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的植物如何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嫁接西瓜苗感染枯萎病的原因及预防》,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西瓜枯萎病在西瓜的全生育期均能发生,但以结瓜期发病最重,发病后全株枯萎绝产。该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家畜消化道仍能保持生活力。病菌通常通过种子、农家肥、灌水或雨水等传播,主要由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侵入。

嫁接西瓜苗感染枯萎病的原因及预防

为了防止枯萎病的发生,近些年来河北省乐亭县的瓜农都以根系抗枯萎病菌的葫芦、瓠子、冬瓜、南瓜等做砧木,实行嫁接,也就是把西瓜的根换成抗枯萎病菌的葫芦、瓠子、冬瓜、南瓜的根,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实现了西瓜地可以连年重茬种植。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地块虽然也是定植的嫁接苗,可一到结瓜期仍有少数植株感染枯萎病而死秧。原因何在?原来,西瓜蔓在生长伸长过程中,一般要用土团或土块压蔓三次,有的土团、土块被雨淋过后变为一滩泥,当这滩泥压住西瓜蔓的叶腋部位时,西瓜蔓便会从叶腋部位长出侧根,扎进土里,枯萎病菌便从侧根根毛顶部侵入,使植株感病枯萎。

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用土团或土块压蔓时,要远离蔓的叶腋部位。一旦下雨,土团变成泥,压住叶腋部位时,雨后要把叶腋部位的泥土清理净。

精选阅读

温室嫁接黄瓜首次发现南瓜枯萎病


去年,我们对我县黑林村温室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棚内出现嫁接黄瓜定植后南瓜根茎溢缩、死亡现象,其病理特征有别于黄瓜蔓枯病、立枯病、疫病等常见病害。经取样送检省植保总站培养鉴定后,确定为南瓜枯萎病-枯萎病的一个变种。

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南瓜根系抗枯萎病,而南瓜枯萎病的出现给温室黄瓜的生产又带来很大的难题。经过我们1年多的连续观察,已经基本摸清了南瓜枯萎病的特性和发生规律,从而总结出一定的防治方法。

南瓜枯萎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集中发生在定植初期,也就是定植后到吊秧的一段时间内,以后基本不再发生;②具有明显的土传特性,去年发病的位置今年发病重,且范围有所扩大;③一旦发病,难以治愈。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防治方法,并且在今年的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大坨起苗,减少伤根,从根本上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并且定植后及时喷施普力克或恶霉灵+爱多收,预防病害发生。温室休闲季节深翻棚土,晒垡,降低土壤中有害菌数量。

温室嫁接黄瓜首次发现南瓜枯萎病

2.结合增施有机肥、秸秆反应堆等农事操作进行,可有效地抑制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并且还能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

3.使用抗重茬菌剂。近两年我们推广的PV酵素菌、康博士重茬专家等菌肥,都是通过有益菌大量繁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均有不错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加大放风量,适当降低棚内温湿度。由于温室黄瓜育苗提前,定植后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加大放风量可降低温湿度,不利于病害的传播蔓延。

榆树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榆树枯萎病是榆树最危险的病害,分布在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美各国。近几年来,美国因该病每年损失约1亿美元以上,不仅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破坏了公园、道路等地的绿化。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现该病,已列为对外检疫对象。

症状

本病症状常表现为2种类型。急性枯萎型:上层个别枝条突然失水萎蔫,并迅速扩展到其他枝梢,叶片内卷稍褪绿,干枯而不脱落,嫩梢下垂枯死。慢性黄化型:个别枝条上的叶片变黄色或红褐色,萎蔫,逐渐脱落,并向周围枝梢扩展,病枝分叉处常有小蠹虫蛀食的虫道。以上2种类型在病枝的横切面上,均有褐色环纹。在剖面上,可见到外层木质部上有黑褐色条纹。变色导管被一些填侵物和一些胶状物所堵塞。幼树发病常表现为急性型,易当年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为榆长喙壳(Ceratocystisulmi(Buis)Moreau=Ophiostomaulmi(Buism)Nannf),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

发生规律

病原菌侵入榆树导管后,通过纹孔从一导管扩展到另一导管,导管内菌丝能产生类酵母菌状的芽孢,可在导管中随树液的流动而扩散。孢子的存活期很长,在伐倒病株的原木上可存活2年之久。病原菌对活榆树的侵染主要由带菌的小蠹虫危害引起。该病亦可通过根接触传染。炎热干旱的年份,病害会加速发展。所有欧洲榆和美洲榆都易感病,亚洲榆抗病性较强。

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对外检疫,严禁调运榆树苗木。

②培育和选用抗病树种。

③对病株(枝)应及早彻底砍除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④对感病植株的树干基部注入内吸杀菌剂如苯来特、多菌灵等,有抑制病害发展的疗效。

翠菊的枯萎病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

症状: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大量的浅粉红色的粉末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近地表处或表土下的茎上更为明显。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变种(Fusariumoxysporumvar.callis-tephi),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屑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年。若将翠菊栽植在有病菌的土壤中,植株根部即可受侵染。幼苗出土后10-20天最易发病,苗木木质化后,病害明显减少。病原菌通过土壤和灌溉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严重。此病的发生常与大水漫灌、施肥不当、连作、地下害虫有关。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避免连作。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⑤选用抗病品种。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香蕉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虽然香蕉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就能买到营养丰富、口感软糯的香蕉,但这得归功于它的年产量大以及运输便利。因为香蕉实际上只会出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等地。而有些时候,由于香蕉的栽种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使得香蕉的产量有明显减少。

发病原因

病菌属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菌菌丝最适宜PH值为5.0-6.0,温度为26-30度生长。因多年连作、土壤排水不良、透气性差、土壤酸性、土温较高和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发病重。

症状

外部症状:成株期病株先在下部叶片及靠外的叶鞘呈现特异的黄色,初期在叶片边缘发生,然后逐部向中肋扩展,与叶片的深绿部分对比显著。

内部症状:在中柱髓部及周围,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成斑点状或线条状,越近茎基部病变颜色越深,根部木质导管变为红棕色,并逐渐变成黑褐色而干枯。球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腐烂,有特殊臭味。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格限制蕉苗和马尼拉麻苗及其所附带的土壤由病区输入。

2、选栽无病种苗和抗病品种为确保蕉园无枯萎病,应选栽无病蕉苗,基本方法是从没有香蕉枯萎病的地区引种。此外,尽可能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3、封锁病区,防止病害扩散。蕉园发现零星病株,要立即连根拔起并把病株斩碎,装入塑料袋内,加入石灰并密封袋口,移出且远离蕉园让其腐烂。

4、病土处理为了清除侵染来源,杜绝传播机会,病土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5、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开沟排水,增强植株抗病力。平地重病蕉园有条件的可淹水休闲半年或与水稻轮作。

6、采用多菌灵、噁霉灵、甲霜恶霉灵等药剂对发病田块进行2-3次土壤消毒,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芝麻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着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关键。

一、症状

芝麻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出现猝倒或枯死。成株期发病根部往往是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沿茎部向上伸展,使相应的茎部外表变为红褐色的干枯条斑,湿度大时出现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发病的一侧叶片变黄、萎蔫后枯死,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一般病株较健株节间缩短、变矮。病株籽粒秕瘦,易炸蒴落粒。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侵染幼苗的根,从根尖或伤口侵入,也能直接侵染健根,进入导管,向上蔓延到植株各部。连作地、地温高、湿度大的瘠薄沙壤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三、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着差异,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一个经济有效措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茬口与枯萎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合理轮作是防病增产的重要措施。实行2~5年轮作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轮作作物以禾谷类作物为好,不要与花生、豆类和黄麻等感病严重的作物轮作。

3.沟厢栽培。芝麻是一种耐旱怕涝的作物,涝渍时病害严重,进行沟厢栽培能达到排涝防病的目的。播种时要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小厢田间排水系统,一般厢宽2~5米,沟深15~20厘米为宜,做到地界沟、地头沟和地外排水沟3沟相通,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

4.科学施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施用纯氮应控制在15公斤/亩,氮、磷、钾比例为1∶1∶1。施用的厩肥或堆肥,必须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5.药剂拌种。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次侵染的菌源,达到防病的目的。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使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防治效果为86.37%和82.04%;增产效果为19.10%和18.67%。

6.成株期喷药。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喷药,可用40%克菌灵800倍液或2.5%适乐时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和40%抗枯宁1000倍液,喷药量为50公斤/亩,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

苦瓜枯萎病的防治种植


苦瓜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发生在主蔓茎节部,染病后初时发生水烫症状,病部很快向上下两头的节间扩展。以后的病部变褐腐烂收缩,患部以上茎叶失水下垂枯萎。此病也可在地面根须部发生,染病后初时也呈现水烫症状,随后病部变褐腐烂收缩,地上剖植株失水枯萎。如防治不及时,会使苦瓜造成严重减产。下面介绍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

2、土壤处理:整地时翻土暴晒5天-7天,让土壤充分晒白风化。每亩施石灰50公斤-75公斤,中和土壤酸性和抑制病菌生长。

3、高畦深坑:高温多湿容易发生枯萎病,采用高畦深坑种植法,降低地下水位,防止雨后积水,使畦面土壤通风,可减少病害。

4、剪疏叶片:病害开始发生时,疏剪基部叶片,使田间植株、畦面通风排湿,能抑制病菌的发育和传播,可减轻病害发生。

病害开始发生时,速将病株拔除,同时喷75%百菌清500倍-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6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原粉500倍-8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一次,连续3次-4次。每次把药液喷在植株下半段的茎蔓上,以喷至叶片至湿不滴水为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绿化植物菊花的枯萎病


菊花枯萎病又名疫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病率不高,但危害大,植株遭此病侵染后,很快萎蔫枯死。

症状:植株可在发育的任一阶段表现症状。发病初期,地上部顶端部分生长缓慢,一个分枝或数个分枝变为淡灰色;失去光泽。发病后期,枝条萎蔫下垂,最后枯萎,叶片颜色变淡。常常是植株的一侧枯萎明显。幼株受害时,造成畸形。解剖病茎,可看到维管束中有变褐的条纹,条纹从根部一直扩展到茎的最上部,从下向上颜色逐渐变淡。

病原:病原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chrysanthemi),属细菌。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病残体及土中存活,成为来年的侵染源。病原细菌常随附手及工具在修剪、摘心及搬运时扩散传播,自植株伤口侵入。病害发生最适宜的温度为27-32℃,湿度高于90%-100%。温度15℃以下,湿度低于80%时,病害很少发生。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该病发生严重。菊花品种中,粉牡丹、万紫千红品种易感此病。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②要选取无病插穗进行繁殖。可能时,建立和保存无病母本区。③加强栽培管理:发病较重的地区,要对土壤、花盆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使用旧盆、旧土和不腐熟的基肥。小苗移植时,应避免伤根。

红花枯萎病的防治办法


红花枯萎病亦称根腐病。浙江省红花产区发病较普遍,发病严重时,造成红花植株大量死亡。

症状病菌主要为害根部,一般十根茎部感病。初期根部呈现褐色斑点,茎基表面呈现粉红色的粘质物,终于导致茎基部皮层及须根腐烂,引起植株死亡。剖视病株根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取病部进行保温保湿培养,则在病部变色处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期出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

病原菌FusariumoxysporumSchl.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瘤座菌科,镰刀菌属真菌。大型分生孢子呈梭形至镰刀形,无色透明,两端逐渐尖削,微弯或近乎正直,多具3个隔膜,大小为19~46m3~5m;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椭圆形、无色透明,具1个隔膜或无隔膜,大小为2~4.5m6~24m。

侵染循环病菌系土壤习居菌,带菌土壤是本病的根本来源。病菌还可通过病株的维管束感染种子,故带病种子也可为次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

防治

1.轮作:病菌能长期于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随着红花的连作,可增加土壤中病菌的数量,不利下季栽培红花。因此必须实行轮作,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为好,可减轻发病u

2.选用健株上的种子,下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此外,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红花植株的抗病力,可减轻病害发生。

3.田间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粉消毒土壤。

地黄枯萎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发病初期,在叶柄上出现水渍状揭色病斑,由外缘叶片迅速向同心叶蔓延,叶柄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解剖叶柄,维管朿变褐,后根茎干腐,只剩下表皮和木质部,细根腐烂脱落。

病原引起地黄枯萎病的病厣菌比较复杂。据华南农大在广东省一些地区调查鉴定,有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num)、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等。腐皮镰孢和恶疫霉是其主要病原,两者共同则症状更严重,损失极大。立枯丝核菌只为害长势较弱的植株,或是在前两种菌侵染后,它进一步为害较深层的根茎引起干腐。另外,还有一种腐霉菌(Pythiumsp.)虽不能直接造成枯萎,但可加速根茎腐烂。

侵染循环病菌能以菌丝体、孢子在被害株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因此,种栽和土壤带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也是传播的途径。

防治

1.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种。

2.选用无病健栽(种段)。

3.种栽要选自无病和无损伤的根茎,并用50%退菌特或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3~5分钟消毒。置于通风处使切口愈合,或用草木灰涂蘸切口后栽种u

4.选离畦栽培,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

5.种前土壤用50%退菌特15~22.5kg/hm2消毒,生长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每隔10~15天1次,连续浇灌2~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国兰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治


国兰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侵染兰花植株维管束极为严重的病害。近年来,在云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兰花镰刀菌枯萎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入夏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的高温多雨,使兰花种植区内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镰刀菌枯萎病更为普遍和突出。笔者现将国兰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介绍如下。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症状

兰花植株感病后,气温较低、湿度不高时病情发展较慢、较轻,叶荚逐渐变黄萎蔫,假鳞茎变细扭曲,之后根系腐烂,植株上表皮、下表皮及维管束出现环状紫红色,之后根茎也变为紫红色。高温高湿时,尤其夏季雨后,病情发展很快,几天后假鳞茎就出现如开水烫伤状黑褐色病斑,病部表面经常可见灰白色霉菌,并常出现腐烂(但没有恶臭),症状与细菌引起的兰花较腐病相似,经常被误认为兰花软腐病。

传播途径

兰花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存在于土壤的习居菌,在缺乏寄主时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基质或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子在土中存活3-5年或更长。带病植株、病残体、病株周围的基质或病土都是本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从植株根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经几天潜育即发病。以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淋水及农事操作再次侵染传播。

发生规律

据调查,在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雨水少,兰花镰刀菌枯萎病少见发生;深秋和初春偶有发生,但不严重;夏季高温多雨发生严重。很多养兰户露地栽培或利用屋顶及屋内阳台养兰花,栽培条件较差,该病发生更加严重。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盆土含水量超过90%,土壤酸性、土温28℃是该病暴发的有利环境条件。盆土或基质结构良好,排水通畅,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适当增施钙、硅肥的兰园发病轻;盆土过细、过湿、结团,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有机肥料发病重,盆土虫害较多,尤其是植物寄生性线虫多或分株移栽时伤根多,造成大量伤口,对发病有利。兰花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流行还与品种抗病性有关,例如海南梅、无指环、奇花、江南梅、奇花寒兰等兰花品种比较易感病。

加强管理

1.植物检疫

加强检疫,严禁从国内外病区输入兰花种苗及其它有可能带病的兰类植物,要输入的兰花种苗必须从无病兰区输入。

马铃薯枯萎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枯萎病初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病原

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Schlecht.)称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灰褐色;大型分生孢子在子座或粘分生孢子团里生成,镰刀形,弯曲,基部有足细胞,多3个隔膜,大小19—45×2.5—5(μm),5个隔膜的大小为30一60×3.5—5(μm)。小型分生孢子1一2个细胞,卵形或肾脏形,大小5—26×2—4.5(μm),多散生在菌丝间,一般不与大型分生孢子混生。厚垣孢子球形,平滑或具褶,大多单细胞,顶生或间生,大小5—15um。该菌还可侵染番茄、球茎茵香、甜瓜、草萄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国兰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枯萎病是兰属植物的严重病害,重病植株几个星期即枯死,一般的病株可生存一年或更长时间。镰刀菌枯萎病的地上植株症状与立枯丝核[RhizoctoniasolaniKuhn]引起的根菌病相类似,即叶变黄而萎蔫,假鳞茎变细而扭曲,最后导致根系腐烂。但镰刀菌引起现球状的紫红色彩,最后根茎也被侵害而变为紫红色。病情严重时假鳞茎发生深度腐烂。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条件

(1)土温28℃,土壤潮湿,连作盆,移栽或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

(2)酸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扩展缓慢。

病原

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属半知菌亚门。菌株白色、桃红色、堇色至紫色。小型分生孢子生于气生菌丝中,聚成假头状,数量很多,卵形、椭圆形、柱形,直或弯曲。大型分生孢子壁薄,生于气生菌丝上,极少生于分生孢子梗座或粘孢团中,纺缍形或镰刀形,镰状弯曲、椭圆形弯曲、近新月形或直,顶端细胞较细,脚胞带梗状。厚垣孢子壁光滑或粗糙,很多,生于菌丝间的和分生孢子间,顶生和间生,单生或成对。

防治方法

1.由于病原菌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感病植株及其残余物要全部烧毁,再种兰花必须另换新盆和新土。

2.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悬浮剂500倍液、此外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0%治萎灵水剂3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倍液灌根。

《嫁接西瓜苗感染枯萎病的原因及预防》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嫁接的植物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