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杜仲幼林豹蠢蛾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豹蠢蛾(ZeuzeraleuconatumButler)属鳞翅目木蠢蛾科,X名六星黑点蠢蛾、白背蠢峨。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陕西、山西等地。是危害杜仲幼树枝的主要害虫之一。1996年在安徽省烃县境内初次发现该虫危害之后,在相邻县区也相继发现该虫侵害杜仲幼树。到目前为止,该虫在皖南地区已发展得相当严重,为此笔者于1996、1997年对该虫危害及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研冤,初步掌握该虫在本地区发生规律,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1、发生与危害调查

1996年4月在烃县小溪林场枫坑作业区10m2杜仲人工幼林中豹蠢蛾严重危害,林中校断叶枯一片狼藉。林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杜仲幼树受害部位大多在2-5cm粗枝干上。越冬幼虫在翌年3月中旬后开始继续活动并取食,正在发叶的枝条若被虫蛀人,在侵人孔以上的新叶很快枯萎,症状明显。初孵幼虫最初在幼树新梢下部的腋芽处蛀食;稍大后(1-2龄)转枝危害;3龄后蛀食较粗枝条的表皮。并蛀人枝条后绕干蛀食韧皮部、形成层与木质部1周,枝条很快枯死。幼虫便在枯枝内向上取食筑道,形成空洞,每遇大风,枝条在被蛀部位折断。随着气温的下降,幼虫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停止取食,在被害枝的隧道内吐丝缀合虫粪、木屑堵塞虫孔两端的隧道,静伏越冬。

2、生物学特性

该虫在径县小溪1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于内越冬。翌年3月开始继续活动取食,4月上、中旬成虫开始化蛹,蛹期15-30d,5月中旬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林中可见大量羽化成虫,至7月上旬结束。成虫有趋光性,雄虫飞翔力较雌虫强。夜间交尾。每只雌虫产卵量在500~800粒之间,卵期9-15d。幼虫期很长,直至11月上旬之后幼虫进入越冬阶段。

3、防治方法

⑴在末发生虫情地区做好隔离和检疫,防止带虫苗木进人无虫地区,新造林地在选用优质健壮苗木栽植同时,加强幼树前3a的抚育管理,促进幼林迅速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杜仲幼树自身抗力,有利减轻危害。目前受害较重的林地,均为大面积人工纯林。一旦受害较难控制。因此,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创造不利害虫的生存环境,恶化幼虫的营养条件。

⑵发生虫害的林分冬季应清理干净杜仲林分,搞好林间卫生,剪除被害枝干及枝条,消灭越冬幼虫。在幼虫活动期(3-10月)清除、烧毁林中折断或己侵害尚未断的枝干,并及时消除枝上卵块,减小该虫虫害基数,可有效控制虫害。

⑶在成虫产卵期前(6月上旬前)用生石灰15g、食盐0.5kg加水45kg制成石灰溶液及时对幼树树于进行涂刷,使成虫产卵困难,减轻危害程度。

⑷在幼虫孵化阶段和幼虫蛀人韧皮部或边材表层期,抓紧有利时机甩40%氧化乐果乳剂400-800倍液喷杀幼虫和涂堵虫孔,用40%乐果注人虫孔,亦可在湿度较大时用每ml含2亿抱子的白缚菌注人虫孔,均具较好的防治效果。

⑸保护和利用好豹蠢蛾的天敌,以菌治虫、以虫治虫,迸行综合防治。经观察有——种小茧蜂(学名待定)。在越冬幼虫上可连续养殖2代,在被害树梢内。常可见有一一定数量的寄生峰。每条寄主幼虫可有寄生蜂5-6头。多的达十儿头。老熟后钻出寄主体壁,结茧于虫道内。如发现已有寄生蜂的枝梢,可将枝条剪下捆好立于林内,让寄生峰自然扩散。待5月上旬害虫化蛹后。再将收集的被豹蠢蛾危害的虫枝集中烧毁。

扩展阅读

苹果金纹细蛾的发生与防治


几年来,苹果金纹细蛾的发生很严重,有的果园在生长季后期叶片被害率高达100%,有时一个叶片上有虫斑达15个以上,使叶片功能严重丧失,并提前落叶。

一、危害症状:金纹细蛾幼虫从叶背潜食叶肉,形成椭圆形的虫斑,叶背表皮皱缩,叶片向背面弯折。叶片正面呈现黄绿色网眼状虫斑,内有黑色虫粪。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二、发生规律:金纹细蛾1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叶片中越冬。第2年苹果发芽时出现成虫,各代成虫发生盛期为第1代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2代7月上旬;第3代8月上旬;第4代9月中下旬。

后期世代重叠。最后1代的幼虫于10月下旬在被害叶的虫斑内化蛹越冬。成虫多在早晨和傍晚前后活动,产卵于嫩叶背面,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从卵和叶片接触处咬破卵壳,直接蛀入叶内危害。幼虫老熟后在虫斑内化蛹,羽化时蛹壳一半露出虫斑外面。

三、防治技术

1、人工防治:果树落叶后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

2、药剂防治: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其中在第1代成虫盛发期喷药,防治效果优于后期防治。

常用药剂有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另外,25%的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倍液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该药对金纹细蛾主要天敌寄生蜂类基本无杀伤作用)。

3、生物防治:金纹细蛾的寄生性天敌很多,其中以金纹细蛾跳小蜂数量最多,其发生代数和发生时期与金纹细蛾相吻合,产卵于寄主卵内,为卵和幼虫体内的寄生蜂,应加以保护利用。

杨树分月扇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由于分月扇舟蛾养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

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别名银波天社蛾、杨树天社蛾、杨叶夜蛾。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杨、柳、白桦等。分月扇舟蛾分卵、幼虫、成虫、蛹四个虫态。在上海1年6-7代,湖南7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少数以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中越冬,但越冬死亡率很高。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栖啃食叶肉,但不结苞,3龄后分散食全叶,白天常爬在叶柄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以后基本每月1代,12月上旬最后1代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枝干上越冬。

幼虫:体长35-40mm,体纺锤形,背面黑褐色,两边黄色。背面有红色瘤和白色小圆点。腹部第1和8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大形瘤,瘤上具黑色毛和4个馒头状毛瘤,前面2个大、杏黄色,后2个小、黑色。

卵:半球形,淡绿色,直径0.6毫米。

成虫:体长12-18毫米,翅展27-46毫米。身体和双翅灰褐到暗灰褐色,头胸部背面有一条浓褐色纵带。前翅有4条淡色横纹,翅顶角斑扇形,模糊红褐色,翅中央有一灰白色线把圆斑横割成两半。

蛹:红褐色,长15-16毫米,近圆锥形。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幼林内,在舟蛾产卵盛期采摘有卵叶片;及时采摘群栖初孵幼虫的叶片和虫苞,集中烧毁。

2、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盛期应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化学药剂防治:一是喷雾防治对便于操作的幼龄林和苗圃地,在幼虫为害期喷洒25%灭幼脲I号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二是树干注射防治用树干注射机注射内吸传导性药剂,如40%氧化乐果、40%久效磷、5%吡虫啉高渗乳油,浓度1:2配制。也可用丁字钻在树干基部离地面20公分左右的地方,用有刻度的一次性注射器,往打好的洞里注入农药“保林3号”,并用黄泥封口,在6月中旬注射,一年一次,防治效果达到95%。

4、生物防治:一是在4月雨后的晴天用白僵菌粉炮防治。二是苏云金杆菌0.5-1亿/ml喷雾防治。三是保护、招引杜鹃、白头翁、黄鹂等益鸟。

藤本植物葡萄虫害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


葡萄透翅蛾属翅目透翅蛾科,是当前鱼台县葡萄生产上发生较为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鱼台县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为葡萄透翅蛾提供了更多的食料,致使其危害日益严重。

一、分布与危害

葡萄透翅蛾在鱼台县发生普遍。以幼虫蛀入葡萄蔓中为害,专蛀食髓部软组织,使水分和营养向上输送困难或中断,导致叶片变黄,引起落花落果。严重者可造成被害部位以上停止生长或干枯死亡。受害处常膨大如瘤。

二、生活习性

葡萄透翅蛾在我县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葡萄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化蛹,蛹期24-28d;6月上旬9-11时进行。羽化多在上午1-2小时,等翅逐渐伸展变硬后,方能飞翔。雌蛾能放出性诱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多在羽化当日下午2-5时进行,交尾时间2小时左右,于次日产卵于芽间或嫩梢上,单雌产卵时40-50粒,成虫3-5d后死亡。10d后,卵粒即可孵化,孵化后的幼虫由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为害髓部,虫粪排出,堆积于蛀孔附近。被害部位以上枝条常干枯死亡。6-7月份低龄幼虫主要为害当年生的嫩蔓;8-9月份大龄幼虫主要为害二年生以上的老蔓,此期幼虫食量大,危害最严重;10月份老熟幼虫逐渐进入冬眠。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虫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结合冬剪,剪除带有残虫的枯枝,集中清理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幼虫虫源,减少虫源基数。

2.诱杀成虫:当年6月份开始县挂透翅蛾性诱杀虫剂,以消灭成虫,降低为害,并且可以此作为施药适期预报的依据(当诱蛾量出现高峰后,蛾量锐减时,即为当代成虫羽化的盛末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3.农药防治:在成虫羽化的盛末期可喷洒:25%灭幼脲Ⅲ悬浮剂2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3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40%甲基异柳磷800倍液。以上药剂每亩用量可视树体大小而定,按以上浓度喷雾至全株均湿,而药液滴而不流为止。

茶梢蛾在山区茶园的发生及防治


1.危害性状茶梢蛾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山茶等。幼虫前期以潜食叶肉危害,后期由叶片迁至枝梢内蛀食嫩梢。被害叶片形成黄褐色圆斑,被害枝梢新芽萌发迟缓,持嫩性差,芽头细小瘦弱,茶芽减少,对夹叶增多。既影响茶叶产量,又影响茶叶品质,受害较重的茶园,大量枝梢中空枯死,影响茶园外貌和树势。

2.发生规律茶梢蛾在秦巴山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梢虫道内越冬。次年5~6月化蛹,6~7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产于茶树中下部枝梢叶柄附近,7月上旬开始陆续孵化。幼虫孵化后爬至叶背潜入叶内,在上下表皮间啃食叶肉,形成虫斑。10月份以后,幼虫陆续从叶片移到枝梢上,从节间蛀入枝梢内危害并越冬,有时,转移的时间可持续至次年3月份。幼虫进入枝梢后,顶端芽叶常枯死,但不立即脱落,在茶丛中极为明显。幼虫在枝梢内的蛀食虫道长约10cm,枝梢上有圆形孔洞,下方的叶片上常有散落的黄色颗粒虫粪。茶梢蛾的发生量与茶树栽培方式、茶园管理水平及海拔高度具有一定关系。一般条植茶园、留养水平高的茶园及幼龄茶园发生较多;及时分批采摘的茶园及合理修剪的茶园发生较少。在海拔800m以下茶园中发生较多,危害程度也重,随着海拔的升高,茶梢蛾发生量减少。

3.防治措施(1)苗木检疫。调运苗木时要加强检验,防止传播蔓延。(2)农业防治。茶梢蛾在枝梢内越冬,在羽化前的冬春季节进行全园修剪,修剪的深度以剪除幼虫(枝梢有虫道的部位)为度,剪下的茶梢叶片要集中园外处理,进行烧毁或深埋。(3)保护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少施化学农药,可以保护茶园中的茧蜂、小蜂、寄生蝇、蜘蛛、步行虫、蜻蜓等天敌,抑制茶梢蛾的发生。(4)化学防治。在幼虫孵化后(7月中下旬)至转蛀枝梢越冬前(10月份)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40%乐果、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和50%巴丹粉剂1500倍液。喷药时务必将有虫斑的叶背喷湿。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江苏省淮海农场1998年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率为16%,1999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0%,2000年水稻立枯病发病率为25%,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单产的提高。

一、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使床土或种子带菌,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地势低洼、盐碱、地下水位高、土壤冷凉、播种量大、通风炼苗晚、高温徒长的苗床。

廉者往往极有联系又有区别,再生产上往往同时发生。生理性立枯秧苗枯死后基部不腐烂,可连根拔起不折断,从蜘蛛上分离步出病原菌;真菌性立枯病在秧苗极部多产生水浸状的褐点,以后扩大腐烂,并在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或白色的霉层,拔苗时已从基部折断。病原真菌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6~8℃低温条件下也能寄生。一般在连续出现10℃一下的低温或遇到温度忽高忽低时容易发生水稻立枯病,特别是遇高温多湿后形成徒长苗更容易导致立枯病的发生。另外,气温冷热的急剧变化,也会造成生理上的发育障碍,产生瘦苗、弱苗,容易诱发真菌性立枯病。1993年田茂又指出:PH值在5.6以上发病率较高,PH值在4.7一下发病率则较低,甚至不发病。且在同一PH值下,砂土、粘土发病率比黑土、壤土低;通知图纸,通透性良好的笔通透性差的发病轻;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比人工配制的床土发病率低。

二、症状分析

(1)真菌性立枯病:由于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

芽腐:稻苗出土前后就发病,芽根变褐,鞘叶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烂。种子或根有粉红色霉状物,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

基腐:多发生在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茎基部变褐色,叶鞘有时有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用手提苗时茎与根脱离,易拔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

黄枯:病苗多发生在三叶以前,叶片呈淡黄色,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较健苗矮小,心叶卷曲,前期早晨叶尖无水珠,后期干枯死亡,在苗床上可成片发生。(2)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发病,危害严重。

三、防治措施

1.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2)化学防治:一要进行严格种子和床土消毒。种子消毒可用901药剂100g或一浸灵80g,对水50kg浸40kg种子,浸5~7天,每天搅动2~3次。床土消毒可采用各类多功能壮秧营养剂或用25%敌克松50g对水30kg,浇20m2床面。二要在苗期进行药剂防治。于水稻115叶期还应进行药剂防治,用50%立枯净25g或38%恶枯灵30g,对水30kg浇20m2苗床,这样对水稻真菌性立枯病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或用立枯清在水稻播种前进行苗床混土,先将药粉加入少量细沙制成母土,再逐级混入所需营养土中,每平方米用药0.5克拌匀铺平即可。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1~1.5克兑水均匀鹏在苗床上

。一旦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或1500倍液泼浇,防效达95%以上,5天后秧苗恢复生长。

2.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要降低播种量,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种250~300g。二要采取高台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cm,降低床土水分,提高床土的温度。三要在盐碱地育苗时,苗床要设置隔离层,用水稻专用编织布或打孔农膜上覆2~3cm营养土,防止返盐又可提高地温。四要严格控制育苗期温度,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夜间为10~15℃。五要床土调酸,为秧苗生长创造最适PH值,把床土PH值控制在415~515。盐碱地育苗在播种前调酸的基础上,还应进行苗期调酸,在水稻115叶期浇500倍硫酸水,防止返盐。六要在青枯病发病初期用生根粉药液进行叶面喷雾,促进水稻快发根、多发根,防止立枯病发生和蔓延。

总之,目前国内外有关立枯病防治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而有效的彻底根治该病,较少化学药剂污染的方法迄今尚在探索,只是在水稻产区仍有水稻立枯病不同程度的发生,阻碍生产的发展。相信随着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定将为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开拓新途径。

茶橙瘿螨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茶橙瘿螨是茶园最严重的害螨之一,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两种瘿螨常混合发生。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叶片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不同色泽的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树势衰弱。

一、发生与为害:

茶橙瘿螨,Acaphyllatheae(Watt)属蜱螨目,瘿螨科。别名茶锈壁虱。为害特点以成、若螨刺吸嫩叶或成叶汁液,致叶背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似火烧状。

二、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14mm,长圆锥形,橙红色,体前端略宽,后端渐细,似胡萝卜状,2对足,体后部生很多环纹皱褶,腹末生刚毛1对。卵球形,白色透明。若蜗乳白色至浅桔红色,2对足与成螨近似。

三、生活习性:

清流县一年发生20代,以卵或幼螨、若螨、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气温低于10℃,各龄螨均能继续活动,但多在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升高后转至叶面上为害。成蜗羽化后经1―2天可产卵,每雌产卵15―20粒。卵散产在叶背侧脉低洼处,借风、雨、人畜活动及苗木传播扩散。气温18―26℃、相对湿度70%一80%利其生长发育,暴雨常抑制该虫发生。

四、防治技术:

1、及时采摘

及时采摘茶叶,直接带走栖息于茶树嫩叶中的茶橙瘿螨,减轻茶橙瘿螨的发生为害。

2、药剂防治

发生茶橙瘿螨严重的茶地,亩用10%四螨嗪悬浮剂50克+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可直接杀死各龄期的茶橙瘿螨并兼治其螨卵。

茶橙瘿螨重发茶地周围的田块,亩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以上药剂,机动喷雾兑水20公斤,手动喷雾兑水60公斤,喷雾时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3、释放捕食螨

对于只是螨害较重而其它病虫发生较轻的茶园,可释放捕食螨,控制害螨为害,每亩地挂放捕食螨20袋左右。

注意:挂放捕食螨后,千万不要再使用任何农药,以免杀死捕食螨。

枇杷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症状

只为害叶片。开始时产生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以叶脉为界,逐渐扩大,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色赤褐,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长出黑然霉状小点,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病原菌为枇杷尾孢,也是一种半知菌。学名Cercosporaeribortryae(Enj.)Sawada。病菌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部分菌丝体集结在寄主表皮下,形成菌丝块。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梗,初生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单胞,淡褐色。老熟时先端稍弯曲,颜色变深,有1~5个隔膜。分生孢子无色,鞭状,直或弯,有隔膜38个。以菌丝块、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发病条件

土壤瘠薄,管理不善,树势较差的果园发病较早较重。全年均可发病,一年内可多次侵染。灰斑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气温24~28℃,高于32℃及低于20℃都不适宜。干旱时容易发生灰斑病和角斑病;多雨及温暖季节,土壤排水不良,容易发生斑点病。品种间感病情况有差异。生长势强的如夹脚、宝珠、青种等较抗病,生长势中等及稍弱的如照种、白玉等较易感病。

防治方法:

加强肥培,增强树势;避免棚内湿度太高;并要清除落叶、烂果,减少病源。喷洒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80%大生M-45600倍液防治。在采果后至开花前,可用0.3%-0.4%波尔多液防治。

养花大全牡丹扁刺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雄虫35-45毫米。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亦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腹末有橙黄色毛。

卵扁圆形,初为黄绿色,后变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

幼虫体长22-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稍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

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

茧长14-15毫米,钙质,硬且脆,灰褐色。

【发生规律】华北年生2代,主要是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为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期。成虫在夜间活动,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或枝干上。卵块表面被黄毛。幼虫孵化后,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越冬幼虫有群居性。

【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天敌。有小茧蜂、上海青蜂等天敌。

(2)在冬季和早春刮除缝隙中的越冬幼虫,清除枯枝落叶,将其烧毁或深埋。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稀释液5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毫升200倍液。

国槐小卷蛾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国槐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别名国槐叶柄小蛾、槐柄小蛾。

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寄主:槐树、龙爪槐、蝴蝶槐。

国槐小卷蛾的危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高龄幼虫在果荚、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时间以上午最多,飞翔力强,有较强的向阳性和趋光性。雌成虫将卵产在叶片背面,其次产在小枝或嫩梢伤疤处。每处产卵1粒,卵期为7天左右。初孵幼虫寻找新梢的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然后钻人叶柄基部危害,危害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有迁移危害习性,一头幼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老熟幼虫在孔内吐丝作薄茧化蛹,蛹期9天左右。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6月、7月世代重叠严重,可见到各种虫态。

国槐小卷蛾防治方法:

①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②在冬季或春季,剪除槐豆荚和有虫枝,消灭越冬幼虫。

③于5月上旬悬挂国槐小卷蛾诱捕器诱杀雄成虫,7月上旬和8月中旬更换诱芯,随时视诱蛾情况更换粘虫板。

④初孵幼虫期,喷洒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⑤保护天敌,如一些寄生性的茧蜂、小蜂。

花卉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1、病菌寄主:霜霉病发生在园林植物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草本植物上,极少数发生在木本植物上。

2、症状:霜霉病菌在寄主的受害部常产生一层霜白色霉层。双子叶植物叶片上造成边缘不很明显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到后期呈现中央的枯死部分和周围的褪色部分。在禾本科植物上,霜霉病菌随寄主分生组织生长到达地上部分各器官,引起全株的畸形。

3、病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条件为:低温1520OC左右潮湿的季节,故春秋两季发病较多。(白锈菌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4、霜霉病与白粉病的区别

(1)霜霉病

①霜霉病的霉层分布在叶片背面。

②病菌霜白色的霉层中不形成黑色小点。

(2)白粉病

①白粉病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正面。

②病菌灰白色的霉层中常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一)月季霜霉病

1、病状:霜霉病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及花。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淡绿色斑纹,后扩大呈黄褐色和紫色,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最终引起叶片扭曲、畸形。天气潮湿时,在叶背病斑处可见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小叶往往变黄,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与农药药害及化肥灼伤状相似。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与叶片相似,但嫩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枯死。

2、病原菌: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sporsaBerk)。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在气温低、相对湿度较高、植株表面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害易发生和蔓延。温室通风不良、植株过密、湿度高和氮肥过多时,病害均严重。该菌只侵染月季。

3、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侵染,孢子萌发温度1~25℃,最适为18℃,高于21℃萌发率降低,26℃以上完全不萌发,26℃24小时孢子死亡,孢子传播需要100%空气湿度,10~25℃温度,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露地栽培多发生在雨季,温室中主要发生在3~4月和9~10月,发生在温室中。苗床中密集、通风不良、多湿、氮肥过多时病重。

4、防治方法: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用20000倍代森铵;500倍代森锰锌或代森锰喷施防治,但后者容易污染叶片。

(二)菊花霜霉病

病状:叶面病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淡绿色,后黄褐色,叶背霉层较稀,由污白色或黄白色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病叶常皱缩。

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表现在叶片。叶片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叶片边缘叶脉产生淡褐色坏死,植株顶端叶片产生深绿相间的花叶斑驳。设施甜瓜生产早期靠近风口的植株发病比较严重,主要为设施外侵入的飞虫带毒传播。

发病条件:病毒在多年生宿根作物或杂草根上越冬,病毒通过种子、蚜虫、摩擦接触和伤口等方式传播。

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甜瓜品种。

2.种子处理。播前选晴天晒种3-5小时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再用60-65℃温水处理72小时,以钝化病毒。

3.利用蚜虫的趋避性。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或设施内挂黄板,可有效防治蚜虫;在风口处加盖防虫网,也可有效地防治带病毒的飞虫侵入。

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重水分的调节,培育壮株,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5.经常检查,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田内毒源。

6.药剂防治。蚜虫、温室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根治蚜虫、温室白粉虱,减少传播媒介,对防治病毒病有特效,药剂选用10%吡虫啉1000倍液、0.36%苦参碱1000倍液、25%噻虫嗪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结合防治虫害,发病初期可喷施病毒钝化剂,控制病害,药剂选用2%宁南霉素2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1.5%植病灵10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等药剂进叶面行喷雾防治。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配合使用98%磷酸二氢钾4000倍液或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0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

碧桃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与危害

碧桃栽培和引种区。危害碧桃以及月季、桃花、榆叶梅、李、紫藤、夹竹桃、罗汉松、印度橡皮树、大丽花、菊花、金钟花等60科140个属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可造成生长衰弱,个别严重植株可致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多发生在根颈处及侧根上,个别发生在主根上。被害处发生圆形瘤状物,初为灰白色,表面光滑,质地软,随瘤体增大,颜色逐渐加深至黄褐、黑褐色,表面粗糙以至龟裂、破损,质地逐渐变得坚硬。瘤体多近似球形、扁球形,以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小的仅1~2cm,一般3~5cm,个别达20~30cm。病株长势衰弱,枝叶瘦黄稀疏,提前落叶,花少,花期短,严重时全株死亡。

病原细菌中的癌肿野杆菌。

发生规律

病原病原菌在病部皮层内,或随破裂的肿瘤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或园艺作业工具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病苗的长途调运。病原菌自各种伤口侵入植株。地势低洼、积水,土壤pH值高时发病常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苗木出圃严格检查,发现病株要烧毁,对与病株同一苗床但未表现症状的可疑苗,要用1%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栽植。

(2)加强园艺措施。选用排水良好、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没有被病原菌污染的土壤育苗。如土壤已感染病菌,要用非寄主植物轮作3年以上再行育苗。盆栽土壤也要选用上述适宜的土壤。嫁接最好采用芽接、枝接法,不要采用劈接、切接法,以避免与土壤接触,减少传染机会。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田间作业时避免伤根、伤干。

(3)药剂防治:对珍稀植株,发现瘤体可用利刃切除,然后涂抹甲冰碘液消毒,其配比为:甲醇50∶冰醋酸25∶碘片12,混合均匀。或涂5Be石硫合剂、1%硫酸铜液或1∶1∶100波尔多液。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亦有治疗作用。

(4)生物防治:将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adiobacterK84施于土壤中,可产生对该病原菌有特殊抗性的抗菌素AgrocinK84。方法是将该抗菌素制剂用水稀释为1106单位/ml的浓度,用于浸根、浸条或涂抹伤口,有效期可达2年。

《杜仲幼林豹蠢蛾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