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植物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猕猴桃褐腐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薛岗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果业,仅此一项,年收入50多万元。

猕猴桃褐腐病是猕猴桃枝蔓和果实生长后期至贮藏时的常见病害,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浅紫褐色,后转为深褐色,病部在湿度大时迅速绕茎扩展,侵达木质部,导致皮层组织块状坏死,枝蔓随之萎蔫,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密布的黑色小点,即病原子座和子囊腔。

病原为葡萄座腔菌属葡萄座腔菌,病菌以菌丝和子囊腔在寄主上越冬。春季气温升高,雨后子囊腔吸水膨大破裂,释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病原从花器或幼果侵入,在果实内潜伏,直到果实后熟期才表现出症状。枝蔓受害多从皮孔或伤口侵入。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褐腐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病菌生长适温为23~25℃,子囊孢子的释放依靠雨水,在降雨1小时内开始释放,贮运期间,贮藏温度20~25℃时发病果率最高。冬季受冻,排水不良,树势弱,枝蔓细小,肥水供应不足的果园发病重,枝梢枯死多。

防治措施

1.培育壮树,增强抗性。加强园间管理,注意理沟排水,合理施肥,要施些硫酸钾和硫酸锰,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和果实发育。

2.冬季修剪、清园、施肥等项工作,要认真完成。应彻底清除地面枝叶和落地果实,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对树上未修剪掉的病枯枝梢,要清查补剪。

3.适时喷药防治。冬季清园工作结束后应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喷一次波美5~6度石硫合剂。花期前后至幼果膨大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菌丹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枝、叶、果2~3次,效果良好。

扩展阅读

桃褐腐病的治理介绍


桃褐腐病又称菌核病,为真菌性病害。病果果面涌现褐色圆斑,病部果肉褐腐,几天内病斑即可扩散至全部果面,后期病果全体糜烂并失水干缩形成僵果。该病侵染道路多,侵染期长,再侵染和蔓延快,常造成严重丧失。为寻觅对该病有效的杀菌剂,山东省临沂市果茶技巧中心陈修会等人于2007年选用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好力克(43%戊唑醇悬浮剂)、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田间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好力克、安泰生对桃褐腐病均有良好防效,安泰生600倍液的防效超过91%,持效期15天左右;好力克5000倍液的防效巩固在90%左右,这两种药剂均可在桃褐腐病防治上推广使用。另外,安泰生的补锌效果较为显然,施药后树叶色彩深而且较厚,果实光泽度好。相比起代森锰锌,安泰生的含锌量较高,且其所含的络合锌更易被果树吸收利用,同时可避免长期使用代森锰锌类杀菌剂诱发果树粗皮、黑点、早衰等锰毒症。

丙森锌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病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戊唑醇主要经过抑制真菌体内甾醇的脱甲基化,导致生物膜的形成碰壁而发挥杀菌活性,可经过叶片浸透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和均匀散布,具备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属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实验中发现,将具备保护性的安泰生和具备内吸性的好力克减量混配使用,互补性强,能显然提高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而且不增长用药成本。好力克(10000倍液)加安泰生(1000倍液)混配组合的均匀防效为94。26%,比单用安泰生600倍液的均匀防效高3。3%,比单用好力克5000倍液的均匀防效高5%。在桃树病害防治上,能够将安泰生和好力克合理混配使用。

猕猴桃溃疡病怎样防治


猕猴桃(Kiwifruit),学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原产于是中国,原名狝猴桃,一个世纪以前才引进入新西兰。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

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在陕西8-9月开始感染,但潜伏很少。表现症状:第二年春温度4-20度时发病,3-4月最为严重,到5月份随气温升高而减轻。若遇冻害严重时,随之溃疡病发病加重;高氮肥使用区,枝叶旺长不健壮,发病也严重。虫害严重区及修剪伤口过多区发病也严重,由伤口侵入,感染机率提高。严重时整株染病,导致树体死亡。叶、果上均有表现。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方法

1.彻底防治害虫,减少因虫害引起的伤口感染。

2.减少伤口。修剪时减少造成大的伤口,使病菌侵入无入之门。伤口必须涂护树将军保护。

3.修枝剪消毒。特别注意剪有病树后不能用同一把剪剪无病树,要剪先消毒。

4.培养健壮树体,减少发病机率。

5.春季发病。发现流红水就刮除,先刮病部,待病部刮到好皮交接处时,刮刀消毒用酒精或火烧,再刮好皮,刮光后护树将军涂抹,刮下的病皮一定拾一块集中烧掉,不能留到园内。

6.无病区加强检疫。有病种苗、果实不得进入无病区。

猕猴桃褐斑病需要提早防治


猕猴桃褐斑病是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造成猕猴桃落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极为严重,务必抓早抓好此病的防治。

一、发病特点

叶片发病时,叶面出现暗褐色病斑,后期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呈绿色。如果感染果面,则出现淡褐色小点,最后呈不规则褐斑,果皮干腐,果肉腐烂。

二、发病规律

5-6月份,病原菌由叶背面开始入侵。到7-8月份叶部症状明显,开始是小病斑,后逐步扩大,叶片后期干枯,大量落叶。到8月下旬开始大量落果。

三、防治办法

1、花蕾期喷布800倍液的40%农抗120,每7-10天喷1次,连喷2次。花后用600倍液,再连喷2次,不仅可以防病抗病,同时还可提高猕猴桃抗寒、抗旱和免疫能力。

2、结合叶面喷肥,每次加入杀菌剂类农药,如菌毒清或代森锰锌。注意酸性农药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

3、加强肥水管理。按照猕猴桃需肥规律,一年中施足基肥、催芽肥、促果肥和壮果肥。同时注意控制灌水,尤其水位高的地区要设排水沟及时排水;灌水不宜过多,多了土壤潮湿易造成烂根,导致树体变弱,易感病。

怎样防治樱桃褐腐病


危害症状 樱桃褐腐病又叫菌核病、灰腐病等。可侵害花、叶、枝梢和果实,但以果实受害最重。侵染花器后,雄蕊及花瓣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以后全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叶片受害时,多从幼叶边缘发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大到叶柄,使全叶萎蔫下垂,如霜害状。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果发病较重。发病初期果面发生褐色圆形病斑,如条件适宜,病斑在数天内即可扩至全果,果肉变褐软腐。以后在病斑的表面生出灰褐色至灰白色绒球状霉丛。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也可失水干缩变成僵果,挂在树上。 发病规律 褐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病枝梢于树上或地面越冬。在生长季经水、昆虫传播,从伤口和皮孔侵入。在开花期至幼果期遇低温潮湿条件,易引起花腐或果腐。果实成熟期在高温潮湿条件下易引起果腐。树势衰弱,枝叶过密,通风透光差易引起发病。 科学防治 ①春季气温回升后,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②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加强防治害虫,减少病菌的传播。③樱桃落花后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甲霉灵1000-12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之后,每隔15天左右再喷2次。④在成熟前30天开始,喷洒50%甲霉灵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防病效果显著。⑤消灭越冬病菌。结合冬剪,彻底剪除树上僵果、病枝,集中烧毁。同时清扫果园地面,然后进行1次深翻。结合果园翻耕,将僵果埋在10厘米以下。

杜仲褐腐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在杜仲环剥后的再生新皮上出现一种褐色坏死斑。病斑出现后,杜仲的局部细胞组织生长停滞,最后溃烂。发病率一般3%~50%不等。受害严重的树会导致死亡。

症状在再生新皮局部的表面出现囊泡状皱折,以手按之似海绵状,有弹性。受害部分的新皮翘起,呈暗褐色。撕去翘起的表皮,可见皮下组织。受害轻的暂时保持绿色,受害重的则变成褐色。用刀刮去表面组织,下面的新皮组织疏松。继而囊泡扩大,病部流出茶褐色污液,最后其内部组织呈黑褐色残渣状物。受害严重的树全株死亡。

病原据有关报道,杜仲新皮坏死现象是由一种细菌为害所致。但后经许多植病工作者在发病现场收集新鲜病组织进行分离和培养工作,开展多次重复试验,均未分离出有致病性的植物病原细菌。偶尔分离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是腐生菌。用它对环剥后的杜仲立木进行接种,并无致病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杜仲褐腐病很可能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再生新皮病部流出的褐色污液,乃属腐生细菌。

发病规律一般在6月底在杜仲环剥部位的新皮上开始出现病变,亦即在环剥后1~2个月左右出现。环剥季节无论安排在4~5月或5~6月均可发病,但以7~8两个月发病为常见,尤以7月间发病较为普遍。

发病因素杜仲环剥后,自愈伤组织的产生和形成层的形成,直到新皮出现的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保护。然而杜仲环剥后的成活率和再生新皮的形成,是受着多种因素影响的。除受树势、树龄、树冠大小、气候、环剥时间和技术方法等各种因素影响外,环剥后的管理措施也十分重要。由于环剥后的杜仲树生长发育暂时减弱,抗逆力差,加上环剥后的受伤面大,如新皮不迅速形成,则树干的受伤面就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因此,保护环剥后未分化成熟的木质部,促使细胞分裂,产生新的形成层,长出新皮,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性问题。

防治

1.发现病斑及早刮除,促进病部恢复生长。

2.提高环剥技术,减少机械损伤,加强器械消毒。

3.据四川中药学校报道,杜仲环剥后,喷施高脂膜,对新皮的形成和生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喷施高脂膜的时间应当在剥后的当天下午或次日喷施为好,对环剥树干切口的痊愈率有提高的作用。

猕猴桃的功效与作用 如何挑选猕猴桃


猕猴桃是属于水果中的一种,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水果,又叫奇异果、猕猴梨、藤梨、杨桃藤等等,在生活中是经常的会看到,相信你也爱吃,但是你在食用之前你有了解过猕猴桃吗?你知道猕猴桃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吗?你知道该如何挑选好吃的猕猴桃吗?一起跟随小编看看去吧!

猕猴桃形状是椭圆形的,原产地就是中国,在中国产量也是非常的好,有一层厚厚的深褐色的表皮,这个是不可以吃的。但是里面的肉肉却是非常好吃。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猕猴桃营养丰富,具有多重功效和作用,被人们称为果中之王,具有生津解热、止渴利尿、滋补强身、抗癌防癌等功效,尤其适合便秘、癌症、高血压等人群。

主要营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疗功效降低胆固醇、促消化、降血脂、防癌抑肿瘤、增强体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都是可以食用的,特别是便秘者、癌症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航空、高原、矿井等特种工作人员。

禁忌人群:脾虚便溏者、风寒感冒、疟疾、寒湿痢、慢性胃炎、痛经、闭经、小儿腹泻者不宜。

猕猴桃的功效和作用

1、营养丰富猕猴桃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的含量较高。

2、降胆固醇猕猴桃富含丰富的果胶,有助于抑制胆固醇升高,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帮助。

3、提高免疫力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亚健康体质。

4、降血脂猕猴桃可以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心脏病。

5、抑制肿瘤猕猴桃汁可以抑制黑素瘤的生成和降低皮肤癌的发生率。

6、美容养颜猕猴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美白皮肤,常吃猕猴桃能起到美容瘦身的功效。

7、安神醒脑猕猴桃能够稳定情绪、驱走抑郁。

食用猕猴桃要注意什么?

1、猕猴桃性寒,脾胃虚寒者慎食,不然易导致腹痛腹泻。2、刚吃完猕猴桃不宜马上食用奶制品,否则易出现腹胀腹痛现象。3、若要加速猕猴桃成熟,可以与苹果放在一起,在室温下存放。

猕猴桃的挑选

看外表:要极端注意果实是否有机械损伤,凡是有小块碰伤、有软点、有破损的,都不能买。因为只要有一点损伤,伤处就会迅速变软,然后变酸,甚至溃烂,让整个果子在正常成熟之前就变软变味,严重影响猕猴桃的食用品质。

猕猴桃菌核病防治


猕猴桃菌核病(YangtaoSclerotiniarot)常见为害花和果实。

症状

雄花受害(猕猴桃的花果雌雄异株)最初呈水浸状,后变软,继之成簇衰败凋残,干缩成褐色团块。雌花被害后花蕾变褐,枯萎而不能绽开。在多雨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果实受害,初期呈现水渍状褪绿斑块,病部凹陷,渐转为软腐。病果不耐贮运,易腐烂。大田发病严重的果实,一般情况下均先后脱落;少数果由于果肉腐烂,果皮破裂,腐汁溢出而僵缩;后期,在罹病果皮的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色菌核粒。

病原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病菌不产生分生孢子,由菌丝集缩成菌核。菌核黑褐色,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大小1~5(mm),抗逆性很强,不怕低温和干燥,在土壤中可存活数百天。菌核吸水萌发,长出高脚酒杯状子囊盘。子囊盘淡赤褐色,盘状,盘径0.3~0.5(mm),盘中密生栅状排列的子囊。子囊棍棒形或筒状,大小104~1487.9~10.1(m)。子囊孢子8个,内单列生长,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7.8~11.24.1~7.8(m)。

猕猴桃菌核病防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猕猴桃菌核病,是南方多雨地区常见的病害之一。病菌可寄生油菜、茄子、番茄、莴苣、辣椒、马铃薯、三叶草等70多种植物。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猕猴桃始花期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并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花器。土壤中少数未萌发的菌核,可不断萌发,侵染生长中的果实,引起果腐。当温度达20~24℃、相对湿度85~90%时,发病迅速。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清园,施肥后,翻埋表土10~15(cm),使土表菌核埋深于土中不能萌发侵染。

(2)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50%扑海因、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发病始期和前期喷花或果实2次,防效好。

西瓜褐腐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子叶、真叶及运输贮藏期的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小褐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褐色斑,病斑融合成大斑时,致叶片干枯。运输贮藏期的果实染病,可见果实上出现不明显的暗褐色病变,仔细观察可见疣状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剖开病瓜可见皮下褐变。

病原DiplodianatalensisPoleEvans称蒂腐色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

黑色,扁球形至汗梨形,光滑,大小290~522微米,具孔口,内壁上密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圆柱状,五色不分枝,大小8.4-19.02.8-5.6微米:成熟的分生孢子暗褐色,椭圆形,双胞,分隔处缢缩,表面具纵条纹,大小212912~15.4微米。该菌除侵染西瓜外,还可为害柑桔、桑树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田间草丛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从器内释放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西瓜叶片上,病菌萌发侵入后引致初侵染和再侵染。西瓜植株受冻或缺肥及运输贮藏过程中果皮擦伤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2)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加强排水。(4)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惠满丰多元素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600倍液,也可用促丰宝Ⅱ型1000倍液,隔7天一次,喷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蘑菇褐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蘑菇褐腐病又名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等。是当前蘑菇栽培中为害最大的病害。除了为害蘑菇外,还可为害平菇、草菇、银耳、灵芝等。

发病症状:

该病在蘑菇不同发育阶段发生表现症状不同,蘑菇开始扭结形成幼小菇蕾时(子实体未分化时)易受侵染,形成硬马脖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覆1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以后变暗,最后变为暗褐色,从病组织中渗出暗褐色液滴。

覆土下面的小菇蕾也可受感染,在覆土表面出现一些白色菌丝的小斑点。在菌柄和菌盖分化之后感病,菌柄变成褐色。子实体发育末期,菌柄基部受感染产生淡褐色变色。发病严重时,第一潮菇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

1.重新发酵:疣孢霉孢子不耐高温,将培养料进行2次发酵,可杀灭培养料中病原菌的孢子,防止病害发生。

2.掌握适当的播种期,使出菇期避开高温的诱发而致病,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下。开始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使菇床表面干燥,将温度降至15℃以下。

3.药剂防治:发病区喷1%--2%甲醛溶液或喷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4.覆土消毒。采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1小时,或用40%甲醛消毒。

5.换土。发病严重时,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

6.防虫。做好菇房内菇蚊、菇蝇的防治工作。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病症诊断

该病在猕猴桃枝干、新梢、叶片、花蕾及花上均可发生。枝干发病初期首先浸出粘质的细丝状液体,进而变成暗红色的树液淌出,患病枝不易发芽,即使发芽不久便枯萎。新梢顶部感染病菌后变成水渍状直至变成黑褐色,发生龟裂、萎缩枯死。新梢长10-15cm左右,叶子上发生23mm的不规则形状褐色斑点,其周围伴有明显的黄色伞形病斑,梅雨季节是叶片发病盛期,梅雨过后不再发病。蕾外侧变成褐色,严重时脱落;花瓣变成褐色,不开放,即使开花,花朵形状也不完全。

在植株上病原菌首先在感病菌枝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首先进行活动。

2发病条件

猕猴桃溃疡病菌是对高温适应性差的细菌。在气温5℃时下可以繁殖,1525℃是生育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7d即可见明显病症。30℃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h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能分离出黄色伞形耐低温型病原菌,15℃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在猕猴桃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在传染途径上,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梢、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飞散100-300m。

3防治要点

(1)在耕作上注意土肥水管理,提高树势。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利恢复树势和养分积累。修剪发病枝,剪子、锯等工具应利用酒精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染扩散。

(2)化学防治

易感染病菌,用甲基托布津液涂抹受伤枝的表皮等受伤部位及剪口,可有效防止发病。

(3)新梢迅速生长期,喷布链霉素、土霉素水剂效果好;收获后、修剪后或萌芽前喷布铜制剂如硫酸铜,对防止枝条发病效果好,并可减少叶片初期发病。收获后至落叶前,在树干下部开洞,按每平方米树冠注入200-300ml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注入链霉素也有良好防治效果,但超过300ml有药害。

猕猴桃灰斑病防治


猕猴桃灰斑病是猕猴桃叶片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产区发生较普遍,近年来同猕猴桃的褐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为害较为严重。

症状一般从叶片叶缘开始发病,叶片上有灰色病斑,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退绿褐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沿叶缘迅速纵深扩大,侵染局部或大部叶面。叶面的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状。病斑穿透叶片,叶背病斑呈黑褐色,叶面暗褐至灰褐色,发生较严重的叶片上会产生轮纹状灰斑。发生后期,在叶面病部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分生孢子器。轮纹状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呈环纹排列。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影响正常产量。

猕猴桃病害防治

病原由真菌中的烟色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adusta(Ell.etEV)Stey和轮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sp.侵染。

发病特点该病害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春芽萌发展叶后产生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嫩叶上进行潜伏侵染,在叶片坏死病斑上产生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5-6月份,在高温条件下病原菌开始入侵。到8-9月高温干旱,病害发生较严重。最后导致大量枯死,造成大量落果。10月下旬-11月开始进入越冬期。被褐斑病侵染的叶片,抗性减弱,该病原常进行再侵染,所以有时在同一叶片上出现两种病症。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出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冬季彻底清园,将地面落叶和枝条清扫干净,集中烧毁。结合施肥,进行果园翻土,大概10厘米以下,减少初侵染菌源。

(2)选择较抗病品种。贵长品种相对较抗病。

(3)化学防治翻土后喷波美5-6度石硫合剂于藤蔓。5月份是最佳保护预防期,开花前后各喷一次药会减少初侵染。7-8月,用80%代森猛锌、50%甲基托布津进行树冠喷雾,进行2-3次即可。

李树李褐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李褐腐病是李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江淮流域,江苏、浙江和山东每年都有发生,北方果园则多在多雨年份发生流行。褐腐病在春季开花展叶期如遇低温多雨,引起严重的腐烂和叶枯;在生长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天气,引起果腐,使果实丧失经济价值。

1、症状

为害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长久不脱落。

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病部变褐萎垂,最后病叶残留枝上。在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长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

果实被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常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

2、病原

有性态为Monilinialaxa称粒果链粒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Monilacinerea称灰丛梗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24~26.5℃。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4~25℃,10℃以上就能形成孢子,开始侵染。

3、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树上及落地的僵果内或枝梢的溃疡斑部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通过病虫伤、机械伤或自然孔口侵入。在适宜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花期低温、潮湿多雨,易引起花腐。高湿温暖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果实成熟期温暖多雨雾易引起果腐。树势衰弱,管理不善,枝叶过密,地势低洼的果园发病常较重。

4、防治方法

(1)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枝、病叶、僵果,集中烧毁。秋冬深翻树盘,将病菌埋于地下。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及时修剪和疏果,搞好排水设施,合理施肥,增强树势。

(2)桃树萌芽前喷施80%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病菌。

(3)落花期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发病严重的李园可每15天喷1次药,采收前3周停喷。

《猕猴桃褐腐病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猕猴桃的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