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葡萄黑痘病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葡萄黑痘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分布广,发生普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以北方沿海和春夏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最为严重。在检、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甚重,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葡萄黑痘病症状】

葡萄黑痘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逐渐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呈暗紫色,后期常干裂穿孔。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在粗枝蔓上,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淡色并可裂开。幼果发病,果面出现深褐色斑点,渐形成圆形病斑,四周紫褐色,中部灰白色,形如鸟眼,表面硬化,有时龟裂。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人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值。

【病原与发生规律】

有胜世代为Elainoeampelina称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Sphacelomaampe-linum称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枝梢、叶痕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高,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开花,病菌即可开始初侵染,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6月中、下旬以后,气温升高,如有较多的降雨,植株可受到严重为害,此时是盛发高峰期。秋季又有次生长旺季,大量抽出新的枝梢,黑痘病又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雨水多、湿度大为害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或偏施氮肥导致徒长或成熟期延迟,易发病。栽培管理粗放,枝叶郁闭,肥料不足或肥料配比不当等都会诱发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及时清除地面杂草和杂物,保持地面清洁。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果穗及时套袋,隔离病菌,进行幼果保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保证树体营养全面,健壮生长。注意氮的用量,防止贪青旺长。

2、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喷洒铲除剂,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原粉200300倍液、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

3、葡萄开花前,可用下列药剂: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6.2%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施。

4、葡萄开花后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胜粉剂800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250倍液;32.5%代森锰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10002000倍液等。

5、在病害发生中期,可用下列药剂:40%氟硅唑乳油500010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噻菌灵可湿胜粉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若遇下雨,要及时补喷。控制了春季发病高峰,还应注意控制秋季发病高峰。

小编推荐

葡萄黑痘病及其防治措施


别名:疮痂病,俗称乌眼病 为害作物:葡萄 为害症状: 1.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头人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直径1-4毫米。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晕圈。 2.果实:绿果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确: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染病较晚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果味较酸。 分类属性: 葡萄痂囊腔菌,属于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病菌的无性阶段致病。 发病特点: 1.多雨高湿的气候发病重; 2.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树势衰弱等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防治葡萄黑痘病应采取以减少菌源,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清园: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休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集中烧毁。 2.利用抗病品种:如我区主要栽培的巨峰品种,即属中抗黑痘病。苗木定植前最好进行消毒处理。用3-5%的硫酸铜溶液或3-5度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浸泡3-5分钟即可。 3.加强管理:①合理施肥。定植前和采果后施足有机肥,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②搞好雨后排水工作,防止果园积水;③及时锄草、摘梢、绑蔓,使其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 4.药剂防治: ①萌芽初期,用53.8%可杀得2000型悬浮剂1000-1200倍喷雾; ②花前花后可用:5%霉能灵可湿粉600-1000倍、25%敌力脱乳油3000-5000倍、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75%达科宁粉剂500~800倍液或40%达科宁悬浮剂800---1000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天施-次。

葡萄患黑痘病后该如何防治


黑痘病又称鸟眼病、疮痴病,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葡萄病害。我国南方各省尤以春夏两季多雨潮湿的天气发病严重。

症状:主要危害葡萄的新梢、幼叶和幼果等幼嫩绿色组织。新梢、蔓、叶柄、叶脉、卷须及果柄受害时,呈暗色不规则凹陷斑,病斑可连合成片形成溃疡,环切而使上部枯死。幼叶受害呈多角形,叶脉受害停止生长,使叶片皱缩以至畸形。叶片受害生淡黄色圆形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色,干燥时破裂穿孔。幼果受害,呈褐色圆斑,外围紫褐色,中央灰白色似鸟眼状。后期病斑开裂,病果小而味酸。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叶、病枝蔓等发病部位越冬。次年萌芽后产生新的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从皮孔、气孔等自然孔口入侵,侵染后,经约10天左右即可形成病斑。并多次再侵染,致使病情加重。远距离传播则靠病苗木和插条。产生分生炮子及侵入的适温为25C。上海地区在萌芽展叶期即可形成初次侵染,10天左右后开始出现病斑,发生于新梢基部1-3叶,15天后出现第一次高峰。以后不断重复侵染,5月上-6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此时正值梅雨季节,不仅雨水多、湿度大,而且温度已上升为25C左右,同时新梢、枝条、叶、果处于幼嫩阶段,有利病菌侵入。7-8月由于高温炎热、湿度较低,加之,组织老化,病菌侵染哈发病均受到抑制,发病较少。8月下旬后秋凉多雨时将再次蔓延,抑制持续到落叶。欧亚品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而美洲种品种,如玫瑰露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l)冬季清园,减少初浸染来源。

(2)波美3-5度石硫合剂匀喷枝干;

(3)展叶初期(二叶一心,新梢约5cm长度时,)开始防治,以后每2周喷药一次。二叶一心期、花前1-2天,80%谢花及花后10天左右是纺织的四个关键时期,不能疏漏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世高3000倍、阿米西达5000倍、波尔多液(1:1:160-200)、百菌清1000倍、代森锰锌1000倍、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1000倍等。据报道,开花前、后和幼果膨大期喷布霉能灵5%WP800-1000倍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有机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措施


有机葡萄收获后,在贮藏期间,仍处于一个不断新陈代谢过程中,其水分的变化、氧化的发生、细菌的繁殖和害虫的发生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是葡萄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那么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1、选用抗病品种。如巨峰、康拜尔、玫瑰露、吉丰14、白香蕉等品种对黑痘病具有较强的抗病害能力,果农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选用。

2、苗木消毒。葡萄黑痘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苗木。因此,对苗木、插条要进行严格检查,对有带菌嫌疑的苗木插条,必须进行消毒。

3、.搞好果园卫生修剪、清除病叶、病果及病蔓等。

4、合理的肥水管理。葡萄园定植前及每年采收后,都要开沟施足优质的有机肥料,保持强壮的树势;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

5、春季植株萌发前喷3-5Be石硫合剂。在葡萄生长期,自展叶开始至果实三分之一成熟为止,特别是花前与花后两个关键时期,每隔15-20天喷一次保护性药剂。

6、发病期改用治疗性药剂,如10%世高1500倍、福星7500倍、腈菌唑1500倍、烯唑醇等,交替用药2-3次。采收期防治改用眯鲜胺,药后48小时即可采食。

以上就是有机葡萄黑豆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果农有所帮助。

葡萄的黑痘病有什么表现及防治方法


龙发苗木提醒您:葡萄黑痘病表现及防治方法

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

叶片:开始出现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直径1~4毫米。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的晕圈。

叶脉: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连边缘暗褐色。叶脉被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

穗轴: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要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果实:绿果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染病较晚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果味较酸。病斑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乳白色的粘质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新梢、蔓、叶柄或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开裂。新梢未木质化以前最易感染,发病严重时,病梢生长停滞,萎缩,甚至枯死。叶柄染病症状与新梢上相似。

1.高架栽培,开沟排水。架式的高度一般在2.O-2.2米。篱架的第一道铁丝离地面80厘米,由下而上设四道铁丝,为提高结果部位,第一道铁丝以下不让挂果。另在葡萄园的四周及行间开排水沟,深70100厘米,宽50-60厘米;行间沟深40一50厘米,宽3040厘米,有利雨季排水降低园间湿度,可减少病害侵染。

2.清园灭病源。彻底清园,消灭病源是预防的有效措施,做法是结合冬季修剪将病枝剪除,老皮剥掉,落叶扫净,并集中烧毁。而后喷两次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第一次在清园后进行,可用5度石硫合剂加0.30.5%五氯酚钠;第二次在芽萌动时进行,用3度石硫合剂O.30.5%五氯酚钠。喷雾时务必周到,连同地面一起喷,效果更好。

3.根据两候及时喷药,所谓两候,即气候与葡萄物候期,黑痘病主要靠风雨传播侵染,而且主要危害葡萄的幼嫩部分。在葡萄生长的各阶段,因气候、病菌的潜育期及葡萄的抗病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喷药所间隔的时间也不同。从幼叶展开34片时,就要开始喷药,直至开花前,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药物可用2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也可用800倍的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月底至6月初,正值葡萄开花及幼果生长期,又是高湿梅雨季节,这阶段是葡萄黑痘病的盛发期。因此,在葡萄开花前及谢花后要各喷一次药。以后每隔一星期左右喷一次。遇雨要及时补喷。可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600倍的代森锰锌或700倍的甲基托布津。6月上旬过后,葡萄枝叶成熟老化,果实迅速膨大,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18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采果后用倍量式18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5天一次保叶。

4.套袋护理。套袋的材料,可用旧报纸。将其做成长宽为20-2515-18厘米的纸袋。套袋时将幼穗套入袋内,再用预先剪成小段的22号的细铁丝将纸袋扎于穗梗或新梢节间上即成。套袋的时间以谢花后立即进行为好,边谢花边套袋则更稳妥,这样可以减少幼果感病的机会,效果更理想。套袋之前,必须对果穗周密地喷一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0倍的代森锰锌。

苹果苦痘病防治方法的简单介绍


苹果苦痘病又称苦陷病,是在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

1、病因:苹果苦痘病主要是因为树体生理性缺钙引起的,修剪过重,偏施、晚施氮肥,树体过旺及肥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果实生长期降雨量大,浇水过多,都易加重病害发生。

2、症状: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出现症状,贮藏期继续发展。病斑多发生在近果顶处,即靠近萼洼的部分,而靠近果肩处则较少发生。病部果皮下的果肉先发生病变,而后果皮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圆形斑点,这种斑点,在绿色或黄色品种上呈浓绿色,在红色品种上则呈暗红色,而且病斑稍凹陷。后期病的部位果肉干缩,表皮坏死,会显现出凹陷的褐斑,深达果肉2~3毫米,有苦味。轻病果上一般有3~5个病斑,重的60~80个,遍布果面。

3、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增施农家肥,严防偏施和晚施氮肥,保持树势中庸或生长发育均衡;同时注意雨季排水,合理灌水防止过量氨态氮的积累。二是增施钙肥:防治苹果苦痘病在苹果谢花后30天左右,每隔15~20天,喷1次乳酸钙600倍液,直至采果前20天左右,效果较好。也可在采用秋施基肥时增施骨粉既增加有机质又补充了钙。三是加强贮期管理:苹果入库前要用50倍-100倍的乳酸钙液浸果;贮前进行预冷,贮前温度保持0~2℃,有条件的采用气调贮藏.

泡桐黑痘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泡桐黑痘病在泡桐生长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病害,分布广泛,可为害兰考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日本桐和各种杂交桐。一年生实生苗和根生苗受害严重症状泡桐嫩叶、嫩梢和苗木主干都受其为害。

1、危害症状

受害叶片形成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多沿叶脉发生,后期病斑破裂形成穿孔;叶柄、叶脉、嫩梢上的病斑形成突起如疮痂状,变为黑色。潮湿时生出灰白色霉层。病叶卷缩,病梢枯死。

2、病原

泡桐黑痘病病原为泡桐痂圆孢菌SphacelomapaulowniaeHara。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痂圆孢属。分生孢子盘直径41-69m,大小不一。分生孢子梗长10-12m,成纵行排列,无色、无隔膜,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大小4-5m2-3m,长椭圆形。

3、发生规律

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条件合适时,分生孢子成熟,靠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4月中、下旬幼叶上出现新病斑。病菌从皮孔处侵入,潜育期3-6天。5-6月新梢生长期为发病盛期,直到秋季为止。

在多雨天气,苗木过密,弱小苗易感病,患丛枝病的小枝、小叶上常感染有黑痘病,植株中下部发病较重。泡桐不同品种和杂交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其中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杂交种、豫选1号泡桐发病率高;山明泡桐、楸叶泡桐和豫杂1号泡桐等较抗病。管理粗放、栽植过密的实生苗圃地发生严重,泡桐黑逗病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

4、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冬季清理病残物,减少病害。

(3)避免苗床地连作或在泡桐树附近育苗。

(4)播种地在播种前消毒,每亩撒1公斤至1.5公斤敌克松。播种前可用0.3%的敌克松原粉拌种。

(5)5-6月发病期,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800倍液2-3次即可,可保护新梢和嫩叶。

葡萄黑痘病摸清规律好防病


葡萄黑痘病为害葡萄幼嫩组织,包括幼果嫩叶、新稍等,叶和幼果受害最大。叶片染病,嫩叶、叶片和叶脉发生红褐至灰褐色病斑,病叶常穿孔畸形。幼果染病,初期产生褐色小圆斑,后扩大为直径38mm病班,后期病斑中部变发白色,稍凹陷、边缘红色或紫色;似鸟眼状。以后病斑硬化或龟裂,果实丧失商品价值。长大的叶片和着色后的果实不受病菌浸染。

黑痘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蔓上越冬,也可在落地的病叶、病果穗及架面上残留的卷须上越冬。第二年春天,越冬病菌繁殖浸染嫩叶、嫩稍,发病部位产生的新病菌又可进行浸染。黑痘病发生需要较高的湿度。西北、华北、东北一般年份发生不多,滨湖、沿海及低洼潮湿果园发生较重。4-6月份降雨多,利于病菌浸染。淮河流域春夏之效降雨多,湿度大,病害易发生。不同葡萄品种抗病性有差异,龙服、牛奶、无核白、玛魁等品种感病,近年大量发展的红提葡萄感病,且大多面积集中栽培,为黑痘病发生提供了条件,应密切注意发生状况,及时防治。

防治黑痘病应以药剂防治为主,并做好清园工作。对感病品种和上年有黑痘病发生的果园,当新稍长出l3片嫩叶时进行首次喷药,以后每隔七天左右喷药1次(在黑痘病高发区的淮河流域每10天喷药1次)直至6月中旬。可选用的农药品种有:百菌清600800倍、大生600倍、世高1000-1500倍液,科博500600倍;有机硫酸铜1500倍。上述农药交替使用,喷药务求细致周到,嫩叶、嫩梢、幼果表面均应喷到。结合各剪把病梢及架面上卷须剪除干净,认真清扫地面落叶及病果穗,可大量减少越冬菌源数量;对防治有积极意义。

小麦黑胚病防治方法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小麦感病后,胚部会产生黑点。如果感染区沿腹沟蔓延并在籽粒表面占据一块区域,会使籽粒出现黑斑,使小麦籽粒变成暗褐色或黑色。黑胚粒小麦不仅会降低种子发芽率,而且对小麦制品颜色等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小麦质量标准中,将黑胚粒增补为不完善粒,收购时最大允许含量不得超过4.0%.小麦黑胚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地区、年份和农艺措施有关。小麦生育期间尤其是籽粒灌浆期间降雨和露水强烈的地区,黑胚病发生较重;栽培中高氮肥和频繁的灌溉方式,亦会加重黑胚病的发生。

防治小麦黑胚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要特别注意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在小麦灌浆初期,若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应抓紧时间用药,此时防治效果最佳。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十五分之一公顷20至40克,对水50千克喷施,效果最好

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用种子重量0.2%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程度。

2.加强管理。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搞好氮、磷、钾与微肥的配合施用,增加土壤透气性,播种时不要播种过深,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在小麦拔节孕穗期及扬花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75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地控制该病发展。

3.实行轮作。将小麦与油菜、马铃薯等非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深翻土壤将病株残体深埋土中,以消灭病菌。

4.选用抗病品种。

枸杞的黑果病防治方法


枸杞主要病害之一的黑果病,会造成减产50%左右,严重时减产达80%。病原菌危害枸杞的青果、花、蕾,也危害嫩枝和叶。山东、河北和陕西地区发病最严重。

枸杞青果感病后,开始出现小黑点或黑斑或黑色网状纹。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使果变黑,并长出橘红色的分生孢子堆,不能入药。晴天病斑发展慢,病斑变黑,未发病部位仍可变为红色。花感病后,首先花瓣出现黑斑,轻者花冠脱落后仍能结果,重者成为黑色花,子房干瘪,不能结果。花蕾感病后,初期出现小黑点或黑斑,严重时为黑蕾,不能开放。枝和叶感病后出现小黑点或黑斑。

病原菌在病果内越冬,也可以分生枸杞在黑果表面越冬。主要通过风和雨水传到附近的健康花、果、蕾等部位,浸染寄主,进行危害,温度对发病起了促进作用。枸杞自5月上旬的初果期至10月中旬的末果期,均可受到该病浸染。初期(5-6月份),日平均气温17℃以上,相对湿度60%左右,每旬有2-3天降雨,田间可发病。盛期(79月份),日平均气温约17.8-28.5℃,旬降雨在4天以上,连续两旬的平均湿度在80%以上,发病率猛增。后期(10月至初霜期),旬平均气温9.2-14.6℃,田间只要有一天以上的雨日,病害仍会有较重发生。

防治的方法是,冬季清理枸杞园,把染病的果、叶、枝等清除烧毁;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稀释液。

黑孢枯萎病防治方法


分布:很多地区都可发生。

寄主:仲夏主要发生在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上;春季和初夏则发生在钝叶草上。

识别特点:在草地早熟禾上,病株叶片通常由顶稍开始枯死,并向下延伸一直至叶鞘。在有些品种上叶片出现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青灰色,边缘紫色至红褐色,病斑环割叶片后病斑以上的部分,卷曲,呈黄色枯萎。也有些品种,频死的草变成紫色,温暖潮湿的天气,病叶上产生大量蓬松的白色菌丝体。严重发病时,套种草坪均匀枯萎,出现直径为10-20厘米界限分明的病斑,病斑增大并环割匍匐茎,使起末端分蘖萎焉,变横死亡。草坪普遍瘦弱,出现枯草斑块。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真菌。属半知菌球黑孢霉菌[Nigrosporasphaerica(Sacc)Mason]。

发生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孢子在发病组织上或里面形成,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萌发,通过风雨传播,引起新的侵染。病斑在高湿的产生大量的气生菌丝,通过搭接也可以进行新的侵染。温暖高湿的天气有刘于草地早熟禾发病,夜间浓雾、降雨可造成病害严重发生。凉爽的气候,冬季的冻害与钝叶草发病密切相关,衰退病毒的侵染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另外,土壤干燥、贫瘠也有利发病。

防治办法:1、精心管理,充足、均衡施肥。2、深灌,尽可能减少灌溉次数,避免晚上浇水。3、潮湿有露水时不要修剪。4、炎热潮湿天气不要使用除草剂或移植草皮。5、种植抗病品种。6、病害严重时可使用杀毒矾、乙磷铝等杀菌防治。

葡萄炭疽病防治方法


葡萄炭疽病又名葡萄晚腐病,除危害葡萄外,还能为害苹果、梨、桃、枣、山楂、柿子、草莓、无花果等多种果树,及部分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新梢、穗轴、卷须较少发生。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在果粒上发病初期,幼果表面出现黑色、圆形、蝇粪状斑点,但由于幼果酸度大、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斑不扩大,不形成分生孢子,病部只限于表皮。

葡萄炭疽病

症状

果粒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进入发病盛期,葡萄炭疽病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

叶片与新稍病斑很少见,主要在叶脉与叶柄上出现长圆形、深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隐约可见绯红色分生孢子块,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现明显。

病原与发病规律

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侵染引起的。在露地环境条件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潜伏于皮层内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多。翌年5、6月份后,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带菌枝蔓经雨水淋湿后,形成大量孢子。形成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以下,36℃以上则不形成孢子。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侵染,病菌通过果皮上的小孔侵入幼果表皮细胞,经过1020天的潜育期便可出现病斑,此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种病菌侵入幼果后,直至果粒开始成熟时才表现出症状。病菌也可侵入叶片、新梢、卷须等组织内,但不表现病斑,外观看不出异常表现,此为潜伏侵染,这种带菌的新梢将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葡萄近成熟时,遇到多雨天气进入发病盛期。病果可不断地释放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次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病害流行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粘重的果园发病较重。发病也与栽培技术有关,管理粗放,清扫果园不彻底,架面上病残体多的果园发病重;株行距过密,留枝量过大,通风透光较差,田间小气候湿度大的果园发病重。发病还与品种有关,一般欧亚种感病重,欧美杂交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

①铲除越冬病源:细致修剪,剪净病枝、病果穗及卷须;深埋落叶、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芽眼萌动时细致喷洒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铲除越冬病菌。

②选用无滴消雾膜覆盖设施,设施内地面全面积地膜覆盖,并注意通风排湿,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抑制孢子萌发,减少侵染。

③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层,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料、磷肥、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适当减少速效氮素肥料的用量,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④合理密度,科学修剪,适量留枝,合理负载,维持健壮长势,改善田间光照条件,降低小气候的空气湿度。

⑤注意排水防涝,严禁暑季田间积水,或地湿沤根,以免诱发植株衰弱,引起病害发生。

⑥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⑦生长季节抓好喷药保护。每15--20天,细致喷布1次240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保护好树体。并在两次波尔多液之间加喷高效、低残留、无毒或低毒杀菌剂。可选用以下农药交替使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银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为提高防治效果喷洒非碱性药液时,可掺加600倍天达2116、或1000倍旱涝收。

补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药量:100~167毫克/千克;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药量:500~1000倍液。

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措施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的保证。现在小编带大家看一下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一、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规律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

(1)马铃薯幼薯染病,节间短缩,叶片黄化,上卷,茎基以下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故称为马铃薯黑胫病。

(2)感病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甚至死亡。

(3)马铃薯薯块染病,湿度大时,薯块变黑褐色,腐烂发臭。

(4)成株期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出现迅速,晴天更为明显,叶片凋萎下垂,发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但不卷叶。最明显的症状是茎基(接近地面的地上和地下数厘米内)变为褐色,变黑的茎迅速软化腐烂,茎秆极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可见顶端带有母薯的腐烂物。发病茎杆常自动开裂。

(5)后期植株矮化变黄,叶片向上反转,茎基棕色或棕黑色,茎杆破裂后出现大量粘液。

(6)种薯染马铃薯黑胫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三、防治措施

(1)遗择无病块茎作种在收获后,种薯入库、出库切块时,都要注意严格淘汰病薯,选用抗病、无病种薯,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后播种。

(2)田间拔出病株从幼苗出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有病株时应及时拔掉,拔除病株的空穴应用生石灰消毒,将拔掉的病株深埋土中,以免再传染。

(3)种薯消霉用福尔马林溶液(40%福尔马林l份,加水200份)浸泡种薯3一5分钟,拿出堆起闷蒸2小时(加上薄膜等物),以后将堆薯摊开,在阴凉处晾干。切块时也要注意切刀消毒。

(4)实行轮作每隔3—4年轮栽一次,可以避免病菌感染。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

(5)适时早播加强田块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有马铃薯黑胫病的薯苗。

(6)种薯入窑要严格挑选,入窑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l-4℃,要求透风良好。

《葡萄黑痘病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