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栗实蛾(Laspeyresiasplendana)又名栗子小卷蛾、栎实卷叶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栗产区均有发生。现将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Zw59.CoM

幼虫取食栗蓬,稍大蛀入果内为害。有的咬断果梗,致栗蓬早期脱落。成虫体银灰色,前、后翅灰黑色,前翅前缘有向外斜伸的白色短纹,后缘中部有4条斜向顶角的波状白纹;后翅黄褐色,外缘为灰色。栗实蛾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做一下讲解。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6月化蛹,7月中旬后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晚上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栗蓬刺上和果梗基部。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9月上旬大量蛀入栗实内,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将种皮咬成不规则孔脱出,落入地面落叶、杂草、残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适时采收,清理果园。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拾净落地栗蓬。

2、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均可火烧栗园内的落叶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3、人工防治栗实贮存场所宜用水泥地或地面铺以蓬布,以收集幼虫,集中消灭。

4、在7月中下旬,全树喷施下列药剂:5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2000倍液;50%喹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

延伸阅读

板栗树如何防治栗象和栗瘿蜂虫害?


板栗树主要产地集中在北方地区。板栗的虫害多有发生,一旦防治不当就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关于板栗病虫害和其防治方法,特别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杂果专家、高级工程师张志成。

张志成介绍,目前板栗主要是栗象和栗瘿蜂为害较为严重。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栗象幼虫时为害种仁,其中有细锯末状虫粪。幼虫老熟后脱出时,在种皮上留有圆形脱果孔,被害栗实易霉烂变质,不堪食用。及时有效地防治是关键。

“在栗果成熟后及时采收,彻底拾净,避免幼虫在栗树下脱果入土越冬,是防治板栗虫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场地的选择上,最好选用水泥场或坚硬场地作堆蓬场地,并在场地周围撒设药带,避免幼虫逃逸。栗实采收后,应立即用二硫化碳进行熏蒸,将害虫消灭在幼龄或卵期。”张志成说。

第二种虫害是栗瘿蜂,分布广泛。以幼虫蛀入当年生枝条和叶片中形成疣状虫瘿,受害严重时,可造成满树的枯枝、枯叶,树势衰弱,产量低微,甚至绝产的后果。

“在栗树的管理过程中,要合理修剪,特别要截短更新。除了枝条基部着生休眠芽的部位外,上部全部剪去。夏季摘除虫瘿,特别在幼龄栗园受害轻微的,效果显著。在成虫出瘿活动盛期,可喷洒2.5%溴氰菊脂3000倍液,消灭成虫。在新发展的栗区,采集接穗时要加强检疫,防治虫芽传入。”张志成说。

板栗黄枯叶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板栗黄枯叶蛾又名青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江西、浙江、云南、四川、陕西等省。

板栗黄枯叶蛾以幼虫吃叶为害,危害多种花木、果树。现将板栗黄枯叶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形。雄蛾翅展41-53毫米,雌蛾翅展58-79毫米,前翅近三角形、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波状纹和中室斑纹均为黄褐色,后翅中部有两条明显的黄褐色横线纹。

雄蛾绿色或黄绿色(图2),雌蛾橙黄色或黄绿色。雌蛾前翅中室斑较大,由中室至内缘为一大型黄褐色斑纹;腹部末端密生黄褐色肛毛。卵铅灰色,顶部有一褐色斑。

老熟幼虫体长50-63毫米,头壳紫红色,具黄色纹;胴部第一节两侧各具一束黑色长毛,体被浓密毒毛,背纵带颜色黄白相间,腹部1-2节间和7-8节间的背部各具一束白色长毛,体侧各节间具蓝色斑点,腹足红色。蛹为被蛹,背面红褐,腹面橙黄,胸背部后端具两丛黑色毛束。茧马鞍形,黄褐色。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此虫在广州每年发生3-4代,最末一代是在11月上旬出现。在台湾一年发生4代,海南省年发生5代,无越冬蛰伏现象。雌雄幼虫龄数及历期不同,雄性5龄,历期30-41天;雌性6龄,历期41-49天。每一雌蛾平均产卵327粒。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有趋光性。特别喜食海南蒲桃、番石榴等。

综合防治措施:

1、用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1000-3000倍液毒杀2-3龄幼虫,死亡率可达96%以上,毒杀4-5龄幼虫,死亡率达92%。

2、相对湿度较大时可用白僵菌进行防治。

板栗栗链蚧怎么防治


栗链蚧,属同翅目,链蚧科,是危害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该害虫最初发源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近年来,随着板栗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栽培品种的渐趋优化,在一些嫁接苗上开始发现有栗链蚧的发生。

根据对该虫害发生情况的观察,栗链蚧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集于主干、枝梢和叶片上,吸食汁液。当年新梢被害后,表皮开裂,以至干枯死亡;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引起早期脱落;1~2年生枝条被害,表皮下陷,凹凸不平,生长衰弱,轻则抽不出健壮的母枝,结果量大减,重则全株枝条枯死。被害枝条第1年通常树叶生长影响不明显,还能获得一定产量,第2年基本不结果了,新梢生长受阻,枝条韧性明显降低,有时风吹即折。

栗链蚧雌虫终生无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接穗调运,近距离传播是树冠相互接触,风吹落虫及苗木嫁接等人为活动引起。因此在田间发生一般不均匀,往往是点片成灾。因为栗链蚧虫体覆盖有一层蜡质,所以有较强的抗药性,只有在若虫孵化初期,虫体活泼,尚未分泌蜡质,药剂易接触虫体时喷洒农药,才会起到较理想的灭杀效果。

栗链蚧的发生规律和习性

栗链蚧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一、二年生枝上越冬。3月中旬越冬虫体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中旬孵化盛期,若虫慢慢爬行,一天后,固定于枝干上危害,逐渐形成蚧壳,被虫体固定部位枝条下陷,周围呈圆形隆起,蚧壳呈黄绿色。6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经交尾后于7月上旬产卵。第2代若虫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中旬受精雌成虫越冬。

栗链蚧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苗木、接穗检疫

避免从疫区购入苗木和有虫害树上采集接穗;结合冬季修剪,板栗怎样进行科学施肥剪除虫枝,集中销毁;人工用刀刮杀介壳虫体。

2保护和人工放养天敌

介壳虫的天敌有盘蚧花翅小蜂、长尾小蜂、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螳螂等捕食性天敌。

3根部施药

5月上旬于受害树冠下,沿树冠外缘垂直滴水处,也就是板栗须根分布的集中区,挖10~20厘米深沟,施入2.5%神农丹颗粒剂,施后浇水覆土,施药量视植株大小用80~250克,防治效果良好。

4树冠喷药

在5月下旬幼虫盛期,用2.5%速灭杀丁对柴油,按1∶70的比例稀释成0.3%柴油乳剂喷杀;或用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要注意,农药喷洒应全面均匀,树冠上下、内外都要喷到虫体。各种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害虫对单一农药产生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先用0.5%的洗衣粉液喷洒,30分钟后,可以除去介壳虫体表面的蜡质层,再进行喷药,防治效果更佳。

5树干涂药

用40%的乐果乳油10倍液加入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树干涂抹或进行树干点滴注射。该法一般在板栗萌芽前,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在幼龄受害树上,选择距地面50~100厘米处,用刀具在树干上横划几道,宽10~15厘米,深至木质部,但切忌刀口划对头,以免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这样可促进药液的吸收,在划痕处反复涂药,然后再用塑料薄膜包扎封严,这样可有效减少药物挥发和流失,隔20天后重复1次。在中老龄受害树上,选择树干便于操作高度,将老皮刮除,宽15~20厘米,深至露出韧皮部即可。

经济植物板栗虫害水青蛾的识别和防治


板栗水青蛾又名绿色天蚕蛾、绿翅天蚕蛾、燕尾水青蛾、绿尾天蚕蛾。已知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等地。

(1)危害情况

幼虫蚕食板栗叶片,严重时将板栗叶片吃光。河南南部栗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除危害板栗外,还危害核桃、枣、苹果、梨、葡萄、沙果、木槿、乌桕等多种树木。

(2)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3040毫米,翅展90150毫米,有浓密的白色茸毛,翅粉绿色,前、后翅中央各有1眼状斑纹,前翅前缘有白、紫、黑三色缘带,后翅臀角呈长尾状,长约4厘米。

②卵。扁圆形,初产绿色,后变褐色,直径约2毫米。

③幼虫。体长90105毫米,黄绿色,气门上线为红色和黄色两条。体上各节有橙黄色突起,第二、第三节背上4个与第十一节上1个特大,瘤突上具褐色与白色长毛,无毒。

④蛹。长4050毫米,赤褐色,额区有1块浅色斑,外有灰褐色厚茧。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少数地区3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成块产在叶上,每雌蛾产卵200300粒。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到7月危害,6月底到7月老熟幼虫结茧化蛹,并羽化第一代成虫。79月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9月底幼虫开始老熟,爬到树枝及枯草内结茧化蛹越冬。初龄幼虫群集危害,3龄后分散取食,幼虫蚕食叶片,仅留叶柄,吃完一个叶片再吃另一叶片,把1个枝上的叶片吃光再转他枝危害。

(4)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杀幼虫体大,无毒毛,粪粒大,容易发现,可组织人工捕捉。冬季落叶后采摘挂在树上的越冬茧,并可巢丝利用。

②化学防治在各代幼龄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

栗树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树红蜘蛛是严重影响栗树产量的害虫。,在北方栗产区为害较重南方栗产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大发生。树势变弱,枝枯叶黄,早期落叶,质量降低。

栗树红蜘蛛形态特征

卵似荸荠形上有一白色丝柄分夏卵和冬卵两种类型。夏卵初产时半透明随发育渐变为乳白色至黄色近孵化时呈现橘红色冬卵深红色。幼虫刚孵出时体近圆形足3对。由夏卵孵出的幼虫乳白色冬卵孵出的幼虫深红色取食后幼虫的体色依次渐变为黄白色、淡绿色、橙绿色。幼虫经1次静止蜕皮变为若虫足4对体色呈黄白色、橙色。若虫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雄成虫较小体前宽后尖。雌成虫腹尾钝圆体呈橙色或暗红色有体毛。

栗树红蜘蛛为害特点

一般在9月上旬以卵在1-4年生枝条上越冬。成虫、若虫均在叶片正面为害5-7月为发生盛期。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致使叶面脱色为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桔黄树势衰弱产量大减。

栗树红蜘蛛防治方法

①药剂涂干。5月上中旬在树干地上30厘米处环刮树干1/10左右宽的环带刮去粗皮稍露嫩皮涂10倍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待稍干后再涂一遍用废纸和塑料布包扎好。防治效果可达90%-98%。

②叶面喷药。在若虫发生盛期可喷用0.2度石硫合剂混以杀螨剂或用1500倍乐果均能控制其危害。

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斑蛾为山楂主要虫害之一,对山楂的危害极大,现将山楂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楂斑蛾为害特点

为斑蛾科,斑蛾属。危害山楂。幼虫食芽、叶,喜于贴叶间吐丝粘结,于其中食叶的表皮和叶肉,数日后被害叶干枯脱落。天敌:有寄生蜂、寄蝇。

山楂斑蛾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1代,以茧蛹越冬,多于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地被物中,少数在树皮缝中。发生期不整齐。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白天潜伏,多傍晚和夜间活动,交配后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生,每块有卵一般40-50粒,卵粒相邻排列互不重叠,卵块多呈椭圆形,成虫寿命7-15天,每雌产卵1-3块。

卵期7-12天。6月中旬至l0月上旬为幼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害最烈。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主脉两侧取食叶肉,l0-15天后陆续分散活动为害,多在傍晚和夜间取食,日间静栖叶背或叶间,受惊扰常吐丝下垂,幼虫体毛接触皮肤产生红斑和痛痒。幼虫期70-80天。8月下旬至l0月上旬老熟,多吐丝下垂落地,亦有爬下树者,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山楂斑蛾防治方法

1.休眠期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重点以树杈部位以上为主,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2.生长期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或梨树花芽膨大时药剂防治,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以常规浓度,均可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

3.保护天敌,注意园内管理,增强树势。

栗实象鼻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实象鼻虫是一种虫子,危害十分严重,头管细长,是体长的0.8倍,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次年继续滞育土中,第3年6月份化蛹。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体长6.5~9mm。头管细长,是体长的0.8倍。雌虫头管长于雄虫。前胸背板密布黑褐色绒毛,两侧有半圆点状白色毛斑。鞘翅被有浅黑色短毛,前端和内缘具灰白色绒毛,两鞘翅外缘的近前方1/3处各有1个白色毛斑,后部1/3处有1条白色绒毛组成的横带。

足黑色细长,腿节呈棍棒状。腹部暗灰色,腹端被有深棕色绒毛。卵乳白色透明,椭圆形。幼虫纺锤形,乳白色,头部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8mm。蛹长7.5~11.5mm,乳白色,复眼黑色。

生活习性

此虫每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次年继续滞育土中,第3年6月份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化蛹盛期,经25天左右成虫羽化,羽化后在土中潜伏8天左右成熟。8月上旬成虫陆续出土,上树啃食嫩枝、栗苞吸取营养。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栗苞上钻孔产卵,成虫咬破栗苞和种皮,将卵产于栗实内。

一般每个栗实产卵1粒。成虫飞翔能力差,善爬行,有假死性。经lO天左右,幼虫孵化,蛀食栗实,虫粪排于蛀道内。栗子采收后幼虫继续在果实内发育,为害期30多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从果实中钻出入土,在5~15cm深处做土室越冬。

防治方法

1、栽培抗虫品种。可利用我国丰富的板栗资源选育球苞大,苍刺稠密、坚硬,且高产优质的抗虫品种。

2、狠抓源头治理。清除园地板栗以外的寄主植物,特别是不能与茅栗混栽;捡拾落地残留栗苞集中烧毁或深埋,提高栗园卫生条件;冬季垦复改土,深翻lO~20cm,捣毁越冬幼虫土室,减少虫源。

3、地面封锁和树冠喷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土之际,用农药对地面实行封锁,可喷洒5%辛硫磷粉剂、50%杀螟松乳剂500~10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等药剂;8月中旬成虫上树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期间,可向树冠喷布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蔬果磷10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l000倍液等药液;树体较大时,亦可按20%杀灭菊酯:柴油为1:20的比例用烟雾剂进行防治,效果都很好。

4、人工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早晨露水未干时,在树下铺设塑料薄膜或床单,轻击树枝,兜杀成虫。

5、及时采收。栗果成熟后及时采收,尽量做到干净、彻底,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入土越冬。

6、温水浸烫。将新采收的栗实在50-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或在90℃热水中浸10-30秒钟,杀虫率可达90%以上。要严格把握水温和处理时间。处理后的栗实晾干后即可沙藏,不影响发芽。

7、药杀脱果入土幼虫。栗实脱粒场所进行土壤药剂处理,以消灭脱果入土越冬幼虫。通常用3%-5%辛硫磷颗粒剂,1m2用50-100g混合10倍细土撒施并翻耕,在幼虫化蛹前均可进行。

8、药剂熏蒸。将新脱粒的栗实放在密闭条件下(容器、封闭室或塑料帐篷内),用药剂熏蒸。药剂处理方法如下:①溴甲烷。1m3栗实用药60g,处理4小时。②二硫化碳。1m3栗实用30ml,处理20小时。③56%磷化铝片剂。1m3栗苞用药21g,1m3栗J实用药18g,处理24小时。

板栗病虫害介绍之:瘿蜂(栗瘤蜂)


症状与危害

栗瘿蜂是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板栗产区;国外朝鲜、日本也有分布。以幼虫寄生栗树新梢芽内为害,受害芽逐渐肿大而形成虫瘿,不能正常抽出新梢,不能开花结果,树势生长衰弱,有时甚至会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对栗实产量影响很大。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成虫体黑褐色,体长2.5~3.0毫米。触角丝状,14节。前胸背板有4条纵隆线。翅膜质透明,前翅脉黑褐色,后翅脉无色。足黄褐色,后足较发达。雌蜂尾部具产卵器。卵小,椭圆形,乳白色,一端具细柄。幼虫乳白色,体长2~3毫米,纺锤形,12体节,无足,口器淡褐色。裸蛹,黑色,体长2.5~3毫米。

发病原因

每年发生1代,以低龄幼虫在寄主芽内越冬。在广州地区每年3月中下旬栗芽萌动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被害处逐渐肿大为瓢形、扁粒状的虫瘿。瘿粒内常见有虫1~3头,幼虫在虫瘿内生活约50天化蛹,蛹期约15天。成虫羽化后在虫瘿内停留10~15天后咬一虫道脱出,出瘿时间多在上午。成虫不善飞翔,仅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可在树冠附近飞翔,大部分时间在树上爬行,夜间停息在栗叶的背面。成虫羽化后经10多天方开始产卵,行孤雌生殖,产卵于当年生的栗芽内,每芽产卵1~10粒,以2~4粒居多。卵期约30天。幼虫孵出后在芽内为害,在被害处形成椭圆形小室,并于其内越冬。管理粗放的栗园、地势低洼、向阳背风的栗园受害一般都较重。已知栗瘿蜂的天敌中有寄生蜂10余种,其中有一种旋小蜂(EupelmusspongiportusFoerter)幼虫能同时生活于瘿瘤内,它是栗瘿蜂幼虫的体外寄生蜂,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40~70%,应特别注意保护利用。

防治方法

应以栽培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

1.栽培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促进新梢生长;春芽萌发前结合栽培修剪,清除长有瘿瘤的枝条,以减少虫口基数。

2.保护利用天敌如前所述,由于越冬后寄生蜂成虫羽化期比栗瘿蜂早,因此可于早春大量采集瘿瘤,装在特别的纱网笼内,挂在瘿蜂为害特别严重的栗园种,待寄生蜂羽化飞出后再将纱笼烧毁,这对抑制栗瘿蜂的为害有明显的效果。

3.化学防治根据实地测报,掌握瘿蜂羽化出瘤盛期实施化学防治。可供选用的药剂有40%乐果或8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面积很大的栗园,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枇杷扁刺蛾是枇杷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现将枇杷扁刺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枇杷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枇杷扁刺蛾发病规律

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

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

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枇杷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槐树天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龙爪槐、国槐等豆科槐属植物近年来常受到槐树天杜蛾的侵害。槐树天杜蛾,别称槐羽舟蛾,属于鳞翅目、舟蛾科,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槐树天杜蛾时有发生,并会造成严重危害。

发生规律

槐树天杜蛾幼虫有着暴食植物叶片叶肉的习性。如果国槐、龙爪槐的叶片在遭受过槐树天杜蛾危害后,其叶片仅留下叶中脉和总叶柄。当槐树天杜蛾大暴发时,它能将整株树的叶片全部食光食尽。另外,槐树天杜蛾常常伴随国槐尺蠖一起发生,其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

在江苏地区,槐树天杜蛾一年通常会发生3代,其会以蛹的形态越冬。翌年4月下旬,槐树天杜蛾的成虫就会羽化并外出产卵,卵期6天至8天。5月上、中旬,第1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树体。

槐树天杜蛾幼虫的虫体比较粗壮,但行动迟钝,食量不断增长。6月上旬,槐树天杜蛾幼虫老熟并下地化蛹,蛹期7天左右。第2代幼虫在6月下旬开始孵化并持续为害,一般到了7月中旬,第2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再度老熟并开始下地化蛹。8月中旬,第3代槐树天杜蛾幼虫再次孵化,之后持续为害。9月下旬至10月初,第3代槐树天杜蛾幼虫陆续老熟并开始下地化蛹过冬。

防治方法

1.可采用人工方法对槐树天杜蛾幼虫进行捕杀,以控制其蔓延为害。此外,还应当注意保护利用好麻雀、凹眼姬蜂、细黄胡蜂、赤眼蜂、两点广腹螳螂、白僵菌等槐树天杜蛾的天敌。

2.在秋冬季节,可结合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树木附近、根下的土中、砖石处、杂草或灌木的根旁等处开展挖除槐树天杜蛾蛹的工作,对蛹要集中消灭。

3.利用黑光灯对槐树天杜蛾的成虫采取诱杀的方法。槐树天杜蛾的成虫有趋光性,可以在槐树天杜蛾成虫发生期里,选择采用黑光灯或者是频振式杀虫灯来对其成虫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如果采用喷施药剂的方法来防治槐树天杜蛾时,应当选择以该虫的低龄幼虫期作为防治该虫害的关键时期。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治槐树天杜蛾务必抓好对1至2代幼虫的防治,施药时还必须做到均匀。可选择喷施的药剂有生物制剂Bt乳剂6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胶悬剂7000至10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或45%丙溴辛硫磷1000至1500倍液,或50%啶虫脒3000至5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

金边黄杨斑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边黄杨斑蛾又名黄杨斑蛾、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昆虫。是金边黄杨常见害虫之一。分布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武汉、连云港和合肥等金边黄杨种植区。

危害特点

金边黄杨斑蛾以幼虫危害金边黄杨的嫩叶、嫩梢,蚕食叶片,轻则造成嫩头卷缩。嫩叶缺刻、孔洞,严重时造成寄主秃枝光杆。甚至整片枯萎,严重影响环境美观和居民出行便利。

形态特征

成虫扁圆形,体背黑色,胸背与腹部两侧有黄色长毛,腹部为黄色。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1/3浅黄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卵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形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表面有不明显的7条纵纹,臀棘2根。

生活习性

华东地区一年发生1代。翌年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4月底至5月初幼虫老熟,在浅土中结茧化蛹,以蛹越夏。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卵产在枝梢上,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如剪除有卵枝条。

(2)诱杀成虫: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幼虫为害期喷施米满1500倍液防治。

杨桃蛀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桃蛀果蛾幼虫只为害果实,小幼虫蛀果后,蛀孔溢出水珠状汁液,干涸呈白色膜痕。幼虫在果内串食果肉,幼果期受害果变畸形。幼虫将粪便排在果内,失去食用价值。现将杨桃蛀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杨桃蛀果蛾生活习性

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6~7月间成虫大量羽化,7~8月为第1代幼虫为害期,8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化蛹,8~10月初发生第2代。

杨桃蛀果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左右、宽8~9毫米。体扁椭圆形。灰褐色,略带紫红色。触角5节,第2节比第3节长,第4节两端和第5节基部黄色。胸背和前翅布满黑褐色刻点。卵似杯状,灰白色。20~30粒排列成卵块。

若虫体略成扁圆形,黑褐色,背部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20~30毫米,宽8~11毫米。灰褐色,体背和前翅密生许多黄色斑点。触角黑色。卵横径1.8毫米,圆筒形。淡黄白色。12粒聚成一团。若虫初龄胸、腹有许多红、黄、黑相间的横纹。2龄体灰黑色,腹部背面有6个红黄色斑点。

杨桃蛀果蛾防治方法

(1)出土期防治:5月下旬在果园设置桃蛀果蛾性诱剂诱捕器。当开始诱捕到成虫时,在树冠下喷洒25%对硫磷微胶囊剂,每亩0.5公斤加水300倍药液。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0.3公斤加水300倍。半月以后喷第二遍。

幼虫出上始期也可喷洒昆虫寄生线虫-一芜菁夜蛾线虫。每平方米施入线虫60~80万条。施线虫一次相当施用两次农药的效果。施线虫前如土壤水分不足,应先灌水后施线虫。

(2)树上喷药防治:利用性诱剂测报,在成虫发生始盛期,大体在6月下旬,喷布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杀蛀果的初孵幼虫,有效控制期可达一月之久。此时喷布水胺硫磷并可兼治叶螨。

防治桃蛀果蛾也可使用50%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天后喷第2遍。8月上旬和下旬第二、三代卵盛期,喷布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20%氰戊菊酯3000倍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8月份喷药防治,根据卵果率l%的防治指标,因品种施药,既减少施药面积,也有利于保护果园的自然天敌。

《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