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蛞蝓防治

2019-11-25

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野蛞蝓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分布】野蛞蝓(Agriolimazagrestis)属柄眼目,蛞蝓科。主要分布于江南各省(区)及河南、河北、新疆、黑龙江等地,近年来北方塑料大棚内常有发生。

【为害特点】取食草莓叶片成孔洞,并被其排泄的粪便污染,或刮食草莓果实,影响商品价值。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l/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初孵幼虫体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发生规律】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上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

【防治方法】

1、提倡高畦栽培、破膜提苗、地膜覆盖栽培,采用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排干积水等措施,破坏栖息和产卵场所。

2、进行秋季耕翻,使部分越冬虫暴露地面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卵被晒爆裂。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创造不适于野蛞蝓发生和生存的条件。

3、撒石灰带保苗,在沟边、地头或作物问撒石灰带,用生石灰5075kg/亩,保苗效果良好在为害初期,施用6%杀螺胺颗粒剂0.50.6kg/亩,拌细砂510kg,均匀撒施,最好在雨后或傍晚。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药粒易冲散,需酌情补施。也可用10%四聚乙醛颗粒剂400500g/亩撒于田间。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时,用硫酸铜8001000倍液,或氨水70100倍液,或1%食盐水喷洒防治。

扩展阅读

贝母虫害防治 野蛞蝓的治理办法


野蛞蝓AgriolimaagrestisLinnaeus.

别名无壳蜓蚰螺,属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分布为害野蛞蝓分布较广,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地。

野蛞蝓食性较杂,在药材中主要为害贝母、三七、板蓝根、黄柏等的叶片、嫩茎和芽。成体和幼体在叶片或嫩茎表皮刮食,造成孔洞和缺刻,受害的茎、叶和花上常留下一条银白色发亮迹印。

形态特征

成体:体长20~25mm,爬行时长达30~36mm。身体柔软而无外壳、暗灰色、灰红色或黄白色。头部前端具两对触角、暗黑色。下边一对短、上边一对长。眼在后触角的顶端、黑色。头前方有口,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其边缘卷起。在外套膜后方右侧有呼吸孔,以细小的带环绕。生殖孔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尾脊钝。腺体能分泌无色粘液。

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

幼体:初孵幼体长2~2.5mm,体为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野蛞蝓在江淮流域1年可发生1~2代,以成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4月开始变为成体、交尾产卵。每年以4~5月为害最盛,但在贝母上是以3~4月为害为主。7月份气温高,若雨水稀少,就潜入根部土下越夏,但阴雨天或露水多时,仍能活动为害。有时9月和10月能再次为害其他寄主。

野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块缝隙内,每隔1~2天产1次。野蛞蝓怕光,在强烈日光下经2~3小时可被晒死。因此,日出后隐蔽而夜间出来活动为害。据观察该虫多在晚6时以后爬出活动为害,晚10~11时达到高峰,午夜以后活动取食的渐少而陆续潜土或隐蔽,晨6时前则全部停止活动为害。蛞蝓耐饥力很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环境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防治

1.在野蛞蝓发生为害期,在被害作物附近阴暗潮湿的地方,经常检查和人工捕杀。

2.在其为害盛期,除尽药材田杂草,堆放菜叶或鲜嫩杂草诱集,然后集中杀死。

3.在受害较重药材四周,撒石灰粉,使其不能靠近为害。

4.可在傍晚用3%石灰水或70~100倍氨水喷洒,防治效果良好。

青花菜野蛞蝓的虫害防治方法


青花菜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虫害的威胁,现将青花菜野蛞蝓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青花菜野蛞蝓为害特点:

蛞蝓以齿舌刮食幼芽、嫩叶、嫰茎,幼苗受害可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成片被毁;成株期叶片出现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残存叶脉,植株受其排泄的粪便污染,易诱发菌类侵染而导致腐烂,降低产量和质量。

青花菜野蛞蝓发生规律:

从孵化到雌雄同体生殖腺分化为幼稚期;从雄生殖道发育到性成熟为幼期;从形成精子到雌生殖道发育至卵成熟及产卵进入成虫期。交配后8~10天产卵,每雌产卵300粒,土壤含水量60%~85%利其生殖。黏重土,低洼处蛞蝓多。喜温暖、潮湿环境,畏忌阳光,裸露在干燥条件下即死亡。成、幼体适宜活动的温度15~25℃,相对湿度85%以上,春、秋季多露或雨后发生为害重,夏季高温干旱或冬季潜入隐蔽处土下休眠。蛞蝓白天潜藏作物根部湿土下或阴暗处,夜晚活动取食,阴雨天可昼夜为害。

青花菜野蛞蝓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棚室通风透光,清除田间及棚室周围杂草。用杂草、菜叶等在棚室内做诱集堆,天亮前集中捕捉。

(2)化学防治。蔬菜出苗或移栽后,在蛞蝓发生初期,每亩用6%密达颗粒剂500g拌细干土15~20kg,于傍晚均匀撒在受害植株的行间垄上;也可采取条施或点施,药点间距40~50cm为宜,或每亩用10%多聚乙醛颗粒剂1kg拌适量细干土撒施。

菖蒲蛞蝓虫害怎样防治?


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为害对象唐菖蒲、鸢尾、菊花、月季、一串红、海棠等多种花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怎样防治菖蒲蛞蝓虫害?

菖蒲蛞蝓虫害的防治方法:

1、菖蒲蛞蝓虫害的为害对象

唐菖蒲、鸢尾、菊花、月季、一串红、海棠等多种花卉。

2、菖蒲蛞蝓虫害的为害特点

以成虫体或幼体取食种芽和叶片,受害叶片常呈孔洞或缺刻状,蛞蝓爬过的茎、叶和花留下白色粘液带。

3、菖蒲蛞蝓虫害的发生规律

1年发生、2代。以成体或幼体在植株根部湿土内越冬。翌年春开始活动,潮湿多雨天气为活动为害盛期。初夏交尾卵于隐蔽潮土中,每处产卵数粒多成串,卵期15-20天。蛞蝓怕光,忌热,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之处,晚间至凌晨出来取食为害。阴雨潮湿或夜有露水时活动较频繁。

4、菖蒲蛞蝓虫害的防治措施

A.搞好圃地卫生,清除周围杂草,减少蛞蝓喜栖的阴湿场所。

B.在蛞蝓活动期,认真检查被害植株附近阴暗潮湿处,发现蛞蝓立即捕杀。

C.在受害较重的花圃四周撒施生石灰粉,发防止蛞蝓为害。或在傍晚喷洒3%生石灰水或100倍氨水于阴暗栖息处,以杀死蛞蝓。

D.在为害盛期,在花卉周围堆些鲜嫩杂草或菜叶,并喷洒适量90%敌百虫稀释液以诱杀蛞蝓。

黄杨绢野螟防治要适时


随着小叶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树种的引进与普及,黄杨绢野螟在多地严重暴发,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其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其中又以小叶黄杨和雀舌黄杨受害最重。

根据往年防治病虫害的经验,今后一段时期很可能是黄杨绢野螟的高发期。这种虫子主要危害黄杨科的小叶黄杨、锦熟黄杨、瓜子黄杨等苗木,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否则可能造成成片小叶黄杨死亡,影响观赏效果。

虫害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小叶黄杨的叶子上缠绕着很多丝状物,像是被蜘蛛网似的白丝笼罩着,丝上还粘有一些虫子粪便(黑色颗粒物)。虫子多时整个植株的枝叶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小叶黄杨绢野螟的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经常吐丝缀合叶片,使受害叶片出现枯焦的状况,严重的苗圃被害株率在50%以上,甚至可达100%。该虫爆发时叶片可被吃光,造成小叶黄杨成株枯死。

黄杨绢野螟习性成虫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后第2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或枝条上,多块产,少数散产,每卵块3粒至13粒,每次产卵123粒至219粒。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常栖息于阴蔽处,性机警,受惊扰迅速飞离,夜间出来交尾、产卵,具趋光性。幼虫孵化后,分散寻找嫩叶取食,初孵幼虫于叶背食害叶肉。2龄至3龄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缀连成巢,于其内食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取食范围扩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严重的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幼虫昼夜取食危害,4龄后转移危害,遇到惊动立即隐匿于巢中,老熟后吐丝缀合叶片作茧化蛹。下面介绍一下黄杨绢野螟对小叶黄杨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该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越冬代整齐,以后存在世代重叠现象,10月以3代幼虫开始越冬。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虫态平均历期:卵9天,幼虫26天,蛹8天,成虫9天。幼虫一般5龄至6龄,越冬代则为9龄至10龄。

黄杨绢野螟成虫体长14毫米至19毫米,翅展33毫米至45毫米。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第1节白色,第2节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节暗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

卵椭圆形,长0.8毫米至1.2毫米,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42毫米至46毫米,头宽3.7毫米至4.5毫米。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2块。背线绿色,亚被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毫米至26毫米,宽6毫米至8毫米。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毫米至27毫米。

防治方法

黄杨绢野螟是一种危害逐步加重的危险性园林虫害,是黄杨类植物上的恶性害虫,应引起警惕,注重防治。对其防治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搞好检疫,注重人工防治,并适时合理用药。

茉莉叶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茉莉叶野螟主要以幼虫取食茉莉花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蕾和嫩枝。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一层半透明的表皮。长大后将叶片吃成洞孔或咬成缺刻。也能啃食小枝皮层,引起叶片枯黄脱落,整枝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全体深褐色,腹面淡黄。复眼黑褐。触角丝状。下唇须向上弯曲。前翅狭三角形,每翅有10个形状各异的透明白斑。后翅宽三角形,每翅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白斑呈钩状,最粗大。腹部各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呈黄白色斑块。雄蛾腹部细长,静止时向上翘。

卵:椭圆形,长0.9~1.1毫米,卵面稍隆,具网状纹。

幼虫:全体绿色,头黄褐,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刚毛基部漆黑色。

蛹:初呈绿色,后转淡黄绿色,长约12~14毫米。

发生规律

在南方一年发生10代,以幼虫越冬。成虫3~4月间出现,白天静伏,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面上,也有产于叶背和小枝上。卵块产,呈鱼鳞状排列,每头雌虫可产卵50~200粒。幼虫初时群集,三龄后扩散,常将枝叶连缀一起,隐藏其中,取食为害。秋季为害较烈。

防治方法

1、早春清园,扫除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天敌,放卵寄生蜂,使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

3、药剂防治。在自然天敌无法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90%敌百虫600~800倍稀释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释液,或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稀释液,也可用24.5%多虫螨丁2000倍液、1.8%虫螨克2000倍稀释液喷雾。注意喷药要在采花后,菊酯类农药一般施用后5天以上才能采摘。

野苋菜怎么保存?野苋菜保存方法介绍!


植物的生长跟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野苋菜就是这样一种对周围生长环境很敏感的植物。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地保存它。那么,野苋菜怎么保存呢?一起来看看啊!

野苋菜怎么保存保温

野苋菜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在5℃时其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温度越低,对野苋菜的危害越大。因此,若冬季不太寒冷或室内有取暖条件时,可直接将野苋菜搬入室内,上面用竹片架好,铺上双层塑料薄膜密封,晚上如果气温过低,可覆盖棉被或草苫,白天中午及时揭膜,以通风换气。

浇水

应保持野苋菜土壤干燥,15~20天浇1次水,天气冷时可减少浇水次数或不浇水。若空气干燥,可进行叶面喷水,除去叶面灰尘。

对于入口的蔬菜,我们应该掌握它的特点,要对它了如指掌,食用起来才会放心,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那么看起来绿油油满身都是宝深受人们喜爱的野苋菜有什么禁忌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记住这些禁忌吧。

野苋菜的禁忌

野苋菜性寒凉,所以孕妇和有寒性咳嗽患者不宜食用,相反热性咳嗽患者便可以多多食用。当人体处于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时期,此时不要食用野苋菜,否则会加重症状。正在服用钙片的人,最好少吃或不要吃野苋菜。因为野苋菜含有食物纤维,能解毒通窍,所以,有一定的滑肠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野苋菜怎么保存的详细介绍了,但是本身体质寒凉的人不能够多吃哦,这样会加大身体的负担。好啦,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野苋菜,请多多关注我们哦!

杨树黄翅缀叶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黄翅缀叶野螟,学名:BotyodesdiniasalisWalker,会对杨树造成极大的危害,现将杨树黄翅缀叶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约30mm。体鲜黄色,触角淡褐色。雄成虫腹末有1束黑毛。翅黄色,前翅亚基线不明显,内横线穿过中室,中室中央有1个小斑点,斑点下侧有1条斜线伸向翅内缘,中室端脉有1块暗褐色肾形斑及1条白色新月形纹,外横线暗褐色波状,亚缘线波状。后翅有1块暗色中室端斑,有外横线和亚缘线。前、后翅缘毛基部有暗褐色线。

卵:乳白色,成块排列,呈鱼鳞状。幼虫: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20mm左右,胸部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蛹:淡黄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4代,少数5代,以小幼虫在树皮缝、枯落物下及土缝中结小白茧越冬。4月杨树萌芽后上树取食,越冬代成虫6月上、中旬始见;第一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二代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出现于8月下至10月中。

成虫具强趋光性,并寻找蜜源,卵成块、成串或单粒产于新梢叶背。初孵幼虫喜群居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缀叶呈饺子状虫苞或叶筒栖息取食,尤喜危害嫩叶。性极活泼,遇惊扰即弹跳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后在叶卷内结薄茧化蛹。7、8月阴雨连绵年份危害严重,蜜源植物近处杨树受害严重,意杨受害较重。最后一代幼虫10月底先后越冬。

防治方法

1.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显著。

2.及时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40%乐果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液等均有良好效果。

灯台树绿翅绢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灯台树在植物分类中总称为糖胶树,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的常绿乔木,具有三大特征:观赏性、药用性及速生性。因其对空气污染抵抗力强,树体高大,庇荫良好,枝条独特,生长迅速,是园林、行道树、风景树的一个较好品种。

灯台树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为害,灯台树常见病虫害为绿翅绢野螟,现将灯台树绿翅绢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静伏在叶片上,夜出活动,夜间交配产卵,成虫在20:00以后活动,活动高峰期在22:00以后。雌虫在嫩叶上产卵,散产或聚产成卵块,每块卵粒数不等;卵块作覆瓦状排列。产卵期5~8d,每头雌虫产卵量平均407粒,最高921粒;卵的孵化率在95%以上,孵化时间多在8:0010:00。刚孵化的幼虫清晰,不吃卵壳,10min后取食,整个孵化过程约3min。幼虫6龄,每龄期2~3d,1~3龄期共6~9d,4~6龄为暴食期;初孵化幼虫取食嫩叶成小刻点,1龄末期开始吐丝卷叶形成虫苞。

为害特点

隐蔽于卷叶中取食叶肉,为害嫩叶。初龄幼虫食量少,到4龄食量大增,取食叶苞主叶脉及周围叶肉,可以吃光整片叶,形成秃枝;一个叶苞吃完后又转移到新的叶片上卷叶成虫苞,幼虫卷叶需40~50min,5龄前期是幼虫化蛹前暴食期,取食转移到下部老叶上,准备化蛹越冬,老熟幼虫吐丝与叶片做茧化蛹,少数老熟幼虫在树下化蛹,以幼虫和蛹在虫苞里越冬。

防控技术

根据绿翅绢野螟对灯台树的为害情况,宜主取针对性的控制技术。

一是田间虫情调查。田间虫情调查是指导防治的关键。绿翅绢野螟一旦发生,发育快,产卵量大,为害严重。每年3月后需经常进行田间调查,特别是嫩叶萌发期,检查嫩枝嫩叶是否有幼虫;低龄幼虫,虫体小,不易发现,调查时一定要细致,一旦发现,及时治理;低龄幼虫,虫体小,食量少,危害不大,抗药性低,此时期进行防治效果显著,选择药物防治,控制效果好。

二是灯光诱杀。利用绿翅野螟成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在闷热、无风、无雨的夜晚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好,20:00开灯,22:00后虫口增多。

三是人工摘除虫苞。对幼龄灯台树(1~2年)可采用人工捏死带虫的虫茧,减少虫源,减少危害。

四是天敌保护利用。迷仁跳小蜂寄生率高,对绿翅野螟有控制作用,需进行保护或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统一释放,能有效控制其种群密度。

五是药剂防治。在春初定期5~10d检查1次,重点检查萌发嫩枝、嫩叶较多的树是否有虫卵、幼虫,在卵期或初孵幼虫期进行喷杀,选择生物农药15%烟碱乳油1000倍液、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液,防治效果在70%以上。化学农药用48%乐斯本1500倍液或吡虫啉1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施,效果显著。

野韭菜能吃吗?野韭菜有什么价值?


野韭菜是中国的本土植物,在我国各地的山地、坡地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长得和常见的韭菜差别不大,但叶片要更宽,气味也更刺激。很多人可能都会好奇这么常见的野菜到底能不能吃。

野韭菜能吃吗

如果可以确保野韭菜生长的环境无污染的话,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过去,家里人在缺少蔬菜的时候,总是会上山采野韭菜,不管是腌制的韭花还是就这样焖饭吃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识的提高,野韭菜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已经重新作为一种食材进入了人们的餐桌。作为绿色食品,野韭菜有哪些药用价值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野韭菜的药用价值一、改善肾虚

野韭菜中含有的苷类物质是一种性兴奋剂。可以很好地治疗肾虚及其引起一系列症状。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与其吃大把的药丸,不如从日常食物入手。

二、抑菌

众所周知,野韭菜很少发生细菌真菌感染的问题。这是因为野韭菜中的硫化物对各类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感染等问题。但要注意皮肤感染的患者要慎用野韭菜,可能会导致症状变严重。

三、促进消化,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野韭菜的嫩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辅助消化,改善大便燥结的症状。而且,野韭菜还具有降血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好了,今天关于野韭菜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可以让你对野韭菜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您安排食谱会起到帮助哦!

野梧桐Mallotus japonicus


    中文学名野梧桐拉丁文名Mallotusjaponicu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野梧桐分布区域江苏,台湾,浙江

野梧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Mallotusjaponicus(Thunb.)Muell.Arg.的树皮、根和叶。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血尿,带下,疮疡,外伤出血。

异名

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

植物形态

野梧桐

小乔木。茎干粗30厘米左右,树皮平滑。叶互生,丛集于枝端;嫩叶红色,叶片卵形或菱形,先端尾状而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多为全缘,成浅3裂,膜质,长15~18厘米,宽略相等,下面散生黄色小腺点,老时两面平滑,中肋及侧脉两面凸起,叶基具有2蜜腺;叶柄长,被褐色茸毛。雌雄异株,为顶生的圆锥形穗状花序,花轴密生细毛,雄花序较雌花序为细长;雄花疏生,萼3~5裂,无花冠,雄蕊多数;雌花密生,萼片3~5裂,子房2~4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4分歧。蒴果球形,有细软刺。花期6月。果期9月(江苏)。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树皮含岩白菜素,叶含芸香甙、野梧桐烯醇和它的亚麻酸酯。

药理作用

叶的水提取物以及从叶中提得之芸香甙在适量时20~20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促进胆汁排出(犬或兔),大量反而无效。岩白菜素无促进胆汁排泄及镇痛作用。叶的水提取物对蛙腹淋巴囊注射100毫克/10克、小鼠皮下注射100毫克/10克、腹腔注射20毫克/10克或静脉注射5毫克/10克才可致死,故毒性不大F水提取物(15克/公斤)能预防大鼠的幽门结扎性溃疡,并能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心动徐缓素所致的血管渗透性增加。大量还能抑制右旋糖酐、5-羟色胺、巴豆油及甲醛性大鼠足躁浮肿,但不能抑制鸡蛋清所致水肿;它对鼠膀胱内的实验性结石,也能减少其数目及缩小其体积,并能增加尿中镁、钙的排出。

功用主治

《中国药植图鉴》:”调整消化功能,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为散。

野韭菜有几种?野韭菜种类介绍!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野韭菜!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蔬菜植物-野韭菜,野韭菜四季常青,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但野韭菜只是一个统称的名字,其实它还包含不同种类的野韭菜,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野韭菜的种类。

野韭菜有几种长叶野韭菜

长叶野韭菜的食用价值不是很高。长叶野韭菜,顾名思义就是叶比较长,但是这里的叶不是叶片而是复叶,长叶野韭菜的复叶长达一百厘米左右,叶片比较粗糙,没什么光泽,但是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药用功效。

山韭菜

作为野韭菜的品种之一,山韭菜的复叶可以达到五十到六十厘米,叶片呈现出养眼的浅绿色,边缘有一圈尖尖的“牙齿”,叶片如果干枯,这圈“牙齿”很容易脱落。这类山韭菜也叫细叶山韭菜,特别容易感染病虫害,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对其喷洒药物。

长叶山韭菜

和山韭菜的区别就是复叶的长短不同,长叶山韭菜复叶的长度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厘米左右,大约是山韭菜复叶的三倍,宽度达到十五厘米左右,大约是山韭菜复叶宽度的五倍。长叶山韭菜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色彩亮丽有光泽,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野韭菜种类的介绍,看完后是不是对野韭菜有了新的认识呢?下面我们来了解野韭菜的药用价值吧。

野韭菜的药用价值疗伤

比如刀伤、烧伤、烫伤(如果是在野外受伤的话,找到野韭菜嚼碎或者砸碎后敷在伤口上便可起到一定的消炎解毒疗伤的作用)。

清热

野韭菜可以清热去火利小便。

治疗疾病

可以治疗不孕,乳肿以及淋巴腺结核等,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一般都是将其作为辅助性药物,并非药物的主要成分。

这下您知道野韭菜有几种了吧!相信您可看出来了,野韭菜不仅品种多,而且药用价值也高,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多多食用野韭菜哦!

竹类苗木竹织叶野螟的虫害防治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lesalisWalker)别名竹螟、竹苞虫、竹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分布于山东、河南以南各省,可以为害毛竹、淡竹、刚竹、苦竹等多种竹子。

幼虫吐丝卷叶取食为害,大发生时竹叶被吃光,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甚至使大面积竹子枯死,受害毛竹砍下后重量减轻35%-50%。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3mm,翅展28-30mm,体黄褐色,触角丝状,复眼草绿色。前后翅外缘具褐色宽带,前翅有横线三条,呈褐色波状纹,中横线中央部分断裂,中横线后段与外横线前段有一纵线相连接,外横线后段消失;后翅中央有一弯曲褐色斑纹。

卵:扁圆形,长0.8-1.0mm,淡黄色,中央部分厚,略呈半透明。数十粒聚集一起,卵块扁平、略近圆形,各卵粒呈鱼鳞状紧密排列。

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18-24mm,头部褐色;取食期间体呈绿色或淡黄色,体表光滑;老熟时体色变浅,呈灰白色,各节有淡褐色的毛片,入土化蛹前转为金黄色。

蛹:长12-14mm,橙色,腹部较细,末端有钩状臀棘数根。茧椭圆形,长约15mm,在竹苞内或表土上的为丝质茧,在土内做土质茧(以土为茧,没有丝)。

2、发生规律

1年1代,少数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过冬。翌年5月初过冬幼虫开始化蛹,蛹10-15天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需吸食花蜜才能交尾产卵,卵块产于嫩叶背面,呈鱼鳞状,卵3-5天孵化。初孵化幼虫取食竹叶上的表皮,2龄后吐丝卷叶躲在其中取食,并形成大的虫苞。幼虫在6月中、下旬为害,7-8月为害盛期,被害竹上虫苞累累,多达300余个,竹叶被食尽,竹枝发黄,直至10月仍可见少数幼虫为害,多数幼虫于10月份均在竹蒲头附近疏松表土上做土茧过冬。有少数幼虫在7月底化蛹,8月羽化成虫繁殖第2代。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结合竹林抚育,清除林间、林缘小灌木,减少蜜源植物;冬季削山松土,可以增加过冬幼虫死亡。

(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生物防治。

幼虫期林中施放赤眼蜂。大面积发生为害,可用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每hm2施药量375-525mL。离蚕区较远的竹林,可以喷Bt、白僵菌。

(4)化学防治。

在6月底发现幼虫苞叶时,可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竹林较密,可使用5-10%敌敌畏烟剂毒杀成虫和幼龄幼虫,每hm2用0.5-2kg,杀虫效果较好。

《野蛞蝓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