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叶植物的养护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针叶阔叶树幼苗猝倒病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针阔叶树幼苗猝倒病防治方法:

(1)种芽未露土,就腐烂死去,叫种腐型;

(2)幼苗刚出土,子叶尖端变褐色,腐烂钩头死亡,叫梢腐型;

(3)幼苗出土不久,苗茎近地面处变色水渍状腐烂缢缩,幼苗倒伏而死,叫猝倒型,是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4)幼苗出土两个月以后,茎基已木质化,幼根受侵腐烂,苗木直立枯死,叫立枯型。猝倒病的防治应以育苗技术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地育苗,忌用粘重土壤和前作为瓜类、棉花、马铃薯、蔬菜等的土地作苗圃,选晴天整地,精细筑床,用黄心土垫床厚1--2厘米,然后播种。

2、精选种子,做好催芽工作,适时播种,及时揭草,旱灌涝排,保证出苗整齐,苗全苗壮。

3、播种时可在苗床或播种沟内撒药土。药土可选用下列农药配制;敌克松每亩1~1.5公斤;苏农6401每亩2.5~3公斤;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1:1)每亩2.5~3公斤(我国北方使用为宜),将农药同30~40倍千燥细土混合均匀使用;或每亩用硫酸亚铁15~20公斤碾碎撒施。

4、幼苗发病期间,也可撒施上述药土。如天晴土干,则可淋洒敌克松500~800倍液或苏农6401可湿性剂800~1000倍液或1~3%硫酸亚铁液,以淋湿苗床土壤表层为度,硫酸亚铁对苗木有药害,施用后应再喷清水洗苗。药土或药液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共二到三次,可抑制病害发展。据广东地方经验,新洁而灭5000倍液或8:2草木灰石灰粉也有效果。

小编推荐

蔬菜幼苗猝倒病防治方法


蔬菜幼苗猝倒病防治方法

猝倒病是早春蔬菜幼苗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普遍且危害严重,常见病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始发期为数较少,几天之内就会成片倒伏。下面中国农药第一网小编为大家介绍早春蔬菜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1、培育苗床

选择向阳、暖和、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建育苗床;用葱田或大蒜田里的土5份,腐熟猪粪1份,陈牛马粪4份培肥成床土。床土每平方米用3~5克绿亨一号3000~4000倍液喷雾或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锰锌等量混合,每平方米苗床用8~10克与20千克拌干的细土混拌均匀成药土,苗床先灌足底水,播前先将1/3药土均匀地撒在床面作底土,播后再将剩余的药土均匀地撒在种子上面作盖土。施药后要保持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2、种子处理

结合种子催芽,用55℃温水浸种子15分钟,或用绿亨二号拌种,每千克种子用3~4克,也可用50%多菌灵、50%福美双粉剂等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

3、苗床管理

播后苗前要增温促出苗,白天保持28~30℃,夜间不低于20℃,地温15~20℃。出苗后,逐步降温,防止徒长,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床内的空气湿度,尤其在连续阴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更要抓紧机会,通风降湿,灌水不宜过度,以免徒长,同时也要保暖,防止幼苗低温受寒。

4、药剂防治

当苗床发现病苗时,应及时拔除,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土。同地施药防治,并采用绿亨二号600~8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根。也可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任选1种,每5~7天1次,一般要防治3~5次。

针叶树落叶病防治


针叶树落叶病为害油松、马尾松和黄山松,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松树生长。

症状本病初期症状因树种而稍有差异。通常危害2年生针叶,(有的发生于当年生针叶上),在马尾松上,最初针叶上出现很小的黄色斑点或段斑,至晚秋全叶发黄脱落;在黑松叶黄色段斑上还有褐色斑纹,后期也变黄脱落;在油松针叶上初病斑不明显,针叶的颜色由暗绿变为灰绿,以后变成红褐色而脱落。通常于第二年春,病落针上都会产生典型的后期症状特征,即先在病落针叶上出现纤细的黑色横线,将针叶分割成若干段,(有的落针病叶上不产生黑色细横线),在横线间产生椭圆形黑色小点,长径约0.2-0.3mm,为分生孢子器;以后又产生较大的黑色长圆形突起的颗粒,长径约1-1.5mm,具油漆光泽,中央有条纵裂缝,为病菌的子囊盘,有些地方子囊盘可能出现在秋未冬初,偶有尚未脱落的针叶只有先端一段感病,枯死的针叶上在秋未冬初也可能产生子囊盘和成熟的子囊孢子。

病原本病的病原菌为散斑壳属真菌LophodermiumpinastrierFrchev属子囊菌的星裂盘菌目。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子囊盘)在落叶上越冬,第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间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子囊盘吸水膨胀而张开,子囊孢子从子囊中放射出来后,子囊孢子放射时间常因不同的落针病病菌和不同地点而有差异。借风力飞散,落于针叶上萌发自气孔侵入,约经1-2个月以上的潜育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认为,由于分生孢子萌芽力极差,在病害蔓延上不起什么作用,故此病无再次侵染。但子囊孢子放射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所以侵染时间也延续很长。病菌主要侵染2年生以上的针叶,但到侵染的后期,当年针叶逐渐成长,仍可能有极少受侵染。有的落针病病菌可能主要侵染当年生针叶。

发病规律:在子囊孢子放射期间,如降雨次数多、湿度大,则有利于子囊孢子的散放和萌发侵入。因此能促进病害的发生。

本病的发生与寄主的生长情况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当针叶细胞的膨压降低时,最易感染。细胞膨压降低的原因很多,如林相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林木遭受病虫害和管理不良等,一切影响树木水份供应平衡和降低针叶细胞膨压的因素都会促进病害的发生。最近国外报导松落针病的发生和空气污染有关,如日本赤松落针病的发生与SO2有关,北美白松落针病的发生与臭氧污染有关。

防治措施

1加强松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树木的抗性;对小面积人工林、庭园林木及苗圃等地,在子囊孢子飞散前清除病叶烧毁或埋入土中,以减少初次侵染来源,合理营造混交林也可减少发病。

2在子囊孢子飞散期间喷1%的波尔多液,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70%可湿性菲美铁1000-1600倍液,可可湿性什特来400-8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代森锰500倍液,50%退菌特、70%敌克松、500-700倍液等共2-3次,如降雨数多应增加喷药次数。在可湿性药液中如加入适当的粘着剂,可以提高药效,减少喷药次数。据报导,于子囊孢子散发期施放621烟剂2次对落针病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花卉幼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未出土或刚出土的花卉幼苗均可发病,幼苗未出土时发病,胚芽和子叶腐烂。出土的幼苗发病时,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以后病部变黄褐色,干缩变细,幼苗一拔就断。该病在苗床上发生时,开始仅个别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邻近植株迅速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湿度大时,寄主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病菌以卵孢子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病菌借雨水或土壤中水分的流动传播。种子和床土带菌多,幼苗感病机会也多。地温偏低,苗床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易发病。采取播种育苗的凤仙花、鸡冠花等草本花卉发病多,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好苗床地育苗地要选择地势稍高、排水好、土壤疏松肥沃、通气性好、未栽培过易感病花卉的土壤作床土;

2.床土消毒苗前或苗后使用苗菌灵以200-300倍液3升/立方米淋施于苗床或育秧箱上,移栽前同剂量再施一次或每平方米用65%代森锌和50%多菌灵各7至8克,或70%敌克松5克,拌干细土15公斤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药土的1/3用作垫土,播种后再将药土的2/3用作盖土;

3.种子消毒播种前将种子晒1至2天,而后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上所带病菌;

4.药剂防治幼苗初发病时,可用80%退菌特1000倍液浇灌病株,或用25%瑞毒霉素600倍液喷洒,每隔7天1次,连续喷2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

针叶树松针褐斑病防治


针叶树松针褐斑病可危害湿地松、火柜松、日本黑松、马尾松、黄山松等针叶树种。

症状

在感病针叶上,最初产生退色小斑点,多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后变为褐色,并稍扩大,直径1.5-2.5mm。2、3个病斑联接也可造成3-4mm的褐色段斑,发病重时,在同一针叶上常有较多的病斑,就会形成绿、黄、褐色相间的斑纹。在发病盛期,病斑产生数日后,病斑中即产生黑色小疱状的病症病菌的无性子实体,初埋生于针叶表皮下,成熟时黑色分生孢子堆破表皮外露,当针叶枯死后,无病斑的死组织上也能产生子实体。

当年生针叶感病,多于第2年5-6月枯死脱落,新生嫩叶感病,常不表现典型病斑,针叶端部迅速枯死,不久在枯死部产生黑色小点状的子实体,病害自树冠下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重病松树常只有顶部2-3轮枝条梢头保持部分绿色,不久即行整株枯死。

马尾松和黄山松一般只有少数针叶感病,产生不如上述典型的褐色段斑,在林间较少产生子实体,但在人工保湿下较易产生。少数感病重的马尾松,发病针叶上病斑接近典型症状,也可使针叶端枯死。

病原子囊菌中松针座腔菌Scirrhiaacicola(Dearn)Siggers,但它的有性阶段在我国尚未发现。无性阶段为半知菌黑盘子孢目的松针座盘孢菌Lecanostictaacicola(Thiim)sydow。

分生孢子在12-32℃下均能萌发,但在20-28℃下萌发良好,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32℃,20-28℃下生长良好,菌落生长缓慢,在25℃时,单孢分离4天后出现白色菌落,直径0.7-0.9mm。5天后菌落底部变淡褐色,10天后菌落表面变淡墨色,同时形成黑色子座,11-12天后子座上长满漆黑色的分生孢子堆。18天后的菌落直径约7mm。

发病规律

病菌的子实体可以在树上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病组织中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冲溅飘扬而传播,据测定日降雨量在1.7mm以下时,没有孢子释放。降雨量达6.7mm时,雨水中即含有大量孢子。

分生孢子在水中约束48小时后达最高萌发率,芽管自气孔侵入,潜育期在20天以上。林间发病率自3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有增长,但以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展迅速,9-10月增长也较快。7月中旬至8月中旬因气温偏高,雨量少,湿度低,所以病发展缓慢。

防治措施

1检疫。我省湿地松和火炬松造林面积逐年扩大,范围广,目前松针褐斑病发病尚不普遍,因此,防止病害进一步蔓延扩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检疫对象主要是苗木,最好进行产地检疫。种子园应防止接穗带病。感病松柴(枝)应就地处理,不能外运。

2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小片隔离林分可以抑制病害蔓延,小片之间相距可在100m以上,营造国外松林时,应清除林地及其附近原有可能成为侵染的各种松树。对最初的发病中心,应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或同时进行修枝以清除和减少侵染来源。重病林分应选其他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

3化学防治据室内药效测定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和百菌清等对松针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前三种杀菌剂对菌落生长抑制作用也很强。用多菌灵作林间喷洒防治试验也有一定效果。但在应用于生产防治时还需作进一步试验。化学防治试验宜在苗圃和幼林中进行,于4-6月施药3-4次,9-10月施药12次。

4抗病优树选择在严重发病的湿地松林中,常发现有些植株感病极轻或不感病,选择抗病优树的枝条作接穗,通过嫁接建立抗病种子园是防治松针褐斑病很有前途的一种措施,应努力扩大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早应用于生产上。

针叶树云杉树苗毡枯病防治措施


【分布及危害】该病发生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和伊春林区,为害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16~21年生人工林,在被害林分中,天然更新的臭松(Abiesnephrolepis)、红松(Pinuskoraiensis)幼树也感病。在枝和叶上生长毡状菌丝层,引起凋萎和毡枯。从树冠下部向上蔓延,沿主干呈锥形扩展。树冠下部四分之一处,枝叶被害率可达50%以上;树冠下部三分之一处,枝叶被害率可达30%~50%;树冠二分之一处,枝叶被害率在30%以下。被害严重时,几乎整个树冠枝叶被害萎黄枯死。

【症状】病初在树冠下部稠密处的枝和叶上生长蛛网状菌丝体,缠绕叶和小枝,逐渐形成菌丝。在枝和叶基部下面形成一层毡状菌丝层,厚约1~2mm,逐渐向绿色的枝叶蔓延。初灰白色,渐变为灰色,被害枝上表面,形成黑色霉层。剥开菌丝层、皮层组织仍为绿色,输导组织完好,因此顶部枝叶正常。当被害严重时,小枝和叶完全被毡状菌丝层覆盖,形成一个菌丝套膜,甚至在皮下也能形成菌丝膜,使皮孔和气孔堵塞窒息,引起枝叶枯黄凋萎死亡,其后在菌丝层内或上面,成群或并生黑色球状物,即病菌子囊壳。

【病原】为拟蔓毛座坚壳菌(RoselliniaherpotrichioidesHeptingDavidson)。子囊壳群生或并生,密集于毡状菌丝层上或埋在菌丝层内。近球形,暗褐色,炭质,直径501~855m,有明显的黑色乳头状孔口。子囊圆柱形,有短柄,顶端加厚,中间有一小孔道和一个淀粉质的顶环(塞子)。用Melze液染色变蓝,180~207m10.5~13.6m。子囊孢子单行斜列,单胞,不等边椭圆形至方形,在一侧有芽缝,有时两端尖,内含1~2个油球,20~24m8.5~10m。子囊孢子在水滴内不萌发,但在2%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营养液内可以萌发,改用2%麦芽糖琼脂膜作孢子萌发试验,萌发率显著增高。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在寄主菌丝层内越冬。子囊孢子为初次侵染来源,通常附生于寄主体表。当苗木或林分过密、夏季连雨、高湿时,该菌可迅速生长,繁殖和蔓延,对寄主造成为害。据在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调查同一立地条件下,红皮云杉人工林中,郁闭度越大,阴坡、坡下、林内和未经抚育的林分,发病都重。

【防治措施】对过密的林分及时采取清林、修枝和透光伐等营林措施,可减清病害,其中以透光伐防病效果显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下降,防治效果可达91.2%。有条件时,用75%百菌清烟剂防治,用药量为15kg/ha,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银杏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及危害此病也称立枯病,在各地银杏苗圃均普遍发生。幼苗死亡率很高,尤其在播种较晚的情况下发病率更高。

症状

病害多于4-6月间发生。由于发病期不同,通常出现四种病状:

(一)种实腐烂

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引起种子腐烂称为芽腐型猝倒病。更多绿色尽在

(二)茎叶腐烂

幼芽出土期间,由于湿度过大或苗木过密等原因,被病菌侵入,引起茎叶粘结腐烂,称顶腐型猝倒病。

(三)幼苗猝倒

幼苗出土后扎根期间,由于苗木木质化程度差,病菌侵入根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由于病菌在苗茎组织内蔓延,引起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

(四)苗木立枯

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状,称苗木立枯病。

上述四种症状均有发生,但以幼苗猝倒最为严重。

病原引起银杏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病原有圃地积水、覆土过厚、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等。侵染性病原有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等。这三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腐生性,平时能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生存,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潮湿环境即侵染危害。腐霉菌多在土温12-23℃时危害,丝核菌的适温24-28℃,镰刀菌的适温为20-30℃。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一年生播种苗,尤其从种子出土后1个月内受害最为严重。其发病程度与下列因子有关。

(一)连作

连作的银杏苗床由于病原菌较多因而发病率高。

(二)圃地整地粗糙

如土壤板结、粘重、积水、通气不良等,均不利于种子的发芽或生长,病原菌易于繁殖,苗木发病严重。

(三)未腐熟的肥料常导致病菌的蔓延、危害苗木。

(四)播种时间晚,幼芽出土迟,出土后气温和地温均高,由于幼苗木质化程度差因而发病严重。

(五)温差过大,如播种后覆盖地膜,去膜前应适当通风炼苗,否则苗木因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而猝倒死亡。

茄子幼苗期猝倒病怎么办?


茄子猝倒病多发作于茄子麦苗前期,种子出土前易受害往往形成烂种,出苗后子叶期或初长真叶期受害致苗猝倒,发病初期麦苗茎基部变色坏死,逐步失水收缩成线状,子叶还未凋萎,麦苗即已贴地倒下,湿度大时患部及地际可见白色棉絮状霉,下面就来看一看茄子猝倒病的防治办法吧!

发病症状

幼苗感染发病时,茎基部呈浅黄绿色水渍状,侮被开水烫过似的,很快转为黄褐色并开展至绕茎—同。病部安排腐朽干枯而洼陷,发作组绍。水渍症状自卜而广继续延展。产叶没有凋萎,麦苗即倒伏于地,然后萎蔫失水,进而干枯旱线状。

发病初期,苗床上只要少量麦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逐步向外延伸扩展,最终引起成片麦苗淬倒。在病况基数较高的地块,常常麦苗在出土前或刚刚抽出胚芽即受侵染,呈水渍状腐朽,引起烂种、烂芽。当湿度大时,病苗表体及邻近地表会长出白色棉絮状茵丝。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合时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麦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潜育期1~2天。病菌喜34~36℃的高温,但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成长,因而,当苗床温度低,麦苗成长缓慢,又遇高湿时,感病期拉长,很易发作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阴雨气候,光照不足,麦苗成长虚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采用快速育苗或许无土育苗法,加强苗床办理,看苗当令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呈现,不要在阴雨天洒水。

2、根据当地要求选用抗猝倒病品种,可选用紫圆茄、灯泡红、竹丝、南京紫丹、五叶茄、七叶茄等。

3、药剂处理种子和土壤,种子用53%精甲霜.锰锌水涣散粒剂500倍液浸泡半小时。带药催芽或许直播,取过筛的养分土50千克加精甲霜.锰锌水涣散粒剂20克,加2.5咯菌睛10毫升,充沛混匀后装养分钵。

4、苗床应选挥地形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肥美的无病地块,为避免病荫带入苗床,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耕种前苗床要充沛翻晒、耙个。

红花猝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蓝红花、杜红花、草红花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花入药,具破瘀活血、通经止痛、消肿等功效,新疆、河南、四川、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均有栽培。猝倒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红花产量和品质。

症状

主要危害幼苗的茎或茎基部,初生水渍状病斑,后病斑组织腐烂或缢缩,幼苗猝倒。3月开始发生,幼苗长势弱发病重。

病原

Pythiumspp.称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分枝,直径2.6-5.2m,在CMA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或模糊菊花瓣状,在PDA培养基上呈菊花瓣状,孢子囊与菌丝区别不明显,分枝或不分枝,长180m,宽2-5m,泡囊中含游动孢子2-20个或更多,游动孢子双鞭毛,肾形,大小9.8-12.36.9-8.6m。藏卵器球形至扁球形,平滑,有时具1乳突,顶生或间生,直径10.3-25.8m:雄器同丝或异丝生,雄器棍棒状。卵孢子球形,平滑满器。

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腐霉猝倒病。

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该病多发生在土壤潮湿和连阴雨多的地方,与其他根腐病共同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重病田实行统一育苗,无病新土育苗。加强苗床管理,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适时浇水,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2)药剂防治。

①采用营养钵育苗的,移栽时用15%绿亨l号450倍液灌穴。采用直播的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拌种双粉剂300g对细干土100kg制成药土撤在种子上覆盖一层,然后再覆土。

②出苗后发病的可喷洒72.2%普力克水剂40D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900倍液。常用药剂绿亨l号、甲基立枯磷、拌种双、普力克、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克露、安克锰锌。

路边常见的植物喇叭花白锈病与猝倒病防治


注意预防苗期猝倒病,尤其是幼苗阶段,除做好消毒工作外,稀播、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适合的温度和不过分湿涝也能大大减少发病机会,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病株,使用普力克、疫霜灵、根病治等药剂进行土壤浇灌,一般容易控制。温度高时播种,苗期还要预防腐烂病等。成苗后一般不易发生病害,但因栽培环境的影响仍可发生一些病害,灰霉病、枯萎病和生理性病害等,应以预防为主,可用多菌灵+链霉素每7~10天喷洒一次。一旦发生病害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症施治。害虫要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菜青虫,尤其要注意防治斑潜蝇,要注意观察,在虫害初发时及时喷洒相关药剂,一般容易控制。

白锈病防治:发病部位主要是叶、叶柄及嫩茎,受害叶片初期在叶上有浅绿色小斑。后逐渐变成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扩展成大型病斑,后期病部背面产生白色疤状突起,破裂时,散发出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孢囊孢子,嫩茎受害时造成花、茎扭曲,当病斑包围叶柄、嫩梢时,环割以上的寄主部分生长不良,萎缩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旋花白锈菌,属白锈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病组织内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萌芽产生孢子囊,侵入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一般在8~9月为发病盛期,牵牛花种于可带菌并成为翌年浸染源。

防治方法

①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以减少对种子的浸染。

②选留无病种子作为繁殖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避免与旋花科植物轮作。

③发病初期喷l%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雾1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白皮松猝倒病的防治方法


白皮松幼苗猝倒病是育苗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该病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月份。发病的幼苗突然猝倒死亡,严重影响幼苗成活率,甚至全部毁苗。对其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多措并举的方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圃地选择是基础

白皮松幼苗怕涝,因此,育苗地要选平坦、有排灌条件的地块。重黏土地、盐碱土地、低洼积水地不宜作育苗地。

种子和土壤处理不可少

种子要用波尔多液浸种消毒,播前用温水(50℃~60℃)浸种催芽或混沙层积催芽,咧嘴种子数达到种子总数的50%时即可播种。整地前2~4周每亩撒施10千克硫酸亚铁粉末或2~4千克菌克清3号,翻入土中进行杀菌消毒。圃地要深翻整平耙细,施足底肥,如腐熟的圈肥、堆肥。

苗期管理最关键

播种后搭棚遮阴,防止日灼,根据苗情适时适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应在上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每亩可用50~75千克过筛的草木灰撒施,既可追肥,又能促使苗根发达,苗茎提早木质化。圃地杂草要及早清除,苗木过密,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以促进幼苗茁壮成长,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要及时

苗木出土后每隔5~7天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连续喷2~3次。发现有猝倒病时,立即拔除病苗,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先用30%恶霉灵水剂对病苗周围进行灌根,并用72.2%的普力克600倍液和1%的硫酸亚铁交替使用,每周喷一次,使用硫酸亚铁溶液时,每次喷完药液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以免造成药害。

苗木猝倒病怎样防治


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危害各种苗木花卉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亡。

症状: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发病条件: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长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

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彻底消毒),整地质量差,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原体的堆肥,播收不当等均会导致发病。

防治: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2、精细整地,深耕细整,施用净肥。3、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即在播种三星期以前,耙松土壤表层,每平方米苗床土上用360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加水9至27公斤(加水量据床土干湿而定),均匀喷洒稀释药液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覆盖一星期后揭膜,并耙松土壤,让药充分挥发,至少两星期后才能播种。4、适期播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避开低温时期,同时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一个月避开梅雨季节。5、药剂。在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百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者1:1:120至170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匀后撒于幼苗基部。

草本花卉猝倒病怎样防治


草本花卉猝倒病的防治:

症状: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幼苗发病,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高温高湿时,病株附近的表土,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侵入寄主,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腐殖质中以菌丝体长期存活。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传播。幼苗发病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向四周重复侵染,使病害不断蔓延。

苗床低温、高湿是猝倒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连续15℃以下的低温数天以上时,则易发生猝倒病。苗床光照弱,通气性差则发病严重。子叶苗到第一真叶抽生阶段,最易发病,其真叶长大后发病较轻。

猝倒病防治应着重搞好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加强苗床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发病。

(1)种子和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可用浸拌种专用型天达2116或者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拌种,土壤消毒可采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苗床,或用68%甲霜灵锰锌、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克掺加苗床土10千克,1/3药土撒苗床10米2,播种后2/3药土作覆土用,防治土壤病菌传染。

(2)以电热线加温苗床或用其他方法使床土增温至20-30℃,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加速生长成壮苗。并要注意加强苗床通风,降低苗床空气湿度,或苗床表土撒草木灰,降低湿度提高土温。

(3)及时拔除病苗深埋,再以96%天达恶霉灵,每1米2苗床用药1克,或特效杀菌王每1米2苗床用药2克,或甲霜灵锰锌、甲基托布津、乙磷铝等杀菌药剂,每1米2苗床用药3克。以上药剂各自掺加1千克细土,掺匀后撒苗床。撒后搂锄苗床,掸去幼苗叶片上的药土。

《针叶阔叶树幼苗猝倒病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针叶植物的养护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