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在红掌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根腐病,如何防治根腐病是红掌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现将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病原菌与病症

病原菌根腐病由两种病原菌引起,一种是腐霉属Pythium)真菌;一种是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绝大多数种具有寄生性,寄主范围广,可以侵染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腐烂和死亡。腐霉属真菌大都腐生在土壤或水中,有的能寄生植物,引起幼苗猝倒以及根茎果实的腐烂等。

病症病菌侵染的植株,初期营养根先出现腐烂,茎叶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失去光泽,边缘通常会变黄且表现为下垂状,而根则呈褐色。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出现白色霉层。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病原菌、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观赏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三要素。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控制住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或流行,使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病害发生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病害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综合防治是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化学防治和栽培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建立一个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由于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能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的控制。因而适当地使用杀菌剂也是必要的。

预防性的栽培措施采用预防性的栽培措施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1)栽培前使用无病菌的基质,所用的基质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消毒;

(2)清除种植床及其周边地区的杂草;

(3)温室内尽量保持单一种类的花卉,避免种类混合,相互传播病虫害;

小编推荐

茶红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分布在全国各茶区,南方茶区受害重。染病株叶片稀疏,有的枯死。一般情况下,病株上萎凋的叶片附着在枝上,经一段时间才脱落。拔出病根有时可见根表生有白色至红色革质分枝状菌膜,后期变为暗红色至紫红色,剥开根部外皮可见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也有白色菌膜,木质部无条纹。根颈处或茎部常有平伏的子实体,也有灵芝状的。

病原Ganodermaapplanatm(Pers.)Pat.称平盖灵芝和PoriahypobrunneaPetch称褐卧孔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褐卧孔菌子实体初为浅黄色,后转红呈蓝灰色,平伏,紧贴在茎部或根颈处,厚3?6mm,边缘白色,较狭,被绒毛。菌膜暗紫褐色,毡状,厚3mm。担?子宽棍棒状,大小9一l0.54.5?5(m)。担孢子大小4?63.5?5(Ftm),亚球形至球形或三角形,光滑,无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长出营养菌丝通过伤口侵染根部。在茶园病根与健根接触即可传播。此外担孢子可借风雨传播。孢子从修剪的茎部侵染,后进入根部。该病病程相当长,一般侵染后经10年才显症。茶园残存的树桩及病根也会成为传染源;树势衰弱、地下水位高的茶园易发病。管理粗放的老茶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在林地或果园建立茶园时,要干净、彻底地挖除残存树桩或残根。砍伐遮阴树、林木前先作环状剥皮,使营养不下传,经几个月树桩养分用光后,再在低于地面30cm处砍伐,防止树桩外露。(2)发现病株马上挖掉,再用75%十三吗啉乳油进行土壤消毒,也可在病区四周挖隔离沟,两年后补栽。(3)药剂防治在病树基部挖一环形沟,深15?20cm,用75%十三吗琳乳油20ml对水2000ml,把1/2药液浇入沟内,覆土后再把余药液灌入,隔6个月1次,共4次。

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解说


镰孢菌是一个大的类群,有玉蜀黍赤霉(禾谷镰孢菌)、燕麦镰孢菌、茄镰孢菌和尖镰孢菌都是其侵染植物,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花生、番茄、茄子、洋葱、百合等植物的种子、幼苗、鳞茎等器官的侵染,引起腐烂,有的还侵入维管束,造成维管束变为褐色。

1、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最难以防控的流行性病害,小麦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极易流行。病菌属于禾谷镰孢菌,侵染小麦穗部引起穗腐和粒腐,侵染小麦茎秆引起茎基腐或杆腐,被侵染部位上后期湿度大的时候往往有粉红色霉状物;

2、草莓根腐:草莓根腐分为黑根腐、白根腐、冠腐、红中柱根腐、红心根腐等等,其中的黑根腐最难防治,因为其黑手有好几个复合捣乱,其中就包括尖镰孢菌、拟盘多毛孢菌、丝核菌,甚至还有线虫。主要症状是,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该病又俗称死秧。

3、茄枯萎病:是茄子重茬种植最大的障碍,至今还没有简便易行的方法。这种病害一般在茄子进入开花结果的时候开始显现,顶部叶片似缺水萎蔫,中午高温时明显,早晚恢复正常。植株下部叶片逐渐枯黄,甚至一半黄一半绿,剖开维管束也呈深褐色;

4、花生根腐:如果花生播种后萌发期间遇到低温连阴雨天气,镰孢菌就可以直接侵染花生种子,造成烂种;在苗期遇到这样的天气病菌直接侵染根系,造成主根先变为粉红色,逐渐变为褐色,小侧根枯死,拔下病苗,根系呈鼠尾状。植株生长迟缓且矮小,结荚少且小,如果腐霉菌也来凑热闹,就更惨了,根部腐烂+茎基腐烂+烂荚。

5、玉米茎腐和穗腐病:在玉米的生长后期遇到连阴雨时,镰孢菌侵染玉米茎秆或雌穗,引起腐烂。

不论是哪一种镰孢菌,在什么作物上侵染为害,其发生条件有三个。

第一个是土壤中由于连年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物,积累了很多的病菌数量;

第二个是作物本身抗病能力差,比如种子质量问题、施肥或浇水不当、播种过深、除草剂药害等等,造成作物整体或根系生长势下降,给病菌侵染提供了机会;

第三个是土壤条件不适合作物根系或地下器官生长,有利于病菌滋生和活动。比如过高的湿度和过低、过高的温度,土壤通气性差等。

知道了镰孢菌侵染造成根腐或其它部位腐烂的基本规律以后,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就不再困惑了。

一、尽可能的轮换茬口种植作物:和人吃饭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口感味道一样的道理,一种或一类植物对土壤里面的生态环境及矿物质营养也有着独特的吸收规律,比如洋葱喜欢磷和钾、玉米喜欢氮、番茄喜欢更多的钾和钙等等,但同一位置上的土壤中所含的矿质元素种类及其比例往往是固定的,一茬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带走了一部分它最喜欢的矿质元素,遗留下更多不喜欢的,实际上就改变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比例和平衡,这种改变就会影响土壤里面微生物菌群的变动,且这种变动会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而加剧。接下来种植的同一种植物就越发难以满足对营养的需求。这样一来,根系会越来越不好,其周围的有益微生物菌也会越来越少,有害菌随之增加,根部病害越来越严重。所以,要尽可能的少重茬;

二、适时播种,注意播种质量:看天气尽可能的选择天气晴暖的时候播种,症状质量好,播种深度适宜;

三、注意维护和改善土壤条件:比如有意识的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对营养需求上的特性,平衡施肥,增施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有益生物菌肥等等;

四、种子或秧苗药剂处理:多菌灵、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镰孢菌都有不错的防效,通过种子药剂包衣、秧苗栽植前用杀菌剂喷淋苗床、定植时用杀菌剂浇定植水等,都可以起到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

五、和杀线虫剂配合使用:茄子枯萎病、草莓黑根腐病,线虫是罪魁之一,在药剂防治的时候,结合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使用杀线虫剂,对这些病害的防效会更好。

石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石竹又叫中国石竹。以播种为主,一般多在秋天播种,11月份定植,第二年5月即可开花。喜日照,宜放在向阳处养护。生育期间保持盆土湿润状态为宜。如浇水过多,易烂根。约每隔10-15天施一次薄肥。自然花期5-9月。花后经修剪可以再次开花。石竹幼苗易患根腐病,因此播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并注意排水通畅,通风透光和施用少量草木灰。

石竹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植株染病后生长衰弱,病株上须根很少,叶片萎蔫。严重时根系全变为褐色,腐烂、根皮易剥离,植株全枯萎。

发生特点:病原属腐霉菌类。该病菌存活在土壤内的植物残体上,是重要的土传真菌,可危害多种植物,引起腐霉根腐病。在土壤或基质呈微碱性及湿度大时发病严重。摆放过于密集、浇水过多、通风不良等条件下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改良土壤或盆栽基质,调制成偏酸性;如果浇花用水呈碱性,则可用硫酸亚铁调制到偏酸性,并注意控制土壤的湿度。

(2)及时清理发病的植株并集中销毁减少病源。

(3)田间开始发病时,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数次,每次间隔7天

牡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牡丹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是牡丹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分布,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支根和须根染病根变黑腐烂。且向主根扩展。主根染病初在根皮上产生不规则黑斑,且不断扩展,致大部分根变黑,向木质部扩展,造成全部根腐烂,病株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植株萎蔫直至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Fusarium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有隔膜。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状,稍弯,顶端细胞短,具隔膜2-7个,多为3-5个。小型分生孢子多为椭圆形,单细胞,聚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假头状。厚垣孢子圆形或矩圆形,顶生或间生。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5-30℃,分生孢子在4%丹皮汁液中萌发率高。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厚垣孢子在病残根上或土壤中或进入肥料中越冬,病菌经虫伤、机械伤、线虫伤等伤口侵入。安徽铜陵栽培的丹皮多采用育苗移栽,机械伤口较多,造成2年生丹皮受害重。连作的丹皮田常出现大面积死苗,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发病亦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提倡与水稻轮作。

②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减少根部伤口。

③施用腐熟饼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

移栽时用36%甲基硫菌灵或10%多菌灵胶悬剂700倍液,适当加入微肥和肥土调成糊状,蘸根后栽苗。

(3)生物防治。用5406抗生菌菌种粉1kg/667m2,拌细饼粉l0-20kg施在栽植穴中有效。

花卉根腐病起因与防治


一、根腐病病原菌

有多种病原菌都会引起花卉作物的根腐病,给花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病原菌能够造成介质中的花卉幼苗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死亡,或者对成熟植株造成慢性或急性的根系腐烂。这些根腐病病原菌与具有特定寄主的锈菌、灰霉菌不同,通常它们能够侵染的植物种类范围很广。

在温室花卉生产的根腐病主要是由四类真菌和一些细菌所引起的。即腐霉菌、疫霉菌、丝核菌、根串珠霉菌和细菌类的欧氏杆菌等。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其农业防治及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不相同,应此判断是哪种真菌造成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1.腐霉菌

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腐霉菌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为他们产生的游动孢子要通过水进行散播或游动。尽管这些病原菌和土壤中其他病原菌相比不算是很强的竞争者,但是它们可以通过球形、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这些卵孢子也通常存在于患病组织中,检查这些卵孢子可以用来辨别病原菌。

腐霉菌引起的根腐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栽培容器内和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过多

地施用氮肥可以使病菌迅速繁殖生长。受到腐霉菌影响产生根腐的植株往往表现生长受阻,甚至萎蔫的现象。叶片表现灰暗,甚至发黄,近似缺氮的表现。几乎所有的作物发生腐霉性根腐后,都会表现出变色的症状,通常是从小的侧根或根尖开始变色,根系产生淡褐色的损伤,导致根的外层开始腐烂,只剩下很细的根的内层髓心。随着进一步发展,根系变成暗褐色甚至到黑色,且浸透水分。轻轻冲洗根系,则腐烂的病根很容易被冲掉。

在无土介质中也能发现腐霉菌,经加热消毒的土壤和无土介质都可很容易感染上腐霉菌,主要传播途径有:

使用不洁的工具、花盆等;

人或宠物在混合介质上行走;

在未经彻底清扫的种植床或上盆区地面上倾倒混合介质;

某些飞虫也能引起腐霉菌在温室间的传播。

土壤在消毒时,如果消毒时间太长或温度太高,那么这样的土壤一旦感染上腐霉菌,则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根腐现象,应为这时的腐霉菌几乎没有天敌。

一旦根部开始腐烂,腐霉菌就很难控制,应此必须以预防为主。措施是先将土壤加热至82℃,并保持该温度30分钟,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会将基质中有益生物也杀死,然后将消毒过的土壤进行遮盖和储藏,并防止其和未消毒的土壤接触受感染。商业用无土介质的贮藏也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如果用水塘水或流水灌溉,需注意入水管不应放置太深,以防水下部沉积物被吸入管内。如果灌溉水被腐霉菌污染,应在使用前对水进行消毒。对涨落潮灌溉系统的蓄水池要进行遮盖,防止植物残片进入。另外,对回流水进行过滤处理,以去除水中土壤和植物残片,使蓄水池免受腐霉菌污染。

对可能接触种植基质的苗床、上盆工作台、工具和器具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涨落潮灌溉系统的蓄水池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有腐霉菌病史的温室,应尽早在种植初期对温室进行消毒。生物类药剂可在移苗前、移苗时或移苗后加入种植基质使用,甚至还可在移苗前,直接被用来处理穴盘苗。但在使用生物类灭菌剂前后十天内,切勿使用化学杀虫剂。

为达到理想的防止效果,也许需要多次使用生物类药剂和杀真菌类药剂。某些腐霉菌还会产生抗性。当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效果不佳时,可换用其它产品。

2.疫霉菌

疫霉菌也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为两栖性真菌,兼性寄生或腐生,绝大多数是兼性寄生。高湿环境有利于疫霉菌的生长与繁衍,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可经风、雨、带菌种苗、土壤及灌溉水传播。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即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进一步再侵染,在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病菌的数量迅速上升,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病害流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也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情况下。

3.丝核菌

大多数的盆栽花卉容易受丝核菌的侵染产生根腐病。这种病菌广泛存在于未经过蒸汽消毒或药物熏蒸的土壤中。这种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显微镜来识别,应为其菌丝分枝成典型的直角。尽管它不能产生可经空气传播的孢子或游动孢子,但丝核菌能够产生一种坚硬的休眠状态结构,叫做硬化孢子,能够在植物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多年。

丝核菌很容易通过花盆或其他设备工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其他地方。丝核菌能够使根系、根茎甚至地上部分都产生伤害。最初,病根的发展是不连续的,产生浅褐色到深褐色的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连接到一起,从而使根系腐烂死亡。与腐霉菌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不同的是,丝核菌根腐病不出现腐烂的根系浸满水分的特征。根系被侵染后,病菌还会进一步向上侵染,引起根茎腐烂或茎部腐烂,且在病部组织常常形成纵裂。

4.根串珠霉菌

根串珠霉菌是一种土传真菌,能够侵染一些苗床植物。通过移栽、被污染的花盆、使用工具、未经消毒的土壤或某些类型的草炭,可能使根串珠霉菌传入到温室中。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根串珠霉菌能够产生念珠状的孢子。这些孢子很容易从一棵植株飞溅到相邻的植株上或者通过温室昆虫(包括蕈蚊等)传播。其休眠结构为厚垣孢子,它能够长时间在土壤中存活。虽然很多花卉植物都会感染上由根串珠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但在长春花、凤仙、紫罗兰上更为常见。患病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似缺氮症状。最初,患病植株有很小范围的根系变色,实际上,如果不通过显微镜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根腐。后来病株根系出现小的黑色病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黑色病斑逐步扩大。

5.细菌性软腐病

近几年来,由于细菌性枯萎病与软腐病造成的损失有所增长,其致病病菌主要是欧氏杆菌属的几个种类。细菌性软腐病能够侵染多种观赏植物,但在菊花、一品红等花卉上更为常见。这类病害在高温高湿或栽培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萎蔫或植物组织迅速腐烂。

小茴香根腐病识别与防治方法


小茴香根腐病,主要为害根部,造成死苗或烂根,严重时植株成片坏死,对产量影响很大。现将小茴香根腐病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引起幼苗萎蔫死亡,或者下部叶片先发病变黄,向上发展,致整株叶片黄化,病情发展缓慢,可延续至开花期。当主根及根茎部出现褐色病斑,坏死腐烂时,难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全株枯黄死亡。成株期发病,先是外部叶片萎蔫,然后全株萎蔫,未见黄化,而是青枯死亡。

根及根茎部发病初期多为红褐至黄褐色坏死,以后发展成褐色至黑褐色腐烂,根尖变褐黑色,很快全根变黑干枯。如若空气潮湿,病根容易拔起,发病部位产生少量粉红色的霉状物。

二、病原菌

小茴香根腐病是由腐霉类真菌引起的病害。

三、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有机肥带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浇水或耕作传播蔓延。苗期若高湿,易引起幼苗萎蔫死亡。若出现干早、低温等不适条件,病情发展缓慢,易出现黄化萎蔫型症状。中心病株一般在5月初出现,发病盛期5月中旬至中下旬。

开花结果期,气温25一30℃,天气干早,经田间灌水或降雨,出现高温高湿条件,病菌侵人4一5天即发病,易出现青枯蔫型症状,未见黄化而青枯死亡。中心病株6月初出现,发病盛期在6月上旬。小茵香根腐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成正相关,当月平均气温在23-25℃,田间湿度在80%以上,适宜小茴香根腐病的发生。耕作粗放,整地质量差,重茬及前茬为瓜类、甜菜、白菜发病重。高密度种植,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新开荒地,轮作了3年以上发病轻。

四、防治方法

1、与非伞形花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

2、采用高畦栽培,平整好土地、避免施用未腐熟肥料,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浇水后适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

3、土壤处理。播种前或移栽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50%利克菌、70%土菌消等)可湿性粉剂2~3千克,拌细土50~60千克,沟施或穴施。或者药液灌根,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在定植时浇灌定植穴,或在发病初期灌根,每株(穴)灌药液0.25~0.5千克。

4、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天达211610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1500倍液、或7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等,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顶腐病,俗称膏药顶,是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永年菜区发生比较普遍,而且越来越重。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减产20―30%。

一、发病症状。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变为暗褐或黑色的直径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缩,脐部凹陷,有时龟裂,果实变扁,果肉变甜。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皮柔韧、无光,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原因

1、水分供应失调的影响。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的。

2、缺钙的影响。多年连种,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

3、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

4、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第一水定植时和第二水花开始坐果时,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注意做到勤浇、浅浇。

2、选富含有机质土层厚,保水强的砂壤土种番茄。土壤缺钙时,亩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千克均匀均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

3、避免施氮肥过多,特别是速效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

4、发病时,用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用口服钙片喷施。

芦荟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芦荟根腐病发生时,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现水渍状病变,后呈褐色腐烂。病情扩展迅速并可延及茎部,致植株萎蔫、失绿乃至死亡。

病原

Pythiumultimum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大小19~24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m;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靠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m);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m,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发病后病菌主要通过病健株的接触和菌丝攀缘扩大为害。病菌在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最后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该病在温暖多湿的年份和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肥料带菌传播病害。

(2)高垄栽培,适时适量浇水,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进行,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间湿度。

(3)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应马上撒些生石灰灭菌。

(4)发病初期用20%二氯异氰脲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mL。

紫苏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发病症状

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菌为Fusarium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发病规律

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病原

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杉木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杉木根腐病是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林新出现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洪雅、峨嵋、乐山、雅安、荣经、天全、邛崃、都江堰、彭县等地的宜杉林地。

宜杉林地上的杉木根腐病,多为害10年生以下的幼树,从造林的当年即有发生。发病杉株先是主、侧根的根尖和吸收根坏死腐烂,继而针叶失绿变黄,生长减缓。随着病根数量增多和根系腐烂程度加重,黄化针叶逐渐增多,以致整株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病根受害处初呈褐斑,后扩展可环割病根,皮层腐烂,木质部变色。在病健交界处偶尔形成愈伤组织,病斑不再扩展。根颈和病根未受害处往往长出灯草状的水根或正常的次生根系。若次生根系继续受害死亡,针叶则明显黄化。若次生根系不受侵染或侵染较轻,黄化症状暂时稳定,甚至出现回青转绿的隐症现象。早期病株的隐症现象一年中可以反复多次出现。

初期针叶失绿变黄,自叶基向叶尖发展,叶质变软,如无其它病菌侵染,病叶不出现病斑。最后病株由下往上黄化,由内向外发展,3到4年后,整株黄化枯死。

病株在林地上初呈单株或丛状分布,后逐渐蔓延,这与因立地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成片出现的生理性黄化有明显区别。

病原

杉木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终极腐霉(PythiumultimumTrow.)的菌丝无色,初期无隔,老的菌丝有隔,直径1.3~5.5m,近45分枝,分枝处不细缩或稍细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的菌落花瓣状,气生菌丝体白色,初茂密,后变少。

孢子囊梗与营养菌丝无区别。孢子囊顶生,偶间生,常为球形,直径12~28.8m,平均19.2m,少数桶状20~27.5m13.8~18.8m,壁薄,易脱落,萌发成芽管,不产生游动孢子。

藏卵器球形,17.5~22.5m,平均19.6m,内生一个卵球。卵孢子黄色或黄褐色,球形,直径13~18.9m,平均15.1m,不充满卵器,壁厚,近无色。雄器单个,极少两个,近无柄,与卵器同丝,典型的为棍棒状弯曲,贴近卵器。病菌寄生在杉根皮层细胞内,呈泡囊状、灌木状或卷曲的粗壮菌丝,有时在杉根皮层细胞内可见到卵孢子。

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38℃,最适温度24~28℃,最适pH5.0~6.5,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花椰菜黑腐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黑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是花椰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为确保花椰菜的生长,应及时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一、发病症状

幼苗期受害,子叶出现水浸状,逐渐变褐、枯萎并蔓延至真叶,叶脉呈长短不齐的小条斑;成熟期发病重,主要危害花椰菜叶片,多从叶缘向内扩散,形成V形黄褐色病斑,后叶脉变黑,叶缘出现黑色腐烂,边缘产生黄色晕圈,并向茎部和根部扩散,使茎部、根部维管束变黑,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严重时菜株枯死。

二、综合防治技术

1.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种子,用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浸种15分钟,洗净晒干后播种。

2.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10克与适量干细土拌匀,1/3撒在畦面上,2/3用于盖籽。

3.轮作换茬。重病田可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菌源。定植前深翻晒地10-20天,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4.肥水管理。幼苗定植、缓苗,要施足苗肥,植株生长期间要追肥2-3次,防止植株早衰,增强其抗病性。切忌大水漫灌,以减少病菌传播蔓延的机会。及时中耕除草。

5.防治害虫。害虫除直接造成损失外,还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如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猿叶甲、地蛆等。

6.清洁田园。花椰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根败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整地晒田,减少菌源。

7.药剂防治。田间出现黑腐病中心病株后应及时防治,可选用14%络氨铜水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代森铵水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重病田可视病情适当增加施药次数。

香榧紫色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紫色根腐病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和我国各地。它主要危害松、芒果、蕃薯等100多种树木、果树和农作物,是常见的根部病害。树木(果树)受紫色根腐病病菌危害后,导致植株死亡;蕃薯受紫色根腐病病菌侵害后(当地农民称网筋蕃薯),能使整个蕃薯腐烂。

1、发生症状

先是幼嫩的细根染病腐烂,后扩展到粗根。5月初,病根表面布满紫褐色网状菌丝束或绒布状菌丝体。后期,菌丝体中有紫褐色颗粒状小菌核。病根皮层腐烂,容易剥落。病根木质部也呈紫褐色。病害扩展到根颈部后,菌丝体继续向上蔓延,裹着干基。病株随着根部腐烂的加重而逐渐枯死。

香榧树树龄在50年以上,如侵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后,也不易引起植株枯死,但会出现不正常的落叶;树龄在20年-50年的香榧树,感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后,当年或数年时间,部分植株会枯死;香榧树的幼树或刚造林的苗木,侵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后,数月或当年植株就会枯死。

它的病原是真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中的紫色卷担菌[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pat.]。菌丝体在病根周围集结成菌膜或菌索,紫红色。担子无色,圆筒形,有三个隔膜。无性世代常形成菌核Rhi-zoctoniacrocorumFr.。

病菌以菌丝体、菌束或菌核随着病根在土壤里越冬。菌核在土中可成活多年,当环境适宜时,发生菌丝体,侵染树木(果树)幼根,遂使根部腐烂。菌丝束能在土中或地表蔓延,当接触到健康树木(果树)根部后即直接侵入。同时,病菌通过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或病残组织的转移也会传染。

病害在4月发生,整个生长季节都可感病,7-8月份仍是发病盛期。病害在低洼潮湿、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株树先发病后,它就成为该病害的发病中心。

2、防治方法

首先,对香榧林地调查,对现有香榧林地进行实地查看,有没有香榧树枯死或不明原因的落叶现象,如有的话,再经挖根部查看,确定为紫色根腐病病菌所致,即为发病中心。要立好标志,做好记录,按照现场划定发病范围。

其次,对香榧造林地调查,通过民间访问调查,确定的香榧造林地,以前有没有发生过网筋蕃薯现象,有的话,一般不能作为香榧树造林地,要进行调整;或造林前要严格做好土壤消毒。

第三,做好处理工作,对枯死的香榧植株,要连根挖起,集中烧毁;挖树后的土坑内要进行消毒。发现用网筋蕃薯喂过猪牛羊等牲畜的,其栏肥上山使用前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方法:把栏肥堆放在空地上,一层栏肥后用药液喷湿,再放一层栏肥,再用药液喷湿,。后覆盖薄膜、稻草。堆放半个月至一个月后,方可上山使用。

第四,香榧造林地准备工作。香榧树的根系属肉质根,俗称兰花根,如遇土壤过湿或排水不良处容易烂根,轻则影响植株生长,重则植株死亡。所以,造林地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香榧造林地;造林地是遇粘重土壤的平地或低洼地,对挖好的植树穴(尤如一只碗),一定要在地势低处从碗口到碗底挖条沟,后覆上松土,使碗内不积水,以利植株健康生长。对挖好的植树穴要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同时,做好香榧幼林地铺盖青草或稻草,以保土壤墒情,防止旱情。

第五,进行药物防治,防治时间应在发病前,即3月中旬到4月中旬,天气晴朗,隔一周时间用药液灌浇一次,连续防治二次。经试验证明,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石灰水,或1%硫酸铜液,或1%波尔多液,或5%菌毒清100倍液等防治真菌类的农药均可防治。

施药液时,在病株根部周围,挖数条不同半径的环沟或辐射状条沟,深及见根,用农药液进行灌浇,灌浇时可分数次灌浇,让根部充分承受药液消毒,后覆上松土。

《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红掌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