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盆栽花卉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花卉桃粉大尾蚜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amygdali)属同翅目,蚜科,又称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粉大蚜、桃粉绿蚜、桃粉吹蚜、梅蚜。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危害榆叶梅、花桃、日本晚樱、红叶李、梅花等。

花卉桃粉大尾蚜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梢,并保护天敌。

(2)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黏土柴油乳剂杀卵。越冬卵孵化后及危害期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30%桃小灵油2500倍液,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氧乐氰乳油2000倍液,50%灭蚜松(灭蚜灵)乳油l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43%辛.氟氯氰乳油乳油1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在蚜虫初发时,用毛刷蘸药在树干上部或主枝基部涂6厘米宽的药环,涂后用塑料膜包扎。药剂可选用40%乐果乳油20~5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50毫升和消抗液50毫升加水50千克,40%乐果乳油50毫升和消抗液50毫升加水60千克,50%辛氰乳油1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毫升和消抗液30毫升加水60千克。还可使用蚜霉菌400~500倍液,掌握在蚜虫发生高峰前选晴天均匀喷洒。

扩展阅读

香石竹桃蚜的虫害防治方法


桃蚜是植物上危害最普遍的一种蚜虫。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为害香石竹,还为害百合、蔷薇、樱花、万寿菊、晚香玉、梅、瓜叶菊、木芙蓉、玫瑰、鸡冠花、报春花等花卉。

主要是以成虫、若虫为害,刺吸枝、叶的汁液,使被害叶向背面做不规则的卷曲,导致枝枯叶黄。同时该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形态特征

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有翅蚜体长1.6-2.1毫米,卵圆形,体色差异很大,有绿、淡黄绿、紫褐、橘红等色,头胸部黑色,额瘤显著。体表粗糙有粒状结构,但背中域平滑,尾片圆锥形,近端部2/3处收缩,上生曲毛树根。无翅蚜虫体长1.4-2毫米,绿色或红褐色,触角鞭状,足基部淡褐色,其余部分黑色,尾片粗大,绿色。腹部背面有黑斑及翠绿色中带和侧横带,腹管圆筒形。

卵:体较小,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黑色。

若虫:近似无翅胎生雌蚜,淡绿或淡红色。

发生规律

桃蚜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10余代,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30代。各虫态均可越冬,主要是在桃、十字花科的花及蔬菜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有翅蚜迁出,36月当植株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10月后产卵越冬。

成虫及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及嫩梢吸取汁液危害。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冬季温暖,春暖早,雨水均匀的年份发生严重,高温高湿不利发生。在24℃的温度下,发育最快,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破坏害虫的繁衍和生活环境;清除虫源植物播种前清洁育苗场地,拔掉杂草和各种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

(2)进行诱杀,设置黄色板从66厘长、33厘米宽的长方形框的上方使涂黄面朝内包住夹紧插在果园周围高出地面0.5米,隔3-5米远一块,再在没涂色的外面涂以机油。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等。

(4)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

套袋梨黄粉蚜的防治


套袋栽培是改善梨果外观品质、减少食心虫等病虫为害和降低农药残留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由于套袋前药剂防治不到位和套袋操作不当,以及套袋改变了果面微环境条件,易诱发梨黄粉蚜等害虫的大发生。受纸袋保护,入袋的黄粉蚜很难再通过药剂进行防治,因而极易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为害特点

梨黄粉蚜又叫梨黄粉虫,仅危害梨树。该虫刺吸梨果汁液进行为害,在果实不套袋的情况下,喜群集于果实萼洼处繁殖为害。虫体聚集部位形成一堆堆黄粉(成虫、卵和若虫),黄粉周围有黄褐色晕圈。可在果面上造成凹陷的黄斑,渐变为黑疤、龟裂。此虫多从套袋扎口处的缝隙中钻入,群集在梗洼处繁殖为害。套袋果由于袋内高温、高湿情况下,受害部位变黑后易腐烂,在袋外触摸有绵软感,且有酒糟气味,易脱落。

二、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俗称黄粉虫,属同翅目,根瘤蚜科。在黄河故道地区一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残橛、树皮裂缝、剪锯口周围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梨果套袋后果台残橛处越冬的卵量明显地高于不套袋果园。一般在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高峰期。酥梨果在6月上旬套袋后,黄粉蚜多在6月中下旬入袋,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卵开始并存;入袋后的梨黄粉蚜首先为害梨果柄及果肩,随着虫量增加,逐渐蔓延至果面上繁殖为害;进入7月被害梨果开始脱落,8月中旬大量落果。8~9月出现有性成蚜,交尾后转移至树皮裂缝等处产卵越冬。此虫喜阴怕光,多在背阴处为害。

三、防治方法

1.加强黄粉蚜入袋前的防治,减少虫口密度

(1)加强采果后的防治采收后,全园喷一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即将越冬的黄粉蚜。

(2)做好冬季清园春季发芽前刮粗翘皮,剪除果台残橛,消灭越冬虫源。3月中旬喷5波美度,尤其是对主、侧枝和树干要重喷,这是防治黄粉蚜发生的关键措施。

(3)及时防治花序分离期及时喷药防治黄粉蚜第1代若虫。

(4)严防入袋一为套袋前(酥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结合防病再认真喷1次杀虫杀菌剂;二是喷药后及时套袋,最好套防虫药袋。纸袋套好后,将扎袋口铁丝绕袋口适度捏紧。

2.入袋后的防治

6~7月应定期定点解袋调查,发现有黄粉蚜钻袋后要及时防治,将其消灭在产卵之前。应选48%毒死蜱乳剂1500倍液加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混合喷雾。下午16时后喷雾熏蒸药剂效果较好,隔l0d喷1次,连喷2~3次。一定要把果袋喷湿。根据砀山县的防治经验,采用手持灭蚊器或医用大号注射器专喷果梗和袋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袋子内梨黄粉蚜量大,必须把袋脱掉后按上述药剂进行防治。

3.注意事项

(1)选用对路药剂防治1.8%蛴螨素乳油6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克蚜畏1500倍液、50%硫悬浮剂1000~1200倍液杀虫及杀卵效果均很好,但对已入袋的梨黄粉蚜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黄粉蚜为害率达20%以上的园要解袋喷药。

(2)改进喷药质量对发生程度较重的果园,5月底至9月中旬,应10d喷一次药,发生高峰期7d喷一次药。喷药时应将树体喷成淋洗状,否则效果差。

(3)改进套袋技术应选用防虫果实袋,或套袋前将袋口浸药可有效地降低前期入袋为害率。药剂可选用6%林丹杀虫粉60倍液,浸湿袋口1/3,或用10%万灵杀虫粉200倍液,浸湿袋口1/3。套袋时选用捆扎带扎紧袋口,材料为双面塑膜胶带,胶带长6~7cm,将袋口扎3圈以上,从袋口扎到袋口以上的梨柄处,扎紧扎严可有效阻止黄粉蚜入袋。

雪松长足大蚜的虫害防治方法


雪松树形优美,是栽植量很大的常见观赏树种。近年来,雪松上发生了一种长足大蚜,在秋冬季节发生量很大。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专家鉴定,这种蚜虫是一种中国新记录种,叫雪松长足大蚜。

危害特点

雪松长足大蚜在为害高峰期,表现的主要症状是蚜虫分泌大量蜜露,受害雪松的枝条、地被植物及地面上均有蜜露,污染雪松下层枝叶及其下面的地被植物和地面,要注意监测与防治。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2.9-3.7毫米,体梨形,深铜褐色,腹部具漆黑色小斑点,体表被淡褐色纤毛和白色蜡粉,头顶中央两侧各有一纵沟;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斜置凹陷,呈八字形;中胸腹面前缘中央具一个突起,钝齿形;腹管较短。

有翅雌蚜:与无翅孤雌蚜相近,具有2对翅。

有翅雄蚜:体长2.2-3毫米,头胸部黑色,复眼红色,触角灰褐色,基2节及端部黑褐色;腹部灰褐或灰绿色,足黑褐色或灰褐色;喙长,可达腹末。

卵:长1.05-1.25毫米,宽0.47-0.52毫米;初产时黄棕色,后变为漆黑色。

若蚜:体长1.2毫米,触角5节(比成蚜少1节)。

生物学特性

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交替发生,多聚集在直径2.5-40毫米的雪松枝条上为害;常有大量蜜露滴落在被害树木下层的枝叶、地被植物或地面上;8月下旬开始为害,11月中旬起有翅雄蚜、有翅雌蚜和无翅性蚜(雌)混合发生;性蚜多在枝梢的针叶上产卵,2-8粒排列成行,偶尔将卵产在枝条上。

防治方法

1.刮除小枝上的蚜虫,冬季摘除带卵针叶。

2.为害盛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2%烟碱苦参碱喷雾防治。

3.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

苗木花卉蚜壳虫的防治方法


蚜壳虫是花卉的大敌,它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吹棉蚁、糠皮蚜、蜡蚜、草履蚧、盾蚊、梨园蚧、球坚蚧、仙人掌蚧、粉蚧、褐软蚧、透明蚧等等。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为害的花木也不一样,对家庭养花者来说,大可不必细心分辨去研究它们。但是,几乎所有花木都受其害,一旦发生又很难根除。只有橡皮树等桑科花木和大戟科等枝叶中含有乳汁的花木不被侵害。

蚧壳虫的幼虫期很短,幼虫行动缓慢,当它们蠕动到叶片背面或枝条的分权处就静止不动,然后结壳,后来的幼虫则依次排列结壳,很有规律。结壳后用它的刺吸口器长期吸吮花木的汁液来维持生活,同时排出a液污染枝叶,在潮湿高温环境下很快就会引发煤污病,使植株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也有碍呼吸,造成叶片枯黄、枝条干缩。

预防蚧壳虫首先要加强通风和透光,防止闷热和潮湿。一旦发生应把它们消灭在幼虫阶段。药物除杀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50%杀螟松1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倍掖、50%久效磷1500倍液、25%亚钱硫磷800倍液等等;在冬季对落叶花木还可喷布10一15倍的松脂合剂。上述各种药剂对不同种类的蚜壳虫有不同的除杀能力,在使用一种药剂除杀效果不佳时可换用另一种药剂。

蚧壳虫一旦结壳,抗药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家庭培养的小型盆花上如果纷壳虫已经结壳,可用脱脂棉蘸上低度白酒把虫体擦抹掉,同时清除煤污病,擦后用清水喷洗2遍。如果庭园中摆放的苏铁等大型盆花上发生纷壳虫并且已经结壳,手工除杀则相当费工,也不可能除净,只能使用1059或1605等剧毒农药。先用刀在干茎基部刻伤,然后用毛笔蘸上农药向切口处涂抹,这种农药是内吸剂,可渗人花木机体并输送到各部器官,纷壳虫吸吮了含有药液的树液后会立即死亡而脱落。

园林绿化害虫侧柏大蚜的防治方法


杨花毛蚜口Chaitophorussp.属同翅目,毛蚜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为害毛白杨、加杨、河北杨、北京杨、银白杨、大官杨、箭杆杨、小叶杨和唐柳等,其中以毛白杨受害严重,所以毛蚜是毛白杨幼苗和幼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若蚜群集在叶片、幼枝和嫩芽为害,导致叶片干硬,植株生长不良,易早落叶,大量蜜露常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大量发生时所分泌的蜜露如微雨飘落一地,造成地面一层褐色黏液。与该蚜同期发生的还有毛白杨毛蚜C.Populeti(Panzer)。

有翅蚜体长约2.4毫米,胸部黑色,前胸和中胸足浅黄绿色。翅痣黑色,大而明显。腹部绿色,背部有8条黑色横带。无翅蚜长约2.2毫米,头和前胸赤褐色,其余黄绿色。腹背部有赤褐色大型斑2个。若蚜黄绿色,后期背部出现赤褐色斑。

有翅毛白杨毛蚜体长约2.1毫米,体绿色。头部、中胸和后胸均为黑色。腹部背面有6条黑色横带。无翅蚜体长约2.4毫米,绿色,腹部背面中央有深绿色U字形斑。初孵若蚜白色,后渐变为绿色。

[综合治理]

(1)保护和利用天敌春季发生量少时喷清水冲蚜,既消灭蚜虫,又能保护后期的天敌,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草蛉、蚜小蜂、食蚜蝇和食虫虻等天敌。

(2)物理防治有翅蚜迁飞期,利用黄胶板或黄绿色高压黑光灯诱杀成虫,可减少对幼苗的为害。

(3)药剂防治严重发生时,喷施80倍液的烟草水,或25%灭蚜威(乙硫苯威)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绣线菊蚜的防治方法


绣线菊蚜有无翅型和有翅型2种。无翅胎生雌成蚜卵圆形,长1.4-1.8毫米,宽0.9-1毫米。体黄色、黄绿色或绿色,体表有网状纹。头部淡黑色,复眼、口器黑色。口器伸达中足基节窝,触角短于体长。腹管圆筒形,尾片圆锥形,均为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长。腹管圆筒形,尾片圆锥形,均为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长。头、胸部黑色,复眼暗红色,口器黑色,伸达后足基节窝。触角6节,第三节上有感觉圈6-10个,第四节上有2-4个。腹部绿色或淡绿色,两侧有明显的乳状突起。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色。卵椭圆形,漆黑色。若蚜体鲜黄色,触角、足、腹管均为黑色。

发生规律:绣线菊蚜在台湾每年发生18代左右,以成虫越冬。在福州等地,冬季可在冬梢上繁殖。在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秋后产生两性蚜,于雪柳等树上产卵,少数也能在柑橘树上产卵越冬。春季孵出无翅干母,并产生胎生有翅雌蚜,在柑橘树春芽伸展时,开始飞到柑橘树上为害。发生初期,柑橘园边的树上虫口密度显著多于园内,但随后这种差异趋于消失。春叶硬化时,虫数暂时减少,夏芽萌发后,又急剧上升,盛夏雨季时又趋下降,秋芽时再度大发生,虫口常达全年的高峰,直到初冬才趋于下降。

天敌:已知的捕食性天敌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圆斑变、弯叶毛瓢虫、艳色广肩瓢虫、黑襟毛瓢虫、黑背小瓢虫、台湾小瓢虫、赤星小瓢虫、六条瓢虫、七星瓢虫、波纹瓢虫、小十三星瓢虫、二星小黑瓢虫、四星小黑瓢虫、十斑大瓢虫等70余种瓢虫;亚非草蛉、大草蛉、台湾草蛉、曹氏褐姬蛉等14种草蛉;狭带食蚜蝇、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半黄球尾食蚜蝇、刺腿食蚜蝇、斑刺食蚜蝇和短翅食蚜蝇等20余种食蚜蝇。

寄生性天敌有绣线菊蚜茧蜂、日本柄瘤蚜茧蜂、印度双瘤蚜茧蜂、棉蚜刺茧蜂、菜蚜茧蜂、桃蚜茧蜂、烟蚜茧蜂等近30种蚜茧蜂和苹果绵蚜小蜂、蚜虫跳小蜂、黄腰跳小蜂等。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冬、夏季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或有虫、卵的枝梢,主干和大枝不能剪除时可将虫卵刮除。生长季节抹除零星抽发的新梢。

(2)粘捕橘园中设置黄色粘虫板可粘捕到大量的有翅蚜。

(3)保护利用天敌蚜虫有多种有效天敌,果园中应避免不必要用药。如园中天敌稀少,也可从麦田、棉田或油菜田中搜集瓢虫、食蚜蝇和草蛉释放到橘园中。

(4)药剂防治蚜虫的药剂防治指标可掌握在1/3以上的新梢有蚜虫发生。但当新梢叶片转为深绿色或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时可不用药。因为当嫩梢叶片转为深绿色时,作为蚜虫的食料已不是很适宜,这样的食料会抑制蚜虫自身的繁殖,并促使产生有翅蚜。另外,此时蚜虫的天敌常已大量增加,对蚜虫有很大的控制力。防治蚜虫的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20%好年冬(或好安威)乳油1500-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24%万灵(灭多威)乳油或25%速灭威乳油1000-2000倍液、22%蚜虱灵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3%莫比朗乳油2500倍液、松碱合剂15-18倍液、0.3%苦参碱水剂2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6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肥皂粉300倍液等。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的防治方法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三、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四、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苹果瘤蚜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苹果瘤蚜又名苹果卷叶蚜,俗称腻虫、油汗。

分布与为害: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有分布。寄主植物主要有苹果、沙果、海棠、山荆子等。为害状:成、若蚜群集叶片、嫩芽吸食汁液,受害叶边缘向背面纵卷成条筒状。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1.6毫米,近纺锤形,体暗绿色或褐色,头漆黑色,复眼暗红色,具有明显的额瘤。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卵圆形。头、胸部暗褐色,具明显的额瘤,且生有2-3根黑毛。

若虫:体小似无翅蚜,体淡绿色。其中有的个体胸背上具有一对暗色的翅芽,此型称翅基蚜,日后则发育成有翅蚜。

卵:长椭圆形,黑绿色而有光泽,长径约0.5毫米。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一年生枝条芽缝、剪锯口等处越冬。次年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自春季至秋季均孤雌生殖,发生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10-11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产卵,以卵态越冬。防治方法防治苹果瘤蚜的关健是在越冬卵孵化盛期细致喷药。

1、豫西地区苹果瘤蚜的卵孵化始期在4月初,4月中旬为孵化盛期,4月下旬孵化结束。

2、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黄瓜瓜蚜的防治方法


黄瓜瓜蚜,会形成叶片卷缩,瓜苗萎蔫,乃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瓜期,形成减产。

生物防治

①培养无虫壮苗。严厉从育苗时期用好防虫网,培养无虫苗。

②用黄板诱蚜。使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采用黄板诱蚜。

③维护天敌。如小黑蛛、星豹蛛、突花蛛、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黑襟毛瓢、中华草蛉、食蚜蝇、华姬猎蝽、细小蝽、蚜茧蜂、丽草蛉、大草蛉、瘿蚊、蚜霉菌等。

药剂防治

①发现有蚜虫为害时,可用0.65%茴蒿素100毫升,加水30-40kg后喷洒,或韶关霉素200倍液,加0.01%洗衣粉,或2.5%鱼藤精乳油600~800倍液,或用烟草水(烟比水=1:30-1:40)喷洒。

②20%速乐浮油1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一次。

要想严厉防治以上各种害虫,就应设置合格的防虫网,及时发现及时防治,把虫子消除在点片发作阶段。首选办法为物理和生物防治,大发作时期可选择必要的化学防治。

柑橘绣线菊蚜防治方法


绣线菊蚜有无翅型和有翅型2种。无翅胎生雌成蚜卵圆形,长1.4-1.8毫米,宽0.9-1毫米。体黄色、黄绿色或绿色,体表有网状纹。头部淡黑色,复眼、口器黑色。口器伸达中足基节窝,触角短于体长。腹管圆筒形,尾片圆锥形,均为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长。腹管圆筒形,尾片圆锥形,均为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长。头、胸部黑色,复眼暗红色,口器黑色,伸达后足基节窝。触角6节,第三节上有感觉圈6-10个,第四节上有2-4个。腹部绿色或淡绿色,两侧有明显的乳状突起。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色。卵椭圆形,漆黑色。若蚜体鲜黄色,触角、足、腹管均为黑色。

发生规律:绣线菊蚜在台湾每年发生18代左右,以成虫越冬。在福州等地,冬季可在冬梢上繁殖。在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秋后产生两性蚜,于雪柳等树上产卵,少数也能在柑橘树上产卵越冬。春季孵出无翅干母,并产生胎生有翅雌蚜,在柑橘树春芽伸展时,开始飞到柑橘树上为害。发生初期,柑橘园边的树上虫口密度显著多于园内,但随后这种差异趋于消失。春叶硬化时,虫数暂时减少,夏芽萌发后,又急剧上升,盛夏雨季时又趋下降,秋芽时再度大发生,虫口常达全年的高峰,直到初冬才趋于下降。

天敌:已知的捕食性天敌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圆斑变、弯叶毛瓢虫、艳色广肩瓢虫、黑襟毛瓢虫、黑背小瓢虫、台湾小瓢虫、赤星小瓢虫、六条瓢虫、七星瓢虫、波纹瓢虫、小十三星瓢虫、二星小黑瓢虫、四星小黑瓢虫、十斑大瓢虫等70余种瓢虫;亚非草蛉、大草蛉、台湾草蛉、曹氏褐姬蛉等14种草蛉;狭带食蚜蝇、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半黄球尾食蚜蝇、刺腿食蚜蝇、斑刺食蚜蝇和短翅食蚜蝇等20余种食蚜蝇。

寄生性天敌有绣线菊蚜茧蜂、日本柄瘤蚜茧蜂、印度双瘤蚜茧蜂、棉蚜刺茧蜂、菜蚜茧蜂、桃蚜茧蜂、烟蚜茧蜂等近30种蚜茧蜂和苹果绵蚜小蜂、蚜虫跳小蜂、黄腰跳小蜂等。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冬、夏季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或有虫、卵的枝梢,主干和大枝不能剪除时可将虫卵刮除。生长季节抹除零星抽发的新梢。

(2)粘捕橘园中设置黄色粘虫板可粘捕到大量的有翅蚜。

(3)保护利用天敌蚜虫有多种有效天敌,果园中应避免不必要用药。如园中天敌稀少,也可从麦田、棉田或油菜田中搜集瓢虫、食蚜蝇和草蛉释放到橘园中。

(4)药剂防治蚜虫的药剂防治指标可掌握在1/3以上的新梢有蚜虫发生。但当新梢叶片转为深绿色或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时可不用药。因为当嫩梢叶片转为深绿色时,作为蚜虫的食料已不是很适宜,这样的食料会抑制蚜虫自身的繁殖,并促使产生有翅蚜。另外,此时蚜虫的天敌常已大量增加,对蚜虫有很大的控制力。防治蚜虫的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20%好年冬(或好安威)乳油1500-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24%万灵(灭多威)乳油或25%速灭威乳油1000-2000倍液、22%蚜虱灵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3%莫比朗乳油2500倍液、松碱合剂15-18倍液、0.3%苦参碱水剂2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6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肥皂粉300倍液等。

甘蓝蚜的虫害防治方法


甘蓝蚜别名菜蚜,一年发生8~10代次,世代重叠。以卵越冬,主要在晚甘蓝上,其次是球茎甘蓝、冬萝卜和冬白菜上。在温暖地区也可终年营孤雌生殖。现将甘蓝蚜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2毫米,头、胸部黑色,复眼赤褐色。腹部黄绿色,有数条不很明显的暗绿色横带,两侧各有5个黑点,全身覆有明显的白色蜡粉。无额瘤:触角第3节有37~49个不规则排列的感觉孔;腹管很短,远比触角第五节短,中部稍膨大。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毫米左右,全生暗绿色,被有较厚的白蜡粉,复眼黑色,触角无感觉孔;无额瘤;腹管短于尾片;尾片近似等边三角形,两侧各有2~3根长毛。

发生特点

年发生8~10代次,世代重叠。以卵越冬,主要在晚甘蓝上,其次是球茎甘蓝、冬萝卜和冬白菜上。在温暖地区也可终年营孤雌生殖。

越冬卵一般在翌年4月开始孵化,先在留种株上繁殖危害,5月中、下旬迁移到春菜上危害,再扩大到夏菜和秋菜上,10月份即开始产生性蚜,交尾产卵于留种或贮藏的菜株上越冬,少数成蚜和若蚜亦可在菜窖中越冬。甘蓝蚜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5℃,从出生至羽化为成蚜所需有效积温无翅蚜为134.5日度,有翅蚜为148.6日度。生殖力在15~20℃下最高,一般每头无翅成蚜平均产仔40~60头。

防治要点

防治蚜虫宜尽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①农业防治: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菜地周围种植玉米屏障,可阻止蚜虫迁入。

②物理防治: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粘性剂诱杀蚜虫。还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每亩用膜5公斤,在大棚周围挂银灰色薄膜条(10~15厘米宽),每亩用膜1.5公斤,可驱避蚜虫,也可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

③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千红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0%康福多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3%万紫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3.5%锐丹乳油1000倍液,或l%威克达乳油3000~4000倍液等喷雾。

睡莲缢管蚜的防治方法


睡莲缢管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在全国各地产莲区。主要为害浮叶、嫩叶、立叶、叶梗、花薹、花瓣等,致叶片发黄,生长不良,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

1、危害征状:主要刺吸嫩枝、嫩叶,造成卷叶和枯黄;刺吸花蕾,影响花的生长发育,影响花的质量。

2、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2.5毫米、宽1.6毫米;体色由褐绿到墨绿色,被薄霜或粉,额瘤隆起外倾呈W状.触角有瓦纹,喙粗长达后足基节,腹管缢管状,中部收缩,端部膨大,顶端又收缩,表面光滑无瓦纹。尾片长0.2毫米,长锥形.中部收缩,尖端钝,有小圆刺突构成网纹。足腹节有成排卵形纹。

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2.3毫米、宽1.0毫米,腹部褐色至褐绿色,触角第三节有圆形感觉圈2l~23个,腹管缢管状,端部1/2膨大,基部向中部渐细,顶端收缩,膨大部分光滑,基部有瓦纹,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3、发生规律

一年多代,以卵在梅、红叶李、桃等花木芽腋间越冬。翌春孵化后先在梅、红叶李、桃等第一寄主上孤雌繁殖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危害严重,常可盖满嫩梢,少量在嫩叶反面危害,可致新叶枯落;当气温日渐增高时,其有翅侨蚜飞向第二寄主莲、睡莲等水生植物上,在露出水面并贴近水面的幼茎、嫩叶和嫩叶叶柄上繁殖危害,也可在花蕾上吸食,造成花蕾萎蔫。

4、防治方法

(1)水生植物要成片种植,避免插花栽植。

(2)及时清除田间绿萍、浮萍等水生植物,以减少虫口数量。

(3)保护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蛉、食蚜盲蝽等食蚜天敌。此外有一种蚜霉菌,气温23℃寄生率高达74.6%~87.9%应注意利用。

(4)8月下旬至9月中旬隔5天查1次,当半数叶片出现皱缩,有蚜株率达15%~20%,每株有蚜1000头时,应马上防治。及时喷洒1%苦参碱醇溶液600~800倍液或0.5%藜芦碱醇溶液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55L。水生蔬菜禁止使用菊酯类农药。

《花卉桃粉大尾蚜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盆栽花卉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