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竹植物养护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百合叶枯病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学名】:

LiliumbrowniiF.E.Brown称百合和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uumBaker称倒卵叶百合及L.souliei(Franh.)Sealy称紫花百合,均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鳞茎。具润肺止咳、宁心安神之功能。分布在河北、甘肃、陕西、山东、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症状】:

又称灰霉病。为害叶片、花蕾、茎和花。幼嫩茎叶顶端染病,致茎生长点变软、腐收;叶部染病,形成黄色至赤褐色圆形或卵圆形斑,病斑四周呈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干旱季节发病,病斑干且变薄,浅褐色,随病害扩展,病斑渐扩大,致全叶枯死;花蕾染病,初生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引起花蕾腐烂,严重时很多花蕾粘连在一起,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灰霉,后期病部可见黑色细小颐粒状菌核;茎部染部,初变褐或缢缩,倒折;个别鳞茎染病,引致腐烂。

【病原】:

Botrytiselliptica(Berk.)Cooke称椭圆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浅褐色至褐色,具3个或多个隔膜,顶端有3至多个分枝,分枝顶端簇生许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至浅褐色,椭圆形至卵圆形,个别球形,大小16—35×10一24(μm),一端具尖突;菌核黑色很小,直径0.5—1mm。此外有报道: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也指引起该病。两种葡萄孢的区别:前者分生孢子椭圆形,较大;后者卵圆形,较小。浙江报道B.liliorumHino称百合葡萄孢也是该病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被害部或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随气温升高,越冬后的菌丝体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长适温22—25℃,田间雨雾多时,相对湿度高于90%病害扩展快。

【防治方法】:

(1)选用健康无病鳞茎进行繁殖,田间或温室要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栽植过密,促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2)冬季或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并烧毁,及时摘除病叶、清除病花,以减少菌源。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700一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应提倡合理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精选阅读

百合病毒病防治方法


【症状】:

百合病毒病主要有百合花叶病、坏死斑病、环斑病和丛簇病4种。百合花叶病叶面现浅绿、深绿相间斑驳,严重的叶片分叉扭曲,花变形或蕾不开放。有些品种实生苗可产生花叶症状;百合坏死斑病有的呈潜伏侵染,有的产生褪绿斑驳,有的出现坏死斑,有些品种花扭曲或畸变呈舌状;百合环斑病叶上产生坏死斑,植株无主秆,无花或发育不良;百合丛簇病染病植株呈丛簇状,叶片呈浅绿色或浅黄色,产生条斑或斑驳。幼叶染病向下反卷、扭曲,全株矮化。

【病原】:

百合花叶病毒原为Lilymosaicvirus称百合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650nm,致死温度70℃。百合坏死斑病毒原有Lilysymtomlessvirus称百合潜隐病毒和Cu—cumbermosaicvirus称黄瓜花叶病毒。百合潜隐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635—650×15—18(nm),致死温度65—70℃,稀释限点100000倍。在黄瓜苗上产生系统花叶。黄瓜花叶病毒粒体球状,直径30nm,致死温度60一75℃,稀释限点10000倍,体外保毒期3—7天。百合环斑病毒原为Lilyringspotvirus称百合环斑病毒。在心叶烟上产生黄色叶脉状花叶,致死温度60一65℃,稀释限点1000一10000倍,体外保毒期25℃条件下l一2天。百合丛簇病毒原为Lilyrosettlevirus。

【发病规律】:

百合花叶病、百合环斑病病毒通过汁液接种传播,蚜虫也可传毒。百合坏死斑病通过鳞茎传到翌年。此外,汁液摩擦也可传毒,甜瓜蚜、桃蚜等是传毒介体昆虫。百合丛簇病由蚜虫传播。

【防治方法】:

(1)选用健株的鳞茎繁殖,有条件的应设立无病留种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有病株的鳞茎不得用于繁殖。

(2)百合生长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控制传毒蚜虫,减少该病传播蔓延。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一6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一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防3次。

百合疫病防治方法


【症状】:又称脚腐病。主要侵害茎、叶、花、鳞片和球根。茎部染病初生水浸状褐色腐烂,逐渐向上、下扩展,加重茎部腐烂,致植株倒折或枯死;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小斑,扩展成灰绿色大斑;花染病呈软腐状;球茎染病出现水浸状褐斑,扩展后腐败,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n)Schrotr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异名P.nicotianaeBredavar.parasitica(Dast.)Waterh。形态特征参见西洋参疫病。

【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或卵孢子萌发,侵入后引致发病,病部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产生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进行再侵染。天气潮湿多雨,尤其是每次大雨后,排水不良,有利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1)采用高厢深沟或起垄栽培,要求畦面要平,以利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发现病株,及早挖除,集中烧毁或深埋。(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百合基腐病防治方法


【症状】:百合基腐病又称枯萎病。主要为害百合球茎基部和鳞片,发病后球根基盘或鳞片上产生褐色腐烂,沿鳞片向上扩展,染病鳞片常从基盘上脱落,有时在外层鳞片上出现褐色病斑,发病轻的球茎症状不明显,地上部基部叶片黄化,病株矮小。

【病原】:Fusariumoxysporumf.sp.liliiSnyd.etHans.称尖镰孢菌百合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产生F1、F2、F3三个菌株,均具致病力。F1生菌丝白色,菌落繁茂,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具0一1个分隔,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Fz气生菌丝粉红色,菌落较繁茂,小型分生孢子链生,椭圆形,大小6—10×3—4(μm),大型分生孢子弯月形,具3—5个分隔,大小17.5—21×3.5—4.9(μm);F3气生菌丝污白色,菌落稀疏,平展粘质状。小型分生孢子长卵圆形,0一1个分隔,一端图240百合基腐病菌尖,另一端钝,大小6.3—12.6×2.8—4.9(μm);大型分生孢子弯月型,2—4个分隔,端尖削,大小17.5—35×2.8—7(μm)。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球内或以菌丝体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该病常与百合其他地下根腐、鳞片腐等同时发生,带病的球根和污染的土壤是该病主要侵染源。

【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腐熟有机肥,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2)合理轮作。(3)及时拔除病株。(4)贮藏窖保持通风,避免高湿和过热。(5)种球消毒。用43%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防效明显。(6)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

百合白绢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发生在鳞茎或茎基部,病菌侵入鳞茎后产生水渍状暗褐色病变,后植株下位叶开始变黄,植株凋萎,扒开表层土壤,可见鳞茎被放射状白色菌丝缠绕,病组织腐败,病部可见茶褐色小菌核。

【病原】:

SclerotiumrolfsiiSaccardo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Atheliarolfsii(Curzi)Tu.Kimbrough.称罗氏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白绢菌可经种球带菌或直接由土壤中的病原菌侵害百合地下球茎、块根、根、茎及与地面接触的叶部。种球带菌时,以菌丝方式侵入球茎外层鳞片或块根芽体,当气候适合菌丝生长时,开始长出绢丝状菌丝休,并分泌水解酵素摧毁寄主组织;若由土壤中之菌核发芽或植物残体上之菌丝接触球茎外层鳞片或块根,茎基部及根系时,也会造成为害,致水分吸收受阻,植株下位叶开始黄化,病势进一步扩展,造成整株萎凋死亡。温湿度适合菌丝生长时,以茎基部为中心的土表或宿根的茎上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束成放射状扩展,上面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

(1)选择高燥地块繁殖桑树苗木

(2)采用干净的河边沙预措插条能减少或控制其发病。

(3)药剂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将沙喷湿喷透,再用塑料薄膜盖7—8天进行沙藏预处理插条;也可把沙藏后的插条用上述杀菌剂浸泡20一30分钟,都能减少白绢病的发生。

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


症状:发生在贮藏期。鳞茎上病斑凹陷,暗褐色,上生青绿色霉层(孢子团),内部鳞片逐渐腐烂,最后引起鳞茎干腐。一般经过二、三个月鳞茎才完全腐烂。

病原物:PenicilliumcyclopiumWestl.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青霉属,圆孤青霉。菌落暗蓝绿色,无轮纹或轮纹不明显,粒状或簇状,背面淡桃红色,偶尔黄色或带紫色。分生孢子梗直径3~3.5微米,帚状枝三层,直径3~3.5微米;小梗7~10×2.5微米。分生孢子亚球形,光滑或略粗糙,直径3~4微米,此外,P.corymbiferumWestendorp也为害百合。

发病条件:鳞茎损伤、贮藏场所潮湿、通风不良易引起青霉菌的侵染为害。

传染途径:此菌分布在空气和土壤里。球茎表面若有病原菌附着,一遇高温、高湿,就会大量繁殖。采收、包装、运输球茎的过程中均可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

防治方法:

(1)挖掘、运送球茎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害。球茎采切后置于25℃~30℃的高温下,促进伤口愈合。

(2)贮存温度应保持在0℃~6℃。发现球茎霉烂,及时清除。

(3)种植前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硫酸铵水溶液,或者说0.3%~0.4%硫酸铜液浸泡1小时,晾干后再种。

小麦秆枯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苗期至结实期都可染病。幼苗发病,初在第一片叶与芽鞘之间有针尖大小的小黑点,以后扩展到叶鞘和叶片上,呈梭形褐边白斑并有虫粪状物。拔节期在叶鞘上形成褐色云斑,边缘明显,病斑上有灰黑色虫粪状物,叶鞘内有一层白色菌丝。有的茎秆内也充满菌丝。叶片下垂卷曲。抽穗后叶鞘内菌丝变为灰黑色,叶鞘表面有明显突出小黑点(子囊壳),茎基部干枯或折倒,形成枯白穗,籽粒秕瘦。

传播途径发病条件

以土壤带菌为主,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麦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植株间一般互不侵染。田间湿度大,地温10—15℃适宜秆枯病发生。小麦3叶期前容易染病,叶龄越大,抗病力越强。病害行程度主要决定于土壤带菌多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如中苏68号、2711、敖德萨3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2)加强农业防治麦收时集中清除田间所有病残体。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混有麦秸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或加入酵素菌进行沤制。适期早播,土温降至侵染适温时小麦已超过3叶期,抗病力增强。(3)药剂防治用50%拌种双或福美双400g拌麦种100kg、或40%多菌灵可湿粉100g加水3kg拌麦种50kg、5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按种子量0.2%拌种。

燕麦叶枯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颖等地上部。叶片染病初生1—2×0.5—1(mm)、边缘不明显的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后扩大至5—20×2—3(mm),中间褐色,四周略带黄色。病斑多时,从叶尖端逐渐向下枯死。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叶鞘染病病症与叶片相似。

病原

Bipolarisvictoriae(MechanetMurophy)Shoem.异名HelminthosporiumvictoriaeMechanetMurphy称一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该病系全生育期病害,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的关键。千方百计减少田间菌源,降低病菌积累速度,保护成株功能叶片,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1)农业防治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菌量,秋翻灭茬,加强夏秋两季田间管理,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选用无病种子,适时适量中,提高播种质量,减轻苗期发病。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冬小麦抗(耐)病品种有:豫麦21号、郑州8915、西农88号、西农881、秦麦12号、西农1376。

菊花青枯病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横剖病茎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或经保湿溢出污白色菌脓,病块根也可从裂缝流出菌脓。该病的病程短,从发病到枯死仅几天的时间,别于病程长的枯萎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Ralstoniasolanacearum,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0.5-0.8(微米),.覆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发病特点: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有机肥里越冬。翌春遇有适合时机,就常从根颈部伤门侵入,主要破坏输导组织,使其变褐腐烂,致地上部枯死或凋萎。该菌主要靠带曹株传播,此外也可借土壤、灌溉水、农具传播。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连作地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精心养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黄瓜蔓枯病防治方法


黄瓜蔓枯病症状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初始产生油浸状小病斑,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纵向可长达几十厘米,病部密生小黑点,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纵裂,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黄瓜蔓枯病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水孔、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引起发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病菌喜温暖、高湿条件,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保护地栽培通风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高时发病重。露地栽培主要在夏秋雨季发生,雨水多或忽晴忽雨,天气闷热等气候条件下易流行。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缺肥以及瓜秧生长不良等情况会加重病情。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蔓枯病发病盛期5~6月和9~10月。

红枫叶枯病防治方法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草莓叶枯病防治方法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我国发生比较普遍。主要侵害叶片,是草莓叶部常见病害之一,有时相当严重,叶柄、花萼、果梗亦可染病。

【草莓叶枯病症状】

草莓叶枯病主要为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叶片受害后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严重发病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色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部枯死部分长出褐色小粒点,叶柄和果梗染病后,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病部组织变脆易折断。

草莓叶枯病为害叶片前期症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Marssoninapotenillae称凤梨盘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也可由带病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早春和晚秋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清园,尽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病源传染。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减少氮肥使用量,避免徒长。

3、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4、发病初期,喷施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

切花植物百合的常见病防治


一、软腐病。为害鳞茎,使鳞茎腐烂,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气味,在温度高,湿度大时发生严重,为害猖狂,蔓延迅速。在种植前,要选择无损伤的鳞茎,并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8-10分钟进行消毒。大田发病后,用5000倍农用链霉素水溶液,或5000倍硫酸链霉素水溶液,或5000倍新植霉素水溶液灌根和喷洒叶面,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每次每株灌2-3公斤左右,或喷湿叶面滴水为宜。

二、立枯病。为害鳞茎和根系,使鳞茎腐烂,根系烂死,最后植株直立枯死。在种植前要注意选择无病的鳞茎,并用0.1%的石灰水澄清液浸泡鳞茎8-10分钟进行消毒。在大田管理过程中,要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抗病能力。一般每月根部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高效生物磷钾肥,每株施25-30克,兑清水或沤制腐熟的人畜粪水2-3公斤后淋施。大田发病后,用600倍敌克松水溶液,或1000倍硫酸铜水溶液进行灌根,每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每次每株灌药液2-3公斤左右为宜。

三、叶斑病。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后,使叶片失绿、黄化并枯萎死亡、脱落。当叶片上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时,就要连续叶面喷洒2-3次1000倍敌力脱水溶液,或1000倍晴菌唑水溶液,或800倍叶斑净水溶液,每7-10天喷洒一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以开始有水珠顺着叶片往下滴渗入根部土壤为宜,即能控制叶斑病的发生和为害。

四、灰霉病。为害花蕾、花朵,在花蕾和花朵上布满淡黄色灰霉状物后,使花蕾皱缩脱落,花朵腐烂凋萎。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病。当花蕾、花朵上出现淡黄色灰霉状物后,就要连续叶面喷洒2-3次1000倍速克灵水溶液,或1000倍腐霉利水溶液,或1000倍灰霉净水溶液,每7-10天喷洒一次,注意喷洒到花蕾和花朵上,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五、病毒病。为害整个植株,造成新根不发,新叶不长,越长越小,叶片短束丛状,并逐渐黄化、枯萎、死亡。在百合生长过程中,一般应每月根部淋洒或叶面喷洒一次60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或600倍病毒净水溶液,或600倍病毒必克水溶液,每次每株淋2-3公斤左右,或喷湿叶片滴水为宜,以削弱植株体内的病毒活性,就能有效地防止植株发病。

六、蚜虫、红蜘蛛、蚧壳虫、白粉虱。为害叶片,刺吸汁液,传播病毒病,并使植株衰退,影响抽箭开花,必须每月叶面喷洒一次1000倍蚜虱净水溶液,或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或1000倍农地乐水溶液进行防治,以保护叶片。

七、蛴螬、蝼蛄、蟋蟀、小地老虎。均为地下害虫,咬食地下根系,使植株倒伏死亡。必须每月根部淋洒一次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或800倍敌百虫水溶液,或25-30倍干燥纯净的草木灰浸出液,或10-15倍沤制腐熟的兔粪水溶液进行防治,每次每株淋药液2-3公斤左右。

《百合叶枯病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百合竹植物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