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桃霉斑穿孔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桃霉斑穿孔病分布于各桃产区。又名桃褐色穿孔病,危害桃树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

【桃霉斑穿孔病症状】

桃霉斑穿孔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

桃霉斑穿孔病分布于各桃产区。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果,叶片染病,病斑初为圆形,紫色或紫红色,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在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病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花、果实染病,病斑小而圆,紫色,凸起后变粗糙,花梗染病,未开花即干枯脱落。枝干染病,新梢发病时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较老的枝条上形成瘤状物,瘤为球状,约占枝条四周面积1/43/4。

【病原与发生规律】

Clasterosporiumcarpophilum称嗜果刀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翌年,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袍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出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4月中下旬即见枝梢发病。低温多雨利其发病。叶片在5、6月发病,随着下雨量增多,病害在树冠内扩大蔓延。病菌对枝条的侵染,至少要连续24小时的潮湿才能侵染成功。在一年当中,雨水多的时候就是病害出现高峰期。土壤缺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2、对地下水位高或土壤豁重的桃园,要改良土壤,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3、于早春喷洒下列药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l:1:100160倍式波尔多液;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500倍液。

精选阅读

桃树种植技术之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散布较广、发病率高的病害。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批落叶,减少营养的积攒,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减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欠收。此病除损害桃树外,还能损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一、损害症状

主要损害叶片,也能损害枝条。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绿色小点,扩展后成圆形或不规矩病斑,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大小不一,通常约2至3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病斑干涸后,病部和健康部位组织接壤处产生一圈裂纹,脱落伍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涌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至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景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端传播。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雀斑。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涸,故传播作用不大。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本病的病源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埋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端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皮孔侵入。在北方地区,于5月发病,6月上旬发病较重,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迟缓,到雨季发病严重。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至26℃时潜育期四五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暖和、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适于发病,树势瘦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有所有同。

三、防治方法

倡导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依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联结修剪消除病枝,彻底清扫枯枝、落叶、落果及枯草等,集中销毁,以消灭越冬病源。留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下降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状,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喷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5月末至6月末喷65%的可湿性代森锌300至500倍液一二次。喷硫酸锌石灰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配方为硫酸锌1公斤,石灰3至4公斤,水150至200公斤。

3、避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在建桃园时,不仅恳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邻近不要栽植李、杏、樱桃等其余核果类果树。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防治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是危害红叶李的主要病害之一,导致红叶李叶片上出现密集的孔洞,引起病叶大量脱落,严重影响红叶李正常生长。红叶李褐斑穿孔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成长的叶片和嫩枝。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红叶李病叶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紫褐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斑,直径约14毫米,边缘紫色至红紫色,中间褐色并略带轮纹。病斑上长有绒状小点。后期病斑脱落,成穿孔斑。

发病规律: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病菌在枝梢和落叶中越冬,在栽种密集、通风不良、树枝衰弱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且发病病严重。

病原:

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的核果尾孢菌。

防治对策

1、秋、冬季节及早清除落叶,将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浇水;

2、经常修剪去内膛枝、病虫枝、瘦弱枝、枯死枝,确保树冠通透良好;

3、春季萌发前,用23波美度的石硫剂进行树体消毒;

4、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学名Apricotbacterialshothole主要危害杏树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枝梢。除杏外,还侵害桃、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杏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河北。近几年该病的发生较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症状该病为害果实和枝叶。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会呈现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小斑点,稍凹陷,后期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至黑褐色病斑,其边缘翘起。病害只发生在表皮组织,不会影响果肉。天气潮湿时产生黄白色黏性分泌物,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产生小裂纹,裂纹处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引起果腐。枝条受害后,常发生水渍病,以芽眼和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后变成褐色或紫褐色,枝条呈水渍状干枯。叶片发病初期为多角形淡褐色水渍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部周围具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干枯,边缘产生裂纹或脱落穿孔,当穿孔多时,病叶提早脱落。

病原是细菌性病害,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

发病特点该细菌在枝条皮层组织内越冬,翌春开始活动。杏树开花前后,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叶片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7一14d。枝条溃疡斑内细菌可存活1年以上。春季溃疡斑是主要初侵染源。气温1928℃,相对湿度70%一90%利于发病。如夏天温度高,湿度小,溃疡斑易干燥,不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间开始出现,78月发病严重。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发病重。大暴雨不利病菌的繁殖和侵染。一般春秋雨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季节扩展缓慢。树势强,病菌的潜育期长,发病较轻且晚。管理粗放的杏园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结合修剪,调节果园通风透光,注意排水防涝,降低果园湿度。结合冬剪,剪除枯枝,清理果园,扫除落叶落果,以消灭越冬菌源。

(2)化学防治在发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其杀死树皮内潜伏的病菌。在生长期(5-6月)喷布硫酸锌。发生较严重的果园,在杏展叶时喷布45%的代森铵8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

猕猴桃菌核病防治


猕猴桃菌核病(YangtaoSclerotiniarot)常见为害花和果实。

症状

雄花受害(猕猴桃的花果雌雄异株)最初呈水浸状,后变软,继之成簇衰败凋残,干缩成褐色团块。雌花被害后花蕾变褐,枯萎而不能绽开。在多雨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果实受害,初期呈现水渍状褪绿斑块,病部凹陷,渐转为软腐。病果不耐贮运,易腐烂。大田发病严重的果实,一般情况下均先后脱落;少数果由于果肉腐烂,果皮破裂,腐汁溢出而僵缩;后期,在罹病果皮的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色菌核粒。

病原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病菌不产生分生孢子,由菌丝集缩成菌核。菌核黑褐色,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大小1~5(mm),抗逆性很强,不怕低温和干燥,在土壤中可存活数百天。菌核吸水萌发,长出高脚酒杯状子囊盘。子囊盘淡赤褐色,盘状,盘径0.3~0.5(mm),盘中密生栅状排列的子囊。子囊棍棒形或筒状,大小104~1487.9~10.1(m)。子囊孢子8个,内单列生长,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7.8~11.24.1~7.8(m)。

猕猴桃菌核病防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猕猴桃菌核病,是南方多雨地区常见的病害之一。病菌可寄生油菜、茄子、番茄、莴苣、辣椒、马铃薯、三叶草等70多种植物。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猕猴桃始花期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并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花器。土壤中少数未萌发的菌核,可不断萌发,侵染生长中的果实,引起果腐。当温度达20~24℃、相对湿度85~90%时,发病迅速。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清园,施肥后,翻埋表土10~15(cm),使土表菌核埋深于土中不能萌发侵染。

(2)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50%扑海因、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发病始期和前期喷花或果实2次,防效好。

桃的穿孔病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治?


桃穿孔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及褐斑穿孔病。近几年各地有加重发展的趋势,其中以细菌性穿孔病最重。穿孔病引起桃树大量落叶,严重者导致枝梢枯死,产量降低,并影响花芽形成,此外,穿孔病还为害李、杏、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一、为害症状 1、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枝梢,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小病斑,后发展成深褐色,周围有淡黄色晕圈的病斑,边缘发生裂纹,病斑脱落后形成穿孔或一部分与叶片相连,病斑约2毫米左右。果实受害,病斑深褐色,稍凹陷,边缘水渍状,潮湿时,病斑出现菌脓,干燥时发生裂纹。枝条染病有春、夏两种病斑,春季溃疡发生在上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侵入后,来年春季在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扩大后可造成枯枝。夏季溃疡多发生在夏末当年生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紫色斑点,扩大后稍凹陷,颜色变深,外缘水渍状。 2、褐斑穿孔病。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叶片受害,两面均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轮纹,外围紫色,后期病斑上生出灰褐色霉层,病斑直径1-4毫米。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新梢和果实受害,病斑与叶片相似,也产生灰褐色霉层。 二、防治方法 1、休眠期减少菌源。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落果,减少越冬菌源;容易积水,树势偏旺的果园,要注意排水,修剪时疏除密生枝、下垂枝、拖地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温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2、施药防治。果树发芽前,喷施4-5度石硫合剂。5-6月间,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50倍液1-2次,或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穿孔病均有良好效果。对细菌性穿孔病,用农用链霉素50-100毫克/升来防治;对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可用70%甲托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猕猴桃灰斑病防治


猕猴桃灰斑病是猕猴桃叶片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产区发生较普遍,近年来同猕猴桃的褐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为害较为严重。

症状一般从叶片叶缘开始发病,叶片上有灰色病斑,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退绿褐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沿叶缘迅速纵深扩大,侵染局部或大部叶面。叶面的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状。病斑穿透叶片,叶背病斑呈黑褐色,叶面暗褐至灰褐色,发生较严重的叶片上会产生轮纹状灰斑。发生后期,在叶面病部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分生孢子器。轮纹状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呈环纹排列。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影响正常产量。

猕猴桃病害防治

病原由真菌中的烟色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adusta(Ell.etEV)Stey和轮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sp.侵染。

发病特点该病害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春芽萌发展叶后产生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嫩叶上进行潜伏侵染,在叶片坏死病斑上产生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5-6月份,在高温条件下病原菌开始入侵。到8-9月高温干旱,病害发生较严重。最后导致大量枯死,造成大量落果。10月下旬-11月开始进入越冬期。被褐斑病侵染的叶片,抗性减弱,该病原常进行再侵染,所以有时在同一叶片上出现两种病症。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出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冬季彻底清园,将地面落叶和枝条清扫干净,集中烧毁。结合施肥,进行果园翻土,大概10厘米以下,减少初侵染菌源。

(2)选择较抗病品种。贵长品种相对较抗病。

(3)化学防治翻土后喷波美5-6度石硫合剂于藤蔓。5月份是最佳保护预防期,开花前后各喷一次药会减少初侵染。7-8月,用80%代森猛锌、50%甲基托布津进行树冠喷雾,进行2-3次即可。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经验


猕猴桃溃疡病是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发病严重的在一个发病季节就会导致毁园,有些通过各种措施渡过发病季节的,也会导致树体营养缺失、生长不良、产出降低。在下一个发病季节还极易受到溃疡病的侵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要管理不良、具备菌源、株体免疫力低下,极易步入溃疡病越来越重,直至毁园的状态。

一、病害表现

(1)病菌能够侵染至木质部造成局部溃疡腐烂,影响养分的输送和吸收,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可环绕茎杆引起树体死亡。

(2)叶片:在新生叶片上呈现褪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连续低温阴雨的条件下,因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色晕圈。

(3)花:花蕾受害后不能张开,变褐枯死后脱落。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速度较慢或不能完全开放,这样的花可能脱落也可能座果,但形成的果实较小,易脱落或成为畸形果。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经验

二、发病条件

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并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是侵染树体营养较差的枝蔓、叶片和花蕾,引起花腐叶枯,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枯死。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稍、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分散100-300m。

三、病害原因

1、溃疡病菌源的存在:细菌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和较长的潜育期。在现有的防治条件下,一般难以做到彻底地杀灭。在连片种植,一园一户的情况管理下,难以做到杜绝外部菌源的传染。

2、猕猴桃的生物学特征,猕猴桃特别是经过改良的高品质高产值猕猴桃品

种具有生殖生长能力强、营养生长能力弱的特征。通俗地说就是把它吸收创造的养分相对较多的用于开花坐果,而相对较少用于自身营养复壮,春季普遍存在树皮薄脆,颜色不青、不绿,发黑的现象。当然出于种植利益的需要,挂果过多,负荷过大,也是形成树势衰弱的重大原因。

3、排涝不当造成沤根,重的直接死树,轻的导致树势衰弱,易于被

病菌侵害。

四、防治思路

总的防治思路是复壮与杀菌并举,早治早防,综合管理。

复壮是指为作物提供平衡并充足的营养,在确保生殖生长的前提下,满足作物营养生长的需要,特别是提高作物的自营养能力。复壮又分为周年复壮与患病期间的复壮,周年复壮使叶片创造更多的叶绿素、木质素、纤维素,合成更多的氨基酸、多糖,回养根系及枝干,进而提高作物的免疫力。患病期间复壮是指通过根系、皮层等补充作物所需的木质素、纤维素,多糖、氨基酸,中微量元素,修复伤口,补充因溃疡病流失的多种养分,或通过根系吸收部分中微量元素,提高作物的生长能力。避免猕猴桃营养流失或生长不良导致的死树衰弱现象。病害严重的病株或营养流失严重的侧枝,应及时剪除,避免消耗更多的养分;病害轻微的应及时补充养分,促其良性生长。本着先保主干(主干枝),再保侧枝,能保叶则优先保叶,适量保花保果的策略。

杀菌是指选择各个时机,利用各种手段与方式杀灭细菌、减少菌源,尽最大可能在溃疡病高发季节,减少侵染源,减轻病害。如秋季落叶后,将落叶以及园中杂草与硫磺点火熏烟,既能烧死一些细菌,也能通过烟熏方式杀死一些细菌。如冬季涂白枝干,既能杀菌又能保护树体;如冬剪后清园、春季清园、病害高发季节前15天高浓度枝干涂刷树体,(其中也包括中西复配的杀菌方案);如病症高发时原液涂抹病灶(斑),既杀菌又营养树体促进愈合。生长期高浓度喷雾也能杀菌营养树体。

以上措施解决树体衰弱、树皮薄脆、免疫力低下且易于发生生理性流水诱发的侵染性溃疡。在有效杀菌减轻菌源的基础上,直接减少侵染性溃疡的发病几率。

所谓综合管理就是加强土、肥、水、药等综合管理,合理修剪、合理留果,免受旱、涝、冻害;确保作物生长健壮。

五、防治方法

1、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下垂枝等,以减少传染病源。有条件的地方宜摘除夏梢。

2、喷雾:收果后或入冬前(秋季清园)和立春后至萌芽前,分别普遍喷施《靓果安》600倍液+有机硅;萌芽后至谢花期结合防治其它病害,用靓果安600800倍液喷施叶片及枝干。

3、涂抹:对猕猴桃树干上溢出菌脓时和核桃枝干流出褐色乃至黑褐色粘液时,先用刀纵横划几道,最后使用溃腐灵原液+有机硅涂抹(注意涂抹面积应大于发病面积),病情严重的(多处流液且量大)次日再涂抹1次。

4、灌根:溃疡病的发生多因施肥不当导致根系变色、根系衰弱,易于滋生病菌造成,为此可使用靓果安300倍液灌于受害枝干下方,营养根处(外围)以利根部吸收、传导至植株各组织。既能直接杀灭根部部分病原,又能传导杀菌或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5、采果及落叶后:对全树枝蔓立即喷一次药剂,防治溃疡病菌从叶柄、叶柄痕向枝蔓内的侵入。药剂选用溃腐灵400倍液+叶枯坐800倍液。

6、冬剪后:对全树枝蔓立即喷一次溃腐灵400倍液+叶枯坐800倍液,保护剪口免受溃疡病菌侵染。

7、周年喷施中药杀菌剂靓果安保护、复壮树体:每年喷施4遍以上靓果安600-800倍液作为保护药剂,可大大降低溃疡病的发生。

中药保护性杀菌剂及周年关键时机预防:

靓果安及沃丰素杀菌及营养成分被作物吸收,提高作物的营养水平及自营养能力,促使作物叶片创造更多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中药也具有对真细菌较强的杀灭能力,减少病原的基础上达到有效预防溃疡病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靓果安一年使用4-6遍以上,沃丰素一年使用3遍(不能过多)。能够更好的体现复壮及杀菌基础上的早防早治,在确保作物健康的基础上建立生长的良性循环。

猕猴桃褐斑病防治方案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后期病斑中央为褐色,周围呈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发病规律

5-6月份,病原菌由叶背面开始入侵。到7-8月份叶部症状明显,开始是小病斑,后逐步大,叶片后期干枯,大量落叶。到8月下旬开始大量落果。

防治方案

1、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水、排水、打尖,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喷施叶面肥保护叶片,提高叶片光合能力。

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合理追施有机复混肥,结合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全面提高树势和树体抗性。

3、加强肥水管理。按照猕猴桃需肥规律,一年中施、催芽肥、促果肥和壮果肥。同时注意控制灌水,尤其水位高的地区要设排水沟及时排水;灌水不宜过多,多了土壤潮湿易造成烂根,导致树体变弱,易感病。

4、防治褐斑病使用靓果安200-300倍液喷雾,连续喷雾3次

使用靓果安进行灌根,春季开始使用的,《靓果安》使用400倍液作为保护药剂,同时配着《沃丰素》600倍液,一年一共喷施了4-6次,效果的确很显著。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办法


细菌性猕猴桃溃疡病过去只重视蔓藤部防治,对于今年叶片大面积发生溃疡病,多数果农不认识,也不重视防治,加之去冬严寒,枝条部分芽条受冻,造成伤口,从6月初很长一段时间阴雨,空气潮湿,发病叶片快速干枯,进来果农纷纷咨询,请求帮助。西安果友协会专家深入果园调查后,认为溃疡病已危害叶片,若不及时防治,有死树毁园的可能,应引起种植者重视。 一.症状: 5月初叶片已有水渍状小黑点,当时还看不清,只有将叶片向阳光一面透视看,上面有浅绿色小黑点,后来继续发病呈黑色小点扩大或褐色斑块,从靠近叶脉处发病,沿脉中向叶片顶部蔓延,到叶片顶部斑块增多,形成多菌形,严重时叶柄受害,和叶片连接处叶柄发黑变软,导致叶片干枯脱落。不要将褐斑病、灰霉病、轮纹斑病混为一种病。 二.发病规律: 叶片上的病菌是受蔓藤上的细菌由风、雨、伤口、自然孔洞及收臭斑虫、花大姐咬伤叶片的部位传播到叶片上。5月初表现有斑点,6月初扩大成多角型。这个病今年感染早,到了8-9月还有一个发病阶段,这次发病后病菌不表现,潜伏起来,来年危害蔓藤。凡氨肥施的多,叶片虚旺时发病;树势衰弱的发病严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控氨增施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使树体增强免疫力,有利抗病。建议多施有机肥和含钾高的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肥沃田甲。 2.利用高光效和四季剪,长放结果母枝型或下垂一字形排列,达到通风,枝枝果果见阳光。从春到秋,及时疏芽疏枝,去掉密生枝,病虫枝,修剪后马上喷一次杀菌剂,保护伤口,防止病菌由伤口感染。 3.药剂防治:实践证明,选用25%金士力乳油6000-7500倍+吴宁霉素喷后控制继续发病。也可选用金士力7000倍+吴宁霉素+安民乐或阿维毒死蜱3000-4000倍+柔水通4000倍,杀菌和控制虫害的危害。特别提醒,先将柔水通配成中性水后,按比例加药。先加安民乐后加金力士,为提高时体抗性,可加入果友氨基酸或说非481叶面肥600倍溶液。也可用原液涂干。 4.减少机械伤口和冻害引起的伤口,生产中采取任何措施,不要造成大伤口,若有及时喷杀菌剂或涂干保护剂,使伤口早愈合,有效杜绝感染。对于去冬冻害造成的主蔓下部纵裂伤口及时涂保护剂,防止伤口感染。

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防治


洒金桃叶珊瑚,常绿灌木,原产中国台湾及日本。不甚耐寒。小枝粗圆。叶对生,叶片椭圆状卵圆形至长椭圆形,油绿,光泽,散生大小不等的黄色或淡黄色的斑点,先端尖,边缘疏生锯齿。属桃叶珊瑚属、桃叶珊瑚科。喜湿润、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极耐阴,夏季怕光曝晒。

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病原种类:真菌性病害,榆大原氏日规壳菌、榆日规壳菌。

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初现褪色小点,后呈近圆形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扩大后边缘不规则,其上生有微隆起的黑色小点,略成轮纹状排列,雨后上面长出黄色卷丝状的分生孢子角。秋季病斑上形成突起的黑色小点,密集成疮痂状。

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发病规律

病菌子囊壳于10-11月间成熟即在落叶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子囊孢子放射经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一般发生于春末夏初。

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防治方法

1、因盛夏多突发性较强风雨,必须及时清除现有病叶与地上落叶并就地销毁,以避免现有病菌借风雨扩大侵染为害范围。

2、加强管理,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喷洒。

桃发生细菌性穿孔病后该怎么办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分布较广、发病率高的病害。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桃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欠收。此病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害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害枝条。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绿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约2至3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病斑干枯后,病部和健康部位组织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至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

二、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本病的病源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潜伏在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渗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皮孔侵入。在北方地区,于5月发病,6月上旬发病较重,夏季干旱时病势进程缓慢,到雨季发病严重。病菌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至26℃时潜育期四五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适于发病,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也有所有同。

三、防治方法

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依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彻底清扫枯枝、落叶、落果及枯草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状,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喷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5月末至6月末喷65%的可湿性代森锌300至500倍液一二次。喷硫酸锌石灰液也有良好防治效果,配方为硫酸锌1公斤,石灰3至4公斤,水150至200公斤。

3、避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在建桃园时,不仅要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附近不要栽植李、杏、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步扩展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mm,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涸、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展,气象单调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瘦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⑴消除病源在大棚升温前,细心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

⑵加强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消除徒长枝,节制棚内湿度。

⑶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延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桃霉斑穿孔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