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柑橘疮痂病的为害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柑橘疮痂病被称为专门欺负小孩的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专门为害幼嫩组织。受害叶片初期为黄褐色圆形小点,后变为蜡黄色,多发生在叶片背面,病斑木栓化隆起,多向叶背突起而叶面凹陷,呈圆锥状或漏斗状。

幼果受害,多在谢花后开始。初期为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黄褐色斑,木栓化瘤状突起,幼果畸形易早落。有的随果实长大,病斑变得不明显,但果小、皮厚、汁少、味差。

果上的另一种症状是病斑组织连成大斑,病部组织坏死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癣皮状,下面组织木栓化,显龟裂纹,皮层较薄。

柑橘疮痂病只侵染柑橘类植物。病菌借风力或水滴和昆虫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其远距离传播是带病的苗木、接穗和鲜果销售。

当温度达28℃以上时很少发生。湿度对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适温和高湿(有一定时间的降雨)是疮痂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温度适宜,湿度大有利于此病害流行。

疮痂病菌只侵染幼嫩组织,随着组织的不断老熟,抗病性逐渐增强。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禁止病源带入新区。

2、以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春夏排除积水;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叶,消灭越冬病源。

3、喷药防治的重点是嫩叶和幼果。当春梢新芽发出、谢花约2/3时,连续喷药23次,以保护新梢及幼果,次要掌握在春芽萌动,即芽的长度不超过1粒米长以前进行喷药,以免造成药害。第二次喷药要掌握在柑橘树2/3的花瓣脱落时为保护幼果的关键时期。第三次用药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防治疮痂病好的药剂就是波尔多液,这种药剂杀菌性能好,杀菌面广,黏着力强,不易被雨水淋洗,残效长。但缺点是容易诱发锈壁虱。因此除次用药外,第二、三次用药在锈壁虱发生严重的地区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替代。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小编推荐

马铃薯疮痂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容易被误认为马铃薯粉痂病)。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呈疮痂状,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病原

为疮痂链霉菌,属放线菌。菌体丝状,有分枝,极细,尖端常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孢子。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传播途径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发病因素编辑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开始在薯块表面生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或合并成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入,边缘凸起,表面显著粗糙.呈疮痂状。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土中容易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薯块留种,种薯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2小时,浸种后再切成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2、选择保水性好的土地种植,特别是秋马铃薯应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可减轻发病。3、实行轮作:除萝卜等根菜类外,与其他作物都可轮作。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有防病作用。

种植油桃重视防治疮痂病


桃疮痂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由于油桃果皮表面没有茸毛,桃疮痂病菌易侵入果皮发病,油桃种植区应重视防治桃疮痂病。

桃疮痂病主要危害桃树果实,也危害枝条和叶片。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病菌以菌丝在当年生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温度达10℃、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疮痂病菌潜育期长达40天以上,通常在花瓣脱落6周后才开始发病,早中熟桃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桃疮痂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有暗绿色小点,常被忽视,到病斑出现时病菌早已侵入果皮,喷药难以控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花芽期喷施3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蕾微露时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70%时喷施80%喷克600~800倍液,或50%福美锌500~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次,间隔15天再喷1次。

辣椒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落叶病,是辣椒重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时,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1)主要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病部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引起落叶。幼苗子叶初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后变为暗色凹陷的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落叶,导致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呈水浸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病部边缘暗绿色稍隆起,呈疮痴状。

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和叶尖变黄,最后干枯脱落。茎部病斑呈不规则形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隆起,纵裂成疮痂状。果被害,开始有黑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长圆形或圆形的黑色疮痂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溢出。

(2)发病规律

此病由辣檄斑点黄单孢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致使表皮组织增厚成疮痂状,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水反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此病易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尤其是大风大雨后暴晴易诱发病害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如果长期高温高湿,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迅速扩展为叶缘桔焦或叶片上形成很多小斑点,从而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在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缺肥生长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6号、11号、12号、19号、新皖椒1号、洛椒4号等品种比较抗病。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浸种10分钟,之后移人常温水中浸种催芽后播种或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③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李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李树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和叶片。对李树危害较大,现将李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连片,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新梢和枝条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

2、病原

Cladosporiumcarpophilunm为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短,簇生,不分支或偶有一次分支,暗褐色,有分隔,稍弯曲。分生孢子单生或呈短链状,单胞,偶有双孢,圆柱形至纺锤形或棍棒形,有些孢子稍弯曲,近无色或浅橄榄色,孢痕明显。

3、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在我国南方桃区,5~6月发病最盛;北方桃园,果实一般在6月份开始发病,7~8月发病率最高。果同低湿,排水不良,枝条郁密等均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

(2)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然后涂抹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喷石硫合剂加80%的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病原菌。

(3)生长期于4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隔20天用刀纵、横划病部,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笔蘸药液涂于病部。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50倍液、1.5%多抗霉素水剂100倍液处理。

樱桃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樱桃疮痂病主要危害樱桃果实,也危害枝条和叶片。对樱桃的危害极大,是樱桃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

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病原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枝梢上越冬,翌年4~5月气温高于10℃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0~28℃,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病菌直接侵入果实的,经20~70天潜育,于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春、夏多雨潮湿易发病,樱桃园低洼、湿气滞留、栽植过密不通风发病重。晚熟品种常较早熟品种发病重。

发病原因

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病菌以菌丝在当年生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温度达10℃、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疮痂病菌潜育期长达40天以上,通常在花瓣脱落6周后才开始发病,早中熟桃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

(2)棚室樱桃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樱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樱桃园湿度。

(3)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

(4)棚室樱桃树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樱桃园湿度。

药剂防治

(1)种块消毒:播种前,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对切开的种块喷雾。

(2)播种时,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开沟后,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创造无菌环境。

(3)花期至膨大期喷雾:使用《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

(4)重点区域防治:在普防的基础上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使用青枯立克100倍(15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或再加内吸细菌药剂如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在普防后7-10天补喷一次或穴灌。

花生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染病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矩形小雀斑,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黄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长约3mm,多数病斑交融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

花生疮痂病病原

Sphace10maarachidisBitaucourtetJenkins称落花生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包子盘褐色或黑色,垫状或盘状。分生孢子梗单根,密集在盘上形成一橄榄色绒状层。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5234(Um)。

花生疮痂病传播道路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花生疮痂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播种前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但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后应及时在地面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发、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3)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供给量,在花生生长期应及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产量。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油橄榄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

1、病害症状

在果实上,一般只有一个病斑,有时2~3个病斑油橄榄疮痂病。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多由果实顶端向下呈轮纹状逐渐扩大,暗褐色,病斑中心部分略下陷,稍硬,随后,当病斑布满全部或大部果面时,果实皱缩变干,成为黑褐色僵果。后期,在病斑上出现淡褐色颗粒状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其上产生大量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嫩叶感病时,呈暗灰色,往往由叶尖,或叶缘向内扩展,并失去光泽。由主脉向叶面卷曲,变脆脱落而出现枯梢。老叶病斑呈黄褐色。病芽为暗灰色,容易萎缩干枯。

2、病害原理

原菌为盘长孢菌(GloeosporiunolivarumAlm.)分生孢子盘为淡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梭形呈长椭圆形,大小15~24m4~6m,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产生菌落,初为红色,后产生桔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并转为粉红色或灰白色。产孢能力极强。分生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上,25~28℃下经12小时,萌发率可达96.7%~100.0%。

3、发生规律

从油橄榄植株上越冬后残存的病枝和病叶,容易分离获得病原菌。分离菌在贝拉品种的新梢上喷雾接种,可出现疮痂病的典型症状,病梢率达100%,嫩叶发病率为53%~68%。气温16~18℃,相对湿度84%~95%时,病原菌潜育期为4~5天,发病周期5~7天。生长良好的油橄榄存留在植株上的病枯枝和病叶,是翌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嫩叶和果实的大量发病,是当年病害流行的再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主要是皮孔、气孔等自然孔口。果实经擦伤接种后3天,即可出现病斑,且发病率高。

在四川,油橄榄疮痂病的周年有两个发病集中期:5月上旬,林间新梢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高峰期,春梢发病率可高达91%。7月下旬至9月中旬,病情不断下降。另一高峰期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秋梢发病率又显著上升。一年内林间病枯梢率高峰期也有两次,6月初,6月中旬至7月上旬,枯梢率达70%左右,另一次为9月下旬至10月。

在周年中,果实发病期从8月下旬开始,9月至11月,病情不断增长,果病率达83.5%。当果实成熟变为紫红色时,最易感病。叶片感病率低于果实感病率。

4、发生条件

油橄榄疮痂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春季和秋季两个集中发病期内,日平均温度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为80%~90%,降雨频繁而集中。在适宜病害发生的温度条件下,降雨和相对湿度是促进病害发展的主要因素,雨水是病原菌在林间传播的主要媒介,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萌发和侵染过程。至夏季,气温上升,日平均气温在24~29℃,相对湿度仅为62%~82%,高温干旱对病害的蔓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传播方式

病原菌还可通过插条,接穗和苗木等繁殖体进行远距离传播。

油橄榄各品种植株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佛奥、米扎等小果型品种抗病,通常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大果型品种感病,贝拉品种的枯梢和果病尤为突出。

6、防治方法

(1)在控制病害上,应加强营林技术措施。

首先从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人手,以提高植株抗病力。秋、冬季节,结合植株的修剪工作,彻底清除病枯枝,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来源。必要时,根椐病情进行一次夏季修剪,以清除再次侵染来源。其次,提前采收贝拉等感病的大果型品种,以避免大量发病,同时提供制作罐头,蜜饯之用。再次,为了较长期控制病害,应选育抗病品种,繁育抗病苗木。

(2)化学治疗

适时选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化学农药以1%波尔多液,每隔15~20天喷洒一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早期喷施可防止在连续降雨时引起落叶。在结果期内,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

(3)生物治疗

生物制剂庆丰霉素(100~150单位)对油橄榄疮痂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林间单株和小区试验中,连续喷施后,新梢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治效果为49%~74%,果病也有减少。喷施庆丰霉素试验的油橄榄植株,新陈代谢活动较为旺盛,表现在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

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菜叶蜂主要寄住在油菜、芜菁、白菜、甘蓝、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幼虫为害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为害留种株花和嫩荚,少数咬食根部,虫口密度大时,仅几天即可造成严重损失。

菜叶蜂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冬深翻土壤,破坏越冬蛹室;收获后,清除田间杂草,残枝落叶;人工捕捉,利用其假死习性,清晨用浅口容器承接叶下,器内盛水和泥,振动植株和叶片,使其落入器内,集中杀死。

2、化学防治

(1)生防办法可选30斤水+BT30克或青虫菌六号30克;

(2)生理防治可选用药30斤水+20%灭幼脲30克或25%灭幼脲30克或5%卡死克3-5毫升或5%抑太保3-5毫升,用药要比化学用药提前3天左右;

(3)化防可选用药30斤+20%克虫星15克+2.5%功夫3毫升;或30斤水+16%穿甲弹20克+10%天王星15毫升。

3、其他建议

(1)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使虫茧暴露或破坏,能减少虫源。

(2)易受害的油菜、白菜、萝卜等应尽力早播,躲过幼虫大发生期或植株已长大,可减轻受害。

(3)成虫发生期每天可在10一17时用捕虫网在田间或地边杂草上网捕成虫。

(4)于清晨有露水时喷撒2%巴丹粉剂,每667m22kg.

(5)在幼虫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5%伏杀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20%速灭杀丁乳油、2.5%敌杀死乳油、10%安绿宝乳油、5.7%百树菊酯乳油3000一4000倍液效果优异,药效可维持20多天。

樱桃树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樱桃树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疮痂病要注意及时防治。

症状:桃疮痂病主要危害桃树果实,也危害枝条和叶片。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

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病原: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枝梢上越冬,翌年4~5月气温高于10℃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0~28℃,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病菌直接侵入果实的,经20~70天潜育,于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春、夏多雨潮湿易发病,桃园低洼、湿气滞留、栽植过密不通风发病重。晚熟品种常较早熟品种发病重。

发病原因: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病菌以菌丝在当年生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温度达10℃、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疮痂病菌潜育期长达40天以上,通常在花瓣脱落6周后才开始发病,早中熟桃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

(2)棚室桃树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桃园湿度。

(3)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

(4)棚室桃树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桃园湿度。

中药防治

(1)种块消毒:播种前,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对切开的种块喷雾。

(2)播种时,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开沟后,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喷施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创造无菌环境。

(3)花期至膨大期喷雾:使用《青枯立克》150倍(10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

(4)重点区域防治:在普防的基础上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使用青枯立克100倍(15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或再加内吸细菌药剂如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在普防后7-10天补喷一次或穴灌。

梨木虱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


梨木虱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

一、为害原因

1.虫口基数大。梨木虱曾经严重发生的梨园,上一年早春萌芽前又未很好喷药防治的,生长期梨木虱均发生严重。

2.自然因素。如前期雨水相对较多,不利于梨木虱养殖,高温干旱有利于梨木虱的快速养殖,待果农有所警觉时,虫口基数已相当大,防治效益不佳。

3.人为因素:果农管理经验不足,发现有虫乱用农药,效益不佳,误了防治最佳期,反而使梨木虱产生了抗药性,杀伤了天敌(如瓢虫、草铃等),虫害越来越严重。

梨木虱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

二、防治策略

从梨园虫源、发生特性及环境系统综合因素考虑,树立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抓住关键时期时行控制,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早春刮树皮(尤其是树干基部老粗翘皮),并与扫除的枯枝落叶及杂草一起,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2.生长季节随时摘除有卵叶片。即产于叶面叶脉处或叶缘、叶背面,呈卵圆形,初时淡黄色,后为黄色,一端钝圆,其下有一刺状突起将其固定;另一端尖细,延长成一根长丝,较易辨认。

3.在越冬代成虫出垫盛期,大约落花70%~80%时,即开始喷药。生长季节若天气干旱时结合其他病虫防治,选用内吸性、粘着性的杀虫剂。如可选用0.9%齐螨素4000~6000倍液、绿色功夫4000倍加1%轻柴油乳或10%吡虫林可湿粉800~1000倍,或0.5%蚜虱净乳油2000倍液。如果防治较晚,已造成大发生时,可先喷0.5%洗衣液,冲掉树体各部粘液后再用药。

4.上一年发生严重的果园一定要注意恢复树势,生长季节可用CA2000果氨宝(氨基酸)进行涂干或叶喷。

油桃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法


油桃的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桃疮痂病主要危害桃树果实,也危害枝条和叶片。

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

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当年生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春季温度达10℃、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

疮痂病菌潜育期长达40天以上,通常在花瓣脱落6周后才开始发病,早中熟桃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桃疮痂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有暗绿色小点,常被忽视,到病斑出现时病菌早已侵入果皮,喷药难以控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在花芽期喷施3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蕾微露时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70%时喷施80%喷克600~800倍液,或50%福美锌500~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次,间隔15天再喷1次。

量天尺的养殖方法疮痂病的防治


【症状特点】量天尺疮痂病主要侵害茎节。茎节上出现散生或聚生的淡褐色至褐色小点,小点周围的组织稍下陷,聚生小点出现不定形下陷斑,陷斑横径从数毫米至10毫米以上不等,呈木栓化疮痂状。此小点实为病菌幼小的子实体。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球座腔菌[Stevenseawrightii]。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中存活越冬,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与再侵,孢子借助气流或雨水飞溅或小昆虫活动传播,从气孔或表皮侵入致病。多雨或高湿的天气和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1)对初发病的个别疮痂病斑可用锋利的小刀挖除,收集烧毁,病部随即涂药浆消毒控病(用药除参照软腐病使用氧氯化铜或可杀得或波尔多浆外,还可用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50~100倍液)。(2)对发病中心及附近植株进行喷药挑治或全面治(喷药浓度600~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施用,喷匀喷足)。(3)选用无病茎节作繁殖材料。常发病地区或重病地,植前种茎进行消毒处理(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浸种茎20~30分钟,或喷透种茎,加薄膜密封,焗闷24小时后晾干种植)。

《柑橘疮痂病的为害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