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板栗栗链蚧怎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栗链蚧,属同翅目,链蚧科,是危害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该害虫最初发源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近年来,随着板栗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栽培品种的渐趋优化,在一些嫁接苗上开始发现有栗链蚧的发生。

根据对该虫害发生情况的观察,栗链蚧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集于主干、枝梢和叶片上,吸食汁液。当年新梢被害后,表皮开裂,以至干枯死亡;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引起早期脱落;1~2年生枝条被害,表皮下陷,凹凸不平,生长衰弱,轻则抽不出健壮的母枝,结果量大减,重则全株枝条枯死。被害枝条第1年通常树叶生长影响不明显,还能获得一定产量,第2年基本不结果了,新梢生长受阻,枝条韧性明显降低,有时风吹即折。

栗链蚧雌虫终生无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接穗调运,近距离传播是树冠相互接触,风吹落虫及苗木嫁接等人为活动引起。因此在田间发生一般不均匀,往往是点片成灾。因为栗链蚧虫体覆盖有一层蜡质,所以有较强的抗药性,只有在若虫孵化初期,虫体活泼,尚未分泌蜡质,药剂易接触虫体时喷洒农药,才会起到较理想的灭杀效果。

栗链蚧的发生规律和习性

栗链蚧在我县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一、二年生枝上越冬。3月中旬越冬虫体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中旬孵化盛期,若虫慢慢爬行,一天后,固定于枝干上危害,逐渐形成蚧壳,被虫体固定部位枝条下陷,周围呈圆形隆起,蚧壳呈黄绿色。6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经交尾后于7月上旬产卵。第2代若虫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中旬受精雌成虫越冬。

栗链蚧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苗木、接穗检疫

避免从疫区购入苗木和有虫害树上采集接穗;结合冬季修剪,板栗怎样进行科学施肥剪除虫枝,集中销毁;人工用刀刮杀介壳虫体。

2保护和人工放养天敌wwW.ZW59.CoM

介壳虫的天敌有盘蚧花翅小蜂、长尾小蜂、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螳螂等捕食性天敌。

3根部施药

5月上旬于受害树冠下,沿树冠外缘垂直滴水处,也就是板栗须根分布的集中区,挖10~20厘米深沟,施入2.5%神农丹颗粒剂,施后浇水覆土,施药量视植株大小用80~250克,防治效果良好。

4树冠喷药

在5月下旬幼虫盛期,用2.5%速灭杀丁对柴油,按1∶70的比例稀释成0.3%柴油乳剂喷杀;或用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要注意,农药喷洒应全面均匀,树冠上下、内外都要喷到虫体。各种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害虫对单一农药产生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先用0.5%的洗衣粉液喷洒,30分钟后,可以除去介壳虫体表面的蜡质层,再进行喷药,防治效果更佳。

5树干涂药

用40%的乐果乳油10倍液加入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树干涂抹或进行树干点滴注射。该法一般在板栗萌芽前,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在幼龄受害树上,选择距地面50~100厘米处,用刀具在树干上横划几道,宽10~15厘米,深至木质部,但切忌刀口划对头,以免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这样可促进药液的吸收,在划痕处反复涂药,然后再用塑料薄膜包扎封严,这样可有效减少药物挥发和流失,隔20天后重复1次。在中老龄受害树上,选择树干便于操作高度,将老皮刮除,宽15~20厘米,深至露出韧皮部即可。

延伸阅读

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实蛾(Laspeyresiasplendana)又名栗子小卷蛾、栎实卷叶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栗产区均有发生。现将板栗栗实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栗蓬,稍大蛀入果内为害。有的咬断果梗,致栗蓬早期脱落。成虫体银灰色,前、后翅灰黑色,前翅前缘有向外斜伸的白色短纹,后缘中部有4条斜向顶角的波状白纹;后翅黄褐色,外缘为灰色。栗实蛾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做一下讲解。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落叶或杂草中越冬。翌年6月化蛹,7月中旬后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背,晚上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栗蓬刺上和果梗基部。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9月上旬大量蛀入栗实内,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将种皮咬成不规则孔脱出,落入地面落叶、杂草、残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适时采收,清理果园。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拾净落地栗蓬。

2、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均可火烧栗园内的落叶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3、人工防治栗实贮存场所宜用水泥地或地面铺以蓬布,以收集幼虫,集中消灭。

4、在7月中下旬,全树喷施下列药剂:5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2000倍液;50%喹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0%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

板栗病虫害介绍之:瘿蜂(栗瘤蜂)


症状与危害

栗瘿蜂是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板栗产区;国外朝鲜、日本也有分布。以幼虫寄生栗树新梢芽内为害,受害芽逐渐肿大而形成虫瘿,不能正常抽出新梢,不能开花结果,树势生长衰弱,有时甚至会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对栗实产量影响很大。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成虫体黑褐色,体长2.5~3.0毫米。触角丝状,14节。前胸背板有4条纵隆线。翅膜质透明,前翅脉黑褐色,后翅脉无色。足黄褐色,后足较发达。雌蜂尾部具产卵器。卵小,椭圆形,乳白色,一端具细柄。幼虫乳白色,体长2~3毫米,纺锤形,12体节,无足,口器淡褐色。裸蛹,黑色,体长2.5~3毫米。

发病原因

每年发生1代,以低龄幼虫在寄主芽内越冬。在广州地区每年3月中下旬栗芽萌动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被害处逐渐肿大为瓢形、扁粒状的虫瘿。瘿粒内常见有虫1~3头,幼虫在虫瘿内生活约50天化蛹,蛹期约15天。成虫羽化后在虫瘿内停留10~15天后咬一虫道脱出,出瘿时间多在上午。成虫不善飞翔,仅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可在树冠附近飞翔,大部分时间在树上爬行,夜间停息在栗叶的背面。成虫羽化后经10多天方开始产卵,行孤雌生殖,产卵于当年生的栗芽内,每芽产卵1~10粒,以2~4粒居多。卵期约30天。幼虫孵出后在芽内为害,在被害处形成椭圆形小室,并于其内越冬。管理粗放的栗园、地势低洼、向阳背风的栗园受害一般都较重。已知栗瘿蜂的天敌中有寄生蜂10余种,其中有一种旋小蜂(EupelmusspongiportusFoerter)幼虫能同时生活于瘿瘤内,它是栗瘿蜂幼虫的体外寄生蜂,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40~70%,应特别注意保护利用。

防治方法

应以栽培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

1.栽培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促进新梢生长;春芽萌发前结合栽培修剪,清除长有瘿瘤的枝条,以减少虫口基数。

2.保护利用天敌如前所述,由于越冬后寄生蜂成虫羽化期比栗瘿蜂早,因此可于早春大量采集瘿瘤,装在特别的纱网笼内,挂在瘿蜂为害特别严重的栗园种,待寄生蜂羽化飞出后再将纱笼烧毁,这对抑制栗瘿蜂的为害有明显的效果。

3.化学防治根据实地测报,掌握瘿蜂羽化出瘤盛期实施化学防治。可供选用的药剂有40%乐果或8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面积很大的栗园,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莲藕交链霉黑斑病防治


莲藕交链霉黑斑病危害莲藕立叶。

【症状特点】

叶片病斑近圆形至不定形,褐色,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明晰,外围常出现细窄的褪色黄晕。斑面出现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斑面出现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病征(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易破裂,多个病斑常融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睡莲链格孢菌

〔Alterarianeumbii(E11.etEv.)EnlowsetRand〕。病菌以菌丝体及分孢梗随病残体遗落在藕塘中越冬或在病株上越年。分生孢子梗外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通过气流传播侵染致病。高温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株生势衰弱或偏施氮肥生势过旺,或蚜虫危害重的植株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明。

莲藕交链霉黑斑病防治

【防治方法】

(1)注意寻找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施用;按藕株不同生育期管好水层,适时换水,深浅适度,以水调温调肥促植株壮而不过旺,增强抗病力,减轻发病。

(3)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可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粉,或25%炭特灵可湿粉6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粉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5000倍液。最好能按天气预报于雨前1~2天喷施或雨后转晴补喷。

栗山天牛的防治技术


栗山天牛(MallambyxraddeiBlessig)是一种重要的蛀干害虫,主要危害中龄以上柞树,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钻蛀为害,轻者导致木材降等,重者造成树木死亡。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与危害,制定本方案。

治理对策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方法,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控能力,有效控制栗山天牛的发生危害。

1、加强监测,定期普查,及时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地点、范围、危害程度、发生期、发生量、传播蔓延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时清理虫害木,对危害严重的林分进行更新改造,适时采伐成过熟林。

3、采取灯光引诱、人工捕捉成虫,插毒签等方法杀灭幼虫。

4、对带虫原木进行严格的除害处理,未经检疫合格严禁调运。

防治措施

(一)营林措施

1、间伐。及时采伐更新成过熟林,提早利用。对生长过密且有虫株率小于10%的林分,进行间伐,伐除强度应控制在15~20%。

2、卫生伐。对有虫株率10~20%的林分,伐除虫害木,清除虫源,避免扩散蔓延。

3、皆伐。对有虫株率20%以上的林分,皆伐其寄主柞树。采伐作业应遵守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相关要求,每次皆伐面积不超过2hm2。

4、林分恢复。采伐后应及时补植针叶树种或非寄主阔叶树种,逐步形成混交林。对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采伐迹地(林龄一般在30~50年),可采取伐根萌芽更新等方法进行林分恢复。

(二)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利用栗山天牛成虫出现整齐、多在树干上集中活动的特点,在成虫羽化期,组织人工捕捉。捕捉最佳时间一般为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以后,此时栗山天牛多分布在树干2m以下活动。

2、灯诱成虫。栗山天牛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荧光灯、白炽灯等诱集,其中紫外荧光灯诱集效果最好。按不同灯源的诱捕半径(15W紫外荧光灯的诱捕半径约为75米)在栗山天牛发生林分中,设灯点进行巡回诱捕。诱虫灯应设置在受害较重林分中的开阔地,高度一般在离地面1.5m左右。可于灯下铺设塑料布(设白色幕布可增强诱虫效果),并设专人在附近守候,在诱集的同时配合捕杀。

(三)生物防治

1、管氏肿腿蜂。在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和蛹期放蜂具有一定防治效果。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0℃以上,最佳温度为25℃~28℃、晴朗无风的天气,上午9点至11点或下午3点至6点。放蜂时尽可能选择在虫害木上挂蜂管,一般每管肿腿蜂40~50头。指形管套在细树枝上或卡在树叉上,在有蚂蚁危害的林地放蜂时,蜂管应远离地面,不应放在树基部。轻度发生的林分平均每5株挂1管,中度发生的每3株挂1管,重度发生的每株挂1管。

2、栗山天牛花绒寄甲。于天牛幼虫期(2龄以后)和蛹期,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将交尾后、产卵前的花绒寄甲成虫放在虫害木下,每亩15堆,每堆20头,对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鸟类等天敌。应积极保护和利用啄木鸟、雉鸡、花鼠(俗称五道眉)和松鼠,以捕食栗山天牛幼虫和成虫。

(四)化学防治

成虫期可在树干喷洒绿色威雷防治。幼虫期可采取插毒签等方法熏杀;在2~3龄时可进行树干打孔注药,沿主干各方位打均匀下斜孔,孔深2cm,注射药剂可选择氧化乐果、康复多原液(吡虫呤)等。

(五)虫害木除害处理

伐除的虫害木必须进行除害处理。对干材可采取熏蒸法处理,用1.2mm厚的农用薄膜罩在虫害木的楞垛上,楞垛四周挖30cm深沟槽,用土将薄膜四周压实,然后投入磷化铝熏蒸处理。气温在20~25℃时,用药量为10~15g/m3,密闭熏蒸5天。

在害虫非羽化期,枝桠材可就地烧炭、削片、造纸或烧毁。

月季粉蚧防治


月季在生产过程中需警惕粉蚧的危害。粉蚧的幼虫和成虫通过吮吸月季叶片及枝干的汁液,导致植株长势衰弱,成品花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与此同时,粉蚧还会在植株枝叶上排泄含糖类物质的蜜露,诱发霉腐病,影响月季光合作用,进一步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

生物学特性

全世界已知粉蚧有1400余种,其中危害月季的主要是橘粉蚧和康氏粉蚧。

粉蚧为同翅目、粉蚧科小型吸汁昆虫,全世界均有分布。雌虫和幼虫群集在叶背,雄虫有两翅,能飞。雌虫卵圆形,行动迟缓,长约1厘米,体外有白色蜡粉,前胸背板和头部无明显分界,腹部体节明显。雄虫成体纤细,头、胸和腹分明,触角3至10节,单眼4至6个,无复眼,足细长。雄虫幼虫常在白色蜡质茧里发育。

粉蚧多以卵或未成熟的雌成虫在枝叶缝隙处越冬,第二年3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孵化,雌幼虫经3次蜕皮变为成虫。雄虫在九十月间出现。粉蚧的寄主分布广泛,柑橘类和蔷薇科植物是橘粉蚧和康氏粉蚧的主要寄主。另外,葡萄君子兰、麒麟掌、竹节万年青、常春藤、茉莉、刺槐、樟树、佛手、鹤望兰、牡丹、凤仙花、牵牛花等也是粉蚧的寄主,要防止交叉感染。

月季粉蚧防治

防治方法

防治粉蚧的方法有多种,可结合进行。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即在种苗调运时严格检疫,避免粉蚧人为传播扩散。种植时宜列植,密度合理,注意通风透光,以不利于粉蚧生长繁殖。

当发现少量粉蚧为害植株时,可人工用竹片或吹刷轻轻刮除或刷除。若危害严重,需及时治理。一是生物防治,即通过保护和引放粉蚧的天敌来实现对粉蚧的控制。粉蚧的主要天敌有瓢虫和草蛉,如孟氏隐唇瓢虫是目前粉蚧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种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粉蚧是比较彻底又省事的办法。二是化学防治,施药关键期是一龄幼虫活动时。一般刚卵化后的幼虫并不马上分泌蜡粉,等天气晴朗暖和时陆续以团体蜡壳爬出,过几天体外才陆续上蜡。因此,在幼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前施药防治效果最佳。可选用2.5%的溴氢菊酯乳油、2.5%的氯氟氢菊酯乳油或40%的毒死蜱+20%的阿维菌素,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两三次。对已开始分泌蜡粉的康氏粉蚧可以在使用以上药剂时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硅来增强农药的附着性,延长防治期,提高杀虫效果。如用含油量0.3%至0.5%的柴油乳剂或黏土柴油乳剂混用,也有良好的杀虫作用。

玉米格链孢叶枯病如何防治


玉米格链孢叶枯病,病原AlternariatenuisNees称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直或稍弯曲。分生孢子3—6个串生,梭形、椭圆形、卵形、倒棒状,形状不一致,褐色至淡褐色,无咏或喙短,喙长不超过孢子的1/3,分生孢子光滑或具瘤,孢痕明显,大小为13—68×7—13(um),具横隔膜1—7个,多为4—5个,隔膜处缢缩,纵隔膜0—3个。喙大小为0—20.8×0—5.2(um),分隔数0—1个。在病组织上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4根丛生,淡褐色至褐色,顶端细胞色淡或上下色泽均匀,多屈曲状,少数直,不分枝或少有不规则分枝,孢痕明显,基细胞膨大,具2—8个分隔。该菌寄生性不强,但寄主范围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抱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长期中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防治方法

(1)培育、选择抗病品种。(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栗树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栗树红蜘蛛是严重影响栗树产量的害虫。,在北方栗产区为害较重南方栗产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大发生。树势变弱,枝枯叶黄,早期落叶,质量降低。

栗树红蜘蛛形态特征

卵似荸荠形上有一白色丝柄分夏卵和冬卵两种类型。夏卵初产时半透明随发育渐变为乳白色至黄色近孵化时呈现橘红色冬卵深红色。幼虫刚孵出时体近圆形足3对。由夏卵孵出的幼虫乳白色冬卵孵出的幼虫深红色取食后幼虫的体色依次渐变为黄白色、淡绿色、橙绿色。幼虫经1次静止蜕皮变为若虫足4对体色呈黄白色、橙色。若虫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雄成虫较小体前宽后尖。雌成虫腹尾钝圆体呈橙色或暗红色有体毛。

栗树红蜘蛛为害特点

一般在9月上旬以卵在1-4年生枝条上越冬。成虫、若虫均在叶片正面为害5-7月为发生盛期。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致使叶面脱色为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桔黄树势衰弱产量大减。

栗树红蜘蛛防治方法

①药剂涂干。5月上中旬在树干地上30厘米处环刮树干1/10左右宽的环带刮去粗皮稍露嫩皮涂10倍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待稍干后再涂一遍用废纸和塑料布包扎好。防治效果可达90%-98%。

②叶面喷药。在若虫发生盛期可喷用0.2度石硫合剂混以杀螨剂或用1500倍乐果均能控制其危害。

龙血树链格孢黑斑病防治方法


龙血树链格孢黑斑病主要为害龙血树叶片。

症状

龙血树叶片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斑,四周具褐色圈,中央灰白色,后病部生有密密麻麻的黑色小霉点,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Alternariasp.称一种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常不分枝,有明显的孢子痕,具隔膜,大小14-486-13(m)。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有隔膜3-18个,横隔处向内缢缩,纵隔0-15个。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入雨季或空气湿度大、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龙血树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越冬温度应高于5℃,要求盆土排水良好,夏季直射光线过强,叶尖会被灼焦,生长期间应供给充足水分,经常喷水于叶面或植株四周,增加空气湿度,每月施1次肥,增强抗病力。

(2)大批量繁育龙血树的棚室,应在每年春、夏两季之交关闭门窗后,每667㎡用45%百菌清烟剂200g熏一夜,可熏死大部分病菌,能减轻发病。提倡使用福腾牌温控式电热硫磺蒸发器,利用电热使硫磺或其它杀菌剂以蒸气状态进入保护地空间均匀扩散,彻底灭菌。

(3)发病后除仍可用上述烟雾法防治外,也可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400-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高粱链格孢叶斑病如何防治


高粱链格孢叶斑病,叶片染病后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相同的长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浅褐色,放大时可见其上生有稀疏的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重的田块,植株提前枯死。

为害症状

叶片染病后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相同的长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浅褐色,放大时可见其上生有稀疏的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重的田块,植株提前枯死。

病原特征

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Ne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直或稍弯曲。分生孢子3~6个串生,梭形、椭圆形、卵形、倒棒状,形状不一致,褐色至淡褐色,无喙或喙短,喙长不超过孢子的1/3,分生孢子光滑或具瘤,孢痕明显,大小为13~68×7~13微米,具横隔膜1~7个,多为4~5个,隔膜处缢缩,纵隔膜0~3个。喙大小为0~20.8×0~5.2微米,分隔数0~1个。在病组织上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4根丛生,淡褐色至褐色,顶端细胞色淡或上下色泽均匀,多屈曲状,少数直,不分枝或少有不规则分枝,孢痕明显,基细胞膨大,具2~8个分隔。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长期中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防治方法

(1)培育、选择抗病品种。

(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3)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5天1次,防治2~3次。

桂花长白蚧及防治


长白蚧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蚧类害虫,尤其是在长江流域为害相当严重。其寄主种类极多,除桂花外,还可为害苹果、梨、茶、柑橘、含笑、花椒、龙眼等数十种经济树种。其若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在桂花的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汁液,使树势衰退,叶片脱落或卷曲,特别在冬季落叶更严重,常使枝干枯死,开花减少或停止,鲜花产量下降。

1、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暗棕色,纺锤形,虫体在介壳下面,很小,体外覆有一层灰白色蜡质介壳。雌虫体长约1毫米,黄色,口针很长,无翅。雄成虫介壳较瘦长,白色,雄虫体长约0.5毫米,有一对透明的翅,体淡紫色。卵椭圆形,淡紫色,长0.2~0.3毫米,孵化后,卵壳为白色。若虫椭圆形,长约0.25毫米,淡紫色或黄色,初孵化时若虫有触角及足,待固定分泌蜡质后触角及足退缩。蛹细长,紫色,腹末有一针状交配器。

2、生活习性

在长江以南一般每年发生3代,大多以老熟若虫和蛹在枝干上越冬。4月份成虫羽化,并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第二代若虫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第三代若虫则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最盛,刚孵化的若虫爬行数小时后,口针插入桂树组织,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不再移动。固定的部位,因代别、性别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第一、第二代在枝干和叶片上都有,雄虫多在叶缘锯齿间,雌虫则在枝条上部和叶背主脉两侧,第三代雌、雄虫大多在枝干上。

3、防治方法

(1)进行苗木检疫

新区发展桂花,应从无长白蚧的地方调进苗木和插穗,否则应彻底进行药物消毒,以免后患。

(2)加强园林管理,氮肥不宜过多,剪除徒长枝和虫害枝。

(3)药剂防治

必须掌握在1~2龄若虫期进行,因长白蚧体外有介壳,2龄以后,一般药剂就很难渗入。通常当孵化率达70%~80%时为防治适期。为了这段时期,虫体变大,蜡质加厚,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在防治第一、第二代若虫时,药剂可选用50%虫螨磷乳剂、50%马拉松或20%二溴磷的800倍液。另外,用40%乐果1000倍液或40%杀螟松500倍液也有良好效果。如无农药,则用合洗衣粉100~200倍液也有一定效果。第三代若虫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25倍蒽油乳剂来防治。喷药时必须注意枝干和叶子的正反面都要喷到,若附近其他植物上也有该虫寄生,则应同时防治。

(4)盆栽桂花发生该虫时,根据盆口内径15厘米用3%呋喃丹颗粒剂3克计算(内径每增加5厘米,用药量增加2克)。将盆土掘松,把药剂均匀地混于土壤中,以后按正常管理。两星期后检查,发现虫体皱缩,边缘翘起,易脱落,说明该虫已被杀死。因呋喃丹的毒性较大,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5)保护天敌

长白蚧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红点唇瓢虫和橙额跳小蜂等。因此,在喷药时,应选择在益虫不活动的阶段(如卵、蛹)或潜伏在长白蚧体内时(寄生蜂的寄生阶段)进行,并选用残效期短的药剂,以保护益虫免遭大量杀伤。

栗瘿蜂发生趋势与防治方法


根据我县栗瘿蜂历年发生状况,4月上中旬对我县主要板栗产区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和发生趋势发布如下:

一、发生趋势预测:4月上中旬对我县主要板栗产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今年栗瘿蜂虫情较轻,主要为低虫低感和轻度发生,不会发生大的危害。今年预测发生2000亩,均为轻度发生,主要发生在衡山镇迎驾厂、诸佛庵、与儿街。预计发生面积有可能扩大,主要原因是去冬今春,气温较常年偏高,导致越冬幼虫死亡率降低,发育进度加快。

二、防治建议:

1、人工防治和物理防治:

①、剪除虫枝:

剪除虫瘿周围的无效枝,尤其是树冠中部的无效枝,能消灭其中的幼虫。

②、剪除虫瘿:

在新虫瘿形成期,及时剪除虫瘿,消灭其中的幼虫。剪虫瘿的时间越早越好。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寄生蜂是防治栗瘿蜂的最好办法。早春大量采集瘿瘤,装于纱笼内,挂在栗瘿蜂危害严重的栗园中。

由于瘿瘤剪下后栗瘿蜂成虫不能正常羽化,但寄生蜂仍能羽化,从而提高天敌寄生率。保护的方法是在寄生蜂成虫发生期不喷任何化学农药。

如何防治根粉蚧


根粉蚧,蚧壳虫scaleinsect的一种,也叫粉蚧。虫卵生活的地方有白色的纤维状粉末,体表也有白色粉末,水分不容易浸透,一般花友经常见到的就是这个品种,它们吸食植物的汁,有的生活在根部,有的生活在叶片上,生活环境比较干燥,所以整个夏天是根粉蚧的泛滥季节。景天类特别容易得根粉介,叶片不注意就爬满了。更多绿色尽在

看起来比较恐怖,很多的花友连整个植株都拔起来扔掉,其实得了粉蚧是很正常的,只要正确对待,还是非常好处理的。

很多初级爱好者,喜欢漂漂亮亮的景天,平时观察不仔细,等发现叶片上爬满了白白的虫子,这时病虫害已经是泛滥了,养多肉的花友多多少少都被根粉蚧侵袭过的经历,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所以先来谈谈初级爱好者如何发现根粉蚧。

一般一颗健康的植物,在正常的生长状态下,植株是比较饱满的。水分基本也可以把握。一旦发现正常生长中的植株表面不够精神了或者是感觉和平时不一样,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正确的方法是起盆或检查叶片,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检查方法,看看是否得了根粉蚧,一般发病初期景天类植物是很好发现的,它们会沿着根部爬到叶片上,初期虫体不大,比较小,白色,大概也就0.5毫米左右,大的可以长到2.5毫米。

花友浇水的时候注意一下叶片背面,基本可以在早期发现的。这个粉介很好防治,用阿维菌素或专业的除蚧药就可以去除,一般是稀释成淡白色溶液,整个植株喷雾,2到3次后基本都可以杀死了。景天类没有病虫害的时候也可以用阿维菌素喷雾来预防的,对整个植株没有伤害。

白色的小点点就是粉蚧,密密麻麻的。

景天类植物,粉蚧一般出现在叶片,注意观察就可以很好的发现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在根部,这个倒不是很好发现,特别是初级爱好者。就连老玩家,不注意也发现不了。

比如,仙人球,块根类植物。因为球体大,发病后不容易改变球体的感观,给人的感觉还是健康的。这种情况一般是靠换土与预防,1到2年换一次土,可以尽早的发现病虫害,再一个就是土壤的预防,土壤每次用之前先消毒杀菌。一般是太阳晒,然后埋呋喃丹,有条件的花友可以高温消毒。

呋喃丹在土里的效果是3个月,3个月后要再埋入些。这样的处理一般不会得根粉蚧。所以几年换一次盆也就不奇怪了。平时检查用阿维菌素稀释液灌根,也可以很好的预防。

接下来就要说说番杏类的根粉蚧了。番杏类植物现在比较普及,很多花友都养了,在整个夏季,也就是根粉蚧高发季节,发病的植株浇水后不会象其他植株一样正常饱满,陆陆续续还是没有多大反应,也就是没有怎么生长,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发生了根粉蚧(刚上盆没有生长的除外),起盆检查,根部如果有白色的絮状粉末,就是根粉蚧了。

这个时候的处理是用水洗去白色絮状物,土壤高温消毒,或换新土,土里埋呋喃丹或其他土壤杀虫剂。番杏类植物基本每年都要换盆修根,可以及时发现根粉蚧。

相对大的群生类番杏,就要做好充分的土壤预防,定期埋入呋喃丹或其他土壤杀虫剂,也可以用阿维菌素不定期灌根。每年的修根换盆是番杏类植物最好的预防方法。

《板栗栗链蚧怎么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