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技术。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玉米化学除草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我县玉米田主要有田旋花、小旋花、狗尾草、藜、刺儿菜、马齿苋、马唐、画眉草、牛筋草、千金子、虎尾草、刺藜等杂草。玉米田草害连年偏重发生。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和农民耕作观念的转变,玉米化学除草面积愈来愈大,化学除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化学除草愈来愈引起重视。

(1)玉米播前化学除草技术:地膜玉米覆膜前亩用50%乙草胺100毫升,或50%乙草胺100毫升与40%阿特拉津75毫升混合,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施于田间垄面,1-2天后覆膜、播种。

(2)玉米播后苗前化学除草技术:常用药剂主要有40%乙莠200-250克/亩、40%丁莠200-250克/亩、52%异丙草莠200-250克/亩、40%甲乙莠200-250克/亩。应于玉米播后1-2天内施药,对水4050千克混合喷施于田间土壤表面。播后土潮时立即喷药,土干必须多加水。喷施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酰胺类除草剂由幼芽吸收,主防禾本科杂草,莠去津由根吸收,主防阔叶杂草,两者结合杀草谱广。

(3)玉米幼苗期防治:玉米1-3叶期,杂草出土前到杂草1-2叶期,常用药剂主要有40%异丙草莠250-300毫升/亩、52%异丙草莠200-250毫升/亩、60%异丙草莠180-230毫升/亩。

(4)玉米4-7叶期是玉米田杂草防除的一个重要时期,若不及时防除杂草,将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可用40%烟莠去津120-150毫升/亩、40%磺草莠去津250-300毫升/亩、40%磺草莠去津100-150毫升+40%烟莠去津80-100毫升/亩、40%烟莠去津80-100毫升/亩+56%二甲四氯钠盐50-60克/亩,兑水35-4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施玉米植株茎叶。

(5)玉米大苗期和中后期防治:玉米8-10叶(株高80厘米)以后杂草较多地块,行间定向喷施20%百草枯水剂150-200毫升/亩。如果田间杂草稀疏可加封闭除草剂一起使用,如40%异丙草莠150-200毫升+20%百草枯200毫升/亩。不能将药液喷到玉米植株上,喷头须加防护罩,防止药液喷到玉米茎叶上产生药害,注意风大时不能喷药。

编辑推荐

姜田化学的除草技术


在生姜植株已长成的情况下,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登记在生姜上的选择性除草剂,因此只能采用人工的方法来防除。如果硬要用化学药剂除草,采用草甘磷等定向喷雾防生姜周边的杂草,虽有一定效果,但极易伤害生姜植株(一定要用防护罩,以免药液溅到生姜叶上),同时要反复施草甘磷多次才有效,所以一般不提倡生姜长成后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生姜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一般是在播种前后用一次,播种后20~30天必须再用一次。这样才能比较彻底,后期通常只能采用人工拔除了。下面介绍几种化学除草的药剂和方法:

除草醚姜田除草使用较多,常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主要采用喷雾法或毒土法进行土壤处理。

喷雾法每667平方米用1公斤左右除草醚,加入100公斤左右清水配成药液,在生姜播种后,趁土壤湿润将药液均匀地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喷药时应注意倒退操作,喷药后要保持地面湿润。

毒土法每667平方米用1公斤左右除草醚与15~20公斤的湿而不黏的细土充分混匀,用塑料薄膜盖严堆放10~14小时,使药剂被土壤充分吸收,待种姜播种后,将毒土均匀撒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操作过程中同样应倒退进行。

除草通每667平方米用33%除草通乳油150~180毫升,加水60升,于生姜播后苗前喷雾。沙土地用药需减量。

几种蔬菜的化学除草技术


蔬菜人工除草费工费时,同时也难以控制大量杂草的繁殖危害,而采用化学除草技术见效快、效果好,省工省时。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蔬菜地的化学除草技术:

大白菜在大白菜播后苗前,用60%丁草胺100毫升/亩处理土壤,对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对大白菜基本安全。并减少了由于人工除草所造成的机械损失。由于大白菜出苗快,应在播后立即施药。

萝卜萝卜对除草剂的选择性不高,用60%丁草胺120毫升/亩或53%AM-2150毫升/亩都很安全,对其出苗和生长无影响。

番茄移栽前或移栽缓苗后,用48%地乐胺200毫升/亩,33%除草通150毫升/亩或53%AM-2150毫升/亩喷雾处理土壤,尤以AM-2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效,并对番茄安全。喷雾时应注意,药液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作物。

黄瓜直播黄瓜,播后苗前用48%地乐胺200毫升/亩作土壤处理。移栽黄瓜,在移栽缓苗后,用33%除草通150毫升/亩喷雾处理土表,并结合中耕混土,除草效果好,对黄瓜安全。

芹菜芹菜移栽前或移栽缓苗后,用48%氟乐灵100-150毫升/亩喷雾处理土壤,结合中耕混土,对芹菜安全。菜田除草,只要掌握好用药时间、剂量及方法,就能取得较好的除草效果并获得良好的效益。

苗圃化学除草应注意哪些?


杂草防除的物理方法主要是人工拔除、耕作和使用覆盖物,生物控制法很少在园林苗圃中使用,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则是化学除草。

一、杂草的种类: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根据生活周期将其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分夏季一年生和冬季一年生杂草。夏季一年生杂草在春季发芽,夏季或秋季成熟、结种,冬季死亡;冬季一年生杂草秋季发芽,以幼苗过冬,来年春季生长,夏季结子死亡,如牧羊草和千里光就是这种类型。

两年生杂草生长期为两年,第一年发芽长叶,把能量积累在根部,第二年杂草利用储存的能量继续生长,一般在夏季或第二个秋季结子后死亡,如毛蕊花属、牛蒡属和蓟是常见的两年生植物。多年生杂草包括普通多年生、球根多年生和匍匐多年生杂草,它们的生长期为两年以上,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年不产种子,第二年结籽。普通多年生杂草只靠种子传播,杂草自身能够繁殖,如蒲公英、车前草就是这种类型的杂草。在苗圃生产中很少涉及球根杂草,它们可以用种子或地下鳞茎繁殖。匍匐多年生杂草靠种子和匍匐根繁殖,如加拿大蓟。多年生杂草通常需要重复控制,如使用除草剂、耕作或人工拔除。

有效的杂草防治不仅要了解杂草生命周期,还需要早防早治。大多数除草剂在杂草较小时使用效果最好。因此,杂草幼苗的鉴定是防治成功的关键。杂草防治要特别注意遗漏的杂草和新出现的杂草,任何危害严重的杂草都应尽早防除。

二、化学除草原理:化学除草的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的内吸、触杀作用,有选择地防除田间杂草。除草剂能抑制和破坏杂草发芽种子细胞蛋白质酶,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阻,同时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杂草吸收药液后一般不能正常生长,逐渐枯死。根据作用机理,化学除草可分为3种方法,一是根据作物与杂草的抗药性不同,选择某种除草剂消除杂草,而作物不受药害;二是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结构上的区别和根系、茎、叶分布的差异进行化学除草;三是根据作物与杂草发生时间不同,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如在栽植前施用除草剂,杀死各种杂草,待除草剂失效后再播种栽植。

三、除草剂的类型:

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兼茎叶处理除草剂:

(1)土壤处理剂:一般用在土壤或生长介质表面,通过杂草根系吸收或在杂草萌芽时穿过土壤表面到达发芽处而起作用。它必须在土壤或介质中溶解以提高药效,这种除草剂会在土壤中保持相当一段残效期,少则一周,多则一年或更长,因此必须慎重选择以免对后茬花卉苗木造成药害。常见的有氟乐灵、都尔以及土壤兼茎叶处理除草剂森草净、果尔、林草净等。在使用此类药剂以前必须对土壤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如土壤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等,以便确定用药量。

(2)茎叶处理除草剂:指除草剂通过植物茎叶进入植物体内而起作用的药剂,入土后往往失效或者效果大大降低,常采用喷洒方式施药,最常见的有盖草能、禾草克、稳杀得、拿扑净以及茎叶兼土壤处理的茅草枯、2.4-D丁酯等。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剂时首先要对这类药剂的杀草谱、杂草敏感期以及选择性能有所了解,其次是知道要求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与降雨要有一定相隔时间。如果刚打完药下大雨,把药剂全部淋洗掉,则造成浪费。

(3)土壤兼茎叶处理除草剂:通过土壤作为媒介进入植物,也可以通过茎叶进入植物起作用。这类药剂按用药时间可分别按土壤处理阶段与茎叶处理阶段使用。.

内吸传导型和触杀型:

(1)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喷在杂草上,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株体内输导运送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使之枯死。内吸型除草剂可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对大草也有效。

(2)触杀型除草剂:喷到土壤表面或杂草叶片上,既不会被传导到其他叶片也不会传导到根部等其他部位,是通过削弱和扰乱杂草细胞膜,导致渗漏和局部死亡。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因而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小的杂草。施药时要求喷洒均匀,使所有杂草个体都能接触到药剂,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化学除草的优劣及其如何来正确看待


化学除草的优劣如何正确看待化学除草对于很多草坪管理人员来说,运用人工拔草是相似的,对化学除草则各有各的看法。

一、人们对草坪使用除草剂的几种偏见看法:

1、化学除草不安全

在草坪除草剂研发、使用技术尚不完善的今天,不完善的产品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个成熟的产品,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方法加以使用,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

除草剂作为农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实质是救灾物资,从使用技术、方法、时期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草坪除草剂更是如此。因其行业和市场的特殊性,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营销水平不高。销售人员还处于业余选手阶段搞销售,表现为:销售人员产品知识、植保知识不够,营销水平不高。这都是造成广大草坪管理人员对除草剂认知不够的原因。也是该营销队伍近几年和未来十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方向。因此,行业的从业人员认真普及技术营销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技术营销是指在销售草坪除草剂的过程中,要把技术传播与营销服务贯彻于整个销售过程,它通过采取讲座、辅导、使用示范等具体方式,向重点消费群体(草坪管理人员、种植户)传播杂草的科学防治与预防,以及除草剂的使用与选择等专业知识。国外农药公司,在市场聘用数万名专业人员,从事技术营销,取得了良好效果。金牌、银牌,市场认可才是王牌,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面向市场,提供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服务即产品,一定要把服务当作产品来经营。草坪行业从业人员一旦真正对行业产品有了正确、客观的认识,这种观点就不存在了。

油菜田除草技术


防除油菜田杂草,要在大力实施油麦、油蔬、油豆等轮作换茬和加强田间管理的基础上,狠抓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

播前化学灭茬

在水稻收割后油菜播栽前的空茬期间,用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防除田间已出杂草或前茬再生植株,施药后第二天可直接播种或移栽油菜。

土壤封闭处理

以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以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毫升,在播栽前3~5天加水喷雾防除;或者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100毫升,在移栽油菜移栽前加水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以每亩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都尔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毫升,在移栽前加水喷雾防除。

油菜田除草技术

苗后茎叶处理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油菜田,可以每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40毫升,在杂草3~5叶期加水喷雾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油菜田,可以每亩用30%草除灵悬浮剂50~60毫升在直播油菜6~8叶期、移栽油菜返青后加水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油菜田,每亩用17.5%精喹草除灵乳油80~100毫升,在杂草2~3叶期加水喷雾防除。

四边除草技术

田边、沟边、路边、渠边的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不仅是灰飞虱、稻蝗等害虫的孳生地,还为下年农田杂草发生提供大量种源,生产上在防除农田杂草的同时也要把这些杂草的防除列为重点。

甘蓝黑胫病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1.农药拌种一般种子可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药苗床消毒土壤旧苗床可用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锌等量混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加半干细土10千克,拌匀后将2/3药土施入苗床内,1/3药土盖在种子上。若盖土不够厚,可撒上无病细土。

3.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种蝇等地下害虫,不仅直接为害甘蓝,而且可造成虫伤口,利于病菌侵入发病。因此,要及时防治,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可参看种蝇等地下害虫防治的有关部分。

4.农药消毒病田土壤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施在定植沟内或定植穴内。也可用每666.7平方米1-2千克药加50-100千克细土,拌匀后,均匀施于地表,然后翻入土壤内。

5.喷药液防治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液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复合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浙江德清防治白蚁不用化学农药引进IPM技术


中国园林百科网消息:开展白蚁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化和小区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化学农药防治,是目前防治白蚁最常用的方法。近日,记者从县白蚁防治研究所了解到,武康城区人居环境中正在全面推广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即IPM技术)。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意味着防治白蚁将彻底告别化学药物。

近年来,县白蚁研究所克服资金困难,相继在部分小区实施试点。今年春晖公园全部采用IPM技术,效果非常好。IPM技术是国内最专业的白蚁监测、引诱、捕杀的环保技术,就是在环境中安装上监测控制装置进行白蚁监控,通过定期检查装置,有白蚁危害则采用少量生物农药进行灭治,与传统化学农药灭治相比可减少药物用量99%以上。

目前,玫瑰庄园、玉墅林枫、绿城桂花城、翡翠城等小区内正在实施IPM技术。小区、公园IPM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该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县当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保护园林绿化和小区公共安全及其重要,因此,该所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和雷甸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洋北村新社区全面推广应用此项环保技术,推广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使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20000套,项目总投资320万元,此项目预计到2011底完工。

更可喜的是,我县正在推广的IPM技术引起了省白蚁防治中心的重视,省白蚁防治中心将与我县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此项新技术推广项目,为全省白蚁行业树立环保治蚁样板。

地下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


地下害虫化学防治方法有很多种,下边给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

土壤处理。使用剂量为50%辛琉磷乳油每100平方米3.74.5公斤,结合灌水施人土中,有良好的灭虫保访效果。或用50%芒琉磷乳油每100平方米3.04.5公斤,加细土每100平方米375450公斤(将药液加10公斤水稀释,喷洒在纫土亡,伴匀伎药液充分吸附于纫土上),条施后浅锄,结合浇水效果更作:也叮用2%甲基异硫磷粉剂每100平方米3045公斤,加纫上每100平方米375450公斤,条施后覆土,效果良好月可减免用乳泊处理土壤的浪费。

喷撒农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演氰菊酌l000倍液、90%的敌百虫0.5公斤,加水250一380公斤、或50%敌敌医0.25公斤,加水500公斤,在防治期进行地研喷洒,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2.5%敌百虫粉喷撤2次,每公顷每次用药45公斤,对地老虎有较好防效;每平方米闻磷化锅1克,对根熔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毒饵毒草。用90%晶体敌订虫0.5公斤(或2.5%敌百虫粉1.52.5公斤),加水2.55公斤,喷在50公斤碾碎炒香的梢子饼上或油渣上;用50%千琉磷乳油50克,拌棉饼5公斤或用鲜草代替,铡成碎单;每0.25公斤敌百虫品体拌草30一35公斤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每公顷用量225300公斤。

利用药剂防治,应注意适期,既节省药剂,药效也比较好。毒饵毒草的使用是在错过适期,虫龄已大.或早期没有达到防治指标,后期危害较咎遍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补救办法,此时若虫口密度较高,必然造成缺硫,则应采用移栽补苗等措施,进行补救。

玉米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具危害的害虫之一,玉米蚜虫危害玉米穗部,是内吸性害虫,主要吸取玉米的汁液,妨碍玉米的生长,对玉米的危害极大,需重点防治。

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又称玉米缢管蚜;俗称麦蚰、腻虫、蚁虫等。主要为害玉米、小麦等作物,另外还为害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成、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取食、能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叶片边缘发黄;发生在雄穗上会影响授粉并导致减产;被害严重的植株的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秃尖较长。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红叶病毒,导致病毒病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同时蚜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无棒“空株”。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若蚜体深绿色,成蚜为暗绿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体表有网纹。腹管长圆筒形,端部收缩,腹管具覆瓦状纹,基部周围有黑色的晕纹;尾片圆锥状,具毛4—5根。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深绿色,头、胸黑色发亮,复眼为暗红褐色,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

发生现律

一年发生20代左右,以成、若蚜在麦类及早熟禾、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翌年3—4月间随着气温上升,开始在越冬寄主上活动、繁殖为害。6月下旬7月初蚜虫由其他寄主迁往夏玉米,7月下旬玉米蚜大量迁入,抽雄前蚜虫在心叶为害,7月底至8月上旬玉米进入抽雄期,玉米蚜迅速增殖。8月上旬至中旬进入盛期,百株蚜量达万头以上。8月下旬末天敌大量出现,气候干燥凉爽,蚜量急剧下降,集中在雌穗苞叶或下部叶片,玉米收获前产生有翅蚜迁飞其他寄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采用麦垄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10—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

药剂拌种。玉米播种前,可用吡虫啉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化学防治。在玉米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可喷施农药进行防治!

繁殖玉米蚜虫上的注意事项

(1)7、8月份属高温季节,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喷药时应做好防护,防止喷药时中毒

(2)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时段生长中后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同时科学选用农药品种,不能随意加大和减少用药量

喷药后农药废弃包装物应集中带回销毁处理,不能随意丢弃,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一15%。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玉米螟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玉米螟形态特征

1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一15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2卵:玉米螟卵块由20一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3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一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4蛹:玉米螟蛹15一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一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防治玉米螟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在玉米螟生长的各个时期采取对应的有效防治方法,在全省的各县(市)联防、在全县的个村屯联防,一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灭越冬幼虫: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荐,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机械灭茬、白僵菌封垛等方法来压低虫源,减少化蛹羽化的数量。白僵菌封垛的方法是:越冬幼虫化蛹前(4月中旬),把剩余的秸秆垛按每立方米2两白僵菌粉,每立方米垛面喷一个点,喷到垛面飞出白烟(菌粉)即可。一般垛内杀虫效果可达80%左右。

2灭成虫:因为玉米螟成虫在夜间活动,有很强的趋光性

所以设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诱杀7月末结束,晚上太阳落下开灯,早晨太阳出来闭灯。不但诱杀玉米螟成虫,还能诱杀所有具有趋光性害虫。

3灭虫卵:利用赤眼蜂卵寄生在玉米螟的卵内吸收其营养,致使玉米螟卵破坏死亡而孵化出赤眼蜂,以消灭玉米螟虫卵来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方法是;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后推10天,就是第一次放蜂的最佳时期,约6月末到7月初、隔5天为第二次放蜂期,两次每亩放1.5万头,放2万头效果更好。

4灭田间幼虫:可用自制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玉米螟幼虫。

1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0.5公斤拌过筛的细砂5公斤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白僵菌就寄生在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体内,来杀死田间幼虫。

2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50一75公斤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1公顷1.5一2公斤辛硫磷即可。

3用自制溴氰菊酯颗粒剂、杀灭菊酯颗粒剂投放在玉米心叶内,每株1一2克。

4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可用药剂为:

40%氧化乐果加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氟氯氰菊酯)。

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一50倍液。

5人工摘除卵块和田间释放天敌赤眼蜂,也可减轻危害。

6穗期防治。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7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性昆虫天敌。能寄生在多种农、林、果、菜害虫的卵和幼虫中。用于防治玉米螟,安全、无毒、无公害、方法简单、效果好。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选择晴天大面积连片放蜂。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蛾卵量确定。一般每公顷释放15万~30万头,分两次释放,每公顷放45个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其中部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叶片不要卷得太紧,将蜂卡用线、钉等钉牢。应掌握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1d后即可大量出现。

(2)利用白僵菌:

①僵菌封垛白僵菌可寄生在玉米螟幼虫和蛹上。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撒白僵菌粉封垛。方法是每立方米秸秆垛,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g,喷一个点,即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

②白僵菌丢心一般在玉米心叶中期,用500g含孢子量为50亿~100亿的白僵菌粉,对煤渣颗粒5㎏,每株施入2g,可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③Bt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田间喷施每毫升100亿个孢子的Bt乳剂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有效控制虫害。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此病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中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发病条件

1.感病品种的大量种植,是导致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病原菌可能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导致原来抗病的品种丧失抗性。

2.长期连作致使土壤含菌量迅速增加。据报道,如果以病株率来反映菌量,那么土壤中含菌量每年可大约增长10倍。

3.使用未腐熟的厩肥。据试验,施猪粪的田块发病率为0.1%,而沟施带菌牛粪的田块发病率高达17.4%~23%,铺施牛粪的田块发病率为10.6%~11.1%。

4.种子带菌未经消毒、病株残体未被妥善处理都会使土壤中菌量增加,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

5.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与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土壤温度在15~30℃范围内都利于病菌侵入,以25℃最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病菌侵入,在20%的湿度条件下发病率最高。另外,海拔越高、播种过深、种子生活力弱的情况下发病较重。

侵染温限15~35℃,适宜侵染温度20~30℃,25℃最适。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不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抗病的杂交种有丹玉13、掖单14、豫玉28等。

2.播前种子处理

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有人说五叶期以前),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较好,大面积防效可稳定在60%~70%。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下几种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1)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重量0.2%~0.3%的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20%萎锈灵1kg,加水5kg,拌玉米种75kg,闷4h(小时)效果也很好。

(2)速保利按40~80g有效成分与100kg种子拌种。

(3)0.3%的氧环宁缓释剂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

(4)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7%用量拌种,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0.7%用量拌种。

(5)用50%矮壮素液剂加水200倍,浸种12h(小时),或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

(6)选用包衣种子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拨除病株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雌、雄穗,但苗期已表现病状,切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明显,确诊率愈高。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彻底扫残。拨除的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4.加强耕作栽培措施

(1)合理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调整播期以及提高播种质量播期适宜并且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厚薄适宜。

(3)拔除病株苗期和生长期症状明显时或生长后期病穗未开裂散出黑粉(冬孢子)之前,及时割除发病株并携出田外深埋。

(4)施用净肥减少菌量禁止用带病秸秆等喂牲畜和作积肥。肥料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减少土壤病菌来源。另外,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同时秋季进行深翻土地,减少病菌来源,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实行3年以上轮作f、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及时拔除新病田病株,减少土壤带菌。

药剂防治用根保种衣剂包衣玉米播前按药种1:40进行种子包衣或用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种100kg,堆闷24小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效优于三唑酮。也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三唑酮乳油拌种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润,然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此外,还可用0.7%的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末破裂前拔除病株,特别对抽雄迟的植株注意检查,连续拔几次,并把病株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对苗期表现症状的品种或杂交种,更应结合间苗完苗拔除。拔除病苗应做到坚持把“三关”即苗期剔除病苗,怪苗,可疑苗;拔节、抽雄前拔除病苗;抽雄后继续拔除,彻底扫残,并对病株进行认真处理。

加强检疫,各地应自己制种,外地调种时,应做好产地调查,防止由病区传入带菌种子。

玉米青枯病防治技术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3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当前,玉米青枯病已发展成玉米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

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很容易和健株区别。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尤为多见。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需一周左右,短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有的果穗下垂,穗柄变柔软,不易剥离。包叶也呈青枯状。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剖茎检查,髓部空松,病穗籽粒排流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该病害土壤中的越冬菌源,在玉米播种后至抽穗吐丝期陆续由根系入侵,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遇高温高湿,雨后晴天常出现发病高峰。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矮秆、早熟品种和双穗玉米发病重。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秸秆未经腐熟作肥料,将病菌带入田间,发病重。早播发病重,晚播发病轻。地势低洼、积水的地块发病也重。冰雹、虫害、各种原因造成的创伤等有利于病害发展。

发病原因

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尚有争论,各地分离的病菌不同,有三种看法:

1、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

2、由真菌腐霉菌引起的。

3、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形成的。

以上这三种情况是都存在的,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不一。镰刀菌和腐霉菌二者都能浸染致病,引起玉米青枯病,只是环境不同,主次不一而已。

防治方法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

2.清除病残体。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结合深翻土地。

3.轮作。重病田应与其它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4.适期播种。春玉米应适期晚播,能有效减轻青枯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及时中耕和排除积水等田间管理措施,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于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复合肥,防病效果较好。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6.治虫防病。及时防治玉米螟、粘虫,能减轻病害发生。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玉米化学除草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