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番茄生产过程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之前小编有为大家总结过很多种,今天我们主要说说番茄晚疫病,看看番茄晚疫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特点及其防治要点。

一、番茄晚疫病的症状

番茄晚疫病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成株期都能发病,一般情况下,在番茄坐果后发病开始加重,不仅危害叶片、茎,果实也会受害。叶片上先出现病斑,随后向主茎蔓延,颜色为黑褐色,最终导致整株番茄萎蔫。

叶片发病:病斑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边缘处开始,前期为墨绿色的水渍状斑点,随着病害加重,当田间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部的病斑上会有白色的霉层,然后扩散到主脉和叶柄,导致叶片萎蔫下垂,最终形成湿腐状。

茎部受害:前期会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害加重,会变成黑褐色的湿腐状,当遇到下雨天气,田间湿度大,在病斑的边缘会出现白色的霉层,严重的情况下,造成上部枝叶枯死。

果实受害:一般情况下,病斑多出现在靠近果柄的位置没,和叶片、茎部一样,前期也是会出现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褐色,会有凹陷,遇到潮湿的情况,病斑上会有白色的霉层,并且导致果实腐烂。

二、番茄晚疫病的特点

1.发生普遍

据观察,大部分的番茄种植区都可发生,不论是大面积种植还是小面积栽培,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

2.传播快

当一块田内发生番茄晚疫病后,不及时防治,十天半月左右,整块田基本上都能发病,蔓延速度很快。

3.低温多雨

番茄晚疫病一般在低温、多雨的季节发生比较严重,危害冬春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

三、番茄晚疫病发生的原因

1.降雨

番茄生长过程中,遇到了连阴雨天气,田间的空气湿度比较大,会加重晚疫病的危害,而且持续时间长,传播快,还不容易防治。

2.温度

种植番茄,温度在18-20度时容易发生晚疫病,这个温度,适合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高温情况下,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

3.种植结构

常年种植番茄的地块,相比新种植的区域,病害发生会加重,由于连作种植的情况下,病原菌量逐年累积,并且抗性也会越来越强,造成的损失也会增加。

4.水肥管理

田间水肥管理不当,对晚疫病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偏施氮肥,导致过量,会造成植株贪青旺长,加重病害的发生,或者当遇到连阴雨天气,排水不良的地块,晚疫病的发生也会严重,尤其是相对低洼的地块,更应该做好排水措施。

5.种植过密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长势起来后,田间过于郁闭,通风性和透光性不良,番茄植株自身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晚疫病。

四、番茄晚疫病综合防治

1.选择抗性品种

种植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并且抗病性比较强的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应加大推广力度。

2.加强管理

番茄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管理要跟得上,对于提高植株自身的抗性,减少田间侵染源非常关键,比如做好排水措施,观看天气预报,如果有连续降雨来临时,提前挖排水沟,其次,要平衡施肥,除了氮肥外,磷肥、钾肥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也要补充,另外,要及时修剪,避免田间过于郁闭,最后,还可以摘除病叶、病果,避免重复侵染。

3.做好监测

在番茄种植区,尤其是往年易发生晚疫病的区域,加强监测,结合天气预报以及田间的具体情况,如果发现病情,立即进行喷药防治。

4.药剂防治

目前市面上针对番茄晚疫病的药剂有不少,比如喹啉铜、多抗霉素、丁吡吗啉、氰霜唑、嘧菌酯、氟啶胺、氨基寡糖素等,根据发生和防治情况,间隔7-10天,可多次喷施防治。

综上就是番茄晚疫病防治的全部要点,大家一定要先了原因针对原因作出综合防治措施来,希望大家以后的种植过程中都少发生病害,产量提高。

关于防治番茄晚疫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番茄种植想高产,这些田间管理技巧不能丢!

小编推荐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马铃薯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农民朋友几乎家家会种植,不管是切片还是切丝炒着吃味道都是挺好的,所以很多人爱吃。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得晚疫病,这也会影响到它的质量与产量,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吧!

一、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

1、种薯带菌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的形式在薯块内越冬,其产生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侵染并蔓延扩大,形成了种薯的初侵染来源。带菌种薯在播种之后会导致不发芽、发芽后死去或出土后形成中心病株等情况。

2、天气影响

马铃薯晚疫病发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的影响,由于气温下降,但降雨量却增加,导致田间处于一种低温高湿的状态,而晚疫病病菌在这种环境下的活跃性非常强,从而感染到马铃薯,使马铃薯大面积的发病。

3、管理不当

是由于人工对田间管理的力度不到位,田间的通透性太差以及没有及时的将水分排出田间,还有就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不合理轮作倒茬、除草不及时等都会造成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最后就是施肥不合理也是产生晚疫病的一个原因。

4、只治不防

现在很多的种植户,没有预防意识,每次都是等到病发了才去想办法防治,往往得不偿失。

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抗晚疫病品种。

(2)种薯选择和处理

块茎是传播晚疫病菌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选择种植脱毒马铃薯品种,最好选用当年调运的健康种薯种植。在种植前对种薯进行种子处理,增强抗性,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50g,加水2~3kg,均匀喷洒在150kg种薯块上,或用相同药剂加细土或细灰2~3kg混合均匀后拌在150kg种薯块上,拌种后的薯块用塑料布覆盖12~24h后再播种。

(3)田间管理

选择干燥沙性强、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马铃薯。轮作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结合中耕培土,阻止病菌侵入块茎,降低薯块发病率。栽种的时候注意栽种的密度,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然后就是时不时的给马铃薯松土,增强通透性,还有就是及时的将水分排出田间,保持田间合适的湿度,最后就是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

2、化学防治

(1)预防

在马铃薯幼苗期和地下块茎膨大期,必须每10—15天叶面喷洒一次1500倍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1000倍25%嘧菌酯悬浮剂水溶液,或70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800倍50%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进行预防,连续喷洒2—3次。

(2)防治

发现发病中心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喷1%硫酸铜或45%代森铵(施纳宁)杀死中心病株。同时进行全田喷药防治,如果田间喷药及时,也可收到良好效果。发病普遍时,可采用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霉灵锰锌500~6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波尔多液1∶1∶200倍液、80%代森锰锌干悬浮剂(必得利)800倍液,用药液量900kg/hm2,间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轮换用药,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

晚疫病是马铃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防治,上文小编给大家分析了得这种病的原因,也分享了一些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种马铃薯的朋友哈!

关于马铃薯晚疫病原因与防治方法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马铃薯空心是什么症状?有什么原因?马铃薯空心防治措施有哪些?

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土豆,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土豆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疏通肠道。

除此以外,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土豆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4倍左右,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样道理,调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应疾病。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土豆晚疫病的科学防治

土豆晚疫病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影响土豆品质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进行土豆晚疫病防治显得极为重要。土豆晚疫病又称疫病,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土豆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土豆,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土豆晚疫病的病害症状

土豆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气候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霉。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下陷,下层薯肉变为褐色。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于缩,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土豆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土豆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今年我县秋土豆种植面积大,普遍长势良好,结合师宗历年进入秋季阴雨连绵,低温多湿,昼夜温差大的实际,容易发生土豆晚疫病。

土豆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土豆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土豆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消灭初侵染源:由于带病种薯是唯一的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极大的减少初侵染源,从而有效的防止晚疫病的发生。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便减少病原菌传染的机会。此外,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源,而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病菌,推迟晚疫病发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数约50%,100kg芽块用25%甲霜灵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

3、加强田间管理:1):整地、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种植,采取中耕管理培土、清除烟根、开沟排水等措施,增施钾肥,提高抗病性。2):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薯块,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在土豆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机会。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刹秧,2周后再收获,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降低薯怀带菌率。

4、药剂防治: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为了减少农药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总言而之,土豆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危害严重,我县土豆晚疫病的防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其进行防治。要作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马铃薯晚疫病是什么?

马铃薯晚疫病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显得极为重要。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马铃薯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害症状

马铃薯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气候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霉。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下陷,下层薯肉变为褐色。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于缩,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今年我县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普遍长势良好,结合师宗历年进入秋季阴雨连绵,低温多湿,昼夜温差大的实际,容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消灭初侵染源:由于带病种薯是唯一的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极大的减少初侵染源,从而有效的防止晚疫病的发生。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便减少病原菌传染的机会。此外,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源,而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病菌,推迟晚疫病发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数约50%,100kg芽块用25%甲霜灵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

3、加强田间管理:1):整地、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种植,采取中耕管理培土、清除烟根、开沟排水等措施,增施钾肥,提高抗病性。2):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薯块,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机会。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刹秧,2周后再收获,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降低薯怀带菌率。

4、药剂防治: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为了减少农药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总言而之,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危害严重,我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其进行防治。要作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治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注:幼芽有轻微毒性),有证据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马铃薯为草本植物,地下茎块状,扁圆形或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地上茎呈菱形,有毛。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长10-20厘米;叶柄长约2.5-5厘米;小叶,6-8对,卵形至长圆形,最大者长可达6厘米,宽达3.2厘米,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厘米,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小叶柄长约1-8,毫米。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直径约1厘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直径约2.5-3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2毫米,冠檐长约1.5厘米,裂片5,三角形,长约5毫米;雄蕊长约6毫米,花药长为花丝长度的5倍;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长约8毫米,柱头头状。马铃薯圆球状,光滑,绿或紫褐色,直径约1.5厘米。种子肾形,黄色。花期夏季。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法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雨后或清晨尤为明显。空气干燥,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日暖夜凉,空气潮湿,多雨,多雾,平均气温10―22℃,有利于病害发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发芽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作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治技术:

1)选用脱毒种薯。引进繁育的费乌瑞它、中署2号、渭署3号等新品种一级脱毒种薯,可以推广种植。

2)种薯处理。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后晾干种植。

3)栽培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2%克露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40%疫霉灵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粉剂500倍液,或3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

种棉花立枯病发病特点及防治


棉花立枯病特点: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呈明显缢缩,病苗萎蔫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后,多在子叶中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常脱落穿孔。此病发生后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问管理。出苗后应早中耕,一般在出苗70%左右要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温,降低土湿,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发育,抑制根部发病。加强治虫,及时间苗、将病苗、死苗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问病菌传染。

2、药剂防治。棉苗在低温多雨情况下易发生病害,因此在寒流及阴雨前及时喷药保护,一般在出苗80%左右应进行喷药,以后根据病情决定喷药次数及药剂种类和浓度。使用方法:①喷雾。发病初期,用10毫升30%甲霜恶霉灵时或适麦丹+5毫升神奇不朽或申嗪霉素15毫升+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15公斤),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连喷2~3次,间隔期10~15天,对于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有特效;②灌根。发病初期,用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甲霜恶霉灵+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灌根,连灌2~3次,间隔期5~7天;③涂刷。用10毫升神奇不朽时或适麦丹+5毫升爱多收或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0.5公斤水,扒开棉棵周围的土使其露出病斑,用毛刷涂刷,连续涂刷2~3次,间隔期7~10天。

《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