裕,而磷、钾肥不足。收获时,稻秆旺盛,但稻穗秕粒较多。因此,只要调整历年单一用肥种类,增施磷、钾肥,即可改变肥田低产现象,确保水稻丰产稳产。

本文引自《种植致富新门路200条》一书

黑木耳栽培增产新技术


采用稻草作培养料、室内养菌、葡萄园出耳的方法培植黑木耳,成本低、栽培简便、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般每100千克稻草培养料可产鲜耳100千克左右。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

稻草70%、米糠或麸皮25%、玉米粉1%、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5%、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1%、硫胺素50毫克,均按重量取原料配成培养料。

(2)配料装瓶

选择新鲜、足秆、无霉变的稻草,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然后与米糠或麸皮、玉米粉、过磷酸钙、石膏粉混合均匀,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胺素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加入料中,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60%左右,pH值调至6.5。闷堆0.5小时,即可装入罐头瓶。装瓶时,要边装边压实,直至齐瓶口。要求上下松紧适中,并用小木棒扎一孔直至瓶底,揩净瓶壁,用双层报纸和一层塑料薄膜封盖瓶口,用橡皮筋扎紧即可。

(3)灭菌接种

培养料装好后,及时搬入常压消毒锅内,在100℃下保持8小时灭菌时间,然后取出待料温降到30℃以下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按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接种量以全部封盖料面为宜。

(4)室内养菌

接种后,将料瓶搬进培养室,竖放培养架上养菌。要求室内通风、干燥和避光条件。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使菌丝尽快萌发生长和定植。7天后菌丝布满料面,把温度调到23~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菌丝健壮并迅速伸入料内生长蔓延。经20~25天,菌丝即可长满全瓶。在菌丝长满前3~5天,取去瓶口封盖的报纸,并在薄膜上扎几个小孔,以利通气,促进耳芽迅速生长。当出现耳芽时,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5)出耳管理

当发现料瓶里长出耳芽,立即将瓶子搬进葡萄园内,揭去瓶口薄膜,横放在耳架上,瓶底对瓶底,瓶口朝外,一排一排地放好。揭膜后,瓶口均要用湿布或报纸遮盖以利保湿催耳。

出耳后温度保持20~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并保证充足光照和通气条件,使耳基出得整齐、肥壮、开片好、色泽深。如此时温度在30℃以上,湿度超过85%,则不利于开片,即使能开片,也易造成高温流耳。经7~10天,耳牙长到蚕豆大小时,要坚持每天均匀喷水1~2次;耳片直径达2厘米时,每天喷水3~5次,保持耳片湿润,边缘不干缩,并加强通风和光照,促进健康生长。当耳根收缩变细,且子实体腹面开始产生白色粉末状孢子,表明黑木耳子实体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当第一潮木耳采收后,第二、第三潮子实体发生时,要用1%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液喷洒,以增加养分,提高木耳产量和品质。

小麦种植技术:旱地小麦抗旱增产的技术要领


小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户不得不选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小麦。旱地小麦因干旱缺水,供肥供水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但却蕴藏着很大的增产潜力。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旱地小麦种植抗旱增产的技术要领。

一、深浅轮耕,以土蓄水

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二、增施肥料,以肥调水

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三、选用良种,以种济水

抗旱品种多具有根系发达,叶片窄狭,表皮厚,气孔小,呼吸强度及蒸腾作用弱,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等特点,能较好地适应缺水少肥的旱地环境;据各地对比调查,种植抗旱品种比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一般增产20%30%。

四、适时适量播种,以苗(株)节水

旱地小麦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差,其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范围相应地比水浇地小麦要窄;通过适时、适量播种,建立苗、株、穗、粒合理的节水省肥型的群体结构,是旱麦增产的中心环节。实践证明,冬性品种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播种,这样,可以保证冬前0℃以上有效积温,主茎叶达到68片;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35天。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5万株左右,播种偏早的减少12万株,播种偏晚的增加23万株,晚茬麦可增加到2025万株;冬前亩茎数一般要控制在最后成穗数的22.5倍。

以上就是关于旱地小麦种植抗旱增产技术要领的介绍了,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麦增产增收新技术有哪些》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种植繁殖新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