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南瓜出现裂纹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南瓜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蔬菜品种,烹调方式多样,老少皆宜,口感非常好,最近有些农户提到自己种的南瓜经常会出现裂纹,卖相差。

南瓜

(1)发生症状

南瓜幼瓜、成瓜都会发生裂瓜现象,在瓜面上产生纵向、横向或斜向裂口,裂口深浅、宽窄不一。严重开裂者裂口可深达瓜瓤,露出种子,裂口创面木栓化。轻微开裂者仅为一条小裂缝。如是幼果开裂后果实继续生长,裂口会逐渐加深、加大。

(2)发生原因

主要是长期干旱或平时为预防灰霉病等侵染性病害而过度控水,在突降大雨或浇大水时,因果肉细胞吸水膨大,而果皮细胞已老化,不能与果肉细胞同步膨大,从而造成果皮胀裂。幼果遭受某些机械伤害出现伤口,果实膨大过程中则以伤口为中心而开裂。另外,开花时钙不足,花器缺钙,也会导致幼果开裂。

(3)防治方法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种植南瓜。精细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开花期喷施绿芬威或氯化钙等钙肥,预防植株缺钙。合理浇水,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特别要注意防止在土壤长期干旱后突然浇大水。棚室种植时,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生长期温度以保持在18-25℃为宜。农事操作时防止对幼瓜造成机械损伤。

小编推荐

苹果裂纹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苹果生长后期果实裂纹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严重影响苹果的商品价值,应引起足够重视。苹果裂纹病是由于苹果生长前期干旱果肉细胞膨大较慢,苹果生长中后期遇雨细胞迅速膨胀导致的一种生理病害,发病程度与品种、树龄、树势有密切的关系。富士品种发病较重,树龄大,树势弱者多而重,树龄小,树势强者少而轻。

一、苹果裂纹病发病原因

1、环境条件

苹果生长发育期间干旱、高温、多风等果园环境突变是裂纹病发生的直接诱因。春季持续干旱,特别是幼果膨大期连续多日高温干旱后,突降阵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雨过天晴,又遇连续高温会导致苹果裂纹病的大发生。果实膨大期是果树需肥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遇干旱高温天气,又未及时灌溉补水,会严重影响果皮细胞发育,导致与果肉组织发育不同步。若在采收前突然降水或人工灌水,都易引起果肉细胞吸水膨胀,皮层组织撕裂,形成果面裂纹。裂纹多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或近成熟期。

苹果裂纹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2、土壤条件

果园的土壤营养条件和苹果裂纹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均衡的果园,极少发生裂纹现象。土壤中钙、硼、氮、钾等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与裂纹发生直接相关。当土壤中钙、硼含量不足,或氮含量过高时,苹果裂纹病加剧,土壤补施硼肥和钙肥、增施钾肥均有助于缓解裂纹病的发生。长期生草的果园土壤养分、水分供应平衡,裂纹病发生比清耕果园轻。

3、栽培管理

果园管理粗放,树冠郁闭、内膛通风透光不良,导致果皮角质层发育不健全,弹性降低,裂纹病发生重。果实阳面通常着色均匀,极少发生裂纹,而果实阴面极易裂纹,尤其是两果邻近的阴面区域,往往成为裂纹的集中发生区。套袋果脱袋后遇雨或遭遇极度干热天气也易裂纹。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水分管理

加强果园水分管理是减缓裂纹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果园,尽量能在冬季或早春灌一次透水,并重视果实膨大期的灌水,保持稳定的土壤含水量,使果实均衡生长。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应推行果园生草和节水灌溉技术,如覆草滴灌、生草微喷等,以调节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供应。

2、加强果园土壤管理

重视果园有机肥的施用及平衡施肥,花蕾期喷一次硼肥,幼果期套袋前结合喷药喷硼肥,加补钙剂2次。

3、重视果园综合栽培管理。矮化砧树发病明显高于乔化树,在栽培中对矮化树应深埋砧,重修剪,复壮树势。套袋时减少单层劣质纸袋的使用,选择优质双层三色纸袋,特别干旱的地区也可以选择纸加膜袋。套袋时,袋口一定要扎紧,不能让雨水顺果柄流入果袋。幼果期尽量少用对果皮细胞有刺激性的农药。及时摘叶、转果、地面铺反光膜补光,促进果皮健全发育。优化树形,疏除过多枝条,打开层间光路,减少低光效冠区,为果实均匀着色创造有利条件。脱纸袋时避开干热、多风、骤热变温天气。套塑膜袋果,带袋采收、贮运。

滴水观音叶子出现黄斑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值得你收藏哦!


滴水观音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叶子下垂、发黄、黄斑等问题。其中黄斑如同牛皮癣一般严重的影响了叶子的观赏性,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们要知道是什么原因以及该如何防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滴水观音出现黄斑的原因

1、浇“半截水”,即浇水不透彻,没有浇到盆底有渗水现象出现。

2、冬天受冷,根系已冻伤。

3、过冬后,急于出室,放在温暖的地方晒太阳,一时无法适应突变的气候。

4、盆土长期过湿或过干,没有做到见干即浇。

5、长期置于室内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

6、叶面长期不喷水清洗,灰尘积累,阻碍了光合作用。

防止滴水观音出现黄斑的方法

1 滴水观音喜湿润、肥沃土壤,生长期间要多浇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饼水等液肥与无机肥(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轮换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时,切忌肥水浇入叶鞘内以免腐烂。夏季需要在遮阴情况下,经常喷水降温保湿。

2 盆栽介质过碱或因长期不换土及时更新营养的话将会导致植株叶黄、倒叶。

3 滴水观音生长非常快,所以在其生长过程中,肥水一定要适量,避免造成茎部下端空秃,影响观赏价值。

4 盆栽滴水观音,追施硫酸亚铁能使叶片变大、变厚、变绿,平滑有光泽,叶柄不易伸长,避免瘦长倒伏,从而保证叶片和株型美观。同时能促进花蕾形成,延长花期。具体方法是:将硫酸亚铁稀释成2%的溶液,每隔1个月浇施一次,每次要浇透。

5 温度。滴水观音在不低于18℃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好,如果气温低于18℃,滴水观音会处于休眠状态,停止生长。

6 虫害。滴水观音易受红蛛蜘及蚜虫危害,一旦有虫植株迅速衰败、落叶。红蛛蜘可用杀螨灵进行喷杀;有蚜虫危害可以用40%氧化氯果1000—1500倍液喷杀,而对于家庭养养花数量不多,不妨通过人工拍打树枝的方法将腻虫抖落,如有时间也可再进行人工捕杀,以避免使用杀虫剂。也可以使用肥皂水或用1:50的烟草水清洗,适合于家庭室内少量应用。

了解原因和防治方法,养好滴水观音就不是难事哦!

南瓜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南瓜疫病主要危害南瓜根茎部,还可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受害严重时,致果实倒囊腐烂,收成大减。现将南瓜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特征

根茎部染病,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展、茎呈软腐状,有时长达10厘米以上,植株萎蔫、青枯而死亡,但维管束不变色。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情发展较快,萎蔫枯死,但不倒伏。

叶片染病,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展为近圆型或不规则大型的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全叶腐烂,并产生白色霉层;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茎染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初始呈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缢缩,成株期往往有几处节受害,俗称节节烂。

南瓜果实染病,初始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斑,潮湿时病斑凹陷,并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以后软化腐烂,迅速向各方向扩展,在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最终导致病瓜局部或全部腐烂。

病菌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甜瓜疫霉PhytophthoramelonisKatsura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通过风雨、灌溉水传播。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很广,在5~37℃之间,最适温度为28~30℃,高湿是发病的决定性因素。雷雨过后,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易诱发此病。多雨季节发病重,大雨过后暴晴最易发病流行。连作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施用未腐熟栏肥、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较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要点

①实行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深沟高畦种植,施用充分腐熟有机栏肥。

②种子处理:可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

③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田块,注意控制浇水次数,雨后及时排水,加强通风换气,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

④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69%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8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2.5%抑快净水分散剂3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南瓜白粉病是南瓜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一个病害,而南瓜也是瓜类白粉病中受害最大的一种瓜类,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表面多被白粉状物覆盖,致光合作用明显受阻,严重的叶片枯黄乃至焦枯,影响南瓜结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吧!

危害特征

患南瓜白粉病植株生长后期受害重,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或茎,果实受害少,初在叶片或嫩茎上出现白色小霉点,后扩大为1~2厘米霉斑,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且彼此连片,白粉状物布满整个叶面,致叶片黄枯或卷缩但不脱落,秋末霉斑变成灰色,其上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发病条件

南瓜白粉病在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同时在尿素等氮肥施用较多、种植过密、潮湿的田块容易发病或发病较重,生产结束后病菌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品种间抗性尚缺全面调查。目前仅知台湾选育的凤凰南瓜抵抗力强,湖北沙市的坛子南瓜、山西太谷的晋南瓜3号也较抗白粉病。

防治方法

1、选用良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2、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3、加强管理: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7000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尿素5公斤。伸蔓期一般不追肥,果实膨大期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并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并深埋或集中烧毁。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逆性。

4、喷保护膜:南瓜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99.1%敌死虫300~500倍液喷在叶片上,使其形成一层保护膜,每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5、药剂防治:4月下旬~7月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发生前可选用53.8%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40%氟硅唑8000倍液,也可采用小苏打600倍液防治,在个别叶片有1~2个病斑时开始喷雾,每3~4天喷1次,连续喷4~6次。小苏打既能防病害,又能促进生长,且使南瓜产量提高10~20%。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片表面湿度。

南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南瓜病毒病由多种病毒引发,症状表现复杂,但很容易与其他真菌、细菌类病害区分开。现将南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原

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TRSV、ZYMV

2、症状

该病多表现出花叶特征,发病初期叶片上大叶脉之间的叶肉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随病情发展,花叶症状趋于严重。有时茎及叶柄也出现褪绿斑块,还可能表现为叶片黄化。果实发病时,多表现为皱缩,或在果面出现斑驳花斑。

3、发病规律

病毒在菜田中的多种寄土上越冬,种子也能带毒。借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露地栽培的南瓜一般从6月初开始发病,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什利于病害流行。

4、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在10%的磷酸二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播种。有条件时,也可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进行干热处理72小时,可杀火种子上所带的病毒。

②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绑蔓、摘瓜时要先健后病,分批作业。接触过病株的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清除田间杂水,消火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③防治蚜虫:从苗期开始喷药防蚜,可喷20%灭扫利乳汕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汕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药剂,重点喷展开的大叶片的背面和嫩叶等蚜虫隐蔽处。物理防蚜,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薄膜条避蚜,或进行黄板诱蚜(在棚室内悬挂黄色木板或纸板,其上涂抹机油,吸引蚜虫并将其黏住)。露地栽培时,6月底至7月初进入雨季后,蚜虫就不会再造成严重危害了。

多肉植物腐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多肉植物腐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类原因,一类是病理性的,一类是生理性的。

1、病理性腐烂:

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土壤和周围环境,水和肥料,还有繁殖时用的工具,都有致病的细菌和真菌存在,如果我们不注意消毒杀菌,病菌就很容易在土壤和环境中大量繁殖并危害植物。繁殖时人为造成的伤口,害虫啃食造成的伤口和幼苗的表皮以及成形植株茎的下部,通常是病菌侵入植物的捷径。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时,植株特别是小苗常成批地迅速死亡。

2、生理性腐烂:

大多因管理不善引起。盆土持续过度的潮湿、渍水,常导致根部缺氧窒息,使根系很快被破坏,如紧接着光照过强,通风不畅、环境温度过高,植株就可能很快腐烂。当土壤中害虫猖撅时,根系也可能完全被破坏,时间一长也会导致植株腐烂。施肥过浓或肥料中混有宋完全腐熟的有机质,施用后引起烧根也会导致植株腐烂。栽培场所温度调节不当,持续地超过植栋生长最适温度,使植物的呼吸作用的速率加快,耗能长期超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能量,在这样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也会导致腐烂。

3、腐烂病的防治:防治腐烂病应以防为主。

首先改善栽培场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自根栽培的成形植株,要求环境干净、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中,这样病原菌的发生和蔓延可大大减少。

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使用的培养土里不要混有末腐熟的有机肥,所施肥料宁淡勿浓。发现盆土渍水时要马上扣盆,洗净根系并吹干;如根系没有变色,须根的根毛尚完好,可再上盆放半阴处观察一段时间;部分根系坏的可剪去,晾干伤口后再栽;根系全部坏的要全部剪掉,晾干伤口后再扦插发新根。

必须指出的是,有些大型植株本来生长良好,植物组织紧密,当被害虫或其他原因造成根系破坏后,外表上有时看不出有多少变化,有的还能照常开花,时间一长就逐渐衰弱,最终会腐烂。对于这类情况应在栽培中加强观察,发现盆内鼠妇等害虫较多或浇水后盆土迟迟不干时,即应怀疑植物根系有问题,此时脱盆检查也许还能挽救。

定期往植株上或周围环境喷洒杀菌剂对预防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杀菌剂有代森锌、多菌灵和托布津。

一旦发现植株上局部染病造成的黄褐色软腐点,应立即将它挖除,并将邻近的健康组织也挖掉一部分,然后涂以硫黄物或木炭粉,晒干伤口,天气不好时可用电吹风吹干,然后隔离栽培以段时间。有时可将下部腐烂后上部健康的植株切下来嫁接;反之,上部腐烂的,可切除上部,把下部健康部分处理后作为母株。由于罹病植株周围的植株很有可能再被感染,应立即喷药物,加强环境通风,防止蔓延。

南瓜(壳针孢)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南瓜(壳针孢)角斑病为南瓜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症状

南瓜(壳针孢)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产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受叶脉限制。大小1~5毫米,初为浅褐色,后中间变灰白色,边缘明显,中心稍下凹,病斑周围不形成晕圈,后期病部正背长出很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叶片早枯。

2、病原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突破表皮,单生或聚生,圆形或近圆形,器壁细胞2~4层,暗褐色,大小49.7~111.949.7~87.0微米;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直立或稍弯曲,基部稍钝,顶端略尖,具1~5个分隔,大小25~77.52.3~3.0微米。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多雨年份,田间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4、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避免在低洼地种植,种植前应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深翻晒土,配合喷施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选用抗病品种,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并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够增粗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根据植保要求喷施1∶1∶160倍式波尔多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南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南瓜白粉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并以生长中后期为害较重。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也有发病。

初期叶片两面出现近圆形白色粉状小霉点,以叶面为多,后渐扩大,白粉斑连成大块,发病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白粉下面的叶组织先为淡黄色,后变褐色,后期变成灰白色,叶片干枯卷缩。叶柄和嫩茎的症状与病叶相似但白粉较少。

1、发病条件

南瓜白粉病在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同时在尿素等氮肥施用较多、种植过密、潮湿的田块容易发病或发病较重。生产结束后病菌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

2、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2)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3)加强管理,合理施肥: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7000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尿素5公斤。伸蔓期一般不追肥,果实膨大期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并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并深埋或集中烧毁。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逆性。

(4)叶面喷保护膜: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99.1%敌死虫300500倍液喷在叶片上,使其形成一层保护膜,每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5)药剂防治:4月下旬7月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发生前可选用53.8%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选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或43%普力克5000倍液,或12.5%速保利2000倍液,或2%加收米600倍液进行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也可采用小苏打600倍液防治,在个别叶片有12个病斑时开始喷雾,每34天喷1次,连续喷46次。小苏打既能防病害,又能促进生长,且使南瓜产量提高1020%。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片表面湿度。

南方竹柳新叶畸形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南方基地竹柳在生长发育期间,常因病虫危害或药害、肥害造成叶片畸形。由于被害症状非常相似,好多种植农户很难对症下药,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而且延误了防治时机,造成大量的落叶,严重影响了竹柳的产量和品质。根据症状特点,正确诊断发生原因,是防治竹柳新叶畸形的关键。

一、症状的相同点

一是危害部位均发生在上部2~4片新叶上;二是受害叶片均表现窄小细长;三是植株矮小、生长不良,严重时落叶;四是叶片边缘卷曲、叶面凹凸、皱缩。

二、症状的不同点

1.新叶边缘卷曲的方向不同。病毒病叶缘向上卷曲;茶黄螨危害的叶缘向下卷曲;叶面肥中激素过量或除草剂飘移药害,叶缘上下起伏,叶尖向下卷曲,严重的卷曲成圆形或半圆形。

2.新叶背面光泽不同。茶黄螨危害的叶片背面发亮,有灰褐色或黄褐色光泽;病毒病和激素危害的叶背面没有光泽。

3.叶面凹凸不同。病毒病危害的叶面凹凸不平,略有皱缩;茶黄螨和激素危害的叶面不皱缩。

4.叶脉畸曲不同。激素药害易造成叶片主脉呈多三角折曲;病毒病和茶黄螨危害的叶脉不变形。

5.发生特点不同。病毒病一般气候干旱发生较重;茶黄螨发生初期多为点片发生;激素飘移药害时常沿一个方向由轻到重。

6.病源不同。病毒病是由蚜虫或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病害;茶黄螨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昆虫在危害;激素药害多是人为使用药剂不当引起的。

7.生理性缺锌小叶病。辣椒缺锌时顶端发展迟缓,发生顶枯,节间缩短、植株矮小,顶部小叶丛生,叶畸形细小,新叶片失绿,发生黄斑、叶片卷曲或皱缩,甚至枯黄或脱落,还易感染病毒病。

三、防治方法

1.人工剪除畸形病叶。

2.病毒病发生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5~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并注意蚜虫和灰飞虱的防治,以减少病害发生。

3..茶黄螨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主要防治叶片背面。

4.激素药害应在追施速效氮肥和浇水的基础上,叶面喷施芸苔素、叶霸、霍元钾或赤霉素2~4次,每隔7天喷1次,使用剂量和浓度可根据商品说明进行应用。

5.应用效果:据近日电话回访邹小文站长反馈,已经长出新芽,恢复正常长势。

山茶花的叶子发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引起山茶花叶子发黄的原因较多,有养护管理上的因素,也有生理上的原因。

有的植株夏季常会发生黄化和白化现象,这是因为土壤中缺磷、缺铁或硫等营养元素,导致茶花生理上受到影响,使叶绿素发育不完全,以至叶片发黄。发现这种缺绿病状,可以用腐殖质丰富的山泥换下原来的盆土,另外在4-9月份,每隔15天使用硫酸亚铁浸出液稀释300倍,或用三硫磷溶液喷施叶面,可减轻病状。喷药应选择阴天进行,晴天应以清晨或傍晚为宜。如果以硫酸亚铁拌和腐殖质制成片状粒肥(各花店均有出售),可以在盆径为23厘米的盆中的植株四周用竹筷打成4-5个小穴,深为5-6厘米,每一小穴施2粒,每月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植株体内氮素供应不足,也会出现叶子发黄,可施腐熟豆饼水,每月1次,肥水比可掌握20%-30%。若加入硫酸业铁千分之一溶解于肥液中,效果则更好。

此外,在养护工作中,如果浇水持续过干或过湿也会引起黄叶。当水分过多,盆土持续过湿,植株根系长期得不到空气,将会变黑腐烂,引起叶片发黄而脱落。当山茶花进入春夏生长期,气温升高,需水量增加,要隔1-2天浇水1次。在高温晴天,植株虽用帘子遮阳,但有时早晚需各浇水1次,此时水分如果供应不足,盆土经常干燥,也会引起叶子发黄甚至脱落。

山茶花是常绿乔木,叶片自新梢形成后往往2-3年内不脱落,但在5月换叶期间多数植株叶片展开,少量老叶也往往发黄脱落,这是正常现象。

此外,如果有红蜘蛛和介壳虫危害,也会导致植株叶片枯黄,前者可用25%乐果加水1000-1500倍液,或50%三硫磷加水2500-3000倍液喷洒,后者可用800倍乐果水溶液喷杀。

山茶花叶黄斑病可能是由病毒侵染的全株性病害。早期发病时,叶片上出现不甚明显的颜色不均的斑驳症状,为褪绿色或灰白色,以后渐呈深黄色斑驳或彩色斑斑块的色彩鲜艳。斑驳的形状不甚规则,大小不等,病斑边缘极其明显。茶花的花瓣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斑纹。受害植株叶片变薄,叶绿素减少,生长势衰弱。

由病毒引起的黄色斑驳与一些山茶花品种由于遗传变异所产生的黄色斑有不同的特点,遗传性黄色斑是非传染性的,使整株叶片都会出现这种斑点,其形态基本一致,点子小,数量多,而山茶花叶黄斑病是由茶花黄斑病毒侵染引起的。在地栽和盆栽植株上均有发生,嫁接可以传毒。病株作砧木、接穗上就很快出现此病毒病症状。

防治方法:①避免用病株枝条扦插,也不能用病株作砧木或采集接穗。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③平时可用病毒灵、病毒清等防治病毒病的药剂进行防治。

杂交石竹叶片出现斑点的症状和防治


1.褐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梗、茎。叶片染病初期为圆形斑点,边缘呈褐色环,略凸起渐向外扩展,有时病斑相互融合成片,使叶干枯,而在茎部发病则形成长条斑,在花梗发病则导致花朵黄化萎凋。有时病斑出现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

(1)控制介质及空气湿度,不要过高,加强通风透光。可于定植时浇以2000倍多菌灵溶液预防;

(2)发病初期以50%苯菌灵1500-2000倍全株喷施。

2.疫病

症状:此病于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主茎和分枝病部初见水渍状,后渐变深,植株输导组织受损而植株枯死,有时出现倒伏。

防治方法:

(1)控制栽培环境湿度,及通风透光,尽量以设施栽培,露地栽培宜避开雨季,或避免盆栽介质因雨水溅至茎、叶。

(2)栽培介质使用前应彻底消毒。

(3)移植后可以用甲基托布津1500倍或地特菌2000倍溶液浇灌,每10天一次。

(4)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下列药物喷施防治69%安克锰锌1500倍溶液、58%瑞毒霉锰锌1000倍溶液、64%杀毒矾1500倍溶液、50%百菌清烟剂薰防,用量1000克/亩。

3.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病害)

症状:发生于叶、花及茎。病斑中间灰褐色,呈长条状,周围褐色纹。有时湿度大时病斑出现白色液体。病斑间常融合成片,致叶片枯黄死亡。茎部亦逐渐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

(1)降低湿度,不要过度浇水,减少植株、叶片积水。

(2)增强植株抗性,培育壮苗,不宜过度施用氮肥,以使植株抗病性减弱。

(3)发病初期以硫酸链霉素2000-2500倍溶液全株喷施。

南瓜疫病防治


【南瓜疫病症状】

南瓜疫病红栗南瓜果实发病症状

南瓜疫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蔓染病,病部凹陷,呈水浸状,变细变软,病部以上枯死,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片下垂,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果实染病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浸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凹陷腐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病原与发生规律】

Phytophthamelonis称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不带菌。发病适温为2030℃,低于15℃病情发展受到抑制。从毛孔、细胞间隙侵入。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一般雨季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病害易流行。田间积水,定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等不良条件下病情加重。浙江地区发病高峰期为4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两季发病重。

【防治方法】

苗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做到见湿见干,发现疫病后,浇水减到最低量,控制病情发展。但进入结瓜盛期要及时供给所需水量,严禁雨前浇水。发现中心病株,拔除深埋。

种子处理。可用72.2%霜霉威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用清水浸种8小时,催芽播种;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冲洗干净后晾干或催芽、播种。于发病前施用保护剂,尤其是雨季到来之前加强预防,可用下列保护性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30%醚菌酯悬浮剂25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可采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4.51%霜霉威乙膦酸盐可溶性水剂10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66.8%丙森异丙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南瓜出现裂纹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