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与养护要点。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秋播小麦栽培管理六要点》,希望您喜欢!

对秋播小麦的栽培养护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六个要点,现将其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培肥地力

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重施磷肥,补充微肥,有条件的地方重施有机肥。试验表明,精播麦田一般要求土壤地力达到有机质1.22%以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0.084%、47.510E-6、29.810E-6、91104浓度左右。同时要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加深耕层,地面平整,无明暗坷垃。

2、选用良种

选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大穗大粒、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效益高、早熟、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种。

3、适期早播

淮北麦区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在10月初开始播种,至10月15日结束,偏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霜降结束。淮南的苏中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开始播种,至10月底前结束;淮南的丘陵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开始播种,至11月初结束。苏南的太湖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11月5日前结束。超稀播田块可适当提前播种。

4、合理播量

每亩播量4~7公斤,基本苗达每亩6~14万株,淮北麦区基本苗掌握在6~10万株,是预期穗数的1/5;苏中麦区8~12万株,是预期穗数的1/3;苏南麦区10~14万株,是预期穗数的2/5。播种要采用扩行条播,坚持足墒播种,确保播深一致。

5、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6、高效施肥

注意尽量不施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常施的蜡氮肥和返青氮肥,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生长。淮北亩产500公斤目标产量每亩需施纯氮22公斤左右,淮南400公斤目标产量需施纯氮18公斤左右,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施用比例大致为1∶0.5∶0.6。氮肥基(苗)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左右,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左石,拔节孕穗肥可分两次施用,其中拔节肥(倒3叶期)占25%左右,剑叶(保花)肥占10%。

延伸阅读

绿豆秋播如何栽培与管理


1、选用良种。不同地区要求有相适应的品种进行种植,才能获得高产。单作和间种也应选择不同的品种,一般应掌握早熟品种和直立型品种应密植,半蔓生品种应稀植,分枝多的蔓生品种,种植时更应稀一些。不管单作、间种在什么地方,都要选择抗病、高产的品种。如安徽的明光绿豆、中绿2号、苏绿1号等品种,都是高产、抗病的品种。

2、精细整地。播前对旱地进行精细整地,使土地平整疏松,然后打穴点播,秋闲田充分利用早稻收割后的田间墒情,采取禾蔸边板田点播,有利出苗。

3、适时播种。秋播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因此,应抢墒抢时播种,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播种为好,这样可在霜降前结荚成熟,能避免低温影响。秋播的需适当密植,一般亩用种量为1.5-2千克,每穴3-4粒,每亩留苗9000-10000株。

4、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要及时,当第1片直叶展开,第2片复叶未展开时定苗,去弱留强,去杂留纯,每蔸留2株,以防苗多丛集,争肥争水而造成荚少粒小,影响产量。一般中耕2-3次,在分枝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护根。

5、合理施肥。盖籽肥一般用火土灰、炉灰拌人粪尿、磷肥堆沤10-25天,播种时抓一把灰盖种子作提苗肥。在绿豆分枝前后用尿素10--12.5千克对水浇施;同时结合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培育壮苗,增加分枝和花蕾数量。壮籽肥在绿豆盛花时亩用100-150克0.4%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以保花保荚,提高豆荚的结实率,有利增产。

6、科学灌水。绿豆耐旱,但在开花前后需水较多,有条件的地方适时进行灌溉,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开花和荚果数。

7、防病灭虫。中绿2号等品种抗病能力较强,若管理不当,叶斑病、根腐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也常有发生。在现蕾前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对水喷雾;或用托布津、抗枯宁进行预防。发现白粉病可配合施用石硫合剂防治。对卷叶螟、叶蜘株、蚜虫等可用乐果或速灭丁防治。

秋播大蒜栽培


(1)播种

①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③播种方法。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2)田间管理

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

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

催苗肥: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

盛长肥: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孕薹肥:种蒜栏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

蒜头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如: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③中耕除草。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西马津和阿特拉津:亩用药120~240克。除草通:亩用药35~6S克。

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叶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②收蒜头。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收藏过晚,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秋播大葱应注意六点


一、选择品种。秋播大葱最适宜的品种为章丘大葱,此品种株型高大、产量高,并且葱白细嫩,味甜而不辣。

二、确定播期的大葱秋葱时间。应掌握在越冬前苗龄40~50天,具有2~3片真叶,株高10厘米左右,这样既可避免或减少早期抽薹。也不致因苗弱而遭受冻害。

三、准备苗床。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且疏松肥沃的沙壤地,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5000千克,耙细整平,做成宽1.2米的畦,镇压耧平后待用。

四、科学播种。大葱育苗常用撒播法。苗床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把干葱籽均匀地撒于畦面。种子发芽率80%以上时,每667用种量为1.7~2.0千克,覆土厚度1.5~2厘米,上撒一层毒饵以防地下害虫,然后畦面上覆地膜。

五、幼苗管护。冬前生长期40天左右主要是水分管理。葱苗基本出齐后,撒去薄膜并及时清除杂草,松土保墒,以利葱苗健壮生长。土壤结冻前浇越冬水,为使幼苗安全越冬,浇冬水后畦面上撒盖1~2厘米的麦糠或杂草。在日平均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幼苗开始旺盛生长时进行追肥和充足浇水,每亩施尿素5千克,追肥前间苗除草,保持苗距4~5厘米。定植前10~15天控制浇水。使幼苗叶片老健,假茎充实,有利于栽后缓苗。

六、防病治虫。大葱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葱蓟马和葱斑潜蝇。①锈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7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②葱蓟马。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③葱斑潜蝇。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外,要在产卵前抓紧消灭成虫,成虫盛发期可用灭杀毙6000倍液,每隔5~7天一次,连喷2-3次。

八仙花的栽培管理六要点


八仙花又称绣球,虎耳草科八仙花属落叶小灌木,叶片翠绿,花色鲜艳,观赏期长,深受人们喜爱。八仙花可采用分株、压条、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

在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扦插。一般在5至6月,结合早春修枝及花后整形进行。选择半木质化无病虫害的枝条,每段长10至15厘米,保留2至3个节和顶部1至2片叶,插于河沙或蛭石为基质的苗床中,适当遮阴。保持基质湿润,空气湿度80%以上,18天左右开始生根。以后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增加光照,1个月左右即可移栽。

栽培管理六要点

定植扦插苗生根后要及时上盆。八仙花喜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土壤,通常用腐叶土、园土、有机肥按4∶4∶2比例配制,规模生产宜用草碳、珍珠岩、有机肥按6∶2∶2比例配制,用前彻底消毒。

(1)施肥:八仙花喜肥,一般每半个月追一次有机肥。生长前期氮肥要多一些,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期磷钾肥多一些,亦可叶面喷施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2至3次,花蕾透色后停止施肥。

(2)浇水:八仙花叶片的蒸腾量很大,因此必须及时浇水,即使短时间的缺水萎蔫,也可造成叶缘干枯,花朵坏死。尤其在夏季,必须遮阴降温减少蒸腾,并保持60%以上的空气湿度。另外,八仙花花色受土壤pH值影响,通常在酸性环境呈蓝色,而碱性环境呈红色。因此,要根据需要的花色确定水的pH值。

(3)温度:八仙花不耐高温,要求温度在15℃至25℃之间,高温会使植株矮小花色淡化,降低品质。花蕾现色后,温度保持在10℃至12℃,以提高花色,并起到保鲜的作用。

(4)光照:八仙花耐阴,阳光直射会造成日灼,因此需遮阴。通常生长期需遮光60%,花序透色后也要适当遮光,以免花色变淡,失去光彩。

(5)修剪:八仙花萌芽力强,在植株基部会萌发很多营养枝,为减少营养损耗,要及时抹除。若老枝需更换,可选择健壮的营养枝作为预备枝。花后及时短截,保留2至3个健壮芽促发新枝。

(6)花期调控:为使八仙花春节开放,可选3至5年生的健壮植株,经2℃至4℃低温处理14天后,移入温室内加温,保持10℃至20℃,50至60天即可开花。注意经常通风,保持良好光照条件及较高空气湿度,每半月施一次有机液肥直至开花。

吊瓜的高产栽培与管理六要点


吊瓜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农学上又名栝楼、天瓜。吊瓜具有抗菌和抗癌作用,由于其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可以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炎、乳腺炎和便秘等疾病的治疗,还可降低胆固醇,用于肝炎和糖尿病的治疗。现将其生长习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吊瓜有较好的耐寒性,但是不耐干旱,也怕水涝,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18~32℃的环境最适宜吊瓜生长,当温度低于10℃时就基本停止生长。吊瓜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利用山坡、沙滩、岗地等成片种植,也可以在零星的小块土地上种植,但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湿润又排水良好的砂土地进行种植。

1精选良种

吊瓜的品种较多,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食用和药用两大类。食用吊瓜坐果率和产籽率高,药用吊瓜主要呈现鲜果大和坐果率高的特点。根据栽培的需求和栽植地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选取第1批坐果的吊瓜作种。在吊瓜完全成熟,表面为金黄色时采下,先堆压2d,之后进行洗涤,再晾晒半天左右,就可收籽。挑选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无损伤的种子放干燥通风处留种[1-2].

2营养钵育苗

吊瓜育苗可以通过直播大田育苗和营养钵育苗2种方法进行。直播大田育苗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旱涝天气更是难以出苗,因此近年来逐渐推广营养钵育苗。

营养钵育苗在播种前对种子要进行预先处理,精选1遍种子,淘洗干净的同时剔除浮籽和腐烂的种子,并用50%的多菌灵200倍液进行浸种消毒,48h之后即可播种。为了给种子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用20%的畜肥、30%~40%的草木灰和40%~50%的砂壤土配制营养土。

在3-4月,温湿度较为合适时,即可播种。播种之后立即将营养钵放入苗床内,并及时喷水,以保持苗床和营养土的湿度。块根繁殖一般也在春季进行,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可以挖出一至三年生的健壮雌性块根,并切成7~10cm的小段,断面蘸上草木灰以防止烂根。按照5m6m的株行距配足种根,出苗后即可移栽至大田。

3精细整地

为了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在春分前后,应提前平整好土地。用根移栽的,要提前按照6m宽1行,挖长80cm、宽80cm、深50cm的土穴,开穴密度375个/hm2左右。用秧苗进行移栽的,在6m宽的中间挖宽、高均为50cm的沟。开穴和沟时,在移栽之前,应撒施石灰对土壤做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另外,还应施足底肥,可用腐熟的有机肥+磷肥,也可用菜饼+三元复合肥+过磷酸钙堆制肥进行条施或穴施。施足底肥之后,要在肥料上盖10cm左右的土,等待移栽。

4搭棚移栽

为了确保吊瓜藤蔓攀援和果实悬挂,在移栽前,要先搭棚,一般以5m6m规格挖土穴,埋上2.5m8.0cm8.0cm的水泥柱,柱深50~70cm,用钢丝在棚架之间织成网状,并连接各个主柱加大孔的尼龙绳网。为了增加棚架的抗风性,应该在水泥柱上端用比较粗的钢丝把各个水泥柱连结拉紧,并在棚架四周外侧加保护桩,用钢丝拉住棚架,主架拉好之后,用大孔的尼龙网在上端加顶。

用块根进行移栽时,应注意使腋芽向上,为了促进块根长芽,移栽之后要用泥略微压紧之后再在上面起墩。秧苗移栽一般在5月初进行,密度在1650株/hm2左右。在2种方式移栽之后,都要浇1次透水,以增加土壤的湿度,确保块根出苗和秧苗成活。

5苗期管理

当吊瓜苗高度达到20cm时,就可以进行中耕除草,同时还应追肥。新定植的瓜园底肥比较足,一般等到苗长达到1.5m时,追施尿素45~75kg/hm2,然后在5-7月每月各追施1次复合肥。前一年已经进行生产的瓜园,在苗期应追肥2次。在吊瓜苗高达到30cm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饼肥600kg/hm2和尿素150kg/hm2的堆制肥,施肥后要浇1次透水。

6月中旬,为了有利于坐果并给果实提供充足的营养,应进行第2次追肥,施肥量应比第1次多。当苗高达到30cm时,还应该及时引吊瓜藤蔓上架,并把主蔓头引向一个方向,有利于均匀坐果。有的块根萌芽力较强,萌发的枝蔓较多,在引蔓时可以进行修剪,留下2~3根蔓。当主蔓长到3m时打顶促发新枝[3-4].

6花果管理

吊瓜是雌雄异株植物,在片植时,应该在瓜园边种几株雄株,一般30~45株/hm2即可。在开花期间,为了提高坐果率,应该认真地做好人工授粉工作,每天8:00左右,用毛笔蘸取雄株花粉,逐朵授于雌花柱头上,1朵雄花能给10~15朵雌花授粉。

果期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吊瓜的坐果率,可以采用喷施壮瓜蒂灵的措施,以提高吊瓜的产量。7月中下旬温度较高时,要充分供水。对长势特别旺盛的瓜园,要疏去细弱的藤蔓,避免与主蔓争夺营养。8月,上批瓜已经坐果的,可以将所有经蔓去顶,疏去新长的侧芽和花蕾,保证已坐果的营养。

繁星花的栽培养护管理六要点


繁星花原产热带非洲或栽培种植,为宿根性多年生草花,耐旱、耐高温,花期持久,有粉红、绯红、桃红、白色等花色,花期主要集中在3-10月间,适用于盆栽及布置花台、花坛及景观布置。

1、栽培介质

使用无菌、稍含肥料且排水良好的泥炭土。pH值以6.5-6.8为宜,以避免铁中毒和镁的缺乏。如果pH值低于6.0,由于铁中毒,会产生严重的的叶缘烧灼现象,而使植株停止生长。

2、施肥

定植后1周开始施用叶绿精800-1000倍液,每7-10天浇一次。植株进入生长中期(即株高8-10厘米)时,可改施用开花精800-1000倍溶液,每周一次,以促使花芽分化和生长良好。

3、光照

繁星花喜日照充足的环境,光线愈强,植株愈紧密、矮壮。因此在弱光、短日照的冬季,应注意补充光照。

4、水分

繁星花较耐旱,但不耐水湿。生长期间不宜过度浇水,同时应避免栽培介质积水,以免诱发根腐病。浇水时,水温不宜过低(即水温与介质温度应保持一致),过度浇水,常使植株黄化,花朵生长缓慢。

5、温度

暖热而日照充足有助于繁星花的生长,生长期间,宜保持夜温在17-18℃以上,日温22-24℃以上。温度低于10℃,会使开花不整齐并延迟或妨碍花朵的开放。

6、病虫害

繁星花主要病虫害为灰斑病、红蜘蛛、粉虱和蚜虫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栽培场所的清洁,使用无菌的土壤、栽培介质和盆钵等。

《秋播小麦栽培管理六要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要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