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番茄曲顶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番茄曲顶病又称甜菜曲顶病。在加工番茄上为害不重,但搭架番茄受害重。现将番茄曲顶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发病早的常引致全株死亡。发病较晚的植株变黄或生长点直立,植株矮化,叶片变厚变脆且向上卷曲,叶柄下弯,变成暗黄色和叶脉变紫,果实常提早假熟。坐果后染病的病、健果可能出现在同一茎上,未成熟果实形成暗褐色皱缩果实,是此病典型症状之一。

病原:

病毒粒体球状正20面体,直径20纳米,局限在筛管的细胞核内。能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植物,引起矮缩症。

传播途径:

以甜菜叶蝉(Euttetixteneilus)等刺吸式口器昆虫进行半持久性传毒。有报道种子可带毒。叶蝉传毒方式为循环性的,1分钟即可获毒,经4小时左右潜伏,2~3天即可发病。传毒媒介主要在甜菜上栖息,但因季节循环可短时间迁飞到番茄田中,尽管时间有限,但对于其传毒已足够了,在田间不发生二次感染。

发病条件:

带毒叶蝉在雨天迁飞时传毒,传播效率高低主要与媒介昆虫带毒数量有关。

防治方法:

(1)在带毒的甜菜叶蝉等昆虫向番茄田迁飞之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喷杀虫剂灭虫。

(2)栽培番茄应与甜菜保持较远的距离。

(3)可试用7.5%克毒灵水剂600倍液或20%病毒速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3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2~3次。

扩展阅读

棚室番茄谨防黄化曲叶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该病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大,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尤其是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严重时造成的损失可达100%,是对番茄产量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

1、培育无病无虫苗。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苗床周围杂草要除干净,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源,并使用40~60目防虫网隔离。

2、合理安排作物茬口。番茄定植时避免与黄瓜、豆类混栽换茬,尽量与葱蒜类蔬菜以及芹菜、茼蒿等进行换茬,以减轻烟粉虱发生。

3、加强栽培管理。在番茄生长周期使用60目防虫网覆盖所有通风口,防止烟粉虱进入传播病毒病;苗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以减少毒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烟粉虱高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适当摘除老叶可有效防治烟粉虱。

4、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可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二、化学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由烟粉虱传播。一是治早治小,在烟粉虱种群密度较低虫龄较小的早期防治至关重要,一龄烟粉虱若虫蜡质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机会多,抗药性差,易防治;二是集中连片统一用药,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多,迁移性强,流动性大,只有全生态环境尤其是田外杂草统一用药,才能控制其繁殖危害;三是关键时段全程药控。烟粉虱繁殖率高,生活周期短,群体数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卵、若虫、成虫多种虫态长期并存,在7~9月烟粉虱繁殖的高峰期必须进行全程药控,才能控制其繁衍危害;四是选准药剂、交替使用。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的药剂有:吡虫啉、阿维菌素、丁硫吡虫啉、扑虱灵、氟虫腈等,不同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当田间表现出番茄曲叶病毒病症状时,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病毒抑制剂,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发病损失。病毒抑制剂可选用菌克毒克水剂、植病灵II号乳剂或吗啉胍乙酮等。

番茄病毒病如何防治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

①曲叶型又称黄化卷叶病毒(TY病毒病),为近年来发现的毁灭性番茄病害。上部叶片黄化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皱缩,增厚,卷曲;上部节位开花困难,或无花序着生;染病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明显矮化。

②花叶型为最常见的症状。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浅绿相间的斑驳,有时叶脉透明;严重时叶片狭窄或扭曲畸形,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小,植株矮化。

③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实上。叶片上有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斑,有的叶脉坏死,并由主脉向支脉发展;茎蔓上呈褐色长条形斑;果实畸形,果面具暗褐色凹陷斑块或水烫状坏死枯斑;严重时植株萎缩变黄,最后枯死,甚至绝收。

④蕨叶型顶部叶片特别狭窄或呈螺旋形下卷,并自上而下变成蕨叶状,有时几乎无叶肉;花瓣增大,形成“巨花”,开花后很少结果;病果畸形,果心呈褐色;植株不同程度矮生。

除以上症状外,还有巨芽型、黄顶型等,田间经常几种症状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等为害。

②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后催芽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南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南瓜病毒病由多种病毒引发,症状表现复杂,但很容易与其他真菌、细菌类病害区分开。现将南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原

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TRSV、ZYMV

2、症状

该病多表现出花叶特征,发病初期叶片上大叶脉之间的叶肉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随病情发展,花叶症状趋于严重。有时茎及叶柄也出现褪绿斑块,还可能表现为叶片黄化。果实发病时,多表现为皱缩,或在果面出现斑驳花斑。

3、发病规律

病毒在菜田中的多种寄土上越冬,种子也能带毒。借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露地栽培的南瓜一般从6月初开始发病,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什利于病害流行。

4、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在10%的磷酸二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播种。有条件时,也可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进行干热处理72小时,可杀火种子上所带的病毒。

②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绑蔓、摘瓜时要先健后病,分批作业。接触过病株的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清除田间杂水,消火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③防治蚜虫:从苗期开始喷药防蚜,可喷20%灭扫利乳汕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汕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药剂,重点喷展开的大叶片的背面和嫩叶等蚜虫隐蔽处。物理防蚜,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薄膜条避蚜,或进行黄板诱蚜(在棚室内悬挂黄色木板或纸板,其上涂抹机油,吸引蚜虫并将其黏住)。露地栽培时,6月底至7月初进入雨季后,蚜虫就不会再造成严重危害了。

菠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菠菜病毒病,又叫花叶病。近年来有所发展,局部地区危害比较严重。现将菠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

菠菜病毒病表现被害植株心叶萎缩或呈花叶状,老叶提早枯死脱落,植株卷缩成球形。受黄瓜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表现为叶形细小、畸形,节间缩短,呈丛生状,新叶黄化;被芜菁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叶片形成不规则、浓淡相间的大花斑;叶缘向上卷;感染甜菜花叶病毒的植株,叶脉透明,新叶变黄,产生斑驳和向下卷曲。

二、发病规律

病原体在越冬菠菜及田间杂草上越冬,田间传病主要靠蚜虫。秋季干旱年份,根茬菠菜和保护地菠菜发病较重。早春温暖,春菠菜发病重。早播地、窝风地、靠近萝卜和黄瓜地的菠菜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在保护地挂银灰色布条,可起到避蚜作用。

2、综合防治。

一是栽培措施:选择通风良好,远离萝卜、黄瓜的地块种植菠菜;遇到春旱和秋旱,应多浇水,可减轻发病;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二是清洁田园:在冬季和早春应将田间、地边及垄沟的杂草清除干净,并彻底清除病株,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三是药剂防治:及时用药剂防治蚜虫,特别是在菠菜苗期。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的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增强免疫力。

茼蒿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茼蒿病毒病是茼蒿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特点

全株发病,全生育期皆可发生。早发病的,全株明显矮缩;迟发病的,植株生长受抑制,生育迟缓。病株叶片有的表现褪绿或叶色浓淡不均,呈轻花叶或重花叶;有的叶片表现畸形、皱缩、卷曲;有的叶片变得窄细,呈条状或线状;甚至有的病株出现为顶芽或腋芽簇生状。

2、病原及发病特点

本病病原为病毒,由菊花B病毒(简称CVB)和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两种病毒寄主较广,均可借助汁液和介体昆虫传毒而致病,种子和土壤则不传毒。菊花B病毒传毒虫媒为桃蚜和马铃薯蚜,作非持久性传毒。黄瓜花叶病毒传毒虫媒主要是桃蚜和棉蚜,也作非持久性传毒(即不能终生传毒,需重新获毒才再具有传毒能力)。当高温干旱的天气或环境条件有利于蚜虫繁殖时,病害亦普遍而严重。

3、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高温干旱年份尤应注意适时适度浇水、追肥,并运用叶面喷施营养剂等办法,改善田间生态条件,促植株早生快发,增强抗耐病能力,可减轻发病。

(2)及早灭蚜防病,尤应掌握当地有翅蚜迁飞高峰和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及时喷药毒杀(用药参照蚜虫的防治方法)。有条件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和黄板诱蚜。

(3)发病初期喷药控病。可喷施20%病毒A可湿粉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抗病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隔7天1次,2~3次或更多。

丝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丝瓜,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丝瓜根系强大。茎蔓性,五棱、绿色、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具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中国内外均有分布和栽培,果为夏季蔬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

丝瓜病毒病:丝瓜病毒病可通过蚜虫、农事操作及汗液接触传播。

丝瓜病毒病症状:感病叶片呈浅绿与深绿相间的褪绿色小环斑,老叶感病呈现黄色环状斑或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抽缩致使叶片歪扭,果实发病后扭曲,呈螺旋状畸形,叶上生褐绿色病斑。发病严重时叶片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产生枯死斑。

丝瓜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主要危害丝瓜幼嫩叶片,为多种病毒所致,以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侵入寄主较多,病毒能在许多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把病毒传播到丝瓜上危害。当年蚜虫发生严重,丝瓜病毒病发生就重。

丝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栽种前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铲除田间和周围杂草,打顶、打权时将病株拔除,在接触病株后用肥皂水洗手再接触健株。(1)选用耐病品种。(2)培育无病壮苗,适当提早定植;(3)及时防治蚜虫;(4)发病初期可喷洒20%病毒A可温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也可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农用链霉素300-400倍液喷施。

越冬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一、品种选择

不同品种,对病毒的耐病力不同,目前市场上,抗病毒病的番茄品种很多,也很杂。经筛选,笔者认为佳粉17抗病性、耐病性均高于其它品种。因此越冬番茄的品种应以佳粉17为主。

二、种子消毒

为防种子带毒,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播种或催芽。

三、土壤消毒

连作地块,极易引起病毒在土壤中的积累,翻地前667米2用100公斤的生石灰或5公斤高锰酸钾土壤消毒,定植前浇小水,以防烧苗,一般3-4年处理1次。

四、培育壮苗

适当地扩大苗床,以防幼苗拥挤,形成高脚苗。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远离苗床,深埋或烧掉。

五、接种病毒疫苗

定植前,用30%的植物病毒疫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全叶喷洒,一般7天1次,连防2次。

六、加强田间管理

干旱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及蔓延,在栽培中避免缺水、脱肥。同时加防治蚜虫、白粉虱和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危害。常用药剂有:20%蚜虱净乳油2000-2500倍液;30%喷螨克乳油2000倍液,全株喷洒。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增施微量元素铜、钼、锌、硼等。植株调整方面,适当地晚整枝,以便培育健壮植株,增加抗病能力。

七、药剂防治

缓苗后,用30%植物病毒疫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入适量的豆汁、米醋和白糖全叶喷洒,10天1次,连喷2次,可减少或避免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

发病初期用500倍高锰酸钾溶液灌根。同时叶面喷施20%病毒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天1次,连喷3次,治愈率可达85%以上。

防治番茄条斑病毒病


条斑病毒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近日,在本市部分露地番茄地内发现了该病为害。为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散为害,现将番茄条斑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发病症状

此病多在番茄生长中前期发生,植株地上部各个部位都可受害。叶片:多在病株中上部叶片上散生黄褐至黑褐色不规则坏死斑,有的沿叶脉生茶褐色短条斑,向叶柄扩展使叶柄变褐,整叶发黄。茎秆:初生暗绿色不规则下陷短条斑,后变为深褐色油渍状坏死条斑,上下连接,病株逐渐黄萎枯死。花序和果柄:多形成大小形状差异较大的褐色坏死小点或斑块,导致不开花,或萎蔫坏死,或全部脱落。果实:畸形坚硬,病斑浅褐色至深褐色,表皮凸凹不平,切开病果可见褐色条斑,严重者可变褐腐烂。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通过机械摩擦传播,或经微伤口侵入,蚜虫不传毒。高温、干旱、强光照利于发病。番茄生长期干旱少雨,或高温季节浇水不及时,则病害发生严重。发病后连续阴雨,病害发生严重。土壤贫瘠、板结、黏重,植株缺肥,生长衰弱病害亦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重病地块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两年以上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干燥种子可用70℃干热处理2-3天。或播种前用清水预浸种3-5小时后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再洗净播种。

3.田间水肥管理。高温干旱季节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2%宁南霉素水剂、40%烯羟吗啉胍可溶性粉剂或20%吗胍已酸酮可湿性粉剂等,控制病害发展。

5.病残体及时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处理;收获后将植株集中堆放在平整向阳处,用废旧棚膜覆盖进行高温堆沤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处理装置就地快速消毒处理,实现资源就地利用。

瓠瓜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瓠瓜病毒病是瓠瓜常见病害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保护地促早栽培发生轻,秋季露地栽培发病重。

危害症状

定植初期发病,造成植株矮小,叶片皱缩,植株无法正常生长,严重时后期叶片枯黄或死亡。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呈现深绿色和浅绿色斑驳,往往植株顶部连续几张新叶发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重病株上部叶片畸形皱缩,病株结瓜数减少,瓜面出现黑色小斑点且畸形,失去商品性。

主要表现为:①花叶型:在新抽的幼叶上症状最为明显,老熟叶片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在新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成熟后变小、皱缩、边缘卷曲。在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染病后瓜条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畸形。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茎节间缩短,使植株萎蔫。

②皱叶型:多出现在成株期,叶片出现皱缩,产生暗绿色斑驳隆起,边缘难于开展,同时叶片变厚、叶色变浓,引起植株矮化。

③蕨叶型:黄瓜植株生长点新叶无法正常开展,而后变细皱缩成蕨叶状,叶缘向内卷曲,多变成鸡爪状,植株生长点受到严重抑制,达不到正常的生长高度。

发生特点

该病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甜瓜花叶病毒(MMV)等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病毒在芹菜、菠菜、宿根性杂草上越冬,主要通过蚜虫和种子传毒,田间可通过农事操作及病健植株接触摩擦汁液传播。一般在高温干旱季节,肥水不足,管理粗放,蚜虫危害重的田块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瓠瓜病毒病有春季5~6月和秋季9~11月两个发生盛期,一般秋季重于春季。

防治要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的0.4%的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后晾干再播。

③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苗期遇高温干旱季节,必须勤浇水,降温保湿,使植株根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④及时防治蚜虫:具体防治方法参照瓜蚜。

豌豆黄顶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豌豆(学名:Pisumsativum)是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豌豆的豆荚在许多地区中被用作蔬菜烹制。现将豌豆黄顶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病害症状

病株矮缩,新抽出的顶叶黄化,变小.皱缩卷曲,质脆,叶腋抽出多个不定芽,呈丛枝现象。早期感病值株多不结荚,甚者病株很快枯死。

发病规律

病毒在活体寄主上存活越冬,借豆蚜传染-蚜虫在病株上吸毒最短时间3小时,病毒在蚜虫体内的潜育时间含蚜虫吸毒时间在内最少8~12小时,带毒蚜虫在健株上取食时间最少达15分钟方可传毒,自此可持续传毒5~9天,但其于代不能传毒,本病在豌豆上的潜育期为5~20天,其长短视温度和品种而异、除侵染豌豆外,菜豆。黄豆,紫云英亦可受侵害.在毒源存在的条件下,利于传毒虫媒繁殖活动的天气或生态条件均利于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早期发现并拔除病株。

(3)及时全面喷药杀蚜。可选用20丸高氯马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刺2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上述药剂注意轮用与混用。隔7~10天1次,连喷2~3次,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杀蚜防病效果才明显。

地黄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地黄病毒病是地黄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症状

病害主要表现是花叶,也称黄斑被害叶片黄绿相间,叶脉隆起,叶面凹凸不平,呈皱缩状。病株叶片变小,对光有透明的花叶斑点。根茎变细。

黄斑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花叶症状可分为两类,一类病症较轻,变淡,呈黄绿色斑点或斑块,另一类病症较重,呈多角形病斑。在夏季高温期间隐症,而天气转凉后再现症状。

2、发病特点

病毒在病株和种栽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现症状。病株全体含有病毒,并代代相传,使根茎变细,结块性差,单株产量下降,是地黄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带病毒的根茎与健康根茎接触后发病,而健叶和病叶朴素魔擦接种不发病。蚜虫和叶蝉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5-6月为害严重,7-8月隐症。各产区均有发生,为害较重,病株率高达100%。浙江省苋桥地黄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1)选育健康无病的抗病品种,有性与无性繁殖交替进行。

(2)加强田间管理,整地时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选用40%乐果15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2-3次,防治蚜虫、叶蝉等传毒昆虫。

(4)发病初期选喷1.5%植病灵8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各一次。

梨脉黄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梨脉黄病毒病又称红色斑驳病。主要为害叶片,致梨树生长量减半。该病初在较小的叶脉上形成成界线不很清晰的黄化区。

一般仅短小的细脉发病,特别是在接穗第一年生长期间最为明显。有些类型则形成红色斑驳状。成年树染病,通常不显症。

病原

Veinyellowsandredmottleofpearvirus称黄脉和污环斑病毒。这种病毒在梨上普遍存在,黄脉和红色斑驳在梨上的并发症,可由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病毒粒体线状,大小80012-15纳米。最近日本研究表明:梨脉黄病毒、苹果茎痘病毒、梨坏死斑点病毒是同一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通过带毒的繁殖材料传播,大都从伤口侵入。该病发生数量和密度与品种、毒源类型及气候条件相关。密度越大越易染病,在高温、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染病发病。

防治方法

(1)繁殖材料要经过消毒杀菌,一般通过37℃热处理。

(2)在嫁接时须选用无病毒的接穗和砧木,预防病毒的传染。

(3)合理调节果园密度,使果树通风透光,抑制果树的病菌传染。

(4)清洁果园,秋冬季修剪果树,将病枝剪除并烧毁。多雨季节注意排水排涝。

《番茄曲顶病毒病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