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叶植物养护技术。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梅花缩叶病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

二、发病规律

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在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停止发病。病菌1年侵染1次,偶尔也发生再侵染。但由于气温高,条件不适,危害不显著。冷凉湿润的气候最适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20℃左右最适于病菌的生长,28℃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不能发生。早春连阴雨或多雾天气,不利病害发生。

三、防治技术

1、如冬季需要修剪,一定要捡拾干净掉落的梅叶、梅枝,打扫干净梅园。结合冬剪,在追肥管理时,多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最好不施氮肥,以促进梅树枝叶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对梅花缩叶病的抗病能力。

2、春季如需要剪枝,把剪掉的病枝、病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以减少下一年的病菌来源。在剪除病枝、病叶时,可把剪刀放入1∶1∶100的波尔多液中浸泡3至5分钟,然后再剪。

3、可在梅花的叶芽刚膨大时,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年喷1至2次,连续防治2至3年,效果较好。注意,在喷药时,千万要均匀喷雾,使药液形成药膜。

4、对盆栽的梅花,除在冬、春季节进行剪枝、剪叶,并把病枝、病叶远离花盆烧毁外,花盆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抑制病菌的发生。如已发生了梅花缩叶病,则按上述药及浓度逐盆喷洒。

延伸阅读

枣树缩果病防治


枣树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给枣农成巨大的损失。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该病分布于我国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省、宁夏、甘肃、辽宁枣区,均有大面积成灾的报道。系我国各大枣区主要果实病害之一。感病后,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遇上间断性晴雨交替高温高湿天气,该病往往暴发成灾,半红及白熟期枣果满地,损失惊人。

症状

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从直观形态区分,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脱落五个时期。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剖之,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病斑外果皮收缩。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提前脱落。果实瘦小,病斑果肉色黄、发苦,糖分总量下降。健果柄绿色,病果柄褐色或黑褐色。对果柄进行解剖观察,病果提前形成离层。

病原

系细菌病害,病原菌属细菌植物门,草生群,肠杆菌科,欧文氏菌属的一个新种─噬枣欧文氏菌ErwiniajujubouraWang.Cai.FengetGao。病原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大少为0.4~0.5m10m,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肉汁胨琼脂平板上为黄色圆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或透明,直径1.5~2.0mm。在肉汁胨液体培养中,浮膜状生长。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通这风雨作用使用面摩擦而造成的伤口侵入危害,这是侵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害中危害枣果造成的伤口也可使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的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枣里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变红时(着色期),枣肉含糖量18%以上,pH值5.5~6,气温23~26℃时,是该病的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暴发流行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也不同。灰枣、木枣和录枣最易感病,六月鲜和八月炸次之,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和鸡心枣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合理间作,忌间作高秆作物,改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适量坐果,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力。

3.清洁果园,铲除菌源。秋冬季节彻底清除枣园病果烂果,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枣树萌芽前全园喷布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

4.合理喷药。根据气温和降雨情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第一次药,间隔10天左右再喷2至3次药,枣果采收前10至15天是防治关键期。目前比较有效的药剂有:细菌性缩果病可用农用链霉素70至140单位/ml,土霉素140至210单位/ml,卡那霉素140单位/ml;对真菌性缩果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据试验,在发病高峰前喷50%枣缩果宁1号可湿性粉剂600倍,防效明显。喷药时要均匀周到,雾点要细,使果面全部着药,遇雨及时补喷。结合治虫,可在施用的杀菌剂中,加入20%灭扫利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

水稻矮缩病防治方法


症状

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水稻矮缩病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孕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点条,穗颈缩短,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国际26等。

(2)要成片种植,防止叶蝉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传毒。早稻早收,避免虫源迁入晚稻。收割时要背向晚稻。

(3)加强管理,促进稻苗早发,提高抗病能力。

(4)推广化学除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

(5)治虫防病。及时防治在稻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并要抓住黑尾叶蝉迁入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的高峰期,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m2/25g或35%速虱净乳油100ml、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L喷洒,隔3~5天1次,连防1~3次。因为水稻矮缩病为病毒病,国内目前尚无良好用药,推荐新出一种植物源农药,TYII号病毒病专用配合同样是植物源新农药,稻瘟康ii号。

(一)水稻矮缩病防治方法:

1、方案一: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2、方案二: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二)水稻矮缩病预防方法: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预防时期:1.秧苗二叶一心期;2.秧苗移栽后,一般7—15天;3.孕穗初期。

1.在各预防时期,使用稻瘟康30ml+TY病毒Ⅱ号30ml+多达素25ml,。

2.在各预防时期,使用翠杰50g+多达素25ml,进行药液喷施。

治疗方案:同预防方案用药,适当加大用药量,缩短用药间隔期,一般3天用药2次,同时为增强药剂渗透性,可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

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感染的,粗缩病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那么玉米粗缩病如何预防呢?下面把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玉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朋友的经济收入。

玉米粗缩病症状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典型症状: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丛生。受害叶片比正常叶片黑绿、宽短、硬脆,叶背叶脉有隆起。

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治虫是防病的关键措施。

1.重视拌种或种子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同时加入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1%拌种)兼防玉米黑粉等病害。

2.清除地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产卵栖息的环境。

3.玉米出苗后集中防治一次灰飞虱,可亩用10%吡虫啉15~20克喷雾防治灰飞虱。同时可加入抗病毒药剂病毒A或植病灵2号30~50克(毫升)对水30公斤混合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

4.成方连片的大田要喷四周形成保护带,保护带宽3~5米。插花田和靠近果园的地块要全田喷雾,同时注意对沟边、地边杂草的防治。

马铃薯卷叶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卷叶病,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发生非常普遍。

病因

引致生理性卷叶的原因有几种:如过量偏施氮肥,土壤干旱,缺水,高温,或根系发育差、受损伤等引致吸水能力受阻等等因素常会引起植株生理功能减弱,代谢机能受影响,使碳水化合物从叶的输出被削弱,叶片中积累淀粉粒过量,使之老化,变厚,而呈上卷。植株根部供水不足时,若遇高温,往往使叶面水分蒸腾量大于吸收量,供不应求,则植株本能地保护自己,机制调节,使下部叶片卷曲,减少蒸腾面积。

症状

1、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2、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普通栽培亚种)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

3、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直立生长,通常严重矮化。一般下部叶片不卷曲。通过蚜虫自然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也通过感染的块茎传播。

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综合措施防治。

1、选用脱毒种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种薯应尽可能提早收获。可由黄皿诱蚜数量来确定收获时间,避免后期蚜虫传毒。

2、早期要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加强检测。叶面肥翠杰制剂用药量:800—1000倍

使用方法: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5——7天喷施一次。

3、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用乐果、灭蚜威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施。种薯生产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每隔10天喷药一次,直至收获。

4、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将块茎放置在37℃条件下25天,可钝化卷叶病毒,种植后不出现病症。

桃缩叶病的综合防治


桃缩叶病在春季多雨低温的情况下最容易感病,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严重的也危害花嫩梢叶及幼果,不少桃园因忽视桃缩叶病的防治,导致4至5月大量落叶落果。

桃缩叶病为真菌性病害,叶片受害后叶缘卷曲肿大,叶片变为红褐色,后期叶面生出灰白色粉状物,最后叶片变褐焦枯脱落,受害严重的可引起70%以上早期落叶,枯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短,略呈肿胀,其上叶片常丛生,受害严重的整枝枯死。花果受害后多畸形脱落。还危害油桃、李、杏、扁桃、蟠桃等核果类果树。

桃缩叶病的病菌主要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树干树皮上过冬,到翌年春季,当桃芽膨大萌发时,芽孢子萌发,由芽管直接穿过桃叶表皮或气孔侵入,菌丝在叶表皮下快速蔓延,刺激叶片细胞大量分裂,引起叶片卷曲皱缩脱落。夏季高温期发病停止。当桃树萌芽期低温,连续阴雨湿度大,持续时间长,病害即会大发生;相反如果桃树萌芽开花期天气晴朗气温达到21℃以上,病害就不会大发生。

预防桃缩叶病,可采取综合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一旦发病,于初见病叶时,可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较重的树,当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时,应及时补施肥料和水分,增强抗病能力和恢复树势。2桃缩叶病一旦发生,来势猛,药剂防治的关键是在桃树花芽膨大露红时,全园喷施一次4至5度的石硫合剂,或1:2:200的波尔多液,对消灭病原效果较好,每隔7天1次,连喷3至4次。或用10%双效灵水剂500倍液每隔IO天1次,连续3至4次。桃树生长季节喷施2次粉锈宁或50%硫悬浮剂,防治效果也很好。

葡萄扇叶病防治


1988年首次在城南、会善果园的巨峰葡萄上发现银杏状叶片,当时误认为是除草剂(2,4D丁脂)所致,尚未引起重视。1989年5月间,在多处发现类似症状,经查对确认是葡萄扇叶病。葡萄扇叶病又名葡萄退化,是一种病毒病害。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表现为病株衰弱、寿命短,平均减产达30%50%。

【葡萄扇叶病症状】

葡萄扇叶病镶脉症状

扇叶株系:主要症状为叶片变小。叶基部的裂刻扩展增大,呈平截状。叶片边缘的锯齿伸长,主脉聚缩,全叶呈现不对称等畸形。有些品种的叶片出现褪绿斑驳。新梢和叶柄有时变成扁平的带状,或在一个节上生出两个芽,节间缩短。

黄色花叶株系:在新梢叶片上出现鲜明的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为黄绿相间的花斑叶。已黄化的叶片,秋季呈日烧状并发白,叶缘部分常变褐色。

镶脉株系:镶脉症状多出现在夏季初期和中期。发病时,沿叶脉形成淡绿色或黄色带状斑纹,但叶片不变形。

【病原与发生规律】

Grapevinefanleafvirus(GFLV)称葡萄扇叶病病毒,属于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目前已知有3个致毒株系,即扇叶株系(Fanleafstrain)、黄色花叶株系(Yellowmosaicstrain)和镶脉株系(Veinbandingstrain)。

病毒存在于葡萄根、幼叶和果皮中,可由几种土壤线虫传播,通过嫁接亦能传毒。介体线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传毒,传毒与得毒时间相同。病毒和线虫间具有专化性。得毒时间相当短,在病株上饲食数分钟便能带毒。线虫的整个幼虫期都可带毒和传毒,但蜕皮后不带毒。葡萄扇叶病毒远距离传播主要由调运带毒苗木导致。其他线虫传播多角体病毒能通过各自的虫媒传给葡萄和杂草。

【防治方法】

1、培育葡萄无病毒母本树,繁殖和栽培无病毒苗木。实行植物检疫、建立健全植物检疫制度,是防止葡萄扇叶病继续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

2、清除发病株,减少病毒源。定植前施足腐熟有机肥,生长期合理追肥,细致修剪、摘梢和绑蔓,增强树体抗病力。进行土壤消毒。

3、在扇叶病严重发生的地区或葡萄园,土壤中有传毒线虫存在,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澳甲烷30k以亩,施用深度为5075cm,问距为165cm,施后覆盖塑料薄膜;或用1,3一二氯丙烷,用量为93155L/亩,施用深度7590cm。

4、及时防治各种害虫,尤其是可能传毒的昆虫,如叶蝉、蚜虫等,可采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减少传播机会。防治线虫,用5%克线磷颗粒剂200300倍液,浸根530分钟,可杀灭线虫,防止传毒。

桃缩叶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桃缩叶病是春季常见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桃、碧桃、樱桃、杏、李等。

1.病原:该病是由真菌中的外子囊纲病菌引起。

2.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幼果和嫩枝。感染此病的植株春季展叶后呈皱缩波纹状,叶尖和叶缘反卷,叶面凹凸不平。以后随着叶片生长,叶色逐渐由黄绿色变为紫红色,叶肉增厚变脆,凹凸程度增大。春末夏初时,叶片表面生成一层白色粉尘,不久,病叶变黑,枯萎脱落;嫩病枝感病后短缩、肿大,呈灰绿色或黄色,病枝上叶丛生,严重时枝条枯死;病果发育畸形,果面龟裂,果毛脱落,但表面光滑。

3.发病特点: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芽鳞缝内或树皮上越冬,翌春桃芽萌发时,芽孢子生芽管,直穿透表皮或自气孔侵入嫩叶。当年病叶产生的子囊孢子及芽生孢子于春末夏初成熟,4至5月时发生严重,借风力传播,但由于时值高温,一般不再侵染,一年只侵染一次,随着气温升高,停止发展,气温超过30℃即不发病。春季低温多雨时利于该病发生,江河沿岸、湖畔、低洼地亦多发此病。

4.防治方法:①秋末或早春及时剪除带病枝叶、清除病残体,或在病叶表面还未形成白色粉末状之前及早将其摘除,减少病源;②早春桃芽膨大而未展叶时,喷波美4至5度石硫合剂;③展叶前喷0.1%硫酸铜溶液也可有效进行防治。

燕麦叶枯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颖等地上部。叶片染病初生1—2×0.5—1(mm)、边缘不明显的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后扩大至5—20×2—3(mm),中间褐色,四周略带黄色。病斑多时,从叶尖端逐渐向下枯死。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叶鞘染病病症与叶片相似。

病原

Bipolarisvictoriae(MechanetMurophy)Shoem.异名HelminthosporiumvictoriaeMechanetMurphy称一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该病系全生育期病害,穗期叶斑和穗腐是防治的关键。千方百计减少田间菌源,降低病菌积累速度,保护成株功能叶片,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1)农业防治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菌量,秋翻灭茬,加强夏秋两季田间管理,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选用无病种子,适时适量中,提高播种质量,减轻苗期发病。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冬小麦抗(耐)病品种有:豫麦21号、郑州8915、西农88号、西农881、秦麦12号、西农1376。

葡萄环纹叶枯病防治


【葡萄环纹叶枯病症状】

葡萄环纹叶枯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

葡萄环纹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初发时,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病斑,周边黄色,中央深褐色,可见轻微环纹。病斑逐渐扩大后,同心轮纹较为明显。病斑在叶片中间或边缘均可发生,一般一片叶上同时出现多个病斑。天气干燥时,病斑扩展迅速,多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水浸状大斑,后期病斑中部长出灰色或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相连形成大型斑,严重时34天扩至全叶,致叶片早落。受害严重叶片叶脉边缘可见黑色菌核。

【病原与发生规律】

Cristulariellamoricola称桑生冠毛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一般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作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在早春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侵染幼嫩叶片。葡萄近收获期易感病。多雨潮湿,冷凉,少日照,病害易流行。

【防治方法】

1、葡萄收获后,清除葡萄园内枯枝落叶等病残体,集中销毁。注意修剪,保持通风透光良好,降低园内湿度。

2、发病初期,可结合白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防治,在枝叶上喷施下列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匀喷施,间隔1015天1次,连喷34次,对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草莓叶枯病防治方法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我国发生比较普遍。主要侵害叶片,是草莓叶部常见病害之一,有时相当严重,叶柄、花萼、果梗亦可染病。

【草莓叶枯病症状】

草莓叶枯病主要为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叶片受害后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严重发病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色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部枯死部分长出褐色小粒点,叶柄和果梗染病后,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病部组织变脆易折断。

草莓叶枯病为害叶片前期症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Marssoninapotenillae称凤梨盘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也可由带病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早春和晚秋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清园,尽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病源传染。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减少氮肥使用量,避免徒长。

3、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4、发病初期,喷施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

梨树梨叶疹病防治


梨叶疹病又名叶肿病又名叶肿病,各梨区均有发生,粗放管理的南果梨园发生较重,正常管理的梨园发生较轻。

1、病症:此病主要为害幼嫩叶片。受害叶片发病初期,于叶背产生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淡绿色小疱诊,常密集成行。随着叶片的生长,郊疹明显突起,使叶面凸凹不平,皱缩变形。后期疱疹逐渐变为红色、褐色、直至黑色。发生严重时,叶片上疱疹密集,使全叶变褐,早期脱落。

2、病原:梨叶疹病是由梨叶肿瘿螨寄生引起的,所以又名梨潜叶壁虱,属于蜱螨目,瘿螨科。壁虱体长约为250微米。圆筒形、灰白色或稍带红色,全体具有许多环状纹。前端有两对足,尾端有2根长刚毛。卵很小,卵圆形,半透明,在叶组织中,约一周后孵化。

3、发生规律:瘿螨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在芽鳞片内越冬。春季梨树展叶后,越冬成虫从嫩叶皮孔侵入中肉组织内为害,并产卵繁殖。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疱疹,5月中、下旬发生最重。6月以后的高温季节,不得此虫繁殖,为害程度减轻。9月成虫从叶片内爬出,潜入芽鳞片内越冬。带有瘿螨的苗木及接穗,可随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4、防治方法:

(1)早春梨芽膨大时,喷布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喷布波美0.3--0.5石硫合剂,其效果较好。

(2)梨树展叶后,在为害严重的地区,可喷布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如同时兼治梨圆蚧、梨大食心虫,可喷布50%对硫磷1000倍液。

葡萄卷叶病防治要点


葡萄卷叶病主要特征葡萄卷叶病的症状依环境条件和一年中不同时间而变化。春季,病株症状不明显,但一般较健株小,出叶晚。8月份出现症状,特征是先从基部叶片开始,叶缘向下反卷,并逐渐向其他叶子扩展。反卷后的叶片变厚变脆,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叶片干枯,叶片在秋季正常变红时间之前就开始变成淡红色。随着秋季深入,病叶变成暗红色,仅叶脉仍为绿色。病株光合作用降低,果穗变小,果粒颜色变浅,含糖量降低,成熟晚,植株萎缩,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减弱,冻害发生严重。

葡萄卷叶病病害原因卷叶病主要由人为的栽培活动传播,用病株的插条或芽及砧木做无性繁殖材料,都可传播。多数砧木为隐症带毒,因此通过根茎传病的危险性较大,田间菟丝子可从病葡萄将病毒传给健康葡萄,汁液接种不能从葡萄传播到葡萄,但可通过葡萄传到草本寄主上。粉蚧可以传播GVA,但据观察卷叶病田间蔓延很有限,该病可用某些葡萄品种作指示检测,如丽珠、密简,6~18个月显症,黑彼诺6个月显症,其反应均为早期红叶。

葡萄卷叶病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毒母本园,为生产脱毒的无性繁殖材料。新建葡萄园,要严格选用无毒苗木。

(2)势处理脱毒。将苗木或试管苗放在38℃热处理箱,在人工光照下生长56~90天,切取新梢约2~5厘米,经弥雾扦插长成新株,脱毒率可达86%,脱毒苗须经检测无毒,方可用做母株。

(3)挖除病株。每年夏秋调查二次,发现病株挖除销毁。

《梅花缩叶病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观叶植物养护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