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竹植物养护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百合叶尖叶缘褐枯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百合叶尖叶缘褐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对百合危害较大,直接影响到百合的观赏,现将百合叶尖叶缘褐枯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症状

叶面病斑椭圆形至纺锤形,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期斑面散生小黑粒病征(分生孢子器),终致叶尖叶缘变褐坏死或干枯。

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百合茎点霉,[Phomalilii(Hara)P.KChietal,异尔为MacrophomaliliiHara]。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雨水溅射传播侵染,从伤口或皮孔侵入致病。当植株生长衰弱时易发病,品种间抗性差异情况不详。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茁壮生长,可减轻发病。

(2)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预防控病,可选喷30%氧氯化铜+65%代森锰锌(1∶1)600~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800倍液,或75%百菌清+65%代森锰锌(1∶1)800~1000倍液,2~3次,隔10天左右1次,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小编推荐

燕麦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燕麦叶枯病是燕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叶鞘、颖等地上部。叶片染病初生1-2×0.5-1(mm)、边缘不明显的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后扩大至5-20×2-3(mm),中间褐色,四周略带黄色。病斑多时,从叶尖端逐渐向下枯死。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向上扩展。那么如何防治燕麦叶枯病?

病原:

Bipolarisvictoriae(MechanetMurophy)Shoem.异名HelminthosporiumvictoriaeMechanetMurphy称一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冬小麦抗(耐)病品种有:豫麦21号、郑州8915、西农88号、西农881、秦麦12号、西农1376。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也可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0.1%~0.3%拌种。

3、适时适量中,提高播种质量,减轻苗期发病。

4、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菌量

5、秋翻灭茬,加强夏秋两季田间管理,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

6、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7、成株期当初穗期小麦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且多雨时,喷洒7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或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000~40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整个生育期该病的扩展。

葡萄环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葡萄环纹叶枯病

异名轮纹叶斑病、灰斑病

分布此病最早在日本报道,在我国也有发生。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黄褐色的病斑,后期病斑逐渐扩大,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严重时,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会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枝蔓的成熟度,降低抗寒性。

病原

引起葡萄环纹叶枯病的病菌是桑生冠毛菌Cristulariellamoricola(Hino.)Redhead,属于半知菌亚门,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成熟时为尖塔状,白色,直立于病斑表面,大小为450-600m110-140m,分生孢子梗的上部生长球状芽体,大小为10-15m,每一芽体上生有2-4个疣状突起,大小为2-6m1-2m。疣状突起萌发后可侵染寄主组织。从疣状突起上生长出小孢子柄,瓶梗状或直管状,在其上产生小孢子。小孢子圆形,无色,大小为2-3m,小孢子不发芽。病叶的叶脉处有时可产生不规则形的黑色菌核,大小为2-5mm,属于半知菌亚门,樟小核菌(SclerotiumcinnamomiSawada),即该菌的菌核阶段。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越冬的病菌在早春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等繁殖体,借雨水传播,侵染葡萄的幼嫩叶片。低温、冷凉、寡照、多雨、潮湿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葡萄近收获期易感病;此外,感病的程度因葡萄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意大利品种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搞好果园卫生,清除菌源:秋后,结合修剪,将园内的病枝落叶等病残体清扫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病菌的来源。

加强果园管理:及时进行修剪,除去多余的叶片和枝条。保持架面通风透光,避免植株郁闭和园内的高湿。

药剂防治:结合葡萄白腐病和炭疽病等防治即可。

侧柏叶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侧柏叶枯病是侧柏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在发病季节,林区呈现一片枯黄,仅见残留梢部的绿叶。

1、症状:

该病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与鳞叶。感病植株当年不出现症状,翌年3月叶迅速枯萎。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鳞叶和细枝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盘。子囊盘遇湿吸水膨胀呈杯状,橄榄色。侧柏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2、病原:

病原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sp.noV.),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真菌。

3、发病规律:

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6月高温、降雨量大,冬季寒冷、干燥,次年病情就严重,反之亦然。该病原菌是一种寄生性不强的盘菌,植株生长衰弱容易感染,凡是影响侧柏生长的各种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展。

4、防治方法:

①适度修枝,改善侧柏的生长环境,降低侵染源。

②增施肥料,促进生长。

③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时期,喷施40%灭病威、或40%多菌灵、或40%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

④防治的主要办法还是要选用抗病品种绿化造林。

草坪雪霉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雪霉叶枯病,病原为雪腐捷氏霉菌(Gerlachianivalis(Ces.ExSacc.)GamsetMull)主要发生在冷凉多湿地区,寄生在适于冷凉地区种植的禾草上。

一、症状表现

以叶斑和叶枯症状最为常见。草坪出现直径小于5cm的圆形枯草斑,扩大后直径可达20cm。病草初为水浸状污绿色,后变为砖红色、暗褐色以至灰绿色。该病在剪草高度较低的草坪上迅速扩展时,枯草斑中心可恢复生长,形成环形枯草斑,外圈具有暗绿色边缘。在潮湿条件下或积雪覆盖下,枯草斑上生出白色菌丝体,经阳光照射后产生大量粉红色或砖红色霉状物。更多绿色尽在

二、发病规律

一年有春秋两个发病高峰。病菌以病种子、病土壤和病残体越冬。在适合条件下,病菌萌发侵染幼芽、幼根和其他部位造成发病。病菌随风和雨水传播,由伤口和气孔侵入,不断扩大侵染。高湿时产生气生菌丝,通过搭结也可传播蔓延。潮湿多雨和冷凉的环境有利发病。病菌侵入适温1822℃,当日均温15℃以上,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就可能流行。偏施氮肥、排水不良、低洼积水、草坪郁蔽、枯草层厚等因素都有利于发病。

三、病害防治

(1)种植无病种子,提倡用三唑类药剂拌种。

(2)均衡施肥,增施P、K肥。

(3)改善草坪立地条件,避免低洼积水,合理灌水,及时清除枯草层等。

(4)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500800倍或三唑类10002000倍喷雾。

(5)最新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

水稻胡麻叶枯病常见防治方法


水稻胡麻叶斑病,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属真菌病害,分布较广,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一般由于缺肥缺水等原因,引起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解放前为国内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解放后,随着水稻生产施肥水平的提高,危害已日益减轻。

症状识别

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尤以叶片最为普遍。芽期发病,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湿时,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染病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枝梗发病,病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瘪谷。后期受害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谷粒质脆易碎。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病易与稻瘟病相混淆,其病斑的两端无坏死线,是与稻瘟病的重要区别。

水稻胡麻叶枯病如何有效防治:

(1)农业防治。①选择在无病田留种,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深耕灭茬,压低菌源。②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及有机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物株抗病力。酸性土要注意排水,并施用适量石灰,以促进有机肥物质的正常分解,改变土壤酸度。实行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2)种子消毒处理。稻种在消毒处理前,最好先晒1~3天,这样可促进种子发芽和病菌萌动,以利杀菌,之后用风、筛、簸、泥水、盐水选种,然后消毒。种子处理药剂及方法参见“稻瘟病”.

(3)药剂防治。重点在抽穗至乳熟阶段的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不受侵染。

槟榔叶枯病的防治办法


本病在国外曾有报道。海南省各县的槟榔园普遍发生此病。病菌为害各龄槟榔叶片,幼苗受害严重,重病苗圃发病率80%~100%,重病株叶片枯萎,甚至连片死亡,死亡率20%左右。幼树及结果树受害叶斑累累,有的复叶的所有小叶都感病,其病斑数量竟达3247个,最大病斑长21.5cm、宽4.5cm,严重影响槟榔生长和产量。

别名槟榔叶点霉叶斑病,褐斑病(国外)。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黑褐色小斑点,而后病斑扩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cm,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灰褐或灰白色,其上有时具同心轮纹并散生许多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斑外围有水溃状暗绿色晕圈。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的病斑逐渐向叶基部扩展,可遍及半张乃至整张小叶,导致叶片干枯。

病原PhylbstictaarecaeDiedecke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叶点霉属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扁球形,直径95.5~150.7m,具孔口,着生于寄主组织内,部分外露。分生孢子梗极短、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小,长椭圆形或圆筒形、单细胞、无色,大小5.5~8.5m2.5~3.5m。菌丝生长温度18~25℃,孢子发芽要求22~25℃和98%以上的相对湿度。

侵染循环本荫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病株及其残体的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寄主,引起发病。而后重复侵染不断发生。

发病条件连续阴雨、气候温暖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槟榔园失管荒芜、土壤瘦瘠、树势衰弱易诱发病害。苗床用带病的槟榔老叶搭荫棚的,由于带菌量大、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严重。偏施氮肥,幼苗生长幼嫩,会使病害加重。

防治

1.加强管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不偏施氮肥,清除田间枯死叶片,集中烧毁。

2.不要用带病老叶搭荫棚育苗,以减少侵染来源。

3.发病初期,喷射1:1:1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两星期喷1次。

百合茎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百合,学名(Liliumbrowniivar.viridulumBaker)又名强蜀、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属(学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鳞茎含丰富淀粉,可食,亦作药用。

百合茎溃疡病学名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该病在我国发生分布较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症状:主要表现在接近土壤和幼芽下部的绿叶上,受害叶片上有凹陷斑,呈浅褐色斑点。受害茎上形成褐色溃疡病,待干燥时留下褐色疤痕。发生严重时,导致根颈部或根腐烂。

病原:该病害是由担子菌门真菌引起的。

发病特点:该菌以菌丝在病残组织上或以小菌核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可直接或间接侵入百合的茎基部。在苗期连续阴天,气温低于20℃时,高湿环境下、土壤粘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排水措施,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理卫生,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

(2)冬季进行土壤消毒。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2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严重时可用40%五氯硝基苯,667平方米用药4-5kg,均匀撒在地表后耙入土中进行药剂处理土壤有效。

常用药剂: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

大蒜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各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它的发病原理及防治方法是: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蒜薹。叶片受害多始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发展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向下发展,致病叶上半部枯死。潮湿时,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蒜薹被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抽薹。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凡长势弱,管理不好的地块,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蒜,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桑卷叶枯病的防治


桑卷叶枯病又称桑叶枯病。辽宁、内蒙古、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叶。春季嫩叶发病时,桑叶边缘现深褐色连片大病斑,后随叶片生长发育,叶身向叶正面卷缩。夏秋发病时,枝条顶端叶片的叶尖和附近叶缘褐变,逐渐扩展致叶片的前半部出现黄褐色大病斑;下部叶片受害,叶脉间及叶缘产生梭形大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干燥时病斑裂开,吸水后易烂腐。病叶易脱落或干枯。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暗蓝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从HormodendrummoriYendo称桑单胞枝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鼠褐色,初单条,后形成丛梗,大小235—290×5—7(um),具隔膜6一10个,丛梗的顶端或隔膜处分枝长出数个细长细胞,多为单胞,具隔膜l一3个,分生孢子梗顶端与这种细胞之间明显收缩。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至柠檬形,暗褐色,从各个细长细胞的顶端长出,大小6~l0×4—6(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暖后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桑叶上,引起初侵染,发病后不断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江苏、浙江一带每年4一l0月发病,尤其夏秋高温多湿易流行。该菌在萌发和入侵桑叶时不能缺水,但侵入后即使天气干燥也可产生大病斑。阴雨条件下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该病大流行。天气干燥时孢子形成少,该病处于停滞状态。品种间感病性差异明显:团头荷叶白、剪刀桑、红顶桑、荷叶白易感病;育2号、新一之濑较抗病。

防治方法

(1)晚秋落叶后,及时收集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2)合理密植,适度采叶,保持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夏伐后喷洒波美4°一5°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树体消毒。

草坪喙孢霉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该病又叫云纹斑病,病原为喙孢属(Rhynchosporiumspp.)喙孢霉叶枯病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是我国常见病害之一。据贵州报道,主要危害羊茅、早熟禾、鸭茅、黑麦草和翦股颖等多种草坪草。

一、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叶片、叶鞘。病叶呈煮熟水浸状,有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后期叶片枯萎死亡,干后呈云纹状。早熟禾、黑麦草上常为长条形、不规则形褐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两端有与叶脉平行的深褐色坏死线,中间枯黄色至灰白色。病斑上有霉层产生。后期多个病斑汇合呈云纹状,病叶常由叶尖向基部逐渐枯死。叶鞘病斑可绕鞘一周,导致叶片枯黄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二、发病规律:病原菌喜冷凉,生长适温为20-12℃,夏季高温干旱不利病害发生,秋季病情又会加重。在贵州发病期为5~10月,高峰期6月中旬和8月底9月初。该菌寄生专化性强,禾草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草坪管理不当,修剪不及时,都会使病情加重。

三、病害防治:

(1)把好种子关,播种抗病和耐病的无病种子,提倡不同草种或品种混合种植。

(2)适时播种,适度覆土,加强苗期管理以减少幼芽和幼苗发病。合理使用N肥,特别避免在早春和仲夏过量施用,增加P、K肥。

(3)浇水应当在早晨进行,特别不要傍晚灌水。避免频繁浅灌,要灌深、灌透,减少灌水次数,避免草坪积水。

(4)及时修剪,保持植株适宜高度。如绿地草坪最低的高度应为56cm。

(5)及时清除病残体和修剪的残叶,经常清理枯草层。

(6)化学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重量0.2%~0.3%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草坪发病初期用必菌鲨、25%敌力脱乳油,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喷药量和喷药次数,可根据草种、草高、植株密度以及发病情况不同,参照农药说明确定。

茭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茭肉也可受害。叶上初生针头大的褐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淡褐色至深褐色,中间黄褐色至灰白色。后期病斑可相互连接成块状,多从叶缘或叶尖外缘向下逐渐枯死呈枯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明显的褐色霉层。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2)在冬前清除茭白田的植物病残体及四周杂草,齐泥割去地上残株枯叶,集中沤肥或销毁,以减少虫口和病菌的越冬基数。掘出雄茭(墩)、灰茭株,保持田间平整、湿润不干裂。并于翌春深耕翻耙,撒施生石灰1500kg/hm2或施药灭菌。

茭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4)施肥要采取前促(分蘖)、中控(无效分蘖)、后补(催茭肥促孕茭)的施肥策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植株早生快发,壮而不过旺,稳生稳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

(5)科学管水,宜根据茭白不同生长期对灌水深度的不同要求,采取前浅(萌芽期及分蘖期)、中晒(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浅或湿润(促孕茭)的策略.高温季节要适当灌深水以降温,台风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每次追肥前应适当放浅田水,施后待肥料被土壤吸收后再适度灌田水,孕茭期灌深水15~500px,促进茭白膨大和提高品质。采收盛期保持浅水3~125px,以养育根株。

(6)及时清除重病株、病残体、病叶、枯叶、黄叶、老叶,剪去晒干部分,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分蘖。

小麦雪霉叶枯病常见防治方法


小麦雪霉叶枯病又称小麦雪腐叶枯病、红色雪腐病,发病时期会出现严重的腐烂,造成小麦减产所以农民朋友们应该要了解小麦雪霉叶枯病。

为害症状

从小麦发芽期至成熟前均可发病。产生芽腐、苗枯、鞘腐、叶枯、穗腐等症状,其中叶枯和鞘腐最重要。芽腐和苗枯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胚芽鞘上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的烂腐,表生白色菌丝。病菌基部的叶鞘变褐坏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苗生长衰弱,根系不发达或短,苗矮,第一、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基腐和鞘腐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色,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叶枯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椭圆形至后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cm,我为2~3cm,边缘灰发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地向四周扩展,形成不大明显的轮纹数层,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叶枯死。穗腐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现红色霉,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颈腐烂褐色,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病粒易皱缩褐变,表生污白色菌丝。

小麦雪霉叶枯病常见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如:郑州3号、花培28、小偃6号、周麦10号、阿勃、西农88、西农881、丰产3号、秦麦12号等较抗病。由无病咱子田留种。(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分蘖性强的矮秆品种尤其要注意控制播种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控制追肥。冬季灌饱,春季尽量不灌或少灌。早春耙耱保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3)对低湿、高肥、密植有可能发病田块或历年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喷洒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规喷雾。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百合叶尖叶缘褐枯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百合竹植物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