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与养护。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酒糟(醋糟)栽培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希望您喜欢!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鸡腿菇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其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而且易栽培、产量高。根据我们当地的多年种植经验,估算经济效益大体为:鸡腿菇栽培原料2.4万斤/亩,按1:0.8比例鲜菇产量1.92万斤左右,市场均价2元人民币/斤,除去成本、劳务费,亩效益3.5万元人民币。下面将鸡腿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春季和秋季均可栽培,秋季栽培,一般需6-8月制种,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月制种,4-6月出菇。

2、制种配方

酒糟80%左右,棉渣14%,尿素0.5%,石灰5%。调节PH值为8~10。

3、装袋和播种

优良菌种是高产的首要条件,而且优良的菌种生活力强,对基质的分解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菇率高。调好料后,选用50厘米26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采用分层播种,即三层料四层种。在袋的两头将菌种均匀摆开,中间两层的菌种紧贴于塑料袋的外侧,装完袋后在每个菌种块上用针扎3~4个眼,以利通气。根据气温决定所码袋子的层数,发菌期的最适温度为23℃~26℃,此温度下菌丝生长快,且不适合杂菌生长。为了安全发菌,发菌温度最好低一些,既无碍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酒糟(醋糟)栽培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4、出菇期的管理

经过30~35天的发菌,即可进行出菇期管理。棚内阳畦要提前进行灭菌、防虫处理,用2%的甲醛与1%的敌敌畏混合液堆闷所盖土壤24个小时,然后每两寸土中添加石灰2.5公斤、草木灰2.5公斤、磷肥1公斤。把发好菌的鸡腿菇菌袋去掉薄膜横卧于阳畦内,用土盖好,厚度为4厘米左右,然后喷一次重水,再盖一层小拱棚。其间要注意空气湿度及温度的调整,鸡腿菇出菇期的适宜温度为13℃~26℃,空气湿度为85%左右。经过10天左右土壤表面长出气生菌丝后,要定时通风,并进行喷水。喷水时要少喷、轻喷,出现子实体后不能直接喷水。实践证明,在出菇期喷水的具体管理中要遵循蕾期菇体禁喷,空间勤喷,见菌柄酌喷,保持湿润,现盖轻喷的科学用水方法。

5、采收

鸡腿菇子实体在七成熟时采摘最好,质量好,产量高。采收时用手捏住菇体基部左右转动后轻轻拔出,勿带出基部土壤。采收后及时清理畦面,勿留残菇,每天向畦面喷1~2次水,保持土层湿润,勿喷水过多,直到下批菇出现再停水。一般可采4~5潮菇。采收后的鸡腿菇应及时销售或加工,一般采后两天即开伞,会失去商品价值。

6、销售和加工

采收后的鸡腿菇要及时销售或冷藏,鸡腿菇也可脱水烘干,将新鲜鸡腿菇切片成薄片,再用电热鼓风干燥。干片菇分装于塑料袋中。鸡腿菇还可以加工成盐渍鸡腿菇或鸡腿菇罐头。

扩展阅读

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防治技术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栽培。然而在鸡腿菇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一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病害,因其子实体型似鸡爪,固被称为鸡爪菌。

鸡爪菌危害常发生于鸡腿菇出菇阶段的中后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造成二、三茬菇完全绝收。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防治鸡爪菌几项措施,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培养料各成分处理要充分

目前在生产上多用发酵料来栽培鸡腿菇。培养料在发酵前各种成份都要打碎,磨细、曝晒3-7天,尤其是有些配方中要加入畜禽粪,这些粪类原料不经过充分曝晒是不能使用的。

二、培养料发酵方法要科学

培养料正确的发酵方法是:首先把所需各种成份混合均匀,加水并把含水量调至65-70%。建堆时堆宽1.2-1.5米,高0.8-1.0米,自然成梯形纵向延长。在堆的腰部隔30-40厘米,用直径为3-4厘米木棍平行打两排眼。当料中心温度上升到60-65℃以上开始记时,24小时后翻堆,翻堆时要求把中间翻到两边,把外面翻到里面。重新建堆,当料中心温度重新升到60-65℃以上时再经过24小时发酵即结束。培养料发酵结束后应重新调整培养料含水量至60-65%。调整培养料pH值为7.5-8.0。

三、栽培场地要施行轮作

鸡腿菇收获完毕后彻底清理床面。有条件的可施行一年以上轮作从而减轻病虫危害。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鸡腿菇时,夏茬可种一茬玉米或大豆。如果春茬种植鸡腿菇后,紧连着种植秋茬,往往会引起鸡爪菌的大发生。

四、覆土处理

鸡腿菇不覆土不出菇,覆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爪菌的发生与否。一般来说,覆土要选择远离栽培场地从未种过鸡腿菇地块的土壤,最好是20厘米以下的深层土。覆土要过筛加入1%的石灰粉,每百公斤土喷施1000倍甲醛溶液5-10公斤起堆,用塑料膜压严闷24小时即可施用。

五、床面处理

发好菌的鸡腿菇菌棒入床之前,栽培床面要认真进行清理,为了预防地下害虫的危害可喷施90%敌百虫1000倍液。同时要用pH值为14的石灰水喷撒床面和四壁。

六、出菇后的管理

每茬菇出完后要及时把剩余的菇脚及残体清除掉,铺平床面,需要补水时喷施pH值为8.0-8.5的石灰水,为了预防杂菌的危害还可在床面喷施50%多菌灵700-800倍。

七、防治

鸡爪菌一旦在床面发生要及时连带下面的培养基一块清除掉,放入塑料袋中带出棚外进行深埋。发生鸡爪菌的部位四周撒施生石灰粉、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700倍液进行喷雾。

棚室白灵菇、鸡腿菇、草菇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棚室白灵菇、鸡腿菇、草菇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1.栽培场所及茬口安排

栽培场所要求保温、保湿、通风、遮阴、可透光、水源方便,周围环境要求洁净、卫生。每种菇栽培前,将棚室揭膜晒棚5-7天,料(袋)进棚前每立方米菇房用5克高锰酸钾加10毫升甲醛溶液,关闭棚室1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

茬口安排:白灵菇选用掌状品种,于8月下旬-9月上旬接种发菌,11月上旬-翌年3月份出菇,每667平方米投料15吨,产菇7吨以上,产值4万元,纯收入2万元;白灵菇生产结束后用其废料添加部分新料和辅料栽培鸡腿菇,多余的废料用作蔬菜作物追肥或扩大栽培面积,鸡腿菇选用CC-04、CC-944等品种,3-4月发菌,5-6月份出菇,每667平方米投料13吨,产菇13吨以上,产值6万元,纯收入3万元;鸡腿菇生产结束后,7、8月份用其废料添加部分新料和辅料栽培一茬草菇,选用V23、V131等品种,每667平方米投料12吨,产菇5吨,产值4万元,纯收入2万元。

2.栽培技术要点

2.1白灵菇栽培

2.1.1培养科配方①玉米秸50%,棉子壳30%,麸皮12%,豆饼4%,糖、过磷酸钙、石膏、石灰各1%;②杂木屑78%、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克、过磷酸钙0.25克;③杂木屑68%、棉籽壳10%、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克,过磷酸钙0.25克;④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另加磷酸二氢钾0.5%。各配方中的主料及辅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用前暴晒几日。拌料场所选择水泥地面,把主料和辅料均匀混合后浇水拌料,使其含水量达到55%-65%。

2.1.2培养料处理

建堆发酵:培养料拌好后建堆发酵,料堆高1.2米、宽1.5米、长度不限。堆建好后,用直径3-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上扎通气孔,孔距30厘米。堆温升至65-70℃时进行第了次翻堆,以后每天翻堆1次。发酵时间一般7-8天。

装袋灭菌: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袋栽培,筒袋折径17厘米、长33厘米、厚0.005厘米。发酵好的培养料要装入栽培袋内,每袋装湿料约1千克。装好的料袋及时常压蒸气灭菌。灭菌时力争使灶内温度在3-4小时内达到100℃,维持16-18小时,立即停气,灶内袋温降到60℃左右时出锅,运到经过消毒、干净、通风和宽敞的场所冷却。

2.1.3接种发菌

料袋接种:灭菌后的料袋,料温下降到30℃以下后,搬入经消毒灭菌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一般1千克菌种接20袋左右。

发菌管理:发菌要在无光或微光、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经过30-40天的培养,菌丝体可长满菌袋,再在温度20-25℃、湿度70%-75%的环境下后熟培养30天左右,菌丝体可达到生理成熟,转入出菇管理。

2.1.4出菇管理将菌袋移入出菇室,墙式摆放6-8层,行间留过道。温度控制在8-20℃,拉开昼夜温差,白天给以散射光刺激,促其现蕾。当发现袋内白灵菇原基达到黄豆大时去扎绳、解袋口,到蚕豆大时进行放口,长至乒乓球大时进行挽口,此时温度保持在12-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适当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

2.1.5采收白灵菇长至八分成熟时,菌盖由内卷逐渐平展后,即可采收。采收方法是用手握住菇柄基部旋转拔下,用刀削去带有培养料的菇根,放入筐内或箱内,即可上市。一般采收一茬菇,管理得当可收第二茬菇。

2.2鸡腿菇栽培

2.2.1培养料配方与处理培养料配方:白灵菇废菌料50%,棉籽壳38%,玉米粉10%,尿素0.5%,石灰1.5%。

培养料处理:将白灵菇产后无杂菌污染的废菌料,晾干后压碎,根据配方与适量的无霉变新鲜棉籽亮及玉米粉辅料混合,再加入尿素,石灰粉,用水拌匀,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pH值调至8左右。然后堆积发酵,堆宽1.2-1.5米,高1.0-1.2米,长不限,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压实。待堆中部温度达60℃时,维持12小时后翻堆,如此重复2-3次,即可终止发酵,将料摊开降温。

2.2.2铺料播种采用波浪形畦垄栽培,畦宽1.2-1.4米,畦距40-50厘米。将处理好的培养料在畦床铺成波浪形料垄,每平方米投干料10-15千克。料温降至25℃以下时即可播种,采用层播、穴播、撒播均可,菌种量为培养料总量的10%-15%。播种后用木板轻轻压实,使菌。种与料紧密接触,覆盖塑料薄膜或报纸保湿。

2.2.3发菌管理播种后3天内以保湿为主,一般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3天后菌种萌发定植,适当加大通风,湿度控制在80%左右,控制室温在25-26℃,如温度高于26℃,可采取棚室遮阴、喷水或加大通风降温。一般20天左右菌丝可发至料底。

2.2.4覆土及覆土后管理当菌丝长至料底或发至料层2/3时覆土。覆盖的土壤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干湿适度、pH值中性偏碱、无虫卵、含水量20%-30%。有条件的可选用优质草炭土作为覆土。覆土厚度以3-5厘米为宜。

覆土前期温度保持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80%,保持黑暗,适宜通风,促使菌丝尽快布满覆土层。覆土后期原基开始形成时,菇房温度降至18-22℃,湿度提高到85%-90%,给予散射光,促进原基形成。覆土后10-15天,当土层有大量原基出现后,揭去薄膜,转入出菇管理。

2.2.5出菇管理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16-24℃,空气相对湿度85%-90%,通过夜间放风等,造成6-8℃昼夜温差,并给予300-900勒克斯的散射光刺激子实体生长。一般每天喷水1-2次,形成前,可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不可直接向菌床喷水。幼菇形成和生长时,可向菌床喷水,但要喷雾状水。

2.2.6采收当予实体七成熟,菌盖尚紧包茵柄时就应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菇柄基部轻轻转动拔出。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死菇、坏菇及杂物,整平床面。2-3天后喷一次重水,促进现蕾出菇。一般每潮菇间隔10-15天,可连续采收4-5潮菇。

2.3草菇栽培

2.3.1培养抖的配方与处理

培养料配方:鸡腿菇废菌料45%,棉籽壳45%,麦麸10%,每100千克混合料中加石灰粉3-5千克。

培养料处理:取鸡腿菇产后无杂菌污染的废菌料,晾干后压碎,与等量的无霉变新鲜棉籽壳混合,再加入石灰粉,用水拌匀,堆闷12小时以上,加入麦麸堆积发酵3天后备用。

2.3.2栽培方式也采用波浪形畦垄栽培,菇畦宽1.0-1.2米,畦距40-50厘米。将处理好的培养料在畦床上铺成波浪形料垄,垄中间料厚15-20厘米,平均每平方米投干料10-15千克。采用层播、穴播、撒播均可,菌种量为培养料总量的10%左右。播种后料垄表面覆盖一层1厘米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再覆盖塑料薄膜或报纸。

2.3.3发菌管理播种后每日早晚通风15分钟,控制室温在32-35℃,料温在33-3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播种后5-6天,当菌丝体长满料面时,掀去薄膜或报纸。为保持料面有适宜的湿度,可在室内四周、畦沟内喷雾水。6-7天后,适当增加光照刺激,诱导原基的形成。

2.3.4出菇管理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就可出现白色米粒状的小菇蕾。草菇的菇蕾形成很多,出菇管理要保证菇蕾正常发育,防止萎缩不长,减少死菇。

调节温湿度:一般料温维持30-35℃,气温28-32℃,培养料含水量保持65%-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为宜。当温度过高或培养料过干时,应及时喷水,但不宜向培养料或菇蕾喷重水,以防菇体积水烂菇。喷水时,宜喷头向上,轻喷、勤喷,喷水的温度应与气温相近,与料温相差不超过4℃。

通风换气:通过揭盖草帘或薄膜进行通风换气。通风前先向地、空间喷雾,然后通风20分钟,气温低时,通风在午前午后进行,气温高时应在早晚进行。如因菇房湿度过大,产生气生菌丝时,应在中午室内外气温接近时大通风1-2小时。

提供光照:出菇期要提供一定散射光,以促使菇体发育强壮结实。光照强度以50-100勒克斯为宜。通常在揭膜和揭去报纸后,就需要提供光照,一直到采菇结束。

调节pH值:结合,喷水和菜菇后,用pH值为9的石灰水喷洒。

2.3.5采收

通常菌种质量好、管理得当,播种后7-10天,培养料面上就可看到小菇蕾。菇蕾刚出时,呈现灰白色,象菜籽密集在料面的四周,1-2天后迅速长大如鸟卵,3-4天后大如鸡蛋,当草菇由基部较宽、顶部稍尖的宝塔形变为卵形,菇体饱满光滑、由硬实变松,颜色由深变浅,包膜未破裂,菌盖、菌柄没有伸出时采收最好。采收时要注意保护幼菇蕾。采完菇后及时清理料面,重喷一次1%的石灰水上清液,以增加料内含水量和提高pH值,再覆盖薄膜,一般可采收2-3潮菇。

茶树菇高产栽培技术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菇体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高档珍稀食用菌。现中国农业网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环境条件

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为3~35℃,最适生长温度为23~28℃。温度在30℃以上,菌丝长势减弱甚至停止。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23~26℃,最适温度为18~24℃,温度较高或较低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据试验,温度在20℃左右时出菇最好,从现蕾至成熟约10d.茶薪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过分明亮的散射光对菌丝生长起抑制作用。茶薪菇为好氧菌,对CO2十分敏感。通风不良,CO2含量过高,菌柄细长,菌盖发育受阻,易开伞或致畸形。菌丝体可在pH值4~7范围内生长,以pH值4.5~5.5生长最好,pH值低于4或高于7时菌丝均会生长不良。

2栽前准备

茶薪菇有室内层架立袋出菇、脱袋覆土出菇、菌墙式袋栽法等栽培模式。春栽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4-5月出菇;秋栽于8月底和9月初制袋接种,10-11月出菇。茶薪菇袋栽通常在室(棚)内出菇。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交通方便、近水源、周围无污染的场所建造简易菇房,结构以砖瓦结构为最好。在菇房或菇棚内可设置床架。丰县通用的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40%、棉籽壳30%、麦麸16%、玉米粉8%、菜籽饼粉4%、石膏1%、白糖0.5%、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

3菌袋制作

按常规称量配料,调含水量60%左右,料水比约1.0∶1.2,灭菌前pH值7左右。待水分渗透均匀后及时装袋。卧袋栽培通常采用规格为15.00cm55.00cm0.04cm的低压聚乙烯筒膜袋装料,每袋装干料700g.高温灭菌的具体操作为:开气阀加热,待压力上升到0.8~1.1kg/cm2、排出的气体达107℃时,控制2~3h,保证锅内的热量有足够时间穿透料袋,袋内外的温度一致后再加温,使压力上升到1.5~1.7kg/cm2、保持105~120min.开始升火时,烧大火猛攻,要求点火后2h袋内中心温度达97~100℃,然后保持15~18h[1-2].中途不能停火,不能降温,保持文火,保持100℃。培养好的原种和栽培种,菌丝粗壮浓白,待料温冷却到28℃时在菌袋两端接种。也可在灭菌后,将打孔、接种同步进行。接种后用透明胶带贴封接种孔。每瓶菌种可接种25袋。

4发菌管理

接种后前3d,室温调节到25~27℃,使菌丝生长健壮。当菌丝长到料深的1/2时,其生长开始变慢,此时松动袋口扎口绳,或在菌丝生长前方的1.0~1.5cm内穿刺1~2行微孔增氧。发菌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0%左右。且不可有过分明亮的光照,门窗要遮光。

5催蕾管理

室外菇棚排袋方法如下:将场地整理成宽30cm、高15cm的畦床,床上铺1层砂土,再铺2层薄膜,将菌袋两端袋口割开堆放到畦床上。菌袋堆放的方向,应与菇棚的门窗方向一致。割袋与排袋同时进行。菌袋开口前,用34%石炭酸液或溴氰菊酯(敌杀死)3000倍液、乐果2000倍液对菌袋消毒和场地灭虫处理。用锋利小刀沿扎口绳将袋口薄膜割掉[3].割袋之后,随着菌丝体褐化时间的延长和颜色的加深,袋口周围表面会形成1层棕褐色的菌皮。转色正常的菌皮呈棕褐色和锈褐色,具光泽,出菇正常。结合菌袋转色,连续3~7d拉大温差,使昼夜温差达8~10℃,直到出现许多白色粒状物,并分化成菇蕾。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菇棚温度保持在15~26℃,以20~24℃最好。原基形成后,要增加喷水次数,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前期主要是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中后期可直接向子实体喷水。子实体生长期间呼吸作用旺盛,在出菇期间,要加大菇棚通风,保持空气新鲜[4].出菇时光照度保持在500~1000lx,在生长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菌袋,也不可使菇棚的光源紊乱。茶薪菇可连采3~4潮菇。每采完1潮菇,将袋用塑料薄膜盖好,停水7~10d,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75%,采菇处创面愈合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催蕾。

7采收及保鲜

当菌盖颜色由暗红褐色变为浅肉色、菌膜尚未破裂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求整丛或单株一次性采下,随即切削菇脚。将鲜菇放在15~20℃的空调房内风干至8成干,然后用塑料袋或泡沫塑料箱包装,在袋口或箱口用4~6层吸水性好的卫生纸盖好,密封冷藏,保存温度为5~10℃。在运输过程中,将菇体适当压紧,防止在包装容器内震动。

茶树菇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在高淳、金坛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近年来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产量。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选用优良菌株目前我国各地主栽的茶树菇优良菌株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其菌株菌柄粗,丛子实体数少,颜色较深,菌盖呈棕褐色,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产量高,但鲜菇口感稍差;二是江西广昌,其菌株菌柄细,丛子实体数多,颜色略浅,菌盖呈红棕色,产量略低,但肉质嫩,鲜菇口感好。建议菇农从正规单位直接引进母种扩繁。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使用科学配方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pH值7~7.5;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含水量56%~60%,pH值7~7.5。

提高制袋成品率一是培养料质量。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木屑要经后熟并过筛。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以紧握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二是菌袋制作。棉籽壳、木屑要提前24小时预湿并加入石灰堆积发酵,然后加入麦麸,拌料装袋至上灶的时间不要超过5小时。三是消毒灭菌。将料袋装进常压灶,一般每灶2500-3000袋,不宜过多。灭菌时做到攻头、控中、保尾,使升温至100℃的时间尽量缩短,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18小时,做到彻底灭菌。四是菌种培养。茶树菇对光、温敏感,菌种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温度控制在22~26℃,培养室每隔10天检查一次,清除污染的菌种。五是菌袋接种。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0℃以下,装进接种箱接种。尽量减少菌袋破损。

科学安排制袋季节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高于28℃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影响品质。高淳县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适宜茶树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往前推55~60天就是合理的制袋期,一般安排在3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制袋。

抓好害虫综合防治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尽量不用化学防治。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处理废菌袋,并对菇房内外消毒,用洁净的自来水补水。采用防虫网、黑光灯、水浸法(在菇原基出现前或采收后向菌筒灌水,水面高于料面1~2毫米,浸2天后倒掉)相结合的方法治虫。

双孢菇、鸡腿菇、姬松茸催蕾管理


一、菇蕾形成的条件温度为15℃~22℃,昼夜温差为8℃~1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并保持一定的散射光和良好的通气。菌丝发满料后,需进行覆土才能出菇。因此,覆土及覆土后调水对催蕾比较重要。

二、床畦栽培催蕾方法当菌丝长满料层或长至中层的2/3时,在床面上覆3~5厘米厚的肥土,覆土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覆土后通风1天,然后喷水,喷水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即每天喷雾水7~8次,在3~4天使其含水量保持在18%~20%。调水可用1%的澄清石灰水或自来水。在调水时要加大通风量,调水后适当减少通气量。覆土和调水既能提供菇蕾形成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又可刺激菌丝扭结形成菇蕾。

三、袋栽覆土催蕾方法当菌丝长满袋后,脱去袋膜,将菌筒排放在出菇场的床畦上,菌筒相距2~3厘米,中间用肥土填平,当床畦排满后,上覆3~5厘米厚的肥土。覆土后喷水调湿,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20%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以后每天揭膜通气,喷雾状水保持空气湿度,10~20天菇蕾即可形成。

四、保蕾生长菇蕾形成以后要给予适宜条件,使菇蕾健壮生长。温度保持在10℃~16℃,湿度保持在85%~90%,有好的散射光,有新鲜空气,每天定时喷水保湿和通气。菇蕾分化前,不可把水直接喷在菇蕾上。

洋葱高产栽培技术


洋葱(AlliumcePa)又名葱头、圆葱。百合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鳞茎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盐水,还含有挥发性的硫化物,具有特殊的香味,可炒食、煮食或调味,小型品种可用于腌渍。洋葱耐贮藏运输,可在伏缺期间上市,能堵缺补淡,也可加工成脱水菜,远销国外。

生物学特征特性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洋葱弦状根系,根毛极少,主要分布在15厘米的耕作层内。茎短缩,称盘状茎,其上生叶。叶中空,横切面呈半月形,由叶鞘和管状叶片两部分组成,直立生长,由叶鞘套合成假茎。叶鞘基部膨大成鳞茎,鳞茎呈扁圆、圆球或长椭圆形,皮紫红、黄或绿白色。伞形花序,有花200~1300朵,异花授粉。蒴果。种子盾形,黑色,千粒重3克~4克。种子使用年限为一年。

培育壮苗

苗床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保水性强,2-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每亩大田需苗床0.5分(35平方米左右),用种量0.2公斤。一般可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播种前要施足基肥,可用45%的三元复合肥,每分地2-3公斤撒施后翻耕,精细整地,作成1.5米(连沟)宽的畦,浇透水,采用干籽撒播,播后覆盖细土或焦泥灰,以不见种子为度。盖土后,每亩苗床可用33%的除草通100毫升喷雾,防除苗床杂草。除草后盖上一层稻草或遮阳膜,利于保湿防雨,出苗前应保持土壤湿润。苗床上有60%左右的苗长出时可揭除覆盖物。

揭除覆盖物后要视天气情况及时洒水,防止苗床发白,并可结合浇水追施1%尿素,通过肥水调控,培育适龄壮苗。既要防止幼苗长得过大,引起早期抽苔,又要避免幼苗生长细弱,影响越冬。一般培育洋葱苗具有4片左右真叶、株高20-25厘米、叶鞘直径6-7毫米、单株重5克左右为宜。

移栽定植

要选择近两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中性砂壤土大田种植洋葱。翻耕前每亩撒施生石灰75公斤,然后用拖拉机旋耕一遍,使石灰和土壤充分混和,调节土壤酸性。旋耕后,每亩大田再撒施腐熟猪、羊、鸡、鸭粪肥2000公斤以上,加碳铵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旋耕第2遍,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和,土壤细而疏松。第2遍旋耕后整地作畦,畦宽1.5米(连沟),要求畦面平整,沟直水通,做到畦沟、腰沟、围沟配套。定植前可亩用33%除草通100毫升全田喷雾,防除杂草。

定植时应按洋葱苗大小分开移栽,以便其生长一致,并剔除叶鞘直径超过8毫米的大苗和3毫米以下的弱小苗及病苗。定植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要求旬平均温度在4-5℃时进行定植。因洋葱从定植到恢复生长约需30天左右,所以必须在严寒来临前,促使其根系生长发育良好,防止土壤结冻抬根引起死苗。

定植密度一般要求亩栽2万株左右,行株距20厘米15厘米,定植深度以不掩埋五杈股为好。定植完后浇水,促进洋葱苗成活,切忌全田灌水,造成土壤板结,不利洋葱生长。

科学管理

洋葱定植成活后(大约15天左右),应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稀腐人畜粪肥10-15担,或亩用尿素5公斤冲水浇施,促进洋葱苗发根。进入严冬前,可在洋葱行间铺施一层腐熟的猪、牛、羊栏肥,既可护根防寒,又可为翌年洋葱生长提供养分。洋葱的施肥应掌握轻冬肥、重春肥,以农家有机肥和氮肥为主的原则。3月上旬气温渐升,洋葱进入旺盛生长期,应施一次重肥,亩施腐熟人粪尿30-40担,或亩用尿素7.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冲水20担浇施。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洋葱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应加大施肥量,亩用尿素15公斤和硫酸钾7.5公斤冲水20担浇施,促进洋葱鳞茎膨大,并保持土壤湿润。

防治病虫

为害洋葱的病害主要是紫斑病、霜霉病和灰霉病。发病时可用瑞毒霉、代森锌和百菌清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为害洋葱的虫害主要是葱蓟马和葱蝇,发生时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毒死蜱600倍液喷洒或浇根防治。

《酒糟(醋糟)栽培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