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谷斑皮囊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谷斑皮囊,学名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鞘翅目,皮蠢科。异名T.khapraArrow。分布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现已传播到60家多个国。寄主杂食性。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高粱、玉米、稻谷、花生、干果、坚果等。以幼虫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3.2mm,椭圆形。头、前胸背板暗褐色或黑色;鞘翅红褐色,具浅色毛形成的花斑,不清晰,触角11节;雄虫触角棒3—5节,雌3—4节,触角窝后缘隆线退化。卵长0.7mm,长筒形略弯。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尖,着生很多刺突。末龄幼虫体长4—6.7mm,纺锤形,背面乳白色至红褐色,背板侧区上着生箭刚毛,尤其在腹末几节的背板两侧很集中,形成很密的褐色毛簇。该虫与黑斑皮蠢近似,但黑斑皮蠢的触角棒5—7节,雄虫触角窝后缘隆线几乎无任何部分消失,幼虫体黑色。第8腹节背板有前脊沟。谷斑皮责第8腹节背板无完整的前脊沟或完全消失。

生活习性

幼虫喜钻入物品的缝隙内,温度不适或缺乏食物即进入滞育状态,滞育期长达13个月。发育适温32—36℃,最低10℃,最高40—45℃。幼虫耐热,耐低温能力强。一5.5℃,多数幼虫能存活90天。连续4个月以上,均温高于20℃,相对湿度50%以下地区,对其生育有利。该虫生活隐蔽。

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

1、谷斑皮囊幼虫态较多见,检查仓库内墙壁、地面缝隙、农产品中、花生仁、花生饼、棉籽饼及包装用的麻袋等处有无幼虫及其蜕皮,若发现有虫,要尽快进行熏蒸处理。

2、采用磷化铝熏蒸法防治麦、玉米、豆类害虫。先做好准备工作,熏蒸前把粮食晒干,使其达到规定的含水量标准。即小麦、蚕豆、釉稻为12.5%,粳稻为14%,大麦、玉米为13.5%,大豆为13%。贮粮的仓库或容器要求密闭,贮粮可散装也可袋装,但不得用塑料薄膜等不透气的包装材料。施药时要由经过培训或懂技术人员选晴天进行,药量按每200~300kg粮食用磷化铝3.3g(一片)做为计算标准,根据贮粮仓库粮食总量计算总用药量,迅速、准确地把准备好的磷化铝药片取出,随即把瓶盖封口拧紧,这时把已取出的药片一片一片地用已备好的10×10cm小布块包好,要求每包上拴一条有色的长绳子,分放在粮食中部或埋在粮堆中,药包上的绳子要露出来。粮堆高度超过2m的,采用粮堆面与粮堆中埋药相结合的方法,施药后再次检查做好密闭工作。采用塑料帐熏蒸的,在粮堆上投放的药片部位,要求薄膜与粮食之间有10cm左右空隙,以保证磷化氢气体释放后扩散到粮堆里,防止从药片中分解出来的气体,不能扩散造成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燃烧。熏蒸3天后选晴天启封散气,散完后把药包及时取出,集中深埋于土中,处理后开仓散气4天,粮食再经3~7天自然通风,使农药残留降至规定标准以下方可食用或饲用。

具体防治方法

1、田间防治掌握在成虫产卵盛期(常与豌豆结荚盛期相吻合)及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产卵的成虫和初孵幼虫,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0.6%灭虫灵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并尽量使每个豆荚均匀着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2、豌豆脱粒后,立即曝晒5~6天,可杀死豆粒内幼虫90%以上。

3、当豌豆量不太大时,可将曝晒后立即收到塑料袋中并扎紧,或埋进干净麦糠堆里,密闭贮藏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杀死所有成幼虫。

4、当豌豆量大时,在豌豆收获半个月内,将脱粒晒干后的种子,置入密闭容器内,用56%磷化铝熏蒸,每200千克豌豆用药量3.3克(1片),密闭3天后,再晾4天。必须严格遵守熏蒸的要求和操作规程,避免人畜中毒。

编辑推荐

大谷盗如何防治


大谷盗,学名Tenebroidesmauritanicus(Linnaeus),鞘翅目,谷盗科。别名米蛀虫、乌壳虫。分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寄主为禾谷类、豆类、油料、药材、干果等。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大米、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胚部,失去发芽率,破坏包装物,造成其他仓库害虫入侵。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5—11mm,扁长椭圆形,深褐色至漆黑色,具光泽。头略呈三角形,前伸,额稍凹,上唇、下唇前缘两侧具黄褐色毛,上颚发达,触角11节棍棒状,末端3节向一侧扩展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胸、翅脉之间颈状连接,鞘翅长是宽的2倍,每1鞘翅上具7条纵刻点行。卵长1.5—2mm,椭圆形细长,一端略膨大,乳白色。末龄幼虫体长18—21mm,头黑褐色,体灰白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中央分开,中后胸背板各具黑褐色圆斑1对,腹部后半部粗大,尾端具黑褐色钳状臀叉1对,臀板黑褐色。蛹长8—9mm扁平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生活习性温带、热带地区年生2—3代,多以成虫,少数以幼虫潜伏在仓库的各种缝隙或粮包褶缝中越冬。翌年3—4月间越冬成虫产卵,越冬幼虫化蛹后于5—6月间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长达1—2年,每雌产卵500—1000粒,产卵期2—14个月,卵单产或成块,卵常混入碎屑或缝隙中。成虫、幼虫性凶猛,经常自相残杀或捕食其他仓虫。喜在阴暗处、粮堆底层活动,幼虫耐饥力、抗寒性强。在4.4—10℃条件下,成虫耐饥148天,幼虫耐饥2年。幼虫4—6龄或7—8龄,老熟后蛀入木板内或粮粒间或包装物折缝处化蛹。

防治方法

(1)冷冻杀虫,冬季把库温降至0.6℃以下,持续7天以上,也可在仓库中把虫粮在仓外薄摊后冷冻。(2)高温杀虫,把粮库内温度升到55℃,可杀死该虫。(3)生物防治法。当小麦中除虫脲剂量达1—10mg/kg时,能有效防治谷蠢一年之久。(4)采用磷化铝熏蒸法,具体方法参见蚕豆象。(5)农户或小型粮库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可有效地防治小麦、玉米、粟、豆类、稻谷害虫,同时还可防止霉变,有效期2年,对已生虫的粮食,装入袋后一周,杀虫效果80%,二周后杀虫效果达100%。

如何防治“谷锈草”


谷莠草俗称谷莠子是谷地的伴生杂草,谷莠草分蘖力强,生命力强,成熟早易落粒,易和谷子串花杂交,是影响谷子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预防谷莠草首先必须弄清其来源。

一、谷莠草的来源

1.土壤带种。一年谷,三年莠,种植谷子的重茬地块,往往长有大量的谷莠草,其种子成熟后落入土壤里,多年仍能保持发芽力。

2.粪肥存带。施到大田里的鸡粪、畜粪等常混有大量的谷莠草种子,遇到合适的温、湿条件就可萌发出苗。

3.借助自然力量。在田边、地头,平原荒地上长有大量的谷莠草,谷莠草穗小轻软,成熟的种子随风四处飘落,或随雨水流溅进入农田。

4.播种量小,给谷莠草的发生造成可乘之机。如果播种时干旱少雨,谷种发芽出苗相对较少,而遗落在土壤中的谷莠草生命力极强,分蘖力旺盛,从而使谷莠草大量发生。

二、如何预防

1.轮作倒茬。当年种植谷子的地块2-3年内改种其他作物如玉米、甘薯、高粱等。

2.深耕。谷莠草子埋在土壤里,多年仍保持发芽力,只要翻到土壤表层就可发芽出苗,所以要深耕把地表的大部分种子翻到15-20厘米的土层中,使它们不能发芽出土。

3.及时拔除谷莠草。谷莠草的特征是叶片细长,茎较细,茎节突出,苗色多为深绿或浅红色,根系较浅,茎多露在地表。间苗时应认真识别,把谷莠草的幼苗剔除干净,当谷莠草抽穗时应及时拔除,以防下年留下大量的谷莠草种子。

4.高温堆肥。用秸杆、杂草为原料堆沤而成的有机肥,要经过夏季高温充分腐熟,杀死杂草种子再施入农田。

5.田园清洁防止外来侵入。要及时清除田边、地头、道旁的杂草,从而减少下年谷地的谷莠草来源。

谷婪步甲如何防治


Harpalus(Parsileus)calceatus(Duftschmid)鞘翅目,步甲科。别名谷穗步甲、谷步甲。分布北、东两面靠近边境线,南至福建、江西、四川,西达新疆。

为害特点

成虫食害夏播上述作物的种子,造成缺苗断垄或毁种,也有的为害谷穗。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5—14.5mm,宽4.4—5.7mm,体黑色无毛,有光泽。触角、下颚、上下唇、唇基前缘、前胸背板侧缘、财节均为棕红色。头上刻点很少。触角长于前胸背板。前胸背板宽于长,两侧略凸,中纵沟在基部前消失,具刻点,基部及侧缘明显。鞘翅上具较深的纵沟9条。足财节背面具毛,负爪节腹面端半部有粗刺2列。

生活习性

年生1代,4月下旬成虫出现,6月下旬一8月上旬进入发生盛期,8月中旬后减少,成虫白天隐藏在阴湿茂密植株下或潮湿土中及土块下,夜间活动,高湿无月亮的夜晚尤为活跃,可做短距离飞行,具趋光性。成虫尤其喜欢取食谷子、高粱、玉米种子胚部。

防治方法

(1)播种前用50%1605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或10%呋喃丹胶悬剂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

(2)播种时同时施入3%呋喃丹颗粒剂,每667m21.5~3kg。也可施用1605毒谷。

(3)穗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L。

赤拟谷盗如何防治


赤拟谷盗,学名Triboliumcastaneum(Herbst)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别名拟谷盗。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世界热带与较温暖地区。

寄主食用菌、玉米、小麦、稻、高粱、油料、干果、豆类、中药材。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面粉,该虫有臭腺分泌臭液,使面粉发生霉腥味,其分泌物还含有致癌物苯醌。

形态特征成虫长椭圆形,体长3—4.5mm,赤褐色至褐色,体上密布小刻点,背面光滑,具光泽,头扁阔;触角锤状11节,锤端3节膨大,复眼黑色,两复眼腹面距离约与复眼的横径等长,前胸背板呈矩形,两侧稍圆,前角钝圆,有刻点;小盾片小,略呈矩形,鞘翅长达腹末,与前胸背板同宽,上具10条纵刻点行。前、中、后足5R节分别为5、5、4节。幼虫细长圆筒形,长6—8mm,有胸足3对,头浅褐色,口器黑褐色,触角3节,长为头长之半,胸、腹部12节,各节前半

部骨化区浅褐色,后半部黄白色。臀叉向上翘。腹末具1对伪足状突起。

生活习性年生4—5代,以成虫在包装物、苇席、杂物及各种缝隙中越冬,雄虫寿命547天,雌虫226天,把卵产在仓库缝隙处,卵粒上附有粉末碎屑一般不易看清,每雌产卵327—956粒。最适发育温度27—30℃。相对湿度70%,30℃完成一代27天左右。把气温调到44℃,相对湿度77%,幼虫10小时、成虫7小时即死亡;50℃1小时即死亡;低于-1.1℃各虫态17天即死亡;-6.7—-3.9℃5天全死亡。

防治方法

(1)仓贮玉米等种子或粮食要纯净干燥,颗粒完整。

(2)控制成品含水量在12%一13%,贮藏中发现成品含水量超过上限时,要及时晾晒或置入55—60℃烘干机内烘焙。

(3)干菇、干耳最好贮藏在3—5℃条件下,成品包装要密封在不透气容器中。

(4)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

印度谷螟如何防治


印度谷螟,学名Plodiainterpunctella(Hubner)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印度谷斑螟、印度谷蛾、印度粉蛾、枣蚀心虫、封顶虫。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杂,主要食害豆类、干蔬菜、干果类、枸杞、菊花、鲜枣、中药材、糖类、昆虫标本及稻、麦、食用菌等。

为害特点

幼虫吐丝结网,把被害物连缀成团,藏于其中为害,排出异味粪便,污染食物。大发生时往往连成1片白色薄膜,遮盖在包装物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mm,翅展13—18mm,身体密布灰褐色至赤褐色鳞片,两复眼间具一向前方突出的鳞片锥体。前翅长三角形,基部2/5赭白至淡赭色,内横线较宽,不规则,外侧锈超至红褐色,翅中域暗褐色,亚端线不明显略弯曲,与翅外缘平行,淡铅灰色;后翅三角形,淡暗褐色有闪光,翅脉及翅端域色深。卵椭圆形,黄白色,长0.4mm,一端具乳头状突起,卵面具细刻纹。老熟幼虫体长10—13mm,胴部乳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稍带粉红色或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至红褐色。蛹长5.7—7.2mm,宽1.6—2.1mm,细长,赤褐色,喙不伸达第4腹节后缘,后足露出,触角端内弯,腹端具8对钩刺。

生活习性

年生4—6代,北方3—4代,以老熟幼虫在室内阴暗缝隙中或壁角内越冬,翌春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即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粮堆表面或包装物缝隙之中,每雌产卵39—275粒,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钻入为害,开始在堆垛的表层,后向下移至下半部,幼虫期22—35天,部分滞育幼虫能存活2年。幼虫老熟后爬到被害物表面或墙缝处结茧化蛹,蛹期14—21天,完成1个世代需40—60天。北京5—9月成虫陆续出现连续发生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清除虫巢,减少虫源。

(2)仓库要安装纱门、窗,防止成虫飞进产卵。(

3)必要时在仓库内挂敌敌畏布条。有条件的可用高温或低温处理。

(4)大米、面粉等可套在密闭的塑料袋中,防止成虫钻入或产卵;

(5)用磷化铝熏治。方法参见玉米象。

(6)施用粮虫畏。25kg以下的粮食,用粮虫畏1个药袋,25kg以上放2个;如按空间计,每m2放2个农药袋,使用时先把外包装药袋去掉,把内药袋放在粮食或贮物的表面或附近,也可埋入粮食5—10cm处,但食用前要注意取出来,严防误食。

隐纹谷弄蝶如何防治


隐纹谷弄蝶,学名Pelopidasmathias(Fabrieius)属鳞翅目,弄蝶科。分布辽宁、北京、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江西、福建、甘肃、浙江、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台湾等地。主要寄生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甘蔗、芒草、白茅等。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时横截蚕食叶片,不留中肋,幼虫l、2龄结苞,3龄后不结苞或半结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19mm,翅黑褐色,披有黄绿色鳞片,前翅上有8个半透明的白斑,排成不整齐环状;雄性有1条灰色斜走线状性标,即香鳞区;后翅黑灰超色,无斑纹,前翅里面斑纹似翅表;后翅亚外缘中室外具5个小白点,中室内也有1小白点。卵半圆形,近卵基有5—6层歼形网纹,余为5、6角形网纹。幼虫淡绿色,单眼位颅面红“八”形纹之内方。蛹浅绿色,头顶尖锥长于2mm,喙之游离段长6mm以内。

生活习性

浙江年生3代,以幼虫于杂草中越冬,翌年6月间幼虫化蛹羽化,各代发生期为7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下旬;江西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始见,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羽化,把卵散产在叶面上,卵期4—5天,幼虫3龄前在叶尖将叶缘向内纵卷,吐丝缀苞,4、5龄后离苞栖息在叶面上取食,幼虫期2l一28天,老熟后,吐一白细丝系统胸部,脱皮化蛹,白细丝继续系在胸腹交界处,尾部粘在叶面或叶鞘上,蛹历期10—15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技术结合冬季积肥,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及茭白残株,减少越冬虫源。幼虫虫量不大或虫龄较高时,可人工剥虫苞、捏死幼虫和蛹,或用拍板、鞋底拍杀幼虫。

(2)化学药剂防治当百丛水稻有卵80粒或幼虫40头时,在3龄盛期施药,施药种类与方法同稻纵卷叶螟。

(3)生物防治技术同稻纵卷叶螟。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如何防治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也即燕麦胞囊线虫,是当前对小麦生产最有威胁性的线虫,因此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几乎成为发病地区麦类作物的首要病害,在我国湖北和华北主产区河北、山西、北京均有此病发生。此病仅发生于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以及杂草、谷物等27属34种。

症状

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寄生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为该病的典型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虫期出现,故生产上常查不见胞囊而误诊。线虫为害后,病根常受次生性土壤真菌如立枯丝核菌等为害,致使根系腐烂。或与线虫共同为害,加重受害程度,致地上部矮小,发黄,似缺少营养或缺水状,应注意区别。

病原HeteroderaavenaeWollenweber称燕麦胞囊线虫,属胞囊线虫属。雌虫胞囊柠檬型,深褐色,阴门锥为两侧双膜孔型,无下桥,下方有许多排列不规则泡状突,体长0.55-0.75mm,宽0.3-0.6mm,口针长26μm,头部环纹,有6个圆形唇片。雄虫4龄后为线型,两端稍钝,长164mm,口外基部圆形,长26-29μm;幼虫细小、针状,头钝尾尖,口针长24μm,唇盘变长与亚背唇和亚腹唇融合为一两端圆阔的柱状结构。卵肾形,含在雌虫体内不产出。

发病特点

该线虫在我国年均只发生一代。9℃以上有利于线虫孵化和侵入寄主。以2龄幼虫侵入幼嫩根尖,头部插入后在维管束附近定居取食,刺激周围细胞成为巨形细胞,逐渐发育变为豆荚型,蜕皮形成长颈瓶形3龄幼虫,4龄为葫芦形,然后成为柠檬形成虫。雄成虫由定居型变为活动型,出根与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体内充满卵及胚胎卵变为褐色胞囊,然后死亡,使被侵染根部鼓起。卵在土中可保持1年或数年的活性。胞囊失去生命后脱落入土中越冬,可借水流、风,农机具等传播。春麦被侵入两个月可出现胞囊。秋麦则秋季侵入,以各发育虫态在根内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为害,于4-5月显露胞囊。也可孵化再次侵入寄主,造成苗期严重感染一般春麦较秋麦重,春麦早播较晚播重。冬麦晚播发病轻。连作麦田发病重;缺肥、干旱地较重;沙壤土较粘土重。苗期侵染对产量影响较大。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此病扩散蔓延。2、选用抗(耐)病品种。3、轮作与麦类及其它禾谷类作物隔年或3年轮作。4、加强农业措施春麦区适当晚播,要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抵抗力。施用土壤添加剂,控制根际微生态环境,使其不利于线虫生长和寄生。5、药剂防治每667m2施用3%万强颗粒剂200g,也可用24%万强水剂600倍液在小麦返青时喷雾。其它方法参见小麦粒线虫病。

小麦眼斑病如何防治


小麦眼斑病又称茎裂病,能寄生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麦类作物及其他禾本科植物。

症状

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

病原

Pseudocercosporellahaerpotrichioides(Fron)Dei称铺毛拟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营养菌丝黄褐色,线状,具分枝;还有一种菌丝暗色,壁厚,似子座。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无色,全壁芽生产孢,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圆柱状,端部略尖,稍弯,4-6个隔膜,无色,大小35-70×1.5-3.5(μm)。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传播半径1-2m,孢子萌发后从胚芽鞘或植株近地面叶鞘直接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气温6-15℃利其侵入。冬小麦发病重于春小麦。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

(2)改善耕作制度。合理密植,避免早播,并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

(3)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耕播土地,促进病残体迅速分解;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农药防治。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小蓟灰斑病如何防治


小蓟CirsiumsegetumBunge别名刺儿菜、曲曲菜、山牛劳、野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具凉血、行瘀、止血之功效,分布在全国。灰斑病是小蓟上重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3-6mm,灰色,有褐色细边,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cirsiiEll.etEv称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面居多。子座褐色,大小22-53m。分生孢子梗榄褐色,15-30根束生,不分枝,顶端狭,色浅,无膝状节,隔膜不明显,大小18-324-6(m)。分生孢子圆柱形,少数鞭形,无色透明,隔膜不明显,大小18-943-4.5(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湿度大,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严重,植株衰弱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来年菌源,增施磷、钾肥及酵素菌堆制的堆肥,叶面喷施宇航牌超级营养剂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一次,连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玉米斑须蝽如何防治?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的发展,种植玉米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斑须蝽,这种虫害如何不及时的防治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那么玉米斑须蝽如何防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斑须蝽又名细毛蝽,全国均有发生,食性杂,可为害玉米、麦类、水稻、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玉米是我国粮食农作物之一,玉米种的斑须蝽依靠玉米汁液寄生,吸食汁液严重情况造成玉米减产减量,那么如何防治玉米斑须蝽呢?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3毫米,黄褐至红褐色,体被细毛,密布粗大黑点,触角5节,各节先端黑色,基部黄白色。小盾片近三角形,末端钝圆,光滑淡黄色。前翅革质部淡红褐至暗红褐色,膜质部透明,稍带褐色。卵圆筒形,橘黄色,有圆盖,聚产成块。

危害特征:

斑须蝽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萎,影响生长,减产减收。成虫多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或花蕾或果实的包片上,呈多行整齐排列。初孵若虫群集危害,2龄后扩散危害。成虫及若虫有恶臭,均喜群集于作物幼嫩部分和穗部吸食汁液,自春至秋继续危害。

斑须蝽的活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在傍晚或清晨为害,白天常繁集在作物的根部。危害玉米多在5叶期前(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但直到玉米8、9叶期才表现明显症状,即心叶扭曲,心叶上出现透明圆形小孔排列一圈,由于斑须蝽危害玉米表现症状较晚,前期不易察觉,因此给防治带来困难。

防治方法: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虫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4.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的混合药。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虫的重要措施。

6.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杀虫的药土,

7.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8.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有利于减轻虫害。

9.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玉米斑须蝽化学防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药剂喷雾防治:

1、3%啶虫脒(莫比朗蚜克)乳剂3000倍液;

2、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

3、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

4、20%灭多威(万灵)乳剂1500倍液;

5、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如何防治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我国水稻新病害。贵州省、台湾有发生,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稔,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显。

病原PseudomounasglumaekuritaetTabei称颖壳假单胞菌)水稻细菌颖谷病假单胞菌),属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2-4根鞭毛,菌体短杆状,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5-2.5×0.5-0.7(μm),氧化酶活性为阳性,不能利用鼠李糖产酸。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小,黄乳白色,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甘油等产酸而不产气。能利用牛乳,凝固并消化。明胶液化。不产生哚吲及H2#S,但产NH#3。硝酸盐不还原。生长温限11-40℃,最适为30-35℃。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谷粒带菌,播种带病谷粒,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即抽穗期高温多日照,降雨量少易发病,品种不同抗病性差异明显。台南6号、新竹糯等易感病,台湾的高雄籼、丰锦等极抗病。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病区扩大。(2)选用抗病品种。(3)在5%抽穗时喷洒2%嘉赐霉素溶液(kasugamycin)25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200倍液。

粟胡麻斑病如何防治


地理分布:全国谷子各产区均有发生

主要寄主:谷子、水稻等禾本科作物

危害部位:叶片、叶鞘和颖果

传播因子:种子、病残体、风雨

危害症状

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颖果。叶片染病初生许多黄色至黄褐色斑点,斑点椭圆形或纺锤形,边缘不明显,色较暗,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大小3~5×2~3(mm)。病斑两端钝圆,别于谷瘟病。后期病斑表面生黑色丝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病原

Bipolarissetariae(Saw.)Shoem.=HelminthosporiumsetariaeSaw.称狗尾草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Cochliobolussetariae(ItoetKurib)DrechsleretDastur称狗尾草旋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座烧瓶状,大小240~500×220~315(μm),喙长60~125μm。子囊梭形,大小130~150×22~32(μm),内含子囊孢子1~8个。子囊孢子线形,具5~9个隔膜,大小200~315×6~7(μm)。分生孢子梗多数单生,少数2~5根丛生,直立或稍弯曲,有膝状曲折,2~5个隔膜,褐绿色,大小105~156×7.5~10(μm)。分生孢子深橄榄色,梭状至倒棍棒形,略弯,具5~8个隔膜,大小40~120×10~18(μm),两端生芽管。

发生规律

连作地、田间几四周杂草多、管理粗放、肥力不足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植株柔嫩易发病。栽培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施用的农家肥未充分腐熟易发病。上年秋冬温暖、干旱、少雨雪,翌年温暖、重雾、重露、高湿、多雨或长期连阴雨的气候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二、生物防治: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0%抗菌剂401乳油1000倍液

80%抗菌剂402乳油8000倍液

三、化学防治:

(1)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0.3%的15%粉锈灵粉剂、或50%福美双或70%甲基托布津或12.5%速保利拌种;

用种子重量0.3%的40%多菌灵超微可湿粉拌种,。

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2)喷施用药:

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

40%稻瘟灵可湿性粉400倍液

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20%稻曲克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0%毒菌锡胶悬剂400倍液

绿帮98水稻专用型600倍液

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0%克瘟散乳剂iooo倍液

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

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

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

在以上药液中加2%春雷霉素水剂500—700倍液或展着剂效果更好。

《谷斑皮囊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