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质植物种植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西瓜肉质恶变瓜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西瓜肉质恶变瓜症状

发育成熟的果实,在外观上与正常果一样,但拍打时发出敲木声,与成熟瓜、生瓜不同,剖开时发现瓜肉呈水浸状,紫红色,严重时种子周围细胞崩裂似渗血状,果肉变硬,半透明状,同时可闻到一股酒味,严重的病瓜,种子周围的瓜瓤变紫溃烂,完全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在花后20天,由于土壤水分骤变,高温、叶面积不足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此病。低根系活性,同时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叶片受障碍,加上髙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引起呼吸异常,使肉质变劣。一般在阴雨天后骤晴,出现叶烧病的植株容易形成肉质恶变瓜。此外,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引起果实的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恶变。生育期间土壤干湿剧变,植株长势衰弱,出现生理性障碍等,也容易产生肉质恶变瓜。

西瓜肉质恶变瓜防治方法

深翻地,多施农家肥料,保持良好的通气性;深沟高畦加强排水,保持适当土壤水分,适当整枝,避免整枝过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当叶面积不足或果实裸露时,应盖草遮阳;适当翻瓜,翻瓜要逐渐翻转,使瓜面都有适当暴露的机会,既有利于糖分的均衡积累与输送顺畅,避免果肉生理病变,又可使果面着色均衡,切忌一次做180度的翻转,以免扭伤果梗,影响生长。每次翻瓜后,要根据天气,用叶片或其他代用物将瓜盖好。防止病毒病传播,除瓜地喷药防虫切断病毒传播外,还要注意附近病源植物并及时防治。在干旱时若植株生长衰弱,不宜进行整枝。

小编推荐

豇豆灰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豇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圆筒形长荚果。种子呈肾脏形,嫩荚可作蔬菜食用,生食可导致腹泻。现将豇豆灰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茎蔓、叶、花及豆荚均可染病。苗期子叶受害后,呈水浸状,变软下垂,然后在叶缘处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均从叶缘处开始,病部呈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具较大的同心轮纹,后期易破裂。茎蔓染病,病菌多从茎蔓分枝处侵人,致病部形成凹陷暗绿色水浸斑,后扩大环绕茎蔓,染病处以上部分萎蔫死亡。

荚果染病先侵染粘附在荚果开花后败落的花瓣或荚果端部的花丝,后扩展到荚果,病斑初期呈淡褐色至褐色水浸状,然后逐渐软腐,表面生有灰色霉层。

根颈部染病,在地上11~15厘米处出现斑纹,周缘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浅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湿度大时上生有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分生孢子存活期较短,仅4~5个月。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部可产生大量抗逆性强的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由菌核上长出菌丝体直接侵入或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危害。

此菌可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菌丝可在4~32℃温度范围内生长,而最适温度为13~2l℃,高于2l℃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时锐减。孢子在5~30℃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13~25℃,其中以偏低温度最为适宜。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特点,进行生态防治。例如当进入初花期后,晴天上午9时关棚,使棚内温度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2℃时,开始通风,中午继续,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当棚温降至20℃时闭棚,夜间棚室内温度保持在15~l7℃,早上开棚通风,阴天白天开棚换气。通过以上措施,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防病、控病的目的。为避免重复侵染,应及时摘除病叶和病荚果,摘除时应用塑料小袋套上再摘,连袋集中销毁。

②药剂防治

定植后发现零星病叶时,应开始喷药防治,可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灰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500倍液,喷药时,应在上午9时之后,叶面结露干后进行,一定不要在下午3时以后喷药,否则将增高棚内湿度,降低防治效果。阴天时,也可使用烟剂防治,可使用10%速克灵烟剂每667平方米200~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于傍晚闭棚时熏烟。由于灰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因而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切不可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

大葱灰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大葱叶片发病有3种主要症状,即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最常见,叶片上出现白色至浅灰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病斑长度可达1~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生有灰褐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斑相互连接,致使大半个叶片甚至全叶腐烂,烂叶表面也密生灰霉,有时还生出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菌核。

发病规律

病原Botrytissquamosa,病菌随发病寄主越冬或越夏,也可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田间病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为侵染下季寄主植物的主要菌源。在温、湿度适合时,越季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接触植物体后,主要由伤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后再侵入植物。菌核和病株带菌残屑也可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调运而传播。生长期中病株产生分子抱子随气流、灌溉水和农事操作而分散,引起重复侵染。

冷凉、高湿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18~23℃有利于灰霉菌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和发病,但在低温(0~10℃)以下病原菌仍然活跃。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和降雨状况是灰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露地大葱秋季苗期即可被侵染,冬季病情发展缓慢,春季再度蔓延并达到发病高峰。冬春季阴雨天多,降水量大,发病重。早春降雨情况决定侵染菌量高低,而4~5月份雨天数往往是影响大面积流行的关键因素。连作田和田间卫生状况不良,遗留有较多病残体的田块,菌源量大,发病早而重。凡是能提高田间湿度和不利于植株健壮生长的因素都有利于灰霉病发生。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灌水不当,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衰弱,伤口、刀口愈合慢等情况都能导致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病地应实行轮作,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携出销毁。多雨地区可推行垄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或0.5%08-施特灵水剂3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灰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银杏枯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分布】此病在广西、浙江、江苏、山东等银杏集中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老产区较新产区发病严重。

【症状】发病初期常见叶片先端变黄,6月间黄色部位逐渐变褐枯死,并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缘,呈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其后,病斑逐渐向叶片基部蔓延,直至整个叶片变成褐色或灰褐色,枯焦脱落为止。78月病斑与健康组织的交界明显,病斑边缘呈波纹状,颜色较深,其外缘部分还可见较窄或较宽的鲜黄色线带。9月起,病斑明显增大,扩散边缘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病健组织的界限也渐不明显。此外9~10月份在苗木或大树基部萌条的叶片在不定部位上产生若干不规则的褪色斑点,中心褐色,这些斑点虽木明显扩大,但常与延伸的叶缘斑相连合。

银杏枯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银杏叶枯病病原菌比较复杂。据研究,至少有3种病原菌已确定,即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围小丛壳Glomereltacingulate(Stonem)Spauld.etSchrenk和银杏盘多毛孢PestalotiaginkgoHori。此外在病斑上可见交链孢霉、炭疽苗、多毛孢菌、尾孢菌等多种真菌的予实体。

【发生规律】观察证明,大树较苗木抗病,雌株随结实量的增加发病率明显提高。另外根部积水造成根系腐烂或树势衰弱也能导致发病早而严重.一般说施基肥的较施追肥的感病轻;冬季施肥的较春季施肥的发病率低。银杏与大豆间作发病较轻,与松树间作发病严重,距水杉树近的发病严重,反之,则轻。其原因可能是此病病原菌与间作树种的病原菌相同有关(如水杉赤枯病)。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如争取冬季施肥,避免积水,杜绝与松树、水杉间作,提高苗木栽植质量,缩短缓苗时间,以增强苗木的抗病性。另外,控制雌株过量结果,以防止此病在银杏大树上的蔓延发生。

②化学防治,发病前喷施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或6月上旬起喷施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90%疫霜灵1000倍液,每隔20d喷一次,共喷6次,可有效的防止此病发生。

半夏腐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半夏腐烂病的症状:病菌侵染半夏块茎的初期,块茎的周边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斑点向四周迅速扩展,3~4天后,众多的病菌斑点联在一起,继续向块茎内部侵染,此时,半夏根系开始萎缩,地上部的叶片逐渐由绿色变黄、枯萎。一周后,半夏块茎呈圆水泡状,好似熟透了的葡萄,块茎内全是黑水,全株死亡,最后只剩下薄薄的外皮。蔓延的病菌会迅速侵染其他半夏块茎,短期内使整个半夏地块全部感染而腐烂。

半夏腐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选择品种:种植半夏,要选择抗病强、长势旺盛的半夏品种,如狭三叶、桃叶形等叶形的优良品种。

种茎处理:播种前,把所选择的种茎必须进行种茎处理和消毒,如晒种和药剂拌种等,防止种茎本身带病菌。

土地选择:必须选择壤土或砂壤土、PH值在6.5~7之间的地块种植半夏,并且以前此地块没有发生过根腐病或腐烂病。秋季多雨的地区,所选的地块要有20%的坡度,平原地区和较平整的地块,在栽培半夏前期的规划时,要每隔一个套种畦,留一宽30厘米、深30厘米的排水沟,确保遇到连阴雨天气时,半夏田中的土壤中的水分能彻底渗透到排水沟内,并且能及时排出地块。

补救措施: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较湿润时,只要能下田中耕,要进行多种形式、多次的中耕松土,以打破土壤的板结层,使土壤中的有害气体排除,空气中的新鲜氧气进入,增加土壤和空气中的气体交换,这一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腐烂病的发生。

烂茎抢收:半夏生长的中后期,如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湿度较大时,要勤检查半夏生长情况,如发现有部分半夏植株发生腐烂病,遇此情况,不管是否到刨收季节,均应及时抢收,不可拖延时日,否则,块茎腐烂很快,先烂大的,后烂小的,造成减产甚至绝产。紧急抢收的同时,把从湿泥中刨收的半夏块茎,应马上脱皮加工,因此时鲜块茎内部仍在腐烂,如不加工,大部分块茎会在1~2天后烂掉,望药农不要大意。

茶煤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又称乌油,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叶片,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叶,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茶煤烟病有近十种,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较疏松,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病原有多种,主要有NeocapnodimtheaeHara称茶新煤炱或浓色煤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的隔膜处缢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此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方法参见本书茶树害虫。(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棕榈干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别称】又名枯萎病、烂心病、腐烂病,是棕榈常见病害。

【症状】病害多从叶柄基部开始发生,首先产生黄褐色病斑,并沿叶柄向上扩展到叶片,病叶逐渐凋萎枯死。病斑延及树干产生紫褐色病斑,导致维管束变色坏死,树干腐烂,叶片枯萎,植株趋于死亡。若在棕榈干梢部位,其幼嫩组织腐烂,则更为严重。在枯死的叶柄基部和烂叶上,常见到许多白色菌丝体。当地上部分枯死后,地下根系也很快随之腐烂,全部枯死。

【病原】病原为拟青霉菌。

棕榈干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株上过冬。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逐渐增多,7至8月为发病盛期,至10月底,病害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对小树和大树均有危害。棕榈树遭受冻伤或剥棕太多,树势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腐死株和重病株,以减少侵染源。

2、适时、适量剥棕,不可秋季剥棕太晚,春季剥棕太早或剥棕过多。春季,一般以清明前后剥棕为宜。

3、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或刮除病斑后涂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喷药时间,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每10至15天一次,连续喷3次。

甘蔗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又称甘蔗嵌纹病。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台湾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叶片,尤以新叶基部症状最为明显。一般出现黄绿相间不规则的嵌纹、条斑或斑驳,长短大小不一,布满叶片。有时病斑褪绿很明显,形成黄白斑,偶现坏疽之红点。病株叶色较健株浅,生长也缓慢。

病原:

Sugarcanemosaicvirus简称ScMV,称甘蔗花叶病毒(甘蔗嵌纹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大小630~77013~15(nm),内含单链RNA,病毒钝化温度53~57℃,稀释限点1000~100000倍,体外存活期27℃为17~24小时,-6℃时可存活27天。该病毒有株系分化,台湾已发现A、B及A+B3个株系。大陆只发现A、D两个株系。株系不同对不同品种致病力有差异。寄主除甘蔗外,最重要的中间寄主有玉米和高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带毒的蔗种及田间病株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传毒介体主要是蔗刀和传毒蚜虫,如黍蚜、锈李蚜、丝蚜、黑蚜、玉米叶蚜、蔗蚜、桃蚜等。台湾主要是禾谷缢管蚜。此外蔗田中的蚂蚁与若蚜一起活动,具间接传病作用。

防治方法:

(1)种植高抗或免疫品种。如闽糖70/611、桂糖11等。

(2)选用无病蔗种,挖除病株,重病田停种宿根蔗。

(3)适时除草,因许多禾本科杂草既是该病寄主,又是传毒黍蚜的寄主。避免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邻作。

松针卷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松针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北、甘肃、北京、河南等地。卷蛾是松针的一种虫害威胁,应该注意防治一下。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松针卷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mm,翅展15-19mm,唇须前伸,略向上举,第2节膨大,末节隐藏在鳞片中。雌蛾前翅有缘褶,灰褐色并有深褐色基斑。臀角处有6条黑色短纹,前缘白色钩状纹清楚。臀角处有纹,但界限不太清楚。雄蛾后翅淡褐色,前翅无前缘褶。

卵椭圆形,长约0.8-1mm,黄白色,有光泽,半透明,即将孵化时为红褐色。

幼虫长8-10mm,头部淡褐色,背板暗褐色,近后缘中间色泽较浅,臀板黄褐色。

蛹纺锤形,长5-6mm,茶褐色、腹部2-7节前后缘各有1列小刺,前列为大。

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茧内越冬。来年3月底4月初化蛹,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为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多在18-20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此时成虫常成群围绕树冠飞翔,夜晚多集中在松蚜所排出的分泌物上取食,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趋光不强,交尾多在18-20时进行,20-23时产卵为最多,卵散产在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喜在15-25年生的松树上、林缘或稀疏的林木上产卵。活动较少。成虫每雌产卵45-48粒,成虫寿命5-12天。卵期3-7天。

初孵化幼虫在针叶上爬行,多选择2年生叶上危害,当年生的新叶很少侵害。幼虫侵害部位多在针叶近顶端处。侵入后,一般先由侵入孔的上部开始危害,几乎吃到针叶的顶端,然后再向下蛀食;但也有由下向上蛀食的。幼虫在1个针叶内很少转移。但被侵害针叶如遇机械损伤,或因食料不足,则可蛀孔外逃,重新侵害别的针叶。幼虫仅食叶肉,而不食表皮。针叶被害后变成空筒,逐渐枯萎脱落,幼虫常在内向外蛀孔钻出,吐丝缀叶,将6-7束针叶缀织一起,在其内取食活动。使针叶枯黄脱落。每年晚秋到来年早春,被害树冠布满成束针叶,一片枯焦。9月初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在地面吐丝连缀杂草、土粒、碎叶上结茧越冬。一般在树冠下有浮土、枯草、碎叶处越冬最多。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并注意林区卫生,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活动前,剪除被害梢、果,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第1代幼虫孵化期,在树梢上喷洒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次。

非洲菊灰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与为害:该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块,扩展后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发病后期病斑呈黄褐色,斑缘为紫褐色,有轮纹但不明显。花瓣发病为褐色坏死斑,长条状或不规则形。高湿度下坏死花瓣上产生灰色霉层。

病原:该病为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tFr.)引起。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株或土壤内越冬,菌核存活多年;病菌由气流、水滴滴溅传播。高湿(90%以上)、连阴雨数日后晴天升温(夜间温度在15℃~20℃)会引起病害暴发;病残花、残叶多,或谢花落在叶片上,都会加重病害发生;用喷水法防治叶螨往往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栽培技术防病:及时清除病叶、病花或凋谢的花朵,若产生了灰霉层必须用袋套上再摘取;喷水防叶螨的方法绝对不可取;连阴之后温室晴天必须通风降温、除湿(降至80%以下),室外要雨后及时排水。

2、药剂防护:在栽培中观察温室温湿度,结合天气预报在花前喷药预防,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花期最好不喷药,用控温、控湿来防治。花前花后防治常用药剂有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芝麻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着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关键。

一、症状

芝麻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出现猝倒或枯死。成株期发病根部往往是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沿茎部向上伸展,使相应的茎部外表变为红褐色的干枯条斑,湿度大时出现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发病的一侧叶片变黄、萎蔫后枯死,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一般病株较健株节间缩短、变矮。病株籽粒秕瘦,易炸蒴落粒。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侵染幼苗的根,从根尖或伤口侵入,也能直接侵染健根,进入导管,向上蔓延到植株各部。连作地、地温高、湿度大的瘠薄沙壤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三、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着差异,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一个经济有效措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茬口与枯萎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合理轮作是防病增产的重要措施。实行2~5年轮作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轮作作物以禾谷类作物为好,不要与花生、豆类和黄麻等感病严重的作物轮作。

3.沟厢栽培。芝麻是一种耐旱怕涝的作物,涝渍时病害严重,进行沟厢栽培能达到排涝防病的目的。播种时要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小厢田间排水系统,一般厢宽2~5米,沟深15~20厘米为宜,做到地界沟、地头沟和地外排水沟3沟相通,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

4.科学施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施用纯氮应控制在15公斤/亩,氮、磷、钾比例为1∶1∶1。施用的厩肥或堆肥,必须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5.药剂拌种。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次侵染的菌源,达到防病的目的。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使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防治效果为86.37%和82.04%;增产效果为19.10%和18.67%。

6.成株期喷药。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喷药,可用40%克菌灵800倍液或2.5%适乐时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和40%抗枯宁1000倍液,喷药量为50公斤/亩,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

香蕉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虽然香蕉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就能买到营养丰富、口感软糯的香蕉,但这得归功于它的年产量大以及运输便利。因为香蕉实际上只会出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等地。而有些时候,由于香蕉的栽种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使得香蕉的产量有明显减少。

发病原因

病菌属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菌菌丝最适宜PH值为5.0-6.0,温度为26-30度生长。因多年连作、土壤排水不良、透气性差、土壤酸性、土温较高和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发病重。

症状

外部症状:成株期病株先在下部叶片及靠外的叶鞘呈现特异的黄色,初期在叶片边缘发生,然后逐部向中肋扩展,与叶片的深绿部分对比显著。

内部症状:在中柱髓部及周围,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成斑点状或线条状,越近茎基部病变颜色越深,根部木质导管变为红棕色,并逐渐变成黑褐色而干枯。球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腐烂,有特殊臭味。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格限制蕉苗和马尼拉麻苗及其所附带的土壤由病区输入。

2、选栽无病种苗和抗病品种为确保蕉园无枯萎病,应选栽无病蕉苗,基本方法是从没有香蕉枯萎病的地区引种。此外,尽可能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3、封锁病区,防止病害扩散。蕉园发现零星病株,要立即连根拔起并把病株斩碎,装入塑料袋内,加入石灰并密封袋口,移出且远离蕉园让其腐烂。

4、病土处理为了清除侵染来源,杜绝传播机会,病土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5、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开沟排水,增强植株抗病力。平地重病蕉园有条件的可淹水休闲半年或与水稻轮作。

6、采用多菌灵、噁霉灵、甲霜恶霉灵等药剂对发病田块进行2-3次土壤消毒,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蔷薇锈病的症状及防治


锈病可危害多种花卉,依寄主不同可分为蔷薇锈病、芍药锈病、菊花锈病、萱草锈病等。

症状

蔷薇锈病主要危害玫瑰、蔷薇、月季。植株受害后,叶正面出现小黄点,背面出现小黄斑,外围有褪色环。随病情发展,病部产生粉红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器,以后叶背又产生多角形的较大病斑,约3~5mm,并着生黄粉状夏孢子堆。秋末,病斑上产生棕黑色粉状冬孢子堆。嫩梢、叶柄、果实受害后病斑隆起。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蔷薇锈病由多孢锈属真菌引起:玫瑰多孢锈菌Phragmidiumrosaerugosaekasai;玫瑰短尖多孢锈菌P.mucronatum(Pers)schtecht。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病枝上越冬,次年产生担孢子,从气孔侵入寄主植物幼嫩部位开始感染,一般9~27℃萌发侵染率最高。温暖多雨、潮湿多雾、偏施氮肥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细管理,合理施肥,培育抗病植株;保护地栽培时应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结合修剪及时清除病体烧毁。

2.药剂防治:早春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可选喷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波美0.2~0.4度石硫合剂、75%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等。

《西瓜肉质恶变瓜的症状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肉质植物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