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茎用芥菜病害:菌核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受害部初呈边缘不明显的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后病组织软腐,生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基部病斑环茎一周后致全株枯死。采种株多在终花期受害,除侵染叶、荚外,还可引起茎部腐烂和中空,或在表面及髓部生絮状菌丝及黑色菌核,晚期致茎折倒。花梗染病病部白色或呈湿腐状,致种子瘦瘪,内生菌丝或菌核,病荚易早熟或炸裂。

(2)发病条件为真菌病害。主要靠菌核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南方菜区,菌核多在2-4月及10-12月萌发;北方菜区多在冬春季萌发。萌发的菌核产生子囊盘,盘中的孢子成熟后弹射出来借气流传播。首先在弱的叶片及花瓣上侵染。获取营养后,才有能力通过菌丝侵染健部。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0℃,最高30℃,最低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5-10℃,最高35℃,最低0℃。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高于85%发育良好,低于70%病害扩展明显受阻。菌核在干燥的土中可存活3年多,在潮湿的土中只能存活1年,在水中,经1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50℃经5分钟致死。栽培条件对该病发生影响较大,一般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偏施氮肥或遇霜害、冻害或肥害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用10%盐水汰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减少初侵染源。

②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水旱轮作,采用高畦栽植,避免偏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

③播种前把床温提高到55℃处理2小时,可把菌核杀死。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施用5%氯硝铵粉剂每亩2-2.5千克,加15千克细土拌匀后撒在行间,或喷洒50%氯硝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小编推荐

茎用芥菜虫害:菜粉蝶


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又称白粉蝶、菜白蝶,幼虫称为菜青虫。

(1)危害状况菜粉蝶遍及全世界,国内分布普遍,北方发生重于南方。菜粉蝶的寄主植物很多,有十字花科、菊科、百合科等9科35种植物。但主要是十字花科植物,且以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类为其最嗜好寄主,其次为白菜、萝卜、芥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由此可见,菜粉蝶是寡食性害虫。

菜粉蝶以幼虫危害蔬菜。1-2龄幼虫只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3龄以上的幼虫能把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能把叶片吃光,只剩下叶脉和叶柄。苗期受害则整株死亡。此外,幼虫危害造成很多伤口,有利于软腐病菌的侵入,引起软腐病的流行。

近年来,菜粉蝶已由春秋两季危害发展到蔬菜整个生长季节猖獗危害的程度。由于产卵量大,幼虫发生稠密,使蔬菜受害越来越严重,成为最重要的蔬菜害虫。

(2)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老叶,并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蛹或非越冬蛹,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②提早栽培期春季栽培时,尽量利用早熟品种,提早播种,进行地膜覆盖,提早收获。争取在菜青虫幼虫危害盛期收获完。这样可避免害虫危害。夏季停种寄主蔬菜,使害虫无食可吃一段时间,能减少虫口数量。

③保护天敌菜青虫的天敌有黄绒茧蜂、微红绒茧蜂、凤蝶金小蜂、广赤眼蜂、广大腿蜂、长脚胡蜂等,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保护利用。

④保护育苗苗床用纱网保护,防止成虫在幼苗上产卵。

⑤人工捕杀在蜜源植物的花上人工捕杀成虫,在菜上捕杀幼虫。

⑥药剂防治在幼龄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苏云金杆菌500-1000倍液,或BT乳剂,每亩用药100克,或灭幼脲1号、3号500-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农梦特3000倍液,或用济南-79毒株(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剂)50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或10.8%凯撒乳油10000-20000倍液。

茎用芥菜:菜蛾


菜蛾俗称方块蛾、小菜蛾、小青虫、吊死鬼、两头尖等。属鳞翅目、菜蛾科。

(1)危害状况菜蛾是世界性害虫,在国内各地都有分布,南方危害更严重,是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菜蛾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其它十字花科寄主达40种之多,在我国以危害甘蓝、萝卜、花椰菜、白菜、芥菜、芜菁、油菜等。此外,还可危害番茄、马铃薯、姜、洋葱等。

菜蛾初龄幼虫潜叶危害,钻食叶肉,留下上下两层表皮。或在叶柄、叶脉内蛀食。2龄后在叶上取食,只留下一层表皮,俗称开天窗。较大的幼虫则把叶片咬成小孔洞。幼虫喜在幼苗心叶上危害,影响蔬菜发育。在留种株上危害时,可取食嫩叶、嫩茎、嫩荚和嫩籽,影响种子产量。

(2)防治方法

①合理布局菜田中应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将早、中、晚品种与其它蔬菜搭配种植,或间隔一定距离。防止害虫连续发生严重危害。

②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消灭幼虫或蛹,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③灯光、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发生期,田间可安设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用性诱蛾剂诱杀:即用当天羽化的雌蛾,取腹部末端,用二氯甲烷、酒精等溶剂进行粗提,把粗提物涂于纸条上,挂在田间招引雄蛾,进行诱杀。

④药剂防治在幼龄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苏云金杆菌500-1000倍液,或BT乳剂,每亩用药100克,或灭幼脲1号、3号500-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农梦特3000倍液,或用济南-79毒株(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剂)50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或10.8%凯撒乳油10000-20000倍液。

防治茎用芥菜虫害:菜蛾


菜蛾俗称方块蛾、小菜蛾、小青虫、吊死鬼、两头尖等。属鳞翅目、菜蛾科。

(1)危害状况菜蛾是世界性害虫,在国内各地都有分布,南方危害更严重,是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菜蛾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其它十字花科寄主达40种之多,在我国以危害甘蓝、萝卜、花椰菜、白菜、芥菜、芜菁、油菜等。此外,还可危害番茄、马铃薯、姜、洋葱等。

菜蛾初龄幼虫潜叶危害,钻食叶肉,留下上下两层表皮。或在叶柄、叶脉内蛀食。2龄后在叶上取食,只留下一层表皮,俗称开天窗。较大的幼虫则把叶片咬成小孔洞。幼虫喜在幼苗心叶上危害,影响蔬菜发育。在留种株上危害时,可取食嫩叶、嫩茎、嫩荚和嫩籽,影响种子产量。(2)防治方法

①合理布局菜田中应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将早、中、晚品种与其它蔬菜搭配种植,或间隔一定距离。防止害虫连续发生严重危害。

②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消灭幼虫或蛹,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③灯光、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发生期,田间可安设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用性诱蛾剂诱杀:即用当天羽化的雌蛾,取腹部末端,用二氯甲烷、酒精等溶剂进行粗提,把粗提物涂于纸条上,挂在田间招引雄蛾,进行诱杀。

④药剂防治在幼龄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苏云金杆菌500-1000倍液,或BT乳剂,每亩用药100克,或灭幼脲1号、3号500-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农梦特3000倍液,或用济南-79毒株(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剂)50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或10.8%凯撒乳油10000-20000倍液。

菊花的茎菌核性腐烂病


菊花茎菌核性腐烂病在日本称之为菌核病。我国的上海、四川等地有发生。该病危害植株的茎部,发病严重时,导致全株性立枯。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近土表的茎基部,有时也发生在茎中部。发病初期,病部变色并逐渐扩展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呈水渍状软腐。发病后期,当环境湿度大时,病斑处出现白色菌丝。当病斑围绕茎基一周时,导致叶枯萎、下垂,最后植株呈立枯状。解剖病茎,在茎秆内外均可见到黑色鼠粪样的菌核。病害发生在茎中部时,病斑多出现在分枝处或叶柄基部,病斑暗褐色,其上产生白色菌丝,后期亦产生菌核,病部以上的叶逐渐枯萎,也可向下方扩展,导致全株立枯。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中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寄主,进行侵染危害。阴湿多雨季节发病重。连作发病亦重。前期作物为十字花科等蔬菜时,发病重。

防治:

①减少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通风透光良好的地段种植。植株间不宜过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③药剂防治:发病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液,或50%氯硝胺1000倍液。

冬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冬瓜菌核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对冬瓜危害极大,现将冬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果实染病多在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茎部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病茎髓部道破坏腐烂申空或纵裂干枯,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2、传播途径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人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分生饱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饱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饱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人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人土中或随种株混人种子间越冬或越夏。

3、发病条件

南方2一4月及11一12月适其发病,北方3一5月及9一10月发生多。本病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H一2OC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人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4、防治方法:以提高温度的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流行。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原盐水漂种2一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饱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饱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人土中,每667m,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C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肘在2gC或3lC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50克,熏l夜,隔8一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一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lkg;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可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原菌核光悬浮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一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

(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一H混合物(G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莴苣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莴苣菌核病在春、秋莴苣均能受害,以春莴苣上发病较重,在保护地栽培中可周年发生危害。莴苣菌核病除危害莴苣外,还可侵染萝卜、甘蓝、白菜、番茄、菜豆、瓜类等多种蔬菜作物。现将莴苣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危害症状

莴苣菌核病主要危害结球莴苣的茎基部或茎用莴苣的基部。在莴苣整个生育期均发病,苗期发病,通常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即可造成幼苗成片腐烂倒伏。但发病盛期多出现在生长后期,植株近地面茎基部或接触土壤中衰老叶片边缘、叶柄先受害,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发展后成软腐状,并在被害部位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期产生菌核。

菌核初期为白色,后逐渐变为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病株叶片凋萎,生长不良,呈青枯状萎焉,发病严重的植株常整株腐烂瘫倒。留种植株发病后期,剥开茎部,内壁可见有许多黑色菌核。通常菌核病引起的腐烂没有恶臭,有别于细菌性软腐,但若两病混发时,也会伴恶臭味。菌核病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发病部位软腐,并产生棉絮状菌丝体和鼠粪状菌核。

2、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Sclerotinoasclerotiorum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残余组织内越冬或越夏,菌核在潮湿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在干燥土壤中可达3年以上。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孢子成熟后通过气流、雨水或农具传播。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5~24℃;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根茎膨大期到采收期。发病潜育期5~10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莴苣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入梅早、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前茬作物菌核病严重,残留菌核量多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如红叶莴苣、特耐寒二白皮等;

②种子处理:播种前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避免混入苗床,或用10%的食盐水漂种,汰除菌核后,用清水洗净再播种;

③加强管理:排除积水、通风降湿;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销毁;深翻土壤,使菌核不能萌发;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减少田间病原菌;防止病株混入肥料堆,随肥料再次带菌入田中。

④实行轮作:发病地块实行与禾本科作物、水生蔬菜或葱蒜类轮作1~2年。

⑤土壤处理: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平方米加干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撒施。保护地可在夏季休闲期灌水后覆盖地膜,闭棚升温,利用高温杀死部分菌核。

⑥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重点喷雾植株基部和地表。药剂可选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3%好力克悬浮剂4000~6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

板蓝根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也常常作为人们预防感冒的一种冲剂。板蓝根在栽培过程中病害比较多,今天介绍一下板蓝根菌核病有什么防治技巧?

为害症状

板蓝根菌核病,发病严重时植株大批死亡。为害根、茎、叶和荚,以茎部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叶片腐烂,仅剩叶脉。

在多雨高湿时,受害茎秆内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秆碎裂成乱麻状。茎中空,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在茎秆表面或叶上可见菌核。茎叶受害后,枝叶萎蔫,逐渐枯死。

防治技巧

①轮作,但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②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洒65%代森锌400-600倍液,每亩用75-100公斤,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期也可选用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腐霉利2000倍液、多硼合剂500倍液(25%多菌灵2份加1份硼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25%施保克乳油8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可任选一种轮换使用,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丹参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丹参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丹参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严重影响丹参的产量与质量。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病变部位逐渐腐烂变成褐色,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以及茎秆基部的内部,发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与此同时,病株上部茎叶逐渐发黄,最后植株死亡。

2、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对菌核病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提高种子质量。

二是实行轮作,与水生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减少虫害的发生。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植株合理密植,改善栽培田环境和巧施磷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

四是在病发初期,喷洒40%菌核净l500~2000倍液或50%腐霉利1000~12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药2~3次。

五是在发病中前期,喷洒药剂20%硅唑咪鲜胺30ml+恶霜菌酯25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六是在发病中后期,喷洒药剂霉止50ml+10%多抗菌素15g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5g或56%嘧菌酯百菌清30m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彩椒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彩椒是甜椒中的一种,因其色彩鲜艳,多色多彩而得其名。在生物上属于杂交植物,而非转基因产品。目前国内种植的多为欧盛彩椒种子。那么种植过程中彩椒菌核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发病症状

苗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病斑,后变为棕褐色,潮湿时生白色棉絮状菌丝,软腐,无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茎部收缩。苗立枯状死;丰株期主要侵害茎部或茎枝分杈处。初呈水渍状稍凹陷的淡褐色病斑,后变为灰白色,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潮湿时,病部生出白色棉絮状霉层,茎内形成黑色装菌核。

干燥后表皮易破裂,纤维外露似麻状,少部分呈淡灰、褐色相间的轮纹,最后植株枯萎死亡。果实被害,病斑褐以,水渍状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里面有黑色菌核。该病保护地内发生较多。

防治措施

1、田间管理:在保护地内,上午闷棚,提温到30―35℃,下午应加强放风排湿,减少夜间结露,可减轻发病。侵染初期,加强田间调查,一旦发现子囊盘出土,应立即铲除消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6―7天一次,连喷2―3次。

芥菜黑斑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芥菜黑斑病的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病斑圆形,褐色或深褐色,4~6毫米大或更大,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缘有时有黄色晕圈。茎和叶柄上病斑成纵条状,暗褐色,稍凹陷。花梗和种荚上病斑褐色,形状大小不定。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常汇合连片,造成叶片局部枯死或整叶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或冬贮菜上越冬,另外,种株也可以带菌越冬。病菌借助风雨传播。病菌在10~35℃范围内都能生长发育,最适的温度是17℃左右。要求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如果相对湿度低于75%,一般病很轻或不发病。

秋播大白菜上初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而迅速增长期在9月19日至10月7日之间,一般10月10日以后发展比较平缓。病害流行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降雨绝对值无关,而与降雨的天数有关,如果此间有4天以上的降雨,特别是连阴雨,病害即有可能流行。可见,高湿、多雨和温度偏低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发病与栽培条件有关系,如果播种早,密度大,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植株长势差,抗病力弱,一般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选用小青口、青庆、北京新1号、北京新5号、北京88、郑杂2号、洛阳东京3号、郑白4号、津青9号、晋菜3号、双青156、双庆等比较抗病的品种。

②种子消毒:从无病种株上留种,或者将带菌种子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之后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取出种子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加强管理,实行轮作。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同时安排茬口时,大白菜田尽量远离十字花科蔬菜菜田。施足底肥,但要施经过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配方施肥,使植株长势好,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叶、病残体要及时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香芹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香芹菜,又称洋芫荽、欧芹,为伞形花科欧芹,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嫩叶为食用。现将香芹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从茎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软腐,致幼苗折倒枯死;成株能支撑几天,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繁茂的棉絮状白色菌丝,向四周健株蔓延,致病组织腐烂,后期在菌丝间形成黑色鼠类状坚硬的菌核。

病原形态特征

菌核初白色,后表面变黑色鼠粪状,大小不等1.1~6.51.1~3.5毫米,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干燥条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经1个月腐烂。5~20℃,菌核吸水萌发,产出1~30个浅褐色盘状或扁平状子囊盘,系有性繁殖器官。子囊盘柄的长度与菌核的入土深度相适应,一般3~15毫米,有的可达6~7厘米,子囊盘柄伸出土面为乳白色或肤色小芽,逐渐展开呈杯状或盘状,成熟或衰老的子囊盘变成暗红色或淡红褐色。

子囊盘中产生很多子囊和侧丝,子囊盘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烟雾状弹射,高达90厘米,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大小10~155~10微米。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除侵染葫芦科外,还侵染茄科、十字花科、豆科等多种蔬菜。0~35℃菌丝能生长,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0℃,最高35℃,50℃经5分钟致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或遗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风吹到衰弱植株伤口上,萌发后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的菌丝又扩展到邻近植株或通过病健株直接接触进行再侵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种株混入种子间越冬或越夏。

南方2~4月及11~12月适其发病,北方3~5月发生多。本菌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伞形科、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此外,栽植期对发病有一定影响。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轮作。

(2)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

(3)适度密植,及时拔除杂草。

(4)设法降低棚内或田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核形成。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5)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

(6)采用生态防冶法避免发病条件出现。

(7)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667平米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8)棚、室栽植芫荽使用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米250克,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如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米1kg。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甘蓝菌核病


病原Sclerotiniasclerotiorum

症状苗期、成株期、采种株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腐烂,生白霉或猝倒。成株期发病,多在近地面的茎、叶柄、叶片或叶球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组织软腐,病部表面长出白色至灰白色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多在终花期发病,除侵染叶、荚外,可引起茎部腐烂,中空,表面及髓部生白色絮状菌丝和黑色菌核,晚期致茎倒伏。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间越夏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出子囊盘,子囊盘上子囊中的子囊孢子成熟后可弹射出来,借气流传播。孢子接触到寄主,首先由生活力衰弱的叶片及花瓣上侵染。发病后病部菌丝扩展或接触健部使之发病。病部不断扩大,病情加重。病菌喜较低温度和高湿度。菌丝发育适温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5~10℃。相对湿度85%以上发育良好,低于70%病害扩展受阻。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一般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偏施氮肥,或受霜害、冻害和肥害的田块,病害发生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清除混杂在种子中间的菌核,避免将菌核播入田中。简便的方法是播前用10%的盐水选种,除去飘浮在上面的菌核,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种子,晾干后播种。重病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有条件最好水旱轮作,1年就可收到极好效果。播前进行20厘米以上深翻土壤,把菌核埋入土壤深层。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35%菌核光悬浮剂700倍液,或50%菜菌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菌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667平方米喷兑好的药液60升,每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茎用芥菜病害:菌核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