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枇杷常见侵染性病害的病症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枇杷常见侵染性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叶斑病Zw59.COm

叶斑病包括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引起早期落叶,使树势衰弱。灰斑病还危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多从嫩叶气孔或果实皮孔及伤口侵入。在温暖潮湿环境易发生,1年可多次侵染,梅雨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搞好排水、修剪和清园,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春、夏、秋、梢抽生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

2.树干腐烂病

该病初时多见于根颈贴近地面处的韧皮部变褐,病部树皮开裂起翘,逐渐扩大,也有往上蔓延至树干、主枝上的,严重时波及根颈四周,植株死亡。郁闭潮湿的枇杷园发生多,常见于朝西一面,和太阳曝晒有关。此外,嫁接苗的接合部也易发生该病。由土壤和病部组织病菌,病菌从伤口入侵。

防治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现病斑,及时刮净病皮烧毁,涂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外缚草泥绳或涂水柏油保护伤口。刮病部后涂0.005%的赤霉素(920)加粪土,或用1∶4纯碱水擦洗,再涂波尔多浆,对伤口愈合效果也较好。

3.胡麻色斑点病

胡麻色斑点病主要危害苗木,造成大量苗木枯死,俗称苗瘟。初发病时,叶上出现黑紫色小点,后成灰白色病斑,连成大病斑,叶枯脱落。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侵染适温10~15℃,超过20℃明显下降,多湿的梅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排水和清除杂草。及时剪除病叶,拔除烧毁重病苗。流行前和发病初喷2~3次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苯来特1500倍液。

4.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引起果实腐烂。先在果实上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果面凹陷,病斑上发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迅速扩展。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由风雨和昆虫传病。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肥水和土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加强清园工作,减少病源。上年发病重的果园,于果实将转色时用0.5%~0.6%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喷1~2次,以保护果实。

5.白纹羽病

白纹羽病在排水不良的果园或种植过深易发生。梅雨季节土壤中病原菌侵入根部形成层和木质部,造成根系腐烂,地上部枝叶枯萎。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一般是土壤带菌。

防治方法: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加强清沟排水和培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挖除病株掘除病根,进行土壤消毒。轻病树可在主干周围地面淋施70%甲基托布津,每株320克,或苯来特160克,在5~6月和9~10月间施药。主根病部应刮除,上述药液洗根,然后覆土。

扩展阅读

怎样防治苗木侵染性病害


常见的苗木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这类病害发生快,互相传染,常造成缺苗断垄,要注重防治。

1、栽培防病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不在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作苗圃,苗圃地要有相应的排灌设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注意播种深度,盖土不过厚,使种子能迅速萌发出苗,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满足苗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使苗木健壮生长。

2、种子消毒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弱种,因弱种发芽率低,而且往往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用0.5%的福尔马林液喷洒种子,拌匀后覆盖堆焖2小时,然后摊开,待福尔马林气体跑干净后再行播种。或者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湿4~6小时,然后放入49~50℃的温水中浸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播种。

3、土壤处理在播种前2~3周将土壤耙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毫升对水1~3公斤(加水量随土壤湿度而定),浇湿后覆盖薄膜4~5天,揭膜后约经2周待药挥发完再播种,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或70%三氯硝基苯等杀菌剂,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加拌干细土10~15公斤,拌成药土,在播种前先将三分之一药土均匀撒施作垫土,播种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药土作为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4、药剂治疗对于根病,如果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拔除后可喷铜氨合剂消毒。其配方是:硫酸铜2份、碳酸铵11份或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24小时。使用时取1份药加400份水喷施,7~10天后再喷一次。喷药后土面湿度过高时,可撒草木灰降低湿度。对叶斑病等地上部病害,可选用1%波尔多液、50%代森铵、代森锌等杀菌剂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直至控制住病害为止。

法桐幼苗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法桐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法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法桐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①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②多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③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公斤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④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

播种时要将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1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

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苗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公斤,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公斤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公斤,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也可用铜铵合剂喷施治疗。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病害循环(diseasecycle)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体表的阶段。

1、指病原物越冬、越夏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

田间的病株

土壤

粪肥

昆虫

温室内或贮藏窖内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

休眠

腐生

寄生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2、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1)人为传播

(2)气流传播

(3)昆虫传播

(4)雨水和流水

3、病原物和寄主接触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

1、侵入和抗侵入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入阶段。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3)寄主的抗侵入

2、展和抗扩展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incubationperiod)。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3)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藏

(4)寄主的抗扩展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3、发病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体中进行再次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primaryinfection)和再侵染(secoudaryinfection)。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引起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非侵染性病害最普遍的表现是黄化、花叶、畸形、落花、落果等其他不正常的表现,有时也表现为落叶、枝枯和叶片上的枯斑等现象。没有病征,而且通常是全株性的。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主要有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失调、光照失调、生境遭受污染和破坏这五个方面。

一、营养失调:土壤中缺少某些营养物质就会植物就会患缺素症,引起失绿、变色、变形和组织坏死。

(一)缺镁(Mg)症:叶片脉间黄化,从老叶叶尖开始,叶片出现坏死枯斑。常在酸性土及轻沙土的果园发生。

1、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叶上,尤其以挂果多的老年树,其结果母枝的老叶为甚。最初表现为老叶顶端及两侧的叶片出现轻微的黄化,主脉附近少许叶片呈绿色,严重时仅叶片主脉基部呈楔形绿色区、其余部分黄化,甚至全叶黄化,提早脱落,新梢不能正常转绿。

2、防治方法:

(1)在酸性土壤,按1吨/公顷或1-2公斤/株的用量增施钙镁磷肥。

(2)在各次新梢抽发前及叶片转绿前分别喷1次0.5%硫酸镁或硝酸镁肥,或每株施100克硫酸镁。

(二)缺铁(Fe)症:症状类似于缺镁,但先从幼叶开始,叶片黄化甚至白化,常发生在碱性土壤内。有时可导致顶叶脱落,出现梢枯现象,亦称黄化病。

1、症状:初期新梢顶叶呈淡绿色,幼嫩叶叶尖失绿,进而叶脉间的叶肉黄化,仅叶脉网状绿色,叶片失绿黄化失去光泽,与严重缺氮症相似,但同树老叶仍为正常绿色。叶片早落,果实变小,幼果果皮绿色变淡。刺桐、法国梧桐、苹果、桃等都是对缺铁很敏感的树种。

2、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是解决缺铁症的有效措施。

(2)发病初期,喷0.2%硫酸亚铁加0.1%柠檬酸液,或加0.3%柠檬铁铵有一定效果。

(3)在紫色土中施入硫磺粉,也可促进根系对铁的吸收。

(三)缺氮(N)症: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少,叶小、窄而稀疏、色淡或黄化、早落,在酸性强、腐殖质缺乏的土壤中容易发生缺N现象,砂质土上长期大雨也容易引起幼树缺氮症。

1、症状:从叶脉间到全叶黄化,且先从老叶或下部叶片出现症状,然后向上部叶片或嫩叶发展,最后直至整个树冠黄化,老叶叶脉及叶柄可现微红色。

2、防治方法:

(1)苗期管理:进行移植,对侧根少的树种,可进行2次切断主根移植。

(2)在生长季节,追施尿素、硝酸胺等氮肥。

(3)喷洒0.3%0.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

(四)缺钾(K)症:老叶或下位叶先发病,发病初期,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开始发黄,逐步向叶片中部发展。常在砂质土或有机质少的土壤的果园发生。

1、症状:叶缘卷曲或叶片扭曲畸形、不规则黄化,最后叶尖和叶边缘焦枯,叶中还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斑点。新梢长势弱,果小而皮厚,味淡而酸。若严重缺钾,嫩叶也会发生症状。同时,根系发育不良,根细弱常呈褐色。

2、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实行配方施肥。

(2)生长期用喷施0.5%硫酸钾数次,或冬季、初春每株根施硫酸钾120-150克。

(五)缺锌(Zn)症:生长受抑制,容易发畸形,表现为叶丛生成簇状或小叶病(如桃树小叶)。常在酸性砂质土及轻沙土的果园发生。

1、症状:植株新枝节间短,叶片变小且呈黄色、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小枝顶枯,根系发育不良,结果少,果实偏小、僵硬,汁少味淡。

2、防治方法:

(1)在新梢抽出1/3-1/2时和叶片转绿前,叶面各喷1次0.2%硫酸锌+0.1%熟石灰,或在春芽萌发前1个月用3%硫酸锌注射树干。

(2)施用石灰调整土壤至微酸性,并可在树盘内株施100-150克硫酸锌。

(六)缺锰(Mn)症:发病初期叶片黄化症状与缺锌相似,且缺铁症状常隐藏于缺锰症,因此缺锰症不易判断,常被误为缺锌症。春季早旱容易发生缺锰症。

1、症状:缺锰症黄化程度较轻,主、侧、细叶脉附近叶肉多不黄化,且新梢叶片大小正常。如苹果树缺锰时,新梢中部叶片开始失绿、向上部叶和下部叶扩展,从叶缘向叶脉发展,叶片大部分变为黄色,但主脉和中脉为绿色,且较缺铁颜色深。

2、防治方法:

(1)叶面喷施0.3%硫酸锰,或0.05%高锰酸钾,或0.3%硫酸锰加0.1%熟石灰。还可用0.3%的硫酸锰涂抹枝干。

(2)需施用石灰调整土壤至微酸性,并可在土壤内每株施放50-100克硫酸锰。

(七)缺钙(Ca)症:嫩叶卷曲或嫩芽枯死,病状多表现在生长点附近。土壤中大量施用酸性化肥或土壤中钾、硼元素含量过多,在干旱时造成元素不均衡,易诱发缺钙症。

1、症状:缺钙时,表现为植株矮小,未老先衰。新梢幼叶先出现症状,嫩叶的叶缘处先产生黄色或黄白色,主、侧脉间及叶缘黄化,但主、侧脉及附近叶肉绿色,嫩叶窄小黄化,不久脱落;幼叶卷曲而脆弱,叶中有坏死组织,叶面黄化产生枯斑。根尖和生长点细胞逐渐死亡而导致组织腐烂,严重枝条端部枯死。病果小而畸形,有的植物果实顶部腐烂,生理落果严重。常在酸性土和砂质土的果园发生。

2、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料,少施含氮和钾的酸性化肥;酸性土壤施用500-800公斤/公顷的石灰来调节土壤酸度。

(2)喷施钙肥,刚出现症状时在新叶期树冠上喷施0.3%磷酸氢钙或硝酸钙溶液。

(八)缺硼(B)症:顶梢或分生组织分解死亡,叶片增厚、易碎。多在土壤含钙过多或施石灰过多的果园发生。

1、症状:最明显的症状是生长点死亡,不能形成或形成不正常的生殖器官;其次是根系腐烂,形成心腐病和落花落果。发病嫩叶上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水渍状斑点,叶小畸形,老熟叶片叶脉肿大,主侧脉木栓化,叶尖向内卷曲,易脱落,枝条干枯;幼果皮出现白色条斑,果变形、小而坚硬、皮厚汁少,严重时大量落果。

2、防治方法:

(1)施用含硼较高的草木灰或种植绿肥(如藿香蓟)。

(2)在花期、幼果期喷施1-2次0.2%硼砂或硼酸来防治。

(九)缺磷(P)症:生长受抑制。

1、症状:叶片深绿灰暗无光、具紫色,老叶先发病;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幼芽及根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根细弱而长,侧芽成休眠状态或死亡。成熟推迟、果少而小。

2、防治方法:在植株开始出现症状时,对叶面喷施1%的过磷酸钙澄清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0.6%1.0%的磷酸胺水溶液23次,间隔时间710天。

二、水分失调

(一)水少:干旱可致植株地上部分焉萎,叶尖、叶缘或叶脉间枯黄,早期落叶、落花、落果,可使木本植物的叶子黄化、红化或产生其他色变,随后落叶。受旱害植物的叶间组织出现坏死褐色斑块,叶尖和叶缘变为干枯或火灼状。严重时可引起树木(尤其是苗木和幼树)发生萎焉死亡。受旱树木枝条下部小枝和叶片先死、逐步发展至梢部,当植物因干旱而达永久萎蔫时,就出现不可逆的生理生化变化,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二)水多:因根部窒息而引起根部变色腐烂,地上部分发黄,花色浅。涝害的症状是叶子黄化、植株生长柔嫩,根和块茎及有些草本茎有胀裂现象,有时也可使器官脱落。

三、温度失调

(一)高温:引起灼伤。

1、症状:植物在高温下常出现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破坏,叶片上出现死斑,叶色变褐、变黄,未老先衰以及染色体配子异常,花序或子房脱落等异常生理现象。植物和干热地表接触可造成茎基热溃疡,使苗木茎基部出现萎缩、倒伏等现象。高温还可造成氧失调,如由土壤高温高湿引起的缺氧,可使植物根系腐烂和地上部分萎蔫。强烈的日光亦可灼伤树皮引起茎腐。

2、防治方法:可采取遮荫及用水灌溉等方法降温。

(二)低温:对作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

1、症状:冷害的常见症状是色变、坏死或表面出现斑点;木本植物则出现芽枯、顶枯,自顶部向下发生枯萎、破皮、流胶和落叶等现象,如低温的作用时间不长,伤害过程是可逆的。

冻害的症状是受害部位的嫩茎或幼叶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转褐色而组织死亡;也有的整株成片变黑,干枯死亡;还可造成乔、灌木的黑心和霜裂、多年生植物的营养枝死亡,以及芽和树皮的死亡等。冬春之交昼夜温差大,可使树干阳面发生灼伤和冻裂,如毛白杨破腹病。

2、防治方法:白涂剂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和冻伤的有效措施。

四、光照失调

(一)缺少光照时,植物常发生黄化和徒长,叶绿素减少,细胞伸长而枝条纤细等现象,并提早落叶落花,阳性植物尤为显著。

(二)强光下则可使阴性植物叶片发生黄褐色或银灰色的斑纹。急剧改变作物的光照强度,易引起暂时落叶。

五、生境遭受污染和破坏

可分为四大类:土壤毒化、空气污染、酸雨以及人为破坏。

(一)土壤毒化

1、多盐毒害:又称碱害,是土壤中盐分,特别是易溶的盐类,如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等过多时对植物的伤害,其症状是植株萌芽受阻和减缓,幼株生长纤细并呈病态、叶片褪绿,不能达到开花和结果的成熟状态。

含盐碱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也低,使营养元素的吸收比例下降。土壤碱性强,使钙和根系分泌物中和,阻碍了铁的溶解吸收,引起黄叶病。土壤pH值低于5.5时易使铝、铁、锺等变为可溶性而导致过量,而磷、钙则贫乏,当pH值下降到4以下时,这些元素可溶性的过量和贫乏对园林树木的根系常造成毒害。

多数树种根系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5-7.5,对硝化细菌(pH6.5),固氮菌(pH7.5)生长有利,耐酸性土壤的园林树木pH值也不应低于5.0,例如:柑桔,pH5.0-6.5时根毛生长最好。通常把适宜在pH6.8以下的土壤中生长的园林树木称为酸性植物,如山茶、棕榈、提子、柑桔、杨梅、批把、栾树等。

2、元素过量:

(1)硼过量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量减少;叶缘卷曲、变黄白;叶片相对透性增大。硼过量时,其下部叶的中毒症状和生理变化比上部叶明显。用锌肥就可以解决硼过量的问题。因为锌在植物体内与硼是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利用的平衡体,当硼缺乏时,锌可以暂时的替补硼的作用,当硼过量的时候,只要提高锌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就可以共同地提高二者的作用而表现出增产作用。反之亦然。还可增施施氮肥平衡,尤以硝酸钙最佳。还可灌水淋洗土壤,酸性土壤还可施用石灰,但土壤pH不要超过6.5。

(2)锰过量:症状发生在老叶上,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叶形变小,叶缘黄化并出现褐斑坏疽,严重扩及叶脉及叶柄,造成异常落叶,出现顶芽死亡等生理必缺钙现象。可用硅肥解决猛过量的问题。还可结合施有机肥,增施石灰。

(3)铜过量:有时会出现缺铁失绿黄化症状,或引起树皮开裂和流胶。土壤中的铜浓度提高至某一阀值时,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出现部分落叶,果实变小,产量降低。严重时,发生大量落叶,大量落叶时,先是老叶脱落,许多小枝枯死,并引起减产、枝梢枯萎,甚至全树死亡。铜的毒害首先表现为对根的毒害,根系生长受抑制,根系发黑,无侧根发生或出现狮尾根,侧根增粗而呈褐色,严重时根腐烂死亡。作物和苗木有叶片发黄、叶片细小、普遍失绿,植株不同程度弯曲、倒伏现象。此外,还抑制果树新枝的生长。当铜过量时,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溶液,结合地面施石灰,将土壤pH值提高到7左右。或施用过磷酸钙等含磷或含钙的肥料,可降低铜的毒性。对铜过量土壤可种植我国原生的铜耐/富集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splendensL.)、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等植物。

(4)铝过量:含量多时可抑制铁、钙的吸收,并强烈干扰磷代谢,阻碍磷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转,还会抑制根的生长,使根尖和侧根变粗呈棕色,地上部生长受阻,叶子呈现暗绿色,茎呈现紫色。使苗木根尖弯曲、呈不规则的勾状,根冠脱落或使根的表皮细胞体积变小;使幼苗茎高生长受到抑制,使幼叶变小,沿叶缘卷曲,叶片变黄。N、P、Ca对铝离子具有拮抗作用。苹果酸根、草酸根、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减轻铝毒害。

(5)铁过量: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阻碍锰的吸收,容易引起缺锰。叶片主要表现在老叶尖端出现白色,严重时,出现红褐色锈斑、坏死斑点(出现小孔),叶片和果实异常脱落。施用碱性肥改变土壤PH值,叶面喷施浓度为0.05%~0.1%硫酸锰可减轻症状。

(6)锌过量:生长发育受阻,还会阻碍铁、锰的吸收。锌中毒时的植物表现:植株矮小,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黄化,叶片收缩上卷,严重时枯死。土壤锌过剩时,在土壤pH高的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以施用过磷酸钙为宜。pH值低的酸性土壤用石灰较好。施后,应浇水或灌溉,促使过磷酸钙或石灰的溶解,加快解毒作用,并可淋洗和稀释土壤中锌的作用。磷对锌有拮抗作用,可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钙,松土引进蚯蚓,利用紫花茉莉(MirabilisjalapaL.)持续提取土壤中的锌。

(7)钙过量:土壤中钙过多时,土壤呈碱性,使锰、铁、锌、硼等营养元素成为不能被树体吸收利用的状态,易诱发这些元素的缺素症。叶片含钙量超过6%为钙过剩。应施用硫酸铵、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

(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既可以引起病害,也可以造成急性伤害、慢性毒害和削弱植株的生长势。

1、二氧化硫:当空气中含硫量大于0.05ppm时,就可以对植物造成毒害和伤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

由气孔侵入。针叶树针叶从先端开始发黄枯死,阔叶树叶脉间先为水渍状失绿斑,后期变为褐色或灰白色枯斑,病、健交界处明显,受害植物生长降低或停滞,严重者全株枯死。常绿阔叶树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大于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女贞、剌槐、垂柳、银桦、夹竹桃、棕榈、法国梧桐等抗性较强。雪松、柑橘对硫化物敏感。

急性中毒伤害时呈现不规则形的脉间坏死斑,伤斑的形状呈点、块或条状,伤害严重时扩展成片。嫩叶最敏咸,老叶的抗性较强。

2、氟化物:氟化物的毒性是二氧化硫的1020倍。空气中的氟化物主要来源于炼铝厂、磷肥厂、钢铁厂、玻璃厂等。植物对氟化物的敏感性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低水平氮和钙的条件下,坏死现象较少发生;在缺钾、镁或磷时,则影响特别严重。女贞、垂柳、剌槐、油茶、银桦、油杉、夹竹桃、白栎、苹果等抗性较强,桃、枣、板栗、杨树、柑橘等对氟化物敏感。

针叶受害后,由顶部向基部坏死。阔叶树受害后,一般在叶尖和叶缘出现红棕色病斑,然后扩展,脉间可形成穿孔。病、健组织间分界明显,交界处有一棕红色带纹。严重时,坏死组织成片脱落。

3、臭氧:空气中来自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厂的碳氢化合物与在紫外线辐射下的氮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臭氧浓度在0.050.07ppm时持续2至4小时,便开始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受害植物叶片栅栏组织被破坏,原生质分离。有时会在嫩枝或嫩叶上产生白色散生性的斑点,有时叶片在夏末即可全部落光。

4、氯气。对植物的叶肉细胞有很大的杀伤力,能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褪色伤斑,严重时全叶漂白、枯卷甚至脱落。受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无明显界线,同一叶片上常相间分布不同程度的失绿、黄化伤斑。

5、氨气。在高浓度氨气影响下,植物叶片会发生急性伤害,使叶肉组织崩溃,叶绿素解体,造成脉间点、块状褐黑色伤斑,有时沿叶脉两侧产生条状伤斑,并向脉间浸润扩展,伤斑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界线。

6、乙烯。低浓度乙烯是植物激素,但浓度太高会抑制生长,毒害作物。棉花最敏感。行道树和温室作物也常受害,产生缺绿、坏死、器官脱落等症状。

(三)酸雨:PH值低于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酸雨PH值可降至4.5PH左右,有的甚至可达1.5。

酸雨通过低PH和硫酸根、硝酸根的毒性直接破坏表面蜡质层,使组织中的钙离子和钾离子淋溶而影响新陈代谢,叶片受伤,破坏叶缘产生很多污斑,叶片变黑;慢性症状会使叶片出现白化,不时落叶。酸雨还可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四)人为破坏

人为破坏对植物施加的影响通常大于微生物病原菌和害虫。

1、建设类危害:主要表现为侵占植物空间,损伤根系,地面硬覆盖造成根部呼吸困难和窒息等。造成萎蔫,落叶,枯枝,甚至死亡的现象。

2、施肥和农药使用不当引起的毒害。药剂浓度过高、剂量过大,容易产药害。急性症状表现为:焦枯,变红,变褐,落叶等;慢性症状表现为:叶畸形,茎叶硬化,根系异常分枝,肿大等。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是;病原生物可向各种方向在一定条件下由点到面、传播英延,因此侵染性病害是在具有病原生物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系统传染过程而产生的。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病原、传播、侵入寄主和发病四个

过程。

1.病原物的来源

主要是指寄主被侵柒以前病原物存在的场所,也是植物发病的起源池为此,了解和举捏病原物的来源,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1)病株发生病害的植株称为病株,是病原物的寄主帜又是产生病原物的基地。因此病株不仅是当年的病原物的来源,而且是病原物休眠、越冬的场所。很多病原物可以在休眠或枯死的病株上潜伏越4,翌年再蔓延危害,所以处理病株,清洁园圃等都是消灭病原物来源防止发病的重要措施。

(2)种子很多病害是由带病种子传授的,有的病原物潜伏在种子内部,有的病原物附着在种于外部,有的混在孙广之间,如线虫病的虫樱、英丝子的种子等常和种子混杂在一起s以上三种带病的种子,均能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田J.L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

(3)土壤病原体和病株的残体,都很容易落到地面,混入土壤,有的即以土壤为存在场所,并可越冬继续保持侵染能力,例如很多真菌的冬袍子、苗核导可以在土壤里生存很久,有些经过多年还有生命力。

(4)肥料用病株制成的堆肥,如未经充分发酵就有可船台有很多话的病原体。此外有些病原苗随着饲料,通过家畜的消化道而混在粪便中。还有一些病原油可以在肥料中生活和繁衍。因此堆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2.病原物的传帽

任何一种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帆都能借各种途径进行传摄。有些病原物能借本身的运动进行传汛例如:真菌的游动袍子和生有鞭毛的病原细菌在水中均能游动,病原线虫也能蛹行。在环境因素动力的传播中,风力、水力、昆虫的活动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3、病原物的人摄

病原物通过以上种种传格途径接触奇主核物后,在适宜的条件7,开始入侵镇物组织中,其入侵方法因病原物种类而异,主要有伤口入侵,自然孔入侵和穿透入侵王种。

(1)伤口入侵植物表皮破伤以后,很多病原寄生留和病毒等可由伤口入侵。由伤口入侵后,生长在孔的组织上,而后再蔓延到活的组织中。因此保费植物不受益少受伤害,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2)自然孔的入侵有些病原物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花柱等自然孔入侵。

(3)穿透入侵很多病族构,能宜接穿进窃主表皮面入倪例如线也是以锋利的吻针刺破表皮入侵。

4.宙主关系的建立和病宫症状的出现

病原体入侵寄主体后的第一步即为生长扩民这种扩展可能引致两种结免一种是由于密主植物的强烈抵抓致使扩展中止;另一种结果是病原物战胜了种种抵抗,与寄主植物建立寄主关系,在一定部位上织范。病原构在寄主体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使寄主植物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病原物从侵入寄生到症状出现,要经过一段潜育期,窃主植物由于病原物的寄生,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首先51起生理机能的失讽继而51起组织结构上的改变,最后在植株上表现出种种症状。症状不仅显露在外表,同时也出现在内部。各类病原物所致酌症椒区别很大,总的说久其茵性病害症状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在病组织中即可发现茵丝体,后朗在发病部位上往往出现由真菌繁殖体所构成的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颗粒和肢状抱子氓等。纫茵性病害在受害部位内能观察到病原纫鼠但外部一般很难看到症状,只有在颧湿的气候T,后期病部湿润或涌出细菌流浓。病毒病害一般是散发性的病害。线虫病富有较明显的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所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体上可以看到寄生的植物体。

症扰的出现,主要表现是粉霉、黑粉、斑点、枯萎.腐烂、褐色、救叶、倡果、癌肿、脱落、疮颓、畸形等。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


常见的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1.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2.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g。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3.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g、代森锌5g,混合后再与12Kg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4.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Kg,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子,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半到一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亩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Kg,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Kg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Kg,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

姜科植物的常见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姜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茎短,有匍匐的或块状的根茎的特点。姜科植物很多种类是重要的调味料和药用植物,还有许多民间应用的中草药、纤维植物、香料和美丽的观赏植物,有着不小的价值,下面介绍一下姜科植物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病症和防治方法。

1、褐斑病

该病在晚草蔻、益智、圆瓣姜花等叶片上见到。叶片上病斑近圆形、不规则形或长条形,褐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上面生许多小黑点。荫蔽不足,疏于管理则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用甲基托布基津1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

2、炭疽病

危害姜黄花、春砂仁、红豆蔻茎叶等,多在成株上发生,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后变灰白色,再后变为灰褐色,呈云纹状,边缘深褐色,中部枯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土壤瘠薄,基肥不足,速效氮过多,荫蔽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多雨、高湿有利病害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施防治。

3、叶斑病

该病在红丝姜花、花叶艳山姜、闭鞘姜、春砂仁等上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在春砂仁上发病初期有退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而闭鞘姜病叶的叶斑为不规则形,中央灰绿色,边缘有明显褐色坏死线,湿度大时,病斑中央长有灰绿色霉层;在花叶艳山姜上,受害叶片出现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褐色,渐扩展成不规则形,中央淡灰褐或褐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大量的黑点。该病终年可发生,以9~10月和翌年3月为两个高峰期,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可使大量叶片干枯。凡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栽植过密、积水、土壤瘠薄、荫蔽不足、植株生势差的种植地危害严重,病残体是本病初次侵染的来源。

防治方法:在发病时,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4、灰斑病

此病在山姜属、砂仁属、闭鞘姜属和姜属以及前2属的属间杂交种等部分寄主上发生,受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其他部位产生不规则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或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暗褐色,多数病斑有轮纹。草豆蔻的病斑边缘还有水渍状坏死线;而美山姜病斑与健部交界处有黄色带。此病一般在冬春季可见,危害较轻。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5、斑枯病

该病在山姜属、砂仁属、闭鞘姜属和姜花属等属植物上普遍发生,以姜花和黄姜花上发生尤为严重。叶片上病斑往往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从叶尖沿叶缘向下扩展,病斑扩展较快,非叶尖或叶缘部位的病斑则近圆形或圆形,病斑中央长小黑点。此病主要发生在荫蔽度不足,疏于管理的地块,周年可见。

防治方法:应清除病叶,并喷施200倍的波尔多液。

6、斑点病

主要危害姜的叶片等,病害往往发展迅速,很快造成全叶枯死,受害叶片初期病斑黄色,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渐变灰白色,边缘褐色,斑外有黄晕。斑上灰白色部分散生小黑粒,病斑常出现纵裂。该病周年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两季,管理不善,荫蔽严重不足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应及时摘去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喷2~3次。

7、叶枯病

在红丝姜花、姜花、花叶艳山姜等上危害较重,在姜花上发病时,叶的先端开始黄化,生长停滞,最后枯萎。

防治方法:本病在发病初期每7~10天可用200倍波尔多液防治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杀。

8、白绢病

该病在花叶艳山姜、姜花等栽培中时有发生,发生时,茎或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腐烂,长出白色绢状的菌丝体,辐射状,能在根际土壤中蔓延,然后引起地上部分枯萎、死亡。7~8月较为严重,在土壤过湿、贫瘠缺肥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在土壤中加入土壤重量0.2%的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栽培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种植过密。

9、锈病

在少数姜花植物中发生,危害叶片等。危害时初在叶下表面产生小黄斑,然后隆起呈灰白色脓疱状物,然后变褐,严重时整叶全是病斑,引起植株早期枯死。

防治方法:可采用20%的嗪氨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蘑菇的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蘑菇对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不良的栽培环境,会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蘑菇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徒长、硬开伞、薄皮早开伞或出现地蕾菇、空根白心菇等。现介绍如下:

一、菌丝徒长

症状:菇床覆土调水以后,蘑菇绒毛菌丝会持续不断地往细土表面生长,严重时会形成一种细密的、不透水的菌被,从而推迟出菇时间,降低蘑菇的产量。

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土层调水较轻、较快,菇房温度超过22摄氏度、湿度超过90%、通风不良所造成。

预防措施:1、尽量不用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过于浓密的菌种。2、覆土后,土层调水不宜过急,喷水应在早、晚天气阴凉时进行,同时加大菇房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3、要立即重新覆土,并适当多喷些水,促使菌丝及时结成子实体,也可在小菇蕾形成之前把覆土表面轻轻耙破,并增加通风量,减少相对湿度。

二、地蕾菇(顶泥菇)

症状:主要出现在出菇初期,子实体着生部位低,通常在培养料内、料表或粗土层下部发生,长大后破土顶泥而出。

发生原因:1、培养料内混有泥土或覆土层干湿不均,当料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条件适宜子实体生长时,就会导致菌丝围绕泥土扭结变粗形成原基。原基分化后向上生长即顶泥而出,若向上条件不适,还会掉头向床下生长形成床底菇。2、粗土调水时间过长,调水后菇房通风过多、菇房温度降低都会抑制菌丝向粗土内生长,促使结菇过早;细土覆盖过迟、过厚,调水不及时,调水过快、过急或调水后通风时间过长,土层湿度不够,菌丝迟迟不上细土,都会压低出菇部位。3、结菇喷水过早、过急或喷水量过大,会抑制土层菌丝向上生长,迫使菌丝在粗土粒之间扭结,从而降低出菇部位,造成出菇稀、结菇部位不正常,地蕾菇增多。

预防措施:1、铺培养料时,应拣净料内混入的土块。2、覆土要均匀,尽量在粗土层尚未形成小菌蕾时覆盖细土。3、土层调水要均匀,并适当通风,调水后要减少通风。4、在土层菌丝培养阶段要控制好菇房温度,防止温度偏低,并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菌丝向土层内生长,吊高菌丝生长部位,适时适量喷好结菇水,防止结菇早、结菇部位过低。

三、空根白心菇

症状:蘑菇菌柄组织不充实,内部出现白色疏松的髓部,菇体干燥后或煮熟后髓部收缩或脱落成中空状。

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水分管理不当,如果菇房空气湿度低、土层湿度小,尤其是粗土层含水量不足,正在迅速生长的子实体便不能从土层中得到充足的水分,进而营养的输送补给也会减少,加上菇体自身水分不断蒸发,就会造成菌柄中间缺水、组织不紧密,从而产生空根白心的现象。

预防措施:1、粗土调水以及喷洒结菇水和出菇水时,水量要充足,防止土粒出现假湿。2、出菇后要尽量喷一次出菇水,以保证粗土层在整个出菇盛期能够不断地得到水分的补充。3、长菇阶段要经常在菇房内喷雾增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90%。气温较高时,应在早晚或夜间通风降温,以防止水分散失过快。

四、硬开伞

症状:蘑菇子实体在尚未成熟时菌盖与菌柄就分离裂开,并裸露出淡红色的菌褶。

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急剧(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温差在10摄氏度左右),造成料温、土层温度与气温之间的温度反差,菇柄的营养代谢与生理代谢发生紊乱,使扎根于土层内的菌柄和暴露于土层表面的菌盖因生长不平衡而发生开裂。

预防措施:加强菇房内的保温措施,夜间不宜通风,不让冷风吹进菇房。同时,调节好空气相对湿度,促进菇体各部位均衡生长。

五、薄皮早开伞

症状:子实体柄细盖薄,提早开伞。

发生原因:出菇密度过大,菇房温度偏高,空气相对湿度不够,床面土层偏干,子实体生长快等,都会形成薄皮早开伞。

预防措施:适当控制出菇部位,菇房通风时间宜选在早、晚,降低菇房温度,适当增加床面土层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枇杷的病害防治


枇杷为亚热带常绿果树,耐寒性比柑桔强,凡年平均温度在12℃-15℃以上,冬季不低于-6℃,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枇杷。

枇杷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1、癌肿病,别名芽枯病:3-4月发生。在新梢亲芽上产生黑色溃疡,呈芽枯症状,常使侧芽簇生,叶上病斑黑色有明显黄晕。被害果,果面溃疡粗糙,果梗表面纵裂。枝干被害初为黄褐色不规则斑点,表面精糙,后生环纹状隆起开裂线,露出黑褐色木质部,呈癌肿状,引起枝干枯死。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在树干病部越冬。

防治:①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排水,增强果树抗病力,对病枝及时剪除,病叶、病果及时收集用火烧掉,清除病源。②发病初期(3月初)喷8000倍大生M-45或1200-1500倍多霉清1-2次。

2、其它病害:叶斑病:危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赤褐色,外有黄晕,后期长黑霉呈点状,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越冬,温暖地区,周年发病。

灰斑病:危害叶片,病斑圆形或愈合后不规则形,赤褐色,扩大中央为灰黄色,外缘呈灰棕色,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点,有时呈轮纹排列,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污叶病:以叶片反面发生较多,初为污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后长出煤烟状霉,可布满全叶片,以分生孢子及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赤锈病:危害叶片,产生橙黄色至黄褐色锈斑,呈粒状,具外膜,不飞散。清除落叶并喷药保护对此有效。

紫斑病:只在果实上发生紫红色锈斑,只影响外观,几乎不影响肉质,在枇杷果实成熟后期突然出现症状,与阳光照射有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果实套袋。

以上几种病的防治:①重视清除落叶,结合修剪,除去病枝病叶,在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加强管理,增强树势。②在新叶长出后喷1:1:160的波尔多液或发病初期喷1200-1500倍多霉清等。

(二)虫害防治:

1、黄毛虫:幼虫啮食枇杷的嫩芽嫩叶,发生多时叶子几乎被食光,幼树受害时损失更严重,以蛹在茧中附于树皮裂缝凹陷处或老叶背面越冬,5月成虫出现,产卵于叶背上,第一代6-7月危害叶片,第二代在7-8月中旬发生,第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生,与枇杷嫩叶长出期相吻合,以1.2龄幼虫群集新嫩梢危害。幼虫黄色,后成橙花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0厘米左右。

防治措施:关键在幼虫期,可用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或2.5%溴菊脂3000倍液,2.5%灭幼尿3号悬浮剂1500-2000倍。冬季清园时清除越冬茧,结合人工捕杀1-2龄幼虫。

2舟蛾:别名舟形毛虫,是危害枇杷叶片的主要害虫,专食老熟叶片,开始啃食叶肉,剩下表皮和仅剩主脉。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附近的土中越冬,7月分化,在傍晚活动。产卵于叶背,10粒排成一块,8月下旬孵化,1-2龄幼虫群集危害,头向外整齐排列在一张或数张叶背上危害,被害叶成纱网状,一树上发生的虫口极多,早晚取食,很快将整株树的叶吃尽,幼虫受惊时有吐丝下垂,假死现象。9-10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幼虫初为黄褐色,后为紫褐色。

防治措施:冬季中耕,挖除树干周围土中的蛹茧,8月下旬集中捕杀集群的低龄幼虫。若幼虫已散开取食,可选20%杀灭菊酯5000倍溶液或灭扫利3000倍溶液。

3、桑天牛:主要危害枇杷树枝,幼虫先沿树皮啮食,然后进入木质部危害,引起枝条枯死。可用40%敌敌畏等50倍溶液蘸入棉花后塞入蛀孔内,再用黄泥封堵洞口。

4、刺蛾:俗称火辣子、八角丁。种类多,危害枇杷的主要有扁剌蛾、黄刺蛾等。每年1-2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9月初至10月底为第二代,可用20%杀灭菊脂5000倍液在防治其他害虫时一并防治。其它害虫如食心虫、蚜虫、叶螨、袋蛾等。可在防治主要害虫时兼治。可选用灭扫利、螨克、克螨特等药剂防治。

室内花卉植物常见的寄生性病害的防治


常见室内花卉的寄生性病害

真菌病害真菌性病害是花卉病害中最主要的一类。真菌是没有叶绿素的低等植物,肉眼看不见。它不能自造养分,以菌丝体在花卉体内吸收养料。真菌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四处传播。常见花卉真菌性病害有:

白粉病:病菌附生在芽蕾和嫩叶上,出现白色霉层,被害叶和梢卷曲萎缩、畸形,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昼夜温差在10℃时最易大面积发作,温室内最易蔓延。如月季、倒挂金钟、梅花、凤仙花、瓜叶菊、大丽花白粉病等。

黑斑病:为花卉常见病害,病害在土壤中潜伏,随雨水溅落侵入下部叶片,迅速向上蔓延。被害叶片先出现黑色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接连成片。病叶萎黄、凋落,对花卉生长影响大。通常在7--8月雨季发病较迅猛。常见的有月季、菊花、牡丹、天竺葵黑斑病等。

黑锈病:病菌孢子侵染,开始叶片正面出现苍白色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背面表皮破裂生出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侵染。随后,在叶片上生暗墨色椭圆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叶片焦枯,提早脱落。常见的有玫瑰、鸢尾、蔷薇黑锈病等。

幼苗立枯病: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引起的幼苗病害,表现症状为腐烂、猝倒、立枯等,以幼苗出土20天内受害最重。常见的有唐菖蒲、百合、海棠、香石竹立枯病等。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部。一种是在叶片上,长出淡褐色或灰白色而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褐色的近圆形斑点。此斑点常发生于叶缘或叶尖,其上有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使大半叶片枯黑。如兰草炭疽病,也常见于白兰、橡皮树、仙客来、绣球等花卉上;另一种是在茎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如仙人掌类炭疽病,霉雨季节或秋雨连绵时,为类严重。防治法:平日要注意盆花的透光和通风,不要放置过密。少量叶片受害时,可剪除病叶烧毁,严重时可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花齐放1000倍溶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煤烟病:为害多种花木的枝叶和果实。病原为多种真菌。它们多以蚜虫或介壳虫作为传播的媒介。初期时表面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阻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无法制造养分而枯萎死亡。防治法:应首先防治蚜虫和介壳虫;如已发生煤烟病,夏季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冬季用3度、春季用1度的石硫合剂防治;也可用上例中的多菌灵、托布津防治。

此外,还有根腐病、叶斑病等。

(2)细菌病害细菌是一种很小的单细胞生物,没有营养体和繁殖的分化,通过细胞膜摄取养分,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侵染主要通过气孔、密腺、伤口等途径,一般借流水、风雨、昆虫、土壤以及病株残余体等来传播。常见的细菌病害有月季、榆叶梅的根癌病和柑橘的溃疡病等。

(3)病毒病害病毒是一种极微小的寄生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只在活的花卉细胞内繁殖。病毒通过昆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嫁接、机械损伤等途径传播。病状有花叶、黄化、卷叶、畸形、丛矮、坏死、斑点等。常见的有月季、海棠的花叶病和锈果病等。

大果枇杷常见病害以及防治


大果枇杷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发生一些病害,让种植户们很是头疼。那么,大果枇杷常发的病害有哪些?又该怎样防治呢?

1、叶斑类病:真菌病害,包含灰斑病、斑驳病和角斑病等三种叶片病害,首要损害叶片,引起前期落叶,也损害果实,引起果实腐朽。防治:最底子的办法是加强肥水办理,及时排水与抗旱,做好冬天清园作业,铲除落叶,削减病源。发病喷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65%代森锌500-600倍。

2、炭疽病:真菌病害,首要为害枇杷的果实,其次为害叶和嫩梢。防治:园地及时开沟、排水,增施钾肥,进步抗病力。果实套袋前连喷2次0.3-0.6%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3、枝干腐朽病:俗称“烂脚病”。以为害根茎、骨干为主,引起整株死亡。防治:建园定植时,枇杷树不宜种得过密,植株嫁接口应显露地上,发生时刮净病斑,并在创伤涂改波尔多液浆或涂上50PPM赤霉素加牛粪维护。

4、枇杷癌肿病:系细菌性病害。为害枝干为主、叶、芽、果实等也可发病。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新梢萌生时喷0.6%等量波尔多液进行维护。

5、叶尖焦枯病:属生理性病害。专门为害夏梢、新梢、叶尖变黄、叶片畸形、缩小、死板,提早掉落。防治:重施钾、钙肥并结合整枝修剪,增强树势。

6、果实裂果病:属生理性病害。果实膨大期因亢旱后俄然下雨或雨水过多,使果肉水份胀大而导致果皮决裂。防治。幼果膨大期用0.2%磷酸二氢钾或50PP赤霉素屡次叶片喷施。果实套袋可防止裂果。

苗木浸染性病害如何防治


常见的苗木浸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这类病害发生快,可以互相传染,常造成缺苗断垄,要注重防治。

栽培防病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不选择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作苗圃,苗圃地要有相應的排灌设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注意播种深度,盖土不过厚,使种子能迅速萌发出苗,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满足苗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使苗木健壮生长。

种子消毒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弱种,应弱种发芽率低,而且往往是病害的初浸染源。用0.5%的福尔马林液喷洒种子,拌匀后覆盖堆闷2小时,然后摊开,待福尔马林气体跑干净后再行播种。或者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湿46小时,然后放入4950度的温水中浸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播种。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23周将土壤耙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毫升对水13公斤(加水量随土壤湿度而定),浇湿后覆盖薄膜45天,揭膜后约经2周待药挥发完再播种,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或70%三氯硝基苯等杀菌剂,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加拌干细土1015公斤,拌成药土,在播种前先将三分之一药土均匀撒施作垫土,播种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药土作为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药剂治疗对于根病,如果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拔除后可喷铜氨合剂消毒。其配方是:硫酸铜2份、碳酸铵11份或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24小时。使用时取1份药加400份水喷施,710天后再喷一次。喷药后土面湿度过高时,可撒草木灰降低湿度。对叶斑病等地上部病害,可选用1%波尔多液、50%代森铵、代森锌等杀菌剂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直至控制住病害为止。

《枇杷常见侵染性病害的病症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