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植物知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猕猴桃溃疡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希望您喜欢!

1病症诊断

该病在猕猴桃枝干、新梢、叶片、花蕾及花上均可发生。枝干发病初期首先浸出粘质的细丝状液体,进而变成暗红色的树液淌出,患病枝不易发芽,即使发芽不久便枯萎。新梢顶部感染病菌后变成水渍状直至变成黑褐色,发生龟裂、萎缩枯死。新梢长10-15cm左右,叶子上发生23mm的不规则形状褐色斑点,其周围伴有明显的黄色伞形病斑,梅雨季节是叶片发病盛期,梅雨过后不再发病。蕾外侧变成褐色,严重时脱落;花瓣变成褐色,不开放,即使开花,花朵形状也不完全。

在植株上病原菌首先在感病菌枝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首先进行活动。

2发病条件

猕猴桃溃疡病菌是对高温适应性差的细菌。在气温5℃时下可以繁殖,1525℃是生育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7d即可见明显病症。30℃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h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能分离出黄色伞形耐低温型病原菌,15℃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在猕猴桃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在传染途径上,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梢、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飞散100-300m。

3防治要点

(1)在耕作上注意土肥水管理,提高树势。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利恢复树势和养分积累。修剪发病枝,剪子、锯等工具应利用酒精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染扩散。

(2)化学防治

易感染病菌,用甲基托布津液涂抹受伤枝的表皮等受伤部位及剪口,可有效防止发病。

(3)新梢迅速生长期,喷布链霉素、土霉素水剂效果好;收获后、修剪后或萌芽前喷布铜制剂如硫酸铜,对防止枝条发病效果好,并可减少叶片初期发病。收获后至落叶前,在树干下部开洞,按每平方米树冠注入200-300ml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注入链霉素也有良好防治效果,但超过300ml有药害。

延伸阅读

猕猴桃叶斑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一、叶斑病又叫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发病重的果园,病叶率高达70%―80%以上。

二、病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形成黄褐色水渍状的小斑点,如雨后高温天气,高温高湿给病原菌造成了有利的发病条件。病斑迅速发展,形成圆型或不规则型褐色或浅褐色斑。病斑周围呈现深褐色。中间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多个病斑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型的大枯斑,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三、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地表上越冬。为来年的最初侵染源。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在降雨条件下,落叶上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或冲散。随风传播浸染叶片,侵入后新产生的病斑,继续反复侵染蔓延。六月中旬后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秋季病情发展缓慢,但在九月份遇到多雨天气,病害仍然发生很重,十月份后至落叶期,病害停发展。

雨水是病原菌的发展条件,排水能力差的园地是病原菌遗留残体的基础,阴雨多且排水能力差的园子发病较重。

四、农业防治改善果园环境,茂密阴蔽的园子,应剪去病弱枝,交叉枝,增强通风透光,多雨季节,应开沟排水,降低园内湿度。土壤瘠薄的园子或土性太粘的园子,应施足农家肥搭配化学肥料,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五、化学防治用70%代森锰锌400―800倍液叶面喷施,要均匀周到片片见药、或喷洒猕杀粉剂600―800倍,如发现园内叶片有红白蜘蛛,可在药液中加入阿维菌素或阿维甲氰1500―2000倍液,兼杀红白蜘蛛。

如何防治荔枝溃疡病


荔枝溃疡病又叫干癌病,是荔枝园一种常见病害。发病初期,枝皮无光泽,色暗,以后逐渐皱缩,树皮粗糙龟裂,随着龟裂扩大加深,部分皮层翘起、剥落。严重时病害延及木质部,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时,使患部以上枝条叶片变黄脱落,致使树势衰退,甚至整株枯死。

发病先从主干开始,蔓延到主枝,扩展到两年生以上大枝,一年生枝条出现这种病状较少。荔枝溃疡病病源不明。高湿多温是发病有利条件,在浦北县每年5-8月是发病较严重的时期。在地势低洼,果园荫蔽,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树皮有伤口的情况下,常使病情加重。黑叶荔枝感病较重。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树盘中耕除草,挖沟排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枝梢。

二是合理修剪和剪除病枝。发病较重枝组或一些次级骨干性大枝,及早剪除并集中烧毁。修剪荫蔽树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三是抓好害虫防治。天牛、拟木蠹蛾等为害后造成伤口使病害加重。在虫害发生前喷施农药,防止害虫咬伤树皮。

四是药物防治和涂干治疗。对2-3年生幼树,结合用药杀虫,加入75%百菌清可湿粉剂700倍液或40%灭病威悬乳剂400倍液,均匀喷洒树冠枝条和主干。对发病较重的大树主枝,先用小刀刮除病斑,用毛巾抹除干净,用0.5:0.5:5波尔多浆加90%敌百虫晶体10g加少许食盐拌匀成浆,涂刷树干、大枝和有病小枝,每隔15-20天一次,连用3次或多次直至病状消失。

如何防治漆树溃疡病


漆树溃疡病为害枝干。发生于湖南、贵州、湖北、江西等省漆林。特别是丘陵地区新引种的漆树(RhusverniciJera)发生严重。

症状

初期病部出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由于病斑扩展,病部常为棱形或长条形,无明显边缘。树皮腐烂,失水下陷。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或产生黑色瘤状子座。当病斑环切枝干后,病斑以上部分枯死。若根茎部被害,则可延至根部,导致根腐。

从调查结果说明,湖南省攸县、涟源县引种的大木漆发病严重,病株率一般在30%~50%,出现大量的枯枝,乃至全株枯死。有些漆材因此而遭毁坏。

病原

漆树溃疡病菌是茶蔗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ribis(Tode)Grossenb.etDugg.]病菌子囊座黑色瘤状,内有多个子囊腔群生。子囊腔扁球形或球形,有孔口,162~216m154.8~216m;子囊束生,棍棒状,顶端壁厚,97.2~126m21.6~22.3m。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成双行排列于子囊中,其大小为23.4~28.1m10.0~10.8m。分生孢子阶段为多主小穴壳菌(DothiorellaribisGross.etDuggar.)子座内有数个分生孢子器集生,球形,有乳头状孔口,直径144~205.2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至梭形,大小为16.2~21.6mm4.3~6.5册。

发病规律

研究本病的发生规律表明;病菌以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两者均可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通过风传播,从漆树枝干皮孔或伤口侵入,潜育期一般15~35天。病菌菌丝主要在枝干皮层蔓延,使皮层腐烂坏死。有些前年病斑来年可扩展,在病斑周围出现新的坏死现象。这是因为病菌菌丝在病部越冬,来年继续生长,并在病部蔓延所致。

该病在湖南4~5月开始发生,7~8月病斑扩展较快,9~10月产生瘤状黑色子囊座,此时有少数子囊和子囊孢子成熟。

漆树发病轻重与立地条件、林木生长势及漆树品种关系密切。据调查,在湖南病害在丘陵地区,土壤脊薄,管理粗放的漆林发生严重。高山地区的漆林不发病或发病轻。70年代,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为了发展漆树资源,从云南、贵州两省引种大木漆在丘陵地区栽培。由于品种不适应,因此漆林生长势差,发病重。有些地方,引种湖南的小木漆在丘陵地区栽培,不发生溃疡病。

防治措施

防治本病的关键,要贯彻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1.不要在丘陵地区栽植漆树,应在山区发展。因为漆树一般分布在山区,丘陵区不适应,生长差,易发病。另外,丘陵区人口多,生产经营活动频繁。漆树易使人生漆疮。所以,漆树易遭人为破坏,造成有利发病的条件。

2.加强漆树管理。幼林期可间种作物,以耕代抚,减少地表辐射热,防治树干灼伤,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在病部用小刀划破,涂50%托布津200~400倍液,或用25%多菌灵200~400倍液,也可用抗菌剂(401)400倍液,均有一定效果。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猕猴桃果实熟腐病?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猕猴桃果实熟腐病?果实熟腐病是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如果种植户未及时采取措施防治这一植物病虫害,将会容易造成种植损失,清楚知道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十分必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有什么危害?

当猕猴桃成熟之际,在收获的果实上的一侧出现类似大拇指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酒窝状,直径大约5毫米,其表皮并不破,剥开皮层显出微淡黄色的果肉,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深至果肉中间乃至整个果实腐烂。贮藏期间腐烂率高者达的30%。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这一植物病虫害靠风、雨、气流传播以及修剪造成的枝条伤口感染。在20℃气温条件下经14~21天的潜伏期后侵染果实(即谢花后3周左右开始侵染幼果),果实成熟期表现出被害症状。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怎样防治?

1.谢花后一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幼果。

2.从谢花后二周至果实膨大期(5~8月)树冠喷布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1:0.5:200倍式波尔多液,或8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3次,喷药间隔时间为20天左右。

3.清除修剪下来的猕猴桃枝条和枯枝落叶,减少病菌寄生场所。

4.搞好冬季清园,收集枯枝落叶烧毁。

5.选用抗病树种作防护林。忌用杨树。

【小编结语】:为了保障猕猴桃种植效益的顺利实现,种植户要掌握好与猕猴桃有关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也可以参考文中的内容科学防治猕猴桃果实熟腐病。

猕猴桃黄叶病防治方法


猕猴桃黄叶病是由缺素、根腐、线虫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性病害。近年来,西峡县猕猴桃由于黄叶病的危害造成整株死亡,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成为制约猕猴桃优质高产的一大障碍。现根据我站长期试验观察,总结出无公害防治技术如下:

一、发病特征

(一)线虫病类黄叶病我县发生的主要是北方根结线虫病和花生根结线虫病,地下根系初期生有结节,根皮外观颜色正常,大结节表面粗糙,后期结节及附近根系均腐烂,变成黑褐色,解剖腐烂结节,可见乳白色梨形或柠檬形线虫。植株感染线虫后地上部的表现为植株矮小,枝蔓、叶黄化衰弱,叶、果小易落。病原线虫在土壤的病根及虫瘤内外越冬,也可混入粪肥越冬,翌年气温回升,2龄幼虫从根尖处侵入危害,其卵在土壤中分批孵化进行再侵染。

(二)根腐病类黄叶病根腐病为根系毁灭性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翌年遇高温高湿气候发病。病菌经工具、雨、水、害虫传播,由皮孔、伤口入侵。主要为害根部,引起地上部表现为叶片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

(三)缺素类黄叶病主要是由缺铁、镁、锌三种元素引起。

1.缺铁,轻者幼叶呈现淡黄色或黄白色脉间失绿,症状从叶缘起向主脉推进,老叶正常,重者先幼叶后老叶,以至于枝蔓上的全部叶片均失绿黄化,甚至叶脉失绿黄化或白化,叶片变薄,易脱落,果实小而硬,果皮粗糙。

2.缺镁,症状多出现在老叶上,失绿斑多沿叶缘一定距离规则排列,主侧脉两边的健康绿色组织带较宽,失绿组织与健康组织间的界限较明显。

3.缺锌,老叶呈现亮黄色脉间失绿,叶缘较重,老叶脉间黄化更明显。有时新梢有小叶现象,小叶表现为窄长生长,不向宽向发展。缺锌不仅影响地上部生长,还影响侧根的发育。

二、发病情况

发病严重的有五种情况:一是进入盛果期的老果园因结果负载量大而发病严重;二是以往的上浸地和无法浇灌的干旱果园;三是不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平衡配套施肥的果园;四是忽视防治线虫病、根腐病危害的果园;五是管理粗放的果园。以上几种情况都从根本上导致树势衰弱,根系吸收、输送能力下降而发生黄叶。

三、发病原因

通过发病症状和调查状况分析,造成我县猕猴桃黄叶病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果园干旱缺水影响营养吸收,其次是上年果树负载量大,使树势衰弱,导致缺素而引起黄叶病。缺素主要是缺铁、镁、锌三种元素,特别以缺铁为主。再次是线虫病和根腐危害,导致根系吸收营养能力降低,引起地上部植株矮小,枝蔓叶黄化衰弱。尤其在三种原因并存混合发生时,防治难度更大。

四、无公害防治技术

(一)线虫病防治

1.加强苗木检疫,不让带虫苗流通,不栽带虫苗。

2.选用抗线虫野生猕猴桃种类做砧木,如软枣猕猴桃,并且苗圃不连作。

3.推广标准化建园,从栽苗到卸果各个环节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科学管理。如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幼树每穴0.5~1kg,成树每穴1~2kg),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4.结果园发现根结线虫用10%克线磷或克线丹、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3~5kg,在树冠下全面锄耧沟施或深翻,深度5~50cm,危害严重的每3个月施一次。

5.间作不感染线虫的禾本科草本低秆作物,如绿肥、牧草等。

(二)根腐病防治

1.建立排水系统,排除积水。

2.栽植无病苗,并用30%DT胶悬剂100倍浸根及根颈部3小时。

3.发现病株带根彻底销毁,土壤用溴甲烷熏蒸消毒。

4.用90%晶体敌百虫150~30倍液,加麸皮5kg诱杀地下害虫。

5.用30%DT胶悬剂100倍液按0.3kg/株或40%多菌灵500倍液0.5kg/株或50%退菌特800倍液灌根,间隔15~20天灌1次,连灌2~3次效果较好。

(三)缺素症防治

1.结合修剪抹芽、疏花疏果,剪除病枝蔓,抹掉病弱芽,合理留花留果,以免果树负载量过大,造成树势衰弱,降低自身抗病能力。

2.注意平衡施肥,结合浇水,在施足氮、磷(磷肥不宜施用过量)肥料的同时注意增施氯化钾或硫酸钾,盛果园每亩7kg。在偏碱性土壤中加施硫酸铵、销酸铵、酒糟、醋糟和腐熟的有机肥、生物钾,生物有机肥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3.土施微量元素,可每亩施硫酸亚铁1kg,硫酸锌2kg,硫酸镁或水镁矾1~2kg。

4.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可采用叶喷0.2%~0.4%的硫酸亚铁加0.3%硫酸锌加0.3%~0.5%硫酸镁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开花前叶面喷施效果较好。

在缺素、线虫病及根腐病混合发生的果园,将以上三类方法同时或交叉使用,可有效控制黄叶病的发生危害。

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拟茎点溃疡病,是近年在杨树(Populus)上新发生的一种威胁性病害。据国内资料记载,该病原菌可侵害葡萄的新梢和果实,诱致葡萄枝枯病。

症状

杨树的一年生条和3~5年幼树均可感病,多半发生在杨树地际以上的主干和分枝上。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大小稍微陷凹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坏死。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约在5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孢子角,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而诱致植株枯死。

病原

该病病原拟茎点菌(PhomopsismacrosporaKobayChiba)的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106~424m795.6~1274.4m;分生孢子有二种形状,均为无色透明,单胞。纺锤形孢子大小为1.64~2.74m9.59~13.7m;线形孢子顶端呈弯钩状,大小为1.37~1.78m15~27.4m。分生孢子梗单枝,较短。

病原菌适宜于PDA培养基、麦芽粉培养基、豆饼粉培养基上生长。初期菌落为白色,后期浅灰白色。经培养22天出现子实体,28天子实体成熟开裂,溢出无性时期分生孢子。在培养基上未见有性时期。该菌在13~32℃温度范围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该菌所需pH值,从pH3~10范围内,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最适宜生长为pH6~10。由此可见,该菌在生理学特性上比较特殊,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均比其他杨树溃疡病菌偏高,要在适宜温度和较高的碱性条件下才能生长。

发生规律

本病在当年4月下旬开始发病,初期一般在感病植株的枝干上可见变色的病斑块。5月初,病斑纵向逐渐扩大成梭形,大小为5~15cm。5月中旬以后,感病部位树皮组织变成淡黄色,病斑稍微凹陷,同时表面密生小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器。5月下旬或6月初,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溢出淡黄色的丝状分生孢子角,遇雨水易溶,被溅射,随风吹散传播。7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树皮的失水干缩,从感病枝干部位的表皮全部脱落。同时田间杨树也不再产生新的病斑和子实体。从捕捉孢子数量变化规律来看,该病的分生孢子从5月中旬至8月底都可捕捉到,其中6月中、下旬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飞散的高峰期。经观察,孢子的数量多少与降雨量、降雨次数存有正相关。根据越冬枝条的诱发病试验结果来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当年受侵染的枝条表皮内越冬,为翌年4月底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本病在辽宁省为一年发生一次传播侵染。

防治方法

因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有潜伏侵染的特点,首先应该重视对苗圃起苗到造林时的各个重要环节。保证造林质量,起苗后苗木一定要妥善保管好,不被风吹日晒,尽量缩短苗木的运输和造林时间,不使苗木大量失水。造林时,挖大坑,用底水泥浆和截头法栽植,提高杨树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是防治和减轻本病发生的重量要途径。同时,应加强苗木出圃前的检疫措施,将病、弱苗挑出,就地烧毁,控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对造林地的发病幼树可应用药剂防治,一般在发病高峰期前的4月底或5月初,对发病部位进行喷洒和涂干防治。药剂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40%福美砷等200倍稀释液,喷涂1~2次均可。

《猕猴桃溃疡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猕猴桃的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