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夏季花卉植物及其养护。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鸢尾的习性及其产地与分布》,希望您喜欢!

【别名】蝴蝶蓝、蝴蝶花、铁扁担。

【科属】鸢尾科,鸢尾属。

【形态】根状茎短粗而多节。株高3060厘米。叶剑形,长30--50厘米,宽2.5~3.0厘米。花茎高30-50厘米,具1--2分枝,每枝着花1--3朵;花蓝紫色,于5~6月份开放。蒴果长椭圆形,具6棱。花期5月。

【变种、变型及品种】

白花变种(var.albaDykes),花色纯白。

【产地及分布】原产我国中部。云南、四川及江苏、浙江一带均有分布,长于海拔800--1800米灌木林缘。国内园林中广为栽培。

【习性】耐寒性强,上海可露地栽培,春季萌发较早,小气候条件良好之处,地上茎叶在冬季不完全枯死。喜生于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之土壤。其花芽分化在秋季8--9月间完成。春季根茎先端之顶芽生长开花,在顶芽两侧常发生数个侧芽,侧芽在春季生长后,形成新的根茎,并在秋季重新分化花芽。花芽开花后则顶芽死亡,侧芽继续形成花芽。

【繁殖】多采用分株繁殖。当根状茎长大时就可进行分株繁殖,可每隔2--4年进行一次,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在入冬前使植株进行充分生长,不影响花芽分化。分割根茎时,应使每块至少具有1芽而以2~3个芽为好。为大量繁殖可分割根茎,扦插于20℃的湿砂中,促其生长不定芽。

播种应于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则在第二年春季容易发芽,播种后2~3年开花。若种子成熟后(9月上旬)浸水24小时,再冷藏10天,播于冷床中,l0月间即可发芽。

【栽培】喜排水良好,适度湿润之土壤,而以含石灰质之弱碱性土壤为最适宜。栽植前应施入腐熟的堆肥,亦可用油糯、骨粉、草木灰等为基肥。生长期可追以化学肥料。

【用途】根茎药用,治跌打损伤。为布置花坛、花境及自然式栽植的适宜材料,又可做切花之用。上海园林绿地广泛应用,其叶片冬季亦不完全枯萎,常植于树下作为地被植物。

延伸阅读

天麻的品种具体有哪些及其分布范围


天麻属(Gastrodia)在兰科(orchidaceae)中属于树兰亚科(Epidendy01deae)、天麻族(Gastrodieae)、天麻亚族(Gastrodinae)。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己发现该属植物约有3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的山地。东起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西至马达加斯加。南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抵中国的东北、前苏联远东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泰国、不丹、尼泊尔、锡金、日本、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的硫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及朝鲜、菲律宾、前苏联远东的阿穆尔州、沿海边疆区,干岛群岛等地区。菲州大陆和欧洲、美洲未发现本届植物。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6个品种,即天麻(G.elata)原天麻(G.sn8usta)、细天麻(G.gracilis)、南天麻(C.javanica)、疣天麻(G.tuberculata),此外据文献记载台湾省还分布一种Gflabilabella。其中细天麻、南天麻主要分布在台湾省,疣天麻在云南省中部地区发现,原天麻分布于云南省丽江、石屏及四川省峨媚的高山区。我国天麻分布区,主要分布的是G.elata。目前天麻(G.elata)在我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经常可以看到花的颜色、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块茎含水量不同的天麻。周铉等曾根据以上特点,将天麻划分为4个类型,即原变型红天麻(GelataB1.F.elata)、绿天麻(G.elataB1.F.ViridlsMalKino入乌天麻(G.elataB1f.G1aucaSChow)、黄天麻(GelataB1ff1avidaSChow)。在生产中栽培的主要是红天麻和乌天麻。红天麻也称红杆天麻,我国长江流域诸省、东北、西南及日本、朝鲜、前苏联远东地区都有分布,我国陕西省汉中地区各县,以及陕南、豫西、川北等地主要好生和栽培的是红杆天麻,分布在海拔8001500m的山区。花茎肉红色,花浅姜黄色、微带淡红色,果实椭圆形、肉红色,块茎长椭圆形、淡黄色、重560余克,含水量788跳,一般4.55.5g可加工lKg于商品,商品天麻节数多、纵皱纹多且明显。乌天麻也称乌杆天麻、铁天麻,花茎灰褐色,带有明显的白色纵条斑。花黄绿色,果实有棱、间隔淡黄绿与褐色条纹,为上粗下细的倒圆锥形。块茎短柱形,前端有明显的肩,淡黄色,最大者可达1000余克,含水量71%左右,一般3.54.5Kg可加工干天麻1KgP商品天麻坚实,外观品质佳,节数少皱纹也少且不明显。我国东北长白山区有乌天麻生长,南方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区,在高山区栽培的主要是乌杆天麻。除上述两种天麻外,红杆天麻分布地区常混生少数绿杆天麻,花茎黄绿至蓝绿色,花黄色,果卵圆形绿色,块茎圆锥形,含水量介于红杆与乌杆之间。一般45Kg可干lKg,种子发芽率及繁殖率均高,是较稀有的栽培天麻。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天麻分布的主要国家之一,南起滇中山区,北至黑龙江省的尚志、林口等县;东起台湾省的兰屿岛及黑龙江的冬宁等县,西至西藏的错那等地。在北纬2246度、东经91一132度范围内的一些山区、潮湿的林地为野生天麻分布区,长江中游两岸的山区天麻生长较多。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安徽、河南、辽宁、吉林、湖北、湖南、贵州、甘肃、西藏及台湾等地。

黑叶观音莲的习性及其管理


【概况】黑叶观音莲又名观音莲、黑叶芋,为天南星科观音莲属植物。黑叶观音莲是一种高档次、风格独特的室内观叶植物。目前,黑叶观音莲在国际观叶植物市场上很受欢迎,在高档次的室内庭园设计和水景设计中,黑叶观音莲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至今,以色列的卡梅尔公司以生产观音莲而闻名世界。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我国黑叶观音莲的发展速度很快。20世纪80年代仅是引种阶段,数量不多,很少见到,而现在普通的花卉市场和花店已经常可见,并有盆栽商品出售。其质量与价格也是合理的,但要广泛应用,进入千家万户,还需有一个发展过程。

【形态特征与品种】黑叶观音莲为多年生草本。为美叶芋(A.sanderiana)和楼氏海芋(A.lowii)的杂种。茎短缩,常有6~4枚叶。叶箭形盾状,长30~40厘米,宽10~20厘米,先端尖锐、有时尾状尖。叶柄长,浅绿色,叶缘有5~7个大型齿状缺刻,主脉三叉状,侧脉直达缺刻。叶浓绿色,叶脉银白色,叶缘周围有一圈极窄的银白色环线,十分醒目,叶背紫褐色。

常见同属观赏种有美叶芋(A.sanderiana),又称美叶观音莲。叶长箭形,银绿色叶面有光泽,具有灰白色叶脉,主侧脉突出明显。楼氏海芋(A.Iowii),叶形大,阔心脏形,叶面淡棕绿色,叶脉灰绿色。大叶观音莲(A.longiloba),叶箭形,叶长30~50厘米,叶柄细长挺立,叶面墨绿色,叶脉银灰绿色。莫特方坦观音莲(A.mortefontanensis),叶长50厘米,长箭形,淡蓝绿色,具银、绿脉纹。沃森观音莲(A.watsoniana),叶形大、皱褶、革质,叶蓝绿色,具银、白脉纹,叶背紫色。科氏观音莲(A.korthalsii),叶箭叶形,淡绿色,具银白色脉纹。海芋(A.macrorrhiza),叶片大而薄,盾形,叶柄长,深绿色。斑叶海芋(A.macrorrhizavar.variegata),叶片浓绿色,具乳白色和浅绿色斑块。龟甲观音莲(C.cuprea),又名大花叶芋,叶心脏形,中肋和羽状侧脉为深绿色,明显下凹,叶背紫色。另外,还有番芋(A.cucullata)、香观音莲(A.jodora)、灰色观音莲(A.plumbea)。

【生物学特性】黑叶观音莲原产亚洲热带。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25~30℃,冬季温度不低于15℃。3~9月为22~27℃,9月至翌年3月为16~22℃。气温低于15℃,生长停滞呈休眠状态。其中大叶观音莲耐寒力较强,可耐10℃以下低温,但不能低于7℃。

黑叶观音莲耐水湿,生长季节盆土要保持湿润,空气湿度在70%~80%,有利叶片生长发育。黑叶观音莲在盆土干旱情况下,叶片柔软下垂,但浇水后很快恢复原状,对干旱也有一定抗性。

黑叶观音莲喜半阴,切忌强光暴晒。在半阴环境下,叶色鲜嫩而富有光泽,叶脉清晰,叶色深绿。如在强光直射下,叶面粗糙,叶色灰白,叶脉模糊,叶面有时发生灼伤斑点。

土壤以排水好、肥沃、疏松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合适。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组培繁殖。

分株繁殖:在4~5月间,将母株从盆中托出,掰开母株旁的小块茎分别盆栽。如块茎剥开时有伤口,可用草木灰涂抹或硫磺粉消毒,以防盆栽时受湿腐烂。

组培繁殖:黑叶观音莲可用叶片、叶柄和块茎作为外植体。如用叶片,在无菌条件下,经75%酒精消毒15秒,再用0.1%升汞溶液表面消毒8~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叶片切成0.5平方厘米小块进行接种。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用MS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2,4-D1毫克/升。接后30天分化出丛生芽。再过25天,丛生芽长成小苗,剪下转入1/2MS加萘乙酸0.5毫克/升生根培养基,20天后成为完整植株。

【栽培管理】盆栽黑叶观音莲常用15~20厘米盆。由于黑叶观音莲肉质根发达,基质用培养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盆底多垫瓦片和碎砖。5~9月生长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也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但氮肥不能过量,否则叶柄伸长,叶片变薄,容易倒伏。冬季叶片枯萎后,块茎休眠,盆土要保持干燥,放温暖场所贮藏。如果块茎贮藏过程中湿度大,温度低,块茎易腐烂。黑叶观音莲由于叶片大而薄,叶片数少,不注意容易破损。因此,盆栽植株的每枚叶片生长位置需合理,达到优质盆花的要求。在栽培过程中注意叶片的排列方向和去留,进行适当调整。

【病虫害防治】常见有灰霉病危害,病害初期,用59%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生茎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接触传播花叶病,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另外有斜纹夜蛾、菜青虫危害,用10%除虫精乳油30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黑叶观音莲叶形美观,叶色墨绿,十分诱人,盆栽点缀客厅、书房和窗台,更显典雅豪华。如在宾馆、商厦的茶室和橱窗中摆放,栩栩如生,更显一番情趣。

小叶黄杨的室内栽培及其习性


小叶黄杨性喜温暖、半阴、湿润气候,耐旱、耐寒、耐修剪,属浅根性树种,生长慢,寿命长,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材。

小叶黄杨盆景枝叶茂密,四季常青,不仅是室内良好的装饰植物,而且对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具有吸除毒气、净化空气的本领,是名副其实的室内常绿净化器,但如长期放在室内不见阳光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新发枝条瘦弱,还易滋生病虫害。

黄杨一年四季均可挖取和栽种,但以夏季为好,春秋次之,冬季最差。采挖后的桩坯可用塑料袋包裹根部保湿。栽种时要去除下行的主根,最好用市售的乳胶封涂所有的伤口,剪去大部叶片,以防失水,确保成活。可先露地养坯亦可直接上盆,但须培养两年以上,方可造型制作。

用盆选择可选用宜兴紫砂盆或浅色釉陶盆。盆的形状、大小可根据桩体大小、造型形式而定。原则上悬崖式宜用方形或圆形的千筒盆,斜干式、曲干式、丛林式等,宜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的盆。

盆栽用土小叶黄杨喜肥沃的沙质壤土,盆栽用土以肥沃疏松,通气透水性好的沙壤土为佳,亦可用炉渣40%、腐质土或菜园土40%、河沙20%混合配置。

上盆时间以春夏之间最好。栽种时应剪去过长、过密的根,可结合造型的需要,对根部进行修正,使根系在盆中自然舒展。栽植的深度不宜过深,覆土透水后,将其置于半阴处,保持盆土湿润,勤向叶面喷水,30天左右待植株动长后,即可转入正常养护。

造型制作应依据植株的基本树相,因树制宜,顺其自然之势,进行艺术造型。造型手法可剪、可扎,但攀扎以夏、秋最好,此时枝条较柔韧,易弯曲;修剪宜春季进行。须特别注意的是:小叶黄杨萌发力虽然很强,但却是无叶则不发,因此,无论是造型,还是日常修剪,对不到位的枝干可采用逐段留叶,短截逼芽的方法,使其逐步下行发芽到位,且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不留枝叶的苦剪苦修,这样往往会造成枝条及整株不萌发甚至枯死。

养护管理小叶黄杨喜湿,需经常浇水,防止因失水造成叶片脱落。5至8月是黄杨的生长旺盛期,可结合浇水追施几次稀薄的腐熟饼肥。要随时注意修剪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要及时摘去小叶黄杨所结的果实,以免消耗养分。小叶黄杨的换盆时间,一般中小盆景可2至3年、大盆5年进行一次,对生长较弱的植株应及时翻盆。结合换盆,剪除部分过长过密的老根,更换新的培养土重新种植。

病虫害防治小叶黄杨主要病虫害是介壳虫及卷叶蛾的幼虫和煤烟病。防治卷叶蛾幼虫、介壳虫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煤烟病防治关键是经常向叶面喷水,冲洗灰尘。

圆叶虎尾兰的习性及其用途


圆叶虎尾兰(S.cylindrica)又名棒叶虎尾兰、筒叶虎尾兰、筒千岁兰等,茎短或无,肉质叶呈细圆棒状,顶端尖细,质硬,直立生长,有时稍弯曲,叶长80~100厘米,直径3厘米,表面暗绿色,有横向的灰绿色虎纹斑。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或淡粉色

圆叶虎皮兰圆叶虎尾兰,属龙舌兰科虎尾兰属植物。原产非洲热带地区。茎非常短,栽培中通常无茎。叶从根部丛生,圆筒形或稍扁,长l米以上,直径3厘米,顶端急尖而且质硬,叶的其余部分肉质较软。暗绿色有灰绿的条纹。花排列成总状花序,6070厘米长,小花白色。

圆叶虎尾兰叶形似羊角,非常有趣,适合布置厅堂。小株也可供家庭盆栽。

喜充足和柔和的阳光,用沙壤土种植,盆要大并经常翻盆。繁殖可用叶剪成10厘米小段,晾干后插人士中,一般先生根后形成地下根茎,再在根茎上出新芽,因此新芽往往在盆边钻出土面。也可以分株但不能一下子分得过小,而是将叶和根茎过密的植株分成几盆,待长得拥挤时再分。

习性

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忌阴湿,耐半阴。在光线较暗处植株虽然也能生长,但长势较弱,叶片呈浅绿色,叶面上的虎纹斑及某些品种的金黄色镶边、银脉会减退,甚至消失。因此,除夏季稍加遮光,避开烈日暴晒外,其它季节都要给予充足的光照。此外,还应注意在光线较暗处栽培的植株不可立即曝晒,以免造成日灼病。生长期浇水做到干透浇透,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注意肥水中氮肥含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叶面上的虎纹斑减退。冬季移至室内阳光充足处,12℃以上可继续浇水,使植株生长,如果控制浇水,保持盆土干燥,也能耐5℃的低温。因根茎粗大,且平卧生长,根系很快就会长满花盆。因此,每年春季都要翻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粗砂各一份的混合土栽种,如果掺入少量的骨粉效果更好。

用途

圆叶虎尾兰叶片挺拔,形似宝剑,叶面上的虎纹斑给人以虎虎生威之感,某些品种叶缘上的金边更是美丽,适合作中型盆栽点缀阳台、客厅、书房、商场等处;短叶虎尾兰、姬叶虎尾兰株形玲珑可爱,叶面上的虎纹斑和金黄色宽边清新雅致,宜作小型盆栽装饰书桌、几架、办公桌等处;圆叶虎尾兰形态,像竹笋又似羊角,盆栽观赏效果独特。除盆栽外,虎尾兰还可地栽布置温室中的沙漠植物景观。

培育

虎尾兰的繁殖可用分株和扦插的方法。

分株:适合所有品种的虎尾兰,一般结合春季换盆进行,方法是将生长过密的叶丛切割成若干丛,每丛除带叶片外,还要有一段根状茎和吸芽,分别上盆栽种即可。

扦插:仅适合叶片没有金黄色镶边或银脉的品种,否则会使叶片上的黄、白色斑纹消失,成为普通品种的虎尾兰。方法是选取健壮而充实的叶片,剪成5~6厘米长,插于沙土或蛭石中,露出土面一半,保持稍有潮气,一个月左右可生根。

我国茶树的种植区域分布及其生产特点的区别


茶树原产我国,自有民族文化以来,就在我国的西南地区采摘利用。以后随着祖国政治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扩大,国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市场经济与国外贸易的兴起和发展,而逐步予以扩大。茶村的分布与生长发育,取决于一系列生态因素,其中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茶树原野不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壤的生态特性。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在理论上是以全年逐月辐射平衡为零的一线为依据。但在我国冬、夏季风盛行,冬季季风特别强,南昌下的引以为戒以常可达北纬30。以南,使茶树不能在淮河以北很好地自然生长。因此我国自然区划的汉威方面认为在我国这样的季风区域里,亚热带北界,要以暖季(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期)积温4500℃,最冷时候气温0℃等值线为界较宜。此线其它意义,大致相当于无霜期240天,干燥度1和年雨量750毫米。其引以为戒位置约在北纬34。左右。在地理位置上,约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当。这也就是直至全国解放以前,我国茶树栽培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北界。全国解放以后,茶树栽培技术有了改进,我国现有茶区,除原有的亚热带和热带茶区稳步,已经向北延伸到季风暖温带。目前我国的茶区范围,北起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约当北纬37。30ˊ),南到海南岛(18。30ˊ),南北跨越19。,纵长2100公里;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约当东经95。),东到台湾省(约当东经122。),东西跨越经度27。,横宽约2600公里。在这一辽阔广大的范围内,有茶叶生产的省区包括:西藏自治区与甘肃省的东南部,陕西、河南的南部,山东的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大部或全部,共十八个省(区),除台湾省外有产茶县、市976个。1978年全国茶区的分布,各省区的茶叶产量和重点产茶县、市。在我国现有茶区范围内,水热情况总的是气温和雨量自北而南相伴增高。土壤地带的排列基本上是伴随着纬度的改变,自北而南是黄棕壤和黄褐土,红壤和黄壤,砖红壤化红壤和砖红壤。但在各个气候带内,由于季风到达的距离,以及海拔高度与地形、方位的不同,气候、土壤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所有这些都给茶树的生长发育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并且对茶树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地发展我国的茶叶生产,今后需要对我国现有茶区按照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区评价,作出茶叶生产的适合性区划或分区规划,并建立我国商品茶的生产基地。这一荼,目前尚处在调查研究阶段。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暂把我国茶区按照它的自然区划分为:淮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岭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等五个茶区,并将各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特点分共作一简介。1、准北茶区这是我国解放后(六十年代)新发展的一个茶区。虽然试种的地区很广泛,但因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目前具有生产意义的,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中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的各县。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3℃,10℃的积温在四月中、下旬开始,年达3400-4500℃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为0-10℃,极端最低气温达-14--21℃;入冬后常有冻土,冻土深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大冻土度可达30厘米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650-98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雨势急,常有暴雨;冬春比较干旱。年干燥度沿海地区小于1.00,内陆多在1.0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400小时。植物类型是夏绿阔叶林,以栎树占优势。土壤多为棕壤,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露多,不但淋溶作用不断进行,盐基含量低,而且有强烈的粘化作用,土壤比较粘重,微酸性反应。目前种茶的土壤,多为已耕种的熟化棕壤;或者是生长灌木杂草,主要是山地薄层棕壤和山地棕壤和山地棕壤型粗骨土,土壤有机质贫乏。本区种茶历史虽短,但分布范围较广,不少单位仍处在试种阶段。从种茶历史较久已获成功的单位来看,六到八年生的直播茶园可以获得平均亩产干茶200-300斤的高产。目前主要问题是冬春易遭冻、旱等自然灾害,产量还不稳定,因此强调提出选择茶地时要注意避风、向阳,微酸性土壤,有草源,有水源。并且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要结合种茶搞好四个茶园基本建设工作。一是在种茶前进行深翻改土,松土层达到1米左右;二是要在种茶的同时,在冬季寒风南下的风口及茶园周围,搞好防护林的建设;三是为了抗御冬、春干旱,要在规划的范围内开渠打井,兴修水利,加强茶园灌溉;四是强调要搞好茶牧结合,为茶园多积有机肥。本区群众对茶中的消费习惯是爱好黄大茶和花茶。多年来从外地引种试验的结果,认为安徽黄山大中种和祁门槠叶种抗寒能力较强,成茶品质较优,适宜本区种植。茶季一般是从五月开始,九月以前结束,由于当地夏、秋高温多雨,故全年以夏、秋茶比重较大。2、江北茶区本区北起秦岭、淮河以南,南到长江中下游,东起沿海,西到大巴山以东。包括甘东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各省区。这一地区的大多数茶区是我国的老茶区,在唐宋时就已著名。近年来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与延伸。使全区茶叶生产连接成片。本区处于我国亚热带的北缘,全年平均气温14-18℃,10℃的积温4000-5000℃,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有1-1.5个月,极端最低气温-10--19℃,愈北愈低;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特别炎热,极端最高温在40℃以上;无霜期180-250天。全年降水量大部在700-1000毫米之间,局部地区可达140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秋季;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干燥度1.00,部分地区达1.0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植物类型以落叶为主,混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栎树、枫杨、黄檀、榉树、山槐等。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和山地棕壤。黄棕壤发育于酸性岩石上,是棕壤和黄壤之间的过渡土壤类型,土体中盐基已大部淋失,是弱酸性至酸性反应。黄褐土发育于石灰性母质上,剖面上部呈微酸性反应,下部呈中性和微碱性反应。本区栽培的茶树品种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群体种,也有少数灌木型大叶种,所制茶类均以绿茶为主,著名的茶叶品种有皖北的六安瓜片茶、舒城兰花茶、霍山黄大茶,豫南的信阳毛尖茶,陕南的陕青茶等,均为内销名茶。本区茶叶的集中产区分布在大别山区及其东西山麓,伏牛山和武当山的南麓各县,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低山丘陵。海拔高度大部都在800米以下。由于种茶历史较外,老茶园所占比重较大,茶园中缺株较多,土壤冲蚀比较严重,土壤比较瘠薄,冬季常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发生,故在栽培上必须注意茶园的水土保持,增施有机肥料,改造衰老苏园与加强防冻抗旱工作。发展新茶园要注意选择背风向阳,酸性和土层深厚的坡地,必须因地制宜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这样的新茶园一般成园后亩产可达100斤以上干茶的产量,单产较高的可达亩产干茶三百多斤。3、江南茶区这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地区,也是我国亚热带的主体地带。本区北起长江南岸,南到南岭以北,东邻东海,西与贵州高原为界。包括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湖南全境及福建北部。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无霜期及生长期都较长,对于喜温湿的茶树植物尤为适宜。全区年平均温度都在16℃以上,南部最高可达20℃;最热月气温28-30℃,最冷月气温2-6℃,南部可达10℃;主要茶区的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极端最高气温以本区为最高,一般都在40℃以上,甚至有高达44℃以上的。最冷候气温一般在4℃以上,但由于地势平坦,冬季寒潮南下的常波及本区,因此极端最低气温有达-12℃甚至更低的,这是造成本区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10℃的积温5000-6000℃,初霜日期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终霜日期在三月上旬至一月下旬,无霜期长达九至十一个月。全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以春季降水稍多,春末夏初多梅雨,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在三至七月份,入秋后有时有秋旱。本区同盱降水量较多,空气比较湿润,干燥度不中0.75,相对湿度普遍在8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1800-1900小时,秋季日照最多,春季最少。本区的生物气候特征是温热湿润,常绿阔叶林占优势,植物种类甚多,以各种槠栲、石栎为主,木荷、樟、楠、山茶、木兰、杉、竹等也很多,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黄壤。红壤在自然植被下通常有厚约20-30厘米的腐殖质层,全剖面呈酸性,PH5.0-5.5;红壤矿质部分的养分较砖红壤为好,其粘粒部分具有较高的吸收代换性能。黄壤主要受大气和土壤湿度的影响,和红壤比较,腐殖质含量较高,而粘粒部分的硅铝率则和红壤相近或稍高。山地土壤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外,还有发育于针叶林下的山地灰棕壤,全剖面呈强酸性,腐殖质层下有淡灰棕色的灰化层,最下为黄棕色淀积层。本区由于气候土壤条件宜于茶树生长发育,最早在隋唐以前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地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茶园分布广,面积大,总产既多,单产也高,目前我国的重点产茶县、市,特别是年产干茶五万担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市,大都分布在本区范围以内。本区栽培的茶树品种,有灌木型的大、中、小叶种,也有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的大叶种,在本区的南部地区,还发现了不少处于野生状态的乔木型大茶树。本区茶树品种既多,其生产与适制性能也各有千秋,全区大面积平均亩产干茶300斤以上的国营和社、队茶场,各地都有;小面积平均亩产干茶1000斤以上的也有好几个;已有不少县、市平均亩产达到干茶100斤以上,有的达到200斤以上。所产茶类,不仅种类多,品种花色齐全,而且名茶辈出,不胜枚举。所有外销、内销与边销茶类,本区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茶叶在本区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经济价值高,本区内又多丘陵山地,到处都可种植茶树。全国茶叶的科研与教育单位,也以本区最为集中,因此群众中的茶树选种与栽培技术也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茶叶的高产优质创造了条件。4、岭南地区这是我国最南一个茶区,包括福建省的南半部,广东、广西和台湾三省区的全部。这一地区的广东、广西南部沿海及海南岛,台湾省的南半部,均属热带气候。我国热带茶区的气候盘点是高温多雨,长夏无冬。以海南岛为例,全年平均气温22-24℃,日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个别地区(岭头茶场)虽降至2.9℃但时间不长;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极端最高气温36.8℃,10℃的积温在8400-9300℃之羊。全年平均降水量1100-2700毫米,岛的西部最少,东南部最多。由于降水较多,岛东部的干燥度在1.0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00-2000小时。岭南茶区中的北部地区,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温暖湿润,只有春夏秋三个季节,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10℃积温均在6000℃以上,桂西最多达7600℃。由于有南岭为北部屏障,极端最低气温很少降到0℃以下,雨季长,雨量多,全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500毫米以上,最多超过3000毫米(台北),降水集中在五至十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80%。本区因热量丰富,蒸发量也大,故实际有效水分与江南茶区相同。四季气候中,冬季比较干燥,干燥度均在1.00以上;春季多雨,夏季热而长,台风暴雨多,秋季雨水较少,干燥度在1.5以上。我国热带茶区的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在山地土壤中,除山地黄壤分布最广,后者多分布在海拔900-1000米以上的地方。夸红壤在森林植被覆盖下,有机质比较丰富,但当森林砍伐后,有机质分解很快,含量迅速降低,土壤侵蚀加强,水分物理性质也相应变坏。顺此在砖红壤上开辟茶园,要合理地规划和使用已垦土地。岭南茶区中北部地区的土壤特性,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可称之为砖红壤化红壤。它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土壤矿物部分的强度分解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剖面中和移动,其结果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量极少,它与土壤矿物部分富铝化及强烈淋溶有关。在600-800米以上的地方,存在有山地黄壤,山地黄壤中的粘粒部分代换量较高,富含有机质。岭南茶区的种茶历史也很悠久,在该区的大山区中,经常可以发现处在野生状态的乔木型大茶树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混生,它是我国最有希望的外销红碎茶主产区之一,大叶种茶树在该区范围内到处都可种到。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异在该种植的茶树,不仅可以获得速生高产,而且成品茶品质优良,能够与国际市场上的高档红茶媲美。该区茶叶生产的分布,目前仍以地处亚热带的各县较广,所制茶类,除红碎茶外,以乌龙茶最为著名,福建安溪所产的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稀有珍品。此外,尚产有压制茶中的六堡茶,散茶中的绿茶与青茶。我国热带茶区茶叶生产的特点是:茶树可以全年生长,采茶期长达300天左右;茶籽播种后,一个月可出土,四个月的平均生产高度达34厘米左右;新梢年生产最140-160厘米,展叶35-40片,有4-5个分枝;一般采摘茶园年萌发七轮,多的达八轮芽梢;茶籽直播或育苗移栽后的新茶园,2-3年可以投产,平均亩产干茶可达100斤以上,为了充分利用甸热带地区宝贵的自然资源,目前这一茶区茶树栽培管理方面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根据植物群落学的原理,推广胶、茶间作。初步经验认为,选择有利的地形条件,如在20度左右的坡地上,种植橡胶时实行密株,把胶行距离拉宽到10-12米左右,然后在橡胶树行间,适当密植茶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橡胶产量,且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茶叶平均亩产可以达到以二、三百斤干茶。5、西南茶我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本地区内部地形复杂,各省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如四川省茶区分布在周围环山,中为盆地的丘陵地带,冬季寒潮不易入侵,气候特点是:春早、冬暖夏热,秋雨,多雾,生产期长。贵州省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日照少,阴雨多。云南全省虽是一个高原,但受横断山脉影响,地势北高南低,山水均呈南北向或西北东南向流出国境,水汽来源同受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影响,而以西南气流为主,云南省的北部茶区是热带季风高度气候,南部茶区山高谷深,则为滇南间山谷地热带气候,在同一地区,垂直的气候分布可有寒、温、热三带;大致700米以下属热带气候,而茶树多分布在1000米以上2000米能上以下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至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因处于西藏高原的东南倾斜面上,种茶地区的海拔较低,一般均在2000米以下,最高不超过2300米,水汽来源同受西南气流影响,温暖潮湿。综合全区的气候情况,所有种茶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10℃的积温在4000℃以上,云南南部可达6000-8000℃,极端最低气温除四川部分地区外,都不超过40℃。霜期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年雨量一般在900毫米以上,降水较多的可达1600毫米,夏季较多,冬季较少,滇南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五至十月份为雨季,但即使在旱季,由于夜间的辐射冷却,雾露较大,故不显干燥;干燥度贵州省在0.7以下,云南、四川省各地差异较大,四川省一般在1.00以下,云南省则西部小于东部,约从0.50-1.20,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80%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以贵州最少,不足1500小时,其余均在1500小时以上。本区的地带性土壤在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都是黄壤为主。四川的低山、丘陵则以黄壤型紫色土的分布面最广;山地都为山地黄壤。而在云南省则以砖红壤化红壤和红壤为主,滇西则有山地黄壤的分布。本地区的茶叶生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我国和世界茶树原产地。本世纪的三十年代以来,在云南、贵州及四川等省,先后发现了许多野生的大茶树,其中1961年在勐海巴达公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的最大一株,发现时测得树高32.12米,胸径1.03米。有人从植物深化的眼光认为热带雨林是常绿阔叶树的老家。全都和大部分有花植物的种类都是从热带类型发展出来的。我国云南南部的气候是优越的。虽然严格说来是季雨林气候,而不是雨林气候,但因冬季雾露较多,弥补了干季雨水不足。有人把它形容为:有海洋气候的优点(湿度大,雨量也比较多),没有海洋气候的缺点(无台风、常风、盐风、梅雨等的危害);有大陆气候的优点(日温差较大,日光充分),没有大陆气候的缺点(无寒潮、平流霜、空气也不过分干燥)。这一气候条件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云南大叶茶在云、贵、川三省都能生长,解放初期引种到西藏察隅后,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本区生产的茶类,除适合外销的红碎茶外,还有各种类型的紧压茶,供应内销、边销与侨销。在云南下关和四川重庆生产的沱茶,更是驰名西南地区。西南茶区目前担负着全国五分之一茶叶的生产,但是它的宜茶地区很广,潜力很大,而且是甸外销红茶最有希望的主产地区之一。如能加强分离选种与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能够获得很高的产量,而且能够获得最佳的产品。

贯叶连翘的生长习性及其种植技术


贯叶连翘为藤黄科植物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fratumL.)的干燥全草,别名女儿茶、千层楼、大对叶草、小刘寄奴、贵州连翘等。性辛、寒。全草含金丝桃素,以花瓣的含量最高。具收敛、抗菌、止血、通经活络及抗病毒与抗肿瘤作用。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现四川、陕西等省也有栽培。(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叶较密,对生,无柄,基部稍抱茎,长椭圆形至线形,长l.2-2.8厘米,宽0.4-0.8厘米,先端钝,全缘,叶面密布透明腺点,边缘散生黑色腺点。两歧状聚伞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多个组成项生圆锥花序;萼片5,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黑色腺点;花瓣5,黄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瓣和花药均有黑色腺点;蒴果长圆状,开裂,内含多粒种子,种子细小,圆桶形,黄褐色。花期58月,果期9-10月。(二)生长习性贯叶金丝桃原野生于海拔800-2100米的山地灌丛、草丛及路旁,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长江以南露地可越冬。喜生于阳坡地,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利用零星隙地栽培。种子具光敏特性,为喜光照的种子,发芽适温15-20℃,发芽率为60%以上,温度适宜4-5天发芽。(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宜选择向阳、土地肥沃、疏松湿润的砂壤土,耕翻30厘米,打碎土块,混入适量腐熟堆肥,整作平畦,畦宽1.2一1.5米,畦长视地形而定,畦间开排水沟约30厘米兼作作业道。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也可分株繁殖。(1)种子繁殖①育苗一般在35月播种。撒播或条播,播前须将畦面整平耙细,条播按15一20厘米开浅沟。由于贯叶连翘种子细小,又具光敏特性,所以播种时应与拌有草木灰的沙土混匀播种,播后不覆土,轻施人畜粪水,7-10天后即可出苗。每亩用种子0.3一0.4千克。②移栽于翌年4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开穴,每穴栽苗5-6株,边挖边栽,栽后及时浇水。(2)分株繁殖贯叶连翘分蘖能力较强,可在冬季或春季从老株边挖取带根的分蘖苗栽种,栽种方法同上述育苗移栽。3.田间管理育苗田,当苗高5-7厘米时开始间苗、补苗,保持株距在5-6厘米。由于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出苗后至少每月进行1次。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以后在6.8、10月进行中耕除草后,都要及时追肥1次。移栽大田后,每年都可中耕除草4次,一般在3、5、7、10月进行;追肥3次,在3、5、10月中耕除草后进行。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也可施用氮素化肥。4.病虫害防治贯叶连翘病虫害较少,在栽培田里尚未见病虫害发生。(四)采收加工1.采收贯叶金丝桃药用其地上部分全草,药材一般每年可采收2次,第一刀在6-7月花前期采收,第二刀在10月中下旬采收,具体时间随气候和海拔、温度不同而定。一般以蕾期至将开放质好,花后质量下降,采收时注意戴好手套,避免眼和外露的皮肤与植株接触。2.加工新鲜植株必须在采集之后立即加工,防止光照,将植株打成捆,然后干燥,以微温干燥为好,天气温和条件下,可将植株铺在平板上干燥或通风处阴干。

《鸢尾的习性及其产地与分布》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适合夏季花卉植物及其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