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植物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藤本植物红地球葡萄苗霜霉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葡萄霜霉病在我市发生普遍,是危害最严重的葡萄叶部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病叶焦枯早落,据多年的调查发现,葡萄霜霉病当年可减产10%20%,并使第二年产量受到显著影响。

一、症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嫩梢受害,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

二、发生规律

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1O℃~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2003年,我市葡萄霜霉病大发生,不少农产的葡萄园在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成片葡萄园叶片受害脱落,减产严重,有的甚至绝对。在我市一般78月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

三、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葡萄发芽前喷布5度(波美比重计)石硫合剂。发病前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喷布1:0.7:200240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后喷布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乙磷铝和瑞毒霉虽然对霜霉病有特效,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如与代森锌、代森锰锌、灭菌丹等药剂混合使用不仅有增效作用,也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另外,还可使用杜邦系列产品,在发病前喷布美国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天间隔,共喷34次效果明显。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净20002400倍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效。为延缓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净。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混合用药,以保证药效。

扩展阅读

红提葡萄霜霉病防治要领


霜霉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还可以危害新梢和果穗。主要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形成多角形黄斑,后期会枯死,颜色变褐,背面产生白色霜霉。

1、发病规律: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少数也可以以菌丝体形态在芽中越冬。葡萄生长季节,病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昼夜温差大、多雨、多露的气候条件下,7-12天就能繁殖一代,所以,病害流行很快。北方,如河北省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为发病盛期。当前应该注意监测病害发生动态,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红提葡萄霜霉病防治要领

2、防治要点:

(1)搞好果园卫生,特别是在修剪和藤蔓出土上架时,清除病果、病叶、枯枝落叶和修剪下来的病枝条,集中处理;

(2)出土上架后及时对枝蔓和地面进行消毒,以减少越冬的病菌。可使用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葡萄膨果期(6-7月)可以叶面喷施以下药剂:①氢氧化铜等铜制剂,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灭菌铜水剂400-500倍液;②1∶0.5的波尔多液160-200倍液(注意葡萄对石灰敏感,不能使用等量或多量式);③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恶霜灵和代森锰锌复配剂)500-600倍液;④90%三乙磷酸铝(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⑤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⑥25%甲霜灵(瑞毒霉、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使用他们的复配药剂,如72%克霜氰(霜脲氰和代森锰锌复配剂)600-800倍液、60%福玛(氟吗啉和代森锰锌复配)500-1000倍液、60%可鲁巴(丙森锌和霜脲氰复配)500-600倍液。一般需要防治2-3次。

红提葡萄近期谨防霜霉病


近期,不少果农反映,所种的红提葡萄果穗上发生果肉下陷、颜色发褐症状,多次施药见效甚微。为此,咨询多名植保专家,普遍认为是葡萄霜霉病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发病原因主要有:自6月以来多地降雨较多,为历年少见;6月正值葡萄幼果期,组织幼嫩,极易感染霜霉病;7月初,症状集中表现,给果农造成病害突发的假象,实际为6月下旬病菌侵染后的病害发展过程。

对此,业内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方案,广大果农可参考实施防治:

1.发现病穗及时处理果穗,一定要选用高效霜霉病防治药剂如25%氟吗啉唑菌酯(百达通)72%霜霉威盐酸盐(挫霜)、68.8%氟菌霜霉威(银法利)40%烯酰吗啉悬浮剂。

2.及时有效防治叶片霜霉病发生,全面压低园内菌源基数,可采用双重治疗(两样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配合使用)的防治方法,如25%氟吗啉唑菌酯(百达通)、72%霜霉威盐酸盐(挫霜)、68.8%氟菌霜霉威(银法利)、40%烯酰吗啉悬浮剂、50%异菌脲(扑海因)、25%氟吗啉(金福灵)、60%氟吗锰锌(双工)、66.8%霉多克等。

3.在病害发展过程中,先及时施药控制病害发展,等病害完全控制时,及时疏除病果病粒,再进行果实套袋。

4.在防治霜霉病的同时,不能忽视葡萄园内其他病害如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褐斑病等常发病害的防治。

葡萄霜霉病的病害防治


分布与危害: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年份,在5-6月份开始发生。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叶片受害,在叶面上产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黄色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块。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嫩梢受害,初生水渍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霜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新梢生长停止,弯曲枯死。卷须、叶柄、幼花序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新梢相似,于病部产生霜霉;如若早期侵染,则最后变褐、干枯及脱落。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

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

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

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一般不形成霉状物。穗轴感病,会引起部分果穗或整个果穗脱落。病原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u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deToni.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发生规律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空气高湿与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宜温度为15℃;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时才能进行。

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群的葡萄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利于发病;氮肥施用过多,树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也利于发病。防治方法一、彻底清除落叶

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并将其清除于设施外或深埋,以减少病原。

二、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

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

三、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16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的温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

四、识别防治

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

防治药剂可选用50%氟吗啉.锰锌可湿粉(国光三治)400-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剂(国光绿杀)400-600倍液、国光70%乙膦铝锰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五、植保措施

1、避雨栽培:在葡萄园内搭建避雨设施,可防止雨水的飘溅,从而有效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对该病具有明显防效。

2、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采用先进架式:新建果园栽植密度以111株/亩为宜,架式最好采用V形架栽培,老果园过密的可通过逐年间伐至适宜的密度。

3、加强葡萄园管理:冬季修剪后彻底清园;提高叶幕层至50厘米;深挖排水沟,及时排除沟内水份,使沟内保持干燥,降低果园湿度;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使园内保持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

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葡萄园受气候、肥水和管理措施不当的影响,灰霉病和霜霉病发生危害严重,已成为园内常发生性病害,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一、病害症状。灰霉病和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新梢叶片、花穗幼果及近成熟的果实,其病害症状为:灰霉病为害新梢叶片,受害部位生有灰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组织软化,严重时腐烂缢缩或枯萎;果穗受害,初期病斑呈淡褐色水渍状,在潮湿条件下很快变为褐暗色,整个果穗软腐,上生一层淡灰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果穗遇持续干旱,果实可变为棕色坚硬的干枯果。受害后期的枝蔓、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果梗变黑,长出黑色菌核。霜霉病为害叶片,正面产生浅黄色水渍状病斑,背面生有灰白霜霉物(即病菌孢子),严重时病斑扩展整张叶片,使叶片呈黄褐色至叶片脱落;穗部受害,果梗、果粒均布满白色霜霉病菌,果梗变褐坏死,果粒肩部变褐凹陷至脱落。此时受害,葡萄产量损失最重。

二、发病条件。灰霉病和霜霉病均属真菌性病害,分别以菌核、卵孢子在病株和散落的地表、病残体及杂草上越冬,春季平均气温在5℃时,菌核便萌发为分生孢子,平均气温在10℃时,卵孢子便萌发为孢子囊及孢子,均随着气流、雨水传播病菌,经植株气孔及幼嫩部位侵入致病。葡萄在生长阶段,气温15―25℃,果园相对湿度在95%以上;或雨后多云多雾的天气持续时间长,能导致两病暴发为害。管理粗放,氮肥过多,果株蔓叶徒长荫蔽,受光差都能促使病害再次侵染,加重病情。

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三、综合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果园病害,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防病效果达90%―95%之间,保产显著。

1、适期剪枝,清洁果园。葡萄落叶后休眠期,要及时修剪枝蔓,清除园内病残体及杂草,集中焚烧,减少菌源越冬。葡萄初花期及后期生长都要适时抹芽、摘心剪副枝,确保园内有良好的透光降湿性,增强果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2、合理施肥。在稳产的基础上,要适期定量追施。通常在葡萄芽前和新梢生长到25厘米左右时,开沟分别追施催芽和壮芽肥,一般每棵果株施尿素60克,磷酸二氢钾50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浆果期再施一次壮果肥,过磷酸钙500克、硫酸钾50克、硼肥3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促进果株平衡吸收,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果品质量。施肥切忌过量,防止旺长,施后要及时用土将沟盖平,防止肥料挥发。

3、控制园内湿度,防止病害蔓延。葡萄生长期间,有喜干怕湿的特性,雨季要保证园内排水通畅;遇干旱天气,切忌大水漫灌,应采取开沟小水洇灌,然后覆土,可有效防止园内高温蒸发湿度大,病害蔓延及裂果发生。

4、适期喷药防治。葡萄灰霉菌和霜霉菌抗药性较强,用药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提高药剂防效。葡萄萌动和新梢将展开期间,选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或40%施佳乐悬浮剂保护剂600倍液喷雾,10天喷1次,连续3次;葡萄开花前后,选用64%杀毒矾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杀菌剂8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2次,果实膨大期至着色前,选用绿亨5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10天喷一次,连喷2次。葡萄采收后,为控制病害的扩展为害和降低越冬病菌基数,可喷洒一次1:1:180倍液的波尔多液;第2次喷洒1:1:160倍液的波尔多液,10天喷1次,连喷3次。

藤本植物葡萄枝蔓病的防治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

一、病状

此病主要危害果穗,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被侵害。一般接近地面的果穗,其穗轴、果梗最先发病,受害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逐渐扩大,环绕穗轴,使其果粒软腐,振动时病粒容易脱落。在烂果表面上产生灰白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季节受害变软的果粒表面破裂,溢出淡黄色粘液。

枝蔓病初呈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枝蔓病斑干枯,表皮与木质部分离,病部皮层纵裂成乱麻状。有时病部上端产生愈伤组织,成瘤状,使病枝上部叶变黄或变红褐色,直至干枯死亡。叶片多在叶尖或叶缘先发病,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病斑,其上部较易产生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二、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发病期间及时清除树上和地上的病穗、病粒和病叶等,集中深埋,不仅可减少病菌再次侵染,也减少越冬病菌的数量。秋季落叶后,彻底清除园内病枝、病叶、病果等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和疏叶,创造通风透光环境,以减少发病几率,且要增施有机肥、叶面追肥,使树体强健,提高抗病力。另外,对地面附近果穗套袋,也可减少病菌侵染。

(3)药剂防治

1、铲除越冬病原菌:在早春葡萄发芽前向树上和地面上喷3~5度石硫合剂或喷5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喷5%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对消灭越冬病菌有良好效果,并可兼治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2、喷药保护:在展叶后结合防治黑痘病喷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因白腐菌抗铜力较强,喷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不佳。

有哪些措施可以防治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地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还可以危害新梢和果穗。主要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形成多角形黄斑,后期会枯死,颜色变褐,背面产生白色霜霉。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少数也可以以菌丝体形态在芽中越冬。葡萄生长季节,病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昼夜温差大、多雨、多露的气候条件下,7-12天就能繁殖一代,所以,病害流行很快。北方,如河北省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为发病盛期。当前应该注意监测病害发生动态,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葡萄膨果期(6-7月)可以叶面喷施以下药剂:①氢氧化铜等铜制剂,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灭菌铜水剂400-500倍液;②1∶0.5的波尔多液160-200倍液(注意葡萄对石灰敏感,不能使用等量或多量式);③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恶霜灵和代森锰锌复配剂)500-600倍液;④90%三乙磷酸铝(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⑤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⑥25%甲霜灵(瑞毒霉、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使用他们的复配药剂,如72%克霜氰(霜脲氰和代森锰锌复配剂)600-800倍液、60%福玛(氟吗啉和代森锰锌复配)500-1000倍液、60%可鲁巴(丙森锌和霜脲氰复配)500-600倍液。一般需要防治2-3次。

综合防治葡萄霜霉病还应该包括以下措施:1.搞好果园卫生,特别是在修剪和藤蔓出土上架时,清除病果、病叶、枯枝落叶和修剪下来的病枝条,集中处理;2.出土上架后及时对枝蔓和地面进行消毒,以减少越冬的病菌。可使用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加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

葡萄霜霉病症状及防治对策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1.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2.嫩梢受害,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3.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

1、清除菌源,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秋冬季深翻耕,并在植株或附近地面喷1次波美度3-5度的石硫合剂,可大量杀灭越冬菌源,减少来年初侵染源。

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①葡萄展叶后施用1∶1∶120波尔多液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和滋生。

②花序初现至开花期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600~800倍液防治霜霉病;

③发病初期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瑞毒锰锌(600倍液)、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

药用植物菊花霜霉病的防治


症状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较稀疏,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

病原PeronosporaradiideBary称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大小225―4127.8―11.8(m),主梗是全长1/2―3/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大小24.5―31.214.7―24.5(fAm),主要为害菊花(Chrysanthemumsinense)。此外有报道PeronosporadanicaGaum称丹麦霜霉菌,能侵染贡菊(Chrysanthemummroifolium)和滁菊,不侵染资菊和杭白菊。P.danica菌丝白色,孢囊梗3―5次分叉,第一分叉不对称,大小28.6―7079―16(m),主干长192―473ym,末端分叉近直角,长7.8―157m,直或弯,端尖;孢子囊椭圆形,无色,无乳突,大小23―3317―27(m),萌发后产生芽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留种母株脚芽上越冬,翌春2月中产生孢子囊借风飞散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9月下至10月上旬又发病,该病多发生在年均温16.4℃、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秋季多雨病害再次发生或流行;连作地、栽植过密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2)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左右1次,共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葡萄霜霉病怎么治才好?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为葡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植株抗寒性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葡萄霜霉病怎么治才好吧!

发病条件

葡萄霜霉病多在秋季发生,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危害症状

1、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

2、嫩梢受害: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

3、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

农业防治

1、清除菌源,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3、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

4、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

4、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

5、在葡萄园内搭建避雨设施,可防止雨水的飘溅,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

药剂防治

1、治疗措施:“靓果安”300倍加上“沃丰素”600倍掺上“大蒜油”1000倍还有“有机硅”喷雾2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

2、预防方案

①萌芽前半个月使用“靓果安”60~100倍液加上进行全园喷施,杀灭病菌,营养树体。

②展叶开花期用“靓果安”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间隔10天喷雾2次。

③第一次生理落果期使用“靓果安”300~500加上600倍加上“有机硅”喷雾。

④果实生长期使用“靓果安”300~500倍600倍进行定期喷雾,基本每次间隔10~15天。

⑤秋季采果后使用“靓果安”200~300倍与600倍和“有机硅”进行喷雾1次。

⑥落叶2/3后使用“靓果安”60~100倍液进行全园喷施,杀灭病菌,营养树体。

菜薹霜霉病害防治


【菜薹霜霉病症状】

菜薹霜霉病叶片发病后期症状

菜薹霜霉病叶正面出现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白色霉层。

【病原与发生规律】

Peronoaporaparasitica称寄生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里、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留种株上越冬。翌春由卵孢子或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萌发芽管。经气孔或表皮细胞间侵入春菜寄主,春菜收后,病菌以卵孢子在田间休眠两个月后侵入秋菜。播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田间易积水、植株长势差、缺肥缺水等都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适期播种,适当稀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苗,栽培季节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0001500倍液;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18%霜脲百菌清悬浮剂10001500倍液;30%烯酰甲霜灵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的防治


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在夏季,霜霉病的发生可致使葡萄落叶、枯枝、烂果甚至死亡。因此,夏季多雨季节要加强葡萄园的管理,及时防治病害。

清园:如果葡萄园中发生了病害,此时雨多,要随时清园,将园中感病的病叶、病枝、病果清除出园,深埋或焚烧。同时,及时清除园中杂草,在剪除病枝、病果时,要经常清洗剪刀,并予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松土:夏、秋多雨季节,特别大雨、暴雨之后,雨水会使葡萄园土地表板结.土壤透气不良.致使葡萄根系缺氧,树势削弱,抗逆性降低,从而易染病害。因此,要在雨前或雨停间隙.及时对土壤较深地中耕一次.以提高园土通透性.

治疗:阴雨连绵或高温多湿,葡萄最易感病,应每天到葡萄园中全面观察一次,见病初发,立即对症喷药。如霜霉病.如果见园中个别处.哪怕是一株葡萄上发现染病,就立即喷药。

清梢:要对葡萄及时摘心,及时抹去副梢。同时,对新梢过多的植株,要疏除一部分,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抗逆性。

施肥:雨水过多,常会造成果园肥力流失,导致树势削弱,降低自身抗逆性。因此,在多雨季节,应据葡萄园土肥力流失情况和葡萄长势,适时施肥。施肥要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将肥少施、勤施;根外追肥一般结合喷药进行,最好单独喷施高效水果叶面肥。

藤本植物葡萄小叶蝉的识别和防治


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俗称小蠓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背面吸食葡萄营养试为害。在葡萄整个生长期中,世代多、数量大、发生严重,造成早期落叶叶片被害初期呈点状失绿,叶面出现小白点,随着苊害加重,各点相连成白斑,直至全叶苍白,早期落叶,花芽分化及果实、新梢成熟也受到影响,虫粪可污染叶片、果面一般通风不良、间作物较多或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葡萄园危害较重,在品种上,叶背绒毛较少的品种危害鞍重,反之则轻。

由于该害虫在叶背危害,再加虫体较小,活动量不大,早期较难发现,而且世代重叠。及至发现危害已重因此,近年来,由于危害渐重,给葡萄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为了尽快减轻危害,减少损失,我们在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转为满意的效果。

(1)形态识别

成虫:悼长3~4m[Ⅱ左右.淡黄色,头部复眼暗绿色.头顶上有2个明显圆形黑斑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各有大的三角形黑纹,双翅半透明,上着姨褐色斑纹卵长0.6mm左右,乳白色一长椭圆形,稍弯曲。若虫:长2nm左右。初孵化时白色.老熟时黄白色。

(2)生活习性

小叶蝉1年发生约3代,以戚虫在落叶、石缝、杂草中越冬,翌年春先为害桃、梨等果树叶片.5月上旬迁移到葡萄上,以葡萄架面下部新梢葡萄叶片受害最重。成虫产卵于叶背,5月中旬孵化后集于叶背,不受惊极步迁移,6月上旬发生第l代戍虫,8月中旬发生第2代成虫.9月下旬至l0月上旬第3代成虫活动.在葡萄整个生长期中,以7~9月虫体较多,危害最重.可与白粉虱杂居.加重危害,秋凉后.戚虫潜伏越冬。

(3)防洽措施

①生长期,使葡萄枝叶分布均匀.及时摘心、绑蔓、去副梢,使葡萄园通风透光,减轻危害;至秋凉后,清除葡萄园的落叶.枯草.减少越冬害虫数量。②针对第1代若虫发生期(5月下旬)虫L1密度不大、易群集危害的特点.及时喷洒90%敌百里1500倍液,或40氧乐果乳油1o00~1500倍波一均有良好效果。⑧7~9月害虫大发生时,结台防治白粉虱喷布30赛虫净15~20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2Ooo~300O倍禳。效果均佳。

《藤本植物红地球葡萄苗霜霉病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藤本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