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芝麻田甜菜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玉米叶夜蛾、贪夜蛾、白菜褐夜蛾。分布北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等省区。

1、寄主:芝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甜菜等。近年有逐步发展为重要害虫的趋势。

2、为害特点:幼虫食叶下表面和叶肉,大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残留叶脉、叶柄,芝麻苗受害后生长点常被咬断,造成减产。

3、生活习性

河南、陕西芝麻产区年生45代,北京、山东约5代,浙江67代,世代重叠。江苏、陕西以北地区,以蛹在土室中越冬。翌年3月成虫出现,3月底至4月幼虫以杂草为食,67月为害芝麻幼苗,78月进入为害盛期。

湖北芝麻产区年生56代,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三代发生在7月上中旬,这两代主害芝麻;第四代在8月上中旬为害绿豆、甘薯;第五代9月中下旬发生,为害萝卜、甘薯;第六代于l0月中下旬一11月下旬为害油菜和蚕豆。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虫周年连续发生,无越冬现象。

4、防治方法

(1)幼虫化蛹盛期进行灌溉或中耕,可减轻为害。

(2)江苏、陕西以北以蛹越冬的地区,晚秋要深翻地,消灭部分越冬蛹,减轻翌年发生。

(3)安装黑光灯或设置杨柳枝把诱杀成虫。

(4)注意把药喷到叶尖和幼荚上及叶背面,做到四面喷透,灭卵。

编辑推荐

出口西兰花甜菜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西兰花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老熟幼虫体长约22毫米左右,体色变化很大,由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至黑褐色。各节气门后上方具有一明显的白点,腹部气门下线为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直达腹末,但不弯到臀足。

可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莴苣、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西葫芦、豇豆、芹菜、菠菜、韭菜等30余种蔬菜,是杂食性害虫,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6代,以蛹在土室内越冬,成虫夜间活动,最适宜的温度20-23℃,相对湿度50-75%,成虫白天藏在杂草及植物茎叶的浓荫处,有趋光性,成虫产卵期3-5天,每雌产卵100-600粒,幼虫共5-6龄,1~3龄食量较小,4龄后食量加大,4~5龄进入暴食期,3~4天内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0%~90%。。

3龄前幼虫群集为害,4龄后幼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虫口过大时,幼虫会自相残杀,该虫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量差异很大,一年之中以8-9月发生最重。幼虫老熟后,在土表下5~10cm处作椭圆形土室化蛹,也可在土表及杂草地化蛹,化蛹时常避开湿度过大的场所。甜菜夜蛾完成一代约需22~30天(在25~30℃条件下)。

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该虫落地或在枯叶杂草中化蛹,所以及时做好园田卫生,播前翻耕晒土灭茬,在耕翻前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所有杂草使甜菜夜蛾失去食物来源,可消灭绝大多数虫源。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摘除卵块或捏杀群集为害的幼虫。

(2)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连片种植的生产基地每亩设1个点,通过诱杀大量的雄成虫,减少雌成虫的生殖机会。

(3)药剂防治:在卵孵高峰至幼虫蚁龄高峰期,可选用24%美满2500倍(安全间隔期10天)或15%安打3500倍(安全间隔期20天),均匀喷雾。兼治斜纹夜蛾、菜螟。

(4)注意事项:上述农药时要交替使用,注意安全间隔期。甜菜夜蛾在2龄以前抗药性最弱,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以后虫体抗药性增强,虫体越大,抗药性越强,药剂防治效果越差,所以应及早进行防治。

甜菜夜蛾病的防治


别名:贪夜蛾、白菜褐夜蛾、玉米叶夜蛾、玉米小夜蛾

甜菜夜蛾分布为害甜菜夜蛾,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各地均有发生分布。为害青椒、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莴苣、大葱、番茄等170多种蔬菜和作物。

甜菜夜蛾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4-6代,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白天多藏在叶丛、土缝或杂草中,阴天全天为害。多在下午羽化,活动时间以晚上20-24时为盛,雌蛾羽化后数小时即可交配,一般第2天开始产卵,以羽化后的第3-5天内产卵最多,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分叉处,以植株生长高大茂密浓绿的作物多。且多产于植株中部,成虫寿命多为7-15天。成虫对糖、醋液及发酵液等有强趋化性,对黑光灯有较强趋光性。

甜菜夜蛾为害特征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致使菜苗死亡。3龄以上的幼虫可钻蛀青椒、番茄果实,造成落果、烂果,失去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甜菜夜蛾防治措施(1)晚秋与初冬,对土壤进行翻耕,并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残枝落叶。消灭部分越冬蛹。这样可以减少来年的发生量。夏季结合农事操作,进行中耕或灌溉,摘除卵块或幼虫。另外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甜菜夜蛾的卵块在田间杂草上也有分布,因此,应及时对田间及其周围的杂草进行清除。可利用糖、酒、醋混合液或是甘薯、豆饼等发酵液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或用杨(柳)树枝诱集成虫,以5-7根杨(柳)树枝扎成一把,每亩插10余把,于每天早晨露水未干时捕杀诱集成虫,杨(柳)树枝干枯时,可洒清水润湿,10-15天换1次。在产卵盛期到卵块孵化前及时摘除卵块,并利用1龄幼虫群集叶背取食的习性,摘除有虫叶片,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500-1000倍,或5%弗啶脲乳油2000倍液,或5%甲维盐乳油3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5%甲维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或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每亩10-20g,或5%氟铃脉乳油每亩20-40g,或20%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为了减轻和延缓甜菜夜蛾抗药性的产生,要注意不同农药复配和交替使用。

姜田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俗称青布袋虫,近几年来在胶东地区的姜田发生为害猖獗,成为姜的主要害虫。姜被害后,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者减产25%~30%。现将姜田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设20W黑光灯1台,诱集甜菜夜蛾成虫,观察其发生规律。6月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选有代表性的覆膜姜田和露播姜田各2块,每块地不小于700m2,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定点调查,每点20株,共100株,3d调查1次,记录田间卵量和幼虫的数量。

2、发生规律

甜菜夜蛾在胶东地区1a发生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为害姜的主要是2~5代。各代成虫发生盛期:越冬代4月下旬,一代6月中旬,二代7月中旬,三代7月底至8月初,四代8月中旬,五代9月上旬。在姜田各代卵盛期:二代6月下旬(主要是覆膜姜),三代8月初,四代8月中旬,五代9月上旬。在姜田各代幼虫盛期:二代7月上旬,三代8月上旬,四代8月中旬末,五代9月中旬,各代幼虫往往重叠发生并为害。

3、生活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白天隐藏于叶片背面、草丛和土缝等阴暗场所,傍晚开始活动。卵产在姜叶片正面,每块卵有17~38粒,排为1~3层,卵上面覆有褐色毛。初孵幼虫群聚为害,3龄前幼虫取食上表皮和叶肉,剩下表皮,呈窗户纸状,干枯后纵裂。3龄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咬食苞叶,或钻入未展开的心叶里,啃食叶片造成孔洞或缺刻。4龄幼虫食量增加较大,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5%,并且白天潜伏在土壤缝隙内,傍晚爬出为害。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后入土化蛹。

4、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此时幼虫小,抗药能力低,且尚未钻入苞叶,容易着药,尤其在早晨或傍晚喷药效果更佳。喷药时要上翻下扣,四面打透,使植株叶片的正反面充分着药。

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加80%敌敌畏乳油1000液,或加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亦可用卡死克5%可分散液剂500倍液加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5d的防治效果达95%。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隔5~6d再喷1遍,连喷2~3遍,并按比例加入展着剂、增效剂等。

(2)人工捕捉: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对一些大龄幼虫,其抗药能力强,有时加大用药浓度也难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且往往会产生药害。因此,在搞好药剂防治的基础上,提倡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人工捕捉,同时抹去部分卵块,能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

(3)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能明显降低卵密度和幼虫数量,并可根据诱到成虫的数量变化,准确地预测出田间落卵及幼虫孵化情况,为及时喷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毛竹竹笋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毛竹竹笋夜蛾又名竹笋禾夜蛾、笋蛀虫,属夜蛾科,是毛竹笋期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竹笋,受害笋形成虫退笋,不能成竹。少数成竹者也断头折梢,虫孔累累,心腐质脆,影响观赏和竹材质量。

形态特征

(1)成虫:体妊14~25毫米,翅展32~50毫米,体、翅棕褐色,前翅基部及顶角处各有一倒三角形深褐色大斑,内横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隐约可见,后翅黄褐色。

(2)卵:近球形,长约0,8毫米,淡黄白色。

(3)幼虫:体长30~45毫米,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细,白色,亚背线较宽,白色,但在腹部第二节前半段短缺。

(4)蛹:长15~26毫米,赤褐色,臀棘4根。

发生规律

毛竹竹笋夜蛾一年一代,以卵越冬,每年的3月下旬及4月上旬出笋期间,幼虫开始蛀食毛竹新笋,被害率一般在30%~40%,被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竹笋夜蛾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杂草枯叶中越冬,次年3月上旬孵化,先啃食杂草并在杂草中蜕变。3月下旬至4月初,当竹笋出土时幼虫即到笋上蛀入笋尖小叶,使笋败退。

防治方法

该虫危害轻重,主要与林地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的多寡有关,地面杂草多的,竹笋的被害率可高达90℅以上;杂草少的,被害率可下降到10℅,可采取如下防治方法:

(1)营林措施

①结合抚育清除病虫竹、残竹、弱竹及杂灌,增大林间通风透光,破坏病虫滋生和越冬场所,使竹笋夜蛾等失去中间寄主,从而使越冬病虫的基数大为减少。

②加盖客土或垦复。即每年8月至翌年3月给林地压上10~15cm厚的客土或垦复同样的深度,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和途径。

③合理施肥,挖除退笋,促进竹林健康生,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黑卵蜂、平腹小蜂、寄生蝇等天敌,禁止滥用广谱性化学杀虫剂,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防治。

(3)人工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在成虫期的夜晚于林中设置频振式黑光灯或灯光诱杀成虫,灯下放1盆水,加入少许柴油,防治效果显著。

(4)化学防治:对一些虫口高的林分,在6月下旬或8月下旬是最适当的防治时机,最便捷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使用烟雾机防:将柴油、氯氰菊酯、敌敌畏按20∶1∶1的比例装入烟雾机,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施药后大部分的竹叶得以保留,叶色正常。

茼蒿斜纹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茼蒿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害虫,是杂食性害虫。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幼虫食叶、花蕾、花及果实。初孵幼虫群聚咬食叶肉,2龄后渐分散,仅食叶肉,4龄后进入暴食期,食叶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该虫落地或在枯叶杂草中化蛹,所以及时做好园田卫生,播前翻耕晒土灭茬,在耕翻前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所有杂草使甜菜夜蛾失去食物来源,可消灭绝大多数虫源。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摘除卵块或捏杀群集为害的幼虫。

②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连片种植的生产基地每3亩设1个点,通过诱杀大量的雄成虫,减少雌成虫的生殖机会。

③药剂防治:在卵孵高峰至幼虫蚁龄高峰期,可选用24%美满2500倍(安全间隔期10天)或15%安打3500倍(安全间隔期20天),均匀喷雾。兼治甜菜夜蛾、菜螟。

注意事项:

上述农药时要交替使用,注意安全间隔期。斜纹夜蛾在2龄以前抗药性最弱,所以应及早进行防治。应选择上午8时以前,或下午6时以后害虫正在菜叶表面活动时用药效果最佳,一般阳光强、温度高时不宜用药。同时喷药要均匀细致,做到上翻下扣,四面打透。

麻田棉小造桥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麻田棉小造桥虫是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红麻小造桥虫、棉夜蛾。俗名拱拱虫、量尺虫等。分布全国各麻区,是红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寄主:除为害红麻外,还可为害木槿、棉花、青菜、刀豆、桑树、榆树等。

为害特点:低龄幼虫咬食叶肉,残留表皮,3-4龄后咬食叶片,现不规则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虫暴食麻叶,每只幼虫24小时内常食麻叶4-5片,残留主脉或叶柄,严重影响麻纤维质量和产量,麻田常年虫口在20万条左右,受害重的667㎡损失原麻百kg。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6-32毫米。雌虫体淡黄色,触角丝状;雄虫黄褐色,触角栉齿状。前翅外缘中部有角状突出;基部至中横线之间黄色,布赤褐色小点;内、中横线及基线红棕色,外横线、亚缘线深褐;中横线外方褐黄色;肾状纹暗棕色,短棒状;环状纹白色,围以褐边。

蛹长约17毫米,赤褐色。头顶中央有一乳头突;后胸及腹部1-8节背面布满小刻点,第5-8节腹面也有刻点。末节有1对角状突和3对刺,其中腹面的1对刺粗而弯曲。

生活习性:

黄河流域年生3-4代,长江流域4-5代,湖南、浙江麻区年生5代,以蛹在冬葵、棉花、木槿等枯叶或苞叶间越冬。湖南麻区5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二代幼虫为害严重,浙江较湖南推迟1个月,于8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为害重。

卵多产在麻株中部叶背,下位叶较少,上位叶很少,每叶多产1卵,个别2个,幼虫老熟后先吐丝后化蛹把麻叶的一角缀成苞,有的吐丝把相邻两叶叠合化蛹在其内,成虫多于22时羽化,日均温26℃,相对湿度92%,利于卵孵化,16时最多。麻株生长嫩绿或密度大的虫口密度大。7、8月间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

天敌有黄茧蜂、赤眼卵蜂、马蜂、草间小黑蛛及菌类。

防治方法:

(1)湖南麻区5月上旬、浙江麻区6月下旬挂灯,可诱杀大量成虫。

(2)幼虫发生期用每ml含120亿个孢子的Bt乳剂200倍液或含4000单位的HD-l杀虫菌粉200倍液喷雾。

(3)在产卵高峰期投放赤眼蜂蜂包也有很好防效。

(4)必要时喷撒2.5%敌百虫粉,每667㎡1.5-2.5kg,也可在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爱卡士乳油l000倍液。

(5)用毒杀棒熏杀每667m2用80%敌敌畏乳油10og,对水0.75L,再用0.33m的大树枝,一端捆上废棉花沾药液14ml,然后每3.3*3.3m2间距插1支,每667m2插60根,熏治作用良好。

(6)用90%敌百虫乳油100ml,加硫酸铵150g和干燥的砂子75g,再加硝酸铵2份与草糠l份制成燃烧剂200g,再把制成的烟雾剂放入直径15cm、高24cm铁桶或竹筒中,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分放在麻田中点燃,只要烟雾在麻田中持续20一30分钟,小造桥虫即可落地死亡,可兼治蛀茎的玉米螟。

芝麻天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芝麻天蛾Acherontiastyx(Westwood)属鳞翅目,天蛾科。别名芝麻鬼脸天蛾。分布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寄主

芝麻、茄子、马鞭草科、豆科、木犀科、唇形科等植物。

为害特点

以幼虫食害叶部,食量很大,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有时也为害嫩茎和嫩荚,发生数量多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0mm,翅展100一120mm。头胸部褐黑色,胸部有黑色条纹、斑点及黄色斑组成的骷髅状斑纹。腹部背面有蓝色中背线及黑色环状横带,两旁及侧面土黄色,各节后缘黑色;腹面黄色。胸足较短,黑色,各节间具黄色环纹。

幼龄幼虫体色较淡,头、胸部有明显的淡黄色颗粒;老熟幼虫体长92110mm;头部深绿色,两侧具黄、黑纵条,前胸较小,体色青绿,第18腹节具黄色至灰褐色斜纹,斜纹上缘蓝色,背面有蓝色点,胸足褐绿色;气门黑色,外具黄色环。

蛹长5560mm,红褐色,后胸背面有1对粗糙雕刻状纹,腹部57节气门各具l横沟纹。此外,广东、广西和云南一带,还有一种A.lachesisFabricius称鬼脸天蛾,与芝麻天蛾是近似种,为害作物也大同小异。

生活习性

该虫在河南、湖北等地年生一代,在江西、广东、广西年生2代,广东以南年生3代;各地均以末代蛹在土下610cm深的土室中越冬。湖北一代区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7月中、下旬幼虫为害盛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二代区,第一代幼虫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出现在9月。三代区,7月上旬发生数量多。幼龄幼虫晚间取食,白天栖息在叶背;老龄幼虫昼夜取食,常将叶片吃光。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受惊后,腹部环节间摩擦可吱吱发声。幼虫随龄数的增加有转株为害的习性。卵散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或叶背。

防治方法

(1)成虫盛发期可用灯火诱杀。

(2)幼虫盛发时,提倡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一600倍液或2%巴丹粉剂每667m22.5kg、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其他杀虫剂和施药方法参见芝麻荚野螟。

芝麻鬼脸天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芝麻鬼脸天蛾危害以幼虫取食新梢叶片及嫩茎,危害极大,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0mm左右,翅展100125mm,胸部背面有骷髅形纹,眼斑以上具灰白色大斑。腹部黄色,各环节间具黑色横带,背线青蓝色较宽,第5腹节后盖满整个背面。

末龄幼虫体长95一l10mm,头黄绿色,外侧具黑色纵条,身体黄绿色,前胸较小,中、后胸膨大,每节生横皱纹12个,皱纹深绿色,腹部17节体侧各具1条从气门线到背部的深绿色斜线,斜线后缘深黄色,各腹节有较密的绿色皱纹,接近背部有较密的褐绿色颗粒,尾角黄色,长15mm,弯向前上方,气门黑色,胸足赭黑色,腹足绿色。

2、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七月间出现。飞翔力不强,常隐避在寄主叶背,趋光性强。成虫把卵产在寄主叶背的主脉附近,卵散产,幼虫于夜间活动。

3、防治方法

(1)成虫盛发期可用灯火诱杀。

(2)幼虫盛发时,提倡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600倍液或2%巴丹粉剂,每667m22.5kg或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方法


凤凰木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名由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而来,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常有种植。凤凰木的病虫害比较少,但是夜蛾虫害比较常见。现将凤凰木夜蛾虫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2mm,翅展33-48mm。头部及胸部灰褐色,颈板有2条褐色横线。腹部灰褐色,第三、四、五节背面各有一黑色毛簇。

卵:绿色,略呈半球形,底面粘着在叶片上,卵壳表面有纵脊40条左右。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44-60mm,宽4mm左右。体背有一层白粉,有的映出红色气门上线在腹节间部分为棕黄色。腹部第一至第八节气门后方各有1个微隆起的黑褐色不规则斑块。

蛹:长17-26mm,深褐色,近羽化时为浅黑褐色。臀棘较长,末端有2对弯向两侧的褐色钩,在其两侧各有1根弯向内侧的短钩。

2、发生规律

凤凰木夜娥在海南1年发生8-9代,白天潜伏在离地面较高的阴暗处,静息时双翅展开,平贴在静息物上。成虫趋光性较强,大发生初期卵集中产在树冠上部、林缘和地势高的林地,大多散产于叶背,孕卵量每雌870-1270粒。4—8时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虫取食卵壳。

当树叶快被吃尽时,有群集转移的习性。幼虫受惊后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末龄幼虫还会弹跳落地,栖息时拱成桥形,脱皮后能食尽旧蜕。老熟幼虫在寄主树上、或爬到其它树上和杂草上缀叶结革化蛹。5-6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该虫大发生。

3、防治方法

林业防治:对凤凰木夜蛾在成片造林时可采用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及时嫁接,认真作好松绑、除前等嫁接后的管护工作,以抑制这种害虫的繁减。

人工防治:人工压死苗圃中抽授带夜蛾的幼虫。灯光诱杀夜蛾科昆虫成虫大多有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苗圃及林地中的蚂蚁、瓢虫、胡蜂、马蜂、寄蝇、草蛉、益鸟、编福等天敌均须加以保护利用。

化学防治:

(1)对幼龄幼虫可喷射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观%敌百由晶体1000-15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500-1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剂1500倍液,或2.5%澳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顷用药150一300ml,或灭幼脏3号20%胶悬剂2000-3000倍液。

(2)对已蛀人梢中的幼虫,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注干,或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二溴磷乳油用一40倍液涂抹被害处。

芝麻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芝麻病虫害有很多种,荚螟荚螟就是其中一种虫害,芝麻荚螟主要危害芝麻结果部分,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那么如何防治芝麻荚螟呢?

芝麻荚螟发生规律

芝麻荚螟在河南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7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现成虫,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停息在芝麻叶背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芝麻叶、茎、花、蒴果和嫩梢上,卵期6~7天。幼虫有迁移习性,取食叶肉,并喜钻入花心和蒴果内为害。幼虫期约15天,老熟幼虫在卷叶内、蒴果中或茎缝间结灰白色薄茧化蛹,蛹期约7天。完成一个世代需37~38天。

芝麻荚螟为害症状

幼虫吐丝将花、叶缠绕,取食叶肉,也常钻入花心、嫩茎和蒴果内取食,可将种子吃尽,蒴果变黑脱落,植株枯黄。

芝麻荚螟防治技巧

1.清除地头、路边、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水旱轮作。精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苗期及开花期灌水,提高土壤湿度。

2.熏蒸:8月上旬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100~150克拌锯末和麦糠4千克,每亩放40堆,均匀堆在芝麻棵下,一般可维持药效8~10天。

3.喷雾:成虫盛发期后7~10天,为幼虫孵化盛期,此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20%速灭杀丁乳油20~30毫升;或用50杀螟松乳油25~30毫升,兑水50千克,稀释均匀喷雾。

4.喷粉:在幼虫孵化盛期,用1.5%乐果粉剂;2.5%敌百虫粉剂;2%杀螟松粉剂,每亩1.5~2千克,用喷粉器均匀喷洒。

柑桔桥夜蛾虫害的防治


桥夜蛾

为害特点:

成虫除为害柑橘深实外,还可为害苹果、醋栗、葡萄、杧果、梨、桃、杏、李等植物的果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触角丝状。体及前翅黄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缘中部外突成尖角。两翅合并时上有呈拱桥形花纹,每翅上各有3个黑点。卵淡黄色,扁球形,顶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径约0.6毫米,卵壳上有纵向条纹。幼虫末龄幼虫青绿色,体长约37毫米,腹足4对,第一对最小,第二对稍小,第三、四对发达。蛹棕褐色,长约18毫米。发生规律:桥夜蛾在浙江黄岩1年发生6代,以幼虫和蛹越冬。各代卵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桥夜蛾幼虫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泡和野板栗。通常幼虫和蛹的成活率较高,而卵则较低,卵的孵化率在不同世代间又有显着差异,其中第一代最高,为82.3%,第五代最低,仅为11.1%。卵孵化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被寄生蜂大量寄生,特别是7~9月间虽然卵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寄生蜂寄生率高,能孵化出的幼虫则不多。故桥夜蛾对柑橘的为害通常不大。

防治方法:

桥夜蛾的防治应以生态调节和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1)合理规划果园。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柑橘时应成片大面积栽植,并尽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或多种果树。(2)铲除幼虫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剂镇甲剂1号涂茎(木防己)或用镇甲剂2号喷雾,彻底铲除柑橘园内及周围1千米范围内的木防己和汉防己。(3)灯光诱杀。可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4)拒避。每树用5~l0张吸水纸,每张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时挂于树冠周围;或用塑料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数个,每株树挂4~5粒。(5)果实套袋。早熟薄皮品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纸袋包果,包果前应做好锈壁虱的防治。(6)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后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柑橘园周围释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7)药剂防治。开始为害时喷洒5.7%百树得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药(敌百虫20倍液)诱杀或夜间人工捕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

桑树红棕灰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桑树红棕灰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苜蓿紫夜蛾。该虫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华东、中南、甘肃、江苏、江西等省。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把叶片食光。也可为害嫩头、花蕾和浆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mm,翅展3842mm。棕色至红棕色,腹部褐色,腹端具褐色长毛。

卵半球状,宽0.65mm,高0.4mm,中间具纵棱约50条,棱间有细横格,初产浅绿色,后变紫褐色。

末龄幼虫体长3545mm,头宽33.5mm,具褐色网纹,单眼黑色,前胸盾褐色,背线和亚背线各具1纵列黄白色小圆斑,圆斑上生棕褐色边。

生活习性

吉林、银川年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吉林第一代成虫子5月上旬出现,6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始见,交配产卵常把卵产在叶面或枝上,每雌产卵150200粒。

银川第一代成虫5月中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一、二龄幼虫群聚在叶背食害叶肉,有的钻入花蕾中取食,三龄后开始分散,四龄时出现假死性,白天多栖息在叶背或心叶上,五、六龄进入暴食期,每24小时即可吃光12片叶子,末龄幼虫食毁桑椹的嫩头、蕾花、幼果等。

幼虫进入末龄后于土内36cm处化蛹。幼虫白天隐居叶背,主要在夜间取食,受惊扰有卷缩落地习性。成虫有趋光性。天敌有齿唇茧蜂、蜘蛛、蓝蝽等。

防治方法

(1)成片安置黑光灯,进行测报和防治。

(2)人工捕杀幼虫。

(3)必要时喷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16%顺丰3号乳油1500倍液、l.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4)用2%巴丹粉剂,每667m2kg,拌细干土15k8制成毒土撒施于株间也有效。

《芝麻田甜菜夜蛾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