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半夏虫害防治 芋双线天蛾的治理办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芋双线天蛾Theretraoldenlandiae(FabriciuB)属鳞翅目,天蛾科(Sphingidae)。

形态特征成虫翅展50~65mm,体长25~35mm,体褐绿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胸部背线灰褐色,两侧有黄白色纵条;腹部有2条并列的白色背线,两侧有棕褐色及淡黄褐色纵条;前翅灰褐绿色,前翅顶角至后缘基部附近有1条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斜带内外有数条黑、白色条纹,中室端有黑点1个,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横带1条,缘毛白色;翅反面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线。

卵:圆形、淡黄绿色,孵化前转黄褐色,直径1.5_左右。

幼虫:有绿型和褐型2种,绿型幼虫体草绿色,胸部两侧各具9个排列整齐的黄色小圆斑,腹部1~7节两侧有深色斜纹,背两侧各有1黄色眼状斑,其中第1、2节眼斑中间具1红点;褐型幼虫体揭色,除同样具有绿型的斑纹外,胸部各节下缘还具1黄色纵带。一般初孵幼虫多为绿型,自3龄起转褐型,老熟幼虫中绿型仅少数。5龄幼虫体长为52~64mm。

蛹:体长35~45mm,黄褐色,上唇、前足、中足和前翅有黑点斑。

生活习性芋双线天蛾在杭州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下蛹室中越冬,翌年5月初起羽化。5~10月为其活动为害期,其中以8~9月为害最烈。各世代历期在43~50天,其中卵期4~6天,幼虫期13.1-25.6天,蛹期9.0~16.1天,成虫寿命4.0~8.3天,因气温不同,各世代历期差异较大。

成虫昼伏于作物,树林深处,黄昏时开始活动,羽化后当晚交尾。每只雌虫产卵30~60粒,卵多散产在半夏叶背,多数1叶上只1粒卵,少数2~5粒。幼虫孵化后将卵壳吃掉,幼虫分5龄,初孵幼虫在叶背啃表皮呈透明斑,2龄后啃出小孔,3龄起从叶缘蚕食出大缺刻,4龄起进入暴食期,每头幼虫1夜间可吃10~12株半夏苗,并能作短距离迁移扩散,遇强光或大雨即躲入作物或杂草丛中。2~4龄都有吃食脱皮而残留头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即咬断植株或杂草,吐丝卷叶及土粒成1蛹室,柄身其中,停止取食。

防治

1.药剂防治:根据虫情抓住低龄幼虫期及早喷施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3000倍液。

2.黑光灯晚间诱杀成虫。

3.农业防治:结合中耕除草,捕杀幼虫及破坏其栖息环境。

延伸阅读

半夏虫害防治 红天蛾的治理办法


红天蛾Pergesaelpenorlewidsi(Butler)属鳞翅目,天蛾科(Sphingidae)。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45~65mm,体长25~35mm,体翅红色为主,有红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红色带,腹部背线红色,第1腹节两侧有黑斑,前翅基部黑色,前缘及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及缘毛都为暗红色;中室有一小白点,后翅红色,靠近基半部黑色,翅反面色较鲜艳。

卵:近扁圆形,初产时鲜绿色,直径1~1.5mm。

幼虫:有褐型和绿型2种,褐型幼虫体棕褐色,腹部1~2节两侧具眼状纹1对,眼纹中间灰白色,背线黑色,第3~7腹节有与节间相连的黑斑;绿型幼虫体黄绿色,第1-2腹节眼状纹中间黄白色,上下为黑斑。初孵幼虫为绿型,大部分在2~3龄蜕皮后转为褐型,至老熟幼虫期绿型仅少数。5龄期幼虫体长50~70mm蛹体长35~45mm,棕色,具零星黑点斑沿翅脉排列成行。

生活习性红天蛾在杭州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土表下越冬。翌年4月底起陆续羽化,幼虫集中于5~9月为害半夏。

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羽化多在上午,当晚交尾,次日起产卵,卵多在早晨孵化,幼虫共5龄,2龄后咬出小孔洞,3龄起从叶缘蚕食成缺刻,4~5龄食量最大,幼虫老熟后即吐丝卷叶及土粒筑成蛹室,身体缩短,经2~5天预蛹便蜕皮化蛹。

防治(略)

半夏虫害防治 雀纹天蛾的治理办法


雀纹天蛾Theretrajaponica(Orza)属鳞翅目,天蛾科(Sphingidae)。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60~70mm,体长30~35mm,体绿褐色,头部、胸部两侧及背中央有灰白色绒毛,背线两侧有棕黄色纵条;腹部背线棕褐色,两侧有数条不甚明显的暗褐色条纹;各节间有揭色横纹;前翅黄褐色,后缘中部白色,顶角达后缘方向有6条暗褐色条纹,上面1条最为明显,中室端有一小黑点;后翅黑褐色,后角附近有橙灰色三角斑,外缘灰褐色。

卵:近圆形,初产时绿色,直径约1.5mm。

幼虫:有绿型和褐型2种。绿型体背青绿色,体则黄绿色,第1~2腹节有黄色眼斑1对,眼斑中央褐色,外围青绿,第1~8腹节有明显的斜纹,斜纹前缘灰色;褐型体黄褐色,背线深褐色,腹部斜纹前缘深褐色,第1~2节眼斑灰白色,中央褐色,外围深褐色,初孵幼虫多为绿型,3~4龄期,部分幼虫转为褐型。5龄幼虫体长50~60mm。

蛹:体长40mm左右,体棕褐色,各体节具褐色细纵纹。

生活习性雀纹天蛾在杭州以蛹越冬,发生世代不详。在半夏上出现于7~9月,经1个世代观察,完成1个世代历期35天左右,其中卵期3~4天,幼虫期15天左右,蛹期10~12天,成虫寿命6天左右。

防治

1.药剂防治:春季一代幼虫初发期,用50%辛硫磷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2.黑光灯诱蛾:5月以后晚间点黑光灯,诱杀成虫。

3.农业防治:幼虫发生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及时清园除草,中耕松土,破坏其栖息、化蛹场所。

牡丹芋双线天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芋双线天蛾的学名Theretraoldenlandiae(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天蛾科,主要分布在华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区,以幼虫危害牡丹、凤仙花、水芋、葡萄、长春花、地锦、鸡冠花、三色堇、大丽花等多种花卉。

为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将叶片食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和枝条,甚至可使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毫米左右,翅展65-75毫米,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两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一条白色斜带,此外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一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卵:球形,浅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圆筒形,较粗大。体色多有变化,通常为绿褐色和紫褐色,胸背有两行黄白点,体两侧有黄色圆斑和眼状纹,圆斑内有红黑或黄黑两色。第八腹节背面有尾角1个,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长41-44毫米,筒形,棕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趋光性很强,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将卵产在嫩叶上,卵期约10天左右。

8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该幼虫有避光性,多在清晨取食,白天躲在花卉的枝叉阴处,其食量很大,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花被蚕食一光,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观赏。8月底幼虫老熟化蛹,9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然后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3)也可进行人工捕杀。

(4)化学防治在幼虫严重危害期,喷施Bt悬乳剂400-600倍液,或用35%伏杀磷乳剂2000倍液防治。

薏苡虫害防治 粘虫的治理办法


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

别名夜盗虫,五色虫,属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的一种暴食性害虫。

为害幼虫为害米仁叶片咬成缺刻,也为害嫩茎和嫩穗。大发生年份,整片叶被吃成光杆,严重减产。

形态特征成虫褐色至黑褐色,前翅中央有2个圆形淡黄色斑,翅中央有1个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翅上有1条黑色斜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卵黑色,馒头形,排列成行。幼虫体色变化大,呈赭红色,头部有1个黄色倒八字纹。蛹褐色,腹部末端有粗长刺1对,略弯曲的细刺2对。

生活习性在江苏、安徽、上海、河南中部、南部、山东南部、湖北北部等地区,1年发生4~5代,但2代发生数量最多,以幼虫和蛹在土内越冬,以1~3代幼虫为害米仁较严重。成虫有趋糖醋性。幼虫有假死性。卵产于枯黄叶子上。3龄以后幼虫分散为害,5~6龄幼虫为害暴食,然后成群迁移为害。

防治

1.诱蛾灭卵:用稻草扎成小把,捆在竹棒上,分插在田间,4~5天换1次并烧掉草把,消灭大量的卵块。

2.药剂防治:应掌握幼虫3龄前施药,可用50%~75%辛硫磷乳油3000~50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用量为900~1050kg/hm2。

杜仲虫害防治 灰夜蛾的治理办法


杜仲灰夜蛾Poliasp.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mm左右,翅展38mm左右,灰蓝色中型蛾。雌蛾触角呈丝状,雄蛾触角呈栉齿状。喙发达,下唇须倾向上伸,第2节前缘有长毛,第3节短,额平滑,复眼大而圆,前后胸上均有毛簇,胫节也有毛簇。腹部背面有1列毛簇。

卵:呈半球形,绿色,直径为0.2~0.3mm。

幼虫:初龄幼虫草绿色,3龄后转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2mm左右,体形短粗。头灰褐色,具有黄红不规则的斑纹。头部有1对黑褐纵纹,亚背线黑褐色,背线及气门线黑色。气门椭圆形,气门筛灰白色。胸足灰褐色,腹足灰色。趾钩单序中带。

蛹:棕褐色,腹部末端有臀棘1枚,蛹体外常被有薄茧或土室。

杜仲灰夜蛾幼虫仅为害杜仲叶片和嫩皮,其成虫以野菊花(DendranthemaindicumL.)和巴东排草属植物(LysimachiapatungensisHand-Mazz)为主要蜜源植物。

生活史该虫在湖北巴东地区1年发生2~3代,以第3代老熟幼虫于10月间开始入土化蛹,翌年4月初羽化。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5月下旬。第1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6月上旬,其盛发期在4月底~5月初,化蛹期在5月下旬~6月中旬,成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其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化蛹期于6月中旬~9月上旬。

生活习性当杜仲林内日平均气温超过18℃、地温超过15℃时,灰夜蛾的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当气温上升到22~25℃时,羽化数量猛增。成虫羽化后一般潜伏1~2日才开始活动,昼伏夜出,在杜仲林内主要取食花蜜。凌晨1点左右雌雄成虫交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光性,且可耐林间37℃高温。雌虫经交尾后2~3天产卵,卵期5~7天。幼虫在5龄前取食杜仲叶,老熟幼虫下迁入土时,经过环剥后再生新皮的树段,食害新皮。6月期间为害最重,7月后气温升高,为害减轻。

防治

1.在杜仲环剥处的上下方各涂刷1圈粘胶剂,阻碍或粘杀幼虫。

2.铲除越冬蛹。

3.铲除蜜源植物。

4.用糖、醋、酒或灯光诱捕成虫。

贝母虫害防治 野蛞蝓的治理办法


野蛞蝓AgriolimaagrestisLinnaeus.

别名无壳蜓蚰螺,属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分布为害野蛞蝓分布较广,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地。

野蛞蝓食性较杂,在药材中主要为害贝母、三七、板蓝根、黄柏等的叶片、嫩茎和芽。成体和幼体在叶片或嫩茎表皮刮食,造成孔洞和缺刻,受害的茎、叶和花上常留下一条银白色发亮迹印。

形态特征

成体:体长20~25mm,爬行时长达30~36mm。身体柔软而无外壳、暗灰色、灰红色或黄白色。头部前端具两对触角、暗黑色。下边一对短、上边一对长。眼在后触角的顶端、黑色。头前方有口,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其边缘卷起。在外套膜后方右侧有呼吸孔,以细小的带环绕。生殖孔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尾脊钝。腺体能分泌无色粘液。

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

幼体:初孵幼体长2~2.5mm,体为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野蛞蝓在江淮流域1年可发生1~2代,以成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4月开始变为成体、交尾产卵。每年以4~5月为害最盛,但在贝母上是以3~4月为害为主。7月份气温高,若雨水稀少,就潜入根部土下越夏,但阴雨天或露水多时,仍能活动为害。有时9月和10月能再次为害其他寄主。

野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块缝隙内,每隔1~2天产1次。野蛞蝓怕光,在强烈日光下经2~3小时可被晒死。因此,日出后隐蔽而夜间出来活动为害。据观察该虫多在晚6时以后爬出活动为害,晚10~11时达到高峰,午夜以后活动取食的渐少而陆续潜土或隐蔽,晨6时前则全部停止活动为害。蛞蝓耐饥力很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环境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防治

1.在野蛞蝓发生为害期,在被害作物附近阴暗潮湿的地方,经常检查和人工捕杀。

2.在其为害盛期,除尽药材田杂草,堆放菜叶或鲜嫩杂草诱集,然后集中杀死。

3.在受害较重药材四周,撒石灰粉,使其不能靠近为害。

4.可在傍晚用3%石灰水或70~100倍氨水喷洒,防治效果良好。

茴香虫害防治 茴香凤蝶的治理办法


茴香凤蝶PapiliomachaonLinne

别名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Papilionidae)。为害茴香、当归、防风、积壳、芹菜和胡萝卜等。

为害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或仅剩叶柄。

形态特征成虫大型蝶类,体黄色,背部有黑纹纵贯。前翅基部黑色,散布黄色鳞粉。后翅亦有黄黑斑纹,后缘角有一赤褐色圆斑,周围排列着6个大小不等的蓝斑。卵淡黄色,球形。幼虫,初孵时为黑色,3龄后变绿色,头部有2条黑纹,胸背各节间黑色,每节背面还有短黑横纹,气孔黑色,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上各有1个橙黄色斑。蛹、黄绿色或淡黄褐色,长形稍弯曲,头上有2个角状突起,胸背及胸侧也有一小突起。

生活习性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或附近灌木枝条上越冬。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叶面或嫩头上。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和嫩头,老熟后在寄主茎杆或附近其他植株上吐丝束腰化蛹。7~8月为害严重,10月以后幼虫化蛹越冬。

防治

1.幼虫发生初期可人工捕杀。

2.虫口量大,可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喷2~3次。

黄柏虫害防治 星天牛的治理办法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

别名花牯牛、水牛姆;幼虫俗称围头虫、盘根虫。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星天牛国内外皆有发生。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吉林、辽宁,南迄广东;西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星天牛寄主广泛,在药用植物中主要为害黄柏、厚朴、枳壳、佛手、无花果等,以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部,蛀孔外常排出黄色的屑状物,该虫多在成年树的主干基部和主根为害,严重时树皮被蛀食1圈,破坏树体的养分和水分输送,以致树势衰退,重者造成围头现象,或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7~41mm,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中瘤明,侧刺变粗壮。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每1鞘翅上具有大小白斑15~20个。雌虫触角比雄虫短、超出身体1~2节,雄虫超出身体4~5节。

卵:长椭圆形,5~6mm,初产时白色,渐变为浅黄白色。

幼虫:体长38~60mm、浅黄白色,头部褐色、前胸略扁、背板骨化区呈凸字形,气孔9对、深褐色。

蛹:体长30~38mm,初为淡黄色,后渐变为黄褐至黑色,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后缘。

生活习性星天牛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的树干基部或主根内越冬。第2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5、6两月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后10~15天交尾产卵,卵期一般9~15天。7月中下旬幼虫大量孵出,钻入寄主皮层和木质部之间为害,以后再蛀入木质部取食,秋末即在下部虫道中越冬。

星天牛成虫多在白天活动、交尾产卵。卵散产,以树干基部10cm以内较多。成虫产卵前先用上顎咬破树干皮层,呈L形或丄形伤口,一般产1粒卵于其中,并分泌黄色胶状物封闭。每只雌虫可产卵20~30粒,最多可达70粒。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的狭长沟状隧道。幼虫在皮下蛀食3~4个月后才深入木质部蛀害,在为害木质部时,初为直入,至一定深度再转而向上,秋后则转回向下沿原虫道钻蛀,并能继续下钻出新虫道,蛀入木质部后咬碎的木屑及粪便,部分阻塞孔内,部分推出孔外,排出物成堆积聚在树干基部周围。

防治

1.加强药材林管理,使植株生长旺盛,保持树干光滑,以减少天牛产卵。

2.捕杀成虫,掌握成虫活动盛期,组织人工捕杀。

3.除卵及初孵幼虫,注意检查天牛易产卵部位和初孵幼虫为害状,发现后即用快刀凿削除去虫卵。幼虫初发期,注意扒土亮兜,检查星天牛虫孔虫粪,消灭幼虫于皮下为害初期。

4.钩杀及用药物毒杀幼虫,秋分和清明前后,检查树体,凡有虫屑虫粪者,可用钢丝钩杀幼虫。对蛀入木质部较深的天牛幼虫,可用铅条制成锥子,在锥尖上裹着小棉球,沾以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5~10倍液,塞入虫孔。也可将上述药剂配成200倍液,用注射器注人虫孔,然后用毒泥封住虫道洞口,可有效地消灭幼虫。

玄参虫害防治 灰蜗牛的治理办法


灰蜗牛Fruticicolaraoida(Benson)

别名带壳蜓蚰。

分布为害灰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为害玄参、三七等多种药材。这种软体动物舔食玄参嫩叶成许多小孔洞,并能舔断嫩茎。

形态特征

成体:体软,黄褐色,头上有2对长短不一的触角,背上有一黄褐色带有黑点的螺壳。

卵:球形,白色光亮,后变土黄色。

幼体:较小,似成体。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成体和幼体在枯枝落叶或浅土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为害,4~5月为害最烈,5~6月产卵,孵化后幼体继续为害玄参及其他作物,7月以后逐渐减少。蜗牛性喜阴暗潮湿,怕阳光,一般在清晨、傍晚和雨天活动为害,蜗牛爬过处留下白色发亮的胶粘液的痕迹。

防治

1.在日出前人工捕捉,捣碎作饲料或沤肥。

2.清除地内杂草,并堆嫩草或用砷酸钙0.5kg、麦麸25kg、水25kg做成毒饵诱杀。

3.在灰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大批卵块。

4.傍晚喷撒石灰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黄柏虫害防治 褐天牛治理办法


褐天牛NadezhdiellaconioriHope

别名成虫俗称黑牯牛,幼虫又称老木虫、目虫、干虫、桩虫,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褐天牛国内外皆有分布。国内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发生为主,此外,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也有发生和分布。褐天牛可为害多种林木果树。在药用植物中主要为害黄柏、吴茱萸、枳壳、厚朴、木瓜忍冬等,以幼虫钻蛀为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造成枝干内蛀道纵横,蛀孔外有唾沫状胶质分泌物,并有木屑和虫粪,植株被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以致长势衰退,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51mm,黑褐色,有光泽,体上被有灰黄色短绒毛。头顶两复眼间有一深的中央纵沟,触角基瘤之前、额中央又有2条弧形深沟,呈括弧状。雄虫触角超过体长的1/2~2/3,雌虫触角较身体短。前胸宽大于长,背面呈较密而又不规则的脑状皱褶,侧刺突尖锐。鞘翅肩部隆起,两侧近于平行、末端略为斜切,内端角尖狭,但不尖锐。

卵:长约3mm,椭圆形,上端有胶状的乳头状突起,卵壳表面有网纹及细刺状突起。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黄,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体长46~56mm,乳白色。前胸背板淡褐色,横列成4段棕色宽带,中间2段较长。胸足细小,中胸腹面、后胸及腹部1~7节背、腹两面均具移动器,背面的移动器呈中字形。

蛹:长约30mm,乳白色至淡黄色,翅芽叶形,伸达第3节的背面后端。

生活习性褐天牛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虫道中越冬。越冬成虫第2年4月外出活动,成虫产卵期较长,但主要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8月卵孵化为幼虫并开始钻蛀为害。经历两个冬天(以幼虫越冬),于第3年5~6月化蛹,以后羽化为成虫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于树洞内,黄昏开始出洞,以晚上8~9时出洞最盛,在树干间交尾、产卵至夜11时后才陆续潜回洞中。成虫多产卵于树干裂缝或洞穴边缘、伤疤处,主干和侧枝都有卵分布,但以近主干分叉处卵密度最大。

幼虫孵化后,在皮下钻蛀取食,15~20天后,蛀入木质部为害,通常先横向蛀行,然后转而向上蛀食。少数幼虫在向上蛀食时,如遇坚硬木质或有隧道的障碍,即改变前进方向,因而造成若干岔道。幼虫蛀道上有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老熟幼虫在蛀道内选适当地点,吐出一种白垩质物,封闭两端,再以排泄物填充其内,造成长椭圆形蛹室,随即化蛹。

防治基本同星天牛的防治方法。但褐天牛可为害寄主侧枝,故可采取剪除部分被害枝条的方法,来避免褐天牛的严重为害。

菊花虫害防治 菊天牛的治理办法


菊天牛PhytoeciarufiventrisGautier.

别名菊虎,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为害菊天牛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浙江、四川等省。该虫除严重为害菊花外,还能为害苫薏、白艾、茵陈蒿、苦艾、红菊及蛔蒿、北苍术、白术、大麻叶、泽兰等。成虫和幼虫皆能为害。成虫产卵时,将寄主茎梢咬成小孔、然后产卵,使茎梢失水萎蔫。幼虫钻蛀为害,使被害枝不能开花,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11mm,宽1.5~3.0mm。体圆筒形,头、胸及鞘翅黑色,被灰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区有1近卵圆形的桔黄色斑,腹部及足大部分橘红色或橘黄色(余为黑色)。触角与身体约等长,且雄虫长于雌虫。头、胸及鞘翅密布刻点。

卵:长椭圆形,长2~3mm,宽约0.5mm,淡黄色至橘黄色,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12mm,乳白色至淡黄色。体圆柱形,头小,宽约1mm。前胸背板近方形,中央有1白色纵纹。胸足退化,腹部末端圆形,具多数黄色刚毛,肛门3裂。

蛹:体长7~10mm,全体淡黄色,第2~7腹节背面具黄褐色刺列;前翅达第4腹节后缘,后翅达第4腹节中部,中、后胸中部有纵沟、尾部下弯、端部较平截,具多数黄褐色刺毛。

生活习性菊天牛1年发生1代,以新羽化成虫在菊花根部蛀道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并产卵为害。成虫发生为害期主要为5、6两月。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皆可发生为害,7~8月份为害较重,尤以8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时期。9月上旬以后逐步羽化为成虫,当年成虫不活动,潜伏越冬。

菊天牛成虫白天活动,以上午9~10时至下午3?4时活动最盛。成虫受惊有假死习性。成虫白天在菊花叶背交尾,产卵时在茎梢部咬去大半圈皮层(约占茎周的3/4~2/3),似刀切,然后在伤痕下方产卵。卵单产,个别产2粒,被害枝头因失水而干枯。幼虫孵出后即在茎内由上向下蛀食,虫粪大多排泄于茎内,但后期在根茎外可见虫粪啮屑。幼虫蛀食到根茎部时,如尚未发育成熟,便转移到其他茎杆为害,仍是自上而下蛀食。老熟幼虫一般达到根茎部蛀道内进行化蛹,成虫羽化后即潜伏越冬。

防治

1.菊天牛成虫盛发期喷5%西维因粉剂,用量为30~37.5kg/hm2。

2.成虫产卵期在被害枝产卵孔下3~5cm处剪断销毁,平时要注意剪除有虫枝条,减少虫量。

3.菊天牛卵孵化盛期喷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杀蜈乳剂1000倍液,防治初孵幼虫。

4.在成虫活动期,每天于露水未干时在菊花园中寻捕成虫。

5.避免长期连作或与菊科植物间作套种。

黄芪虫害防治 豆杆蝇的治理办法


豆杆蝇MelanagromyzaphaseoliCoguiilett

别名蛀杆虫。除为害黄芪外还为害大豆、绿豆、豇豆、菜豆、豌豆。属双翅目,潜蝇科(Agronvyzidae)。

为害幼虫从嫩梢向下蛀入黄芪茎杆中,使顶部嫩梢逐渐枯萎。茎杆内被害处有黄褐色虫粪。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蝇类,体褐色,被有许多刚毛。复眼黄褐色,足黑色。

卵:乳白色,肾形。

幼虫:淡黄白色,半透明形似粪蛆,头部和尾部上方各有气门1对。

蛹:橄榄形,初为金黄色,后变黄褐色。

生活习性以蛹在豆杆内越冬。5月上中旬为害幼苗,6~7月为害重。成虫于黄芪顶梢嫩芽上产卵,孵化后幼虫咬破表皮向下蛀入茎杆中心部为害。一般每株1条虫,也有的1株2~3条虫。老熟幼虫在茎杆中化蛹,羽化,过10天后外出交尾产卵。

防治

1.冬季消除枯枝茎杆,减少越冬虫源。

2.自5月开始,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每隔7~8天1次,连续喷2~3次。

《半夏虫害防治 芋双线天蛾的治理办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