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苦瓜炭疽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苦瓜又叫做凉瓜,是夏季常食用的蔬菜之一。苦瓜上市时间在夏季,这个时候高温多雨,病虫害高发,对苦瓜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苦瓜的品质,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苦瓜炭疽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苦瓜炭疽病症状

苦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发病时叶片病斑为褐色,有的为灰白色,有的会出现同心轮纹,病斑外围均有黄色晕圈,病斑上着生小黑点,天气干燥时病斑会出现裂口或脱落呈穿孔状。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凹陷斑,病斑上着生小黑点,湿度大或阴雨时,病部呈湿腐状,后期瓜条会腐烂。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

二、苦瓜炭疽病发病规律

1、苦瓜炭疽病可通过雨水传播,发病适温为22-27℃,相对湿度93%以上容易发病,其中以24℃、相对湿度达97%-98%时潜育期3天,很容易流行。

2、露地栽培,在适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棚室内栽培以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露珠时容易发病。棚室栽培不注意通风、浇水量过大,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或不注重引蔓整蔓,瓜蔓杂而乱,在适宜条件下该病易流行。

三、苦瓜炭疽病预防措施

1、抗病品种。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或采用嫁接栽培,可提高苦瓜的抗性,尤其是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有明显的减轻。

2、田间管理。搭棚引蔓、适时摘除病黄叶,引蔓上棚有利于使其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苦瓜结瓜颜色好、瓜条正;在苦瓜生长后期,黄叶、病叶、病虫瓜果增多,宜及时摘除并处理,既增加通风透光,又减少病虫害,且方便喷药。

3、合理水肥、控制温湿度。棚室栽培要注意适当通风,保持田间湿度在70%以下,减少结露;采用小水勤浇,避免浇水过大,露地栽培雨季注意通沟排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初花期施三元复合肥,进入盛瓜期看长势追肥,宜增施氮肥,多施钾肥,补施硼、镁等微肥。

四、苦瓜炭疽病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可选用福尔马、多菌灵等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2、在发病初期至盛期可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水悬浮剂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对苦瓜炭疽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或在发病初期也可选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

以上就是关于苦瓜炭疽病的介绍了,夏季易高发这个病害,且对苦瓜品质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有效保证苦瓜高产高质,这些预防及防治药剂大家要了解清楚了。

关于苦瓜炭疽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苦瓜瓜实蝇有什么危害?什么时间高发?(附防治方法)

精选阅读

白菜炭疽病发病症状、规律、防治措施要点


大白菜是我国很多地区都会种植的常见蔬菜,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主要的叶部病害有炭疽病,对白菜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家在种植白菜时,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目的,要做好大白菜炭疽病预防和治疗,具体关于炭疽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下。

白菜炭疽病发病症状、规律、防治措施

1、发病症状

白菜炭疽病在接近地面的叶片,常会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小斑点或白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变成灰褐色,下陷薄纸状,叶柄背面病斑棱形,病变会变褐色逐渐腐烂,严重还会使得叶柄出现病斑,引起早枯。

2、发病规律

白菜炭疽病会以病菌或菌丝体残留在土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长出芽管侵染。其中温度和湿度对它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容易高发白菜炭疽病,华南地区一般在4-10月受害,长江流域秋季发病严重。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可温水浸种或咪鲜胺、多菌灵浸种。

(2)可和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并进行合理施肥措施。

(3)发病重的地区应适时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控制莲座期的水肥。

(4)发病初期可选用咪鲜胺、苯醚·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药剂防治。建议用药:用苯醚·吡唑醚菌酯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进行防治,隔一个星期一次,连续2次。

以上就是关于白菜炭疽病的防治介绍了,炭疽病对白菜的品质有很大的破坏力,导致收益受损,因此为了保障种植户的权益,一定要做好这个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于白菜炭疽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山药炭疽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山药是营养价值丰富的地下蔬菜,很多地区都有规模化山药种植。但在山药种植过程中,容易感染炭疽病、根腐病、褐斑病等病害,造成山药减产等,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山药炭疽病发病时间及防治技巧。

一、山药炭疽病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或黑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上生黑色小点。发病部位变硬变脆,雨水冲刷后容易出现穿孔破裂。山药茎蔓发病,初生梭状或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导致部分茎蔓枯死,严重致全株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点。

二、山药的发病的原因

1、氮肥过多。山药苗期施氮肥可以促进其快速生长,但若是氮肥量过大,那么容易造成山药生长旺盛,叶片封闭,田间湿度大,对于炭疽病抗性降低。

2、劣质种薯。种植山药,要是用留小薯、畸形薯、残损薯作种薯,那么要比选用优良种茎作种薯发病早,发病重。

3、连作重茬。山药种植,一般重茬田块明显比新茬田块发病重,而且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另外前茬为山芋、花生的地块也比其他茬口要重,套种西瓜的田块发病重。

4、温暖多雨。6-7月气候温暖多雨,为炭疽病的侵染、传播、流行提高有利环境,山药发病重。

5、用药不科学。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不够重视,发生急性炭疽病未及时用药防治,而且用药比较单一,无法及时控制炭疽病的传播蔓延。

三、山药炭疽病的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好关键时期,重点在发病初期施药保护,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200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15%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3000倍液,根据病情隔10-15天防治1次。

用药时期要灵活掌握,在6-8月份遇到多雨或连续3天以上大雾的天气,用药防治间隔时间可缩短至5-7天,雨后可选用上述药剂及时补喷,可达到有效预防山药炭疽病的效果。同时合理轮换药剂,减缓山药炭疽病抗药性的产生。

播种前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对种块浸种,可减少种块带菌,对病害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除了用药防治外,农业防治要注意清理田间残枝和落叶、合理轮作、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选用纯正、无病、优良的山药种茎作种薯、采用地膜或稻草(藓苔或甘蔗叶)隔离、采用支架栽培、增加架高等进行综合有效防治。

关于山药炭疽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高质山药种植环境条件及管理方法

葡萄树炭疽病和白腐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葡萄树炭疽病症状:葡萄炭疽病能侵染果、枝蔓、叶和卷须等部位。被侵染处发生褐色小圆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线纹,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这些黑点是分生孢子盘,潮湿天气分生孢子盘漏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团,是该病特征。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果面,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有时整穗干缩成整穗僵果。

侵染及发病规律:此病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组织处过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可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后10-20天即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加重,直至采收。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近成熟期发病日渐加重。据在苏州的观察,谢花后半月(约6月10-15日)出现病果,成为全年的第一次发病高峰。至8月10日前后,由于果实大量成熟,每逢闷热雷雨,该病进入发病盛期,是全年为害最严重的一次。多雨年份或在果园排水不良和架式低、枝蔓过密、树龄增加等条件下,薄皮品种、晚熟品种和优良品种病情较重。早熟品种轻。北方以巨峰比较抗病。

附、葡萄树炭疽病防治技术

(1)彻底清除病穗、病蔓和病叶等,以减少菌源。在长江以南地区,可在谢花后立即套袋。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校、绑蔓、摘心,使架面通风。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

(3)在萌芽成绒球期时,喷一次0.3%五氯酚钠加4度石硫合剂,或150倍福美砷,或100倍退菌特作为铲除剂。

(4)南方自4月下旬,北方5月下旬,进行喷药防治,以后一般每隔10一15天喷药一次,可喷80%炭疽福美700-800倍液、50%百菌清600-700倍液、50%退菌特或代森锰锌800倍液。南方雨水多,药液中加入65011500倍或0.03%-0.05%皮胶等粘着剂。

二、葡萄树白腐病症状: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决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

侵染及发病规律:此病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增加,暴风雨后发病出现高峰。在南方,1991年在苏州调查,谢花后7天(6月10日前后)始见病穗,出现第一次高峰;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进入盛发期,为第二次高峰,以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后便可出现一次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

附:葡萄树白腐病防治技术

(1)彻底清除病枝蔓、病穗和病叶。

(2)及时整枝,抬高结果部位,及时除草,注意排水。对徒长植株,花前严禁施用氮肥。

(3)在北方,葡萄出土后喷布5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百菌清;幼果期开始(6月上)每隔15天左右喷药预防一次,直至采收。在南方,要抓住花序分离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谢花后7天、成熟前半个月的防治工作,主要药剂有半量、等量或倍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700倍液、70%托布津700倍液或50%退菌持800倍液。

(4)发展抗病品种。白腐病在巨峰葡萄上发病较轻。在南方,尽可能发展成熟期早于巨峰的品种,或通过促成栽培以避开白腐病发病高峰期。

柑橘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随着气温上升,柑橘春梢开始萌动,各种病害如炭疽病、树脂病等均发生。春梢期是柑橘炭疽病危害的严重时期之一,易造成叶片和枝梢迅速萎焉枯死,严重的话会引起整株枯死,下面给大家分享柑橘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春梢期的防治措施。

一、柑橘炭疽病的发病症状

为害叶片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

急性型(叶枯型),常从叶尖开始,病斑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淡黄褐色,边缘不明显似云纹状,病、健部边缘处很不明显,病部枯死后多呈“V”字形病斑,上面产生大量的肉红色粘质物和黑色小点,病叶易脱落。

慢性型(叶斑型)多出现在成长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中央浅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部散生或轮纹状排列黑色小粒点。

为害枝梢,一种从梢顶向下枯死,常表现在幼嫩的新梢(春捎)上,枝稍枯死,呈深褐色或黑色,潮湿时表面有橘红色粘质物。另一种从枝梢中部发生,叶柄基部腋芽或受伤皮层开始发病,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展为梭形,稍凹陷,当病斑环绕枝一周后,病梢上部枯死。

在发病盛期,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会出现“急性型"症状,即刚抽发的嫩梢顶端3-10厘米处突然发病,似开水烫伤状,3-5天后枝梢和嫩叶凋萎变黑,且有橘红色點质小粒点分布。

柑橘幼果发病,初为暗绿色油绩状斑点,后扩展至全果。潮湿条件下,病果上产生橘红色粘质物。果梗发病呈灰白色的干枯状,病健交界明显,果实提早发黄而脱落。

二、柑橘春梢期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结合修剪,清除枯枝病叶,并集中烧毁;

(2)及时清沟排水防渍,保持桔园雨停水干,降低园间湿度;

(3)适时施肥,培育强壮树势。

2、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也可以用咪鲜胺·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可结合二氢钾或者氨基酸叶面肥交替用药。

防治时间:1/3-3/4的春梢长出一粒米长时进行第一次防治,隔1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防治。

以上就是关于柑橘春梢期炭疽病的防治介绍了,为了保证柑橘今年的产量和质量,这个病害一定要防治得当,大家赶紧行动起来!

关于柑橘炭疽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种大豆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


大豆菌核病在黑龙江省发生普遍,2001年在饶河县发病较为严重,大豆重茬地发病率3%-30%,美葵茬个别地块发病率达50%,病害严重的地块甚至绝产。

1发病原因

1.1气候条件7月中、下旬连续低温寡照,阴雨天气较多,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有利于致病真菌的子囊盘萌发形成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源。

1.2栽培条件其一,茬口条件。在前茬种植美葵的地块或大豆连续重茬多年的地块中,菌核在土壤中逐年积累,数量不断增多,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就可形成初侵染源,侵染向日葵、茄科类作物和大豆等寄主植物。

其二,品种选择。通过对大豆菌核病的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大豆品种其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如合丰25连作2年的发病率约为8.2%,合丰35连作2年以上发病率为3.3%。

其三,肥料施用。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大豆生长繁茂,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条件差,造成土壤湿度过大,有利于大豆菌核病发生。调查中发现,发病重的地块一般亩施尿素4-5kg,二铵10-12kg,硫酸钾3-4kg,大豆株高99-108cm,发病率达43.5%左右。

2为害症状

大豆菌核病致病真菌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茎部或分枝产生褐色病斑。湿度高的病斑上生白色絮状菌丝体,并渐渐形成白色不规则颗粒状菌丝团,后变灰色,直至最终形成黑色菌核,分散排列在病株茎部内外。后期病斑组织破碎,露出木质部,严重的整株死亡。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也能侵染豆荚,在荚内、外成菌核,可使荚内种子腐烂、干皱、无光泽,严重时导致荚内不能结粒。

3防治措施

3.1农业措施其一,精选种子。选择优质、早熟、抗病品种,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其二,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使病株残体腐烂死亡。

其三,轮作。与非寄主作物或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其四,排水与施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其五,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减轻发病。

3.2药剂防治用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于菌核病发病初期叶面喷雾,隔7天补喷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以上方法均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苦瓜炭疽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