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茎的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玉米蛀茎夜娥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玉米蛀茎夜娥,别名大菖蒲夜蛾、玉米枯心夜蛾,学名HelotrophaleucostigmaLaevis(Buer)鳞翅目,夜娥科。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可以为害玉米、高粱、谷子、菖蒲、稗草等植物。

为害特点幼虫从近土表的茎基部蛀入玉米苗,向上蛀食心叶茎髓,致心叶萎蔫或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0mm,翅展34-40mm,头部褐色至黑褐,前翅黄褐色或暗褐色,肾形纹白色至灰黄色,环形纹不明显,褐色,前翅顶端具椭圆形浅色斑1个,前缘具褐色弧形纹多个,近顶端生灰黄色短斜纹3条。后翅灰色。

卵长0.7mm,黄白色,扁圆馒头形,卵块为不规则形条状。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8-35mm,头部深棕色,前胸盾板黑褐色,胸足浅棕色,腹部背面灰黄色,腹面灰白色,毛片、臀板黑褐色,臀板后缘向上隆起,上面具向上弯的爪状突起5个,中间1个大,是该虫主要特征。

蛹长17-23mm,背面4-7腹节前端具不规则刻点,腹部末端钝,两侧各具浅黄色钩刺2个。

发生规律

黑龙江年生1代,以卵在杂草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为害玉米苗,幼虫无假死性,连续转移为害几株玉米后老熟,在2-10cm土层中化蛹。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寄主8月上旬-9月上旬在鹅观草、碱草上产卵越冬。低洼地或靠近草荒地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充品种。

(2)注意及时铲除地边杂草,定苗前捕杀幼虫。

(3)农药防治。发现玉米苗受害时,用75%辛硫磷乳油0.5kg对少量水,喷拌120kg细土,也可用2.5%溴氰菊酯配成45-50mg/kg毒砂,每667m2撒施拌匀的毒土或毒砂20-25kg,顺垄低撒在幼苗根际处,使其形成6cm宽的药带,杀虫效果好。

精选阅读

高粱舟娥如何防治


高粱舟娥,学名Dinaracombusta(Walker)鳞翅目,舟蛾科。别名高粱天社娥。分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

寄主

高粱、玉米、甘蔗、竹类;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全株叶片被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25mm,翅展49—68mm。头红棕色,颈板、前胸背面灰黄色,翅基片灰褐色内衬红棕色边,腹背橙黄色或褐黄色,每节两侧各具一黑点,雄蛾腹末第2、3节后缘各具黑褐色横线1条,雌蛾腹末至第2节黑褐色;前翅浅黄色,前缘下翅脉上、中室内具暗灰色细纹。卵粉绿色,半圆形,后变白色,近孵化时变为黑色。末龄幼虫体长60mm左右,头红褐色,体黄绿色,亚腹线为不连续的黑褐色条斑,气门线色浅淡,气门筛黄色,围气门片黑色,体上具污黄色毛;胸足黄绿色,端部褐绿色;腹足与体色相近,端部白色。蛹黑褐色,纺锤形,末端有l对臀棘。

生活习性

辽宁、河北、北京年生1代,以蛹在土下6.5—10cm处越冬,翌年6月下旬—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交配后把卵产在高粱、玉米等叶片背面主脉附近,每雌产卵80一410粒,卵期约5天,幼虫期30天左右,共6龄,8月中、下旬以末龄幼虫在土中吐丝粘结土粒作茧化蛹越冬。该虫喜湿伯旱,7月份气温偏低,湿度大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幼虫虫体较大,不活泼,可组织人工捕捉。

(2)必要时喷撤1.5%甲基对硫磷粉剂,每667m22kg,或喷洒2.5%溴氰菊酪乳油20—30ml,对水100L。使用药量不能再提高,以免产生药害。

桃蛀螟如何防治


危害作物

桃、李、杏、樱桃、梅、山楂、苹果、梨、石榴、柿、栗、柑桔、枇杷、龙眼、荔枝、芒果、无花果、木菠萝等。

危害特征

幼虫蛀果和种子,被害果内外排积粪便,常腐烂、早落。

生活习性

长江流域年生4-5代,北方2-3代,均以老熟幼虫于粗皮缝中、玉米、向日葵、蓖麻等残株内结茧越冬。武昌各代成虫盛发期:越冬代5月中下旬,第1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中旬,第3代9月上中旬,第4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世代重叠严重。北方4月下旬至5月化蛹,蛹期20-30天,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1代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2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卵期7-8天,非越冬幼虫期20-30天,1、2代蛹期10天左右。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酒醋液趋性较强,喜食花蜜和吸食成熟的葡萄、桃的果汁。喜于枝叶茂密处的果上或相接果缝产卵,1果2-3粒,多者20余粒。每雌可产卵数十粒。产卵前期3天,成虫寿命l0天。初孵幼虫先于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脱皮后从果梗基部蛀入果心,食害嫩仁、果肉,一般1果内有1-2头,多者8-9头。有转果习性,老熟后于果内、果间、果台等处结茧化蛹。第1代卵主要产在桃、杏等核果类果树上,早熟品种落卵较多。第2-3代卵多产于梨、柿、栗、石榴和农作物上,幼虫为害至9月下旬陆续老熟,寻找适当处所结茧越冬,发生迟者以第2代幼虫越冬。天敌有黄眶离缘姬蜂、广大腿小蜂。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化蛹前处理向日葵、玉米、蓖麻等寄主植物的残体,消灭其中幼虫。

(2)果树在幼虫越冬前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冬季刮除老翘皮,连同束草集中处理消灭其中幼虫。

(3)有条件可设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

(4)及时摘虫果、清理落果,集中处理消灭其中的幼虫和蛹。

(5)药剂防治:应在卵盛期至孵化初期施药,毒杀卵和初孵幼虫,使用药剂参考桃小食心虫。

(6)有条件者于成虫产卵前进行果实套袋,对多种种子果实害虫均有防效。测报方法:可用性诱剂和查卵果率来指导树上药剂防治,具体方法参考桃小食心虫。

如何防治果树蛀干害虫?


如何防治果树蛀干害虫?

生产中常见的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吉丁虫和透翅蛾等。一般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食,使树体养分、水分运输受阻,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的枝干枯萎整株死亡。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农业防治:

1.清园。清除果园中的杂草、落叶和病枯枝,集中烧毁。

2.剪除病虫枝。结合修剪将有虫枝条剪除,集中烧毁。

3.树干保护。刮除老翘皮,涂刷涂白剂(生石灰12千克、食盐0.1千克、大豆粉0.5千克、石硫合剂原液0.5千克、水30千克)。

二、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害虫盛发期在果园内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2.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假死特性,采用人工摇动枝干,待成虫掉落后人工捕杀。

3.人工刺杀。根据害虫粪孔位置,用细铁丝插入蛀孔转动杀死害虫。

三、化学防治

1.药棉堵孔。清除虫道内的的粪便和木屑,用棉球或布浸沾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塞入虫道内,用土封口。

2.涂塞药泥。用50%敌敌畏乳油50毫升或40%乐果乳油50毫升,加水2.5千克混合,用细土制成药泥,用木棍向虫孔塞入药泥,直到塞不动为止。

3.主干喷药。成虫产卵期在主干四周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以杀灭成虫、虫卵及幼虫。

麦穗夜峨该如何防治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小麦、大麦、青稞、冰草、马莲草等。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花器和子房,个别取食颖壳内壁幼嫩表面,食尽后转移为害,2—3龄后在籽粒里取食潜伏,4龄后幼虫转移至旗叶上吐丝缀连叶缘成筒状,日落后寻找麦穗取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mm,翅展42mm左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明显黑色基剑纹,在中脉下方呈燕飞形,环状纹、肾状纹银灰色,边黑色;基线淡灰色双线,亚基线、端线浅灰色双线,锯齿状;亚端线波浪形浅灰色;前翅外缘具7个黑点,缘毛密生;后翅浅黄褐色。卵圆球形,直径0.61—0.68mm,卵面有花纹。末龄幼虫体长33mm左右,头部具浅褐黄色“八”字纹;颅侧区具浅褐色网状纹。前胸盾板、臀板上生背线和亚背线,将其分成4块浅褐色条斑,虫体灰黄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蛹长18—21.5mm,黄褐色或棕褐色。

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或地埂表土下及芨芨草墩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出蛰活动,4月底一5月中旬幼虫化蛹,预蛹期6—11天,蛹期44—55天。6—7月成虫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白天隐蔽在麦株或草丛下,黄昏时飞出活动,取食麦花粉或油莱。交尾后5—6天产卵在小麦第一小穗颖内侧或子房上,一般成块,每块数粒至38粒不等,雌蛾产卵量可达740粒,卵期约13天,幼虫蜕皮6次,共7龄,历期8、9个月。幼虫为害期为66,5天,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吃光后转移,老熟幼虫有隔日取食习性,6、7龄幼虫虫体长大,白天从小麦叶上转移至杂草上吐丝缀合叶片隐蔽起来,也有的潜伏在表土或土缝里,9月中旬幼虫开始在麦茬根际松土内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2)掌握在4龄前及时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900一1000倍液。

(3)4龄后白天潜伏,需要防治时应在日落后喷洒上述杀虫剂。

(4)麦收时要注意杀灭麦捆底下的幼虫,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5)设置诱集带。该虫成虫羽化后交尾前以取食油菜花蜜为主,其高峰期的出现正值当地大面积油莱盛花期,且喜欢在早熟的青棵、小麦等作物穗部产卵,同一小麦田中混杂的青棵及早熟小麦上产卵最多,受害最重。根据这一习性,在小麦田四周及地中间按规格种植育棵及早熟小麦,则能诱集成虫产卵。同时,由于麦穗夜蛾幼虫有3龄前在颖壳内为害穗粒,4龄以后幼虫转移取食的习性,待诱集带产卵后幼虫转移前,将诱集带及时拔除或喷药,就会大大减少虫源,达到保护大田小麦不受害的目的。

如何防治石榴茎窗蛾


石榴茎窗蛾,该虫在山东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春开始活动,沿枝条继续向下蛀食。

5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枝条上(多在枝条分叉处上方)开一羽化孔,在羽化孔下方1cm的隧道中化蛹,蛹期20d.

6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成虫白天隐伏在石榴枝叶背面,夜间活动。交尾后1~2d开始产卵,可连续产卵2~3d,卵单粒散产或几粒在一块,多产在新梢顶端芽腋间,卵期10~15d.

7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自芽腋处蛀入新梢,沿髓部向下蛀纵直隧道,并间隔一定距离开一排粪孔。3~5d后,被害新梢萎蔫,极易发现。随着幼虫的长大,隧道也向下加深加宽,排粪孔越来越远,直至入冬休眠时,已达2年生枝部位。次年恢复活动后,继续危害,可达3年生枝。

防治方法

①毒杀幼虫。在幼虫活动期,从新鲜的蛀孔注入杀虫剂,用泥封口毒杀,用毒签或磷化铝片塞入后封口效果也很好。

②喷药防治。幼虫孵化盛期可喷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敌马合剂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其他杀虫杀卵农药,防效极佳。

③剪除病枝。春天发芽后,彻底剪去未发芽的枯死枝,以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或蛹。7月份发现被害梢要及时剪去。结合冬剪,剪除虫枝并烧毁。

玉米铁甲如何防治


玉米铁甲,学名Dactylispasetifera(Chapuis)鞘翅目,铁甲科。指名亚种分布广东、广西、贵州。黑色亚种分布在云南。主要为害玉米、甘蔗、高梁、粟(谷子)、小麦、水稻等。

为害特点

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仅剩上、下两层表皮,叶片干枯死亡;成虫取食叶肉现白色纵条纹,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虫数十头,造成全叶变白干枯,大发生时颗粒无收。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mm,蓝黑色,复眼黑色,球形,头、胸、腹及足均为黄绿色,鞘翅蓝黑色,前胸背板及鞘翅上部均生有长刺,前胸背板前方生4根,两侧各3根;鞘翅上每边周缘有21根刺。卵长1mm,椭圆形,光滑,浅黄色。幼虫长约7.5mm,扁平,乳白色,腹部末端有1对尾刺,腹部2—9节两侧各生一浅黄色瘤状突起,背部各节具一字形横纹。蛹长0.5mm,长椭圆形,白色至焦黄色。

生活习性

年生一代,少数2代,以成虫在玉米田附近山坡、沟边杂草,宿根甘蔗及小麦叶片上越冬。翌春气温升至16℃以上时,成虫开始活动,一般4月上中旬成虫进入盛发期,成群飞至玉米田为害,把卵产在嫩叶组织里,卵期7一16天,幼虫孵化后即在叶内咬食叶肉直至化蛹,幼虫期16—23天,5月化蛹,蛹期9—11天,6月成虫大量羽化,多飞向山边越夏,少数成虫在秋玉米田产卵繁殖。

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成虫,成虫活动初期尚未产卵前,于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

玉米黑粉病如何防治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玉蜀黍黑粉菌所致的玉蜀黍病害,为害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

为害症状

玉米雄穗上的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为害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即病菌厚垣孢子。病瘤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叶片和叶鞘上瘤大小似豆粒,不产生或很少产生黑粉。茎节、果穗上瘤大如拳头。同一植株上常多处生瘤,或同一位置数个瘤聚在一起。植株茎秆多扭曲,病株较矮小。受害早,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该病能侵害植株任何部位,形成肿瘤,破裂后散出黑粉,别于丝黑穗病。丝黑穗病一般只侵害果穗和雄穗,并有杂乱的黑色丝状物。

形态特征

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病原:称玉蜀黍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厚垣孢子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具明显细刺,大小8~12um;厚垣孢子萌发时产生有隔的先菌丝,侧生4个无色梭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芽殖产生的次生小孢子也能萌发产生侵染丝。玉米黑粉菌以异宗结合方式进行繁殖,在人工培养基上以连续芽殖方式形成菌落。该菌有多个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

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病株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春季气温回升,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致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厚垣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

发病条件

厚垣孢子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38℃,最低5℃。担孢子萌发适温20~25℃,最高为40℃,侵入适温26.7~35℃。这两种孢子萌发后可不经气孔直接侵入发病。高温高湿利于孢子萌发。寄主组织柔嫩,有机械伤口病菌易侵入。玉米受旱,抗病力弱,遇微雨或多雾、多露,发病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干湿交替易发病。连作地或高肥密植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2)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板栗应该怎样防治桃蛀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Pyralidae)。幼虫蛀食栗实,籽内虫粪充积,不堪食用,并造成落果,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寄主还有桃、李、梨果实,向日葵花盘,玉米秆等。

形态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翅黄色,具许多黑色斑点。成长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头部暗褐色,胸、腹部暗红褐色,腹面淡绿色。中、后胸及第1~8腹节上各有褐色圆形毛片8个。腹末节殿板灰褐色。

发生规律浙江1年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在果树翘皮裂缝、树洞、梯田边、堆果场、仓库壁缝间越冬。翌年4月间开始化蛹。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果,少数为害李、梨等果类,第2代幼虫大部分仍为害桃果,部分转到玉米等作物上为害,以后各代主要为害板栗、玉米和向日葵等。

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林间地面落果,在4月份前处理完毕,并将果树枝杆的老翘皮刮净,集中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2)拾取落果,摘除虫果,并销毁。(3)药剂防治。掌握第3、第4代成虫盛发期(7月下旬、8月下旬)喷药,重点喷栗蒲。有效药剂可用30%杀螟松乳油600倍液,对卵、各龄幼虫和成虫都有效,采果前20天喷用此剂比较安全。此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2.5%溴菊酯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也有效果。由于桃蛀螟寄主多,不仅在板栗上要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对附件的桃树、李树、向日葵等作物也要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控制桃蛀螟为害

玉米叶夜蛾如何防治


玉米叶夜蛾又称甜菜夜蛾,该虫是一种抗药性极强、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害虫,多年来在夏玉米田少有发生,今年的罕见发生应引起警惕,以免造成严重减产。

害虫特征及发生特点

1、蛹和成虫(蛾)。一年可发生4~6代。蛹体长1厘米左右,黄褐色。成虫体长1~1.4厘米,翅展2.5~3.3厘米,体色灰褐色。白天潜伏在杂草、枯叶和土缝等阴暗处,受惊吓后可短距离飞行。多在夜间20时至23时取食、交尾和产卵,活动最为猖獗。

2、卵。卵粒呈圆馒头型,多产于叶背面或叶柄处,初产的卵为浅绿色,接近孵化时为浅灰色,卵块平铺一层或多层重叠,上面覆盖有灰白色绒毛。每雌蛾一般产卵100~600粒,卵期3~5天,温度低时约在7天左右孵化成幼虫。

3、幼虫。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1~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吐丝、结网,在叶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而形成“烂窗纸状”破叶。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甚至可将嫩叶吃光。幼虫体色多变,但以绿色为主,兼有灰褐色或黑褐色,5~6龄的老熟幼虫体长2厘米左右。幼虫有假死性,稍受惊吓即卷成“C”状,滚落到地面。幼虫怕强光,多在早、晚为害,阴天可全天为害。

4、与其它害虫的典型区别。甜菜夜蛾与棉铃虫、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螟的典型区别是:该虫幼虫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每节气门上方各有一个明显的“白点”,且虫体表面光滑锃亮、蜡质层较厚,对一般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极强。

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对常用的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极强,而且夏玉米幼苗耐药性不强,盲目加大用药量是不可取的(一是会增加用药成本,二是会对玉米苗产生药害)。对此,笔者建议大家应掌握在其抗药性较弱的孵化盛期或幼虫3龄之前施药。如果已经虫龄较大、抗药性增强,需要选用新型成分农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多元复配而喷药防治。经各地对比试验,选用红与兰10毫升+农喜3号20毫升,或红与兰1+1组合的红瓶、蓝瓶各用10毫升,或农喜1号、2号、3号各用18毫升,一般10分钟左右可杀灭5龄以上的大虫。为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交替使用。另外,还有一点提醒大家注意:辛硫磷、敌敌畏两种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容易对玉米造成药害,应避免使用

玉米高温干旱如何防治


玉米幼株的上部叶片卷起,并呈暗色。成株在氮肥充足情况下也表现为矮化、细弱,叶丛变为黄绿色,严重时叶片边缘或叶尖变黄,随后下部叶片的叶尖端或叶缘干枯。在疏松沙土上幼苗干枯而死,当播种在湿土层,但第一节在干土上时,幼胚易腐烂,发生苗枯,干旱严重时,植株矮化并形成不规则褐色至黄色斑点.

病因

玉米苗期、生长期遇有较长时间缺雨,造成大气和土壤干旱或灌溉设施跟不上,不能在干旱或土壤缺水时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而造成旱灾。1997年东北、山东、河南等省连续2—3个月干旱,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

防治方法

(1)兴修水利。

(2)培育选用抗旱品种如津农5号、津夏7号、本玉12号、豫玉15号等。有条件的提倡用生物钾肥拌种,每667m2用500g,对水25ml化开后与玉米种子拌匀,稍加阴干后播种,能明显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也可用禾欣液肥拌种,播前每667m2用禾欣液肥50ml,对水500ml稀释后拌种,提高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此外用SA—1吸水剂拌种。方法是先把玉米种子浸湿,再拌上种子重量1.5%—2%的吸水剂,晾干后播种。防止干旱效果突出。

(3)灌水降温适时灌水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株间温度l一2℃,增加相对湿度,有效地削弱高温对作物的直接伤害。

(4)进行辅助授粉在高温干旱期间,花粉自然散粉传粉能力下降,尤其是异花授粉的玉米,可采用竹竿赶粉或采粉涂抹等人工辅助授粉法,使落在柱头上的花粉量增加,增加选择授粉受精的机会,减少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一般可增加结实率5%—8%。

(5)根外喷肥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及过磷酸钙、草木灰过滤浸出液于玉米破口期、抽穗期、灌浆期连续进行多次喷雾,增加植株穗部水分,能够降温增湿,同时可给叶片必须的水分及养分,提高籽粒饱满度。

玉米盐酸害如何防治


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pH值)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可造成盐碱害。盐分中,氯离子对玉米为害最大。苗期较拔节、孕穗期耐盐力差,苗期表现为生长瘦弱,严重时接近枯萎。碱害主要影响玉米的幼根和幼芽,轻者使玉米空秆增多且易倒伏;重者缺苗断垄,同时导致钙、锰、锌、铁、硼等微量营养元素固定而引发缺素症。

病因:

盐碱性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浓度较高,抑制玉米吸水,出现反渗透现象,产生生理脱水,造成枯萎;某些盐类抑制有益微生物对养分的有效转化而使苗子瘦弱。碱害主要由于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的存在,使土壤性质恶化,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和养分吸收。

防治方法:

玉米盐碱害的防治主要在于改良土壤。(1)种稻改良盐碱土在良好的排灌条件下,低洼易涝盐碱地区,发展水稻是一项改良盐碱土的成功经验。(2)淤灌引洪淤滔改良盐碱、沙荒,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成功经验。(3)平整土地土地不平是形成盐碱的重要原因之一。(4)洗盐压盐灌溉改良措施在有水利条件的地区,可用冲洗的方法改良盐碱地。(5)化学改良盐碱地中有大面积的苏打盐渍化土壤和碱土,可结合本地区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石膏或糖厂的石灰沉淀渣、磷石膏、尿素、甲醛树酯、制碱工业的废料、氯化钙、黑矾、腐殖酸类肥料等加以改造。此外4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培肥措施与提高夏种指数、合理轮作等生物措施也可有效改良盐碱土。改良盐碱土是一项持久性的亟待解决的工作,各地应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荔枝蛀蒂虫症状及防治技术


荔枝蛀果虫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害嫩梢、花穗、果实,幼果期受害落果严重,成熟期被害,果蒂内充满虫粪,影响品质,嫩梢、花穗受害,先端枯萎,影响新梢生长和翌年开花结果。

该虫在福建南部所发生10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于3月底始蛹,4月上、中旬始害枝梢、花穗及果实,6-7月蛀果为主,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害龙眼果实、嫩梢,9月中旬至11月初蛀害荔枝、龙眼新梢。

荔枝蛀蒂虫症状及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

1、结合控梢修剪。冬梢是该虫重要越冬场所,应培养秋梢,修剪冬梢,剪除虫口较多的春梢。

2、5-7月应及时扫除落叶、落果、集中烧毁,消灭虫源。

3、药剂防治:一般年喷药3次,掌握在荔枝、龙眼的落花至幼果期、果实成熟前15-20天及秋梢萌动展叶期,于幼虫初孵至盛期内施药。也可通过防治荔枝蝽、荔枝尖细蛾、龙眼亥麦蛾、龙眼角颊木虱等兼治。药剂可选用10%高效灭百可3000倍液,4.5%绿丹乳油1000倍液、2.5%功夫2500倍液、40.8%乐斯本1000倍液、2.5%敌杀死25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80%敌敌畏600倍、5%卡死克1500倍等。为避免害虫产生坑性,以上几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玉米蛀茎夜娥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关于植物茎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