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植物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园林植物猕猴桃种植桑白蚧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近年来,桑白蚧在陕西关中猕猴桃产区均有分布危害。并逐年呈上升发生趋势。桑白蚧以若虫及雌成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严重时枝蔓上似挂了一层棉絮。被害枝蔓往往凹凸不平,发育不良。严重影响了猕猴桃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削弱了猕猴桃树势。由于虫体小,群众往往误以为是病害发生。喷杀菌剂防治没有效果。

1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桑白蚧是危害多种果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雌虫:介壳灰白色,长2~2.5毫米,近圆形,背面隆起,有明显螺旋纹,壳点黄褐色,偏生壳的一方。介壳下的雌虫体橙黄色,体长约1.3毫米。宽卵圆形,无足,虫体柔软,腹部分节明显,有3对臀角,触角退化成小瘤状,上有1根粗大的刚毛。

雄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毫米,两侧平行,呈条状,背面有3条突出隆背,壳点橙黄色。位于壳的前端。从雄虫壳下羽化出的雄成虫具卵圆形灰白色翅1对,体橙色或橘红色,体长0.65~0.7毫米。腹部末端有1针状刺,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2代。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4月中旬开始产卵于壳下。第1代若虫5月下旬进入孵化盛期,孵化期较整齐。7月下旬为第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上旬雌雄交配,10月下旬以受精雌成虫寄生枝干进入越冬状态。

雄成虫寿命极短,仅一天左右,羽化后便寻找雌虫交尾,午间活动,交尾4~5分钟,不久即死亡。雌虫平时介壳与树体接触紧密,产卵期较为松弛(防治最有效时期),若虫孵化后在母壳下停留数小时而后逐渐爬出分散活动一天左右,多于2~5年生枝蔓上固定取食,以枝蔓分叉处和阴面密度较大。约经5~7天开始分泌出绵毛状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逐渐加厚,不久便脱皮,脱皮时自腹面裂开,虫体微向后移,继续分泌蜡质造成介壳。雄若虫期2龄,脱第2次皮羽化成虫。

受害严重的植株,春秋发芽迟缓,越冬雌虫发育也较缓慢。产卵期比受害较轻的树推迟10天,就全园来看,发生期不甚整齐。给药剂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可以考虑分批防治的办法。

2防治措施

以若虫分散转移期化学防治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苗木、接穗带虫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方法。①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轻轻刷掉枝蔓上的介壳虫体。②剪除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夏剪时剪除顶端开始弯曲的或已经相互缠绕的新梢,过度郁闭的应及时打开光路,疏除未结果且下年不能使用的发育枝、细弱枝和虫害严重的病虫枝等,将虫枝带出烧毁,通过减小虫口基数和提高透光率来抑制桑白蚧的滋生繁殖。③发生严重的果园通过深翻改土、增施农家有机肥、果园种植绿肥:配方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加强果园田间管理,促进果树枝条健壮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

(3)生物防治方法。注意保护及利用天敌:桑白蚧的主要天敢是红点唇瓢虫及日本方头甲。果树生长季节56月份是天敌发生盛期,在用药上要注意使用有选择性药帮,尽量在天敌盛发期不喷或少喷广谱性杀虫剂。

(4)化学防治方法。休眠期防治:春季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95%溶敌机油乳荆50倍,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安民乐乳油1000倍液。

若虫分散转移期(5月下旬、7月中旬)用25%蚧死净乳油1000倍液+0.1%洗衣粉液,或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水剂2000倍液。或用优乐得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杀扑磷噻乳剂1500倍液等喷药防治。喷药时重点对准介壳虫重叠危害严重的枝蔓分叉处及背阴面淋洗。杀虫剂应交替施用,每个孵化盛期(若虫分散转移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连喷2-3次药,可有效防止桑白蚧的发生蔓延。

延伸阅读

园林植物含笑虫害考氏白盾蚧的防治


含笑考氏白盾蚧为含笑常见虫害之一,

形态特征

雌虫蚧壳阔卵形或近梨形,长2~2.5毫米,雪白不透明,2个壳点突出在头端,黄褐至红褐色。雌成虫一般近圆至梨形,浅黄色。臀板带红色。

卵长卵圆形,浅黄色,长0.24毫米。若虫初龄长0.4毫米,卵圆形,黄绿色,分泌有白色蜡丝。固定取食后呈扁圆形,二龄时雌雄差异显著。

发生与危害此虫分布在山东至海南、台湾、江苏至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是偏南方地区的害虫,北方则常在温室中发生。广西1年发生2-3代,世代整齐。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3月份产卵在母蚧壳下,4月中旬孵化,5月中旬雄虫化蛹,下旬羽化;三代9月上旬产卵,下旬孵化,10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加强对花卉害虫的检疫,是阻止和限制蚧虫蔓延的有效措施。在引种过程中要注意蚧虫的发生情况。

2。加强园艺管理在蚧虫发生不多时,可采取人工刷除。及时剪除虫枝,注意改善通风、采光条件,加强水肥管理。

3。药剂防治在若虫孵化期,蚧虫分泌蜡质少,抗药力差,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使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500倍液喷洒,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在若虫及成虫期,因其分泌蜡质增多,抗药性增强,喷施一般药剂作用不大,可以喷施对蚧壳虫有特效的狂杀蚧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浇灌或根施内吸剂则效果明显。可在盆土干燥时,浇灌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其用量与灌水量相同,经7-10天资后效果明显。另一方法是埋施颗粒剂,在盆内根际周围挖1圈1-2厘米深的小沟,均匀撒入味喃丹或涕灭威颗粒剂,然后覆土灌足水,经7-10天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施用15%涕灭威,二缸子盆使用量为2-3克,每增大1个规格增加0.5-1克药剂。

园林植物湿地松粉蚧的防治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Ferris]又名火炬松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原产于美国,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报道,主要为害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裂果沙松、萌芽松、矮松、马尾松、加勒比松等松属植物。

为害特点

以若虫为害湿地松松梢、嫩枝及球果。受害的松梢轻者抽梢,针叶伸展长度均明显地减少。严重时梢上针叶极短,不能伸展或顶芽枯死、弯曲,形成丛枝。主要老针叶大量脱落可达70%-80%;尚存针叶也因伴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球果受害后发育受限制,变小而弯曲,变形,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

形态特征

雌成虫梨形,腹部向后尖削,触角7节。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mm,3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覆盖虫体,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

发生规律

广东1年发生3-4代,以3代为主,世代重叠。以中龄若虫越冬,没有明显的越冬阶段,但冬季发育迟缓。寄生于当年生或2年生的松树梢头,部分寄生于嫩枝及新鲜球果上。

初孵若虫孵化后聚集在雌成虫的蜡包内,天气适宜时爬出,在松树枝、梢、叶处不停活动,并随气流被动扩散,扩散方向与东南季风方向一致,自然扩散距离一般为17km,最远可达22km。部分初孵若虫在较隐蔽的嫩梢、针叶束或球果上聚集生活。

1年中有2个扩散高峰:分别是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该蚧虫可借助于寄主苗木、无性系穗条、嫩枝及新鲜球果作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防治苗木、盆景等随意调运。

(2)加强林区管理。

在种苗繁育基地或调运检疫中发现带虫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枝条等,应就地销毁或作薪炭材使用;加强林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及时间伐,发现有虫枝立即剪除,集中烧毁。

(3)化学防治。

带皮原木采用溴甲烷薰蒸处理,用药量为20-30g/m3,薰蒸时间24h或剥皮后再调出。

(4)生物防治。

疫区或疫情发生区可采用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进行林间喷雾,或引进原产地的天敌如寄生蜂等进行防治。花木发生湿地松粉蚧时,及时喷施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是;病原生物可向各种方向在一定条件下由点到面、传播英延,因此侵染性病害是在具有病原生物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系统传染过程而产生的。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病原、传播、侵入寄主和发病四个

过程。

1.病原物的来源

主要是指寄主被侵柒以前病原物存在的场所,也是植物发病的起源池为此,了解和举捏病原物的来源,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1)病株发生病害的植株称为病株,是病原物的寄主帜又是产生病原物的基地。因此病株不仅是当年的病原物的来源,而且是病原物休眠、越冬的场所。很多病原物可以在休眠或枯死的病株上潜伏越4,翌年再蔓延危害,所以处理病株,清洁园圃等都是消灭病原物来源防止发病的重要措施。

(2)种子很多病害是由带病种子传授的,有的病原物潜伏在种子内部,有的病原物附着在种于外部,有的混在孙广之间,如线虫病的虫樱、英丝子的种子等常和种子混杂在一起s以上三种带病的种子,均能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田J.L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

(3)土壤病原体和病株的残体,都很容易落到地面,混入土壤,有的即以土壤为存在场所,并可越冬继续保持侵染能力,例如很多真菌的冬袍子、苗核导可以在土壤里生存很久,有些经过多年还有生命力。

(4)肥料用病株制成的堆肥,如未经充分发酵就有可船台有很多话的病原体。此外有些病原苗随着饲料,通过家畜的消化道而混在粪便中。还有一些病原油可以在肥料中生活和繁衍。因此堆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2.病原物的传帽

任何一种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帆都能借各种途径进行传摄。有些病原物能借本身的运动进行传汛例如:真菌的游动袍子和生有鞭毛的病原细菌在水中均能游动,病原线虫也能蛹行。在环境因素动力的传播中,风力、水力、昆虫的活动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3、病原物的人摄

病原物通过以上种种传格途径接触奇主核物后,在适宜的条件7,开始入侵镇物组织中,其入侵方法因病原物种类而异,主要有伤口入侵,自然孔入侵和穿透入侵王种。

(1)伤口入侵植物表皮破伤以后,很多病原寄生留和病毒等可由伤口入侵。由伤口入侵后,生长在孔的组织上,而后再蔓延到活的组织中。因此保费植物不受益少受伤害,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2)自然孔的入侵有些病原物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花柱等自然孔入侵。

(3)穿透入侵很多病族构,能宜接穿进窃主表皮面入倪例如线也是以锋利的吻针刺破表皮入侵。

4.宙主关系的建立和病宫症状的出现

病原体入侵寄主体后的第一步即为生长扩民这种扩展可能引致两种结免一种是由于密主植物的强烈抵抓致使扩展中止;另一种结果是病原物战胜了种种抵抗,与寄主植物建立寄主关系,在一定部位上织范。病原构在寄主体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使寄主植物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病原物从侵入寄生到症状出现,要经过一段潜育期,窃主植物由于病原物的寄生,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首先51起生理机能的失讽继而51起组织结构上的改变,最后在植株上表现出种种症状。症状不仅显露在外表,同时也出现在内部。各类病原物所致酌症椒区别很大,总的说久其茵性病害症状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在病组织中即可发现茵丝体,后朗在发病部位上往往出现由真菌繁殖体所构成的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颗粒和肢状抱子氓等。纫茵性病害在受害部位内能观察到病原纫鼠但外部一般很难看到症状,只有在颧湿的气候T,后期病部湿润或涌出细菌流浓。病毒病害一般是散发性的病害。线虫病富有较明显的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所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体上可以看到寄生的植物体。

症扰的出现,主要表现是粉霉、黑粉、斑点、枯萎.腐烂、褐色、救叶、倡果、癌肿、脱落、疮颓、畸形等。

猕猴桃叶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猕猴桃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和褐麻斑病,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几种叶部病害。全国人工栽培区几乎均有发生。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

褐斑病

1、症状: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污绿色小点,后病斑顺叶缘或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病斑由褐变黑,引起霉烂。正常气候条件下,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褐色至浅褐色,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分生孢子器)。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易破裂,后期干枯脱落。叶面中部的病斑明显比叶缘处的小,病斑透过叶背,黄棕褐色。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子囊壳在寄主病残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我国南方,5~6月多雨,气温20~24℃,利于侵染,果园病害传染迅速。7~8月气温25~28℃,病叶大量枯卷,感病品种落叶满地。10月下旬至11月底,猕猴桃逐渐落叶完毕,病菌在落叶上越冬。

灰斑病

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形成灰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退绿污褐斑,逐渐扩大,沿叶缘迅速纵向发展,侵染局部或大半部叶面。发生在叶面的病斑受叶脉限制,明显比叶边缘的病斑小。病斑穿透叶片,叶背病斑黑褐色,叶面暗褐至灰褐色,后期在病部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分生孢子盘。由于病原种类不同,某些叶子上会产生轮纹状灰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呈环纹排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叶组织上以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越冬,落地病残叶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在寄主新梢叶片上萌发,进行初侵染,并以此繁殖进行重复侵染。此病与褐斑病发生和危害基本同步,5~6月为侵染高峰期,8~9月高温干旱,为害最大。被褐斑病侵染的叶片,抗性减弱,本病原常进行再侵染,故有时在同一叶片上出现两种病症。

黑斑病

1、症状:又称霉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7~9月。嫩叶、老叶染病初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圆点,大小约1毫米,四周有绿色晕圈,后扩展至5~9毫米,轮纹不明显,一片叶上有数个或数十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呈枯焦状。病斑上有黑色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座。严重时叶片变黄早落,影响产量。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在叶片病部或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猕猴桃开花前后开始发病,进入雨季病情扩展较快,有些地区可造成较大损失。

褐麻斑病

1、症状:该病从春梢展叶至深秋都可发生退绿色小污点,后渐变为浅褐色斑。病斑圆形、角状或不规则形,形态和大小都较悬殊,2.0~18毫米,叶面斑点褐色、红褐色至暗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外具黄褐色晕,叶背斑点灰色至黄褐色。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地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出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进行初侵染,继而从病部长出孢子梗,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5月中下旬始见病症,6~8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高温干燥,不利病菌侵染,但老病枯焦和脱落现象较严重。

综合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园。结合冬季修剪,将地面落叶和枝条清扫干净,结合施肥埋于穴中。在施基肥的同时,将果园表土翻埋10~15厘米,使土表病残叶片和散落的病菌埋于土中,不能侵染。

(2)清园结束后,喷波美5~6度石硫合剂,杀灭藤蔓上的病菌及螨类等害虫。

(3)褐斑病与褐麻斑病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600倍液喷雾,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能控制病害再侵染。2~8月,喷1:1:100波尔多液,可减轻叶片受害。

(4)灰斑病和黑斑病于发病初期喷洒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900倍液、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新建猕猴桃园时,除了考虑丰产性和品质外,应重视对褐斑病、灰斑病的抗性选择。各地生态环境不同,上述几种病害的发生与为害不尽一致,应先做试验观察。

园林植物香椿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危害香椿。白粉病多在夏秋两季发生。病原菌主要危害叶子,有时也危害嫩枝,吸取香椿苗木营养,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时,使树叶卷缩,枯干早落,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退绿斑,随后,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秋季,在白粉层上产生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粒状物(闭囊壳)。

病原

香椿白粉病由榛球针壳菌(Phyllactiniacorylea(pets)Karst.)引起。

发生规律

除为害香椿外,还可为害麻栎、梓、柳、核桃、柿等多种阔叶树。为害叶片,菌源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之后,在叶背产生菌丝层及粉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大。89月问形成闭囊壳,910月成熟后,随病叶落地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落叶和感病枝梢,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

②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分粉剂800倍液,或15%粉锈宁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综述


在花卉生产中,有效地防治病虫危害,始终是提高花卉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园林花卉病虫害的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不可能按林业病虫害防治来行事,更不能搬照农业病虫害防治来办理;特别在城市中,人们社会活动频繁,人流、交通高度集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且不能立即得到改善,绿色植物,尤其是花卉因而受到严重的污染,从而对花卉病虫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消长规律也发生了质与量的影响。化学农药仍然是我国城市中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而被人们所忽视,在治理中一味追求击倒害虫速度快的化学农药,如在市民生活集中以及人流最多的重要街道和主要干道、广场的树木、花卉和草坪上,使用敌敌畏、氧化乐果和杀灭菊酪类等,从而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往往会忽略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特别是园林养护管理技术等措施对病虫治理的作用。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强调预防为主,要努力掌握病虫发生危害的规律特点,攻其薄弱环节,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措施中,要做好越冬阶段活体和病原体的处置工作。由此可见,研究和探索花卉、树木植被群落中病虫治理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重视园林养护管理技术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更为必要。

当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已引起广泛重视。就园林绿化建设而言,出现了生态园林的新概念。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植物造景、造园为主的建设方针,这是当今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园林趋向。为此,在园林花卉病虫的治理上,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独特的生态群落中各种有利因素。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普查和检疫对象研究课题,是1984年国家建设部下达的。全国四十三个大中城市参加的这次普查,既注意到观赏树木,又注意到观赏花卉、地被和草坪、藤本和攀援植物、水生植物、仙人掌和多肉类植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普查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全国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的全面考察。

经普查鉴定:我国计有园林植物病害5508种、寄主植物1256种,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l233种;园林植物害虫3997种,其他有害生物162种,寄主植物563种;园林植物害虫天敌1757种;园林植物病虫检疫对象2种(病害、虫害各1种)。按花卉种类记载的病害种类我国计有2589种,分别寄生在658种花卉上。害虫种类我国计有l845种,分别寄生在3l2种花卉上。其中有近400种病害和虫害危害既普遍又严重,害虫以蚧虫、蚜虫、粉虱、蓟马和蜗类,这五小害虫更为突出;其次是天牛、木蠢蛾两类蛀干害虫;各类病害都有一些危害严重又难防治的种类。这次普查同时还进行厂天敌资源的调查。我国计有园林植物病虫天敌1757种,其中天敌昆虫1349种,益螨232种,病原微生物21种,益鸟148种等。天敌资源是抑制病虫猖撅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利用、研究生物治理的基础。

近十年来,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园林植物病虫研究和治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五小害虫(蚜虫、蚧虫、螨类、粉、虱、蓟马)为例,由于这些虫体微小,危害方式特殊,它们的危害性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过去做的研究工作收效较少。近年来,全国各地园林部门均在投入力量,加强科研力度,防治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病虫种群的消长都将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对一定范围的环境发生影响,并在内部和周围构成特殊的种群环境和复杂的生态关系,从而使得其本身具备一定的发展与发生规律。针对这一特性,在花卉种类规划上可以充分运用园林绿化建设上的优势,有计划地配置和选育各类不同科、属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与草坪,安排在一个群落中。这在园林植物病虫治理上要比林业、农业优越得多,既可完善生态园林系统的良性循环、美化市容、保护环境;又可保持生态园林群落中病虫区系生态的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这是以生态园林系为依托,实现城市园林花卉病虫害治理的理论依据。把治理花卉病虫害作为完善生态园林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建立生态治理是探索园林花卉病虫害治理的最佳策略,也是园林绿地所特有的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在研究和探索这一策略的同时,植保专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此,在园林花卉病虫治理上应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运用和盲目凑合。

园林植物香樟虫害楠片盾蚧的识别及防治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machiliTakahashi)又名楠阳糠蚧,属半翅目Hemi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片盾蚧属Parlatoria,是香樟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浙江余姚的香樟上发生危害。该虫主要危害香樟的叶片,少量危害嫩梢枝条。樟树受害后,叶片呈黄绿色,造成香樟叶片早期脱落、枯萎.直至死亡,易引发煤污病。

香樟楠片盾蚧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

生活习性

据对5415头蚧虫观察,雌雄比育成蛹。雄蛹最后1次脱皮后,雄成虫从背中裂缝为1:0.85;对1232头雌成虫产卵观察,雌成虫产卵羽化出来。10~16粒,平均12粒。卵产在介壳下,分2排对称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香樟楠片盾蚧的发生与排列。随着产卵数量增加,雌成虫腹部逐渐收缩,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该虫喜荫蔽光线差的环境,树冠完卵后干瘪而死。卵孵化后,初孵若虫在介壳下稍内膛、偏阴处虫口多于阳光处。事停留即分散爬行,遇到适宜场所即开始定居。大多寄生在叶片正面叶脉两侧,少许在叶正面的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寄生在当年生枝条叶芽处。雄虫在叶面散生较多。若虫定居后开始分泌白色绵状蜡质覆盖虫体,进而分泌介壳。若虫进入2龄后雌雄出现分化,2龄雌若虫脱壳后变为雌成虫,雄若虫则发

防治对策

1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查,防止带虫苗木调出;栽种时发现有虫苗木要及时摘除有虫叶片并烧毁。

2加强园林管理栽种的树木要保持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冬季修剪时,剪除多余的内膛枝和蚧虫寄生多的枝条,及时清除落叶。

3保护利用天敌

据初步调查,香樟楠片盾蚧天主要有瓢虫、小蜂、草蛉及捕食螨。在天敌发生期,应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以利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在樟树换叶期,收集落叶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

4药剂防治

当蚧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可在若虫分散转移期,选用蚧宝28%乳油1000倍液,速扑杀40%乳油1000倍液,乐斯本48%乳油l5()0倍液喷雾防治,隔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为好。

园林植物合欢流胶病的防治


植物合欢流胶病

引发合欢流胶的原因很多,病、虫、管理不善均能引起发病。流胶后由于汁液富含养分,会有真菌、细菌病害继发,加重危害。

1.吉丁虫危害可引起流胶。它以幼虫危害芙蓉树的枝干皮层,主干上虫口最多。芙蓉树受害后流脂流胶,轻者造成枝叶发黄、树势衰弱,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可在4至5月成虫羽化盛期,用50%的甲胺磷乳油1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用板刷涂抹于树干上,外用薄膜包裹好,15天后解去,杀虫效果较好;在4至5月成虫羽化前,清除枯枝死树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同期进行树干涂白,防止其产卵;在幼虫初钻入树皮内危害时,往被害处(已有流胶要刮去)涂煤油、溴氰菊酯混合剂(1:1),可杀死树皮内害虫。

2.溃疡病可引起树干开裂流胶。

防治方法:刮去坏死部分后,可用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涂抹树干受害处。

3.冻害可导致树皮开裂流胶。如果水肥过足,树干皮层含水量偏高,温度低时容易引起冻害开裂。

防治方法:刮去坏死部分后,涂抹1号ABT生根粉4000倍液,用黄心土配制的泥浆糊在伤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可促其创口及早愈合。

4.枯萎病可引起流胶。

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株集中烧毁;患病较轻的植株,可往根部浇灌50%的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

园林植物药害预防与救治


园林植物的药害,按症状表现性质可分为显性药害和隐性药害,按致害作用的快慢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但无论哪种药害一旦发生都具有不可逆转性,都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避免或减轻。

1、表现形式

产生斑点常见的有黄斑、褐斑、网状斑、枯焦斑等,主要产生于叶部,有时也产生在枝干或花朵上。如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易使樱花、杏树枝条上面产生棕色网状斑,叶片出现坏死斑,甚至枯死;丁草胺可使结缕草、早熟禾草叶上产生不规则的褐色斑。斑点是最常见的药剂致害反应,往往在施药后迅速产生,药斑在植株上的分布不规律,且大小、形态变化较大。

引起黄化常见的有叶片发黄、枝干黄化和全株黄化,普遍发生于小枝和叶部,有时也表现在茎干部。如除草剂中敌草隆能使许多灌木叶片褪绿,绿麦隆可使不少草本叶片发黄,而西玛津则会让禾本科草类整片变黄。药害引起的黄化一般来说发生快,易造成枯死状态,发生情况往往与施药位置、浓度有关。

出现畸形常见的有卷叶、丛生、根肿、果胀等,多发生于茎、叶及根部,常由除草剂引起。如氟乐灵可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和茎基开裂,2,4-D可引起茄科植物果实的空心和缩小,除草醚可使有些植物生长点萎缩,波尔多液中的石灰能使葫芦科、葡萄科的花木叶片变厚加粗。药害引起的畸形症状分布普遍,在植株上常表现为局部性症状。

造成枯落药害会造成枯萎,主要表现为失水状态,多为整株症状,如草甘膦能引起禾本草类枯黄、萎缩,乐果能让珊瑚花、虾衣花的花瓣枯卷、枝叶脱落。药害也会造成叶、花、果脱落,如铜制剂在桃李、葡萄树上使用不当会引起落叶,甲胺磷在梨树、苹果花期使用易引起落花,乙烯利在山楂、海棠上使用不当可引起落果等。

2、预防措施

少用化学药剂在园林植保中,应尽量少用化学农药,不断强化生物防治,解决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界中天敌生物的控制作用,引进发展能商品化生产的天敌物种,这样,既能可持续防治园林有害生物,又能有效杜绝或减少药害的产生。

正确选用品类在药剂品类的选用上,要尽量选毒性低、分解快、残留少、污染小的农药,如矿物质农药、植物性农药等。应根据防治对象选准农药,如对咀嚼式口器害虫要选用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要选用内吸剂;防治白粉病要用对其有特效的硫制剂,防治霜霉病要用对其效果好的铜制剂等。

正确选用剂型一般而言,无论从杀灭作用上看,还是从减轻药害方面看,用水溶剂要比用粉剂效果好,其中对冠部喷施药剂用油乳剂效果最好。若把正确选用剂型和改进施药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则效果会更好。选取颗粒剂、缓释剂、胶体悬浮剂、超低容量剂等剂型,采用点片用药、隔行用药、多品种轮换用药、多剂型交互用药等方式,利于减少药害。

正确选用剂量用药时药量要准确把握,过大易产生药害,过小则达不到防效。所以,配制农药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准确计算、严格称量。药液要随配随用,不可久存,否则会产生沉淀或变质。注意农药的施用次数,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农药持效期来定,施药次数过多易引起药害,应以不超过植物的忍受力为限。

根据植物情况用药不同植物对不同农药耐受力不同。如一些禾本科植物对敌敌畏敏感,一些葫芦科植物对辛硫磷敏感,一些豆类植物对苯氧乙酸类除草剂敏感,桃李属植物易受铜制剂药害。这在施药时要充分注意。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对农药的抵抗力也有不同,萌芽期、小苗期、开花期、孕穗期对药物较敏感,为预防药害,此时施药应适当减量或降低药液浓度。

根据气候条件用药高温、高湿、强光、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施药,容易造成药害。如氢氧化铜等铜制剂,在露水未干、雨后不久、连续阴天或浓雾笼罩的情况下喷施,因叶面水分溶解的铜量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限度易引起药害。若在持续低温条件下施用,许多药剂也会发生药害。因此,要尽量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用药,如杀菌剂以晴天早晨或午后施用效果好,封闭除草剂须在雨前或雨中施用效果好。

3、救治措施

增施营养肥水对于由触杀剂引起的斑点、焦枯、黄化等药害,可通过施肥的方法提高植物再生补偿能力,以减轻药害的发生程度。如禾本草幼苗出现绿麦隆药害后,追施人粪尿、饼肥等有机肥,或根外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化肥,能促进植株生长,缓解药害症状。植物产生药害后及时浇水,满足其根系大量吸水要求,从而增加细胞水分,降低体内药物含量,会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

灌水冲洗浸泡对于通过土壤处理方式用药过量或不当所产生的药害,可以采用对土壤灌水浸泡、反复冲洗的办法,来稀释药液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轻农药对植物根部的药害。若是叶面喷药过量所造成的药害,可在早期药液尚未完全渗透或被吸收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快速喷洗受害植物叶片,反复喷洒冲洗3次至4次,尽量把植株表面的药液冲刷掉,以清除或减少植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量。

喷施生长激素对于由一些生长调节剂和传导型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等生长激素以减轻药害程度。如观赏葫芦苗误用2甲4氯产生药害后,可用稀释后的赤霉素液喷洒受害的葫芦苗来缓解药剂危害,喷施多效唑过量以后,既可喷施赤霉素缓解,也可使用叶面宝等进行叶面喷施。三叶草类使用乙烯利产生药害以后,可用稀释后的油菜素内酯液缓解药害程度。

使用解毒剂或吸附剂对有些药害可用其性质相反的药物进行中和缓解,也可通过使用解毒剂或吸附剂补救,如喷施石灰水、草木灰、活性炭、多效唑等方法来防止或减轻。用NA、R-25788解毒剂进行种子包衣,可保护混播的草坪不受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毒害;用硫酸亚铁可降低克芜踪对黑麦草带来的药害;用多硫化钙可使土壤中残留的西玛津活性消失,喷施0.5%的生石灰水可缓和硫酸铜过量所造成的药害。

选用或培育抗性品种对于施用某些化学药剂的保护地栽培的园林植物,可选用或培育一些对该药剂抗性较强或对该药剂不敏感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这些抗药性植物的作用,也能有效地减少药害的发生数量或缓解受害植物的被害程度。

摘除受害组织及时摘除植物受害的花朵、果实、枝条、叶片等,能防止受害植株体内的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

园林植物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杨树常见病虫害有八种,其中病害两种: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虫害六种:桑天牛、杨尺蠖、杨白潜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

1.杨树溃疡病。枝干病害。

识别要点:杨树溃疡病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溃疡、流胶等。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褐液体。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发病规律: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树势衰弱时,发病严重。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发病高峰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干。

2.杨树黑斑病。叶部病害。易引起早期落叶,衰弱树势。

识别要点: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叶正面出现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

发病规律:一般毛白杨于5月初开始发病;加杨于6月初开始发病。发病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关,雨水多发病重,反之则轻。树木(苗木)密度大时发病重。

防治要点:冬季清除枯枝落叶;育苗(造林)密度不可过大。发病初期每15~20天喷药1次,可用45%代森锌、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雾。

园林植物病虫防治中美国白蛾及其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方法

学名:Hyphantriacunea(Drury)

英文名:FallWebworm,AmericanWhiteMoth

中文异名:秋幕毛虫,秋幕蛾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

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分布及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2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圆球形,直径约O.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编辑本段生活史及习性

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11月上旬。9月初开始陆续化蛹越冬。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卵期15天左右。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随着幼虫生长,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随之增大,最后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幼虫共7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幼虫蚕食叶片,只留叶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C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冬季园林植物综合防治虫害


1、以茧越冬的害虫

刺蛾类害虫多以茧越冬。如黄刺蛾以老熟幼虫在树枝分叉等处结茧越冬;扁刺蛾在地下的缝隙处结茧越冬;褐边绿刺蛾以茧在枝干、树根浅土中越冬;双齿绿刺蛾以茧在树干基部、伤疤处或粗皮裂缝中越冬等。更多绿色尽在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带茧枝条,集中烧毁。

②、在冬季刺蛾结茧期,摘除或敲碎树枝上的虫茧(黄刺蛾、双齿绿刺蛾)和挖除树基周围浅土内的虫茧(褐边绿刺蛾),减少越冬虫源。

2、以幼虫越冬类

⑴、毒蛾类的害虫多以低龄幼虫在树皮缝、枯枝落叶、树洞内越冬;褐带卷叶蛾、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在受害植株的皮缝、翘皮、树木疤痕或剪锯口处越冬;黄杨绢野螟结薄茧用寄主两张叶片做成的巢内越冬;梨星毛虫在受害植物的枝干及主枝粗皮缝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彻底清扫落叶,剪除枯枝,集中烧毁。

②、冬季刮除树皮、枝干、裂缝内虫茧

③、树干涂白。消灭越冬虫源。

⑵、淡剑袭夜蛾、棉铃虫等以幼虫在松土里越冬;

防治方法:

①、结合耕翻土壤,消灭越冬幼虫;

②、草坪结合冬灌撒施呋喃丹或辛硫磷颗粒,杀死越冬幼虫。

⑶、在枝干内以幼虫为害的害虫,如月季茎蜂、白蜡哈氏茎蜂、芳香木蠹蛾、白杨透翅蛾等一般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国槐小卷蛾在受害枝条和种子内越冬。

防治方法:

①、对于月季茎蜂,可以结合月季冬季修剪剪除受害的枝条,如果发现虫体已蛀入根部,可用注射器向蛀孔内注射50倍液的吡虫啉乳油5~10毫升,并立即用泥土封住,毒杀残存的幼虫。

②、对于白蜡哈氏茎蜂,可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

③、对于木蠹蛾类害虫,多在树枝分叉、树皮粗糙和伤口处钻蛀虫道,可用铁丝钩杀虫道内幼虫。

3、以蛹越冬类

⑴、天蛾、尺蛾类害虫,如霜天蛾、葡萄天蛾、豆天蛾、国槐尺蛾、槐羽舟蛾、丝棉木金星尺蛾等都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可结合耕翻土壤,清除杂草;

②、人工挖蛹,杀死越冬虫蛹;

③、在寄主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以毒杀土中的虫蛹。

⑵、灯蛾、舟蛾类害虫,如美国白蛾、人纹污灯蛾、红缘灯蛾、国槐羽舟蛾、杨扇舟蛾等。多以蛹在树干老树皮下、建筑物缝隙、屋檐下、洞内、砖块杂物等处越冬;柑橘凤蝶在枝干悬空化蛹。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绿地和周边环境的杂草及杂物,

②、破坏越冬蛹的栖息环境结合耕翻土壤,消灭越冬虫蛹。

《园林植物猕猴桃种植桑白蚧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猕猴桃的植物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