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的种植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落叶松幼苗常见的病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

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

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

对于这种病害,具体防治办法有:

1.种子消毒法。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wWW.zW59.CoM

2.土壤消毒法。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

3.喷药防治法。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扩展阅读

落叶松褐锈病的综合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

一、病原

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更多绿色尽在

二、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三、发病规律

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防治措施:

1.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2.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3.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落叶松种子小蜂防治


1.传播途径:成虫能飞,但传播距离有限,主要是幼虫、蛹借助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由于幼虫具有滞育习性,时间长达2年之久,因此,不仅当年的种子需要检疫,隔年的种仍需要检疫。

2.检验方法:剖粒检验把抽取的种子检验样品逐粒解剖(一般不少于100粒)。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用手术剪在种子的一端剪1个小口,再用昆虫针逐渐剥离,把发现的幼虫或蛹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比重检验:此种检验方法通常在种子含虫率较低的情况下使用。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抽取的种子检验样品放入清水中,种子与清水的容积比为1:5,充分搅拌后,静置8~12小时,捞取上层漂浮种子逐粒解剖,可大大缩短剖粒检验的时间。

落叶松种子小蜂防治

软X光摄影检验:事先把2号或3号放大纸在暗室用黑纸包好,把种子检验样品放在放大纸具有药膜的那一面,置于Hy-35型农软X光机载物台上拍摄。根据受检种子数和被害种子数,便可统计出该批种子的含虫百分率。

软X光照片判别:种皮内颜色均为暗色者为空粒种子,种皮、种仁联为一体均为白色者是健康饱满的种子。种皮内有一个呈C型弯曲的幼虫影像,其余部分为暗色者为落叶松种子小蜂寄生的种子。种皮内有多个白色的影像重叠在一起,其余部分为暗色者为小蜂的寄生昆虫。

3.有关检疫规定:落叶松种子小蜂是中俄植检植保双边协定中,中方提出的检疫性害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4.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种子随意调运。

(2)加强林区管理。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为害。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种子处理。

①加热干燥。调制时,先将落叶松球果在温水中浸泡10min,然后送入干燥室加热干燥,干燥室内的温度在40-45℃,干燥3-4天,直到果鳞干透,再取出脱粒。

②药剂熏蒸。在产地用塑料布覆盖熏蒸,在常温(10℃以上)条件下,硫酰氟45g,熏蒸72h,种子含水率在10%以下时,对种子发芽率无不良影响。

③真空熏蒸。利用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进行处理。在减压条件下,真空度为730-740mmHg(负压),熏蒸室内的温度为15-17℃,溴甲烷或硫酰氟50g,熏蒸2h,种子含水率不超过12%时,对种子发芽率无不良影响。

④微波加热。利用ER-692型微波炉进行加热灭虫,每次处理1.5kg,当种温达60℃时,持续处理1min,杀虫效果达100%,在种子含水率不超过12%,对种子发芽是安全的。

(5)药剂防治。利用内吸性强的药剂进行打孔注射,直接杀死球果中的害虫;或喷洒无公害的化学药剂如杀铃脲、抑食肼等进行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防治方法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防治方法

其为害部位可分为树冠型、基干型和全株型;从干基到12m高处均可入侵定居,但随树干高度增加侵入孔数量减少,一般0-8m区间数量最大,火烧木上1-2m范围内入侵量最大,树皮厚4-20mm是最适该小蠹繁殖和发育。成虫喜光喜温,衰弱立木、新鲜倒易受危害,林分郁闭度越小受害越重,林缘、林中空地比林内受害重。在经营不善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该虫的成灾规律是从倒木向衰弱木扩散,进而入侵危害活立木。

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规律

在黑龙江年1代,部分年2代。春季世代的5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交尾、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最早见到新成虫;其中的姊妹世代为6月下旬部分越冬雌虫在产卵的过程中从原坑道中飞出,在取食后再次入侵、筑坑、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下旬始化蛹,8月上旬即见到姊妹世代的新成虫。春季世代羽化较早的发生第二代,即新成虫7月上、中旬补充营养后,7月下旬继续扬飞、筑坑、交尾、产卵,8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化蛹,9月上旬出现新成虫。各世代的成虫10月上旬均越冬蛰伏,主要在枯枝落叶层、伐根及原木树皮下越冬,少数以幼虫、蛹在寄主树皮下越冬。成虫具3次扬飞高峰期,即5月中旬、7月中旬及8月中旬。

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营造混交林,结合林区抚育夏季清除虫害木,冬季结合抚育伐除风倒木、被压木。②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选择带新鲜树皮的风倒木作饵木,放置在林缘或林中空地,放置高度为1m左右,引诱成虫前来产卵,在新的成虫飞出之前进行剥皮处理,可消灭这部分成虫。

(2)保护步行虫、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

(3)药剂防治。必要时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干防治。

落叶松的褐锈病防治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

新疆落叶松植物


    中文学名新疆落叶松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纲松纲亚纲松亚纲目松目科松科属落叶松属种新疆落叶松

新疆落叶松,乔木,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灰色、灰褐色或深褐色,纵裂粗糙,裂痕棕色;大枝平展,树冠尖塔形;小枝不下垂,幼枝密被长柔毛,后渐脱落。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一年生长枝淡黄色或黄色,有光泽,幼时密生长毛;短枝顶端叶枕之间密生白色毛。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倒披针状条形,扁平,长2~4cm,下面每边有2~3条气孔线。球花单生。球果卵圆形,熟前紫褐色,熟时褐色或微带紫色,长2~4cm;种鳞三角状卵形、近卵形或斜方形,长1.5~1.8cm,背面常有密锈褐色毛,间或无毛或几无毛;苞鳞紫红花,窄三角状长卵形,先端尾状渐尖,不露出或微露出;种子连翅长1~1.5cm。

乔木,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灰色、灰褐色或深褐色,纵裂粗糙,裂痕棕色;大枝平展,树冠尖塔形;小枝不下垂,幼枝密被长柔毛,后渐脱落,一年生长枝淡黄色、黄色或淡黄灰色,有光泽,二、三年生枝灰黄色;短枝顶端的叶枕之间密生灰白色长柔毛;冬芽近球形,外部芽鳞宽圆形,先端具长尖,边缘有睫毛。叶倒披针状条形,长2-4厘米,宽约1毫米,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隆起,无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雄球花近圆形,径5-6毫米,雄蕊黄色。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幼时紫红色或红褐色,很少绿色、熟时褐色、淡褐色或微带紫色,长2-4厘米,径1.5-3厘米;中部种鳞三角状卵形、近卵形、菱状卵形或菱形,长1.5-1.8厘米,宽1-1.4厘米,先端圆,鳞背常密生淡紫褐色柔毛,间或仅中部或中下部的毛明显,稀近于无毛;苞鳞紫红色,近带状长卵形,长约1厘米,仅先端微外露,基部宽,中部微窄缩,先端微凹或圆,中肋延长成尾状尖头;种子灰白色,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斜倒卵圆形,长4-5毫米,径3-4毫米,种翅中下部较宽,上部三角形,宽4-5毫米,种子连同种翅长1-1.5厘米。花期5月,球果9-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在混交林下以及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产于新疆阿尔泰山及天山东部。在阿尔泰山西北部海拔1900-3500米地带,常和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组成混交林;在东南部海拔1000-2600米地带有大面积的单纯;在南坡仅峡谷地带及湿润、向阳的西北坡山地有带;状或片状纯林。在天山东部干旱地带与疣枝桦组成混交林;在巴尔库山海拔2100-2800米的阳坡山组成带状纯林。

分布范围

分布于蒙古、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苏联、蒙古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

化学成份

树皮含鞣质。

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

树脂味甘、苦,性温;果实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

树脂:舒筋活血、破瘀;果实:止咳、化痰、平喘。树脂用于疖肿,关节疼痛。果实用于气管炎等症。

【用法用量】

果实6~9克,水煎服;树脂适量外用。

落叶松癌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落叶松癌肿病又称溃疡病,是落叶松山的重要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78年以后在大小兴安岭的落叶松上有发现。

症状

发生在落叶松的枝干部。细枝发病病皮微微下陷、开裂、微肿,且常绕枝一周变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病状。更多绿色尽在

粗枝和细干发病经常可以看到四个特征性的表现,可与生理溃疡和其它肿胀性病变相区别。一是病部下陷变黑,如系老病部,还有同心环状的隆起带;二是病部中心常留有死枝或死芽,甚至是一簇枯叶;三是下陷溃疡部的对侧,一定隆起肿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四是凹陷部常有病菌子实体。如系老病部,病攻子实体常作同心环状排列。该病一旦发生,常年继续发展,梭形增生病状,以及溃疡面上的同心环状的隆起带,则更加显著。8月末,开始在病部生出1-4mm的病菌子实体,其发育程度显然不齐,幼小者为白色球状,成熟者为橙黄色至黄色小盘状物(子囊盘)。

主干发病与粗枝上的症状相似,并更加显著。因为老溃疡面脱皮后永不愈合。长年发病后,由于病部周围不断增生,结果使该部深陷,并形成空洞,常从其中流出大量树脂,日久变为暗褐色。病树极度衰弱,常形成球形干或偏心干。因为树干上的栓皮过厚,所以病后很少产生病菌子实体,有时虽也产生,但数量极少。树干发病时也和粗枝发病一样,在病部常留有死枝、死芽。病后常招引次期害虫蛀食,加速流脂,使病树加速死亡。病部常受木腐菌的侵染,并在该部形成木腐菌子实体。

病原

Lachnellulawillkommii(Hart.)Dennis称韦氏小毛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成熟的子囊盘漏斗状,直径1-4mm,厚0.3mm,无柄或有0.5mm短柄,子囊长筒形,115-1638-12m。子囊孢子短梭形或长椭圆形,单胞,无色,15-275-9m,在子囊中排成单行,萌发时常生0-3个横隔,将子囊孢子分为1-4室,各室外都能生出芽管。侧丝丝状,不分枝,155-1811.5-2.0m。本菌是在低温下生长的低温菌,一般营腐生生活,只在树木生长衰弱或受到伤害时,才能侵染伤部并引起病状。

落叶松苗木病虫害的防治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植物,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生长快,木材经济价值高,是人工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一种好树种。

落叶松幼苗阶段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是与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猝倒型、根腐型)。虫害有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

防治落叶松幼苗病虫危害,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包括慎重选择育苗圃地,加强管理,适时早播,做好整地、浇水、除草、环境卫生等工作,以及药剂预防措施。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对于这种病害,具体防治办法有:

1.种子消毒法。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

2.土壤消毒法。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

3.喷药防治法。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二、落叶松幼苗虫害

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4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二是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对于这两种虫害,具体防治办法是:

1.防治蛴螬危害。对于蛴螬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

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2.防治蝼蛄危害。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

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绿化树种落叶松八齿小蠹的防治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东北、山西、河南、云南等地。

其为害部位可分为树冠型、基干型和全株型;从干基到12m高处均可入侵定居,但随树干高度增加侵入孔数量减少,一般0-8m区间数量最大,火烧木上1-2m范围内入侵量最大,树皮厚4-20mm是最适该小蠹繁殖和发育。成虫喜光喜温,衰弱立木、新鲜倒易受危害,林分郁闭度越小受害越重,林缘、林中空地比林内受害重。在经营不善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该虫的成灾规律是从倒木向衰弱木扩散,进而入侵危害活立木。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长圆柱形。黑褐色,有光泽。额上只有粗糙的颗粒和绒毛,无大的瘤起。鞘翅上的刻点清晰,由大而圆的刻点组成,鞘翅末端凹面部两侧各有4个齿,其中第3个最大。凹面边缘和虫体周缘被较长绒毛。

卵椭圆形,长1.0mm,宽0.7mm,乳白色,微透明,有光泽。

幼虫体长4-6.6mm,体弯曲,多皱褶,被有刚毛,乳白色,头壳灰黄色,额三角形,下缘着生1对触角。前胸和第1至8腹节各有气孔1对。

蛹体长4.1-6.0mm,乳白色,腹末端有2个刺突。发生规律

在黑龙江年1代,部分年2代。春季世代的5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交尾、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最早见到新成虫;其中的姊妹世代为6月下旬部分越冬雌虫在产卵的过程中从原坑道中飞出,在取食后再次入侵、筑坑、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下旬始化蛹,8月上旬即见到姊妹世代的新成虫。春季世代羽化较早的发生第二代,即新成虫7月上、中旬补充营养后,7月下旬继续扬飞、筑坑、交尾、产卵,8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化蛹,9月上旬出现新成虫。各世代的成虫10月上旬均越冬蛰伏,主要在枯枝落叶层、伐根及原木树皮下越冬,少数以幼虫、蛹在寄主树皮下越冬。成虫具3次扬飞高峰期,即5月中旬、7月中旬及8月中旬。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营造混交林,结合林区抚育夏季清除虫害木,冬季结合抚育伐除风倒木、被压木。

②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选择带新鲜树皮的风倒木作饵木,放置在林缘或林中空地,放置高度为1m左右,引诱成虫前来产卵,在新的成虫飞出之前进行剥皮处理,可消灭这部分成虫。

(2)保护步行虫、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

(3)药剂防治。

必要时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干防治。

园林植物落叶松褐锈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

【发生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1.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2.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3.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白皮松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在种植养护管理白皮松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病害的危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松落针病

该病的病原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星裂盘菌目散斑壳菌。病菌多数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有的在树上针叶越冬,翌年三四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四五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果吸水膨胀放射出子囊孢子。它可以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潜育期1到2月以上。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生针叶,不同龄期的白皮松均可受害,造成针叶枯黄早落,严重时树木濒于死亡。

防治方法:防治松落针病要加强圃地水肥管理,增强树势,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伐除衰弱木、濒死木。在春夏子囊孢子散发高峰期之前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0倍液至800倍液,70%敌克松500倍液至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5%代森铵200倍至300倍液。郁闭幼林或重病成林可施放621烟剂、百菌清烟剂。

2、松针赤桔病

松针受害后,初为黄色斑,渐变褐色,最后呈灰色或暗灰色。病斑稍凹陷,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常有暗红色的环圈。病部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可出现于针叶的不同位置,病斑以上部分往往枯死断落,以叶尖死为主。该病为害严重时,被害树木似火烧,提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和观赏,连续几年发病,造成植株死亡。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扩展蔓延,尤其高温降雨后,又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新叶抽出到生长停止,均可受病菌侵染,大量侵染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加强林地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性,及时清除林下的杂草,增强林地的排水性,避免林地的湿度过大。药物防治可用25%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3、褐斑病

为害症状病叶上最初产生褪色小斑点,呈草黄色或淡黄色,多为圆形或近圆形,后为褐色,稍扩大汇成段斑,不久病斑处产生灰黑色小疱状物。多数病叶的病斑明显地分为3段,上段变褐枯死,中段褐色病斑与绿化健康组织相间,下段仍为绿色。新生嫩叶染病针叶先端迅速变褐枯死,有时在枯死部分的下方,病害自树冠基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扩展。病重的松树,只有顶部两三轮枝条的梢头保存部分绿叶,不久全株枯死。病菌在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随雨水传播,在气候温和、湿度大时,易感染。3月染病,5月至6月为盛期,9月至10月发生第二次感染高峰。

防治方法:加强林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落叶;营造混交林;药物防治用25%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多次。

4、松赤落叶病

该病多发生于当年生的针叶上,常与赤枯病、落针病等针叶病害混生,症状易混淆。该病菌的侵染性强。可加速松树生理黄化病的发展,导致树木生长停滞,新梢和针叶日趋短小,最后逐渐死亡。5月初,针叶中上部出现少量黄色小点,6月中下旬,黄点变成橙黄色病斑,病斑向下蔓延当年秋天,感病部位变为红褐色,感病与健康部分交界处为黑褐色。翌年3月,病斑下部开始由红褐色变为灰褐色。3月底,病斑上出现灰白色小点,即为初形成的病菌子实体。此后,小点发展成为纵向的梭形、黑色、稍有光泽的、突起的粒状子实体,多数子实体四周呈灰白色。4月针叶开始脱落。7月基本落光。

松赤落叶病一般侵害树势衰弱、抵抗力弱的幼龄松树。凡因土层过浅、透气不良、瘠薄、于旱、管理不善、人为破坏严重、受其他病虫害危害、致使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较易感病。

防治方法:清除枯死及重病株,加强树木管理,增强树势。药物防治用100倍至150倍波尔多液喷雾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雾。

5、煤污病

该病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枝干,受害部位开始出现蜜汁黏滴,渐出现疏松状小斑,尔后连成片,形成较坚硬的黑色霉层,不易脱落。该病由多种煤污菌侵染所致,这些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排泄的粪便和分泌物上,因此白皮松发生上述虫害时,便为煤污菌提供了营养,是发病的直接原因。此外,荫蔽、湿度大、通风不良、透光条差均易使之发生。

防治方法:最好的措施就是防治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适当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发病严重时,可喷洒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园林绿化病害松苗落叶病的防治方法


松苗落叶病又名松落针病、松针枯病,发生普遍。多发生在1-2年生的松针上,初期症状因树种不同有差异,后期症状基本一致。如马尾松针叶上开始为黄色小斑点或段斑,到晚秋全针叶变黄而脱落;而油松针叶开始时由暗绿变为灰绿或黄绿色,后变为赤褐色而落叶,下部仍为绿色;在黑松针叶上为黄色段斑较大,并有褐色斑纹,后变黄脱落。后期各种病针叶上出现很多小黑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该病病原有子囊菌门松针散斑壳菌[Lophodermiumpinastri(Schrad.exFr.)Chev.)、L.seditiosumMinter和L.parasiticumB.Z.HeetYang等多种。无性世代为半知菌类半壳孢(PtostromapinastriDesness)。病原菌侵染油松、黑松、马尾松、黄山松和杉等。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树枝上的病叶中越冬。河北地区翌年3-4月形成子囊盘,4-5月雨后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大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针叶的气孔侵入后,潜育期较长,新、老针叶均可受侵染。8月开始出现落叶。地势低洼排水不奥、种植过密、土壤湿度过大、土壤瘠薄、生长势衰弱和管理粗放情况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综合防治]

(1)消灭菌源苗地及时清理落地病针叶,并深埋或烧毁,以消灭菌源,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管理低洼地块雨后及时排水,栽植时不宜过深,增施柿希?嘤?趁纾?岣呖共⌒浴

(3)药剂防治加强病情调查,春末夏初子囊孢子传播期喷施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10天左右喷布1次,连续喷2-3次。

《落叶松幼苗常见的病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常见的植物的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