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套袋。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套袋苹果得病发病原因何在?》,希望您喜欢!

套袋苹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怎么防治?

【小编解语】

近年来,多数苹果产区都采用苹果套袋技术,收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近几年气候的异常变化和果农应用套袋技术水平的差异,使套袋苹果出现了诸多问题。现将原因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果农参考。

套袋苹果裂纹重的原因

一、苹果肩部裂纹重的原因在苹果生长后期,当果肉细胞仍在继续膨大时,如果此时温度下降,果皮就会收缩,而仍在继续膨大的果肉细胞则会撑开果皮,导致果皮出现裂纹。苹果的肩部,由于果皮嫩所以裂纹重。

二、苹果梗洼裂纹重的原因

摘袋不及时或苹果采收不及时,梗洼裂纹皆会加重。如嘎拉苹果,摘袋后7天没有采收,20%以上苹果将产生裂纹。

另外,降雨多,苹果裂纹重,摘袋后,如果每天有露水且上午11时之前果面不干,苹果裂纹重;地下湿度大,苹果裂纹重;气温不稳定,苹果裂纹重,7-8月偏施氮肥的苹果园,苹果裂纹既多又重。

套袋苹果萎缩不长的原因

一、原因长期干旱缺水、树势弱的苹果园和透风透气性差、温度高、湿度小的苹果园,易出现套袋后苹果萎缩不长的现象。尤其是外层较厚而耐雨淋、内层为非压光黑纸的双层纸袋,平日袋内无湿气,高温天气时袋内温度高达50℃,苹果内水分倒流到叶片中,引起苹果生长停止、甚至萎缩。

二、防治技术(一)及时浇水。对贫瘠地、山坡地、高原地的套袋苹果园,干旱年份应及时浇水。(二)避免使用紫、红色的塑料膜袋和内层为非压光黑纸的双层纸袋。(三)加强苹果园管理。合理负载,使苹果园通风透光,不提倡过度环剥。

套袋苹果为何发黄不上色

一、氮肥施用过量尤其是在7-8月,冲施氮肥过多或地下追施氮肥过多,都会出现摘袋后苹果发黄不上色的现象。

二、硼中毒如果追施硼砂过多会导致硼中毒,使苹果发黄不上色,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连续3年苹果着色困难。

三、环剥过重苹果早期落叶严重,树体营养积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果农仍继续加大环剥力度,结果导致不少苹果园出现苹果发黄不上色的现象。

四、持续高温连续5天超过30℃以上高温天气,套袋苹果袋内温度超过60℃,由此影响了着色物质的形成。

五、摘袋时间套袋苹果要适时采摘,若摘袋过早苹果会先着色后退色,返为绿色,出现绿腔现象。

【点评】今天悦蓝介绍了关于套袋苹果得病发病原因并且整理《套袋苹果得病发病原因何在?》一文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面临如此难题的果农朋友找寻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近年来,多数苹果产区都采用苹果套袋技术,收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近几年气候的异常变化和果农应用套袋技术水平的差异,使套袋苹果出现了诸多问题。所以小编整理一些套袋苹果常见的问题,以供广大果农参考。

延伸阅读

苹果规范化套袋技术


实施苹果套袋技术是生产优质高档、无公害果品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年来,静宁县广大果农通过实施苹果套袋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同时也积累了一套的宝贵经验。现将苹果规范化套袋技术总结如下:

一、套袋前认真检查前期疏果情况,将树体上的病、残、小(长不大的)、果型不正以及密处多余的果疏除,保持每隔20~25厘米留一个果,同时注意选留较长的中果枝和较短的长果枝上的中心果。

二、套袋前周密细致喷好药,一定注意不要漏喷(特别是果实),喷药后1~2天后再套袋。

三、最佳套袋时间,根据多年实践证明,套袋过早,影响个头生长、加重苦痘病的发生;套袋过晚,果实退绿差,果面粗糙,影响果面光洁,着色差。因此建议:六一过后开始套袋,六月十五日前后结束为最好。

一天当中,最好上午八时左右开始,避开炎热的中午,到下午五、六时结束为好。

四、选择使用优质果袋,优质果袋是指纸张优质、加工工艺精制,防水性、遮光性、透气性能好、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的双层果袋。最好选用优质果袋,且不重复使用。

五、苹果套袋时应注意事项:

1.遇干旱天气,应在套袋前三、四天浇一次透水。

2.等露水干后再套袋,遇毛毛细雨天气不要套袋。否则,易加重果锈产生。

3.遇阴冷、低温天气不要立即套袋,等天气转暖,过一、二天后再套,否则易发生日烧。

4.套袋前应充分检查透气孔是否通气,套时应将果袋充分撑开,严防用力擦果而套。

5.果袋折叠好后,应将铁钉向下弯折严实,严防横向弯折。

6.套袋期间遇雨,应将未套部分树及时补充喷药。

六、苹果摘袋时应注意事项:

1.摘袋前几天应将内膛、背上徒长枝及部分严重影响光照的密生无用枝疏除。

2.摘袋前2~3天周密细致喷好杀菌杀虫药剂,摘袋后既无病菌侵染又无害虫危害,同时还能大大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3.遇干旱天气,应提前浇水,之后再摘袋。内袋为红蜡袋的应分两次摘袋(树冠下部内膛的也可一次性摘袋),内袋为黑袋的如遇不良天气(特别是干旱、炎热天气),最好将树冠外围的先松开袋口,过两天后再摘除。

4.遇阴冷、低温、大风天气,同样应等天气转暖,过一、二天后再摘袋。

5.摘袋后及时铺设反光膜,最好当日摘袋的地块当日铺设。

6.摘除果实周围部分影响光照的叶片,适时转果,确保果实充分着色。

7.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视天气情况摘袋为宜。一天当中,上午八时开始,避开炎热的中午,到下午五、六时摘袋为好。

8.在保持适宜的湿度情况下,最好注意温差在七、八度时摘袋,利于果实迅速着色,确保色泽鲜艳。

苹果套袋的时间和方法


套袋时间

除果面易生果锈的苹果品种外,通常早熟、中熟苹果品种在落花后30天左右套袋,中晚熟、晚熟苹果品种在落花后35~45天套袋。过早套袋,采收时苹果果面虽更为光洁,但因幼果果梗细嫩,遇大风天气果实会出现落袋现象;过晚套袋,采收时苹果果面比较粗糙。目前我国生产的纸袋,因袋纸多未经过药剂处理,果农反映套袋后常有烂果或康氏粉蚧发生,应在套袋前2天混喷一次杀菌杀虫剂。金冠和金矮生苹果的果面易生果锈,应在疏果后立即套袋,套袋果宜选花萼较直立闭合的幼果。

套袋方法

一般整个苹果园都要套袋,以便于安排喷药。对于一株苹果树来说,套袋时应先套树上部,后套树下部。套袋具体操作方法:先把手伸进袋中使全袋膨起,然后一手抓住果柄,一手托纸袋,把幼果套入袋的中部,再将袋口从两边向中部果柄处挤摺,当全部袋口折叠到果柄处后,于袋口左侧边上,向下撕开到袋口铁丝卡长度,最后将铁丝卡反转90℃,弯绕扎紧在果柄上。注意不要套绑在果台枝上,也不要扎得过分用力,以防卡伤果柄影响幼果生长。袋套好后,用手往上托一下袋的中部使整个袋都鼓起来、两底角的出水气孔张开。幼果悬空在袋中,不与袋壁贴附,可防止盲椿象刺果和药水、菌虫分泌物污染而生锈发霉。

苹果:疏花疏果套袋拉枝


进入夏天,苹果树上的工作就转到了疏果定果和套袋,其次是拉枝、扭梢、环剥、环刻及夏剪上来。

疏果定果分两次进行较好。落花后1~2周进行第一次疏果叫间果;落花后1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疏果叫定果。疏果定果应从落花后1周开始,花后4周内结束。具体到每一个果,应坚持以下原则:(1)留大果,疏小果。(2)果台副梢强壮的果留,弱小的疏。(3)留下垂果,疏朝天果;留正形果,疏畸形果。(4)对霜冻果、病虫果、萎缩果、表面受污染或机械损伤幼果及早疏除。

疏果定果后就该套袋了,选择的果袋要求适合所用品种及当地的气候条件,且抗破裂强度高,遇风吹、雨淋和曝晒不破裂,具有良好的透气,有一定的疏水能力。此期进行的拉枝是指将直立长放旺枝,用绳等下拉固定则为拉枝。能起到增大分枝角度,控制枝条旺长及促进发枝的作用。长枝品种主枝拉枝大于90度,短枝品种拉成水平。

扭梢就是在新梢尚未木质化时,将背上的直立新梢、向里生长的临时枝,在基部5厘米左右处,轻轻扭转180度,使木质部和韧皮部都受到轻微损伤,但以不折断为度。扭梢的时间不要在早晨,也不要在晚上,这两个时间,枝条都较脆,容易折断。扭梢的最好时间是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此时枝条较软,不易折断,扭梢效果较好。

环剥时第一剥口不要过宽。第二剥后要包扎,以防虫害且利于剥口愈合。乔砧苹果壮幼树宜用纸条包扎,剥口约30天左右即可愈合。包扎后15~20天时,要进行检查。若有虫危害且愈合较差,要拨出害虫,重新包扎塑料薄膜条,到愈合后再及时去掉包扎物;若愈合组织由上向下生长,也需重新包扎塑料薄膜条,愈合后要及时去掉包扎。第三环剥适用于苹果旺幼树或壮树及结果少的大树。对于弱树、病树等树不宜采用,否则会造成生长势极度衰弱,腐烂病上升,毁灭全园。

此期环刻就是在树干或枝条上用刀环切一圈,深达木质部。刻口愈合需10天左右。环刻与环剥作用相同,而强度较弱,一般的品种环刻三次等于一次环剥。此法适用于环剥不宜愈合的品种,如元帅系、印度系等。

夏剪时无论大小树,对剪锯口处、背上萌发的过密枝和外围枝上的多头新梢,要及时疏除,以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粮食产物,而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扰,其中,最为常见的就属水稻纹枯病了。

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1.种植制度因素: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肥因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二、防治技术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烂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方便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深一些。

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3.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4.药剂防治。当水稻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天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15、25%井冈霉素25-40克/亩,或25%丙环唑乳油15-300克对水60-100公斤/亩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苹果套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苹果套袋既能提高果品质量,又能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冀北发展较快。但是在生产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苹果套袋配套技术,经常出现套袋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不显着甚至事倍功半的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冀北苹果套袋栽培的健康发展。现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如下,以供果农参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树体修剪不合理,疏花疏果不到位。大枝过多,枝条过密,通风透光差,导致套袋苹果着色不好,质量差;留果量过多、过密,套袋苹果达不到优质果标准。

2.果袋选择不当。不管是什么品种苹果,认为使用双层袋比单层袋效果好,导致套袋果成本增加;分不清果袋质量,造成雨季果袋破裂,套袋失败。

3.套袋和除袋时期不当。套袋过早或过晚,出现幼果脱落掉袋现象,或者套袋苹果颜色差,套袋效果不显着;除袋时间不当,导致果面粗糙,颜色不佳,或者果面出现日灼。

4.忽视病虫害防治。大多果农认为苹果套袋后,不用进行病虫害防治,导致叶片、枝干病虫害严重,造成树体衰弱。

5.不追有机肥,忽视喷微肥。许多果农认为套袋苹果就比不套袋苹果质量好,不及时地施入有机肥,忽视果树应需微肥的喷布,造成套袋苹果含糖量大幅度降低,口味变淡,品质下降。

二、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精细修剪。果树在套袋前,必须进行精细修剪,为套袋打下树体结构基础。冬季修剪注重调整树体结构,开张枝条角度,合理摆布大枝和枝组,做到树冠稀疏、通风透光良好。夏季及时疏掉背上直立枝条,去除过密、重叠、交叉枝条,达到生长季节树冠下有花影。通过修剪,使叶片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树体能充分地进行养分积累,套袋果摘袋后,能充分见光着色。

2.严格疏花疏果。果树疏花从花序分离开始进行,中庸树原则上每20~25厘米留1个花序,多余花序全部疏除。在每个花序中,留1朵中心花和1朵边花;等到谢花后半个月左右,再进行疏果。一般按每20~25厘米远留1个果,疏除发育不良的小果、病虫果和畸形果,保留下垂果、好果、大果。

3.根据品种,合理选择果袋。为降低生产成本,对于黄色和绿色苹果品种(如金冠等)以及较易着色的红色苹果品种(如新红星、新乔纳金等),可选用疏水单层袋,也能达到套袋效果。对于较难着色的红色苹果品种,如红富士、乔纳金、北斗等,宜选用双层袋,促进着色。冀北地区夏季雨水较多,有时风雨同时,所以在选择果袋上,千万要选择疏水袋,否则果袋遭受风雨后,开裂漏光,容易造成套袋失败。

4.适时套袋。不同苹果品种套袋和除袋时期不同,为避免幼果脱落掉袋现象,在果树生理落果后即可进行苹果套袋。根据多年来实践,平泉县一般在6月15日左右进行苹果套袋,过早既容易落果掉袋,又容易伤及果柄,影响果实正常生长。但是对于易发生果锈的金冠,在落花后半个月,应及早套袋,否则防锈效果差,果面不干净。套袋终止时间,平泉县一般在7月上旬结束。过晚苹果已经上色,套袋效果不显着,并且此时果已经长大,也不便于套袋操作。

5.合理除袋。根据冀北地区秋季比较冷凉、昼夜温差大这一气候特点,平泉县苹果除袋的具体时间一般掌握在:较易上色的红色品种如新红星、新乔纳金等,在采收前10~15天除袋(9月10日左右);较难上色的红色品种如红富士、北海道等,在采收前20~25天除袋(9月20日左右);黄色品种(如金冠),在采收前5~7天除袋。

双层果袋除袋分两次进行,先摘除外袋,过3~5天后,再摘除内袋。单层果袋,首先打开袋底通风或将纸袋撕成长条,过几天后即可全部摘除,避免果面产生日灼。

6.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苹果进行套袋,虽然能够大大降低套袋果的病虫害发生,但是为了确保果实的正常生长,仍需加强对叶片、枝干的病虫害防治,保护好枝干和叶片,保证树体生长健壮,营养充足。套袋后至除袋前,重点防治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红蜘蛛、蚜虫等,同时注意防治因套袋而引起的特殊病虫害,如苦痘病、康氏粉蚧等。摘袋后至采收前,及时喷施杀菌剂,防止烂果病发生。注意不要喷用波尔多液,以免污染果面,影响果品质量。

7.增施有机肥,喷布果树微肥,减轻果品含糖量的降低程度。据调查,苹果套袋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分)含量下降1%左右,这是由于果实长期在遮光袋内生长造成的。另外果实酸含量、芳香物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套袋果在贮藏后期风味变淡。实践证明,叶面喷布稀土微肥、增糖增色剂等,能有效地减轻套袋果含糖量的降低程度;同时果树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是减轻套袋果含糖量降低的根本措施。

水稻胡麻斑病发病原因,病症,防治


【常见问题】水稻胡麻斑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一、发生特点

1.发生症状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色,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湿时,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染病,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后扩至全粒,造成秕谷。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二、发病原因

1.病原病原为道平脐蠕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

2.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潜伏菌丝体能存活3-4年,菌丝翻入土中经一个冬季后失去活力,带病种子播后,潜伏菌丝体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可借风吹到秧田或本田,萌发菌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症,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雾露存在时发病重,酸性土壤,砂质土,缺磷少钾时易发病,旱秧田发病重。菌丝生长温度5-35℃,24-30℃最适,分生孢子形成温度8-33℃,30℃最适,萌发温度2-40℃,24-30℃最适,孢子萌发须有水滴存在,相对湿度大于92%。饱和湿度下,25-28℃,4小时就可侵入寄主。

三、防治技术

l.深耕灭茬,压低菌源。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

2.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3.增施腐熟堆肥做基肥,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株抗病力。酸性土注意排水,适当施用石灰,要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4.药剂防治。可用稻种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浸种,防治水稻胡麻斑病,也可喷洒30%苯醚甲丙环(爱苗)乳油300倍液进行防治。

【小编点评】今天悦蓝《水稻胡麻斑病发病原因,病症,防治》一文主要为大家讲述危害水稻叶片的胡麻斑病的发病原因,病症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套袋苹果得病发病原因何在?》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种植套袋”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