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植物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杜仲苗木立枯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杜仲苗木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在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当年实生幼苗。

症状:

苗木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种芽腐烂:播种后幼苗出土前或苗木刚出土,种芽遭受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死亡。低温、高湿、土壤板结或播种后覆土过深,易感此病。幼苗猝倒,幼苗出土至苗茎木质化前,病菌自幼嫩茎基部侵入,出现黑色缢缩,造成苗茎腐烂、幼苗倒伏死亡。在南方各产区苗木出土后如遇阴雨连绵天气发病严重,可造成苗木成片死亡。子叶腐烂:幼苗出土后,子叶被病虫侵入,出现湿腐状病斑,使子叶腐烂、幼苗死亡。在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揭草过迟的情况下感此病。苗木立枯: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主要从根茎部以下根部侵染,引起根部腐烂,病苗枯死而不倒伏。

杜仲苗木立枯病防治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与根腐病相同。在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土壤中病菌积累过多的苗圃地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选好圃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及排水条件好的地块育苗,尽量避开重茬苗圃地。长期种植蔬菜、豆类、瓜类、棉花、马铃薯的地块也不宜作杜仲苗圃地。冬季土壤封冻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每公顷加施1.5~2.3吨硫酸亚铁(黑矾),将土壤充分消毒。酸性土壤每公顷撒0.3吨石灰,也可达到消毒目的。精选优质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加强土壤管理,疏松土壤,及时排水,也能有效抵抗和预防根腐病。

药剂防治:

幼苗初发病期要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用50%托布津400~8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25%多菌灵800倍液灌根,均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幼树发病后也应及时喷药防治,已经死亡的幼苗或幼树要立即挖除烧掉,并在发病处充分杀菌消毒。

编辑推荐

棉苗立枯病防治


棉花立枯病是苗期经常发生的、分布广泛而且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各棉区均有发生,以黄河流域棉区发生较重。严重发生时,病苗率高达90%以上,死苗可达30%40%,引起大面积毁种。

【棉苗立枯病症状】

棉花棉苗立枯病为害幼苗症状

棉苗立枯病主要为害棉苗,幼苗出土前可造成烂种。出土后,幼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出现茎基腐或根腐:棉苗失水较快。病死苗易从土中拔出,其基部或根系上可见到稀疏的细丝和粘附其上的小土粒。侵染子叶及幼嫩真叶形成不规则褐色坏死斑,后干枯穿孔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稀疏白色菌丝体,并有褐色的小菌核黏附其上。

【病原】

Rhizoctonia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带病种子也是初侵染来源。第二年可直接侵入幼茎为害幼苗。病死植株的皮层组织充满菌丝和菌核,不久散入土中,可借流水、地下害虫、农事操作致菌丝蔓延传播,进行再侵染。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幼苗出土1个月内,如土温在15℃左右,阴湿多雨,立枯病会严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幼苗生长缓慢,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耐病品种种植,提倡采用脱绒包衣棉种。播种前精选种子,晒种、脱绒、淘汰不成熟的及有病虫的棉籽,可明显提高出苗质量,减轻发病。对棉田进行秋季深翻,可以将带病残枝败叶翻入土中,减少来年菌源;播前应精选种子并晒种,做到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早间苗,适时早中耕。

播种前药剂处理棉种,可以防止棉籽受病菌侵染:出苗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种子处理,播前先用硫酸脱绒,再用下列药剂:45%溴菌腈五氯硝基苯粉剂225360g/100kg种子;40%五氯硝基苯粉剂400600g/100kg种子;40%五氯硝基苯福美双粉剂200400g/100kg种子;20%甲基立枯磷乳油200300ml/100kg种子;15%福美双拌种灵悬浮种衣剂200250g/100kg种子;26%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悬浮种衣剂1:4050(药种比);1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0375g/100kg种子;400g/L萎锈灵福美双悬浮剂160200ml/100kg种子;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50200g/100kg种子;15%甲枯立枯磷福美双乳油1:4060(药种比);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200ml/100kg种子;70%恶霉灵种子处理干粉剂100150g/100kg种子;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210g/100kg种子,进行拌种,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出苗后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灌根。或用下列药剂: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6008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均匀喷施,间隔78天,连喷23次。

厚朴立枯病防治方法


厚朴立枯病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非侵染性发病主要是因为圃地积水、土壤板结、覆土过厚及以烈日曝晒等引起,使种芽腐烂,苗根窒息腐烂或日灼性猝倒。侵染性发病主要是病菌所致。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早春播冻后就开始活动,在土壤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侵染幼苗;另一方面病苗又为病菌提供养分,使其大量繁殖,从而继续传染。早涝霜冻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或在幼苗出土后2个月内连续下雨、土壤含水量太大或土温过高时发病均重。

此外,前茬种棉花、马铃署、花生、番茄、大豆、瓜类的园地或老苗圃地做苗床时易于发病;使用没有充分发酵的堆肥、厩肥,施用过量的氮肥,种子处理不当或采用遮阴育苗措施等亦易引起病害。

立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种腐烂型,主要发生在幼苗尚未出土时,种子或幼芽产生腐烂现象;第二种梢腐型,发生在幼苗出土后茎梢腐烂,幼苗死亡;第三种猝倒型,发生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左右,在接近地面的苗茎基部腐烂变成褐色,使苗木倒状;第四种根腐型,发病时苗木根部腐烂、枝茎生暗黑斑纹,继而全株枯死。立枯病常发生于苗期,并多发生在梅雨季节。苗木发病后蔓延迅速,常造成成片死亡。

其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育苗技术,把好三关,即土壤关、种子关、水肥关。

土壤关就是要选好苗圃地,不用过于阴湿地作苗圃地,圃地应设置良好的排水体系,防止积水,并做好苗圃地的土壤消毒工作。土壤消毒,每平方米可用1%~3%硫酸亚铁液4.5千克喷洒或撒施11~15克硫酸亚铁粉末后翻土;也可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6~12千克浇灌浇完后用草袋覆盖10天。

水肥关就是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做好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工作,防止旱涝发生,促使幼苗健壮生长。

在防治病害时可采用化学药剂预防,常用1:1:100的波尔多液(即由1份硫酸铜、1份生石灰加100份水配制而成),每平方米用药液112克,在苗木出土后,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4~5次,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化学药剂防治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但绝不可代替一系列的培育壮苗的技术措施。发现病株后,应立即将病株拔掉并烧毁,同时挖出带病菌的土,回填新土。每平方米用1.5克70%五氯硝基苯拌土37.5克撒到带病菌的地上或撒生石灰消毒,以防止蔓延。同时要多施钾肥如草木灰类增强苗木抗病能力。用50%托布津1000倍~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15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也可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还可用浓度为2%~3%的硫酸亚铁药液进行喷洒,过10分钟至30分钟后再喷1次清水,洗掉叶面上的药液,以免发生药害。

青海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苗木立枯病又称幼苗猝倒病,在我国各地苗圃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主要危害松、落叶松、杉等幼苗,在短时间内引起苗木大量死亡。有些阔叶树幼苗也能受害。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

一、立枯病分布及危害

世界各地经常发生,可危害阔叶树种和针叶树,除针叶树的柏树有较强的抗性外,都为感病的。以针叶树受害为重,可为害杉属、松属、落叶松属、榆属、臭椿、香椿、样木、剌槐等。

1.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苗木,特别是出土一个月苗龄时的苗木受害最重,与前做物(马铃薯、瓜类、茄科植物、大豆等感病植物)关系密切,雨天操作,圃地过于粗糙、苗床过低、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播种不及时等都可造成危害。

2.病原物: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

非侵染性病原:土壤粘重、板结、土壤积水过多;地表温度过高。

侵染性病原:镰刀菌属(Fusarium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p)、腐霉属(Pythiumspp)如:P.debaryanum德氏腐霉和P.alhanidertum瓜果腐霉。少数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tenuis绿色交链孢霉可为害马尾松苗)。腐霉在土温12~23度时严重。丝核菌4~20度时严重。镰刀菌在20~30度时严重。交链孢菌在13~22度时严重。

3.防治措施

(1)选好圃地,推广山地育苗,因为新垦山地土壤中病菌少,苗木很少生病;或排水良好,利于轮作的圃地,前期作物是易感病植物的,不宜作圃地。

(2)土壤消毒:因猝倒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播种前土壤的消毒可以抑制和杀死病菌;

(3)合理施肥,以腐熟的农家基肥为主,适时追肥。

(4)细致整地,做到三耙三犁。改土抗病,适当覆土,厚度要小于1.5cm,

(5)及时播种,避病生长;

(6)药剂防治:五氯硝基苯、代森锌、敌克松等混合使用,75%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4~6g/亩。黑矾2%~3%水溶液每平方米9L;

(7)发病后:对于苗木立枯,主要是及时松土,使苗木根系生长发育良好,增强苗木抗病性。发病后可用65%敌克松,每平米4g,与细黄心土拌匀后,撒于苗木颈部,再松土一次,使药剂与苗木根部接触,可抑制病害扩展。或70%敌克松500倍喷雾后,无论何种药剂,都要用清水喷洗。如有茎叶腐烂则可用1:1:120~170的波尔多液,10~15d一次喷施。

鸡冠花立枯病防治


为害症状:鸡冠花发病后,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边缘较明显,病斑扩大绕茎1周时,茎部以上干枯死亡,一般不折倒,故称为立枯病。早期不易与猝倒病区别。发病初期个别植株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情扩展较缓慢,病程也较长,不像猝倒病染病后马上猝倒。此外立枯病病部常有不大明显的灰白色至灰褐色蛛丝状霉,湿度大时常长出灰褐色或灰白色菌膜。

发病特点: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年至3年,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和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寄主,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长出气生菌丝主动接触寄主,或通过水流、农具传播引致再侵染。

发病环境: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至42℃,最低13℃至15℃,适宜pH值3至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000倍液,或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等,每平方米2升至3升。立枯病、猝倒病混合发生时,喷洒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平方米2升至3升。

荷兰豆立枯病防治方法


立枯病为荷兰豆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保护地、露地都发生,以露地发病重,个别棚室发病亦较重,常造成成片死苗,显著影响生产。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根茎部,初期在根茎基部产生黄褐色坏死小点,以后变成近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坏死斑,进一步向上下发展使根茎甚至根系全部染病。同时,病苗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坏死干枯,终致全棵苗坏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中或在发病组织上随病残体越冬。翌年以菌丝侵入寄主,形成初次侵染,随病土、带菌肥料和浇水传播,引起再侵染。地温10―28℃均可侵染发病,以16―20℃为最适。土壤过干过湿,砂土地或幼苗徒长,温度不适等均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几乎全年都可发病。

荷兰豆立枯病防治要点

[防治方法]

1.适期播种。春蚕豆适当晚播,秋蚕豆适当早播,使幼苗避开雨季。

2.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45%特克多悬浮剂粘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后播种。也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0.3%的75%卫福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拌种。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肥或钾肥。加强水肥管理,减少根伤,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植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30%倍生乳油l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l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喷浇茎基部,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2次。

鸡冠花立枯病防治技术


一、为害症状

鸡冠花发病后,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边缘较明显,病斑扩大绕茎1周时,茎部以上干枯死亡,一般不折倒,故称为立枯病。早期不易与猝倒病区别。发病初期个别植株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情扩展较缓慢,病程也较长,不象猝倒病染病后马上猝倒。此外立枯病病部常有不大明显的灰白色至灰褐色蛛丝状霉,湿度大时常长出灰褐色或灰白色菌膜,即担子和担孢子,别于猝倒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

属称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门真菌;无性态称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solaniKuhnAG4),属半知菌类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据浙江检测其中AC4菌丝融合群是引起鸡冠花、万寿菊、紫茉莉、雏菊、金盏菊、香石竹、绣球花、广玉兰、四季海棠、女贞苗、杉木苗、银杏苗、U]茶花苗、小叶黄杨等花卉、苗木立枯病的优势菌群。立枯丝核菌AC-4菌丝融合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4HGI、AC4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其中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3个以卜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um。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X4.5~5.5(um),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

三、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和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寄主,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长出气生菌丝主动接触寄主或通过水流、农具传播引致再侵染。

四、流行动态

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五、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防止育苗盘或苗床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育苗盘或苗床药土处理。町选用40%五氯?拌种双粉剂或40%拌种灵与50%福美双1: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g,药土处理方法同一串红猝倒病。立枯病单发区单用拌种灵防效不高,需混入等量福美双方可奏效。也可用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

(3)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000倍液或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50%立枯净町湿性粉剂900倍液,每平方米23L。立枯病、猝倒病混合发生时,喷洒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平方米23L。

(4)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利用吴氏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Bacilluscereas进行土壤、种子及繁殖组织处理也町防治该病。此外施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virida)制剂,也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八仙花立枯病防治方法


立枯病是八仙花常见病害之一,对八仙花危害很大。

症状近地面叶片、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并蔓延到茎部,导致八仙花叶片干枯,茎秆变黑腐烂。在潮湿的土壤,病株基部可见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物RhizoctoniasolaniKuhn.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发病条件15-18℃左右,土壤潮湿,八仙花萌生的新蘖嫩弱易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苗床及扦插床的浇灌水量,注意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晴天要遮荫,以防止温过高,灼伤苗木,造成伤口,使病菌易于侵染。

2、注意庭园清洁卫生,及时处理病株残体,不使用带病菌的腐熟。

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4、对被污染的苗床,如继续用于井插育苗,或用于扦插的其他上镶,在杆插前,可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8~12公斤浇灌于土壤中,浇灌后隔1周以上方可用于播种栽苗;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混合粉剂810克,撒施土中,并与土拌均匀。

5、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福美双可湿性粉500倍,或75%五氯硝基苯600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25%瑞毒霉与65%代森锌按1:2混合后600倍,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或15%恶霉灵(上菌消)水剂450倍,每平方米用药液3升。

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柏树类苗木是我国绿化使用中最为广泛的苗木种类,几乎每一个大中型的城市中都可以看见柏树类植物的影子。虽然柏树类植物容易种植,但是,它的发病率也很高,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率一般在20%~40%左右,在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区,甚至可以高达50%以上。

1立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树木的主茎中部以及下部的表皮开始逐步的腐烂剥落,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最终造成植物干枯。另一种是柏树类的苗木在根部地方腐烂严重,但是地面上的苗木部分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这种病症的后果是,造成整个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不良,最终导致整个植物的死亡。

(2)发病规律

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病症以及发病规律:首先,经常发生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柏树常常是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之中,立枯病病原菌有比较强的腐生习性,当病菌一旦碰上比较合适的柏树类植株的寄主的时候,就会对其进行侵害;其次,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病菌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尤其是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最广。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柏树类立枯病的病原菌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方式也极其广泛。

2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苗木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有3种方式,即: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这3种防治方式中,各有其特点,但任何单一的手段控制苗木病害难以奏效。因此,综合防治是控制苗木立枯病的根本途径。

(1)土壤改良和消毒

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苗木自身弱易被病菌侵害;二是由于病原菌的存在和侵染,而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消毒可谓是防治苗木立枯病的第2道防线。

改良土壤,增施基肥,给柏树苗木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首先,应对土壤较黏者,增施黄沙75~150m3/hm2进行改良,使土壤质地达到砂壤土,利于透气。其次,增施有机肥75~150t/hm2,并混施磷肥50~100kg,多年育苗经验证实,凡是施足基肥且肥料质量较好者,苗木都比较健壮,根系发达,反之苗木羸弱、侧根短、须根少。

利用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土壤进行消毒是保证柏树育苗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碱性土壤,播种前施硫酸亚铁粉225~300kg/hm2,既能防病,又能增加土壤中铁元素和改变土壤中的pH值,使苗木生长健壮。而对于酸性土壤,播种前施生石灰300~375kg/hm2,可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并促进植物残体腐烂。

此外,还可以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其使用方法是:用40%的福尔马林50mL/m2,兑水6~12kg,在播种前10d洒在土壤上,并用草袋覆盖,播前先揭去覆盖物,然后播种。这样,经过消毒后,基本上就能杀除存留在土壤的病原菌,为柏树苗木提供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2)科学播种

采用地膜覆盖,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以加长当年生长期,提高生长量,一般掌握日均温在15℃左右。如果太早,由于温度达不到出苗时的温度易遭腐芽病害;迟播,出苗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猝倒型病害和日灼危害。因此,播前将苗床结合土壤消毒喷湿、喷透,播种覆沙后浇灌1次1500倍的绿亨1号水溶液进行消毒防病,再进行地膜覆盖,保温、保湿7~10d,待苗木出齐后逐渐除去地膜。这样由于播种期的提前,可使苗期不易发生日灼危害。

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采用条播方式,条幅宽度10~12cm,沟深度6~8cm,留出膜下空间,以防灼伤幼苗。种子播匀后轻轻踏入土壤使种子半露,覆沙厚度控制在0.5cm以内。由于柏树类苗木茎部嫩组织轻软,气孔较大,有呼吸功能,如果种子覆沙过厚,出苗后苗木茎部通气不良,湿度过大,病菌容易通过气孔浸入苗木茎部,引起病害。这是柏树类苗木苗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播种后覆盖物的厚度以薄为好。

(3)药剂防治

在前面的防范措施之后,依然会产生苗木立枯病的情况,此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最常用也最及时有效的当属化学防治,即药剂防治。目前采用药剂防治立枯病的药剂和方法并不少见,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为了避免或减少苗木在生长期中的各种病害,降低发病率,达到标准的苗木株数,给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苗木质量,达到高效、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对于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一定要切实保证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还要确保这类植物的整体生长环境,例如:在进行柏树类植株的种植过程中,要不断的考虑到土壤、天气等客观、硬性指标,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柏树类植株的管理以及相关的维护工作。

核果类苗木的流胶病防治


流胶病又叫树脂病,主要危害杏、桃、李、樱桃、樱花等核果类苗木。

症状:被害枝干皮层呈疱状隆起,随后陆续流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则成硬粒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严重时致树势衰退,部分枝干乃至全株枯死。由于寄生性真菌、细菌的危害,如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溃疡病、穿孔病等均可引起流胶。病菌为害时,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和侧芽侵入。树体因非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胶后,容易再感染侵染性病害,尤以雨后为甚,树体迅速衰弱。

防治方法

1、防病治虫对于流胶病的防治,重点把苗木上的病虫害防治好,针对不同苗木病虫害的特点加强防治,重点是枝干害虫,减少虫伤。

2、加强管理,科学施肥浇水,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体抵抗能力。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

3、刮除病斑,在苗木发芽前刮除病斑,并涂抹药剂保护伤口。可以涂抹的药剂有抗菌剂402,石硫合剂,喷克菌,退菌特等。

4、涂白防冻枝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

5、喷药保护,春季新梢旺盛期喷药保护,药剂有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预防病菌侵入。

染指甲花凤仙花的立枯病防治办法


【凤仙花的立枯病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凤仙花的立枯病病原】

RhizoctoniasolaniKu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凤仙花的立枯病传播途径】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凤仙花的立枯病发病条件】

菌丝生长温限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生长最快。

菌丝存活需要冷凉干燥的土壤,菌核的萌发需要高湿,一般相对湿度98%才能萌发,侵入也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自由或近100%的相对湿度。

田间病害的流行还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如过高、过低的土温,粘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于发病。

【凤仙花的立枯病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彩叶苗木枝干溃疡病防治方法


枝干溃疡病(烂皮病)溃疡病是观赏树木的常见病害,其中大多数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

【症状特征】多发生于主干和枝条上,有腐烂和祜枝两种类型。腐烂型:初出现淡褐色水肿状病斑,当寄主生长衰弱和空气湿度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皮层变软腐烂,用手挤压有褐色液体渗出,具酒糟味,失水以后病斑干缩凹陷,有时呈龟裂,有明显褐色边缘;病害不断扩大,当病部包围树干1周时,病斑以上主干即枯死,其皮层腐烂,纤维分离如麻丝。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及橘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

枝枯型:一般少见,初病部呈暗灰色,以后迅速扩展,待环绕枝条1周后,即发生枝祜;后期在病部散生许多黑色至灰白色疹状小突起。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2.注意防冻及防止各种伤口的产生,大枝锯口要平整,伤口涂波尔多浆保护(波尔多浆配制:硫酸锻几5千克,生石灰1.5千克,水7.5千克,动物油125千克,方法同配制波尔多液)。3.发病高峰前在主干上喷洒2:2:100波尔多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或70义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4.刮除病部至健康树皮,刮后涂以药剂,亦可在病部用利刀纵横深划多刀,然后涂以渗透性强的药剂,如10^碱水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苗木缺铁性失绿病防治方法


花木一旦出现缺铁性失绿,可根据不同品种在叶面喷施0.1-1.0%的硫酸亚铁液每3-5天一次,同时浇施稀薄的矾肥水(稀释10-20倍)每周一次,至新老叶片复绿为止。

当然也有其他的防治花花木出现缺铁性失绿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其他的苗木缺铁性失绿病的防治方法,可供参考。

1、结合病害防治,配制铁铜波尔多液即硫酸铜、硫酸铁、石灰和水的混合液(一般硫酸铜:优质石类:水=1:0.5-2:200-240)喷施病株,既可防病,又可补铁。

2、将植株茎干或较大根用利刃劈裂,然后根据植株大小每次将0.05-2克硫酸亚铁适量夹入裂缝内,用塑料薄膜包扎;对较大木本类也可在干或根上钻一小孔,然后将1克或2克硫酸亚铁塞入孔内,用石蜡封口。

3、根据据具体情况,将0.2%的硫酸亚铁溶液盛入大小适宜的玻璃瓶内。在花木周围适当位置挖根,找细小根截断插入瓶内溶液中埋好,一周后取出或更换。

4、对于木本类花木可将0.2%-0.5%的硫酸亚铁液用吊瓶输液法缓慢输入树干木质部内(若木质松软,也可用注射器每次注入适量),至嫩叶完全转绿为止。

同时又可避免波尔多液中铜过量造成危害,注意应根据不同品种合理使用该波尔多液,桃、李、杏、梅等对铜敏感者在生长期慎用,茄科、茶树、瓜类、葡萄等对石灰敏感者应用灰少量式波尔多液(其中硫酸苗木缺铁性失绿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中国园艺信息网作者:日期:2014-12-3113:33:00

花木一旦出现缺铁性失绿,可根据不同品种在叶面喷施0.1-1.0%的硫酸亚铁液每3-5天一次,同时浇施稀薄的矾肥水(稀释10-20倍)每周一次,至新老叶片复绿为止。

《杜仲苗木立枯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苗木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