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米兰褐软蚧的虫害防治技巧》,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米兰性喜温暖,向阳,好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稍耐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10℃。那么米兰褐软蚧的防治技巧有哪些呢?

米兰褐软蚧国内外各大洲也广为分布,该蚧食性很杂,已知能危害49科170余种植物。

以若虫和雌成虫在嫩枝和叶片正面叶脉两侧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枝、干上布满虫体,不仅使花木生长缓慢,而且排泄物易诱发煤污病。该蚧在我国南方田间和北方温室内广为分布。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扁平或背面稍有隆起,卵形或长卵形,体前端较狭,后端稍膨大,虫体两侧不对称,稍后一侧弯曲。体长3-4毫米。体背面颜色很大,通常有浅黄褐色、绿色、黄色等,中央有不完整的绿褐色或深褐色纵脊纹,其周围色常较暗,体缘较薄而扁。

若虫:体椭圆形,前后端几乎相似,扁平,黄绿色至红褐色,长约1毫米左右。

发生规律

在温室中一年发生4代左右。以雌成虫或若虫越冬。各代成虫和若虫出现期分别在:2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下危在旦夕-10月初。若虫多寄生于嫩枝、叶片基部。

防治方法

1、在若虫孵化期,喷40%啶虫毒乳油(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或选择在温度稍高的时间喷药有利于蜡质层的软化,药液的渗透和吸收。

2、虫量较小时,可人工刷除。以上即是米兰褐软蚧的危害及防治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精选阅读

花卉鸢尾褐叶圆蚧虫害防治


褐叶圆蚧又称茶褐圆蚧、黑褐圆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

【为害对象】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

卵淡橙黄色,长卵形。

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

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措施】A.在进花苗或鳞茎调运时,注意实施检疫。发现有蚧虫严重危害的种苗,应认真防治后调运或集中处理销毁。B.温室内注意通风透光,造成不利蚧虫生长繁殖的环境。发现少量蚧虫为害,可人工软刷或竹片刮除。C.发生为害期,可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D.注意保护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和黑边瓢虫等捕食性天敌。

绿化植物鸢尾的褐叶圆蚧虫害防治方法


褐叶圆蚧又称茶褐圆蚧、黑褐圆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

【为害对象】鸢尾、山茶花、桂花、蔷薇、夹竹桃等花木。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鸢尾叶部,受害叶叶色褪绿呈淡色斑点,发生严重时,褪色斑连成片,叶片黄萎早落。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壳面有密环纹,中间有2个金黄色或红褐色壳点。雌成虫黄褐色,圆形。雄成虫介壳长圆形或卵形,比雌介壳小,壳点偏于一方。雄成虫淡橙黄色,触角,胸背和足等为褐色。具半透明翅一对。卵淡橙黄色,长卵形。若虫初龄若虫淡橙黄色,长椭圆形;2龄后雌虫介壳圆形,雄虫介壳椭圆形。蛹褐黄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初夏开始活动为害直至11月左右。雌虫产卵期达2-8周,每雌产卵80-140粒。

【防治措施】A.在进花苗或鳞茎调运时,注意实施检疫。发现有蚧虫严重危害的种苗,应认真防治后调运或集中处理销毁。B.温室内注意通风透光,造成不利蚧虫生长繁殖的环境。发现少量蚧虫为害,可人工软刷或竹片刮除。C.发生为害期,可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D.注意保护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和黑边瓢虫等捕食性天敌。

朝鲜褐球蚧病害防治


分布与危害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危害苹果属、樱属和绣线菊属等植物。形态特征雌成虫前期体卵形,背部突起,向后倾斜,下部凹入,从肛门向体背、侧有黑凹点4纵列,全体赭红色;产卵后死体球形,长、宽约4mm,高3-4mm,褐或亮褐色,向前和两侧高突,后半略平斜,其上留有黑凹点4纵列,触角6节;气门路上五格腺22-28个成1-2列,气门刺1-2根,锥状;缘毛细长,1列,毛间距离为缘毛长之一半或与之等长;肛环退化,仅为无孔无环毛的狭环,肛板端外侧有长毛4根,肛周体壁硬化而有网纹;多格腺在胸部腹面成群,在腹部腹面成横带,杯状腺分布在腹面亚缘区。雄成虫长约2mm,体淡棕红色,中胸盾片黑色,翅展约5.5mm;触角丝状,10节,腹末交尾器两侧各有白色长蜡毛1根。卵卵圆形,长约0.5mm,淡橘红色,覆白色蜡粉。若虫初孵椭圆形,长约0.5mm,橘红色,扁平,触角、足健全,腹末具尾毛1对;2龄若虫长椭圆形,长约1mm,体淡黄白色,扁平,背面覆盖半透明蜡壳,壳面有横纹9条。蛹长椭圆形,长约2mm,淡褐色。茧长椭圆形,蜡质,毛玻璃状。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枝上越冬。寄生在枝干上为害。包头,春季寄主植物萌芽时开始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雄成虫极少,孤雌卵生,5月中旬雌成虫产卵于体下,每头雌成虫产卵1000-2500粒,5月下旬若虫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分散到嫩枝或叶背寄生,发育极缓慢,10月落叶前发育为2龄若虫,转移到枝条上固定越冬。天敌有长缘刷盾跳小蜂及瓢虫等。防治方法(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柿树柿绵蚧虫害的正确防治技巧


柿绵蚧又名柿毛毡蚧、柿虱子,是柿树上常见的害虫,主要为害柿树,有时也为害梨树等,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柿树果实、嫩枝和新梢,为害部初呈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黑斑。现将柿树柿绵蚧虫害的正确防治技巧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分布与为害

柿绵蚧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柿产区,在河南省每年发生4代,特别是在豫北荥阳、辉县、博爱;豫西密县、洛阳、灵宝、三门峡;豫南南召县、社旗县分布为多,轻者被害株率达40-50%,重者达80%以上,造成柿树严重的落花落果,树势减弱,严重影响了柿树正常的生长结实。

二、形态特征及习性

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椭圆形,紫红色,背面生有毛毡状白色介壳,雄成虫体较小,约1毫米,紫红色,翅半透明。卵长约0.4毫米,椭圆形,紫红色,表面附有白色蜡粉。若虫体长约0.5毫米,紫红色,椭圆形,扁平,周身有短刺状突起,柿绵蚧以初龄若虫在2年以上的枝条皮层缝隙、干柿蒂以及树干的粗皮缝隙中越冬。

第2年4月下旬前后柿树展叶后至开花前,越冬若虫出蛰开始活动,爬到嫩芽梢、叶柄、叶背为害,以后转移到柿蒂及果实表面及柿蒂与果实相结合的缝隙中为害。被害处呈黄褐色,并逐渐凹陷,木栓化,变成黑色斑点。5月中、下旬交配,交配后雄成虫不久便死亡,雌虫体背逐渐形成白色卵束,并开始产卵,卵皆产于卵束下面雌虫体后方,每头雌虫产卵100粒左右,卵期10-20天,若虫孵出后,离开卵束分散为害。根据观察我省各代若虫出现盛期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左右,各代发生不整齐,互相有交叉,但时间上基本上是每月发生一代,前两代主要为害柿叶及嫩梢,后两个为害柿果。10月中旬左右以第四代若虫越冬。

三、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冬季结合果园管理,结合防治其它害虫,刮老树皮,或用钢丝刷刷除越冬若虫。落叶后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等。消灭越冬虫源。

2、生长期药剂防治。根据柿绵蚧发生规律及习性,在4月上旬至5月初柿树展叶后至开花前期,若虫出蛰活动后和卵孵化盛期喷布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50%对硫磷2000倍液,进行防治。以后根据每代虫情、及时喷药防治。

蓖麻褐夜蛾防治技巧


蓖麻,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蓖麻褐夜蛾防治技巧。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也为害花蕾及花瓣。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翅展4346mm,体褐色。前翅赭褐色,翅中间具白色中带,中带两端具赭褐色点;顶角处有从前缘向外斜伸的白线1条,外斜至第1中脉。后翅褐色,有白色中带。卵球形,直径0.7mm,黄白色。幼虫体长40一49mm,青褐色,有赭褐色不规则斑纹,腹部1节背具黄白色小眼斑1对,第8节背有黑色小斑l对,第1对腹足小,臀足发达。蛹长20mm,红褐色,被有紫灰色蜡粉。尾节有多数隆起线。

生活习性

华东地区年生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一5月上旬羽化,多在夜间交配,把卵产在叶背、1叶1粒,一般1株月季有幼虫1条,幼虫期1个月,蛹期10天左右。6月上旬1代成虫羽化,幼虫多在枝条上或叶背面,拟态似小枝。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捕捉幼虫。(2)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

日本纽绵蚧虫害的防治


日本纽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纽绵蚧属,是一种可为害合欢、腊梅、三角枫、天竺葵、女贞、重阳木、枫香、刺槐、山核桃、榆树、桑树等多种园林植物的新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在寄主枝梢上刺吸枝汁液,造成枝条枯萎,影响生长。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8毫米,宽5毫米,卵圆形或圆形,黄白色,体背有红褐色纵条,带有暗褐色斑点;背部隆起,呈半个豌豆形,背腹体壁柔软,膜质;老熟产卵时体背分泌蜜露,腹部慢慢产生白色卵囊,向后延伸,随着卵量增加卵囊向上弓起,逐渐形成扭曲的U形。卵囊长45~50毫米,宽3毫米左右。卵椭圆形,长约0.4毫米,橙黄色,表面有蜡粉。若虫长椭圆形,长0.6毫米,肉红色。

2、发生规律:日本纽绵蚧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期虫体较小且生长缓慢。翌年3月初开始活动,3月下旬虫体膨大,4月上旬隆起的雌成虫开始产卵,出现白色卵囊,平均每头雌成虫可产卵1000粒,多的可达1600多粒。5月上旬末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卵期36天左右。

孵化的小若虫四处爬行,数小时后寻觅适合的叶片或枝条固定取食。5月下旬为孵化末期。若虫主要寄生在2~3年生枝条及叶脉上;叶脉上的2龄若虫很快便转移到枝条上寄生。1龄若虫自然死亡率很高,孵化期遇大雨可冲刷掉80%以上若虫。

3、防治方法:在若虫孵化前,人工刮除卵囊;若虫孵化盛期,用20%灭扫利乳油1500~2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1000倍液、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500~3000倍液等喷杀,效果良好。

黄柏虫害防治 褐天牛治理办法


褐天牛NadezhdiellaconioriHope

别名成虫俗称黑牯牛,幼虫又称老木虫、目虫、干虫、桩虫,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褐天牛国内外皆有分布。国内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发生为主,此外,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也有发生和分布。褐天牛可为害多种林木果树。在药用植物中主要为害黄柏、吴茱萸、枳壳、厚朴、木瓜忍冬等,以幼虫钻蛀为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造成枝干内蛀道纵横,蛀孔外有唾沫状胶质分泌物,并有木屑和虫粪,植株被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以致长势衰退,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51mm,黑褐色,有光泽,体上被有灰黄色短绒毛。头顶两复眼间有一深的中央纵沟,触角基瘤之前、额中央又有2条弧形深沟,呈括弧状。雄虫触角超过体长的1/2~2/3,雌虫触角较身体短。前胸宽大于长,背面呈较密而又不规则的脑状皱褶,侧刺突尖锐。鞘翅肩部隆起,两侧近于平行、末端略为斜切,内端角尖狭,但不尖锐。

卵:长约3mm,椭圆形,上端有胶状的乳头状突起,卵壳表面有网纹及细刺状突起。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黄,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体长46~56mm,乳白色。前胸背板淡褐色,横列成4段棕色宽带,中间2段较长。胸足细小,中胸腹面、后胸及腹部1~7节背、腹两面均具移动器,背面的移动器呈中字形。

蛹:长约30mm,乳白色至淡黄色,翅芽叶形,伸达第3节的背面后端。

生活习性褐天牛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虫道中越冬。越冬成虫第2年4月外出活动,成虫产卵期较长,但主要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8月卵孵化为幼虫并开始钻蛀为害。经历两个冬天(以幼虫越冬),于第3年5~6月化蛹,以后羽化为成虫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于树洞内,黄昏开始出洞,以晚上8~9时出洞最盛,在树干间交尾、产卵至夜11时后才陆续潜回洞中。成虫多产卵于树干裂缝或洞穴边缘、伤疤处,主干和侧枝都有卵分布,但以近主干分叉处卵密度最大。

幼虫孵化后,在皮下钻蛀取食,15~20天后,蛀入木质部为害,通常先横向蛀行,然后转而向上蛀食。少数幼虫在向上蛀食时,如遇坚硬木质或有隧道的障碍,即改变前进方向,因而造成若干岔道。幼虫蛀道上有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老熟幼虫在蛀道内选适当地点,吐出一种白垩质物,封闭两端,再以排泄物填充其内,造成长椭圆形蛹室,随即化蛹。

防治基本同星天牛的防治方法。但褐天牛可为害寄主侧枝,故可采取剪除部分被害枝条的方法,来避免褐天牛的严重为害。

泡桐草履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草履蚧学名别名桑虱,属同翅目,绵蚧科。主要为害泡桐、杨等林木,在泡桐养护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草履蚧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1、为害特点

草履蚧以幼虫吮吸嫩枝汁液为害,受害枝梢干枯,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树木死亡。

2、泡桐草履蚧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紫红色,复眼突出。翅淡黑色。触角丝状,黑色,由10节组成,除第1节和第2节外,通常各节环生3圈细长毛。

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黄赤色,卵囊为白色绵状物。

若虫:颜色较深,与雌成虫相似。

蛹:长约5毫米,圆筒形,褐色,外被白色绵状物。

3、泡桐草履蚧发生规律

草履蚧年生1代,以卵随卵囊在土壤中越冬。也有以1龄若虫越冬,但是不常见。翌年3月上旬孵化为若虫,孵化后的雄若虫在条件适宜时潜伏于树缝或土缝杂草等处,分泌蜡丝化蛹,蛹期10天左右,上午10时至14时在树的向阳面活动,沿树干爬至嫩梢,幼芽等处取食。初龄若虫行动迟缓,喜在树洞或树叉等处隐蔽群居。

雌若虫于4月底发育为成虫,雄成虫羽化后不取食,白天活动较少,多在傍晚活动。阴天整日活动,寿命10天左右。

5月中下旬雌雄交配,雄成虫交配后死亡。雌成虫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于其中。以卵越夏、越冬。12月份气温高时,有部分越夏卵能孵化为若虫。土壤过于潮湿,有利于雌虫产卵。

4、泡桐草履蚧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红缘瓢虫、大红瓢虫,均为草履蚧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2月,将配制好的粘虫剂绕树干基部涂一周,环宽20-30cm。粘虫剂可用废机油、棉油泥、柴油或蓖麻油0.5kg,充分加热煮后,再加入粉碎的松香0.5kg,待溶化后停火,即可备用。为避免产生药害,在涂粘虫剂前,可绕树干一周绑塑料布,然后把粘虫剂涂在塑料布上。

(4)4月中旬在树下挖坑,内置树叶,引诱雌成虫入坑产卵,杀灭。

(5)12月底或翌年1月初,即若虫上树前,绑药草绳进行防治。将树干的老皮刮除,缠2圈大拇指粗的草绳,在其上缘绑一略长于树干周长,宽20-30cm塑膜,用喷雾器往草绳上喷蚧死净150-200倍液或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后将塑料布向下反卷即成喇叭口状,封住接口即可。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药液。

桑园桑斑褐毒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桑斑褐毒蛾属为鳞翅目、毒蛾科害虫,主要寄住在桑、苹果、梨、桃、山楂、杏、李、枣、柿、栗、海棠、樱桃、柳等,需要注意一旦发现及时进行防治。

1、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在桑叶背面取食叶肉,叶面现成块透明斑,三龄后分散为害形成大缺刻,仅剩叶脉。为害桑树春芽时,多由外层向内剥食,致冬芽枯凋,影响春蚕饲养。该虫毒毛触及蚕体致蚕中毒,诱发黑斑病。人体接触毒毛,常引发皮炎,有的造成淋巴发炎。

2、特征描述

成虫:雌体长18~20mm,雄体长14~16mm,翅展30~40mm。触角干白色,栉齿棕黄色;下唇须白色,外侧黑褐色;头、胸、腹部基半部和足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脏毛簇黄色;前、后翅白色,前翅后缘有两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

卵:直径0.6~0.7mm,圆锥形,中央凹陷,桔黄色或淡黄色。

幼虫:体长25~40mm,第1、2腹节宽。头褐黑色,有光泽;体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具2条黑色纵线;体背面有一橙黄色带,在第1、2、8腹节中断,带中央贯穿一红褐间断的线;亚背线白色;气门下线红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向前突出的红色瘤,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自褐色短毛,其余各节背瘤黑色,生黑褐色长毛和白色羽状毛,第5、6腹节瘤橙红色,生有黑褐色长毛;腹部第1、2节背面各有1对愈合的黑色瘤,上生白色羽状毛和黑褐色长毛;第9腹节瘤橙色,上生黑褐色长毛。

蛹:长12~16mm,长圆筒形,黄褐色,体被黄褐色绒毛;腹部背面1~3节各有4个瘤。

茧:椭圆形,淡褐色,附少量黑色长毛。

3、发生规律

内蒙古大兴安岭年生1代,辽宁、山西年生2代,上海3代,华东、华中年生3~4代,贵州4代,珠江三角洲6代,主要以3龄或4龄幼虫在枯叶、树杈、树干缝隙及落叶中结茧越冬。2代区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春芽及叶片。一、二、三代幼虫为害高峰期主要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10月上旬前后开始结茧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在中下部叶背,傍晚飞出活动、交尾、产卵,把卵产在叶背,形成长条形卵块。成虫寿命7~17天。每雌产卵149~681粒,卵期4~7夭。幼虫蜕皮5~7次,历期20~37天,越冬代长达250天。

初孵幼虫喜群集在叶背啃食为害,3、4龄后分散为害叶片,有假死性,老熟后多卷叶或在叶背树干缝隙或近地面土缝中结茧化蛹,蛹期7~12天。天敌主要有黑卵蜂、大角啮小蜂、矮饰苔寄蝇、桑毛虫绒茧蜂等。

4、防治方法

⑴冬季桑园刮净老树皮,剪掉锯口附近粗皮,消灭越冬幼虫。

⑵桑毛虫发生严重的桑园,应从人工摘除卵块入手,及时摘除窝头毛虫,即在低龄幼虫集中为害一叶时,连续摘除2~3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⑶掌握在2龄幼虫高峰期,喷洒科诺千胜系列Bt杀虫剂、桑毛虫多角体病毒,每ml含15000颗粒的悬浮液,每667m2喷20L。

⑷在秋蚕用完叶之后,及时喷洒2.5%敌杀死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或2.5%功夫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减轻下年为害,打好关门虫。

⑸在早春用叶前害虫出蛰完毕时喷洒50%混灭威乳油500~10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000~1500倍液,即白条治虫。

⑹在春夏季及早秋饲蚕期间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60%双效磷乳油1500倍液。⑺必要时也可喷洒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锐劲特乳油1000倍液,其残效期为13天左右,对家蚕安全。

茶花蚧壳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茶花为山茶科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蚧壳虫是茶花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一旦发生蚧壳虫的危害会严重影响到茶花的生长和观赏,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习性与危害:危害茶花的蚧壳虫种类较多,严重的有吹绵蚧、红蜡蚧、糠片盾蚧三种。蚧壳虫产卵量大,每只雌虫产卵可达千粒左右,1年发生3~5代。

大多是以受精的雌虫在枝叶上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产卵为害,多集中在嫩枝和叶片上吸取叶液。受害叶片由绿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枝叶上布满蚧壳虫,造成全株枯黄致死。其分泌物可诱发烟煤病。

2、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此虫大多数成群集中,可在发生周期数量不多时,直接在枝叶上压杀虫体。

②药剂防治:要抓住初孵若虫抗药力弱的特点,把握施药时期。成虫体有蜡质,防治效果较差。可以使用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对蚧壳虫特效,还可使用松香和烧碱(苛性钠)加水烧煮而成的松脂合剂(松香∶烧碱∶水=3∶2∶10),该药液为黑褐色,主要含有过量的游离碱和松香皂液,对蚧壳虫体外蜡质覆盖物具有强烈腐蚀作用,为防治多种蚧壳虫的有效药剂。一般冬季用10倍液,夏季用20倍液。

③改善:茶花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蚧壳虫的生长和繁殖。

茶树矢尖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茶树矢尖蚧学名Unaspisyanonensis(Kuwana)同翅目,盾蚧科,别名矢尖盾蚧。危害主茶、柑桔类、龙眼、番石榴等。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

雌成虫体橙黄色,长2.5mm左右。雄介壳狭长,长1.21.6mm,粉白色绵絮状,背面有3条纵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于前端。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卵椭圆形,长0.2mm,橙黄色。

若虫1龄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l对长毛;2龄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均消失。蛹长,长1.4mm,橙黄色,性刺突出。

生活习性

甘肃、陕西年生2代,湖南、湖北、四川3代,福建34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2代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34代区4月中旬,6月下旬一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天,卵期短,仅13小时,若虫期夏季30一35天,秋季50余天。

单雌卵量70一300粒,第3代最多,1代次之。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绵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绵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多种瓢虫和小蜂。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使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2)剪除蚧虫严重枝,放在空地上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亦可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

(3)保护引放天敌。

(4)药剂防治以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可用40%乐果乳油500l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一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一2000倍液。

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一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810倍液。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用效果更好,对已分泌蜡粉或蜡壳者亦有防效。松脂合剂配比为烧碱2:松香3:水10。

金叶女贞粉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叶女贞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金叶女贞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虫害,想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⑴危害方式: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叶柄和枝条等处危害,诱发金叶女贞煤污病,引起提早落叶,严重时造成枝株死亡。

⑵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椭圆形,长5~6mm,腹面平,背面略隆起,全身覆被白色蜡粉,分节明显,分节处蜡粉薄;体缘有白色蜡丝。雄成虫体长约2mm,黄白色,翅一对。卵椭圆形,橘黄色。卵囊灰白色,棉絮状。若虫初孵时椭圆形,长0.4mm,老龄若虫长达1.5~2mm,足发达,尾端有白色长短蜡丝各一对。蛹长椭圆形,长1.8mm,黄褐色,包被于灰白色蜡囊中。

⑶发生规律:河北中部一年发生1~2代。以若虫在树皮缝、翘皮下、鳞芽间做蜡囊越冬。第一代卵孵化期为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害若虫盛期在六月上旬。成虫羽化期在六月中下旬。第二代卵孵化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若虫孵化后从卵囊中下口爬出,在叶片背面叶脉两侧或枝条上固定取食并越夏,秋季落叶前转移到枝干隐蔽处越冬。

⑷防治技术:

①金叶女贞栽植密度要合理,为后期生长留出较充足的空间,不能只图眼前效果。建议双排绿篱栽植密度可每米6株;色块栽植每平米6~8棵,可以按照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栽植。

②加强管理,适时浇水、施肥,少氮肥,多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

③合理修剪,通风透光。金叶女贞生长较快,年生长量可以达到50厘米以上,因此,在修剪色块时尽可能降低修剪高度,以便改善透光条件。

④药物防治:在若虫盛发期至成虫盛发期,可以用40%速扑杀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发生严重时,可用速扑杀加吡虫啉或速扑杀加氧化乐果混合使用,效果更好,视防治效果可用连续喷施2~3次。

《米兰褐软蚧的虫害防治技巧》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