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甘薯麦蛾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甘薯麦蛾,别名甘薯卷叶虫,属鳞翅目麦蛾科,主要危害危害甘薯、蕹菜和其他旋花科植物。国内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都有发生,尤以南方薯区发生为重。甘薯麦蛾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8毫米,翅展约18毫米,翅宽2.5毫米;黑褐色,头顶与颜面紧贴深褐色鳞片,唇须镰刀形;前翅狭长,锈褐色,具暗褐色混有灰黄色的鳞粉,翅和翅脉绿色,近中央有白色条纹,中室内有2个眼状纹,其外部灰白色,内部黑褐色,翅外缘具5个横列的小黑点。后翅宽,后翅暗灰白色,缘毛甚长。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淡黄褐色,表面有细纵横脊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5毫米,细长纺锤形,头稍扁平,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黑褐色呈倒八字形纹,背板外白色。中胸至第2腹节背面黑色,但中、后胸及第1、2腹节的前侧方均为白色。第3腹节以后各节底色为乳白色,亚背线黑色,第3~6腹节的亚背线又有1条黑色向后斜伸的分支。全身有稀疏的长刚毛着生于黑色的圆形小毛片上。

蛹:头钝尾尖,长约8毫米,黄褐色;全体散生细毛,腹部前4节背面节间有深黄色胶状物,第4~7节背面近后缘处有深黄褐色短小刺毛群,腹末有钩刺8个,环状排列。

发生特点

甘薯麦蛾在浙江及长江中下流地区年生3~4代,华南年发生6~9代,以蛹在田边杂草或残枯叶内越冬。田间发生世代重叠,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羽化,6~9月为发生盛期,10月底左右开始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当晚交配,次晚产卵,卵散产于嫩叶背面的叶脉交叉处,也产于新芽、嫩茎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在80粒左右,卵期3~7天。幼虫共4龄,孵化后即取食危害叶片,2~3龄开始吐丝卷叶,在卷叶内取食叶肉,排泄粪便,留下表皮造成点片发白,后变褐枯萎。严重时仅剩网状叶脉,形成天窗被害状,后期将叶片吃成孔洞,1条幼虫可转移危害多张叶片。幼虫还能食害嫩茎和嫩梢。幼虫行动活泼,一触即跳跃落地,老熟后在卷叶或土缝中化蛹。

防治要点ZW59.Com

①清洁田园。生产中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收获后及时处理薯蔓,烧毁残株落叶,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②成虫诱杀。采用甘薯麦蛾性诱剂诱杀成虫。

③人工捕杀。初见幼虫卷叶危害时,结合栽培管理,随手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

④药剂防治。掌握幼虫发生初期尚未卷叶前适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5.7%天王百树乳油3000~4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等。施药时间以16∶00~17∶00时为宜。

扩展阅读

甘薯小绿龟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甘薯小绿龟甲,别名甘薯台龟甲、甘薯小龟甲、甘薯青绿龟甲、龟形金花虫,属鞘翅目龟甲科,主要危害甘薯、蕹菜及其他旋花科植物,分布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区。甘薯小绿龟甲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半圆球形,体背拱隆,体长4.2~5.6毫米,体色黄绿至青绿,具金属光泽,前胸背板、两鞘翅四周全向外延伸成龟状,延伸部分具网状纹,前胸背板后方中央有2条紧靠或合并成1条的黑斑纹,鞘翅背面隆起处边缘有1黑色至黑褐色V形斑,中缝处有1纵纹,粗细不等,有的消失。触角11节,浅绿色,有的末端有2~3节黑褐色,向后伸过鞘翅肩角处。

卵: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深绿色。

幼虫:共分5龄,长椭圆形,老熟时体长5毫米,幼虫体背中间隆起,虫体四周具棘刺16对,前边2个同生在一个瘤上,后边2个很长,为其余棘刺2倍,1对尾须。

蛹:扁长方形,长约5毫米,浅绿色,头部隐蔽在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大,四周生有小刺,其第1~5腹节两侧具1扁平大棘突。

发生特点

浙江一年发生4代,江西、湖南4~5代,四川5代,福建6代,广东5~6代,以成虫在杂草、枯叶下、石缝或土缝中越冬。浙江地区,以每年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危害高峰。气温达14℃以上时,越冬成龟甲到甘薯苗上危害危害,5月中下旬繁殖第1代,成、幼虫均取食甘薯叶片成缺刻或孔洞状。各代成虫盛发期如下:1代6月下旬~7月上旬,2代7月下旬,3代8月中下旬,4代9月下旬~10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中旬开始

越冬。成虫寿命长,在浙江1~4代分别为29、63、74、181天,羽化1~2天后开始取食,一周后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叶脉附近,每雌产卵量497~697粒,少者35粒,最多2315粒,产卵期也长,在福建晋江达6~103天,幼虫共5龄,老熟后于薯叶荫蔽处不食不动,经1~2天尾部粘附在叶背面化蛹,蛹期约5~9天。

防治要点

①清洁田园。甘薯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茎蔓落叶和田边杂草,消灭部分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在黄昏时喷药杀灭,药剂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或10%歼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天诺一号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好乐士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大康乳油2000~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可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

甘薯排种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目前,甘薯进入排种期,也是病害茎线虫病、病毒病和黑斑病高发期,生产中要注意防病。现将甘薯排种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病害特征

1、茎线虫病

又名糠心病、空心病,发病薯苗在近地表处,外观变青,没有明显边缘和病斑,苗根部受害,在表皮上生有褐色晕斑,造成甘薯发育不良、矮小发黄。

2、病毒病

又称花叶病,发病初期幼嫩叶片淡绿色,薄厚不匀;继而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后花叶斑驳程度加大,现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早期发病的植株节间缩短,生长势明显较弱。

3、黑斑病

又叫黑疤病,发病薯苗发黄细弱,在苗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后期产生黑色刺毛状物或粉状物,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

防治措施

1、苗床消毒

选无病健康的地块建苗床,苗床用土最好年年更换。旧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消毒。

2、种薯选择和消毒

选择无病种薯,即外观上保持完整的薯块。最好选择脱毒种薯,可防止病毒病发生。选用抗病品种,如商薯19、龙薯9号抗病性较好。

薯块在51℃-54℃温水中浸10分钟,也可选择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浸种5分钟。

3、喷施药剂

排薯之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种薯表面。

4、高剪苗

插秧之前,在离开苗床地面3cm处剪苗,截断苗床中的病害以免带入大田,避免拔苗。

5、去除病苗

苗床中发现病毒病症状薯苗,立即拔除,防止病毒病传播。

甘薯储藏期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甘薯在入窖和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发生。为此,须弄清甘薯贮藏期各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一、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及其发病原因

1.甘薯冻害。甘薯冻害是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冻害症状。薯块受冻后,受冻部位水浸状,用于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内部变褐发黑,形成硬心、硬皮,蒸煮不烂,且有异味发苦。冻害造成的腐烂一般从薯堆表层开始。

②冻害原因。一是因收获过晚,在窖外受冻,开始症状不明显,入窖后15天左右开始腐烂。二是在贮藏中期和后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而发生冻害,薯块受冻后,易被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

2.甘薯软腐病。

①症状。薯块发病后患病部位软化,呈淡褐色水浸状,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带有酒精味,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状菌丝,并生出灰黑色小粒。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情扩展迅速,4-5天全薯即可腐烂。

②发病原因。高温高湿利于甘薯软腐病的发生,在23-29℃、薯块上有露滴时利于病害发生蔓延。薯块受冻、受伤时,病菌就会乘机侵入,这是加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3.干腐病。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

①症状。发生于收获初期和整个贮藏期,主要侵染薯块。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边缘清晰。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

②发病原因。种薯和土壤均可带菌。病菌侵染甘薯幼苗后,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甘薯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而发病。发病适温为20-28℃,30℃以上不易发病。

4.黑斑病。甘薯贮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

①症状。病菌浸染后,薯块上出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斑面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堪食用。

②发病原因。薯块和旧窖中残留物均可带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薯块,最适发病温度为25-28℃,高温高湿特别是薯块上有水滴时利于黑斑病的发生蔓延。

二、病害控制

1.适时收获、及时入窖。入窖甘薯一般要在当地旬平均气温14-15℃左右、降霜之前收获为宜,避免薯块受冻,减轻病菌浸染机会。

2.薯窖处理。入窖前将旧窖清扫洁净,或将窖壁刨一层土,上一年发病的旧窖可用抗菌剂401或402或硫磺进行熏蒸,密闭两天后,打开窖口充分通风后再使用。

3.精选薯块。入窖时要精选健薯,剔除病薯、伤薯、冻薯,减少病原菌侵染。在收获、运输、贮藏时,要轻拿轻放,防止薯块损伤。

4.薯块消毒。薯块选好后、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l-2次,晾干及时入窖。

5.加强薯窖管理。甘薯入窖后要加强温、湿度及通风管理,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是入窖初期(入窖15-20天内)。此时由于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外界气温比较高,所以要敞开窖口,以通风降湿为主。如果长期不通风,窖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薯块易腐烂。

二是贮藏中期(入窖20天至次年的2月)。这是管理的关键期,由于天气寒冷,应以保温为主,为此要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保温,温度保持在10-14℃,以免温度太高薯块发芽,温度太低发生冻害。湿度在85%-90%,防止湿度太大病害蔓延,湿度太小薯块缺水出现干缩糠心。

三是贮藏后期(次年3月份以后)。此时外界气温回升,管理的重点是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达到15℃以上。

甘薯茎线虫的综合防治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主要侵染种苗的茎蔓,危害薯块,致使茎蔓、块根发育不良,块小、畸形,严重田块植株发黄枯死,瓜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甘薯茎线虫病是我国植物病虫害检疫对象,坚决不从有甘薯茎线虫病的疫区调薯,买苗。对调进、调出的薯苗严格进行检疫、防止病薯、病秧传入无病区。

2.选用抗病品种:种薯抗茎线虫性差异较大,重病田块选用抗病的徐薯18、北京553、济薯18号、鲁薯3号、豫薯12、13号、苏薯8号、郑红11、鲁薯7号等。

3.建立无病留种地:选多年来未种过甘薯的无病田块,栽植无病健壮的种苗,建立留种田。采用剪苗或插春蔓,使用无病虫菌肥、水,收获时单收单藏。

4.轮作换茬:防止土壤传播,在发病严重的田块,结合农作物调查轮作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可有效降低田间虫量的存量。

5.培育无病种薯苗:用新床、生土,无残病虫的粪肥育苗,种薯上床前精选,剔除病残薯,有病区严禁使用老苗床育苗。

6.药剂处理:温水浸种薯,在选用无病种薯的基础上,育苗时用51℃~55℃温水浸种10毫升,可杀死种薯表皮下7毫米深处的残虫,浸种后在精选种薯,剔除变色薯块。栽苗时可采用高剪苗,避开秧基部感病部位,然后用50%辛硫磷200倍液浸秧基部30分钟。也可将秧苗摆齐基部,将苗子下半段(不浸叶)浸入46℃~48℃水中10分钟,再放入凉水中冲洗后栽秧。

7.适时收获,安全储藏:大田甘薯应适期早收,以减轻病、虫、冻危害,留种田在霜降前,选晴天收刨。选无病,无伤种薯,当日刨、运,入窖储藏。

甘薯黑痣病如何防治


甘薯黑痣病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

2.栽培措施:春薯可适当晚栽,能减轻黑痣病发生;注意排涝,减少土壤湿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

3.化学防治措施:

①苗床育秧期:不用病薯块作种薯,对无病薯块也要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注意不要用复方多菌灵或复方甲托,以免有效成份不够,影响防治效果。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约10厘米)10分钟。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

②大田栽植期: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

③收获期:首先要做到适时收获,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具体时间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为宜。若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霜冻,利于黑痣病菌侵入。收获后要用晒场上晒2~3天,使薯块伤口干燥,可抑制薯块病菌侵入。也可先在屋内干燥处晾放10~15天(堆0.3~0.7米即可),渡过薯块旺盛呼吸阶段,迫使薯块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再入窖。

④贮藏期:甘薯贮藏期窑温要控制在12~1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9℃,甘薯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它病害。若温度高于17℃,甘薯极易在发芽生根,且利于黑痣病的发生。

观察窑温的方法是:用细绳将温度计从井眼控气孔伸入井底,10分钟后拉出观察,当温度低于9℃时,减少通风孔口,高于17℃时,扩大通风量,每隔15天观察1次。

甘薯黑斑病防治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分布广泛,在华北、黄淮海流域、长江流域、南方夏、秋薯区发生较重。此外,病薯含有毒素,牲畜误食较多则可引起中毒,得气喘病,严重的可致死。

【症状】

甘薯黑斑病为害幼苗根部症状

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薯苗、薯块,不为害绿色部位。用带病种薯育苗或在带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种薯及幼苗发病。染病幼苗茎基白色部位产生黑色近圆形稍凹陷斑,初期有灰色霉层,以后逐渐产生黑色刺状物或黑色粉状物,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病斑包围苗基部形成黑根,后茎腐烂,植株枯死。一般病苗叶色变黄且矮小。苗床受害降低出苗量,引起烂床。薯块染病初呈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疤,病部组织坚硬,病薯黑绿色,具苦味。贮藏期若高温多湿,由于薯块堆积接触,加上大量伤口存在,病害迅速蔓延,常使全窖发病腐烂。薯块上新生的症状与大田症状相似,病斑可深入薯内23mm,色泽反而较初期略浅。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atocystisfimbriata称甘薯长喙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贮藏窖、苗床及大田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种苗或种薯内潜伏越冬。带病或带菌的种苗、种薯、病土和病肥为初侵染源。病菌能直接侵入幼苗根和茎基,也可从薯块上伤口、皮孔、根眼侵入,发病后再频繁侵染。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薯及幼苗,其次是土壤、肥料、水流等。病部产生的孢子也能由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时人为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病势一般发展很快。病菌喜温、湿条件,土壤温度25℃左右,土壤湿度在60%时,最适于发病。结薯后期多雨,生理开裂多,病情加重。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重茬地或多雨年份易发病,窖温高,湿度大,通风不好时发病重。大田期地下害虫多,病情重。贮藏期薯块伤口多时,易引起烂窖。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对入窖种薯认真精选,严防病薯混入传播蔓延。重病地应与其他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尤以水旱轮作更好。施足腐熟粪肥,及时追肥适时灌水,防止土壤干旱或过湿。做好地下害虫、田鼠的防治。适时收获,安全贮藏。应在霜降前选晴天收获。收获运输时尽量避免碰伤。

新窖贮藏沿用旧窖时,要先铲除一层窖内壁旧土,然后铺撒生石灰粉或用硫磺熏蒸消毒,也可喷施1%福尔马林消毒。严禁伤、病薯入窖。做好贮藏窖温、湿度管理。经常检查,随时清除病烂薯,以免传染。苗床管理,在前3天将床温提高到3538℃,以后床温不低于2830℃,以促进伤口愈合。高剪苗,离炕面3cm左右剪苗,可除去容易感病的地下白色部分。

种薯处理,温汤浸种。种薯处理是预防黑斑病的关键措施。将种薯在5154℃恒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下列药剂进行种薯处理: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5分钟;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可有效地防治甘薯黑斑病。

枇杷虫害的防治方法


枇杷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到一些虫害,该如何防治呢?具体的方法措施如下。

1、枇杷黄毛虫:每年发作4-5代,产卵于嫩叶背,幼虫取食嫩叶、幼叶,严峻时全树叶片被毁。化蛹于叶背或枝干,次年5月初呈现成虫。防治: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0%杀灭菊脂4000-5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杀灭幼虫。

2、枇杷舟蛾:又名举尾虫,多损害老叶。防治:参照黄毛虫。

3、梨小食心虫:主要损害果实、嫩梢和枝干,成虫产卵于萼筒中,幼虫钻入果肉损害种子,粪便分泌在种子周围,引起落果,防治:①套袋维护。②用黑光灯、糖醋液或性外激素进行测报。把握在发蛾高峰期喷药,喷80%敌敌畏1500倍液,50%杀螟松1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

4、豹纹木蠹蛾:主要为害枇杷的枝干,每年发作1代,以幼虫在枝内越冬,5-6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线。产卵于新梢上或芽腋处,初孵幼虫多从嫩梢顶端芽腋处蛀入,为害新梢,防治:及时剪除病虫枝,用80%敌敌畏10-30倍液注入虫孔,外封泥土,以毒死枝内幼虫。也可用灯火诱杀成虫。

5、天牛:为害枇杷的天牛品种较多,有星天牛、褐天牛、桑天牛等。一年一代。以低龄幼虫在枝干内越冬,6-9月份成虫呈现,多产卵于粗1-3厘米枝条或枝叉的皮层下,孵化后幼虫向树皮下蛀食,并逐渐深化木质部形生长蛀道。防治:用棉花球蘸敌敌畏乳油或氧化乐果10-30倍液,塞入虫孔内,也可用打针器往洞内打针药液,用泥土关闭洞口,熏杀洞内幼虫。也可用铁丝勾出或戳死洞内幼虫。

甘薯怎么吃?甘薯吃法大全。


甘薯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它喜欢生长在温暖的环境里,是一种短日照的植物,那么甘薯一般要怎么吃比较好呢?下面小编就选取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吃法,一起来看看吧!

红薯饼材料

甘薯2个,鸡蛋2个,面粉,白糖若干。

做法

1、首先将甘薯用清水洗干净,然后将甘薯切成3-4大块,这样甘薯比较容易熟,之后将甘薯放入高压锅内,蒸个10-15分钟,将甘薯蒸熟。

2、将甘薯拿出后,去掉甘薯皮,然后将甘薯捣碎,之后加入面粉和白糖,一遍放一边搅拌,最后再放入鸡蛋,搅拌均匀。

3、搅拌好后,将甘薯团成一个一个的小丸子,之后轻轻的将它压平,若是想它更美观,可以用一些模具将它压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4、压好模型后,就架锅、放油,开火,将饼的两面各煎几次,熟透即可。

红薯丸子材料

甘薯1个,面粉约150克,鲜姜30克,盐、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将甘薯洗净后,去皮捣碎,捣成甘薯泥。

2、将新鲜的姜洗净,用刀切成碎碎的姜末。

3、将姜末、面粉、甘薯泥放入盆中,再加入一些盐,将它们揉匀。

4、将揉好的面团揪出一个一个的小剂子,然后把它团成一个一个的小丸子。

5、之后开火,热油,将小甘薯丸子放入油里,慢慢的炸成金黄色就可以。

以上就时是关于甘薯做法的介绍,小编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做法,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两种做法都是比较简单的,大家可以自己在家里做一做。

家白蚁的虫害防治方法


家白蚁属等翅目,鼻白蚁科,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安徽以南的各省(区),是危害房屋建筑、桥梁和四旁绿化树木最严重的一种土、木两栖白蚁。为害林木时,尤喜在古树名木及行道树内筑巢,使之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①有翅成蚁,体黄褐色,头褐色,翅透明,淡黄色。兵蚁,头椭圆形,黄色,最宽处在头的前端有明显的额腺,上颚发达如镰刀状,黑褐色。腹部淡黄色。

②工蚁:头圆形,淡黄褐色。腹部乳白色。

③蚁后:无翅,冻、胸、腹部红褐色。腹部发达,筒形。生活习性为:白蚁属于具有社会性组织的害虫;常在地下筑巢,蚁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大小不等,分布于主巢周围,主、副巢之间有蚁路相通。一巢中有不同形态的个体群,而且有明显分工。兵蚁负责保卫蚁巢,工蚁负责筑巢、采食和抚育幼蚁,蚁后和蚁一繁殖兵蚁和工蚁。除王族和补充王族只有一对或数对外,其余的兵、工蚁常有数百或数千至数百万头不等到。

家白蚁:属土、木两栖白蚁,常在阴暗潮湿、树龄较大、树干较粗、生长衰弱的植株干内,或在较潮湿的高坡、沟边等地方筑巢。巢巨型,一巢的蚁群可达500多万头。

生活规律

每年5-6月为有翅繁殖蚁向外飞翔繁殖期,一各可分飞2-3次。在泥路保护下取食活动,有互相舐吮身上污物的习性。有翅成蚁有趋光性。白蚁类活动隐蔽,喜欢阴暗温暖潮湿的环境。在干旱季节,白蚁以取食植物、啬取食量来补充其所需的水分,因此,干旱天气白蚁为害严重。凡属于红、黄壤土的果园,白蚁易发生,受害较重;新荒地的果园,白蚁发生量大,受害较严重。

危害特点

(1)是我国破坏房屋建筑最凶的一种白蚁,也危害室外的林地、庭园、墓地等的木材;

(2)是典型的土木两栖性白蚁,它既能栖居地下,又能生活在地上,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树、船等处群居;

(3)扩散和适应力很强。它原产在东亚,以后陆续传播到南非、斯里兰卡、夏威夷及太平洋诸岛,现已成为世界性害虫;

(4)巢群庞大,可包括的个体最多达千万头,并在主巢和许多副巢之分,巢体巨大,主巢直径可达1米以上;

(5)其兵蚁最大的特点是额腺发达,头部前端有大形的囟,受掠扰时囟流出大量乳白色的酸性浆汁,能穿过石灰泥质,或用来抵御来犯之敌,故有乳白蚁之称;

(6)它在生活中必须不断获得水分,所以它的蚁巢一般都在接近有水源的地方,在主巢的下方都有粗大的吸水线。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对新开的果园,定植果苗前,在种植坑穴中施放适量石灰、草木灰或火烧泥土,可减少白蚁侵害苗木。

(2)人工防治:①挖巢灭蚁:根据其被泥蚁路、分飞孔,在树下、树干地下部分等处,寻找蚁路挖毁蚁巢。

②土坑诱杀:每667平方米(1亩)挖10个土坑,坑深30-40厘米、长宽各40-50厘米,坑内放松木皮、桉树皮、甘蔗渣、木薯茎等,并洒上稀的红糖水(或加少量洗米水),然后用松针或稻草盖上,再用泥土铺平,以作诱饵。每10-15天检查一次,发现有大量白蚁时,即搬出烧掉,另换放新材料继续诱杀。若不般走烧掉,可直接喷洒灭蚁灵、砷剂灭蚁粉等药剂,让白蚁带回蚁巢,使毒剂传至整个蚁群。

(3)物理防治:在4-6月,掌握白蚁分飞时,安装灯光诱杀有翅繁殖蚁。

春季草坪虫害的防治方法


每年春天,草坪都会出现多种虫害,给草坪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草坪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虫害种类

1、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取食草坪草的根和茎,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为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植株枯萎死亡。

2、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草种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和根,为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小苗枯萎死亡。

3、金针虫即叩头虫幼虫,咬食种子、胚芽、根茎,为害特点是将幼根茎咬成小孔,造成死苗、缺苗。

4、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可为害多种草类及其他作物,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为害,为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造成草坪严重缺苗。

二、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可用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2.5%溴氰菊酯800倍液、90%敌百虫500倍液,在防治期进行地面喷洒。

三、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每40至50米设立一盏黑光灯,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

四、人工防治

用榆、杨、槐树的枝叶扎成把,浸于40%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或40%久效磷50倍液内10至15小时,每亩10至15把,傍晚放入草坪,次日清晨收回,可诱杀金龟甲、地老虎等。

同时地老虎幼虫对泡桐叶有较强趋性,可用泡桐叶诱捕幼虫。采摘新鲜泡桐叶,以老叶、大叶为好,用清水浸泡后,每亩草坪用50至70片叶,傍晚放在草坪中,叶面朝下,次日早晨人工捕捉叶下幼虫。

泡桐龟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泡桐龟甲又叫泡桐叶甲、二斑波纹龟甲。危害泡桐、梓树、楸树。泡桐叶甲取食叶片,将叶片咬食成网状,严重时整个树冠呈灰黄色,导致泡桐提早落叶,影响树势,应注意及时防治。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2毫米,橙黄色,椭圆形,触角淡黄色,基部5节,端部各节黑色,前胸背板向外延伸;鞘翅背面凸起,中间有两条隆起线,鞘翅两侧向外扩展,形成边缘,近末端1/3处各有一个大的椭圆形黑斑。

卵:橙黄色,椭圆形,竖立成堆,外附一层胶质物。

幼虫:体长10毫米,淡黄色,两侧灰褐色,纺锤形,体节两侧各有一浅黄色肉刺突,向上翘起,上附脱皮。

蛹:体长9毫米,淡黄色,体侧各有两个三角形刺片。

2、发生规律

泡桐龟甲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及石块等处越冬,甚至在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在新叶上取食、交配产卵。

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叶肉。5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8月中旬以后第二代成虫陆续羽化,10月底寻找适宜场所越冬。

3、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将病残物消除,减少虫源。

(4)可钻孔蛀药,在树干基部胸径5cm以下,钻1-2个孔;胸径6-10cm,钻3个孔;胸径11-19cm,钻3-4个孔;胸径20-30cm钻4-5个孔;胸径31cm以上,钻5个以上孔;孔距均等,孔深2-4cm,注射37%巨无敌乳油或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注原液;40%久效磷注1;1水溶液防治,每孔注2-3ml。

(5)发生严重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1000-3000倍稀释液防治。

牧草粘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牧草粘虫会危害黑麦草、苏丹草、鸭茅、狗尾草以及麦类、玉米、水稻等作物。要注意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危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吃叶肉,形成小园孔,3龄后形成缺刻,4-6龄达暴食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秆。

2、发生规律:粘虫终年繁殖(南方各省)5-8代。第一代卵期6-15天,以后各代3-6天;幼虫期14-28天,前蛹期1-3天,蛹期10-14天,成虫产卵前期3-7天,完成一代需40-50天。

成虫日息夜出,傍晚开始活动、取食、交配、产卵。每只雌蛾能产卵1000-2000粒。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白天潜在草丛中,晚上活动为害。老熟幼虫常在草丛中、土块下蛹化。

3、防治方法

首先,诱杀成蛾:按1:1:4:16取糖、酒、醋、水,调匀加1份2.5%敌百虫粉剂。诱剂放入盆内,每公顷2-3盆,盆高出牧草30-35厘米,诱剂液深3-3.5厘米。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每天早晨取出死蛾,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

其次,诱蛾采卵:从产卵初期开始,直到盛卵期末止,在田间插设小草把,每公顷150把,3-5天更换一次,把带有卵块的草把收集起来烧毁。

然后,药物防治:应选用对人畜安全,药物对牧草残留时间短,无副作用的杀虫剂为主,如40%新农宝乳油:800~1200倍,25%康庄悬乳剂:500~800倍,30%马灭乳油:1000~1500倍,90%万灵可湿粉:1500~2000倍,20%和邦水乳剂:1000~1200倍,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常规喷雾等。用药后停药15-20天,牧草对畜禽健康无害。

最后,灯光诱杀:在草地起伏不大、遮挡物较少、通电的地方,可以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40~60亩安置一盏灯,傍晚时开启,清晨关闭。

《甘薯麦蛾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