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天竺桂粉实病的病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天竺桂为常绿乔木植物,天竺桂粉实病是天竺桂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1、症状:天竺桂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2、病原及发病特点:天竺桂粉实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樟外担子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以担孢子在病果内越冬,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潜育期7~17天,生长季节有多次感染。担孢子萌发出菌丝在寄主细胞内扩展蔓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在高湿条件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水肥管理差等会导致病情加重。

3、防治方法

(1)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天竺桂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小编推荐

天竺桂病虫防治方法


天竺桂树冠伞形或近圆球形,四季常青,株态优美,清香自然,同时对氯气和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为理想的防污绿化园林树种。近年来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而遍布广西城乡。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加,各种病虫害日趋严重,致使观赏价值下降。因未见有关于天竺桂病虫识别及防治的专题报道,笔者根据调查观察及实践经验,将天竺桂主要病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于下。更多绿色尽在

一、天竺桂粉实病是:天竺桂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1、症状:天竺桂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2、病原及发病特点:天竺桂粉实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樟外担子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以担孢子在病果内越冬,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潜育期7~17天,生长季节有多次感染。担孢子萌发出菌丝在寄主细胞内扩展蔓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在高湿条件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水肥管理差等会导致病情加重。

三、防治方法

(1)、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天竺桂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如何防治天竺桂病虫


天竺桂树冠伞形或近圆球形,四季常青,株态优美,清香自然,同时对氯气和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为理想的防污绿化园林树种。近年来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而遍布广西城乡。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加,各种病虫害日趋严重,致使观赏价值下降。因未见有关于天竺桂病虫识别及防治的专题报道,笔者根据调查观察及实践经验,将天竺桂主要病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一、天竺桂粉实病是:天竺桂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1、症状:天竺桂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2、病原及发病特点:天竺桂粉实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的樟外担子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以担孢子在病果内越冬,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潜育期7~17天,生长季节有多次感染。担孢子萌发出菌丝在寄主细胞内扩展蔓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在高湿条件易发病,种植密度大、水肥管理差等会导致病情加重。

三、防治方法

、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春季天竺桂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二、天竺桂叶斑病:

1、症状:主要为害天竺桂叶片。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2、病原及发病特点:天竺桂叶斑病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环境适宜,植株抽出嫩叶时,在病部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侵染传播。一般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25%火把可湿性粉剂对天竺桂叶斑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速率、孢子的萌发率及叶片感染率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露易和腈福2种杀菌剂。

种实霉烂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在种皮上生长各种颜色的霉层或丝状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菌落。霉烂的种子一般均具有霉味。生有霉层的种子多数显湿变成褐色,种子内部变成糊状,只有胚乳部分有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纹,也有一些颜色无变化的。

二、病原:引起种实霉烂的病原多半是藻状菌纲和半知菌纲的真菌,他们都靠空气传播的腐生菌类。如子囊菌亚门的青霉菌,半知菌亚门的黄曲霉菌。

三、发展规律:当温度25℃,且湿度大时容易发生种实霉烂。

四、防治措施

1、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尽量避免损伤。

2、种子贮藏前应适当干燥,并将坏种、病种剔除,库内温度以保持在04为宜,并保持通风。种子贮藏入库时切忌有碰伤种实表面。

3、沙藏种子催芽时,先用0.5%高锰酸钾稀释液浸种1535分钟,用清水洗掉种子上的药液后再混沙催芽。对于针叶树种子的消毒还可以用浸种时间长一些,以12小时为宜。对于种皮坚硬、质密且透水性差的种子可用高温水浸法(70-90℃水),每天换水12次。拌种杀菌一般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2%0.5%。

五、举例

(一)梨灰霉病:灰霉病只在贮运期零星发生,为害不重。果实表面初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病斑,不凹陷;逐渐扩大后形成浅黄褐色不规则形软腐病斑。后期病部失水,表皮逐渐皱缩凹陷。以至全果软腐皱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可产生疏松的灰白色棉毛状物,后期棉毛状物上产生鼠灰色霉粉,有时还可产生不规则形黑色颗粒。借气流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贮运期病健果接触亦可传播为害。危害果实。

防治方法:①生长期注意防治果实病虫害;采收时避免人为损伤;贮运前严格挑选,彻底汰除病虫伤果;贮运期杜绝各种机械伤。②改善贮运条件及贮运场所消毒。③药剂浸果。贮运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800-1200倍液浸果2-3分钟,可保护果实,免受为害。

(二)柑橘青霉病:发病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用手轻压极易破裂。此后在病斑表面中央长出许多气生菌丝,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并迅速扩展成白色近圆形霉斑。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由于外缘由菌丝组成的白色霉斑扩展侵染快,青、绿色粉状毒生长慢,所以在后者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病部发展很快,几天内便可扩展到全果湿腐。桔园发病一般始于果蒂及临近处,贮藏期发病部位无一定规律

防治方法:①适时细致采收,避免产生伤口。雨后和露水未干时不采果。采果、运输、采后果实处理整个过程均应避免机械损伤,减少病菌入侵的伤口。入库贮藏的果实成熟度有八成采收为适宜。②对贮库进行严格的消毒。一般贮果前半个月,用4%漂白粉的澄清液喷洒库壁和地面。也可用硫磺粉进行熏蒸,每立方米贮库用10克,密闭熏蒸24小时。湖南罗永兰等报道采用稻田杀菌剂30%稻病宁作贮存消毒,对柑橘青霉病的抑菌作用最强。甜橙贮藏适温3~5℃,宽皮柑橘5~8℃,相对湿度80%~90%。③使用防腐剂处理果实。计划贮藏的柑果采下后即用药浸果(时间约1分钟),药剂可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或25%施保克乳油1000~2000倍液,有很好的防效,45%特克多悬浮剂45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三)柑橘绿霉病:贮藏期的首要病害,果实上病部先发软,呈水渍状,2-3d后产生白霉状物(病原菌的菌丝体),后中央出现绿色粉状霉层(病原菌的子实体),嗅之有闷人的芳香味,很快全果腐烂,果肉发苦,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①搞好果树修剪,要通风透光,清除病虫果、枝、叶,减少病源。②加强肥水管理,使树体强壮,果实抗病性强。③果实采后进行防腐药剂处理,可选用防腐剂有多菌灵250-500倍液、托布津500-1000倍液、苯来特250-500倍液、抑霉唑500倍液、1%仲丁胺0.1ml等、噻菌灵1000倍液、枯腐净250-500倍液。

(四)苹果褐腐病:被害果实表面初现浅褐色小斑,软腐状。病斑迅速向外扩展,在10℃时约经10天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的果肉松软成海绵状,略有韧性。后期在病斑中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霉团,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状。病果多早落,也有少量失水干缩成僵果残留于树上。在贮藏期,病果上呈现蓝黑色斑块。花和果枝受害发生萎蔫或褐色溃疡。

防治方法:①贮藏前严格剔除各种病果、伤果及虫果,再用50%咪鲜胺1000~1500倍液浸果。贮藏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90%。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病、伤果,以减少传染和损失。②在花前、花后及果实成熟时各喷一次1:1~2:160~240倍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在花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台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此外还有: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牡丹紫苏粉蚧的病害防治


学名Planococcuscitri(Risso)同翅目,粉炒科。别名柑桔臀纹粉蚧、柑桔粉炒。分布辽宁、山西、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北方主要发生在温室。

寄主:牡丹、菊花、茶花、君子兰、风仙花、常春藤、十字景天、变叶木、柑桔、棕榈等多种药用植物及果树。

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在嫩梢吸食汁液,造成梢叶枯萎或畸形早落,有时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5mm,黄褐色至青灰色,椭圆形,上被白蜡粉。体四周有白色蜡丝18对,尾端长。触角8节。后期背部显现出1条青灰色纵纹。雄成虫体长1.6mm,触角9节,眼红色,体被白蜡粉,体末有白色蜡丝2根。卵长0.3mm,椭圆形,初浅黄色,后变橙黄色。若虫共3龄。3龄若虫体长1.1mm,周缘的18对蜡丝已形成,触角7节。雄蛹长1.1mm,橙色,眼红色。茧椭圆形,白色。

生活习性

上海温室内年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和部分带卵囊成虫于顶梢处或枝干分权处、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5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第1代若虫于4月中旬一6月下旬出现,1代雌成虫于5月下旬始见,6月中、下旬进入羽化盛期。2代以后发生期不整齐,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该虫进入药圃或药园。(2)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防止该虫大量繁殖。(3)必要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灌根有效。

如何防治银杏种实霉烂病


银杏种实霉烂病是银杏种实常见病害之一。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各银杏产区均时有发生。在银杏种子的室外窖藏、温床催芽及播种后均有可能出现。

(2)症状

霉烂的银杏种核一般都带有酒霉味。在种皮上分布着黑绿色的霉层,生有霉层的种核多水湿状并呈现褐色。切开种皮,种仁全部呈糊状,或一半成糊状。更多绿色尽在

(3)病原

引起银杏种实霉烂的菌类很多主要是青霉菌Penicilliumspp.、交链孢菌Allernuriuspp.等。这些菌类都是靠空气传播的腐生菌。

(4)发病规律

银杏种实霉烂虽由多种原因所造成,但以容器不洁、种子含水过大、贮藏温度过高、通气条件不良、种子过早采收等为主要原因。

(5)防治方法

①适时采收种子,采收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防止采青。

②种子贮藏前要适当晾干,含水量以20%左右为宜。破碎种子和霉烂种子应一律剔除。如有条件,种子应用0.5%高锰酸钾表面消毒l0min并充分凉干后贮藏。

③贮藏环境应干净,无菌,食用种子库的温度为2~5℃为宜,并保持通风。有条件可用氮气贮藏种子。播种用种子不宜冷库贮存。

马铃薯粉痂病如何防治


粉痂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一5毫米不等的“疤斑”,其表皮尚末破裂,为粉航的“封闭疤”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饱子囊球),“疤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痈的“开放疤”阶段。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形态特征

粉痂病“疱斑”破裂散出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休眠孢子囊球(休眠孢子团),由许多近球形的黄色至黄绿色的休眠孢子囊集结而成,外观如海绵状球体,直径19~33um,具中腔空穴。休眠孢子囊球形至多角形,直径3.5~4.5um,壁不太厚,平滑,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近球形,无胞壁,顶生不等长的双鞭毛,在水中能游动,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或皮孔侵入寄主内致病。游动孢子及其静止后所形成的变形体,成为本病初侵染源。

传播途径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种薯内或随病残物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病薯和病土成为翌年本病的初侵染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种薯的调运;田间近距离传播则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当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变形体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分裂为多核的原生质团;到生长后期,原生质团又分化为单核的休眠孢子囊,并集结为海绵状的休眠孢子囊球,充满寄主细胞内。病组织崩解后,休眠孢子囊球又落入土中越冬或越夏。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适于病菌发育,因而发病也重。一般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易发病。本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及初侵染病原菌的数量,田间再侵染即使发生也不重要。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病区种薯严加封锁,禁止外调。(2)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3)选留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剔除病薯,必要时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晾干播种。(4)增施基肥或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改变土壤ph值。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马铃薯粉痴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粉痴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疤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痴的“封闭疤”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疤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病原

Spongosporasubterranea(Wallr.)La8erh.称粉痂菌,属鞭毛茁亚门真菌。粉痴病“疤斑”破裂散出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休眠孢子囊球(休眠孢子团),由许多近球形的黄色至黄绿色的休眠孢子囊集结而成,外观如海绵状球体,直径19—33um,具中腔空穴。休眠孢子囊球形至多角形,直径3.5—4.5um,壁不太厚,平滑,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近球形,无胞壁,顶生不等长的双鞭毛,在水中能游动;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或皮孔侵入寄主内致病。游动孢子及其静止后所形成的变形体,成为本病初侵染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种薯内或随病残物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病薯和病土成为翌年本病的初侵染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种薯的调运;田间近距离传播则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当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变形体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分裂为多核的原生质团;到生长后期,原生质团又分化为单核的休眠孢子囊,并集结为海绵状的休眠孢子囊球,充满寄主细胞内。病组织崩解后,休眠孢子囊球又落入土中越冬或越夏。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适于病菌发育,因而发病也重。一般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易发病。本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及初侵染病原菌的数量,田间再侵染即使发生也不重要。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病区种薯严加封锁,禁止外调。

(2)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

天竺葵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天竺葵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渍状小斑,后呈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稍凹陷,有小的褐色中心和围绕黄色扩散的边缘。老病斑直径可达6-10毫米,并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较少淡黑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相互汇合,常使叶片变黑皱缩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条件

主要发生在较老的衰弱组织上,因此多见于下部老叶最先发病。阴雨、过量浇水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原

AlternariapelargoniiEll.EtEv.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天竺葵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基部细胞膨大,不分枝,有膝状屈曲0-2个,隔膜2-8个,24-803-5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榄褐色,倒棍棒形,喙稍长,色淡,孢身横隔膜3-7个,纵隔膜0-2个,分隔处缢缩,16-548-13微米。病残体带菌。病菌产孢量少,主要靠带病插条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1)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

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7-8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宫粉紫荆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一、紫荆角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发病时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更多绿色尽在

二、紫荆枯萎病

症状:叶片多从病枝顶端开始出现发黄、脱落,一般先从个别枝条发病,后逐渐发展至整丛枯死。剥开树皮,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其横断面可见到黄褐色轮纹状坏死斑。

发病规律:该病由地下伤口侵入植株根部,破坏植株的维管束组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此病由真菌中的镰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可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存活时间较长。主要通过土壤、地下害虫、灌溉水传播。一般6至7月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苗圃地注意轮作,避免连作,或在播种前条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3至5斤/亩。及时剪除枯死的病枝、病株,集中烧毁,并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亚铁消毒处理。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或用抗霉菌素120水剂100ppm药液灌根。

天竺桂的病虫害怎么防治?一定记得这几招!


天竺桂又被叫做竺香、土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广泛种植于我国各地。天竺桂经济价值高,枝叶、树皮、果实均能被利用,因此天竺桂的数量不断增加。种植天竺桂方法简单,生长速度快,但其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那么都有哪些病虫害呢?

天竺桂的病虫害种类1.天竺桂粉实病

天竺桂的一种重要的病害,会造成果实畸形肿大,发育受损,无法采摘繁殖。

2.天竺桂叶斑病

得病后天竺桂的叶片初期会呈现赤褐色并不断扩大,最后叶片中央变白,上面出现黑斑,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3.茎腐病

主要作用于天竺桂的茎部,茎部变黑且腐烂,茎部病变导致叶片枯萎死亡。主要原因在于土壤积水过深后过湿或者是连续高温。

4.蛀梢象鼻虫

幼虫会钻进植物嫩梢,在里面蛀食导致植物梢枯死。

天竺桂的病虫害还真是不少,天竺桂这么有价值的植物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才行,除了预防以上疾病,更重要的是还要会治疗,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病虫害的治疗1.天竺桂粉实病的治疗

冬春季节要将残留在树上和地上的病果及时清除,减少污染来源。

2.天竺桂叶斑病的治疗

可以选择药物喷洒治疗,有25%火把可湿性粉剂、露易和腈福等药物可选择。

3.茎腐病的治疗

播种前可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加上细土稀释均匀撒入表土即可。

同时要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植物生长,避免高温环境做好降温工作。

4.蛀梢象鼻虫的治疗

在三月份时用621烟剂熏杀成虫,及时剪除被害枯叶并烧毁。

天竺桂的病虫害的防治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种植植物时一定要随时观察植物的状况,否则极有可能忽视了植物的病害,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只要大家用心,植物一定会健康生长的!

天竺葵叶斑病及防治


天竺葵叶斑病是春夏季常见的一种病害,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叶斑病,常造成大部分感病叶片死亡脱落。茎部受侵染则变黑、萎蔫、腐烂,剖开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变黑。插条受害不能生根,由茎开始腐烂,并向上发展,导致叶片萎蔫死亡。

症状天竺葵叶斑病,包括黑褐病和褐斑病两类。

黑斑病叶上初生水渍状斑,半圆形至不定形,后呈圆形,直径2至3毫米,中央有稍凹陷的坏死斑。较大病斑直径6至10毫米。常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暗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较少黑色霉层。叶斑上病斑散生或汇合,严重时叶片变黑皱缩枯死。此病多见于植株下部老叶,但上部叶片也易受侵害。

褐斑病叶上病斑圆形或卵形,直径1至4毫米,浅褐色,灰白色至砖红色,有暗褐色狭窄边缘,叶片下面病斑有时稍微鼓出,斑面散生黑粒或暗灰色霉层状物。

病原及发病特点以上两种叶斑病的病原均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不定形褐斑点是由刺盘孢菌侵染引起。近圆形灰褐斑是由尾孢菌、叶点霉、壳二孢侵染引起。上述病菌均以分生孢子于春夏季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和再次侵染。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病害。往往靠浇水、风雨、水滴飞溅带到叶片上,其主要通过刀等园艺工具接触传播,从伤口侵入。环境潮湿,植株生长过密易发病。

防治方法创造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植株或枝条过密,降低湿度,防止枝叶徒长。浇水时避免喷灌,以防洒水传播病菌,应沿盆边缓缓渗入,防止浇水过多,盆内积水,引起烂根。发现病叶片,一定要及时摘除并销毁。施肥不宜过量,施氮肥过多,易引起株叶徒长,不开花或少开花。在早春或早秋应适当多施磷钾肥。发病前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始病期喷施50%炭疽福美+80%代森锰锌(1∶1)1000倍液,或70%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粉剂1000倍液,上述药物交替喷施3至4次,隔7至15天喷一次,前密后疏,有良好防治效果。

四季桂叶枯病的症状和防治


叶枯病是苗木中常见的病害,四季桂也不例外,这种病症对四季桂的危害很大,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四季桂叶枯病的症状还有防治。

病症

初期:叶枯病一开始的时候是以病斑的形式出现,从四季桂叶尖或者者是叶边缘开始,初期的病斑颜色呈现出黄绿色或者浅褐色,一般不易观察到。

中期:病斑一步一步的扩大至红褐色或者灰褐色,并且开始出现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形状,这些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圆形。此时,在有病斑的叶面的背面颜色很浅,但是叶边缘的颜色则比较重。

后期:叶枯病到了后期,也是相当值得关注的时期。这时候,不仅病斑相互融合,由一开始的一个个小斑点变成一个个大的斑块。而且病斑上面会长出许多黑色的小颗粒,这些黑色的小颗粒实际上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危害

叶枯病全年的任意时间段均可以发生在四季桂的身上,该病会使四季桂的叶片很大面积的枯黄脱落。严重者,病菌在春季时候大量传播,会使大片桂花林毫无用处,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治

清除病源

春季的时候,病菌便会大量的传播,因此预防叶枯病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秋冬之交,春天未来临的时候将已经感染病菌的叶子彻底清除(烧毁或者深埋均可)。

杀菌消毒

杀菌消毒主要是针对移栽的四季桂,移栽的四季桂不仅要将病叶清除,还要将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喷洒移栽的四季桂苗木进行消毒,也可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日常养护预防

经常给四季桂除草松土,通风透气的情况下,病菌不易滋生也不会快速传播。另外,为了提高桂花的抗病能力,在高温干旱的时候要及时为其浇水。

治疗

如果桂花病重,就要从六月开始每半个月喷洒一次治疗枯叶病的药物。可以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也可以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也对叶枯病有效果。喷洒三四次,枯叶病便会好转。

《天竺桂粉实病的病害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