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菜叶蜂主要寄住在油菜、芜菁、白菜、甘蓝、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幼虫为害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为害留种株花和嫩荚,少数咬食根部,虫口密度大时,仅几天即可造成严重损失。

菜叶蜂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冬深翻土壤,破坏越冬蛹室;收获后,清除田间杂草,残枝落叶;人工捕捉,利用其假死习性,清晨用浅口容器承接叶下,器内盛水和泥,振动植株和叶片,使其落入器内,集中杀死。

2、化学防治

(1)生防办法可选30斤水+BT30克或青虫菌六号30克;

(2)生理防治可选用药30斤水+20%灭幼脲30克或25%灭幼脲30克或5%卡死克3-5毫升或5%抑太保3-5毫升,用药要比化学用药提前3天左右;

(3)化防可选用药30斤+20%克虫星15克+2.5%功夫3毫升;或30斤水+16%穿甲弹20克+10%天王星15毫升。

3、其他建议

(1)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使虫茧暴露或破坏,能减少虫源。

(2)易受害的油菜、白菜、萝卜等应尽力早播,躲过幼虫大发生期或植株已长大,可减轻受害。

(3)成虫发生期每天可在10一17时用捕虫网在田间或地边杂草上网捕成虫。

(4)于清晨有露水时喷撒2%巴丹粉剂,每667m22kg.

(5)在幼虫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5%伏杀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20%速灭杀丁乳油、2.5%敌杀死乳油、10%安绿宝乳油、5.7%百树菊酯乳油3000一4000倍液效果优异,药效可维持20多天。

编辑推荐

紫薇叶蜂的防治方法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紫薇叶蜂的防治技巧。

(1)危害特点

以幼虫群集为害,取食叶片,啃食叶肉,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紫薇花期,降低其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叶蜂每年发生2-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羽化,次日交配。雌虫一生仅交尾1次,雄虫可交尾多次。雌蜂交尾后将卵产在枝条皮层内,通常产卵可深至木质部,卵期7-19天。近孵化时,产卵处的裂缝开裂,孵出的幼虫自裂缝爬出,并向嫩梢爬行。

(2)防治方法

1.冬春季结合土壤翻耕消灭越冬茧。

2.寻找产卵枝梢、叶片,人工摘除卵梢、卵叶或孵化后尚群集的幼虫。

3.幼虫危害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

蔷薇叶蜂的防治方法


蔷薇叶蜂主要为害月季、蔷薇、黄刺玫、十姐妹、玫瑰等花卉。

幼虫咬食寄主叶片,常数十头群集在叶片上,可将叶片吃光,仅残留粗叶脉。雌虫产卵于枝梢,可使枝梢枯死。

成虫体长7.5毫米,翅黑色,半透明。头、胸及足黑色,有光泽。腹部橙黄色。触角黑色鞭状,由3节组成,以第三节最长。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初孵时微带淡绿色,头部淡黄色,老熟时黄褐色。胴部各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黑点上生有短小的刚毛。腹足6对。蛹乳白色。茧椭圆形,暗黄色。

蔷薇叶蜂的防治方法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翌年4-5月间成虫羽化,6月份为1代幼虫为害期,7月初1代幼虫老熟,入土做茧化蛹。7月中旬1代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孵化,8月中、下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9月底以2代幼虫入土做茧越冬。雌成虫产孵时用产卵管在寄主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在其内主生卵30-40粒,产卵部分纵向变黑,卵孵化后新梢几乎完全破裂,变黑倒折,卵期约1周。初孵幼虫爬到附近叶片上为害,有群集习性。

防治方法:

(1)在成虫产卵盛期剪除产卵枝梢,幼虫发生期人工捕捉幼虫。

(2)冬春季在花木附近挖茧消灭越冬幼虫。

(3)幼虫发生期喷布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白翅叶蝉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白翅叶蝉的寄主

水稻、小麦、大麦、甘蔗、英白、玉米、油菜等。

白翅叶蝉的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初现零星小白点,后连成点状条斑,或白色条斑最终变为褐色,影响生长发育和千粒重。稻麦两熟和双季稻混栽区,二季晚稻受害重,晚熟中稻居次。早播、早插秧的水稻一般在前期易受害,偏施氮肥,稻苗生长旺盛的虫口数量多,受害重。天敌主要有蜜蜂、捻翅虫、异色瓢虫、多种蜘蛛等。

白翅叶蝉的防治方法

(1)早稻、晚稻的秧田,应在拔秧前5天喷药,对压低后期虫口数量有明显效果。

(2)本田的防治应根据虫情适时进行,用药种类和用量参见黑尾叶蝉。

(3)灯光诱杀:白翅叶蝉趋光性强,在成虫发生期可进行灯光诱杀。

(4)药剂防治:注意对稻田、早插田和8、9月间虫量多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施药适期一般掌握在二、三龄若虫盛期,在矮缩病流行区,则应在成虫向秧田及早播本田迁飞盛期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2%叶蝉散,每亩用药1.5公斤喷粉。10%叶蝉散可湿性粉,每亩150-250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每亩75-100克;25%巴沙乳油,每亩100-150毫升;40%扬花乐果乳油,每亩50-150毫升;50%马拉氧磷乳油,每亩50-75毫升;50%马拉松乳油每亩75毫升加40%稻瘟净乳油每亩60毫升混用。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每亩用药量加水60-120公斤喷雾。稻田封行后也可采用泼浇法,每亩用药量加水300-400公斤泼浇。施药时,田间保持3-5厘米深的浅水层3-4天,喷雾时,如田中无水,则每亩药液应在100公斤以上。另外,拔秧或割稻时,在田中留一小块秧苗或稻丛,可使叶蝉聚集其上,然后喷高效低毒农药杀灭。早稻收割时,在附近晚稻秧田和早栽本田田边的数行稻株上施药,组成封锁带,可减少叶蝉飞迁危害。

松针卷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松针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北、甘肃、北京、河南等地。卷蛾是松针的一种虫害威胁,应该注意防治一下。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松针卷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mm,翅展15-19mm,唇须前伸,略向上举,第2节膨大,末节隐藏在鳞片中。雌蛾前翅有缘褶,灰褐色并有深褐色基斑。臀角处有6条黑色短纹,前缘白色钩状纹清楚。臀角处有纹,但界限不太清楚。雄蛾后翅淡褐色,前翅无前缘褶。

卵椭圆形,长约0.8-1mm,黄白色,有光泽,半透明,即将孵化时为红褐色。

幼虫长8-10mm,头部淡褐色,背板暗褐色,近后缘中间色泽较浅,臀板黄褐色。

蛹纺锤形,长5-6mm,茶褐色、腹部2-7节前后缘各有1列小刺,前列为大。

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茧内越冬。来年3月底4月初化蛹,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为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多在18-20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此时成虫常成群围绕树冠飞翔,夜晚多集中在松蚜所排出的分泌物上取食,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趋光不强,交尾多在18-20时进行,20-23时产卵为最多,卵散产在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喜在15-25年生的松树上、林缘或稀疏的林木上产卵。活动较少。成虫每雌产卵45-48粒,成虫寿命5-12天。卵期3-7天。

初孵化幼虫在针叶上爬行,多选择2年生叶上危害,当年生的新叶很少侵害。幼虫侵害部位多在针叶近顶端处。侵入后,一般先由侵入孔的上部开始危害,几乎吃到针叶的顶端,然后再向下蛀食;但也有由下向上蛀食的。幼虫在1个针叶内很少转移。但被侵害针叶如遇机械损伤,或因食料不足,则可蛀孔外逃,重新侵害别的针叶。幼虫仅食叶肉,而不食表皮。针叶被害后变成空筒,逐渐枯萎脱落,幼虫常在内向外蛀孔钻出,吐丝缀叶,将6-7束针叶缀织一起,在其内取食活动。使针叶枯黄脱落。每年晚秋到来年早春,被害树冠布满成束针叶,一片枯焦。9月初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在地面吐丝连缀杂草、土粒、碎叶上结茧越冬。一般在树冠下有浮土、枯草、碎叶处越冬最多。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并注意林区卫生,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活动前,剪除被害梢、果,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第1代幼虫孵化期,在树梢上喷洒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次。

柑橘疮痂病的为害及防治


柑橘疮痂病被称为专门欺负小孩的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专门为害幼嫩组织。受害叶片初期为黄褐色圆形小点,后变为蜡黄色,多发生在叶片背面,病斑木栓化隆起,多向叶背突起而叶面凹陷,呈圆锥状或漏斗状。

幼果受害,多在谢花后开始。初期为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黄褐色斑,木栓化瘤状突起,幼果畸形易早落。有的随果实长大,病斑变得不明显,但果小、皮厚、汁少、味差。

果上的另一种症状是病斑组织连成大斑,病部组织坏死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癣皮状,下面组织木栓化,显龟裂纹,皮层较薄。

柑橘疮痂病只侵染柑橘类植物。病菌借风力或水滴和昆虫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其远距离传播是带病的苗木、接穗和鲜果销售。

当温度达28℃以上时很少发生。湿度对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适温和高湿(有一定时间的降雨)是疮痂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温度适宜,湿度大有利于此病害流行。

疮痂病菌只侵染幼嫩组织,随着组织的不断老熟,抗病性逐渐增强。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禁止病源带入新区。

2、以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春夏排除积水;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叶,消灭越冬病源。

3、喷药防治的重点是嫩叶和幼果。当春梢新芽发出、谢花约2/3时,连续喷药23次,以保护新梢及幼果,次要掌握在春芽萌动,即芽的长度不超过1粒米长以前进行喷药,以免造成药害。第二次喷药要掌握在柑橘树2/3的花瓣脱落时为保护幼果的关键时期。第三次用药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防治疮痂病好的药剂就是波尔多液,这种药剂杀菌性能好,杀菌面广,黏着力强,不易被雨水淋洗,残效长。但缺点是容易诱发锈壁虱。因此除次用药外,第二、三次用药在锈壁虱发生严重的地区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替代。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玫瑰三节叶蜂的防治方法


玫瑰三节叶蜂属膜翅目叶蜂总科三节叶蜂科,是近几年来玫瑰上新发现的害虫,成虫产卵于玫瑰嫩茎上,造成嫩茎干枯折断,幼虫嚼食叶片和叶柄,造成鲜花产量大减,严重地块可造成绝产。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幼虫刚孵化时体乳白色,二龄后体色变绿,头壳呈黑色,四龄后体色由绿变黄,老熟幼虫胸部绿色,腹部橘黄色并由腹部向后黄色逐渐加深,幼虫胸足二对,腹足七对,第六七对不发达退化成瘤状,老熟幼虫体长13.1至16.8毫米。

雄成虫体长7.9至8.7毫米,雌成虫体长6.3至7.1毫米,头、胸及足黑色?具不明显的金属光泽,腹部橘黄色,腹部背板部分黑色,触角黑色棒状共三节,第三节最长,约为第一、二节的8倍,并向端部逐渐加粗,复眼黑色,下唇须5节。翅脉、翅痣黑色,翅痣圆形。

2、发生规律:玫瑰三节叶蜂在山东省平阴县一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玫瑰或蔷薇根部周围土壤中做茧越冬。越冬代自4月初化蛹,中旬开始羽化出成虫并产卵。

越冬代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初,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第五代幼虫老熟后做茧越冬。

3、生活习性:4月中旬气温达到15.5℃时蛹开始羽化,以白天羽化居多,雄虫羽化盛期比雌虫早2至3天。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后,成虫咬破茧壳爬至地面,在地面土粒间或落叶间处静伏,4至5小时后振翅试飞,而后开始飞翔交尾。雌蜂产卵前在玫瑰植株间不断飞翔爬行,选择在植株当年生嫩梢的背阴处,少数选择在叶柄上,以腹部锯状产卵器划破茎的皮层,深约1毫米,产卵于茎组织内,卵槽长12至28毫米,卵在槽内呈八字形排列。

该虫普遍存在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全部发育成雄虫。成虫白天活动,晚上静伏于叶片反面或正面,不取食。以白天10至15时最为活跃,阴天或有风时活动明显减少。成虫有假死性。雌成虫寿命平均4-6天,雄成虫寿命平均4.1天。一至二龄幼虫有群聚危害习性,常群聚于叶片边缘,三龄后分散取食,食量明显增大。末龄老熟幼虫在被害植株根基周围枯枝落叶间或地表至3厘米土层中结茧越冬,有时数十只在一起结茧成块、团。

4、玫瑰三节叶蜂的防治方法

①成虫发生期,用40%辛硫磷乳油5000倍液进行喷雾。

②幼虫期,一至二龄幼虫为最佳防治期。可用上述农药8000倍液防治。

③清除虫源。将产卵枝条剪掉并集中销毁。在冬季或生长季节,扫除枯枝落叶并销毁。玫瑰根基培土5至10厘米,使蛹不能羽化或使羽化后的成虫不能出土而死亡。

④保护利用天敌。捕食性天敌有中华大螳螂、蜘蛛等。蚂蚁也可拖食一至三龄幼虫,啃食茧内幼虫、蛹等。该虫的寄生性天敌有姬蜂,该寄生蜂可在各代幼虫体内寄生,并在茧内化蛹。

梨木虱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


梨木虱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

一、为害原因

1.虫口基数大。梨木虱曾经严重发生的梨园,上一年早春萌芽前又未很好喷药防治的,生长期梨木虱均发生严重。

2.自然因素。如前期雨水相对较多,不利于梨木虱养殖,高温干旱有利于梨木虱的快速养殖,待果农有所警觉时,虫口基数已相当大,防治效益不佳。

3.人为因素:果农管理经验不足,发现有虫乱用农药,效益不佳,误了防治最佳期,反而使梨木虱产生了抗药性,杀伤了天敌(如瓢虫、草铃等),虫害越来越严重。

梨木虱为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

二、防治策略

从梨园虫源、发生特性及环境系统综合因素考虑,树立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抓住关键时期时行控制,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早春刮树皮(尤其是树干基部老粗翘皮),并与扫除的枯枝落叶及杂草一起,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2.生长季节随时摘除有卵叶片。即产于叶面叶脉处或叶缘、叶背面,呈卵圆形,初时淡黄色,后为黄色,一端钝圆,其下有一刺状突起将其固定;另一端尖细,延长成一根长丝,较易辨认。

3.在越冬代成虫出垫盛期,大约落花70%~80%时,即开始喷药。生长季节若天气干旱时结合其他病虫防治,选用内吸性、粘着性的杀虫剂。如可选用0.9%齐螨素4000~6000倍液、绿色功夫4000倍加1%轻柴油乳或10%吡虫林可湿粉800~1000倍,或0.5%蚜虱净乳油2000倍液。如果防治较晚,已造成大发生时,可先喷0.5%洗衣液,冲掉树体各部粘液后再用药。

4.上一年发生严重的果园一定要注意恢复树势,生长季节可用CA2000果氨宝(氨基酸)进行涂干或叶喷。

杨树直角叶蜂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直角叶蜂,别名杨扁角叶蜂。杨直角叶蜂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昆虫名,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危害特征

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危害,幼虫孵化半日后,取食叶脉附近的叶肉,使叶上出现小圆洞,由圆洞向叶缘取食,食尽叶肉,仅留叶脉。幼虫取食时先分泌白色泡沫状液体,凝固成蜡丝,蜡丝留于食痕附近周围,排成1-3列,形似栏杆。幼虫老熟停食,顺着枝条下树,结茧化蛹。危害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不但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5~6mm,翅展10~12mm,雌虫体长7~8mm,翅展12~14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稀疏的白色短绒毛。触角9节,黑褐色,被较密的黑色短绒毛,第一、二节的总长约为第三节的1/4,3~8节端部横向加宽似一直角,基部一侧向内收缩。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脉淡褐色。前足基节基部,前、中足跗节端部,后足胫节端部、跗节均为褐色,其余为黄色。

卵:椭圆形,长1.3~1.5mm,宽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渐变为鲜绿色,头部黑色,头顶绿色,胸足黄绿色,各足基部具两个褐色斑点,胸、腹背和两侧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圆点。第七、八腹节稍向上隆起,末节向下弯曲,呈S形。幼虫共5个龄期,五龄幼虫体长11~13mm,头宽1.2~1.3mm。

蛹:初为绿色,后渐变为褐色,长7.0mm,宽2.5mm,口器、足、触角、翅均为乳白色。茧:椭圆形,雌茧长7~8mm,宽3mm;雄茧长5~6mm,宽2mm,初为黄褐色,后期为茶褐色。

发生规律

杨直角叶蜂在南阳地区一年发生7~8代。每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旬羽化,6月份发生二、三代成虫,7月份发生四、五代成虫,8月上旬发生第六代成虫,9月中旬发生第七代成虫。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即产卵。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在表土层结褐色丝茧越冬。

成虫多在午后羽化出土,羽化率为90%,雌雄性比1:3。成虫爬行上树,飞到枝叶上,受惊动落地后,多数腹面朝上,并发出吱吱声。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7粒,最多42粒,卵产于叶背面主脉两侧皮层下,每处1~2粒。卵经3~5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平均达90%。第3~5代有孤雌生殖现象。1~2龄幼虫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针尖状小圆孔,二龄以后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将大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呈不规则的孔洞,孔洞边有白色蜡丝。幼虫受惊时向叶背面转移,腹部不断左右摆动。老熟幼虫沿枝干爬行到地表化蛹。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根据观察,杨直角叶蜂主要危害黑杨派各品种杨树,而对毛白杨很少危害,对刺槐一般不危害,可进行杨、槐混交。

2、化学防治: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发生量大时,于幼虫盛发期用敌马烟剂熏杀,每hm2用药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龄林,可向树冠喷洒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10000~20000倍液。

梨圆蚧的为害及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是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定向改变某些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农作物或果树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菌、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消灭或抑制病菌、害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证作物或果园丰产的目的[1-2]。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施肥、及时合理灌溉排水、适度整枝打杈、合理整形修剪、搞好园内卫生和安全运输贮藏等。农业防治如能同物理、化学防治等配合进行,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现将其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植物检疫,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凡是从外地引进或调出的苗木、种子、接穗等,都应进行严格检疫,以防止危险性病虫害扩散。果树的不同品种对病虫害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利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达到防治的目的是一项稳妥而效果好的措施[3]。因此,在果园建园时,应根据建园目的、市场行情等选择抗病虫害果树品种以减少化学施药次数,降低建园综合成本。选用抗病、无病虫的优良种苗,不但可以减少病虫的传播、发生,而且可以使果树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提早开花结果,稳产丰产,从而提高整个果园的经济效益。

2清理果园,合理密植果园中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在病枝或残留在园中的病叶、病果上越冬、越夏,及时清理果园,可破坏其越冬的潜藏场所和条件,有效地减少侵染源,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可很好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对于死枝、死树、病虫株残体和落在地面上的病虫果,应及时清除并焚烧或深埋,可减少病虫害的传播与危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或减少害虫寄生的机会。合理密植不仅有利于果园果树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果树预防病虫害。果树种植密度过大,造成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大,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危害。

3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施肥应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果园施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勿施过量氮肥,以避免引起枝叶徒长、树冠郁蔽而易诱发病虫害。二是厩肥勿在果园中堆积过多、时间过长,以免成为蝇、蚊、金龟子等幼虫栖息繁殖场所。三是提倡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四是减少氮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肥和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数量,并保证根系发育健壮,增强树体对病虫害侵染的抵抗力。灌溉应根据天气、果

树需求状况、土壤等因素来定,以达到合理适中。果园湿度过大,真菌病害越易发生,且湿度越大,病害越严重。而果树生长中、后期灌水过多,易使果树贪青徒长,枝条发育不充实,抵抗冬季冻害的能力差。因此,果园宜尽量采用滴灌技术、覆盖地膜技术,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园内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病害发生。遇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内涝。

4合理整形修剪,保护树体果园在密闭条件下病虫害发生严重,过于茂盛的枝叶常成为昆虫繁衍的有利场所。合理整形修剪,使树体枝组分布均匀,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卵、蛹、幼虫、成虫及多种病菌孢子隐居在树体的粗翘皮裂缝里休眠越冬,而病虫越冬基数与翌年为害程度密切相关,应刮除枝干上的粗皮、翘皮和病疤以铲除病源。刮树皮时应做到:一是在入冬时节或翌年早春2月间进行,不宜过早或过晚。二是轻刮幼树,老树重刮,动作要轻,防止刮伤嫩皮及木质部。三是刮皮后皮层集中烧毁或深埋。涂白在刮皮后立即进行。这样既可以杀死潜藏在树皮下的病虫,还可以保护树体不受冻害。涂时应使伤口不流淌、不起疙瘩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虫伤或机械伤引起的伤口,是最容易感染病菌和害虫喜欢的栖息的地方,应将腐皮朽木刮除,用小刀削平伤口后涂上5B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消毒,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5根据害虫特性,多措施诱虫杀虫翻树盘是果园管理中较常用的农业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措施。该措施既可起到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作用,还可将地表的枯枝落叶翻于地下,把土中越冬的害虫翻于地表冻死。利用害虫喜在主干翘皮、草丛、落叶中越冬这一习性,可在果树主干部绑缚3~5圈松散的草绳,诱集消灭害虫[4]。草绳可用稻草或谷草棉杆皮拧成,但草绳必须松散,以利于害虫潜入。许多害虫有假死、群集等习性,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些习性在傍晚或黎明采取震落、诱集等方法进行人工捕虫。利用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对玉米、高粱趋性更强的特性,园内种植玉米、高粱等,诱其集中为害而消灭。对于能放养鸡、鸭等家禽的果园,可在园内放养鸡、鸭等家禽来啄食害虫,减少园内害虫为害。

6加强果园综合管理,提高防治效能加强果园综合管理,从建园到果实采收,不失时机地抓

住每个环节,以保证果树不受病虫为害,丰产丰收。一是清洁果园,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来源;二是适时建园,可促进果树苗生长茁壮,增强抵抗力;三是适时中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调节地温,有利果苗根系发育;四是清除杂草,摘除病叶,拔除病株、虫苗,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寄主,恶化其生存环境,并能直接消灭病虫。

棚室茄子茶黄螨的为害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茶黄螨对蔬菜为害逐渐加重,且以棚室茄子受害最重。其虫体很小,肉眼很难看见,并且繁殖速度很快,高温季节5天繁殖1代,1头雌螨能产卵100多粒。变为成螨后13天就可产卵。若防治不及时会迅速蔓延。

其主要以成螨在棚室内越冬,发育适温为1623℃,湿度80%90%,在棚室内很易发生。

茶黄蟥为害茄子时,以成螨和幼螨聚居在茄子的新叶叶背、嫩茎、花蕾、幼果等处刺吸汁液,使嫩叶变小,增厚僵硬,叶背为茶褐色,并有油渍状光泽,叶边向背面卷曲;嫩茎表面变为灰褐色;花蕾变成畸形花。

果把及萼片表面呈灰白色至灰褐色,果面变黄褐色,增厚粗糙,生长受到抑制。如果果实继续生长,便从受害部位裂开,形似开花馒头,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

①合理施肥,盛花盛果前不施过量化肥,尤其是氮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

②及时放风排湿,合理浇水,减少其发生条件。

③及时清除棚室内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虫源。

④由于条黄螨繁殖快,蔓延迅速,对棚室茄子要仔细观察,尤其是在植株现蕾到盛花果期这段时间更应注意,发现后要立即喷药。喷药时重点喷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幼果。喷用药剂:73%壳螨特1000倍液;40%环丙杀螨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马拉硫磷1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黄花菜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萼。叶片初生淡黄色小斑,扩大后呈椭圆形大斑,边缘深褐色,斑四周具黄色晕圈,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与叶片相似,有时几个病斑汇合成10多厘米长凹病区,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的形成,或致花薹折断而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中文名:同色镰孢(FusariumconcolorReink),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稍直或弯曲,具隔膜3-5个,多为3个,大小24-773.2-5.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发生少。厚垣孢子球形,1-2个细胞,间生或顶生,平滑或稍具皱,大小7-157-11微米。病菌生育适温15-20℃,最高35℃,最低8℃。除侵害黄花菜外,还可引起蚕豆根腐。

发病规律: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苗的枯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染叶片或幼苗,经3天潜育即显症,显症后6-7天,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春黄花菜枯死后,病菌可在枯叶和花薹上越夏进入秋季侵染秋苗。偏施氮肥,叶片生长柔嫩,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把秋苗培育好,增强抗病力,采摘黄花后迅速割苗,及时清除秋苗田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春苗大量发新叶时,追施氮肥不要过多,并注意适时更新复壮老蔸。

(3)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药剂要注意交替或轮换使用或混用,以利提高防效,延缓产生抗药性。

睡莲水螟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睡莲水螟是园林养护方面常出现的问题,顾名思义,其主要危害对象既是睡莲。睡莲开出的花朵鲜艳多彩,美不胜收,然而睡莲水螟的出现就会对睡莲造成视觉上和植株上的严重负面效果,不尽不会美观,还会危机到睡莲的生长。

睡莲水螟发作时会将睡莲的叶子吃到只剩网状叶脉,而后景色一片枯黄。

睡莲水螟成虫:睡莲成虫展翅28mm~35mm,背面有黑褐色和黄褐色与白色相混杂的鳞片,胸部黄褐色,腹部白色,腹背面黄褐色;前翅和后翅橙黄色。

睡莲水螟幼虫:幼虫主要食物既是睡莲的叶肉,一年发生两代,幼虫在杂草丛中越冬,第二年5月~6月幼虫化蛹;成虫在7月上旬产卵并孵化幼虫,幼虫孵出后开始餐食叶片,将叶片咬成两片吐丝作鞘,并藏在其中。幼虫主要活动时间是夜晚餐食叶片;8月~9月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大约一周后化作成虫;幼虫餐食叶片后也会在小面积的叶片上随水漂流,并发生转移繁殖;大量出现这种现象后,可见睡莲群群体衰落枯黄,一片惨淡景象。

睡莲水螟防治:在夜间电灯捕捉蛾,用幼虫在睡眠漂浮的习性在水面捕捉,将捕捉的蛾或幼虫消灭;对发生虫害的睡莲喷洒50%杀螟松乳剂800~1000倍液。

睡莲水螟是园林常见虫害,发生概率高,范围广,因此需要及时预防与消灭,定期邀约专业人士对园林植被区进行指导作业;琳海植保在园林养护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曾成功解决多种棘手的园林病虫害,详情可进入北京园林植保网进行查阅。

《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