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顶腐病,俗称膏药顶,是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永年菜区发生比较普遍,而且越来越重。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减产20―30%。

一、发病症状。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变为暗褐或黑色的直径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缩,脐部凹陷,有时龟裂,果实变扁,果肉变甜。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皮柔韧、无光,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原因

1、水分供应失调的影响。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的。

2、缺钙的影响。多年连种,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

3、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

4、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第一水定植时和第二水花开始坐果时,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注意做到勤浇、浅浇。

2、选富含有机质土层厚,保水强的砂壤土种番茄。土壤缺钙时,亩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千克均匀均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zW59.coM

3、避免施氮肥过多,特别是速效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

4、发病时,用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用口服钙片喷施。

小编推荐

甜椒脐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甜椒脐腐病又称顶腐病,主要危害果实。现将甜椒脐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特点

被害果实通常在花器残余部分及其附近,初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大并转呈黄白色或淡褐色,不定形,横径可达2~3厘米,甚至扩至半个椒果。患部组织皱缩,表面稍下陷,常伴随弱寄生或腐生真菌的侵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内部果肉也可变黑但仍坚实,如遭软腐菌侵染则致果实软腐。

病原及发病特点

本病属生理性即非传染性病害,多因水分供应失调及缺钙所造成。土壤水分供应一直充足,当植株生长旺盛时骤然缺水,原供给果实的水分被叶片夺取,致果实突然大量失水,使组织坏死而形成脐腐。

也有认为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致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发病。此外,土壤中氮肥过多(如一次施碳酸氢铵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也影响植株对钙素的吸收、利用,易诱发脐腐病。品种间抗性差异尚缺调查。

防治方法

对脐腐病的预防,应采取以抓好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着重抓好下述环节:

(1)在常发脐腐病的地方,有条件的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并可减少多次浇水引起钙的流失。

(2)适度适时追肥和浇水,尤其在植株进入结果期,务必使养分和水分得到均衡供应,使植株稳生稳长,提高抗逆力,可减少脐腐病的发生。此期间可通过根外追肥,定期或不定期喷施1%过磷酸钙浸提液,或氯化钙1000倍液,或硝酸钙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1次,可减轻脐腐病的发生。

番茄筋腐病如何防治


果实外表症状

果实内部症状

危害症状:果实着色不均匀,有绿有红,就像是“花皮果”似的,等果皮发红的部位变软了,发绿的部位也红,口感差。

褐变型: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甚至坏死斑,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剖开病果,可发现果皮里的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果心变硬或果皮变褐,成空腔;常发生在果实的背光面,且下位花序的果实比上位的多。

白变型:多发生在果皮部组织上,病部具有蜡样光泽、质硬,果肉似“糠心状”,病部着色不良。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选种不易发病的品种;合理密植,增加光照,保持通风透气;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灌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要偏施氮肥,增施钾磷肥提高植株长势,减轻发病。

②大棚内的气温低于10℃时,采取加温保温措施;当棚内温度高于30℃时,需通风降温。大棚应用透光性强的塑料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提高光合作用。

③发病初期,可立即喷施0.2%葡萄糖和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减轻为害。

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在红掌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根腐病,如何防治根腐病是红掌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现将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病原菌与病症

病原菌根腐病由两种病原菌引起,一种是腐霉属Pythium)真菌;一种是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绝大多数种具有寄生性,寄主范围广,可以侵染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腐烂和死亡。腐霉属真菌大都腐生在土壤或水中,有的能寄生植物,引起幼苗猝倒以及根茎果实的腐烂等。

病症病菌侵染的植株,初期营养根先出现腐烂,茎叶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失去光泽,边缘通常会变黄且表现为下垂状,而根则呈褐色。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出现白色霉层。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病原菌、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三要素。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控制住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或流行,使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病害发生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病害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综合防治是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化学防治和栽培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建立一个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由于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能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的控制。因而适当地使用杀菌剂也是必要的。

预防性的栽培措施采用预防性的栽培措施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1)栽培前使用无病菌的基质,所用的基质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消毒;

(2)清除种植床及其周边地区的杂草;

(3)温室内尽量保持单一种类的花卉,避免种类混合,相互传播病虫害;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技术和发生规律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 1.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2.病原及发生规律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病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1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3.防治技术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他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并在每次用药时混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微肥。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平方米撒施1.5~2千克,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桑兰990A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番茄蒂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蒂腐病为番茄的重要生理性病害,部分地区偶然发生,常在保护地内发生,发病后病果率在30%以上,显著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症状

此病主要在花期和结果期发生,经表现在果实受害,初期花器萼片出现不规则暗褐色坏死斑,以后向里扩展,逐渐发展使幼果果柄坏死变褐,最后形成空腔,终止幼果脱落或变褐腐烂。

病因

此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准确病因待一部研究。经观察分析,可能是花期长时间连续阴雨,光照不足,温度忽高忽低,喷施生长素后刺激果蒂髓部细胞快速增长,植株自身制造的光合产物和根系吸收的养分和水份满足不了果实快速膨大的需要,加之温度波动很大,正常生长失去平衡,致髓部细胞坏死,最后形成空腔。

防治方法

番茄蒂腐病发生后无法治愈,但可以提前预防。

一是关注天气变化,因为现在的气象预报一般有提前一周的周报,可以提早做准备。

二是对不耐弱光低温的品种,应提早养护好根系,从而提高抗逆能力。

三是果期喷3~4次1%尿素液+0.3%磷酸二氢钾+300倍红糖液+6000倍液爱多收,7~10天喷1次,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提高抗病能力。

苏铁茎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危害苏铁,病变多从近地面开始,先是病部输导组织变为褐色,周围组织变为粉褐色水渍状,组织疏松如海绵状,随后地上部有1~2片羽叶从叶柄基部开始萎缩,维管束变褐色,幼嫩羽叶开始萎蔫。随着病情发展,常见老羽叶叶柄基部干缩倒伏,病部周围变褐腐烂,直至整个茎干腐烂。苏铁茎腐病具有病情发展快、传播蔓延迅速的特点。若未及时发现控制,就会引起大面积发病,造成重大损失。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苏铁茎腐病系由半知菌亚门的球色单隔孢菌侵染而诱发的真菌性病害。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于病残叶内越冬,于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从叶基部伤口、虫口处侵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雨季为重,高温、高湿、易受雨水冲刷、积水及近路边的植株易感病。

防治方法

栽植时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外,平时应注意做好开沟排水,梅雨季节前对未发病的植株可用灭病威100倍液浇灌根茎部预防。若发现病株,则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切除病部,并用0.2%高锰酸钾液清洗创面,晾干后再用百菌清或多菌灵粉剂涂抹创面防治。亦有报道说,在植株基部周围撒施生石灰,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茎腐病的发生。

番茄茎基腐病的介绍及防治


番茄茎基腐病

病原

立枯丝核菌丝Rhizocloniasolaniku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等50科200余种植物。

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

分布

分布较广。

为害症状

仅为害茎基部。(1)苗期:幼苗发病后,首先茎基部变褐,随后病部收缩变细即发生缢缩现象,进而中上部茎叶逐渐发生萎蔫下垂和枯死现象,开始,发病苗白天萎蔫,夜晚可恢复,数日后,当病斑环绕茎一周时,幼苗便逐渐枯死,不倒伏。(2)成株期:植株发病后,病部初亦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部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花、果逐渐变色停止生长。在果实膨大后期发生该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似青枯症状,但患病部位无菌脓。另外,发病部位常出现具同心轮纹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期易出现淡褐色霉状物或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老菌丝黄褐色,分枝基部缢缩。菌核近球形,直径0.1~0.5mm,无色,后为黑褐色。(2)特性: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菌腐生性强;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

发生因素

阴雨天气、苗床或棚室温度高、施用未腐熟肥料、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茎基有损伤,易发病。

番茄茎基腐病-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毛粉802、大红1号等。尽量避免连作或与茄科蔬菜轮作。采用稻、菜轮作或玉米茬,也可实行2~3年的轮作方式。③清洁田园,上茬作物收获后及生产中应及时清除残枝、枯叶和烂果等,并集中烧毁或深理。④培育无病壮苗.选棚外大田土壤配制育苗营养土,结合定植时间,适期育苗,并加强苗床管理u⑤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⑥加强通风管理。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晚上闭棚后温度降到15~17℃,阴天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也要通风排湿。(2)物理防治:定植前15~20天,扣好棚膜,关闭风口,密闭大棚15-20天,进行棚室消毒,使棚内气温达到60℃以上,持续5~7天,使棚内形成长时间的高温环境,全面杀死残存的病原,减轻病害发生。(3)药剂防治:①育苗时苗床可用20%多菌灵、50%敌克松或40%五氣硝基苯DP与50%福美双WP按1:1混合,8g/m2药剂加营养土4kg拌勻成药土,播前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把傕好芽的种子播上,再把余下的2/3药土搜盖在上面。②幼苗发病喷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50%福美双WP500倍液。③定植后至成株期发病,用40%拌种双WP600倍液,或表土施药9g/m2,与土拌匀后施于病株基部,榭盖病部。或喷75%百菌清WP600倍液,或40%拌种双DP800倍液。④发病初期病喷40%拌种双DPSC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EC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AS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SC500倍液。还可用50%福美双WP600倍液喷淋茎基部。棚室中采用45%百菌清FU或15%腐霉利FU进行熏杀防治,防效亦十分显著。

甘蓝类黑腐病发生及防治


黑腐病是甘蓝类蔬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初期可引起叶斑和黑脉,直接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后期可导致植株萎蔫或枯死,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减产减收。广州市番禺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其中甘蓝类蔬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连作以及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甘蓝类黑腐病日趋严重。

一、病原与症状甘蓝类黑腐病的病原称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属细菌。结球甘蓝、球茎甘蓝、芥蓝等甘蓝类蔬菜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球或叶茎。幼苗出土前染病不出苗,出土后染病子叶呈水浸状,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真叶染病,病菌可从叶缘侵入,出现V字形黄褐色病斑。从伤口侵入的,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病斑周围淡黄色。病菌能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致使茎部和根部的维管束变黑,引起植株萎蔫,直至枯死,剖开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黑或腐烂,但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球茎黑心或干腐状,别于软腐病。椰菜花、西兰花染病时,除叶缘形成V形病斑外,病菌沿脉向下扩展,形成不规则黄褐色大斑或较大坏死斑,病斑边缘叶组织淡黄色。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叶枯死或造成外叶局部或全部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或形成穿孔状。

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内或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病的种子,病菌从幼苗子叶或真叶叶缘的水孔侵入,有时不能出苗,有时幼苗出土不久后死亡。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此时,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及农具等传播。成株期叶片受侵染时,病菌可从叶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病菌很快进入维管束,并随之上下扩展,造成系统侵染。在留种株上,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进入种荚导致种子表面带菌,或从种脐侵入种皮带菌。种子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高温多雨、虫害严重及连作地往往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2.种子消毒: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在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1.5%的漂白粉,加少量水,放入种子拌匀,置于容器中密闭16小时后播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适期蹲苗,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尽早翻耕晒土,以加速病株分解,减少病菌数量。平整土地,高畦栽培利于灌水和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以利于伤口的愈合。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8%雷多米锰锌500~800倍液,发病严重时可每隔7~10天喷一次。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探讨。

一、发生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l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三、防治技术

l.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它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

2.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

4.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l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m2撒施l.5-2kg,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绿风95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玉米茎基1~3节出现大小不等的浅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褐色,气生根变为黑褐色,后期病斑环茎基一周,病节髓组织呈黄褐色干腐状。发病重的植株从病部折断倒伏。

防治方法:

(1)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12)在明确当地致病菌种类和主要发病规律后,以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配合药剂处理种子、调整茬口、适期晚播、合理密植、与矮秆作物间作、增施有机肥和硫酸钾肥、及时防治玉米螟等综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

紫苏根腐病与斑枯病的防治技术


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发病症状: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

病原:病原菌为Fusarium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发病规律: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植株及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重病地块种植前深翻晒土,杀灭病菌。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充分腐熟,常发病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生长期适时中耕,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田间积水或因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根伤。

葡萄裂果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鲜食葡萄是目前我国果树栽培中的重要树种,但在葡萄采收前常发生裂果现象,尤其以果实成熟后期的多雨年份更为严重。裂果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导致外源微生物的侵染,发生腐烂,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理病害。

一、裂果的种类与表现。葡萄常在成熟期发生裂果,损失较大。由于品种不同裂果发生的部位及类型也不一样。一般分为密粒型及稀粒型二种裂果,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也不同。

密粒型的裂果原因是早期果粒密接,生成木栓龟裂,随着果实发育,由果皮和根部大量吸水产生粒内膨压,而在果粒接触的龟裂部分裂果。稀粒型的裂果也属同一道理,只是裂果部位不在果粒接触部位,而在果皮强度较弱的果顶或果蒂附近,大量吸水更促其裂果。有时着果多,裂果也多。稀粒型裂果有三种情况:一是果顶部裂开,发生在根头痕迹部位,果汁很少外溢,基本不传染好果,危害较小,但发生较为普遍;二是蒂部裂口,即从果柄基部到赤道部位裂开,裂口较大,果汁外溢,对好果粒影响很大,一旦发生,损失严重;三是木栓部位裂口,发生在果粒表面有木栓形成的部位,果汁很少外流,不传染,危害较小,但严重危害果实品质。

二、裂果的原因。主要是葡萄的果皮组织脆弱,特别是果皮强度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弱有关;另一方面与栽培条件、气候变化等引起果粒内膨压增大有关。其中土壤对裂果的影响最大,板结的土壤、排水差的易旱易涝的粘质土壤发生裂果较多。经过移栽的树、发生过日灼的树,裂果较多;结果量与裂果也有关系,结果过多,容易发生裂果。此外,雨季多雨,着色期干湿变化大时,容易发生裂果;着色不良的树及着色不良的年份,发生裂果尤多。木栓部位裂果,主要是果穗周围空间太小,在风力作用下,果粒与枝叶摩擦形成木栓,局部组织变得脆弱,随果实的膨大,在木栓部位裂口。总之,巨峰葡萄裂果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的变化,果实生长第2期膨大缓慢,第3期迅速,果面变形,形成龟裂和凹陷等部分弱组织,从根和果面吸水产生膨压,龟裂和凹陷部分裂开。

裂果也同无籽有密切关系,无核果炷头痕大,多雨期这一部分充满霉菌,因而损伤果皮而裂开,这是裂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裂果都发生在只有单个种子的果粒里,单个种子偏于一侧,有种子一侧发育良好,而无种子一侧发育不良,稍一冲击就容易开裂。

三、预防措施。防治裂果的对策应依品种不同而异。主要是选栽不易裂果的品种。对密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适量留果和防止吸水,一般在每1厘米的穗轴上着生7-8粒果即可。防止吸水的最简便的方法是果实套袋,如果能进行设施栽培则防治裂果效果更好。对稀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改善土壤管理,促使树体健壮,保持正常着果和稳定的果实发育条件,适当促使早熟等措施即可减少裂果,如能改成温室栽培则防治效果更好。

1、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变化。要通过明渠,尽力把排水工作搞好;并以耕翻及施有机肥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减少土壤水分变化。

2、适时灌水。使土壤保持一定含水量(60%左右)。干旱时期,尤其是雨季过后的干燥期,要及时灌水。

3、覆盖地膜。一方面能防止降雨后根系一时吸水过多;另一方面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保持水分均衡。但干旱时覆盖地膜应与灌水结合进行。

4、架面设遮雨棚,或果穗套袋防雨水。葡萄果面直接吸收雨水,或从根部吸收水分以后,果实产生膨压,导致引起裂果。研究表明,果实近成熟期对果穗进行套袋以防止果皮吸水,可以明显降低果穗裂果率。因此,雨天采取遮雨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裂果。

5、调节结果量。葡萄着色不良的树,发生裂果尤多,因此要通过疏穗、疏粒、掐穗尖,调整好结果量,减少裂果。

6、改善栽培管理。在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树体健壮的情况下,应加强夏剪,使果穗分布合理,不与枝叶摩擦。同时,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中耕除草。中耕既可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又可疏松土壤,具有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一般10-15天中耕一次,雨后应及时中耕以散墒。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