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该如何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麦穗夜峨该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小麦、大麦、青稞、冰草、马莲草等。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花器和子房,个别取食颖壳内壁幼嫩表面,食尽后转移为害,2—3龄后在籽粒里取食潜伏,4龄后幼虫转移至旗叶上吐丝缀连叶缘成筒状,日落后寻找麦穗取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mm,翅展42mm左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明显黑色基剑纹,在中脉下方呈燕飞形,环状纹、肾状纹银灰色,边黑色;基线淡灰色双线,亚基线、端线浅灰色双线,锯齿状;亚端线波浪形浅灰色;前翅外缘具7个黑点,缘毛密生;后翅浅黄褐色。卵圆球形,直径0.61—0.68mm,卵面有花纹。末龄幼虫体长33mm左右,头部具浅褐黄色“八”字纹;颅侧区具浅褐色网状纹。前胸盾板、臀板上生背线和亚背线,将其分成4块浅褐色条斑,虫体灰黄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蛹长18—21.5mm,黄褐色或棕褐色。

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或地埂表土下及芨芨草墩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出蛰活动,4月底一5月中旬幼虫化蛹,预蛹期6—11天,蛹期44—55天。6—7月成虫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白天隐蔽在麦株或草丛下,黄昏时飞出活动,取食麦花粉或油莱。交尾后5—6天产卵在小麦第一小穗颖内侧或子房上,一般成块,每块数粒至38粒不等,雌蛾产卵量可达740粒,卵期约13天,幼虫蜕皮6次,共7龄,历期8、9个月。幼虫为害期为66,5天,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吃光后转移,老熟幼虫有隔日取食习性,6、7龄幼虫虫体长大,白天从小麦叶上转移至杂草上吐丝缀合叶片隐蔽起来,也有的潜伏在表土或土缝里,9月中旬幼虫开始在麦茬根际松土内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2)掌握在4龄前及时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900一1000倍液。

(3)4龄后白天潜伏,需要防治时应在日落后喷洒上述杀虫剂。

(4)麦收时要注意杀灭麦捆底下的幼虫,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5)设置诱集带。该虫成虫羽化后交尾前以取食油菜花蜜为主,其高峰期的出现正值当地大面积油莱盛花期,且喜欢在早熟的青棵、小麦等作物穗部产卵,同一小麦田中混杂的青棵及早熟小麦上产卵最多,受害最重。根据这一习性,在小麦田四周及地中间按规格种植育棵及早熟小麦,则能诱集成虫产卵。同时,由于麦穗夜蛾幼虫有3龄前在颖壳内为害穗粒,4龄以后幼虫转移取食的习性,待诱集带产卵后幼虫转移前,将诱集带及时拔除或喷药,就会大大减少虫源,达到保护大田小麦不受害的目的。

扩展阅读

石榴巾夜峨的虫害防治方法


石榴巾夜蛾(Paralleliastupos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石榴上常见的食叶害虫。以幼虫为害石榴嫩芽、幼叶和成叶,发生较轻时咬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发生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最后只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体呈褐色,前翅中部有一灰白色带,中带的内、外均为黑棕色,顶角有2个黑斑;后翅呈暗棕色,中部有一白色带;端区呈灰褐色,顶角处缘毛呈白色。

卵呈灰色,形似馒头。老熟幼虫头部呈灰褐色;腹部第1、2节常弯曲呈桥形,体背呈茶褐色,布满黑褐色不规则斑纹。

蛹呈黑褐色,覆以白粉。茧呈灰褐色,表面粗糙。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一年发生2代的,以蛹越冬。5月底至6月初第l代成虫就大量出现,产卵于树干上。6月下旬可发现幼虫。

以幼虫为害石榴芽叶为主,白天静止,夜间取食,一般是果园外围受害重,而中间受害轻。8月是第2代幼虫的严重为害期。到深秋的9月底10月,老熟幼虫在树下附近的土中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各代成虫盛发期,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在上半夜均可用黑光灯进行诵杀。

2、清除果园附近的灌木、杂草以及其他幼虫的寄主,冬季进行翻地,可消灭一部分越冬的虫蛹。

3、幼虫为害严重时,可适当选用下列药剂: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顺式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高粱红绿灯峨如何防治


红绿灯峨,学名Amsactalactinea(Cramar)鳞翅目,灯娥科。别名红袖灯蛾。广布全国各地。70年代初,河北、山东、山西曾大发生,为害严重。主要为害玉米、棉花、大豆等,也为害谷子、高粱、马铃薯、甘薯、向日葵、红麻、葱、瓜类、桑、桔、绿肥等百余种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玉米雌穗花丝,严重的花丝被咬断或吃掉穗顶嫩粒,影响产量。为害棉花时,咬毁花冠、棉铃,严重的棉叶被吃光,苗期受害重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翅展46—64mm。体、翅白色,前翅前缘及颈板端级红色,腹部背面除基节及肛毛簇外橙黄色,并有黑色横带,侧面具黑纵带,亚侧面一列黑点,腹面白色。触角线状黑色。前翅中室上角常具黑点;后翅横脉纹常为黑色新月形纹,亚端点黑色,1—4个或无。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黄褐色,胴部深褐或黑色,全身密披红褐色或黑色长毛,胸足黑色,腹足红色,体侧具1列红点,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由l列黑点组成;气门红色。幼龄幼虫体色灰黄。卵半球形,直径0.79mm;卵壳表面自顶部向周缘有放射状纵纹;初产黄白色,有光泽,后渐变为灰黄色至暗灰色;蛹长22—26mm,胸部宽9—10mm,黑褐色,有光泽,有臀刺10根。

生活习性

我国东部地区、辽宁以南发生较多,河北一年发生1代,南通一年2代,南京3代,均以蛹越冬。翌年5—6月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可达数百粒。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行动敏捷。老熟后入浅土或于落叶等被覆物内结茧化蛹。卵期6—8天,幼虫期27—28天,成虫寿命5—7天。

防治方法

(1)华北于7月下旬—8月上旬,对发生重的地区和田块进行虫情测报,当发现玉米田每500株有卵2块或被害穗率高于15%时应进行防治。

(2)在幼虫扩散为害前,对离树木、沟渠近的玉米田、豆田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

(3)防治为害果穗上灯蛾时,可用每克含100亿的青虫菌原粉,向雌穗上抖撤或对水喷洒,同时可兼治穗上的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等。

(4)幼虫扩散后,虫体较大可人工捉捕,连续捕捉2—3次,也很有效。

(5)红缘灯娥发生严重地区,于4—5月间发动群众到公路两侧、渠沟等处种有柳树、紫穗槐的树下或附近沟坡处挖蛹可减低越冬基数。,

高粱白昌灯峨如何防治


白昌灯峨学名Spilosomaniveus(Menetries)属鳞翅目,灯娥科。异名Dionychopusniveus.别名白灯蛾。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主要寄生于大豆、车前、蒲公英、苹果、高粱、麦、黍、海棠、山丁子等。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

形态特征

雄娥翅展55—70mm,雌娥70—80mm,体白色,下唇须基部红色,第3节黑色,触角栉齿黑色。前足基节红色有黑斑,前、中、后足腿节上方红色,前足腿节具黑纹,翅白色无斑纹,腹部白色,侧面除基部及端节外具红斑,背面、侧面各具黑点一列;卵淡绿色;幼虫体红褐色,节间处色较暗,密被灰黄色长毛,气门白色,胸足、腹足超色,头赭黄黑色,有“V”形斑;茧丝质,椭圆形,黑褐色;蛹纺锤形,暗褐色。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适当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着卵,降低幼虫密度。套种玉米的地区要适当晚播,尽量避开该虫发生及为害盛期。

药剂防治:当百株玉米苗有虫5头或叶面积受害超过50%,被害株达4%时,即应马上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亩,对水拌细干土15kg,于傍晚撒施毒土,也可用杀虫剂于傍晚喷洒,效果也很好。必要时可喷洒下列药剂:

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

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5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

5.7%氟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

玉米蛀茎夜娥如何防治


玉米蛀茎夜娥,别名大菖蒲夜蛾、玉米枯心夜蛾,学名HelotrophaleucostigmaLaevis(Buer)鳞翅目,夜娥科。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可以为害玉米、高粱、谷子、菖蒲、稗草等植物。

为害特点幼虫从近土表的茎基部蛀入玉米苗,向上蛀食心叶茎髓,致心叶萎蔫或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0mm,翅展34-40mm,头部褐色至黑褐,前翅黄褐色或暗褐色,肾形纹白色至灰黄色,环形纹不明显,褐色,前翅顶端具椭圆形浅色斑1个,前缘具褐色弧形纹多个,近顶端生灰黄色短斜纹3条。后翅灰色。

卵长0.7mm,黄白色,扁圆馒头形,卵块为不规则形条状。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8-35mm,头部深棕色,前胸盾板黑褐色,胸足浅棕色,腹部背面灰黄色,腹面灰白色,毛片、臀板黑褐色,臀板后缘向上隆起,上面具向上弯的爪状突起5个,中间1个大,是该虫主要特征。

蛹长17-23mm,背面4-7腹节前端具不规则刻点,腹部末端钝,两侧各具浅黄色钩刺2个。

发生规律

黑龙江年生1代,以卵在杂草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为害玉米苗,幼虫无假死性,连续转移为害几株玉米后老熟,在2-10cm土层中化蛹。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寄主8月上旬-9月上旬在鹅观草、碱草上产卵越冬。低洼地或靠近草荒地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充品种。

(2)注意及时铲除地边杂草,定苗前捕杀幼虫。

(3)农药防治。发现玉米苗受害时,用75%辛硫磷乳油0.5kg对少量水,喷拌120kg细土,也可用2.5%溴氰菊酯配成45-50mg/kg毒砂,每667m2撒施拌匀的毒土或毒砂20-25kg,顺垄低撒在幼苗根际处,使其形成6cm宽的药带,杀虫效果好。

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目前,我国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虫害也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穗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三虫,即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

据专家会商预测,今年全国小麦穗期病虫害累计发生达7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3亿亩次,虫害发生4亿亩次。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预计分别发生2000万亩、7000万亩和1亿亩;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预计分别发生2.5亿亩、9000万亩和3500万亩。三病三虫未来防治任务预计3.6亿亩次,重点防治区域为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西北和华北麦区,防治关键时期4月下旬至5月底,条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在北方部分麦区持续至6月上旬。

小麦三病三虫发生态势,穗期防治的技术要点是:

1.小麦条锈病。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结合一喷三防,有效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并加强晚熟冬麦及春麦区监测与防治。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各地也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高效低毒杀菌剂。

2.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一旦错过抽穗扬花始期这个最佳喷药适期,防治效果将会大大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遇连续阴雨天,要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的原则。长江中下游麦区等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的地区,由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替换多菌灵或与多菌灵混配防治赤霉病。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主动出击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防治用药以优先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为主,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注意轮换用药。

3.小麦白粉病。当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4.小麦穗期蚜虫。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系列产品一般用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田块,结合一喷三防,同时兼治病害。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菊酯类、抗蚜威等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黑皮蠹该如何防治


黑皮蠹,学名AttagenusminutusOlivier,异名AttagenuspiceusOlivier,鞘翅目,皮蠢科。别名黑鲤节虫、日本鲤节虫、毛毡黑皮蠢。分布除西藏不明外,各地均有发生,是世界性害虫。

寄主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及其加工品、粉粮、麦夫皮、米糠、油菜籽、豆类、贮烟、蚕茧、丝毛织品、毛皮、皮革、昆虫标本。

为害特点

幼虫3龄前取食碎屑粉末和碎粮粒,4龄后取食整粮粒。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4—6mm,雄虫体长2.8—5mm,体赤褐至黑褐色,体上密生褐色至黑色细毛,前胸背板基部生黄褐色毛。头扁圆形,密布黑色小点,后面中央具1赤褐色单眼,触角浅褐色或黄褐色,末节暗褐色,共11节,末端3节膨大;雌虫末节长略长于9节、10节之和,雄虫末节长为9、10节之和的3—4倍。前胸背板后缘宽于前缘。鞘翅上刻点行不清楚。卵椭圆形,长0.6—0.9mm,乳白色略具光泽。末龄幼虫体长9—10mm,长圆筒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胸部宽,向后虫体渐细,全体赤褐色,各节间及腹面色浅,全体具褐色细长毛,腹末簇生一束黄褐色细毛,长与体长近似。蛹长5—6mm,浅黄色,扁椭圆形,体上具浅褐色细毛。

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幼虫群集在室内或仓库里缝隙中或杂物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延续到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8月上中旬出现,于5月中下旬产卵至8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开始为害直至越冬。成虫喜欢在粮谷中栖息,喜在黑暗的底层。不取食粮食,常飞到野外食花蜜或花粉、菌类。有趋光性,能飞善爬,白天多在仓外向阳处或仓库内光亮的地方活动、交配,把卵产在幼虫食物的表面或附近。卵多散产,18.3℃产卵期7—14天,23.8℃4—16天,29℃3—4天,12.7℃停止产卵。幼虫共7—12龄,抗寒耐饥能力强,喜欢潮湿环境。蛹常夹杂在粮食中。

防治方法

(1)清除仓底杂物,保持清洁。

(2)清除仓库四周的蜜源植物和杂草,防止引旧成虫。

(3)采用气调防治法或磷化铝熏蒸法。

夜合花该如何种植?教你从四个方面入手将夜合花种植得枝繁叶茂!


夜合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夜香木兰,夜合花清晨开出纯白的花,芳香四溢,亮绿的叶片在晨风中摇曳,令人身心愉悦。许多人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夜合花,那么怎样才能养好夜合花呢?只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夜合花的种植一、土壤

培养夜合花的土壤一定要呈酸性,所以夜合花喜欢山泥土壤,如果没办法挖到山泥土,可以用百分之六十的菜园土加百分之四十的河沙,再配上半勺黑矾混合之后用来种植夜合花。

二、水分

一半来说在春季两到三天浇一次水就可以了,但是以为北方的春季会比南方的干燥,叶子容易发黄,所以每隔三两天浇肥水好。夏季的话不仅需要常浇水,如果天气太干燥还需要在叶子上喷水来增加空气湿度。到秋季之后就可以少浇水,多晒太阳。

三、施肥

夜合花在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要施加一次腐熟饼肥液,而在开花前期则要停止施加氮肥,换成磷肥和钾肥来促使开花时香味的散发,冬天则不需要施肥。

四、病虫害

夜合花最常见的病害就是叶枯病,该怎么治理呢?可以用百分之六十五的代森锌可湿粉剂600倍液喷洒。至于虫害则是叶甲、蚜虫等,用百分之五十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喷杀即可。

上面就是夜合花种植方法的介绍了,夜合花小巧可爱,芬芳馥郁,那么夜合花还有哪些应用呢?请接着往下看。

夜合花的应用

夜合花的树姿小巧精致,亮绿的叶片配上纯白的球状小花朵,感觉十分可爱,夜合花白天开放,晚上闭合,开花时香气清雅幽远,在南方常常用于公园和庭院里的绿化,也常以盆栽的形式出现,是点缀客厅和卧室的不二之选。

以上就是关于夜合花的种植方法和应用的简单介绍。喜欢夜合花的朋友们可以买上几盆在家里种植,看着它慢慢长大,然后成功的开花结果,会很有成就感的哟!

秀夜蛾该如何防治


秀夜蛾,学名Amphipoeafucosa(Freyer)鳞翅目,夜娥科。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及华东麦区。一般减产10%一20%,严重减产40%一50%,系春麦区重要麦类害虫。

寄主小麦、大麦、被麦、黍、糜等禾本科作物及野燕麦等。

为害特点幼虫喜在水浇地、下湿滩地及粘壤土地块为害,3龄前钻茎为害,4龄后从麦秆的地下部咬烂入土,栖息在薄茧内继续为害附近麦株,致小麦呈现枯心或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一36mm,头部、胸部黄褐色,腹背灰黄色,腹面黄褐色,前翅锈黄至灰黑色,基线色浅,内线、外线各2条,中线1条,共5条褐线且明显。环纹、肾纹白色至锈黄色,上生褐色细纹,边缘暗褐色,亚端线色浅,外缘褐色,缘毛黄褐色。后翅灰褐色,缘毛、翅反面灰黄色。卵半圆形,初白色,3、4天后变为褐色。末龄幼虫体长30-35mm,灰白色,头黄色,四周具黑褐色边,从中间至后缘生黑褐色斑4个,从前胸后缘至腹部第9节的背中线两侧各具红褐色宽带1条。亚背线略细,气门线较粗,均为红褐色。腹部第8节前后各生黑褐色斑2块,第9腹节背面生黑褐色斑6块,中间2块大。蛹棕褐色,2根尾刺,末端呈弯钩状。

生活习性北方春麦区年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5月下旬-6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5月上、中旬幼虫开始为害小麦幼苗,5月下旬一6月下旬,小麦分蘖至拔节期进入幼虫为害盛期。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出现,8月上中旬进入发蛾高峰,7月中旬麦田可见卵块,7月下旬-8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成虫白天隐藏在地边、渠边草丛下或田内作物下或土缝中,傍晚飞出取食,交尾后在晚上20-21时把卵产在小麦茎基叶鞘内侧距土面1一3cm处,每雌产卵3—21块,共产卵90一400粒,卵粒排成2—3行成1块,每块约30粒,产卵历期5—8天。幼虫蛀茎并有地下害虫的特点,幼虫期共50多天,一般蜕皮5次,者熟后在受害株附近1一3cm土内化蛹,蛹期20天左右。

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深翻土地除茬灭卵,集中烧毁可减少虫源。翻地深度超过15cm,翌年初孵幼虫大部分不能出土。(2)在小麦三叶期浇水,这时正值初孵幼虫为害盛期,浇水后可减轻为害。(3)在成虫盛发期,大面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在产卵之前。(4)发生严重地区或田块,随播种施4%辛硫磷颗粒剂或0.5%硫环磷颗粒剂,每667m22—3kg,对初孵幼虫防效80%以上。(5)幼虫期可用8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36%克蜗蝇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虫害也就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强化宣传发动,抓住小麦抽穗至灌浆期,主动出击,适期用药预防,认真落实“一喷三防”政策措施,全力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穗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三虫”,即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

据专家会商预测,今年全国小麦穗期病虫害累计发生达7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3亿亩次,虫害发生4亿亩次。其中,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预计分别发生2000万亩、7000万亩和1亿亩;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预计分别发生2.5亿亩、9000万亩和3500万亩。“三病三虫”未来防治任务预计3.6亿亩次,重点防治区域为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西北和华北麦区,防治关键时期4月下旬至5月底,条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在北方部分麦区持续至6月上旬。

小麦“三病三虫”发生态势,穗期防治的技术要点是:

1.小麦条锈病。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结合“一喷三防”,有效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并加强晚熟冬麦及春麦区监测与防治。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各地也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高效低毒杀菌剂。

2.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一旦错过抽穗扬花始期这个最佳喷药适期,防治效果将会大大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遇连续阴雨天,要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的原则。长江中下游麦区等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的地区,由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替换多菌灵或与多菌灵混配防治赤霉病。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主动出击”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防治用药以优先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为主,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注意轮换用药。

3.小麦白粉病。当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4.小麦穗期蚜虫。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系列产品一般用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田块,结合“一喷三防”,同时兼治病害。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菊酯类、抗蚜威等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5.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

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

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可采用80%敌敌畏50ml/亩+5%高效氯氰50ml/亩喷雾,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6.麦蜘蛛。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加水50~75公斤喷雾。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质的目的。因此,各地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政一喷三防的补贴政策,及时开展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小麦穗期病虫危害,为争“奋战六十天,再夺夏粮丰收”目标的实现。

注意事项

(1)打足药量:如果施药时遇雾、雨天气,药剂用量均取上限。药后12小时内遇雨,雨后立即加大药量予以补治。

(2)打足水量:亩用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不少于20公斤,要喷匀喷透,确保防治效果。

(3)打准适期:全县大面积防治时间只作面上指导,由于区域土质、品种、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田块小麦抽穗时间相差7~10天。农户应根据具体田块小麦的生育进程,准确把握田块中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指标进行用药,过早过迟均影响防效。

白粉病该如何防治?


农作物和果树最容易得的病害就是白粉病,为什么这样这样说呢?在农村的人都下过地,许多作物叶片都会出现一层白粉,当然果树叶片上也是出现一层白粉的。许多老百姓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所以很容易忽略这个病的存在。作物不像我们人,人病了知道哪里难受就会去医院看看,作物是需要人去观察的,它不会告诉您“我哪里难受,也不知道哪里疼”。所以说作物病害需要人去注意观察才能发现,发现病害就马上进行治疗,只要把病害治疗好了,作物和果树才能够帮助您创造更大的利益。下面就简单说什么是白粉病。

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那么白粉病如何防治呢?

1)栽培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

3)药剂防治:使用广谱型的杀菌剂土巴克品牌三刹稀释800-1000倍液,叶面均匀喷雾即可。(如果作为还苗期,用量减半即可)

茶树膏药病该如何防治


症状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常见的有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两种。主要发生在枝条和根茎部,在枝干上形成厚菌膜。灰色膏药病初生白色绵毛状物,后转为暗灰色,中间暗褐色。稍厚,四周较薄,表面光滑。湿度大时,上面覆盖一层白粉状物。褐色膏药病在枝条或根茎部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厚菌膜,象膏药一样贴附在枝条上,栗褐色,较灰色膏药病稍厚,表面丝绒状,较粗糙,边缘有一圈窄灰白色带,后期表面龟裂,易脱落。

病原灰色膏药病病原Septobasidimpedicellatm(Schw.)Pat.称柄隔担耳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有两层,初生菌丝具分隔,无色,后期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分枝茂盛相互交错成菌膜。子实层上先长出原担子,后在原担子上产生无色圆筒形担子,初直,后弯曲,大小20一405?8(m),具分隔3个,每个细胞抽生一小梗,顶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12?243.5?5(m)。

褐色膏药病病原SeptobasidimtanakaeMiyabe称田中隔担耳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褐色具隔,也有二层,交错密集成厚膜,多从菌丝上直接产生担子,担子无色,棍棒状,具分隔3个,直或弯,大小27一538一11(m),侧生的小梗上各生1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长椭圆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枝干上越冬,翌年春末夏初,湿度大时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和蚧壳虫传播蔓延,菌丝迅速生长形成菌膜。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隐蔽湿度大的老茶园易发病,蚧虫为害严重的茶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发病重的茶园,提倡重剪或台刈,剪掉的枝条集中烧毁。(2)防治茶树蚧壳虫至关重要。具体方法参见茶树害虫有关蚧虫防治法。

夜合花常见虫害及防治


看起来那么美丽的夜合花也不是没有烦恼的,危害植物的虫害也会发生在夜合花的身上,下面,小编就教一下大家,如何防治夜合花的常见虫害!

夜合花的蚜虫防治

1.家里应该都会有些辣椒之类的吧,有的话可以用鲜辣椒或干红辣椒50克,加水30至50克,煮半小时左右,用煮完过滤后的滤液喷洒受害植物,效果很不错哦!

2.如果没有辣椒的话,那么就可以用家里常用的洗衣粉3至4克,加水100克,搅拌成溶液,连续喷撒植株2至3次,防治效果甚至可以达100%!

3.夏天到了,风油精也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用“风油精”加水到600至800倍溶液,用喷雾器对害虫仔细喷洒,让害虫的身体沾上药水。杀灭蚜虫及介壳虫等害虫的效果都在95%以上,并且对植株不会产生药害,很好用的哦~

4.将洗衣粉、尿素、水按1:4:100的比例,搅拌成混合液后,用其喷洒植株,可以灭虫、施肥,这可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哦!

夜合花的介壳虫防治

1.用家中的白酒兑上水,比例为1:2。治虫的时候要记得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时,便开始活动,我们可以瞅准了时机,在4月中旬的时候浇一次药水,之后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浇一次,连续浇上四次之后就能够见到效果。

2.用食醋,最好是米醋,50毫升,将小棉球或者是棉签放进去浸湿后,用湿棉球或棉签在受到了虫害的夜合花茎、叶上轻轻地擦拭,就可以将介壳虫擦掉杀灭。这个方法比较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的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变得绿意盎然,只是如果夜合花大面积的遭受介壳虫的话,可就有些费力气了。

3.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病株,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可以彻底杀灭掉,而且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危害。不过和第二个方法一样,如果是大面积的遭受侵害的话,这个方法就会有些费力气。

4.也可以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的比例调成杀虫液,最后调成的杀虫液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后,对夜合花身上的介壳虫仔细喷洒。大概一周的时间,介壳虫中的大部分就会变得干瘪死去。

夜合花的其他虫害防治

对于其他的比如叶甲等,可以使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杀。其他的诸如蚜虫和介壳虫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灭杀。不过,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大家用以上的那些高效安全的灭虫方法哦!

《麦穗夜峨该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该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