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叶植物如何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黄花菜叶枯病(炭疽病)的防治办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症状病害从幼苗期就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苔。发病初期,叶片上、中部的边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退绿小点。以后沿叶脉逐渐向上下蔓延,成为退绿条斑。若病斑产生于叶尖,则叶尖枯死,然后沿叶脉向下扩展,使整张叶片的上部枯死。病健交界处呈赤褐色,中央为深褐色,其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多时,相连成为大斑,最后全叶枯死。花苔受害,首先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变成黄褐色,长卵圆型病斑,病健交界处深褐色,病斑中央产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可使花苔枯死。

病原ColletotrichumliliacearumFerr.(VermicularialiliacearumWestd)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每1分生孢子盘具有1~65根暗褐色刚毛,刚毛有1~5个分隔。分生孢子梗短,无色,不分隔。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6~20m3m。

发病规律此病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5~6月发病最重。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天气干旱、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病较轻。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单一施用氮肥或施氦肥过量的地块发病较重,而施用有机肥料的地块发病较轻。www.zw59.com

防治

1.加强培育管理:适时中耕松土,加强秋冬季培育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或病害还未蔓延开时,剪除病叶后再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

编辑推荐

黄花菜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萼。叶片初生淡黄色小斑,扩大后呈椭圆形大斑,边缘深褐色,斑四周具黄色晕圈,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与叶片相似,有时几个病斑汇合成10多厘米长凹病区,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的形成,或致花薹折断而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中文名:同色镰孢(FusariumconcolorReink),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稍直或弯曲,具隔膜3-5个,多为3个,大小24-773.2-5.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圆形,发生少。厚垣孢子球形,1-2个细胞,间生或顶生,平滑或稍具皱,大小7-157-11微米。病菌生育适温15-20℃,最高35℃,最低8℃。除侵害黄花菜外,还可引起蚕豆根腐。

发病规律: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苗的枯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染叶片或幼苗,经3天潜育即显症,显症后6-7天,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春黄花菜枯死后,病菌可在枯叶和花薹上越夏进入秋季侵染秋苗。偏施氮肥,叶片生长柔嫩,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把秋苗培育好,增强抗病力,采摘黄花后迅速割苗,及时清除秋苗田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春苗大量发新叶时,追施氮肥不要过多,并注意适时更新复壮老蔸。

(3)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药剂要注意交替或轮换使用或混用,以利提高防效,延缓产生抗药性。

槟榔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本病在国外普遍发生。海南省各县的槟榔园皆有发病。病菌侵染植株多种器官,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种病名。发生在叶片上叫炭疽病;发生在芽上叫芽腐病;发生在花穗上叫花穗回枯病(枯萎病);发生在果上叫果腐病。其中幼苗炭疽病最严重,重病区发病率70%以上,病苗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死亡率30%,成龄株的芽(心叶)严重感病时可导致整株死亡;花、果发病引起花序干枯,落花落果,严重减产。

症状叶片感病后,病斑形状、大小变化较大,形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从0.3cm至20cm不等。病部灰褐色至深褐色,具云纹状,其上密布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盘),重病叶后期变褐枯死。芽(心叶)受害表现褪绿、卷曲,而后出现不规则形红褐色斑块,病组织破裂,幼芽腐烂或枯萎。花穗发病首先在雄花的小花轴上出现,表现黄化,并逐渐变褐色,而后很快从顶部向下蔓延至整个花轴,引起花穗变褐回枯,雌花脱落。绿果感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暗绿色病斑;成熟果受害出现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后扩展至全果,引起果实腐烂。

高湿条件下,上述各发病部位产生朱红色粘液状孢子堆。

病原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cnz.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毛盘孢属真菌。菌丝初期无色,后变灰黑色,有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色,卵圆形,直径120~250m,周围有深褐色刚毛,盘内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着生在梗上,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圆筒形,有或无油点,大小12.2~15.8m4.0?5.4m。本菌生长温度范围15~35℃,最适温度25~28℃,发芽和侵染要求有水膜或100%相对湿度。

本菌除为害槟榔外,还可侵染巴戟、丁香、白豆蔻、肉桂、芒果、柑橘等作物。

侵染循环本病侵染来源是田间病株及其残体。在高湿条件下,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潜育期2~4天。初发病株出现后,其上又产生分生孢子,不断传播和侵染。

发病条件多雨高湿、气温20~30℃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槟榔园密植、失管荒芜、荫蔽不通风、植株生势差有利病害发生。遭受台风刮伤、寒害冻伤、害虫咬伤的植株也易发病

防治

1.加强管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组织。

2.苗圃不要用槟榔病叶搭荫棚育苗,以减少侵染来源。

3.喷射1:1:10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2星期喷1次。

三七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云南、湖北等地。

症状三七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苗期发病后,基部出现红褐色梭形病斑,中央凹陷,由于茎竿秆较细,往往病部倒折继而死亡。俗称干脚症。成株期发病后,三七的叶、茎、果实都可能表现出症状。叶上病斑黄揭色,近圆形,中央易穿孔。茎上病斑梭形、黄揭色,病斑扩大后,病部干枯扭折,造成上部茎叶枯死。俗称扭脖子。果实受害后,病斑淡黄色至红褐色,其上有许多黑色颗粒状分生孢子盘。

病原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圆柱形或长椭圆形,一个油球,两端钝圆,大小为13.6~20.4m2.9~4.4m。附着孢圆形,弹状或不规则形,黑色,大小为6.6~9.9m4.6-6.9m。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存在种子、病残中越冬,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昆虫等媒介物可进行近距离传播。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病条件此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6~7月。雨后天气闷热、通风不良,植株种植过密以及低海拔地区都能使本病加重发生。此外,偏施氮肥或使用未腐熟肥料的田块发病严重。

防治

1.冬季淸洁三七园,及时烧毁病枝落叶,加强栽培管理,施用腐熟厩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种子消毒:用38%~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泡10分钟脱去软果皮后用75%甲基托布津0.5%~1.5%拌种或甲基托布津1:400倍液与45%代森锌1:200倍液按1:1混合浸种2小时,防效好,可保全苗。

3.雨季可用塑料薄膜遮盖荫拥顶部以免雨水直接淋湿植株表面,降低田间相对湿度。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雾45%代森锌4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受害果实病斑褐色水渍状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环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受害叶片亦出现类似病斑,中央灰白色。

病原ColletotrichumnigrumEll.etHalst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真菌。病斑上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直径达100m左右,刚毛多,混生,深褐色,有2~4个隔膜,大小为74~128m3-6m。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1~16m3~4m分生孢子短圆柱形或镰刀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4~26m3~5m。

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越冬,第2年播种带菌种子或在病土上栽种,引起初次侵染;以后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雨水、昆虫等传播,造成再次侵染。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田间积水,种植过密,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果实受伤都会加重发病。

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如有带菌嫌疑,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5分钟,到时间后立即移至冷水中冷却。

2.与其他作物轮作,增施磷钾肥,低湿地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收果后应淸除病残体。

3.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喷射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桑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桑树叶部,实生苗、嫁接苗及成株桑树均可受害,不但基部叶片发病,顶端嫩叶也感病。病斑形状,因桑树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但叶背叶脉变红是症状的主要特征,一般病斑为圆形,初期红色,以后逐渐加深,呈暗红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时色较深;顶部叶片发病时,初期只有短段的细叶脉变红,有时也先形成不规则的红色小斑,然后逐渐扩大,病斑产生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小点由黄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散生或呈环状排列。有些品种严重发病时,整个枝条的叶片干枯,枯叶的叶柄及粗叶脉变红。

病原ColletotrichummorifoliumHara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直径55~300m,分生孢子盘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短线状、单胞,大小为5~7m2.5~3m。分生孢子无色、申胞、新月形或镰刀形,两端尖,大小为20-24m3~5m。每个分生孢子盘上生有刚毛10根左右,刚毛褐色,基部较粗,有0~4个隔膜,大小为35~110m4-5m。

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及菌丝体,在被害叶片上越冬。若病叶在越冬期间没有腐烂,则到翌年从分生孢子盘上再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

发病条件冬季少雨,病叶不易腐烂,其上的病菌可安全越冬而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在发病季节,若雨量多,使病斑上产生大最的分生孢子而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参阅桑褐斑病的防治。

黄花菜锈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锈病是黄花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等省都有发生。叶发病率常存:5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00%。黄花菜一般由于锈病减产约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及花茎,开始产生疱状斑点,即病菌的复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的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夏孢子堆多时,整个叶片变黄。在黄花菜生长后期,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的冬孢子堆。并埋生于表皮下。为害严重时,常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谢脱落。

病原PucciniahermerocallidsThuem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双胞锈菌属真菌。夏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橙黄色,内有1~3个油球。孢子表面有细刺,大小为16.8~28.1m14~21.1m,般为23.4m17.6m冬孢子倒棍棒状,黄褐色,双胞,顶端壁较厚,平钝,具有短柄,大小为50.8m18.7m。

侵染循环病菌可能是以菌丝体或孢子在被害植株上越冬,第2年田间发病后形成大量夏孢子。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重复侵染。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淸楚。长江流域各省一般在5月中、下旬发生,6月以后病梢逐渐严重,7月下旬以后,气温很高,病害逐渐停止蔓延。10月气温下降,几次秋雨后,锈病又开始为害秋苗。

发病条件一般平均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在85%左右,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蔓延。黄花菜栽培过密,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上质瘠薄,缺少肥料等情况下,锈病发生严重。

防治

1.加强管理:选栽抗病品神,勤松土除草、开沟排水;收获后及时去掉老叶枯苔,并烧毁或深埋;改良土壤,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2.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开始喷施敌锈钠250~300倍液、20%萎锈灵400倍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

竹节人参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湖北恩施发生较为普遍。

症状该病主要在叶片和茎基部表现症状。叶上病斑黄褐色近圆形,中央变薄易穿孔,后期病部可见黑色颗粒状分生孢子器。茎基部受害,病部黄褐色,梭形凹隔,严重时可引起倒苗。

病原ColletotrichumpanicicolaUyedaetTakimoto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刚毛分散于分生孢子盘中,1~3隔膜,分生孢子圆柱形,无色单胞,大小为8~18m3~5m。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方式在病株残体上越冬,为次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菌可以通过带菌的种子和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引起新栽地区发病。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发病条件土壤粘性大,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或偏施氮肥发病重。田园通风透气差,当温度在20℃以上时,相对湿度越高,越有利于发病。

防治

1.种子消毒。用多菌灵25%可湿性粉剂1:1000倍液浸种10分钟凉干后播种。

2.保持田园有一定的透光度,天棚高度要适中。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病残体。施用肥料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

4.发病初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隔1周1次,连续3~4次。

炭疽病是怎样的一种病植物炭疽病的防治


兰花炭疽病,发生普遍,有时十分严虱危害藏兰、墨兰、建兰、春兰等兰届花久引起叶部焦黑斑点,严重时整叶枯死,影响经济价值。在四川、浙江、上海、台湾等地均有发生。

(1)症状初期叶上呈现圆形、半圆形的红褐色斑点,其后变黑褐亿边缘有时具有黄色晕圈。许多病斑扩大合并时呈波状或条状黑褐色病斑,后闭病斑中部变灰白6,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即为病茵的袍子。病鼓发生部位以叶的上中部为

多。

(2)发生特点霉雨季节和秋雨连绵期间,发病严重。病萌以茵丝体在病叶组织内越冬,在南方分生抱子也可以越冬。灌派时当头喷浇容易病重。放旦过密兰叶相互交错在一起时也易传病。种和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如建兰中的大

头素,春兰中的大富贵、十月感病勤建兰中的铁枝京、蒲兰(金陵边)较抗病;墨兰感病中等。

(3)防治方法

加强养管。浇水时应从盆边缘浇放置过密,保持透光、通风良好。

选育耐病和抗病品种。

剪除病叶。喷施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looo倍液;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眺百茵清可湿性汤剂8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三、四次,有一定效果。其中以多菌灵效果较好。

黄花菜病害防治


黄花叶斑病由镰孢霉属病原真菌引起,是黄花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发灾”、“水瘟”等,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个病害。为害严重的可造成全部枯死,无花可收。一般发病后都会减产30-50%。

(一)发病规律病害发生主要与气候、栽培管理和品种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因子是导致发病与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菌随植株残体越冬,翌年3-4月随幼苗出土,气温回升,病菌即侵入嫩苗为害,若此时温度变化大或遇雨天,相对温度大,病害极易流行。

从栽培管理方面看,栽植年限过久的地块发病较重,而15年以下的壮龄株抗病性较强;冬季培管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发病较轻,重施氮素肥料,忽视磷、钾肥料施用的,则病害发生重。

(二)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每年黄花菜采摘完毕,每亩撒施石灰硫磺粉50-100公斤或黑白粉100-150公斤,然后选择晴天深挖伏土或客土壅蔸。对15年生以上蔸龄的老蔸应进行翻蔸更新,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2)合理施用肥料黄花菜应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使用化学肥料应将氮、磷、钾配合使用,或施用复合肥,以免植株徒长,降低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①每年春季幼苗出土后用等量波尔多液或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射,每隔10-15天1次,共喷3-4次,有一定效果。

②发病初期使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剂600-800倍液喷射,每隔7-10天1次,共喷2-3次。

黄花叶枯病由刺盘孢属病原真菌引起。在黄花菜区发病普遍且严重。严重受害者可使整蔸整块枯死,不抽花苔或只有部分植株零星抽苔,严重影响产量。

(一)发病规律此病每年发病比叶斑病稍迟。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5、6月份发展最快。在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植株密度大且又幼嫩的田块发病重。单一施用氮肥或施用氮肥过量的地块比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发病严重。

(二)防治方法

①加强培育管理适时中耕松土,加强秋、冬培育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发育,从而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

②药剂防治每年清明前后开始喷射等量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有一定的效果。发病初期可以在剪除病叶后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用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50%稻瘟净600-700倍液喷射叶面。

山茱萸虫害防治 山茱萸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黑斑病,黑果病。

分布为害山茱萸炭疽病有果炭疽和叶炭疽两种类型:果炭疽病在河南、安徽、陕西、山东等省发生较重,病果率一般为30%~50%,重者达90%以上;叶炭疽病为害叶片,幼苗病叶率达95%以上,成树病叶率亦在75%左右,造成叶片早枯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和幼树发育。目前仅知安徽的石台县发生较重。

症状果炭疽病为绿色果实发病。幼果发病,多从果顶侵人,病斑从果顶向下扩展,病部黑色,边缘红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全果,果实变黑干缩,多不脱落。成果发病,病斑初为棕红色小点,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凹陷病斑,病斑边缘红褐色,外围有红色肇圈。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小黑点和橘红色胶质物,即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病斑连接,使全果变黑。往往1个果苔上的数个果实全部发病变黑。果实发病后,病菌沿果柄扩展至果苔,又从果苔扩展到果枝靭皮部,导致枝条枯死。

叶炭疽病侵害叶片,初为红褐色小点,以后扩展成褐色圆形病斑,直径1~4mm,病斑边缘红褐色,外围有褪色晕圈,病斑常穿孔脱落。1张叶片常有十几个到几十个病斑,甚至多达百个以上。病斑多时,连接成片,使叶片干枯。果炭疽病菌有时亦侵害叶片,病斑1~2mm,发病极少。

病原Colletotrichumspp.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炭疽菌属。

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筒形,两端微圆,大小为11.00~18.75m5.28~9.60m,平均为15.91m6.05m;分生孢子盘大小为173.7~388.5m,平均285.8m。刚毛少,平均1个分生孢子盘上有1.8根,51.6%孢子盘无刚毛。人工诱发可产生有性世代,为Glomerellacingulata。

叶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筒形,大小为12.31-21.37m5.18~11.66m,平均16.28m6.63m;分生孢子盘大小为110.3~315.0m,平均197.8m,刚毛多,平均1个孢子盘有刚毛46.4根,多的达几百根。经诱发未产生有性世代。人工接种和田间发病,仅侵害叶片。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果、病果苔、病枝、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叶炭疽病4月下旬田间始见病叶,果炭疽病5月上旬出现病果。发病部位产生分生孢子后,借风雨、昆虫传播再侵染。潜育期3~5天。果炭疽病发病盛期为6~8月,叶炭疽病发病盛期为5~6月。

发病条件早晚和为害程度与越冬菌源数量及4、5月份气候条件有关:越冬菌源数量多,4、5月雨水多,湿度大,发病早,初侵染发病重,为再侵染提供大进菌源,病害易流行。发病盛期,亦与雨水关系密切,多雨年份发病重,少雨年份发病轻;树龄老、生长衰弱发病重,生长旺盛发病轻;管理粗放发病重,进行修剪、施肥的发病轻。

防治

1.秋季果实采收后,剪除病果、病枝,掩埋地面病果,减少越冬菌源。

2.加强田间脊理,进行修剪,施肥,浇水,防治虫宫,促进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3.药剂防治: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有:(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3)50%退菌特500倍液。应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控制病害扩展。防治叶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4月下旬,防治果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5月中旬。10天左右喷1次,共施药3~4次。

黄花菜的病害防治


黄花菜的病害有叶斑病和叶枯病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黄花菜病害的防治。

一、黄花叶斑病

黄花叶斑病由镰孢霉属病原真菌引起,是黄花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发灾”、“水瘟”等,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个病害。为害严重的可造成全部枯死,无花可收。一般发病后都会减产30-50%。

发病规律:病害发生主要与气候、栽培管理和品种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因子是导致发病与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菌随植株残体越冬,翌年3-4月随幼苗出土,气温回升,病菌即侵入嫩苗为害,若此时温度变化大或遇雨天,相对温度大,病害极易流行。

从栽培管理方面看,栽植年限过久的地块发病较重,而15年以下的壮龄株抗病性较强;冬季培管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发病较轻,重施氮素肥料,忽视磷、钾肥料施用的,则病害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每年黄花菜采摘完毕,每亩撒施石灰硫磺粉50-100公斤或黑白粉100-150公斤,然后选择晴天深挖伏土或客土壅蔸。对15年生以上蔸龄的老蔸应进行翻蔸更新,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2)合理施用肥料黄花菜应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使用化学肥料应将氮、磷、钾配合使用,或施用复合肥,以免植株徒长,降低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①每年春季幼苗出土后用等量波尔多液或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射,每隔10-15天1次,共喷3-4次,有一定效果。

②发病初期使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剂600-800倍液喷射,每隔7-10天1次,共喷2-3次。

二、黄花叶枯病

黄花叶枯病由刺盘孢属病原真菌引起。在黄花菜区发病普遍且严重。严重受害者可使整蔸整块枯死,不抽花苔或只有部分植株零星抽苔,严重影响产量。

发病规律:此病每年发病比叶斑病稍迟。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5、6月份发展最快。在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植株密度大且又幼嫩的田块发病重。单一施用氮肥或施用氮肥过量的地块比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培育管理适时中耕松土,加强秋、冬培育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发育,从而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

②药剂防治每年清明前后开始喷射等量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有一定的效果。发病初期可以在剪除病叶后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用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50%稻瘟净600-700倍液喷射叶面。

油菜炭疽病的防治


油菜炭疽病

英文名

Rapeanthracnose

病原

希金斯剌盘孢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油菜、大白菜、芫菁、萝卜和芥菜等十宇花科蔬菜。

分布

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局部地区有明显加重之势。

为害症状

油菜地上部分均可发病。(1)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苍白色或褪绿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为1~2mm大小的圆形至长圆形病斑。病斑中心白色至黄白色,边缘紫褐色,略凹陷。(2)叶柄和茎:叶柄和茎上斑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褐色至灰褐色。(3)角果:角果上的病斑与叶上相似。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红色粘质物溢出.

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具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埋生,直径25~42fim。分生孢子梗倒钻状,无色,单胞,大小(9~16)x(4~5)分生孢子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13~18)x(3~4.5)pm。(2)特性:发育温度范围13-38℃,最适温度为26-301。

侵染循环

(1)越冬:病原以菌丝在残株及种子中或以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夏或越冬。(2)传播:第2年分生孢子长出芽管侵染,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人后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_条件适宜病菌产出分生孢子进行频繁再侵染,病害发展很快。

发生因素

油菜炭疽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高温、高湿条件有利发病,24~28℃且多雨时病害易流行。

油菜炭疽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种棺抗病品种s如新油8号、新油9号、中双4号、两优586等。选用无病种子。②发病较重的地区,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1年以上。③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④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⑤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土壤。(2)物理防治:播前种子用50℃温水浸种5-10分钟,捞出阴干后播种。(3)药刑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WP拌种②发病初期喷40%多硫SC700~800倍液,或70%百菌淸WP1000倍液,或25%溴菌清WP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WP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40%灭病威400倍液,或68%倍得利800倍液,或30%绿叶丹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使用油菜炭疽病特效药,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黄花菜叶枯病(炭疽病)的防治办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菜叶植物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