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的种植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黄芩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黄芩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常见的五种病害,现将黄芩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根腐病

1.病状。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部分支根和须根变褐腐烂,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根部,腐烂,全株死亡。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孢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进行繁殖,侵入寄主伤口形成初次侵染,通过水流或土壤进行扩散传播,造成再次侵染。天气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用未腐熟厩肥,均可加重此病发生。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料;雨季适时排水防涝;及时拔除病株。对根腐病重发地块与油葵、豆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药1次,连用2-3次;或喷淋80%冠龙-21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二、茎基腐病

1.病状。黄芩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成株黄芩的茎基部及主根。病部初期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颈部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后期病部表面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此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较强,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动产生侵入丝,从伤口或嫩皮处侵入根茎部或茎基部引起发病。此病在近距离内可通过菌丝蔓延及耕作、除草传播,远距离可通过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病菌在13-42℃内均可侵染,以24℃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病。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病。www.Zw59.COM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轮作最好;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配方施肥,耕作除草时勿致伤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线虫,以防止致伤传病。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衣时喷施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茎基部,10天后再喷一次。

三、叶枯病

1.病状。黄芩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使叶片枯死。

2.发生规律。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此菌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冬季处理病残株,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株连根拔出烧掉,消灭越冬病菌。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四、白粉病

1.症状。黄芩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荚,叶的两面生白色状斑,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一样,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导致提早干枯或结实不良甚至不结实。

2.发生规律。该病病原为蓼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及闭囊壳在黄芩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5月下旬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内释放子囊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侵染黄芩,引起发病。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9月下旬产生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秋冬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注意田间通风透光。⑵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40%氟硅唑悬浮剂1万倍液、12.5%志信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

五、灰霉病

1.症状。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

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2.发生规律。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次。

延伸阅读

花毛茛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花毛茛栽培品种多,株姿玲珑秀美,花色鲜艳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常常盆栽种植在家居客厅、书房等地方,但在养护中如果不注意花毛茛易患病害,现将花毛茛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花毛茛病害:1、腐病

植株生长期间,如果土壤黏重、碱性大,或者遇有低温,土壤内水分过多且持续时间过长等不良条件,易引发病菌,植株感染根腐病,导致根系腐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地上茎叶逐渐萎蔫变黄,植株枯死。另外,在块根收获时土壤湿度过大或土壤板结、采挖时造成机械损伤、贮藏的块根表面水分未干、堆放过厚、通风不良以及块根种植消毒不彻底等情况,也易使块根发病。发病部位内部组织由白色变为灰色,外表皮布满菌丝层,块根逐渐腐烂。

防治方法:种植前培养土和块根要彻底消毒,并适当浅栽,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盆栽花毛茛可立即换盆,更换基质,控制病害扩展。

花毛茛病害:2、霉病

青霉病主要发生在块根贮藏期,生长期也时有发生。染病块根呈暗褐色或黑色。发病严重时,贮藏块根表面覆盖大量青霉菌的分生孢子,易感染健康块根。

防治方法:种植前严格剔除带有病菌孢子、机械损伤和虫咬伤的块根,再用75%甲托布津800或1000倍液浸泡10至15分钟,晾干后再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花毛茛病害:3、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灰葡萄球菌侵染所致。为害花毛茛的叶、叶柄、茎、花及根系等整个植株。发病初期,先在近地面叶片的叶缘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蔓延至叶柄、花梗、花,并使病部变成褐色或灰褐色,受害组织呈软腐状坏死。后期发病严重,且在潮湿条件下,患病部位产生分生孢子,长出灰色霉层,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向病部和土壤表面喷洒,每隔10d(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进行防治,即可控制病害发生。

花毛茛病害:4、毒病

病原为毛茛斑驳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受害症状表现为叶片皱缩不平,呈现花叶、褪绿斑状或叶片萎缩变小、变厚。叶缘向叶面或叶背翻卷,叶柄变短,呈丛生状。受害花朵扭曲畸形,变小不能开花。危害严重时,病株明显矮化、萎缩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68%病毒可湿性粉剂800或1000倍液,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800倍液喷洒防治。

花毛茛病害:5、绢病

白绢病是由一种小菌核的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侵害植株的茎基部。发病初期,在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随后在病部产生白色绢状菌丝,逐渐缠绕成菜籽状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褐色至褐色。发病严重时,茎基部腐烂坏死,地上部与地下部分离,水分无法上升,枝叶枯萎,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株植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和浇灌根际土壤,以控制病情发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1000倍液喷雾浇灌植株的茎基部及周围土壤,可以减轻病情。

兰花常见的五种病害防治


兰花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有腐烂病、黑斑病、白丝病、褐腐病和炭疽病五种常见的病害,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腐烂病:由病霉菌引起,一般受害是叶基部、幼苗和根。原因是挖取兰株时断根、运输途中受损、培养土中带有腐霉菌、栽培底肥过多、浇过人粪尿、水质中含有食盐等。轻者兰根腐烂、叶变红、重者幼苗枯萎、花箭萎缩,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硫酸铜和其它无菌剂喷洒,水质要纯净,忌用人粪尿。

2、黑斑病:叶面出现黑点,逐步扩大,严重时局部漫延至整个组织,使大半数叶子枯黑,失去了叶型的观赏价值,并导致兰花生长不良。此病的发生主要是水份过多、通风不够所致。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控制给水,并用粉绣灵喷洒。

3、白丝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夏秋之交多雨期间。在叶鞘基部和假鳞茎旁有一层白色丝网状菌丝体漫延着,它能使兰株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后要迅速加以消除,同时喷洒波尔多液或硫酸尼古丁液杀菌,对受害的兰盆要隔离,及时加强通风、透光。

4、褐腐病:是一种细菌病。主要发生在新叶和假鳞茎上。发病初期,在叶片和假鳞茎上先出现水渍状色斑,后转淡褐色,逐渐成深褐色,患处表面呈褶皱状;其周围显现水湿状晕纹。此病发展很快,往往早上得病、晚上受害部分就变成黄白色,一天后则使全株或整个假鳞茎呈软腐状。主要发生在春末和初夏时节。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就要立即翻盆换土,把病害部位整体剪除、烧掉,对剩下株体有切口创伤处要用硫磺粉或升汞水消毒,停水一个星期,加强兰场透光、通风,翻过盆的暂时隔离。再用稀释1000倍的硫酸尼古丁液喷洒全草。

5、炭疽病:是墨兰、建兰中最为严重的病害,起初出现黄色小点,逐步扩散成暗褐色圆斑。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并烧毁,随即喷洒65%的代森锌药液,同时兰盆要调换到荫凉通风的地方,阴雨天要避雨。

家养兰花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家养兰花主要可能出现以下常见五种病害的危害,现将家养兰花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炭疽病

炭疽病是中国兰花中发生普遍而又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半圆形、圆形、椭圆形、梭形以至不规则形多种,大小不等,中央为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终致病叶枯黄。该病多发于5月至6月梅雨季节或9月至10月秋雨多或台风雨多的年份,高温闷热,尤其是时晴时雨的天气,或园圃通风不良,或肥水管理不当,置盆过密,叶片交错擦伤,植株受冻害均可使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剪除病叶,及时烧毁,春季新叶萌生后喷洒波尔多液(1∶1∶140)1次至2次。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500倍至6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粉800倍液,均能控制病害蔓延。同时加强通风透光,尽量避免叶面喷水。

2、白绢病

兰花白绢病又称菌核病,发病始自兰叶基部,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黑褐色腐烂,延及叶片中上部,严重时整株叶丛枯死,有时在病株坏死表面及地表可见到白色绢状的丝状物(菌丝体)或核状物(菌核)。高温高湿条件,酸性沙质土壤,被病菌污染的盆土或连作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及早清除病叶、病株,病穴可撒拌石灰消毒。定植前用30%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淋施盆土,或用盆土重量0.2%的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发病初期可喷淋井岗霉素200倍液,或田安水剂300倍液。

3、叶枯病

兰花叶枯病也称圆斑病或黑斑病,是兰花较严重的病害。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病斑墨褐色,近圆形,发生于叶缘处的病斑呈半圆形,后迅速扩展成椭圆形大斑,边缘黑褐色,中央逐渐变为浅褐色,潮湿时,在叶背或叶面可产生红褐色突起小点,呈稀疏轮状排列。该病多发生于叶片的中下部,易引起病斑以上的叶段枯死。病原一般自伤口侵入,对嫩叶也可直接侵入,在气温适宜及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兰花中寒兰、春兰、建兰和蕙兰易感病,尤以寒兰发病为重。防治方法参照兰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4、黑腐病

被害植株叶片上出现半透明的小斑点,几乎遍布全叶,病斑扩大后殃及全株(包括根部),成株被害后,2天至5天内叶或假鳞茎上出现暗色而微显水浸状斑,病斑以后变为紫黑色而带光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部变软,病叶时有水分渗出。环境干燥时病部随之变干。

防治方法:剪除病叶及受害的假鳞茎,集中烧毁,用过的刀、剪可放入75%酒精中浸过。浇水时避免淋浇,置盆勿过密,以利通风透光。

5、病毒病

病毒引起的病害,在兰花中相当普遍而严重。由于致病病毒的种类和为害兰花的品种不同,可在兰花叶片上产生轮状坏死斑、宝石样坏死黑斑和轮状退色斑等。

防治方法:严格选用和栽种无病毒苗及播种苗,及时清除杂草,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接触病株的工具及时消毒,栽种过病株的盆及盆栽材料不能再用。

茴香的五种常见病害防治


白粉病:为害植株地上部分,较成熟的部位先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互相融合,在茎、叶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白粉,严重时叶片褪色,坏死枯萎。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采用保护地栽培的茴香,亦可用5%百菌清(或5%加瑞农)粉尘剂在发病初期喷撒,每亩1千克。

根腐病:主要为害根部,造成死苗或烂根,严重时植株成片坏死,对产量影响很大。发病初期根尖或幼根呈褐色水渍状,后变成黑褐色坏死病斑,逐渐发展使主根呈锈黄至锈褐色,腐烂,最后仅剩纤维状维管束。病株极易从土中拔起,潮湿时根茎表面会产生白色霉层,病株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坏死,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土壤处理,播种前或移栽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50%利克菌、70%土菌消等)可湿性粉剂2~3千克,拌细土50~60千克,沟施或穴施;药液灌根,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在定植时浇灌定植穴,或在发病初期灌根,每株(穴)灌药液0.25~0.5千克。

菌核病:主要为害茎、茎基及叶柄,被害植株外观呈凋萎状,病部呈褐色湿润状,后变软、腐烂,表面缠绕蛛丝状霉,后期病部表面及茎腔内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土壤处理,对不易轮作的病茬地,定植时每亩用40%五氯硝基苯0.4千克,加细土2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有时亦可为害球茎。多从衰老、坏死或渍水的叶片或叶柄开始发病,引起枝叶坏死腐烂,在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球茎染病初呈水渍状灰绿色至灰褐色坏死,以后软化腐烂,在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在种植或定苗前,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棚室土壤、墙壁、棚膜等喷雾,进行表面灭菌。发病初期,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病毒病:为害全株。病株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纠结呈球状,或花叶斑驳状。早发病的植株矮缩,生长明显受抑制,不抽薹或结果少而小,迟感染的植株开花结实受影响。

防治方法:灭蚜防病,茴香病毒病通过蚜虫传播,发现蚜虫为害,及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3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喷杀。叶面喷洒萘乙酸20毫克/千克、增产灵50~100毫克/千克及1%过磷酸钙溶液,可促进植株生长,增强耐病性。在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均有一定效果。

黄芩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黄芩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温。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5~6月为茎叶生长期,10月地上部枯萎,翌年4月开始重新返青生长。那么黄芩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一、根腐病

1.病状。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部分支根和须根变褐腐烂,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根部,腐烂,全株死亡。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孢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进行繁殖,侵入寄主伤口形成初次侵染,通过水流或土壤进行扩散传播,造成再次侵染。天气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用未腐熟厩肥,均可加重此病发生。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料;雨季适时排水防涝;及时拔除病株。对根腐病重发地块与油葵、豆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药1次,连用2-3次;或喷淋80%冠龙-21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二、茎基腐病

1.病状。黄芩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成株黄芩的茎基部及主根。病部初期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颈部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后期病部表面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此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较强,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动产生侵入丝,从伤口或嫩皮处侵入根茎部或茎基部引起发病。此病在近距离内可通过菌丝蔓延及耕作、除草传播,远距离可通过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病菌在13-42℃内均可侵染,以24℃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病。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轮作最好;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配方施肥,耕作除草时勿致伤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线虫,以防止致伤传病。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衣时喷施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茎基部,10天后再喷一次。

三、叶枯病

1.病状。黄芩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使叶片枯死。

2.发生规律。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此菌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冬季处理病残株,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株连根拔出烧掉,消灭越冬病菌。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四、白粉病

1.症状。黄芩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荚,叶的两面生白色状斑,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一样,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导致提早干枯或结实不良甚至不结实。

2.发生规律。该病病原为蓼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及闭囊壳在黄芩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5月下旬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内释放子囊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侵染黄芩,引起发病。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9月下旬产生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秋冬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注意田间通风透光。⑵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40%氟硅唑悬浮剂1万倍液、12.5%志信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

五、灰霉病

1.症状。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2.发生规律。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次。

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现将黄芩灰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

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2.发生规律

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次。

黄芩茎基腐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黄芩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成株黄芩的茎基部及主根。对黄芩的危害极大,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病部初期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颈部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后期病部表面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2.发生规律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此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较强,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动产生侵入丝,从伤口或嫩皮处侵入根茎部或茎基部引起发病。

此病在近距离内可通过菌丝蔓延及耕作、除草传播,远距离可通过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病菌在13-42℃内均可侵染,以24℃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病。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轮作最好;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配方施肥,耕作除草时勿致伤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线虫,以防止致伤传病。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衣时喷施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茎基部,10天后再喷一次。

牧草常见五种虫害的防治方法


牧草主要会有以下五种常见虫害的危害,现将牧草常见五种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蚜虫

蚜虫对几乎所有科属的牧草都有危害,侵害的主要部位是牧草比较细嫩的部分,由于蚜虫吸取牧草的营养,造成植株的嫩茎、幼叶蜷缩,严重的导致叶片发黄甚至脱落,从而影响牧草的光合作用,抑制牧草的生长,降低牧草的产草量。

防治方法:喷洒高效低毒的乐果药剂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40%的乐果乳剂可加水进行1000~1500倍稀释。为提高药效,喷药时应选择无风雨天气。牧草喷洒药液后7天内禁止饲喂家畜。

(2)盲椿象

盲椿象主要危害牧草的花蕾,常造成花蕾凋萎枯零,使牧草种子田的结实率降低,不仅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而且会影响种子的质量。

防治的方法:对发生虫灾的大田牧草可以采取及时刈割的办法,收获后调制干草或直接饲喂畜禽。对种子田危害不太严重时,可在牧草开花孕蕾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

(3)潜叶蝇

潜叶蝇的幼虫常在植株的表皮蛀食潜行,对牧草的叶片危害大,造成叶片形成白色线条状隧道。隧道扩大致叶片枯黄,降低牧草的光合作用,造成牧草产量的下降。

防治方法:可选用10%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加1.8%阿维菌素WP3000倍液,或50%辛硫磷EC8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

(4)金龟子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牧草易遭到金龟子的危害,主要是金龟子咬食牧草的幼苗、嫩茎叶片。发生严重时,会使牧草幼苗全被吃光,形成断垄缺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精耕细作,深耕细耙,机械杀虫;合理施肥,使用腐熟的有机肥;适时浇水,土壤含水处于饱和状态时,影响卵孵化和低龄幼虫成活;清除杂草,随犁田捡拾幼虫。

化学防治:播种前采用药剂处理土壤和药剂拌种;成虫期可以用高效复配杀虫剂喷施消灭成虫,也可用树条浸农药诱杀;生长期可用辛拌磷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后撒施在草地上,结合锄地埋入土中,药剂越接近根部效果越好。

(5)粘虫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易出现该种虫害。该害虫主要吞食牧草的叶片,如防治不及时,在几天内便可以将牧草的叶片吃光,给牧草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对粘虫的防治可采用人工扑杀和药物防治两种方法。人工扑杀的方法,就是根据粘虫的成虫即蛾子在白天会钻进草堆的特点,在牧草地里用麦秸扎成小草把插在地里,每天将草把取下,用火焚烧蛾子或将蛾子踩死,通过这种消灭成虫的方法可达到消灭粘虫的目的。用菊酯类药剂进行喷撒。为提高药效可早用药,尽可能把其消灭在幼虫期,防止成虫的大量繁殖。

油菜五种生理病害的防治方法


油菜在栽培养护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遭遇以下五种生理病害的危害,现将油菜五种常见生理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黄叶症

1、苗期氮肥不足,叶色呈均匀黄绿色或黄色,茎下部叶叶缘有的发红并逐渐扩大到叶脉,出现黄叶现象。每亩可用尿素7~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或人粪尿1000公斤对水浇施,还可用1%尿素液进行叶面喷施。

2、苗期缺硫,叶片小而少,叶色呈淡绿色发黄,可结合中耕亩施石膏粉5公斤。

3、叶片只黄不枯而后脱落,属酸害黄叶,每亩可施50公斤石灰或50公斤草木灰。

(二)红叶病

1、苗期干旱植株矮小,叶片呈淡黄红色,发生此症状应及时灌水。

2、苗期雨水过多时,积水伤根,造成僵苗,叶片呈暗红色,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3、直播菜田播量过大,菜苗拥挤,影响幼苗的养分吸收,叶片发黄变红,这时应及时间苗并补施1次速效氮肥。

4、苗期天气干燥,有菜蚜大发生危害的地方,可致叶片发红。另外,蚜虫又是病毒的传媒介体,所以应狠抓蚜虫防治。可用大蒜汁液或抗蚜威等对水喷洒防治。

(三)褐色焦边叶

这是因土壤缺钾引起的,先从老叶开始渐向心叶发展,初呈黄色斑,叶边缘逐渐出现焦边和淡褐色枯斑,呈明显的烫伤状后枯萎。

此种情况出现时,每亩可施氯化钾7~10公斤或草木灰80~100公斤,或用80%的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2~3次。

(四)暗紫色症

植株生长慢而矮小,比正常植株少2~3片叶,叶色无光泽,叶柄紫色,叶脉边缘呈紫红斑或紫色斑块。

此状属缺磷引起,每亩可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或用80%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对水60公斤叶面喷雾2~3次。

(五)紫蓝斑叶症

多因缺硼引起。当油菜缺硼时,有的根端有小瘤状突起,根颈膨大,无根毛或侧根,叶色暗绿,叶片小而脆,并出现紫蓝色斑状,叶缘倒卷。

对于缺硼田块,每亩可用150克硼砂与磷钾肥一起浇施或亩用100克硼砂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连续2~3次即可。

铁皮石斛五种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石斛种植除了掌握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之外,还要做好铁皮石斛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石斛虫害并不严重,出现虫害也属正常现象,只要对铁皮石斛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就不会影响铁皮石斛的收益。下面,168药材种植网收集整理了5种对石斛种植中有可能出现的虫害,仅供种植户参考。

铁皮石斛五种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一、蚜虫

蚜虫虫害常在梅雨季节发生,主要危害石斛的幼嫩新芽。蚜虫聚集在嫩芽上吸取汁液,使新芽变形直至枯萎。

二、蜗牛

蜗牛主要躲藏在叶背面啃吃叶肉或咬食危害花瓣。该害虫一年内可多次发生,一旦发生,危害极大,常常于一个晚上就能将整个植株吃的面目全非。

三、红蜘蛛

本害虫在气温高、干燥时发生。石斛叶片的汁液被吸食之后,形成皱纹状的白斑,受害严重时石斛呈灰色,植株衰弱,叶片下垂。

四、东风螺

东风螺又叫褐色玛瑙螺,和蜗牛一样,在夜间出来活动,咬食石斛的嫩芽和嫩根,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五、介壳虫

本害虫是石斛常见的害虫。由于种植大棚内长期干燥,通风差或空气湿度不够所引起的,通常危害叶背、液腋或假鳞茎基部,介壳虫剌吸汁液,使叶片发黄,枝梢枯萎,秀发煤污病,严重时造成整株石斛死亡。

六、蛞蝓

蛞蝓俗称鼻涕虫,为温室大棚内石斛、花卉等植物上常出现的一种害虫,危害石斛及各种花卉,影响其生长和观赏。受害率一般为505-10%,严重的达到30%。

七、菲盾蚊

本害虫寄生于石斛植株叶片边缘或叶的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叶片枯萎,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枯萎死亡。同时还可引发煤污病。

香草的五大常见病害防治


灰霉病

症状:附着有灰色的霉菌,会从病灶处变弱,花朵部分尤其常见。

预防方法:保持通风良好,经常剪除枯萎的叶子。

对策:剪除已有病变的部分特别是凋谢的花朵。

白粉病

症状:叶和茎的表面像是撒了小麦粉般呈白色,霉菌为其病因。

预防方法:保持通风良好,经常剪除枯萎的叶子,控制使用氮肥的量。

对策:剪除已有病变的部分。

黑点病

症状:叶子等处出现黑色斑点,霉菌为其病因。

预防方法:保持通风良好,经常剪除枯萎的叶子。

对策:剪除已有病变的部分,并可薄洒一层食用醋。

立枯病

症状:苗株凋枯萎黄,土壤,并经常修剪为其致病因。

预防方法:使用干净的土壤,并经常修剪枯萎的叶子。

对策:拔除已遭受侵害的植株,并栽种金盏花为间作。

露菌病

症状:嫩叶出现红褐色斑点并腐烂。

预防方法:加强通风管理,注意勿使叶子和茎碰触到土面。

对策:除去病变部分并撒播少量的醋。

苦瓜常见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日常蔬菜,现将苦瓜常见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枯萎病

表现为地上部发病初期中午萎蔫,早晚正常,几天后全株枯萎不能恢复。剖视茎基部及根部可见维管束组织变褐。防治措施,应避免瓜类作物连作。推广营养杯育苗,带土移栽,减少病苗入侵机会,积极推广使用种衣剂2.5%适乐时悬浮剂拌种技术。

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浸水,待吸收水后沥干(不要出芽),取适乐时1袋(1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将种子和药液倒进塑料袋中混匀(1袋适乐时可拌5-10公斤种子)。经适乐时处理的种子苗齐、苗壮,还可有效防治苗期的其他病害,并能提供长达4个月的防病保护期。在苦瓜枯萎病重病田块或历史病区,建议在初花期淋施2000倍液适乐时或10%世高水分散颗剂,每亩80克,亩用药液200公斤,每株0.5公斤,每隔10天施一次药,连续3次,可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发生。

2、蔓枯病

为害叶片、茎和果实,以为害茎蔓影响生长最大。茎节易发病,病部暗褐色变黑,密生小黑点,溢出胶状物,茎节缩裂。叶部感病,病斑由叶缘向内扩展为V字形。幼瓜感病,果肉淡褐或心腐。

蔓枯病的防治种子处理可用适乐时。生长期防治重点抓好发病中心的始发病期用药。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如世高1000-1500倍,隔7-10天连续喷2-3次。配药时必须先将药剂开成母液,后再倒入喷雾器,使药液浓度均匀一致。

3、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蔓和花。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呈多角形,由黄绿、黄色,最后呈褐色,病害严重时,致使叶片枯死,直接影响植株生长。高湿是发病的前提,而地势低洼、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缺肥以及浇水过多都会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田块,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摘除老叶,通风透光,及早控制发病中心,选用内吸治疗杀菌剂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黄芩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常见的植物的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