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山药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希望您喜欢!

山药(Dioscoreasp.)又名薯蓣,大薯,薯蓣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产量高、营养丰富,既能代粮,又能作菜,可炒食、煮食、糖馏。块茎耐贮藏,可延长供应期,有堵淡补缺的功能。块茎中含副肾皮素,干制入药,为滋补强壮剂,对虚弱、慢性肠炎、糖尿、遗尿、遗精、盗汗、祛痰等病有辅助疗效。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山药都用无性繁殖,须根系,发芽后根着生于茎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达1米,主要分布于20厘米~30厘米的土层中。横断面圆形或多棱形,右旋。地下块茎有长圆柱形、圆筒形、纺锤形、掌状或团块状。外皮有红褐、黑褐、紫红等色泽,肉白色,也有淡紫色,表面密生须根。叶先端尖,基部戟状,叶柄长,叶腋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称零余子。花单生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白色或黄色。蒴果具3翅,扁卵圆形,栽培中极少结实。

山药性喜高温干燥,块茎10C时开始萌动,茎叶生长适温为25C~28C,块茎生长适宜的地温为20C~24C,叶、蔓遇霜枯死,块茎能耐15C的地温。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最好。

(二)品种选择

中国栽培的山药是薯蓣属下,两个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

1.普通山药(D.batata)又名家山药。叶对生、茎圆、无棱翼,叶脉7~9条突出。这类中按块茎形状又可分为三类。扁块种,块茎扁形,似脚掌如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的脚板薯,浙江瑞安的红薯。圆筒种,块茎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如黄岩薯药、台湾圆薯。长柱种,块茎长30厘米~100厘米,直径3厘米~10厘米,如江西南城的淮山药,江苏宿迁、郊县、沛县的线山药、牛腿山药、鸡腿山药等。

2.田薯(D.alata)又名大薯,茎具棱翼,叶柄短、叶脉多为7条,块茎甚大,有的重达40公斤以上。按块茎形状也分三类。扁块种,如广东葵薯、福建银杏薯。圆筒种,如台湾白薯、广州早白薯。长柱种,如台湾长白薯、江西广丰的千金薯和牛腿薯等。

(三)播种

1.整地挖沟或打洞栽培山药以轻松肥沃、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为宜,用充分腐熟的面肥撒匀后耕翻。一般栽培山药需深翻,栽培扁块种和圆筒种耕深较浅,耕翻30厘米后按60厘米~100厘米宽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长柱种按行距2米~3米距离,挖一深度与山药产品器官长度相等的深沟,一般深60厘米~100厘米、宽33厘米的深沟,挖土时表土与心土分两边堆放,经日晒风化后择晴天填土。填土时先填心土,后填表土,分层踩实。其踩法是两脚贴沟壁踩,中间留一条松土,每次填土不超过10厘米~12厘米。如此分层踩实,直至将沟变成垄,在垄中间一条松土线上插芦苇作标记,等待播种。这种传统的挖山药沟的栽培方法费工、费力。近年江苏沛县种长山药已用打洞栽培代替挖山药沟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于秋末冬初,经施肥、平整后,在冬闲时按行距70厘米放线,在线上用铁锹挖5厘米~8厘米的浅沟,然后用打洞工具在线内按株距25厘米~30厘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结实,洞径8厘米左右,深150厘米备用。

2.栽植江淮流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栽植,传统的挖山药沟的栽培方法应在做好的山药垄上开沟,沟底与地面平,沟中浇水。若用山药尾子栽植的,应将山药尾子顺沟按同一方向横卧或倾斜插入,并在每一芽头附近插入陈芦苇秆作标记,避免中耕时伤芽和引导新生山药沿秆下伸。在栽植时,山药施肥应与薯块隔开,以免烂薯。

打洞栽培在播种时先用宽20厘米的地膜覆盖洞口,随即把山药种薯上的芽对准洞口,以便新生山药块茎顺利人洞,最后培成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垄,结合培垄,在垄间施肥整平。

(四)田间管理

山药的田间管理工作有浇水、施肥、拔草、铺粪、盖草、支架、理蔓、整枝及控制零余子的产量等工作。

1.水肥管理山药叶片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角质层,所以十分耐旱,在栽植时浇沉沟水后覆土,出苗前可以不再浇水。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用锄头中耕易伤根系,多数采用拔草、盖土、盖草的管理方法。山药采用分期追肥的方法,在山药沟的两侧开沟施腐熟的厩肥或饼肥,6月份茎叶生长盛期、7月份块根大量积累养分时各追一次。在施氮肥的同时,施草木炭等磷、钾肥料效果很好。如用黄粪为追肥,宜远离块茎,以免烧坏薯块。山药行距较大,一般都间套速生蔬菜,对速生蔬菜进行肥水管理,往往利及山药,可以节省山药的肥水管理工作。

2.支架、理基、整枝山药茎长,纤细脆弱,易被风吹断,一般应立支架。山药支架高,其产量也高,通常3米左右。山药多数不整枝,但除去基部2~3个侧枝,能集中养分,增加块茎产量。同样原理,山药零余子产量过高,也会影响地下块茎的产量,故应及早抹去过多的零余子。

3.病虫害防治山药病害有炭疽病、线虫病、枯萎病、白涩病、根腐病等,虫害有蛴螬、斜纹夜盗蛾、山药叶蜂等。江淮流域以炭疽病及线虫病较多。

炭疽病的农业防治措施是拔草、松土、雨涝天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塌洞。一旦发现有病,其初期可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线虫病是近年发现山药块茎的一大病害。防治方法除了推广打洞栽培外,应提倡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将杀虫药剂均匀地撒在10厘米深的种植沟内,一般每亩使用5%灭克磷颗粒剂6000克,或5%的敌线灵乳油8000克。

(五)采收留种

一般山药应在茎叶全部枯萎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含水量多易折断。如不急于上市,可在地里保存过冬,至迟可延迟到翌年3月中、下旬,萌芽前采收。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产1500公斤~3000公斤。小面积丰产地可达7000公斤以上。

山药在江淮流域一般开花不结籽,生产上用无性繁殖材料播种,其方法有三。

编辑推荐

杨树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杨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是我国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村宅四旁和生态防护林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我国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杨树生长,发展潜力巨大,是在短期内改变缺材状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杨木已成为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工业原料。现将杨树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新实用新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一)选择良种

可选用推广山哈杨、鲁山杨、圣山杨、欧美杨13、欧美杨14、常绿杨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良种。

(二)培育壮苗

1、圃地选择:宜选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便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的沙壤土上或壤土上。

2、整地:深翻土壤30―40cm,实行两耕两耙,做到耙细、耙透、整平。

3、下足基肥:每亩施饼肥、磷肥各100斤,钾肥30斤,另在苗期分5次追施尿素100斤。

4、适时扦插:以以12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为宜。

5、扦插密度;选用苗木中、下部截成15―17cm长种条,按株行距50×60cm或50×70cm即每亩1900―2200株密度育苗。

6、苗木管理:及时抗旱与排渍,适时适量追肥,松土除草7―10次,经常抹芽,及时防治病虫害。

(三)适地适树

杨树适宜栽在土壤深厚肥沃,通气良好、水分充足、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壤土、壤土、细纱土上,PH值7―8土壤为佳。

(四)“三大一深”

1、大苗:苗高4米以上,地径4厘米以上。提倡留根培育大苗壮苗。

2、大穴:整地后挖穴1米见方(1×1×1m),最低80公分见方。

3、大株行距:一般成片造林株行距不能小于3米。

4、深栽:栽植深度80―100公分为宜。杨树都是从皮孔生根的,在立地条件较好地方,提倡截根苗打孔深栽造林。

(五)杨树留根育苗及截根苗深栽系列技术要点

1、留根育苗技术要点

(1)育苗密度:由于多年连续留根育苗,株数会逐年下降,初次扦插密度可适当加大。株行距50×60cm或40×60cm,即每亩扦插2200―2700株。

(2)起苗:改挖根起苗为留根于圃地,贴地面锯断苗木,开春后其萌芽育苗。

(3)定株:由于根椿能产生多株萌条,当萌条高达30―50cm时,每根椿只留一株粗壮萌条培育成苗,将其余萌条去掉。

(4)其它措施同常规扦插育苗,但抹芽任务会加大,应及时抹去侧芽。

(5)更换根椿:不同杨树品种持续萌芽时间不同,一般在4-5年以上。

2.截根苗深栽造林技术要点:

(1)造林地选择:适于土壤疏松、立地条件较好地区。

(2)整地和造林:全面深翻造林地30-40cm,挖穴1×1×0.8m造林;也可先挖小再用钢钎打孔至地下水位深栽造林。钢钎打孔时可在小穴内少量浇水,可明显提高工效。栽植深是本技术特点。

(3)苗木:宜用根龄二年以上一年干无根苗,苗木规格高是本技术特点。

(4)造林季节:秋、冬、春三季均可造林。秋季树叶发黄开始脱落时深栽造林效果尤其好。

(5)其它:苗木深栽前宜浸水5-7天,其它措施同带根苗常规造林。

(六)间作抚育

新造幼林除做到保裁、保活、保成林外,头1-3年林内可间作花生、芝麻、黄豆等农作物,提倡林粮间作,实行以耕代抚。

(七)科学修枝

造林当年及时抹去萌芽条,第2-3年开始修枝,保留树冠占全树高2/3,第4-5年保留全树高1/2,第6-7年时主干8-10米以下不留树枝。

(八)病虫害综合防治

1.杨小舟蛾:采用人工挖蛹、灯光诱蛾、摘除卵块,喷雾喷粉,利用天敌等综合措施,控制其危害。

2.桑天牛:5-7月定点在桑、构树上捕捉成虫,点以外的野生桑构丛要铲除;8-10月毒签堵孔毒杀幼虫;秋冬季节结合修枝修除虫枝。

3.云斑天牛:5-6月人工在构树丛、野玫瑰丛上捕捉成虫,6-7月锤击刻槽树干虫卵和幼虫,8-10月毒签堵孔,秋冬季节修剪虫枝。

(九)施肥

采用沟施或穴施,每年1-2次,在4-5或6-7月份,每株追施尿毒、磷酸氢二铵或复合肥等500克(一斤)以上。

冬寒菜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冬寒菜为锦葵科锦葵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冬苋菜、冬葵、滑滑菜。近几年,我国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冬寒菜以幼苗或嫩茎叶供食,且全株可入药。其营养丰富,含胡萝卜素极高,维生素C和钙含量较高。

冬寒菜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高温和严寒,但耐低温、耐轻霜,低温还可提高品质,植株生长适温为15℃~2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土壤中栽培更易丰产,不宜连作。种子在8℃时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以上植株病害严重,低于15℃植株生长缓慢。需肥特性以氮肥为主,需肥量大,耐肥力强。适宜春播和秋播种植,夏季播种易化苗,故夏季露地不宜栽培。为保证周年供应,可夏季高温季节保护地播种,但需采取降温措施。现把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整地施肥

一般做成平畦,对于多次采收嫩梢的,要施足基肥,畦宽1.3米左右,以方便采收为宜。冬寒菜耐肥力强,需肥量也较大。播种后即可淋浇人畜粪作为种肥。

二、播种

直播、育苗都可以。亩用种量1~1.5公斤,播种方法可撒播或穴播,撒播需种量大,穴播需种量小。穴播株行距25厘米左右,每穴播种4~5粒。穴播的每亩约需种子250克,撒播的需种子0.5公斤,育苗每亩需种子25克。

三、定植

根据采收要求不同,定植密度也有所不同,以采收幼苗为目的的,可适当密植,15厘米见方为宜,多次采收嫩梢的,以25厘米见方为宜。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间苗。冬寒菜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同冬寒菜竞争空间、养分及水分,撒播的在真叶4~5片时间苗2次,苗距16厘米左右,穴播的间苗以2~3棵苗为1丛。

2.追肥浇水。对于多次采收嫩梢的,在生长旺季时,要随着不断地采收,进行追肥,以补充因采收而带走的大量养分。一般以尿素为主,每采收1次,即追肥浇水1次。

3.病虫害防治。冬寒菜虫害有地老虎、斜纹夜蛾和蚜虫等,可采用毒饵诱杀或敌百虫喷雾防治。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等,炭疽病可用50%复方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

对于采收幼苗的,当播种后50天左右,可结合间苗,间拔采收;对食用嫩梢的,当株高18厘米时,即可割收上段叶梢。春季留近地面的1~2节收割,若留的节数过多,侧枝发生过多,养分分散,嫩叶梢不肥厚,品质较差。其他季节留4~5节收割。冬寒菜生长速度非常快,在其生长旺季,每5~7天就可采收1次。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

白鲜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白鲜学名:DictamnusdasycarpusTurcz.为多年生宿根植物,高3585cm,有时高达1米左右,全株有强烈香气,根灰白色,也挥发强烈香气,茎下部呈灌木状,微木质化。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窄翼;小叶913枚,无柄长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稍歪,边缘为细锯齿或不明显的重锯齿,表面深绿色,密布油点,脉不明显,背面淡绿色,脉隆起,油点较稀。总状花序顶升长2030cm;花两性;花梗长12cm,基部有线状苞1片,中部以上有狭披针形小苞12片;花轴、花梗、苞片及花萼都密布细柔毛及突起的油腺,萼片5,宿存,披针形,先端尖,长56mm,宽约2mm,绿色,花瓣5,淡红色,淡紫红色或白色,带红紫的稀脉纹,为披针形,长约25mm,宽715mm,基部渐狭成爪状,先端尖或稍钝,四瓣成对而上升,最下一瓣向下垂而稍大;雄蕊10,着生于花盘的基部,并伸出于花瓣外;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5室,表面具5深沟,密被短柔毛和油腺,花柱丝状,单1,柱头头状不明显;蒴果5室,裂瓣顶端呈锐尖的喙,密被棕黑色腺点及白色柔毛。

1、生物学特征:野生白鲜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种子呈圆球形,亮黑色,千粒重20--21克,适宜发芽温度16--20C。条件适宜,播种后15--18天出苗,当年生株高10--15厘米,冬季能自然越冬;两年生株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15--20厘米;3年生苗开始开花结实。栽培的白鲜生长期150天左右,4月下旬返青出土,9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2、选地与整地:白鲜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年再进行分栽。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厘米,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打碎土块后做床,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

3、播种移栽: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拌入种子体积3倍的干净细河沙,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拌上河沙的种子埋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yi)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4、田间管理: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白鲜病虫害较少,6--8月份偶有少量黄凤蝶幼虫咬食茎叶,可人工捕捉或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1--2次。

5、采收及留种:移栽后生长2--3年,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药用根部,以秋季采收好。先割去地上茎叶,从苗床一端开始将根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及残茎,放阳光下晾晒。晒至半干时除去须根,将根抽去中间硬芯(木质部),再晒至全干后入库备用。2.8--3.3公斤鲜根可晒干品1公斤,亩产干品300--350公斤。留种田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平时应加强管理,花期增施磷钾肥,雨季注意排水。种子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要随熟随采,防止果瓣自然开裂,使种子落地。果实绿色开始变为黄色、果瓣即将开裂时即可采取。每天上午10点前趁潮湿时将果子剪下,放阳光下晾晒,上面盖一透明塑料布,以防止种子弹到他处。果实全部晒干开裂后再用木棒拍打,除去果皮及杂质,将种子贮存或秋季播种。

小叶女贞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第一年栽植的金叶女贞、小叶女贞一般不需要打药预防,很少发生病虫害现象。第二年,绿篱成形后,通风状况差。在春季(3至4月)就开始打药预防,一般是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杀虫剂用40%速扑杀1000倍喷洒,预防粉介一类的虫害,两种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杀菌剂一般采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可预防叶斑病一类的病害。由于速扑杀比较昂贵,预防季节一般都用介杀防治。

小叶女贞生长季节每月打三次药进行预防。打药时不能只喷洒在叶面上,而要把药枪穿过表层打在枝干上。这样能很好地防治壳虫(多为粉介类)、粉虱等一些虫害发生。能把病虫害控制到不发生状态,就容易大面积发生叶斑病及粉虱一类的病虫害打药。

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一、种植地要有利于排水,切勿发生积水。

二、栽植密度要合理。植株密度越大,该病发生越严重。随着小叶女贞的生长,结合修剪,合理整枝,以增强植株内部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和温度。

三、减少病害侵染来源。清除种植地中的病残体,并随时清除杂草。这样不仅能减少侵染来源,还能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为植株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四、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加植株本身的抗性。在道路绿化方面,土壤情况一般比较贫瘠,加上施肥少,容易造成植株营养不良,可在春季追施一次肥,在雨季结合下雨撒施复合肥,都有利于提高金叶女贞的抗性和病后及早恢复。

五、适时修剪,及时处理伤口。在冬季可重剪,进入雨季应减少修剪,减少伤口,降低病菌从伤口入侵的机会。修剪后马上喷施杀菌剂。实践证明,雨季修剪越勤,发病越重。另外要作好修剪工具的消毒。

六、药物防治。可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药,直到9月雨季结束。药剂可选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福丹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为了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必须交替使用。以上药品混合上400毫升的链霉素效果更好。

七、苗圃地要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病土可用甲醛液处理。

葛根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药材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由于葛根及其提取物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糖病等有明显疗效和独特效果,需求量急剧增加。

目前,一些地区野生葛根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些地方出现了家种,但主要栽种于房前屋后的边角地,存在种植分散,单产低,种植技术不规范、不配套,商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提高葛根种植的生产技术水平,现介绍葛根栽培技

术要点,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一.选择地块

葛根适应性很强,对气候环境要求不严,在瘠薄的石谷子或粘重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可在荒山、荒坡、林果园及房前屋后零星空地栽种,也可大面积集中栽种。在我省宜选择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种植。在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产量高、质量好。在选择上,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雨水多的地区宜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地块。在平缓的地带栽种葛根,必须选择沙性偏重且能够有效排水的土壤栽种时还要深挖排水沟。

二.繁殖方法

可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生产种苗。有性繁殖即采用种子繁殖方式,但种子繁殖成苗慢,生产上很少采用。无性繁殖即利用营养器官繁殖种苗,一般采用压条、根头、扦插繁殖。

1、压条在夏天葛根生长旺盛期,选择健壮藤蔓,平直摆放在疏松的地面,将每个叶节用土压住,待生根后,将藤蔓断开,即独立成苗。加强管理,培育成生产上所需的种苗,留作翌年春季移栽。这种繁殖方式主要适宜荒山、荒坡、林果园及房前屋后零星空地栽种时采用,集中成片栽种的葛根不宜采用压条繁殖。压条繁殖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整地,葛根苗成活率高。压条繁殖培育的葛根苗有大有小,长势强弱差异大,加上零星分散,不能达到苗齐苗壮,因此大面积栽种葛根很少采用压条繁殖培育种苗。

2、根头在采挖葛根时将根头切下,长度10厘米左右,作为种源栽种。这种繁殖方式只作为种苗准备不足时的补充,不能满足大面积生产需要。根头繁殖可有效利用采挖时的附产物,但因根头有大有小,栽种后发出的幼苗长势差异大,容易将上季生长地的病菌带至栽种地,可能造成病害;加上采收后剪下的根头还需要贮藏到第二年春季栽种或直接栽种到地里,费时费工或占用土地,生产上不是主要的繁殖方式。

3、扦插扦插是生产上主要采用的繁殖方式。具体方法是选择节短健壮的一、二年生葛藤,每2节剪为一段或1节剪成一段,扦插于繁殖苗床,加强管理,为翌年移栽培育健壮苗。扦插时芽朝上,一段种条上只有1个节的根据苗床土壤的情况选择扦插的浓度,苗床土壤偏粘,只要将葛藤的节的三分二扦入土壤即可;苗床土壤偏沙,必须将葛藤的节全部扦入土壤才能保证较高的发芽率。一段上有2个节的把下面的节埋在地下,上面的节露在地表。扦插后应加强水分管理,地表土壤干时宜在早上或晚上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扦插的藤条出苗后,在加强

水分管理的同时,主要预防咬食嫩芽的虫害蛞蝓(又名蜒蚰,俗称鼻涕虫,四川有的地方叫玄巴虫)。葛根扦插出苗时正值蛞蝓生长与繁殖适宜期,为害葛根苗时主要啃食扦插后发出的嫩芽,可在苗床四周撒石灰粉(每亩苗床用量为5公斤~7.5公斤),喷洒灭蛭灵9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75公斤)或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用药0.5公斤~0.6公斤,拌细砂5公斤~10公斤,均匀撒施)。用药时间最好在雨后或傍晚。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药粒易冲散,需酌情补施。扦插培育的种苗当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

三.整地栽种

1、整地施底肥

葛根的根粗长肥大,整地质量影响根入土深度,不但影响根的生长量,且影响根的形状。在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壤土的条件下也应深翻土地,翻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翻地后施底肥。底肥以土杂肥、厩肥为主,适当加一些复合肥或磷钾肥。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或磷肥60公斤、钾肥15公斤作基肥。将底肥洒施到翻耕后的土壤上面。开厢或做垄。施用底肥后将土壤整细,厢面整平。根据土地坡度情况开厢或做垄,坡度较大的地块只需开厢,厢间挖一浅沟,厢面宽度可1.8米,沟宽20厘米,以保证能种植2行葛根;平缓的地块需要做成宽度为80厘米的高垄,沟宽30厘米,深度40厘米。

2、栽种头年培育的种苗在3月中下旬葛根萌发前,将葛根苗挖起,尽量不伤根系。当年培育的葛根种苗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自己的管理水平,按照行距1米~1.2米、株距0.6米~0.7米的密度挖窝栽种,每亩保持800至1100株左右。开厢栽种的按行距1米~1.2米、窝距0.6米~0.7米打窝;做成宽80厘米垄的,每垄栽种1行,窝距0.6米~0.83米挖窝。培育了一年的葛根苗挖起时长有1至3个或更多的肉质贮藏根,短粗且未挖伤的保留,细长或挖伤的应将其剪掉,长的栽种时易折断,折断和挖伤的栽种后易腐烂,造成植株感病。培育了一年的葛根苗可提前挖出来,放置时间在3天内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但当年培育的葛根种苗必须随挖随栽,不能放置过夜,否则造成移栽后死亡率高。生产上常出现3月扦插的葛根种苗,4月葛根藤蔓长10厘米时,就开始移栽,这里种苗的藤叶长势较旺,但往往根长势较差,移栽后成活率低。

四.田间管理

葛根生长期为2年,在生长过程中需进行精心管理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主要田间管理措施为查苗补苗、中耕除草与追肥,搭设支架,摘除顶芽和花序,灌溉与排水,病虫害防治等。

1、查苗补苗移栽后及时查看成活情况,种苗培育1年以上的通常从发芽到全部发芽需要10天左右,当年培育的种苗移栽后5天左右能区分出是否成活,因此种苗为培育1年以上的在开始发芽后15天开始补苗,当年培育的种苗移栽后10天开始补苗。补栽时注意阴天带土补,并浇足水。

2、中耕除草与施肥移栽的当年进行3次中耕除草与施肥,第二年进行2次中耕除草与施肥。

移栽的当年补苗后5天左右,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与施肥,浅薅、除杂草后,施用清粪水,亩用清粪水500公斤左右;第二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适当深耕除草后,施用浓度较大的人畜粪,亩用粪水1000公斤左右;第三次在冬季落叶后,清除地里的干枯杂草,在植株周围施上土杂肥并将窝边的土垒到土杂肥上,保证植株安全越冬,亩用土杂肥800公斤。

移栽后的第二年4月中旬,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与施肥,浅薅、除杂草后,施用粪水,亩用清粪水1000公斤左右;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薅松表土除草后,施用浓度较大的人畜粪,并加适量的磷钾肥,亩用粪水1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8公斤左右。

3、搭设支架葛根生产上搭设支架是为了便于藤蔓缠绕,调整藤、叶在空间的合理分布,有效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同时改善田间的通风条件,减少病害发生。葛根移栽后,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快速生长,当苗高15厘米时应及时搭设支架。用小竹竿,每2根竹竿骑垄插入,固定成人字形蔓架,架高3~3.5米,间隔1米左右固定1支人字形架,中部固定3道横杆,既可使蔓架牢固,不至于被风吹倒,又便于葛藤攀援,使葛藤面对面地向上分布生长。

4、摘除顶芽和花序葛根生长过程中,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葛根藤保持快速生长,当藤条长到一定长度时应及时摘除顶芽和部分腋芽,以控制其地上藤的生长,促进地下根的生长。每株留3根~4根生长粗壮的主藤,多余的应及时剪去,剪(抹)去主蔓距根头1米内所有侧枝及侧芽,以保证根部营养供应充足。在藤蔓长度未达1米之前,要随时剪除侧芽,不留分枝蔓,促进主蔓健壮生长。当藤蔓长1米左右时,保留3根~4根粗壮的分枝藤蔓。当主蔓长到2.5米长时,摘除顶芽,促进侧蔓多长叶片,加强光合作用。当所有侧蔓长至2米时要摘除顶芽,促进块根发育壮大,促进藤蔓长粗、长壮和芽节发育,准备来年种苗。第二年部分植株开始开花,就及时摘除花序,减少开

花及花的生长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5、灌溉与排水葛根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移栽返青前注意加强防干旱,发现移栽后干旱就应及时浇水,可结合施肥进行抗旱。移栽成活后一般不用进行灌溉。葛根生长过程中都怕涝害,移栽后土壤长时间滞水会造成成活率低,种植地平缓、土壤较为粘重时尤其注意排水。移栽后和第二年也要注意田间排水,在雨水集中的季节要保持厢沟通畅,田间不能积水。进入8月要控制土壤的水分,保持葛根生长协调,这一时间土壤水分过多不但会造成地上部分藤叶生长过旺,影响地下部分生长,还可能造成地下部分的病害生,引起根腐烂,造成产量低、质量差。

五.采收与加工

1、采收葛根移栽后两年采收,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时,割去藤蔓,小心挖起块根,抖掉泥沙,运回加工。

2、加工切下根头作种,用水将根表面的泥沙洗掉,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或对剖切开后再切成1.5~3厘米厚的块子,随切随上炕床,用无烟煤火迅速炕干即地药材葛根产品。

[特别提示]

及时查苗补苗是高产的基础,适时中耕除草与保证生长需要的肥水是高产优质的保障,通过搭设支架和摘除顶芽与花序是调节藤蔓生长与根生长的重要管理措施,要夺取高产应有效预防病虫害,排水是后期管理的重点。

六.购苗移栽是上策

扦插培育是葛根生产的主要繁殖方法,而且用这种方法培育的葛根种苗质量也属上乘,因此农民朋友想栽种葛根,可以考虑直接购进种苗移栽。据了解,葛根扦插育苗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进行,即使在川西北气温上升较慢的地区也已在3月中旬完成,而实施移栽的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农民朋友们要想在今年就种上葛根,可于近期联系购进种苗。]

七.葛根病虫害防治

葛根在生长中病害较少,主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地老虎、斑蝥虫等。

1、葛根锈病通常在雨水较多的5月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生时可用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敌锈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2、炭疽病发生时间多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可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灭病威)5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搞好田间排水,改善植株间的通透性可减少炭疽病发生。

3、叶斑病发生季节多在4月,尤以春雨连绵期发生严重。发生时喷1:1:100波尔多液,每隔7至10天一次,连续3至4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越冬管理时除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原,增施磷钾肥可有效预防叶斑病发生

4、金龟子夏季危害叶片,严重者仅余叶脉。可于早晨成虫不活泼时捕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于叶面防治。

5、地老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危害盛期。除做好田间清洁,消灭卵和幼虫寄生场所外,可于早春成虫产卵前,用红糖6份,酒1份,醋4份,水2份,加少量敌百虫配成诱杀液,用盆盛放田间诱杀成虫。

金弹子栽培及管理技术


金弹子性耐低温,但活动需积温高,每年生长适宜期在411月,温度在2833。C的范围。金弹子生长缓慢,成型以后易于保持树形比例,不乱形。造型培育期需水分肥料充足,长势才快。造型培育期水肥充足长势强健叶片会过大,定型进入观赏期,控制水份可缩小树叶,而全树摘叶能促发小叶,翻盆时疏剪根系更能塑造小叶。

播种繁殖

阴历正月十五后,摘下已成熟果实,取其种子淘洗干净晾干,四月上旬用30℃左右热水泡48小时后捞起放在能漏水的容器中盖上双层纱布,象长豆芽一样,每天向种子浇一次清水,直到种子开口发芽,然后把它播种到准备好的苗床上。经过常规管理,三年后即可用播种苗制作小盆景。

用雌株枝条扦插

不论是当年新枝,还是老枝都能插活。插活的关键是注意季节,即每年的四月中旬。其次要保证插床环境潮湿和插枝的新鲜,有条件可把插床放在全日照地方,白天给插床喷雾,晚上停止。没有条件都可把插床放在敞亮、通风、半阴半阳处,每天用喷雾器喷雾四次可保证金弹子扦插技的成活在。用扦插枝做小盆景三年后就可挂果。

山野挖取老桩

从头来的十一月到次年的四月即可。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专业人员可有计划的上山采挖。下山老桩先放在清水泡两个小时,然后用沙土深埋桩头的1/2左右,浇透定根水,以后只要保持环境的潮湿,当年枝条可长到一米,次年三月可挖起上盆、修剪、造型,三到四年就能成为一盆基本成型的树桩盆景。

常规养护管理

金弹子的造型可用金属丝给主干和主枝定型。以后管理的以修剪为主吊扎为辅。上盆可用河砂、腐叶土、黄土4:4:2的比例配制,栽好后浇一次透水,放在阴凉处养护半月,即可正常管理,待新芽发出后,每月浇一次腐熟肥液,肥液和水的比例是1----10,做到春秋多施肥,夏天少施肥,冬天不施肥。浇水要做到盆土偏湿,夏天每晚都要浇透水。春秋和冬天,视盆土不干不浇,浇必浇透。

挂果培养

因为金弹子是雌雄异株,所以在金弹子开花期间,要尽量做到雌株旁边有雄株开花,以便自然传粉,提高挂果率。如果雌株旁边没有雄株开花,可进行人工授粉。当雌株花落时果子已挂在花蒂上,此时可隔半月共喷两次1:800磷酸二氢钾以提高座果率。阴历九月可同样喷两次1:600尿素水,这样能使果子大而有光泽。按此方法栽培管理的金弹子,从头来的十月到次年的二月枝繁叶茂,红果满枝,能给人一种丰收、喜悦、祥和美好的感觉。

《山药的栽培及管理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银杏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