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夏玉米苗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您喜欢!

夏玉米发病症状,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产生褐变,后扩展到整个根系,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根系变黑褐色,并向上引起茎基部水浸状腐烂,叶鞘变褐色撕裂。叶片变黄,叶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以后自下而上叶片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则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危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一般在叶尖处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蔫。

发病原因

1、播后温度高,实发性雨水多,空气温度大。

2、土壤通气性差,除草剂用量过大和非除草剂性导致造成土壤板结。

3、氮肥过重,轻磷钾肥,忽视微肥(如:锌肥)。

4、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病菌逐年在土壤中积累,从而使该病的发生逐年严重。

防治措施玉米苗枯病的防治必须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着重于选抗病品种为主,同时要做好种子处理,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

1、播种前用天达2116拌种专用型25克加2.5%适乐时50ml,加4%辛硫磷50ml,加水2公斤拌种50公斤,提高出苗率,促根早生,苗齐苗壮。

2、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6000倍+天达壮苗灵600倍喷施玉米基部,顺根入土,效果明显。

3、20%的乙酸铜600-800倍浇根或喷雾。

延伸阅读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粮食产物,而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扰,其中,最为常见的就属水稻纹枯病了。

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1.种植制度因素: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肥因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二、防治技术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烂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方便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深一些。

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3.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4.药剂防治。当水稻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天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15、25%井冈霉素25-40克/亩,或25%丙环唑乳油15-300克对水60-100公斤/亩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如何防治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青枯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会对玉米植株的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那么玉米青枯病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看一看:

一、青枯病形成时间、原因及主要特征

青枯病是在玉米灌浆至乳熟期出现,乳熟至蜡熟期最多。主要特征是侵染根和茎基1~3节,变褐,腐烂。因此也叫茎基腐病或茎腐病。发病快的在1~2天内,整株迅速失水,青枯,果穗下垂,停止发育。发病较慢的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早枯,有时也出现青枯的叶片。茎部发病初期变褐,水渍状,失水皱缩成条纹状凹陷,髓部变空,植株很容易倒伏。用刀切开病茎,会发现维管束变褐,潮湿环境下,可以生长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

引起玉米青枯病的病菌能够长期在土壤中腐生,分别以菌丝体、卵孢子、厚垣孢子在植物残体或土壤和未熟肥料中越冬。一些地区连年种植玉米并实行秸秆还田是土壤中的病菌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提高种植密度也为病菌提供了有利侵染的小气候。

二、青枯病的防治

防治玉米青枯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我国已经将抗青枯病列为玉米育种目标。可以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自交系和抗性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或高温堆制有机肥,或集中处理。

3.尽可能与蔬菜作物轮作。

4.注意排水防涝,合理密植,增施锌肥以提高玉米生长势和抗病能力。

5.增施有机肥和菌肥,用生防菌拌种。用咯菌腈(适乐时)或立克秀包衣种子或拌种处理。

水稻胡麻斑病发病原因,病症,防治


【常见问题】水稻胡麻斑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一、发生特点

1.发生症状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色,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湿时,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染病,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后扩至全粒,造成秕谷。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二、发病原因

1.病原病原为道平脐蠕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

2.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潜伏菌丝体能存活3-4年,菌丝翻入土中经一个冬季后失去活力,带病种子播后,潜伏菌丝体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可借风吹到秧田或本田,萌发菌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症,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雾露存在时发病重,酸性土壤,砂质土,缺磷少钾时易发病,旱秧田发病重。菌丝生长温度5-35℃,24-30℃最适,分生孢子形成温度8-33℃,30℃最适,萌发温度2-40℃,24-30℃最适,孢子萌发须有水滴存在,相对湿度大于92%。饱和湿度下,25-28℃,4小时就可侵入寄主。

三、防治技术

l.深耕灭茬,压低菌源。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

2.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3.增施腐熟堆肥做基肥,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株抗病力。酸性土注意排水,适当施用石灰,要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4.药剂防治。可用稻种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浸种,防治水稻胡麻斑病,也可喷洒30%苯醚甲丙环(爱苗)乳油300倍液进行防治。

【小编点评】今天悦蓝《水稻胡麻斑病发病原因,病症,防治》一文主要为大家讲述危害水稻叶片的胡麻斑病的发病原因,病症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玉米紫苗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玉米苗期,特别是4~6叶期,叶片常发红或者紫苗,这种现象在白菜茬或甜菜茬的地里更为常见。玉米发生紫苗的原因很多,除生理因素外,其主要原因:

一是土壤缺磷。由于磷素不足,玉米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受到破坏,因为叶片内积累的糖分过多,形成花青素,从而导致叶片变紫。

二是土壤通气透水性差。由于地势低洼,积水受涝或地面板结,导致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因而引起玉米幼苗发红或发紫。紫苗在低温、粘朽,板结和排水不良的地块上出现的尤多。

三是低温。玉米出苗后,如遇到低温,也常常会使玉米叶片变红或变紫。紫苗可导致玉米空秆、秃尖、影响产量,降低品质。

玉米紫苗的一些解决措施

提高地温。对低洼易涝地及时改善土壤通透性,做好排水、深松、铲趟等,促进土壤吸热增温,对防治玉米紫苗有一定作用。

增施磷肥。一般亩施4050公斤过磷酸钙和腐熟发酵的农家肥作底肥。

叶面喷肥。一旦出现紫苗,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每次每亩喷肥液50公斤左右。

注意锌肥不能与磷肥混施。硫酸锌与过磷酸钙存在着拮抗作用,锌与磷肥混合形成磷酸锌沉淀物,从而降低锌的有效性。所以应将磷肥作基肥,锌肥作苗期追肥,或锌肥作基肥,磷肥作苗期追肥,才可提高肥效。锌肥也不宜和碱性肥料混合,否则会降低肥效。注意锌肥不可连年施用,也不可超量。当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5毫克/公斤时,施用锌肥效果显著。

玉米出现黄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玉米育苗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的基础,如果育苗过程中,玉米苗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会导致种苗叶片变色。当幼苗出现变色时要对症下药。现将玉米出现黄苗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一、玉米黄苗原因

玉米苗初期叶色淡绿,逐渐变黄,严重时枯死,易造成空秆或秃尖,引起黄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种子质量不佳,种子不饱满,秧苗不壮。

二是耕作粗放,播种过深,出苗弱。

三是栽培因素,密度过大,影响生育。

四是肥力因素,缺氮、缺铁、缺锰、缺钼、缺镁、缺硫等,都能导致玉米苗期黄苗。

1、缺氮叶色浅黄,一般自下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变黄,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扩展,呈V型先黄后枯;

2、缺铁表现为:幼叶脉间呈条纹状失绿发黄,先发生于新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发白;

3、缺锰表现为: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但叶脉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棕色或黑褐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其它症状:叶片弯曲、下披,根系较细,长而白;

4、缺钼表现为脉间叶色变淡、发黄,叶片易出现斑点,叶质变薄。老叶先出现症状,新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表现正常;玉米丝黑穗病怎么防治缺镁表现为;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随后叶脉间出现由黄到白的条纹,严重时叶脉间组织干枯;

5、缺硫表现为先从新生叶片开始发生褪绿色黄苗,新叶重于老叶,叶质变薄。

五是病虫害引起:病害主要是生理性苗枯病和侵染性纹枯病。虫害是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玉米根部,是根系受损、生长受阻,造成植株萎焉黄苗。

二、应对措施:

1、选择良种,实施包衣,净度、纯度均在98%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并去掉秕粒、小粒、病粒,播前进行种子包衣。

2、加强田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多铲多趟,合理追肥,促苗早生快发。

3、补充养分。对于缺素产生的黄苗,根据缺素症状叶面喷施0.5%~2%尿素、0.2%~0.5%硫酸亚铁、0.1%~0.2%硫酸锰、0.05%~0.1%钼酸铵、0.5%~2%硫酸镁等。

4.防治病虫。生理性苗枯病可喷施菌毒杀星+多元微肥进行防治;纹枯病可选用5%井岗霉素1000倍+20%三唑酮1000倍混合液、50%多菌灵500倍+20%三唑酮1000倍混合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5%井岗霉素1000倍混合液等喷雾,重点喷施于茎基部。

韭菜黄叶和干尖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病虫害防治】韭菜黄叶和干尖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专家解答】

1、土壤酸化韭菜喜中性土壤,长期大量施用粪稀、饼肥、厩肥和硫铵、过磷酸钙等酸性化肥,就会引起土壤酸化,使韭菜叶生长缓慢、纤细、外叶枯黄。

2、有害气体为害扣棚前施入大量碳酸氢铵或扣棚后地面撒施尿素,以及在碱性土壤上施用硫酸铵,均易产生氨气,造成氨害。此外,亚硝酸积累过多,会发生亚硝酸气害。

3、高温、冷风为害当棚室内温度长期处于35℃以上,且空气比较干燥时,易引起叶烧。有时连续阴天后骤晴,或高温后有冷空气突然侵入,都会使韭菜叶尖乃至整叶变白或黄枯。

4、微量元素失调缺锌心叶黄化;缺钙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外叶黄化枯死;缺硼中心叶黄化,硼过多则叶尖枯死;锰过剩中心叶轻微黄化,外叶黄化枯死。

5、韭菜生长适温为5~35℃,当棚温高于35℃,持续时间长,导致叶尖或整叶变白、变黄。

【小编结语】黄叶和叶片干尖是韭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那么,你知道韭菜黄叶和干尖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韭菜黄叶和干尖病的病因及其病害症状,想了解更多相关资料的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植物病虫害频道。

《夏玉米苗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