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物的过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施肥误区》,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随着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现在肥料使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很多农友都反映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却不明显。其实这一切和农业施肥存在的常见问题有关,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施肥误区。

1.施肥方法不当

有很多新手菜农不了解,施用了未腐熟的粪肥,未腐熟的粪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菌,使用到蔬菜种植上不仅不会提供养分,反而会危害作物健康。

生产中碳酸氢铵施用方法不当的现象尤为突出。碳酸氢铵俗称气肥,施入土壤后,会很快分解转化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首先使靠近地面的蔬菜叶片出现氨中毒而变黄脱落,浓度更高时造成整个棚内植株叶片脱落,蔬菜绝收。

2.化肥用量过大

有很多菜农朋友盲目的认为施肥施得多,就能够得到高产出,其实不然,施肥量过大,导致土壤养分储量大幅度上升,施肥量大大超过蔬菜的实际吸收量。这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会引起土壤的酸化、次生盐渍化、蔬菜硝酸盐含量高、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对中、微量元素肥料重视不够

中、微量元素肥料是蔬菜生长必不可少的。蔬菜对微量元素尤其敏感,多则有害,少则生长不良。小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菜农对中、微量元素肥重视不够,施用少或不施,致使养分不平衡性加剧,部分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比较明显,引起蔬菜生理性病害增多。

4.有机肥施用不足

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其用量不足已成为设施蔬菜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

5.氮、磷、钾比例失调

多数菜农为了获取较高的产量,大量元素肥料的投入量过大,且施用比例不协调,生产中常出现氮、磷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不足的情况。而钾肥用量少,导致植株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氮肥用量过大,容易导致蔬菜品质下降。

以上就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施肥误区,菜农朋友在平时的蔬菜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犯这些错误。

关于蔬菜施肥误区介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zw59.com推荐

在施肥过程中,常见的施肥误区有哪些?果树、大田作物施肥方法有哪些?


当前农民耕作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存在较多误区,容易出现施肥不当的现象,造成施肥后肥效差、见效慢,甚至造成植株死亡。那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果树、大田作物施肥方法有哪些?

施肥误区

误区一: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肥料赿易被吸收

这是在农村中存在较多的现象,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较大的危害。因为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区,植物茎及根(根毛区除外)吸收营养成分很少或不吸收,施肥时赿靠近植株茎部(幼苗期除外),肥料离植株营养吸收部位赿远,因此赿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过多,浓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烧苗现象的发生。因此,施肥时应根据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及地下部根系生长情况确定施肥位置,确保施肥效果。

误区二: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农作物出现缺肥现象后再施肥,则会造成作物缺肥时间加长,造成减产,所以,施肥工作应根据农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同时,农作物的养分吸收也与光、温、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关。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足则加快作物养分的吸收,相反,则吸收放缓,根外追肥因养分直接被叶片吸收,所以见效快,可迟施,但浓度要低,以防损伤叶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渗入植株根部,见效较快,也可适当迟施,干施肥效慢,应早施。

误区三:只要农作物营养生长好,就能获得高产

农作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个阶段(叶菜类、肉茎类作物除外)。生长前期施足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但如果在生殖生长期偏施氮肥,则会造成作物贪青,影响生殖生长,阻碍营养物质的转化,反而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营养生长,中后期以氮、磷、钾配合施用,以促进生殖生长,提高产量。

误区四:只要施足肥料,就能获得高产

各种作物全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时期所需养分种类及数量均有所不同。如果施肥时不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施肥,一是使作物出现缺素症、抗逆性以及抗病性下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二是使部分作物需要量少或基本不吸收的养分残留或流失,造成肥料浪费。因此,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特性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发挥肥效。

误区五:只要施入肥料,就会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与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吸收特点、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以及水、气、热等诸多条件有关,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则极易造成养分流失、缺肥等现象的发生。沙质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少施、多次施的原则进行,粘壤土肥效慢,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钾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特性及时施肥,有机肥、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应早施,碳铵挥发性强,可与有机肥或磷肥堆沤1-2天后施肥,可减少养分的散失。

误区六:只注重施肥数量,不注重养分含量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复合肥,因单位价格较低,在农村应用较为广泛。这些复合肥普遍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三大元素中某种元素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的现象,但农民对这些情况重视不够,仍延续高含量复合肥的施肥习惯,结果施入的氮、磷、钾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症的发生,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使用这些复合肥时,应充分了解这些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并根据各种作物需肥特性,配合使用氮、磷、钾等单元素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误区七:施肥赿多,效益赿高

根据报酬递减原理,当施肥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入产出比下降,效益下降。如果施肥过多,则会造成减产。因此,应根据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作物的种植密度等,以供给充足但不浪费的原则,找出最佳施肥方案进行施肥,充分发挥肥效,增加经济效益。

误区八:只注重大量元素施入,不注重微量元素施入

大量元素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本元素,但有些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长时期对某种微量元素需要量较多或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如果不增施微量元素,则会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产品产量及品质下降等。因此,在施足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必须针对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养分构成情况,配合施用铁、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误区之九:只施底肥,不追肥

时下很多用户怕麻烦,施了基肥以后,就不再追肥,这种施肥方法是不科学的。作物在早期对养分需求较少,施足基肥后确实能够保证长时间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但即使是一些后劲比较足的肥料,其肥效持续期也是有限的,特别对于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不及时追肥更容易造成脱肥现象。所以,对生长期超过2个月的作物应适当追肥,保证作物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

误区之十:果树看花施肥

果树花多花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势,要让果树第二年花芽分化多,坐果多,上一年就应施足肥料,特别是果后施肥非常重要,因为摘果以后果树大伤元气,这时应及时补充养分,恢复果树元气,增强果树的抵抗力,保证第二年果树的生产能力。有些人喜欢施过冬肥,虽然有用,但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果树吸收养分的最重要部位是在根部,入冬时,树的根系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吸收养分的能力很弱,果树施肥最佳时机是在摘果后落叶前。看花施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果树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误区之十一:配方一样,用量一样,效果一样

道理很简单,胖人与瘦人的主要差别不是吃的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吸收的多与少的问题。肥料也一样,同样配方同样用量由于产品本身的原因会有一个明显的养分利用率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总养分40%的复合肥产品会比其他45%养分产品的效果还要好的原因。

误区之十二:价格贵=成本高

由于复合肥产品属于生产资料类,非直接消费品,所以分析成本高低的依据不是价格而是投入产出比,如果在同等用量或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哪种产品带来的效益高,产量高,哪种产品的成本就是低的。

误区之十三:用了复合肥以后,别的肥就不用了

有些用户认为,施用复合肥后就不用再施用其他化肥了,这是错误的。一般复合肥普遍只是含有氮磷钾元素,少量品种含有锌、硼元素,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有效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同样会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

误区之十四:肥料溶解越快越好

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就跟人一样,每天都需要,吸收量也有限,溶解的快,作物吸收不了,是浪费,所以好品质的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应该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相对应,这也是一些产品加入缓释剂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证作物对养分的全程需要。但笔者认为加入缓释剂的化肥不宜作追肥,因为如果养分释放的速度跟不上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会出现作物早期脱肥现象。

误区之十五:追肥偏施氮肥

很多用户在追肥时偏施碳铵、尿素等氮肥,虽然这对于作物的长势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但并不能给用户带来产量的增加,因为对作物前期生长而言,氮素很重要,但随着作物的生长,对磷钾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氮的需要反而减少,偏施氮肥只会使作物旺长。所以为了保证增产效果,应该注意追施复合肥。

误区之十六:产量上不去是肥料不好

少数用户认为产量上不去是肥料的原因,其实产量上不去有很多原因,如天气、土质、施肥方法、肥料产品的配方选择、种子、农药和田间管理等,要从各个方面来考察,肥料好坏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常见施肥方法

一、果树施肥

1、土壤施肥

土壤施肥应施入土表层以下,这样利于根系的吸收,也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有些化肥是易挥发性的;不埋入土中,损失很大。如碳酸氢铵,撒在地表面,土壤越干旱损失越大。硫酸铵试验,施入土表层以下1厘米、2厘米、3厘米,比施在土层表面减少的损失分别为36%、52%和60%。土壤施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环状(轮状)施肥:按树冠大小,以主干为中心挖环状沟,半径为树的滴水线(滴水线是指树冠垂直下来到地面的那条线),沟的深度依根系分布深浅而定,一般深20-30cm,宽30cm。之后放入肥料,用泥土再埋回去。这种情况通常在肥料较少或者幼树的时候使用。

放射沟(辐射状)施肥:由树冠下向外开沟,里面一端起自树冠外缘投影下稍内,外面一端延伸到树冠外缘投影以外。沟的条数4~8条,宽与深由肥料多少而定。施肥后覆土。这种施肥方法伤根少,能促进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太密植的树也不宜用。第二年施肥时,沟的位置应错开。

全圃施肥:先把肥料全园铺撒开,用耧耙与土混合或翻人土中。生草条件下,把肥撒在草上即可。全圃施肥后配合灌溉,效率高。这种方法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密植树。

条沟状施肥法:以树主干为中心,在树的左右两边的各划两条平行线,线到树主干的距离为滴水线到树主干的距离,深宽各30cm,施肥后覆土填平,通常在成年树上使用。

盘状沟施肥法:以树主干为中心,滴水线为半径的圆上挖6到4个30cm宽的坑,然后将肥均匀撒入盘内,然后覆土填平,经常用于幼树施肥。

洒播施肥法:将肥均匀撒布树的周围,然后结合秋末冬初或早春深耙把肥翻入土中。适用于根系已布满全园的成年树,但不能长期应用。

2、根外施肥

包括枝干涂抹或喷施、枝干注射、叶面喷施。生产上以叶面喷施的方法最常用。

枝干涂抹或喷施:适于给树木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可与冬季树干涂白结合一起做,方法是白灰浆中加入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浓度可以比叶面喷施高些。树皮可以吸收营养元素,但效率不高;经雨淋,树干上的肥料渐向树皮内渗入一些,或冲淋到树冠下土壤中,再经根系吸收一些。

枝干注射:可用高压喷药机加上改装的注射器,先向树干上打钻孔,再由注射器向树干中强力注射。用于注射硫酸亚铁(1%~4%)和螯合铁(0.05%~0.10%)防治缺铁症,同时加入硼酸、硫酸锌,也有效果。凡是缺素均与土壤条件有关,在依靠土壤施肥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用树干注射效果佳。

3、灌溉施肥

灌溉施肥是将肥料通过灌溉系统(喷灌、微量灌溉、滴灌)进行树木施肥的一种方法。

二、大田作物施肥

1、撒施是将肥料均匀撒布于土壤中。撒施可以深施,也可表施(浅施)。深施的技术就是就是撒后用犁翻入土壤下层,表施只用耙耙过即可。撒施适用于密值的作物和施肥量较大的情况。撒施的优点是简便,土壤各部位都有养分被作物吸收;缺点是肥料利用率不高,因为肥料不能全部被作物利用,同时肥育了杂草,水溶性磷肥与土壤过多接触,容易被固定而降低肥效,肥料用量大。

2、条施和穴施将肥料施在播种沟和播种穴里,或施在移栽行和穴里就叫条施和穴施。肥料可施在种子的底下,也可施在种子的一侧或两侧。

下列情况适合条施和穴施:

①肥料用量少;

②作物间距大;

③容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如磷肥;

④作物根系发育较差,而土壤肥力较低。

这种施肥方法的优点是:肥料近根,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因而肥料利用率较高;肥料与土壤接触面小,营养元素被固定的程度低,有效时间比撒施长。

3,机械施肥,也叫种肥同播。

大棚蔬菜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的施肥误区介绍


众所周知,就像人需要补充营养一样,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蔬菜种植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普及,施肥这个环节也被备受关注。然而,在大棚蔬菜的施肥过程中,常常会进入误区,导致肥效降低,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那么,大棚蔬菜种植有哪些施肥误区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冬季大棚内施用碳铵和硫铵

碳铵施用后会挥发出大量氨气,对蔬菜生长不利;硫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施用后会增加土壤的酸性。碳铵是冬暖大棚蔬菜追肥的速效肥料,即使在5℃的土温时,也能转化分解被作物吸收利用,但施用时应注意深施,一般在离蔬菜根茎8-10厘米处开10厘米深的沟,撒施后用土盖严,可提高利用率10%-30%。

二、冬季多施用磷酸二铵

蔬菜需要大量的氮和钾,需要磷比较少。比如说,茄子需要的氮磷钾之比为3∶1∶4,黄瓜为3∶1∶10,番茄为6∶1∶12等。磷酸二铵含氮18%、含磷46%,不含钾,所以大棚是不适宜多施用磷酸二铵。另外应注意,磷酸二铵不得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免引起氨的挥发,造成氨害。

三、分散施用磷肥

磷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化,失去肥效,因此磷肥适合作基肥或在蔬菜前期集中施于根系密集的土壤中,一般在移栽行开8厘米深沟,撒入磷肥后覆土4-5厘米,然后在浅沟内移栽蔬菜,缩短磷肥与作物根的距离来弥补磷移动性小的弱点。

四、后期追施钾肥

蔬菜一般在开花前后需钾较多,以后逐渐减少,后期施用钾肥会造成钾的利用率明显降低,浪费肥料。

五、尿素表土浅施

蔬菜作物发育阶段对肥水需求比较多,提前追施深施比浅施提高利用率28%左右。追肥时开8-10厘米深沟,施后严密盖土,对株行距大的蔬菜可采用开穴深施,根据棚温隔5-7天浇水,使其在土壤中有充足的时间氨化,以利吸收利用。在蔬菜生长期间,还可用0.3%尿素溶液喷洒叶面,每7天1次,每亩用肥液75-100公斤,连喷2-3次即可。

六、在干旱条件下施肥

大棚蔬菜是喜水作物,在土壤干旱时施肥,不但肥效不能充分发挥,而且会使土壤溶液浓度骤然升高,容易使蔬菜烧根。因此,大棚施肥要与灌水相结合,要开沟施肥,把肥料埋实以后再灌水,或顺水追肥,小水冲施相结合。

【小编结语】做好蔬菜种植的施肥工作,是保证大棚蔬菜种植产量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引起重视。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大棚蔬菜种植的施肥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蔬菜的分类和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蔬菜分类的常识,和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蔬菜的种类

蔬菜作物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少数木本植物的嫩茎、嫩芽(竹笋、香椿、枸杞的嫩茎、叶等)、部分真菌和藻类植物也可作为蔬菜食用。蔬菜的食用器官有根、茎、叶、正在发育的花薹或花球、未成熟的果实、幼嫩的种子等。其中有些属于变态的器官,如肉质根、块根、根茎、块茎、球茎、鳞茎、叶球、花球等,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在生理上也由原来的物质吸收、运输和光合等功能转变为物质贮藏功能。

世界上栽培的蔬菜种类尚缺乏精确的统计资料,但包括野生及半野生种在内,大约有200多种。其中栽培普遍的蔬菜有五六十种。

(二)蔬菜的分类

蔬菜的分类方法较多,比较普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和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将植物学分类法和食用器官分类法的特点加以综合,并根据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分类的方法,将蔬菜分为十余类: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薯芋类、绿叶莱类、食用菌类、芥菜类、甘蓝类、芽菜类、水生蔬菜、野生蔬菜、多年生蔬菜及海藻类蔬菜等。

(三)蔬菜生产现状及问题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很快,菜田面积迅速增加,1993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8084千顷,1996年达到11693千顷。1994年全国人均占有蔬菜约195kg。蔬菜的总供给和市场的总需求基本平衡。

在蔬菜生产中,设施栽培是能较好地利用自然光热和土地资源、大幅度提高生产潜力的集约式种植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1996年面积达到64万顷,其中节能日光温室面积10万顷,塑料棚46.67万顷。由于全国性的商品菜流通的局面基本形成和保护地生产的发展,使市场蔬菜供应的均衡化程度明显得到提高。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均衡性之间的矛盾大大缓解。蔬菜花色品种增加,名特优新蔬菜、时令蔬菜及各种加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蔬菜市场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

蔬菜生产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农民种菜的积极性高,政府对蔬菜生产尤其重视,实施了菜篮子工程。这项工程实施近10年,科学技术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大批适用性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比如:选育出一批抗病、优质、丰产新品种;研究推广了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的蔬菜病虫害的严重为害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引种了一批国内外名特优蔬菜;加强了产后处理技术研究,通过贮运、保鲜、清洗、整理、分级、包装等措施,使商品菜质量提高,净菜率逐步上升;产品开发向食品工业方向延伸,蔬菜的品牌、名牌战略也有了开端等等。

但总的看,我国蔬菜生产水平仍较低,从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尚不配套、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设施水平低,抗御不良气候的能力较差,更难以做到对光、温、水、气等小气候环境的高效调控;缺乏专用品种,也缺乏从育苗到栽培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一整套科学的技术体系。覆盖、防护材料设备性能较差,设施的结构、设计、施工也还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蔬菜设施栽培所采用的温室、塑料棚等,虽然基本上和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状况相适应,但由于设备简陋,在生产性能、生产效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在蔬菜加工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距较远,就菜汁加工一项来说,由于缺乏优良品种、出汁率低、缺乏芳香物质回收及复加工序、缺乏脱气设备等,使色素、维生素c等损失较大。另外在膜技术应用、复合蔬菜汁生产、适合乡镇企业生产菜汁的配套设备等也须加快研究。

今后,蔬菜生产上还要注重新品种选用,注重高产、优质、低消耗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重大病虫害防治,注重蔬菜设施栽培,推广滴灌设备,发展商档珍稀蔬菜,开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注重蔬菜产品贮藏、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选用,以形成技术劳动资金密集型,产加销一体化的蔬菜生产新模式,也为我国在下世纪中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种植过程中管理误区 葡萄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萄自古以来就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水果,它的味道酸甜可口不说,而且既能生吃,也能加工成为葡萄干,甚至还可以用来酿制葡萄酒。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收益。那么葡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葡萄种植过程中管理误区

1.高产量,多施肥

连续高产导致葡萄树体衰弱,树势衰退。

过量施肥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土壤功能减退,土传病害增加,特别是设施栽培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具体措施

①要合理密植,调整架式,控制单产,合理施肥。

②产量和树势协调,树势和土壤状态协调。不盲目催长。

2.葡萄采收后不进行秋剪和秋喂

葡萄是一边生长结果一边进行花芽分化的果树。采后的整个秋冬季都是花芽分化的重要时间。

葡萄果实采摘后,其“营养储存库”被带走而打破树体养分平衡,使树体生命活动所需营养急剧减少,如不妥善管理,易使树势衰退。

具体措施

①采收后直接去掉结果老枝条,让新枝发育可以得到更好的花芽。

②秋喂会更好的回复树势,条例根系,春喂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3.偏施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菌肥

长期偏施化肥,易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益菌群失调,果实品质下降。

如果施用方法不当,还易引起根系上浮、肥害烧根等现象,直接危害葡萄的正常生长。

具体措施

①根域覆盖,果园生草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三大法宝。可降低土壤盐害和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与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葡萄根系活力,培养健康树体。

②注重有机肥与菌肥的施用,并配合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能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均衡营养,壮大有益菌群,促进根系发育等多重作用。

4.盲目赶早

盲目促早,棚室葡萄提前剪枝封棚升温,葡萄需冷量不足,影响花芽分化。

抹芽破眠过度贪早,发芽至花序展露期遭受冻害,新生长的部位受损。

具体措施

不盲目促早,正确认识葡萄各生理期生长规律及对环境因素的需求。

5.滥用调节剂,过于依赖调节剂

葡萄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较广泛的作物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的无核化、促进生根、控制生长、保花保果、增加产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滥用调节剂,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

如在葡萄花前使用赤霉素,能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但使用浓度与使用时间不对则会影响花芽形成,造成果实大小粒,影响第二年产量和质量。

再如细胞分裂素若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叶片畸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具体措施

①弄清各生长调节剂对葡萄具体的作用,适期使用。

②规范使用方式,不能盲目加大用量和次数。

6.闭门造车,不顾市场需求

葡萄一般是第二年挂果,相比其他果树属于短平快的项目,而且由于经济价值高,盲目跟风严重,导致市场价格有所下降。但也请记住,葡萄品质好,价格肯定不会差。

葡萄有很大的消费群体,虽然不同的人喜好有所差异,但就市场行情来看,含糖量足、无核品种等还是比较受消费者喜欢的。

葡萄的口感固然重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绿色健康的向往也愈发强烈。所以,生态、有机、环保等概念必将是大方向。

蔬菜种植过程中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自古以来就有春种秋收的说法,秋天似乎是传统的收获的季节。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果类蔬菜都适合在春季播种,每种植物都有自己适宜的播种期,适宜的播种期即适合种植的时期。那么蔬菜种植过程中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蔬菜种植过程中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适宜的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蔬菜的种类,栽培方式,苗期是否分苗以及适宜的苗龄,苗床种类和定植期等条件全面考虑。

首先要确定适宜的定植期,黄瓜、西葫芦、番茄、茄子、辣椒等喜温性蔬菜适宜霜后露地定植。喜冷凉的甘蓝、芹菜、油菜等蔬菜,可在终霜前20-30天露地定植。保护地早熟栽培,因有防寒保温设施,可比露地栽培提前播种。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各种蔬菜的适宜苗龄,一般阳畦育苗条件下,番茄苗龄为60-70天,茄子、辣椒为80-90天,黄瓜30-40天,西葫芦20-25天,甘蓝70-80天,芹菜50-60天。用电热温床育苗,黄瓜的苗龄为28-35天,番茄37-55天,茄子55-70天,甜椒55-70天。

确定定植期后,以适宜的苗龄的天数向前推算出播种期。播种期确定时要考虑到蔬菜的生育特点、育苗设施及技术水平等条件灵活掌握,不可盲目提早播种。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的同时,还要确定播种量。并根据定植计划,计算出各种蔬菜播种床和分苗床的面积,以及所需的种子数量。为了保证苗数,需要有30%-50%的安全系数。

《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施肥误区》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种植物的过程”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