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植物怎么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红叶李褐斑穿孔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是危害红叶李的主要病害之一,导致红叶李叶片上出现密集的孔洞,引起病叶大量脱落,严重影响红叶李正常生长。红叶李褐斑穿孔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成长的叶片和嫩枝。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红叶李病叶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紫褐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斑,直径约14毫米,边缘紫色至红紫色,中间褐色并略带轮纹。病斑上长有绒状小点。后期病斑脱落,成穿孔斑。

发病规律: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病菌在枝梢和落叶中越冬,在栽种密集、通风不良、树枝衰弱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且发病病严重。

病原:

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的核果尾孢菌。

防治对策

1、秋、冬季节及早清除落叶,将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浇水;

2、经常修剪去内膛枝、病虫枝、瘦弱枝、枯死枝,确保树冠通透良好;

3、春季萌发前,用23波美度的石硫剂进行树体消毒;

4、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编推荐

碧桃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碧桃褐斑穿孔病主要危害碧桃的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常造成叶片上出现不同大小近似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孔洞,影响美观,也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脱落。同时,该病也危害桃树、樱花、梅、李、杏等。

症状

病株叶片首先出现红褐色小斑,随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1-4cm、呈褐色的病斑;边缘清晰,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后期病斑两面出现灰褐色霉状物(以叶正面为多),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害严重时,全叶布面穿孔,引起落叶。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该病病原菌为是核果穿孔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也可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在气温升高和降雨时,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栽植密度等有关,一般多雨的年份或霉雨季节期间,发病较重;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或夏季灌水过多,也是促使该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碧桃园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宜多用农家肥。注意排水,防止土壤表面积水。对粘重土壤要进行改良。适时修剪整形,剪除病枝,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适当密植,使其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碧桃发芽前,可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发病期可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5%代森锌600-800倍液。每隔7-10天1次,共喷2-3次。

莲藕褐斑病防治


【莲藕褐斑病症状】

莲藕褐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莲藕褐斑病叶片发病,死病斑,周围具有黄色晕圈,初在叶片上产生绿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红褐色至暗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坏后期病斑常相互汇合成大的斑块,致病部变褐干枯。

【病原与发生规律】

Corynesporacassiicola称山扁豆生棒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病害由气流或借风雨传播。一般在高温多雨特别是雨后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管好水肥,培育壮藕,增强抗病力;暴风雨来临前灌深水减少风害;收获后将藕叶和病残体收集烧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20%硅唑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20%苯醚咪鲜胺微乳剂25003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丁香褐斑病防治


【分布】上海、杭州、南昌、大连、丹东、青岛、济南、南京、武汉。

【症状】主要在叶片上形成褐斑,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心淡褐色,直径5~10毫米,上生绒状黑色小点,严重时布满褐斑,提早落叶,全株仅留少量叶片。

【病原】病原为真菌,丁香尾孢(Cercosppralilacis),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分生孢子线状或细棍棒形,无色或近无色,多分隔,基部细胞倒圆锥状、钝圆或近平切。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在病落叶中越冬,翌年5~6月进行侵染,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菌反复传播侵染危害,因此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秋季多雨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秋冬季清除病叶,生长期及时修剪整形,控制枝叶密度,以利通风透光。平时管理要做到合理施用水肥,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展叶后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以防治此病。或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10至15天1次,连喷3至4次效果较好。

芦笋褐斑病防治


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以嫩茎为食的特种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很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受褐斑病的危害较重。芦笋褐斑病是影响芦笋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各地发生普遍。

【芦笋褐斑病症状】

芦笋褐斑病茎部发病症状

褐斑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茎杆、侧枝及拟叶柄。枝杆发病产生圆形至椭圆形中间淡褐色边缘深褐色或红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枝杆。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枝杆,植株干枯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cosporaasparagi称石刁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栽培密度较大,土质黏重,土壤痔薄,管理粗放,连续阴雨天多,雨后易积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抗耐病品种,收获结束后及时清出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2、选择土质较疏松肥沃的壤土地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适时适时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50%腐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嘧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乳油9001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学名Apricotbacterialshothole主要危害杏树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枝梢。除杏外,还侵害桃、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杏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河北。近几年该病的发生较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症状该病为害果实和枝叶。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会呈现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小斑点,稍凹陷,后期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至黑褐色病斑,其边缘翘起。病害只发生在表皮组织,不会影响果肉。天气潮湿时产生黄白色黏性分泌物,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产生小裂纹,裂纹处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引起果腐。枝条受害后,常发生水渍病,以芽眼和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后变成褐色或紫褐色,枝条呈水渍状干枯。叶片发病初期为多角形淡褐色水渍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部周围具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干枯,边缘产生裂纹或脱落穿孔,当穿孔多时,病叶提早脱落。

病原是细菌性病害,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

发病特点该细菌在枝条皮层组织内越冬,翌春开始活动。杏树开花前后,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叶片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7一14d。枝条溃疡斑内细菌可存活1年以上。春季溃疡斑是主要初侵染源。气温1928℃,相对湿度70%一90%利于发病。如夏天温度高,湿度小,溃疡斑易干燥,不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间开始出现,78月发病严重。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发病重。大暴雨不利病菌的繁殖和侵染。一般春秋雨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季节扩展缓慢。树势强,病菌的潜育期长,发病较轻且晚。管理粗放的杏园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结合修剪,调节果园通风透光,注意排水防涝,降低果园湿度。结合冬剪,剪除枯枝,清理果园,扫除落叶落果,以消灭越冬菌源。

(2)化学防治在发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其杀死树皮内潜伏的病菌。在生长期(5-6月)喷布硫酸锌。发生较严重的果园,在杏展叶时喷布45%的代森铵8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

苹果褐斑病防治


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树早期落叶的最重要病害之,全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害不仅影响苹果的品质、质量及产量,而且导致树势衰弱。苹果各品种中,红玉、富士、金帅、倭锦、香蕉、元帅、红星、国光易感病;鸡冠、祝光、大珊瑚、翠玉较抗病;小国光抗病。

【苹果褐斑病症状】

苹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果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以后发展成3种类型病斑。

①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中心为暗褐色,四周为黄色,周围有绿色晕圈,病斑中出现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病斑背面暗褐色,有时老病斑的中央灰白色。

②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病斑小,布满叶片,后期叶片渐黄,病斑周围及背部绿色。

③混合型:病斑多为圆形或数斑连成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上散生无数黑色小粒,边缘有针芒状索状物。后期病叶变黄,而病斑周围仍为绿色。果实受害,果面上先出现淡褐色的小粒点,逐渐扩大成黑褐色病斑,表面散生黑色有光泽的小粒点。病部果肉褐色,疏松干腐,一般不深入果内。

【病原与发生规律】

Marssoninamali称苹果盘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经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的正面或背面侵入,以叶背面为主,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盛期。冬季潮湿、春雨早且多的年份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特别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病害易大流行。地势低洼、树冠郁闭、弱树、老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冬季耕翻可减少越冬菌源。土质黏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同时注意整形修剪,使果树通风透光。苹果树落叶后及时清除病叶,结合修剪,剪除树上病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前注意喷施保护剂。从发病始期前10天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根据降雨和田间发病情况,从5月中旬到8月中旬,间隔10~15天,连喷34次。未结果幼树可于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中旬各喷1次,多雨年份8月结合防治炭疽病再喷1次药。

苹果褐斑病发病前期,注意用保护剂和适量的治疗剂混用。可以用下列药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福美双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以后每隔1020天,连续喷35次。

在大量叶片上出现病斑时,应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施用下列药剂: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霉威(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多戊唑(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腈菌锰锌(腈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在防治中应注意多种药剂的交替使用。

杨梅褐斑病防治


杨梅褐斑病是危害果园杨梅叶片的主要病害,有的果园果树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使杨梅产量大减。笔者在有多年的杨梅种植经验中积累了一套防治杨梅褐斑病的方法,效果很好,现推荐给大家:

杨梅褐斑病症状:受病菌感染叶片,先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灰白色并可密生灰黑色的细小粒点,进而形成斑块,叶片干枯脱落。枝条半干枯到干枯,最后死亡。

杨梅褐斑病防治

发病主要原因:1、雨量过多。与57月份雨水多少密切相关,多则易发病,雨水少则反之。2、土壤疗瘠薄。在缺少翻耕和有机肥的情况下,果树生长差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易得病。3、阳光不足,透光条件差的果园发病重。4、地势坡向也可至病。一般山脚比山腰、山顶发病重,阴坡比阳坡易发病。

防治方法:1、选择排水良好,通风透光处建园。2、加强栽培管理,园地土壤深翻,保持土层疏松,促进根菌活动;多施有机肥和含钾量高肥料。3、做好清园管理,剪除病枝叶,清扫果园落叶残枝,集中烧毁。4、果树密度过高时应进行间伐,枝条过密的给予疏枝。5、5月份每隔7-10天喷洒1:2:200的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6、采果后各喷1次65%代森锌600倍液和力克菌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

慈姑褐斑病防治


【慈姑褐斑病症状】

慈姑褐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慈姑褐斑病主要为害慈姑叶片和叶柄。慈姑褐斑病叶片发病初期产生圆形暗褐色斑,后扩展成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块导致叶片枯死;叶柄发病产生暗褐色梭形凹陷斑,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致叶柄倒伏。

【病原与发生规律】

Ramulariasagittariae称慈菇座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座在种球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溅射传播为害。

栽培密度大,施用氮肥过量,连续高温多雨天多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适当稀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40%多硫悬浮剂600800倍液;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桂花褐斑病防治方法


桂花褐斑病是十分普遍的病害,严重的导致全株落叶,影响开花和观赏,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出现小黄斑,后渐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扩展而呈多角斑状。病斑直径210毫米,外有一黄色晕环。

病部在潮湿天气产生黑色霉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桂花褐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每年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开始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可直接或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老叶比嫩叶感病。褐斑病在410月均有发生,11月后病情消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摘除病叶,清除地下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来源,连续二年,必有效果。

2.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注意通风透光。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0%嗪氨灵5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

银杏褐斑病防治方法


银杏(GinkgobilobaL.),别名白果、公孙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多栽培在各地庭院。以种子(白果)入药,具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平喘防虫等功效。从广东至辽宁,东起浙江,西至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均有人工栽培。

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生红褐色有暗色边缘的圆形斑,后沿脉扩展,许多小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两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病原褐斑病病原为PestalotiasinensisShen.称银杏褐斑盘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久露,大小100180m,聚生,黑色。分生孢子5胞,呈弯曲纺锤形,分隔处略缢缩或不缢缩,大小152479(m),中间的细胞为褐色,两端的细胞无色;顶端细胞圆锥形,有816m长的刺毛23根。

发生规律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银杏褐斑盘多毛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残体中越冬。来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萌发侵入,引起发病;病部新产生的分生孢子经传播可引起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褐斑病的发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褐斑病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水滴中萌发后侵入叶片,形成新病斑。夏季高温高湿的白果园易发褐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银杏园的管理,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从施足腐熟有机肥做起,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褐斑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常用一般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桂花褐斑病防治技术


桂花褐斑病是十分普遍的病害,严重的导致全株落叶,影响开花和观赏,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出现小黄斑,后渐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扩展而呈多角斑状。病斑直径210毫米,外有一黄色晕环。

病部在潮湿天气产生黑色霉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桂花褐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每年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开始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可直接或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老叶比嫩叶感病。褐斑病在410月均有发生,11月后病情消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摘除病叶,清除地下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来源,连续二年,必有效果。

2.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注意通风透光。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0%嗪氨灵5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

西洋杜鹃红叶病防治措施


西洋杜鹃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喜酸好湿,畏冷怕晒,不耐肥水,稍有不慎,即生长异常,发生病害。红叶病是西洋杜鹃常见病害之一。该病害发生后,轻者叶片变形变色、花小色暗、花期缩短、生长速度减慢;重者整株枯萎死亡,严重影响观赏效果。根据近年观察研究,西洋杜鹃常见病害具有一定的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识别特征

红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的叶肉细胞组织出现暗红色小点,不久红色斑块扩大,色加深,叶脉仍保持绿色。随后病斑变成褐色并增多变大,最后整个叶片红、褐、绿斑块相间并逐渐变干脱落。如果在发病初期用药,红、褐色魔块可以逐渐消失,如果到中后期用药,则不能消除症状,但重新生出的心叶则为绿色,转入正常。

发病原因

红叶病主要由缺镁所致。镁是植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如果缺镁,一是叶绿素不能形成,光合效率降低;二是呼吸链上多种酶的活性减弱,呼吸作用受阻,能量减少,严重地影响植株的矿质代谢;三是氮代谢减弱,合成的氨基酸减少,造成碳水化合物过剩,过剩的碳水化合物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叶呈红色,植株瘦弱,加重了其他病害的发生。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红叶植物怎么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