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葡萄枝蔓“瞎眼”的原因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葡萄枝蔓瞎眼的原因据研究与实践表明,造成葡萄枝蔓大量瞎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葡萄在幼树期过分徒长,新梢不充实、芽眼不饱满、且加上留枝过长,次年后期营养条件差,形成瞎眼;肥料缺乏或氮素过多,造成枝蔓组织不充实,叶功能差,从而导致瞎眼;枝叶过密或留果过多,光照不足,枝蔓不能正常成熟而产生瞎眼。 葡萄枝蔓瞎眼的防治措施葡萄枝蔓瞎眼,必须在了解葡萄枝蔓瞎眼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对症预防与补救。在幼树阶段,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不宜过度施用速效氮肥,有机肥应在采果后秋施,而追肥应以前半年为主,特别是雨季不可追施速效氮肥;雨季要注意葡萄园排水,葡萄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4~6月一次蔓生长发育期,要坚持每隔10天喷施1次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满足芽眼分化和果实膨大的需要;适期进行疏花疏果,合理调整葡萄的负载量。适量剪留结果枝,不可过长或过多,适量定梢,摘心和处理副梢,使架面的光照条件合理,芽眼分化良好。及时疏陈或回缩密生枝、重叠枝和徒长枝。对瞎眼部位发出的弱梢,要留2~3节短截、使翌年另发好枝,以更新复壮老蔓。如果枝蔓粗壮,当年即可留长梢摘心,培养成结果母枝或母蔓。

精选阅读

葡萄裂果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鲜食葡萄是目前我国果树栽培中的重要树种,但在葡萄采收前常发生裂果现象,尤其以果实成熟后期的多雨年份更为严重。裂果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导致外源微生物的侵染,发生腐烂,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理病害。

一、裂果的种类与表现。葡萄常在成熟期发生裂果,损失较大。由于品种不同裂果发生的部位及类型也不一样。一般分为密粒型及稀粒型二种裂果,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也不同。

密粒型的裂果原因是早期果粒密接,生成木栓龟裂,随着果实发育,由果皮和根部大量吸水产生粒内膨压,而在果粒接触的龟裂部分裂果。稀粒型的裂果也属同一道理,只是裂果部位不在果粒接触部位,而在果皮强度较弱的果顶或果蒂附近,大量吸水更促其裂果。有时着果多,裂果也多。稀粒型裂果有三种情况:一是果顶部裂开,发生在根头痕迹部位,果汁很少外溢,基本不传染好果,危害较小,但发生较为普遍;二是蒂部裂口,即从果柄基部到赤道部位裂开,裂口较大,果汁外溢,对好果粒影响很大,一旦发生,损失严重;三是木栓部位裂口,发生在果粒表面有木栓形成的部位,果汁很少外流,不传染,危害较小,但严重危害果实品质。

二、裂果的原因。主要是葡萄的果皮组织脆弱,特别是果皮强度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弱有关;另一方面与栽培条件、气候变化等引起果粒内膨压增大有关。其中土壤对裂果的影响最大,板结的土壤、排水差的易旱易涝的粘质土壤发生裂果较多。经过移栽的树、发生过日灼的树,裂果较多;结果量与裂果也有关系,结果过多,容易发生裂果。此外,雨季多雨,着色期干湿变化大时,容易发生裂果;着色不良的树及着色不良的年份,发生裂果尤多。木栓部位裂果,主要是果穗周围空间太小,在风力作用下,果粒与枝叶摩擦形成木栓,局部组织变得脆弱,随果实的膨大,在木栓部位裂口。总之,巨峰葡萄裂果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的变化,果实生长第2期膨大缓慢,第3期迅速,果面变形,形成龟裂和凹陷等部分弱组织,从根和果面吸水产生膨压,龟裂和凹陷部分裂开。

裂果也同无籽有密切关系,无核果炷头痕大,多雨期这一部分充满霉菌,因而损伤果皮而裂开,这是裂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裂果都发生在只有单个种子的果粒里,单个种子偏于一侧,有种子一侧发育良好,而无种子一侧发育不良,稍一冲击就容易开裂。

三、预防措施。防治裂果的对策应依品种不同而异。主要是选栽不易裂果的品种。对密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适量留果和防止吸水,一般在每1厘米的穗轴上着生7-8粒果即可。防止吸水的最简便的方法是果实套袋,如果能进行设施栽培则防治裂果效果更好。对稀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改善土壤管理,促使树体健壮,保持正常着果和稳定的果实发育条件,适当促使早熟等措施即可减少裂果,如能改成温室栽培则防治效果更好。

1、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变化。要通过明渠,尽力把排水工作搞好;并以耕翻及施有机肥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减少土壤水分变化。

2、适时灌水。使土壤保持一定含水量(60%左右)。干旱时期,尤其是雨季过后的干燥期,要及时灌水。

3、覆盖地膜。一方面能防止降雨后根系一时吸水过多;另一方面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保持水分均衡。但干旱时覆盖地膜应与灌水结合进行。

4、架面设遮雨棚,或果穗套袋防雨水。葡萄果面直接吸收雨水,或从根部吸收水分以后,果实产生膨压,导致引起裂果。研究表明,果实近成熟期对果穗进行套袋以防止果皮吸水,可以明显降低果穗裂果率。因此,雨天采取遮雨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裂果。

5、调节结果量。葡萄着色不良的树,发生裂果尤多,因此要通过疏穗、疏粒、掐穗尖,调整好结果量,减少裂果。

6、改善栽培管理。在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树体健壮的情况下,应加强夏剪,使果穗分布合理,不与枝叶摩擦。同时,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中耕除草。中耕既可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又可疏松土壤,具有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一般10-15天中耕一次,雨后应及时中耕以散墒。

葡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葡萄病害的大发生,其中葡萄炭疽病造成的损失最大,也是目前果农朋友最头疼的问题。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葡萄近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葡萄浆果受其危害后,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影响了品质,给果农朋友造成极大损失,对巨峰、红提、玫瑰香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葡萄种植过程中,防治炭疽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炭疽病之所以会大流行,除了与气象因素有关外,还有以下两点:一、用药习惯:据实地调查,现在大多数果农朋友还是用代森锰锌,福美双,多菌灵,甲托等常规药来防治炭疽病,很少用三唑类和一些新药,并且一年中使用次数较多,致使产生抗药性,对炭疽病防效很差。二、用药时期:果农朋友一般是不见发病,不用好药,并且忽视了花前、花后以及花后至幼果期的预防,给病菌的侵染和潜伏提供机会,造成病害大流行。

怎样才能对炭疽病及时的预防与防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充分认识葡萄炭疽病。第二、要合理的选择药剂并且确定最佳用药时期。下面就展开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葡萄炭疽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结果母枝、一年生枝蔓的表层组织、病果等处越冬。于第二年幼果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到幼嫩的果穗,通过皮孔和伤口侵入,形成初侵染,具有潜伏特点,到着色期发病,该病还可以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大流行。初发病时果实上有水浸状或雪花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凹陷斑,密生黑色小颗粒,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空气湿度大时有红色黏胶物出现,严重时病果失水干缩,极易脱落,同时还可以危害果梗、穗轴、嫩梢和叶柄。

炭疽病田间发病较晚,一般七月上旬开始发生,八九月份果实成熟期,病害进入盛发期夏秋季节降雨多,果实近成熟期气温高有利于发病。

二、葡萄炭疽病的防治

(1)结合冬剪,彻底清园:将剪下的枝蔓、穗柄、浆果、卷须及落叶、铁丝上的捆绑物等,全部清除出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2)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合理夏剪,适度负载:及时清除剪下的嫩梢和卷须,提高果园的通风透光性,注意中耕排水,尽可能降低园中湿度。科学合理的施肥增施有机肥、钾肥,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切忌氮肥过多,还要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以增强树势提高抵抗能力。

(3)药物防治:春季萌芽前,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喷施德国巴斯夫成标400倍+多菌灵500倍。开花前3~5天喷施百泰1500倍,花后5天再喷施两次,间隔十天一次,套袋前品润800倍全园喷洒,并用凯润2500倍喷淋果穗,定期脱袋检查,发病后,去掉病粒,喷凯润2000倍进行治疗,酿造葡萄上也可喷保鲜克1500倍,注意交替用药,提高药效。

总之要想对炭疽病做到及时有效的预防,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不仅做到大量元素要平衡,还要注意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抵抗能力,更要注意合理选择农药,关键时候用好药(花前、花后、套袋前、发病后),交替用药,并注意喷药方法和质量,相信只要大家做到了就可以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葡萄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缩果症是葡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一、病症特点

大致在果粒生长约30天左右(果粒生长第一期未),果粒表皮下的果肉上发生针尖大小的褐色麻点,如不继读发展扩大,以后在果实成熟时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不影响外观;在硬核后期如麻点迅速发展扩大,就形成病斑。病斑形状近园、椭圆或长园形,大小不等,大形病斑的直径可达果粒表面的1/3。病斑初时淡褐色,迅速黑变,下陷,似手指的压痕。此病的病斑有坚硬感,病部下的果肉维管束发生木栓化收缩,失水,皮下似有空洞感,但果粒一般不脱落。严重时,一个果粒会发生几个病斑,果粒近一半受害,生长中止。

病斑常发生在果粒近果梗的基部或果面的中上部,发生部位与阳光直射无关,在叶幕下的背阴部位,果穗的背阴部及套袋果穗上均会发生。

本病在果穗上分散发生,果面上的病斑通常也不集中连片。病情轻微时一般仅有少量果穗的少数果粒发病,病穗比例不会超过10%。但有些年分,在一些品种上,尤其是巨峰系品种会严重发病,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从物候期看,本病在果实生长的硬核中、后期集中发生,至浆果生长进入软化期,即果粒开始第二次迅速生长后不再发生缩果病。日本在玻璃温室条件下栽培的亚历山大葡萄,第一次迅速生长末期也有发生。

从季节看,好发生在初夏高温季节。在东南沿海的梅雨多发地区,往往在较长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连续晴天高温,即进入俗称为伏旱天气时容易发生。北方地区虽无梅雨天气,但夏季只要在一段阴雨天气之后,突然高温,也会发生本病。

2、品种与发病

大多数葡萄品种均可发生缩果病,个别品种发生严重。

3、生态环境与发病

土壤过湿状态和干湿度急剧变化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子。试验表明,硬核期前土壤高湿者发病最高,全期均湿润者略低于前者;而全期干燥或硬核期前干燥处理区的发病很低。前期高湿,或全期湿润处理的植株枝叶较柔嫩繁茂,遇后期高温干旱时水分大量蒸腾,因而缩果病发生较重;反之则蒸腾少,缩果病发生较轻。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在低平的河网地带栽培巨峰葡萄,地下水位较高,加之雨水多,雨季长,因此易发生缩果症。硬核后期的高温天气是缩果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高温和干燥同时发生时更易诱发本病。而低温冷夏时发生较轻。

空气干燥程度与发病也有关系。高温往往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加速了缩果病的发生。高湿的封闭环境阻止了枝叶水分的消耗,以失水为诱因的缩果病不会发生;但高温高湿使果粒好似浸泡在热的水气中,受光的向阳面受到光线灼伤,从而产生日射症。

光照直射与缩果病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温度发生作用。年分之间的气候差异也会使病情有较大差异,有些年分可能严重发生。

4、栽培管理与发病

南方区葡萄园管理中围沟、腰沟、毛沟不配套,泵房不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湿润,土壤施氮肥过多时,缩果病发生较重。这种园子的葡萄树往往叶面积过大,叶组织柔软,叶片气孔关闭机能迟钝,在高温干燥季节会使水分大量散失。地下水位过高又使根系在浅表的表土层中分布,南方地区在夏季高温时常同时发生伏旱,造成表土层部分根系(梅雨后的浮根)死亡,影响了水分的吸收。从果园管理上应采取控水控氮、排水促根等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南方梅雨期后土壤覆草也是保证水分均衡的措施。

激素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缩果病。据中野资料,赤霉素、2,4-D等浓度过高会引发缩果病,但ABA处理不会增加缩果病的发生。

三、发病机制

此病的本质是水分生理的失调和高温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内因是水分,外因是高温。当外界条件高温干燥时,叶面蒸腾量迅速加大,叶片不仅从根通过茎干得到水分,而且也从果实中争夺水分,供其蒸腾。如果根系吸收供水不足,会使浆果失水加剧。在浆果失水和果温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局部灼伤,这就是本病的发生机制。

至于葡萄叶片之所以能够从果实中吸取水分,属果树水分生理的一般规律。通常昼间的叶水势低于果实的水势,在高温干燥天气时叶与果之间的水势的差别更大,迫使水分从果实流向叶片。

缩果症的病理变化,据中试验,维管束的变性与褐变是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他调查了高温低湿下诱导的缩果病穗,即使其中肉眼看起来十分健全的无病果粒,100%都在果粒基部或果蒂部位存在微小的维管朿褐变。因此推测病源点可能在果粒发育中已经存在,高温发病条件只是促进了源点进一步变性褐化而扩展成病斑。至于这些褐变的源点是否是微生物引起,目前有人己在做病源体的分离研究和尝试用抗生素治疗的试验,尚未见到有意义的结果。病理变化中还有许多不明之点,尚须探讨。

四、防治要点

从病因着手,改善果园的管理,增强枝叶的健壮程度,是防止此病的根本基础。从目前经验应注意综合防治。

1、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排水条件,深耕改良土壤条件,提高根系的活动能力。

2、均衡土壤的水分管理,尤其要避免整个生长季土壤一直处于过湿状态。南方梅雨季节之后,应及时灌水或用草秸覆盖土壤。

3、严格控制氮肥,及时夏季修剪,不可放任生长,减少无效的叶面积。

4、叶面喷施钙肥,常用的有硝酸钙、氨基酸钙等。硝酸钙使用浓度0.4-0.5%。氨基酸钙含钙低于硝酸钙,但利用率高,最为安全、有效。在硬核期的前中期使用,可促进葡萄健康生长,预防病害。

5、硬核期之前,根外追施2~3次0.1~0.15%硼砂,也有利減少本病生。

温室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我地从80年代后期开始搞温室葡萄栽培,到90年代初已形成较大规模,总面积在16.7hm2以上,年经济效益达230万元。栽培品种以乍娜为主,有少量巨峰、凤凰51。但是,由于连续多年栽植葡萄,使病菌基数不断增加,加之品种本身抗性较差,许多温室内相继发生了多种病害,其中以霜霉病、白粉病、黑痘病最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给广大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1996年我市迁安镇小寨村一果农的温室葡萄发生了黑痘病,果实品质变劣,只得降价销售,损失8000元。1997年同村另一果农温室葡萄霜霉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早期落叶,过多萌发二次梢,致使翌年产量锐减,经济效益仅为上年的五分之一。为此,我们对温室葡萄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索研究,现总结如下。 1、霜霉病 乍娜、凤凰51等发病较重,巨峰较轻。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幼叶重,老叶轻。初期在叶片正面有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叶背面有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反卷、干枯、脱落。若防治不及时,迅速蔓延,叶片大量脱落,使二次梢大量发生,消耗大量养分,果实含糖量下降,花芽分化受到影响,翌年产量明显下降。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温室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90%以上)。夜间温度又偏低(在18℃以下),叶片上有大量水滴形成,使霜霉病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从叶片气孔侵入。防治上应选用健壮无病苗木和抗病品种。在繁殖苗木或直接扦插建园时,要从健壮母株上采集插条。乍娜、凤凰51等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差。应选用京秀、无核早红等抗性强,且成熟期早的品种。 定植时,要苗将木在5度石硫合剂溶液中蘸一下,对霜霉病有一定预防作用。温室覆膜后,可结合灌水按3g/m2的用量在地表撒施50%甲基托布津粉,进行土壤消毒。在开花前喷1次600倍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以后每隔半月左右喷1次1:0.7:200波尔多液,连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600倍90%乙磷铝或600倍50%的瑞毒霉。均能有效地杀灭病菌。 要严格调控温室内温、湿度。尽量使夜间温度不低于18℃。当湿度达90%时,要及时通风换气。当昼夜平均温度达13℃左右时,要密切注意病情。棚膜最好用无滴膜,减少水滴。要合理整形修剪,增加光照,增强树体抗性。夏季发病时要及时摘除较重的病叶,到室外烧毁。冬剪后要将枝、叶、病果等杂物清除到室外进行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2、白粉病 以叶片发病较多,发病后,叶色褪绿或呈灰白色斑块,上覆盖一层白色粉末。叶面不平,并逐渐使病叶卷缩、枯萎、脱落。由于乍娜品种本身易裂果,白粉病严重时,果实也感染此病,加重裂果,造成更大损失。白粉病在果实着色后发病较少。 防治霜霉病也兼防治白粉病。但要注意前期防治,最好在葡萄发芽前喷一次5度石硫合剂,也可兼杀其它病菌。 3、葡萄黑痘病 黑痘病为害葡萄所有绿色体的幼嫩部分,但以果实为重,刚落花后的幼果即可感染,造成大量落果,未落果实的病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围深褐色,外缘紫褐色,似"鸟眼状"。病果硬化或龟裂,小而酸涩,失去食用价值。发病轻的果实,病斑凹陷不明显,后期龟裂可以愈合,趋于正常,但果味仍较酸,商品性差。 防治方法除参照霜霉病的外,发芽前喷石硫合剂时可加入0.5%五氯酚钠,或10%的硫酸亚铁,以铲除病源菌;在开花前和落花达80%时是喷药的重要时期。

法桐焦叶原因与防治


法桐树:形挺拔、优美,叶茂荫浓,是很多城区行道树绿化的骨干树种。但法桐在进入夏季以后常常有焦叶病发生,受害叶片自叶尖或叶缘开始枯焦,慢慢向叶片中部基部扩展,严重影响道路的绿化景观。小编去年对法桐焦叶情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对焦叶原因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法桐焦叶病与品种密切相关,速生法桐明显比慢生法桐焦叶轻。

速生法桐,是指生长迅速、树干挺直光滑、没有疙瘩、树皮深绿和绿白斑驳相间、叶片宽厚深绿、无球或少球的新式法桐;而慢生法桐是指生长缓慢,树干多弯曲、多疙瘩、多粗糙,老皮不易剥落,树干黄白不绿,球果较多的老式法桐。

应对措施:选用或选育典型的速生法桐,良种壮苗是搞好城市绿化的关键和基础。

法桐焦叶病与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关,在强太阳辐射、高温、干旱(燥)的环境中法桐容易发生焦叶病。

在城区环境中,法桐的焦叶程度,一般是树冠南面的叶片重于树冠北面的叶片;东西方向道路的法桐,焦叶程度是道路北侧的重于道路南侧的;南北方向道路的法桐,是道路东侧的比道路西侧的法桐焦叶重;法桐的春梢叶片有严重焦叶,而秋梢叶片没有焦叶或焦叶很轻。这都说明法桐的焦叶程度和强烈太阳辐射及局部高温干旱的小环境有密切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干旱,当气温在30℃时(夏季气温常超过35℃),地表温度可达40℃以上,使法桐生长的小环境温度更高,高温干旱加剧法桐的蒸腾并抑制根系的活性和吸收功能。在初夏还容易形成又干又热的干热风,干热风使法桐液流速率加快,蒸腾耗水量急速增大,根系吸水不畅,树体内水分供需平衡失调,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或其他生理机能遭到破坏,导致法桐叶片枯焦。

应对措施:

1.选用抗干热风的速生法桐。

2.适时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

3.合理施用磷钾肥,或提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天达2116、黄腐酸、喷施宝等,提高法桐抗旱抗干热风的能力。

4.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提高绿化面积,降温增湿减风,减弱干热风强度。

法桐焦叶病与土壤盐碱度有关,土壤盐碱重的路段法桐焦叶也重。

在城区,大部分地势低洼、盐碱严重,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根系吸水困难,引起法桐生理干旱,盐类离子还直接毒害根系并使土壤通透性、可耕性差。高温干旱和盐害共同作用,法桐焦叶会更加严重。

应对措施:

1.最好用黄河水浇足浇透,具有洗盐和压制盐分上升的功能,并适时中耕。所用井水要进行化验,看是否适合灌溉用。

2.种植法桐时要做隔盐层或客土,并施盐碱土改良肥。最好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3.适当多施农家肥并加入锯末、麦糠、秸秆等材料。

4.冬季不要将融雪剂喷洒到行道树上,含融雪剂的堆雪不要堆积在树下并及时清运。

法桐焦叶病与树势强弱有关,树势衰弱的法桐焦叶也重。

经过将统计数据作线性分析发现,生长势越强的法桐焦叶越轻。

导致法桐树势衰弱的原因很多:

1.在道路或地下管线施工改造时,人为直接把法桐根系切断。

2.过度硬化铺装,树池、绿化带狭小,土壤不透水不透气,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加之人为浇水施肥困难,树木的水肥营养供应长期不能满足,致使叶小、叶薄、叶黄甚至焦叶早落。

3.土壤中存在砂浆、灰土截层,根系不能生长伸展,营养空间狭小,易旱易涝。

4.法桐在新植时,对截干伤口没有涂药保护以致有腐烂病或虫害发生。

5.在法桐根颈处,人为堆放生活垃圾、倾倒污水或燃烧堆放的枝叶。

6.没有把好良种壮苗关,种植之前即少皮有伤、带病带虫等。

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和监督,避免或减少人为破坏。

2.选用良种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种植关,有伤有病的法桐不要种植。

3.对截干处进行涂药保护并在截干处留足整形带。

4.有条件的路段,或扩大树穴、或加宽绿化带、或把树穴相互打通形成条状绿化带,并把施工铺装对行道树法桐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根系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5.当加宽树池或绿化带不容易实施时,在日常养护管理中,不管是树池、绿化带浇水,还是树冠喷药防治病虫害,都应加入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水肥供应,尽可能增强法桐树势。

法桐焦叶病与工业污染有关,在工业区的法桐焦叶病严重。

应对措施:可考虑选用其他乡土树种。

法桐焦叶病与法桐树龄、胸径有关,树龄大、胸径大的法桐焦叶轻。当法桐为小胸径(10厘米至15厘米)时,慢生法桐比速生法桐焦叶重;当慢生法桐在大胸径(20厘米至30厘米)时,根深叶茂,焦叶程度明显好转。

法桐焦叶病与品种、高温气候、土壤盐碱度、树势和工业污染有关,防治法桐焦叶病要从这五个方面着手。

番茄烂根病的原因与防治


一、棚室番茄烂根原因

1、土壤湿度大由于冬季大棚内温度低,湿度相对较大,植株叶片的蒸腾量小,大量浇水造成地温过低,土壤通透性差,从而引起烂根、沤根的现象。

2、夜温低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3℃生理机能下降。长期13℃植株生长不良,6~8℃停止生长。大棚内夜间气温应保持在15℃以上才能保证地温在20℃以上。

3、昼夜温差大番茄结果期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5~28℃,夜间为16~20℃。当长时间夜间温度低于15℃,且日温高于30℃时,地下部根系受损,地上部蒸腾过大,从而引起植株萎蔫。

4、重茬时间长长期重茬土壤内会残留大量的各种致病菌,病菌的活动使番茄易感青枯病、枯萎病、等病害。而且容易影响土壤的团粒结构,损害土壤通透性。

二、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冬暖棚栽培的品种应采用无限生长型、大果、耐寒、耐阴、抗病的优良品种。

2、多施有机肥容易发生沤根的土壤多是粘重、透气性差的粘壤土。有机肥不但营养全面丰富,而且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预防病害的发生。

3、栽前高温焖棚特别是重茬的土壤内有多种致病菌,高温焖棚可杀菌防病,方法是:在定植前7~10天,将棚内土壤深翻20厘米喷洒多菌灵杀菌剂,盖好薄膜使棚内温度达50~60℃,焖棚5~7天,重茬病重地块可重复2~3次。

4、控制浇水次数和时间冬暖棚由于温度低,土壤水分蒸发较少,应适当控制浇水,一般每隔7天一水,不能大水漫灌,也可隔一行浇一行。浇水的时间应掌握在寒流尾,暖流头,寒流或连阴天时不能浇水。

5、提高夜温影响冬暖棚蔬菜生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夜温,提高夜温方法主要有①加厚草苫,厚度以白天盖棚后棚内不见光为准。②双层膜覆盖,即夜间草苫上加盖一层薄膜,既可保温,又可保护草苫不受雨雪侵蚀。

6、加强棚内通风透光冬暖棚内特别是浇水以后(在保证棚温的前提下)应增加通风透光量,减少棚内空气和土壤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7、倒茬换土任何蔬菜长期在同一地块内种植,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倒茬换土是防止重茬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葡萄扇叶病的特征与防治办法


【病害名称】:葡萄扇叶病,又名葡萄退化

【症状特征】:葡萄扇叶病又称退化病。我国发生普遍,其症状因病毒株系不同分3种类型:一是传染性变型或称扇叶。系由变型病毒株系引起的,植株矮化或生和衰弱,叶片变形,不对称,呈环状或扭曲皱缩,叶缘锯齿尖锐。叶变型时有时出现斑驳;新梢染病,分枝异常、双芽、节间极短或长短不等;果穗染病,果穗少且小,果粒小,座果不良。二是黄化型由产生色素病毒株系引起的。病株早春呈现铬黄色褪色,致叶色改变,现散生的斑点、环斑、条斑等,严重的全叶黄化。三是脉带型传统认为是由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

【发病规律】:葡萄扇叶病毒可由几种土壤线虫传播,如加州剑线虫(Xiphinemaindex)、麦考岁剑线虫(X.coxi)和意大利剑线虫(X.italiae)等。通过嫁接亦能传毒。剑线虫获得病毒的时间相当三,在病株上饲食数分钟便能带毒,线虫的整个幼虫期都能带毒和传毒,但蜕皮后不带毒。成虫保毒期可达数月。该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由调运带病毒苗木导致。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新建葡萄园,必须从无病毒病地区引进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2)茎尖培养脱毒。对于已感染或怀疑感染病毒的苗木,进行茎尖培养,获得无毒苗木,然后再种植。(3)防止田间传播。嫁接时要挑选无病的接穗或砧木。(4)土壤消毒,治虫防病。扇叶病在田间经土壤线虫传播,可使用5%克线磷颗粒剂浸根,处理浓度为100~140毫克有效成分/升,浸5~30分钟。也可在播种育苗时,条施或点施,亩用量为250~300克。此外也可用溴甲烷、棉隆等处理土壤,都有灭线虫减少田间传毒作用。(5)加强田间管理。葡萄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和期根据植株长势,合理追肥,增强根系和树体发育;细致修剪,摘梢、绑蔓,增强植株对该病抵抗力

葡萄生长后期烂果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引起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两种病害为白腐病和炭疽病。 病虫害是直接影响葡萄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而葡萄生长后期烂果是危害葡萄产量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我区葡萄生产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生规律也较复杂,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为避免葡萄生长后期出现烂果现象,人们常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葡萄农药残留量超标,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笔者结合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发生原因、特点、防治等方面进行如下探讨。 1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主要原因 (1)病菌感染,一般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有白腐病、炭疽病、特殊年份也有黑腐病。 (2)营养不良,树势衰弱,偏施氮肥,缺少钾、钙、微量元素,或挂果过多、负载量大,致使植株长势弱,降低了抗病能力。 (3)气候潮湿,夏剪不及时,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雨水过多、土壤和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加速了病害的传染和蔓延。 2葡萄生长后期发生的常见病害 2.1葡萄白腐病 2.1.1病状此病主要为害果穗,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被侵害。一般接近地面的果穗,其穗轴、果梗最先发病,受害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的病斑,后逐渐扩大,环绕穗轴,使其果粒软腐,振动时病粒容易脱落。在烂果表面上产生灰白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季节受害变软的果粒表面破裂,溢出淡黄色粘液 2.1.2病原常见的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Coniothyriumdiplodiella(Speg.)Sacc.),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并有孔口。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着生在孢子器底部的丘状组织上;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瓜子形、初无色,成熟时呈褐色,大小为8.9~13.2m6~8m。 2.1.3发生特点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是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风雨、昆虫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媒介。雨水不仅把带有分生孢子的土壤颗粒飞溅到果穗和接近地面的新梢上,也是孢子萌发侵染的主要条件。因此,6月上、中旬降雨次数的多少和降雨量的大小决定当年白腐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期。夏季高温多雨、尤其阴雨连绵的天气易造成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发病严重。白腐病菌为弱寄生菌,主要由伤口侵入,如田间操作的机械伤、虫咬伤以及风害、雹害造成的伤口等,小果梗的密腺、叶片的水孔、气孔等也都是病菌侵入的门户。 2.2葡萄炭疽病 2.2.1病状此病主要危害果实,穗轴和果梗也能受害。葡萄在浆果着色后期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故称为晚腐病。一般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发生水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d后,产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多雨潮湿天气,自盘中流出粉红或橙红色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果面,果粒变软腐烂,逐渐失水干缩,变成僵果脱落。果梗、穗轴受害时产生椭圆册陷病斑,影响果实成熟。 2.2.2病原常见的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盘长孢属。病果上的小黑粒点为分生孢子盘,上面聚生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0.3~15m3.3~4.7m。 2.2.3发生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在1年生枝蔓的表层组织及病僵果上越冬,副梢带菌率最高,其次是结果母枝、果穗、叶柄、卷须、穗轴、果梗等。翌年春条件适宜时大量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带有分生孢子的雨滴落到果实上便开始初期侵染,若传播到叶片、新梢上便侵入到组织内部,但表面看不出异常,为潜伏侵染。这种带菌新梢为下年的侵染病原。在幼果上的孢子先在果面萌发,10d后穿入寄生。菌丝通过角皮层进入表皮细胞,然后病菌停止生长,直到果粒成熟才开始发病。果实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份,一直到9月份只要降雨,病菌还可侵染,但比以前发病轻。 3葡萄后期烂果的主要防治方法 3.1加强栽培管理 (1)合理施肥。施纯氮量控制在750kg/hm2左右,肥料要适时施用,防止徒长,要开沟深施,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适当配合,要增施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最好采用设施栽培或套袋栽培。 (2)生长期要及时摘心,及时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以减轻发病。同时需及时摘除副梢,防止树冠过于郁闭,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同时,雨后要搞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防止园内积水。 3.2消天越冬病原菌 (1)葡萄收获后及时清除损伤的嫩枝及老蔓,增强园内通透性。 (2)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留在植株和架面上的副梢、穗轴、卷须、僵果等,把落在地上的干枯枝、落叶彻底清除出园,然后集中烧掉。 3.3药剂防治 (1)地面撒药消除菌源。对上年发病严重的果园,在病害发生前,地面撒石灰(施药量约75kg/hm2);pH值较高(7以上)的土壤可进行地面撒药:福美双、硫磺粉各1份、石灰2份,三者混合均匀,撒在地面,用量为15~30kg/hm2。 (2)喷药保护。生长季节喷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一次,保护叶片、枝蔓、果穗等,减少侵染机会。 (3)针对病害,对症下药。一旦发生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要对症下药,但要注意交替使用药剂,不可连续单一用药。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交替使用进行防治。另外,果实着色后为防止农药污染果穗,配药浓度不宜超标。 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以达到提高产量、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银杏树落果原因与防治


一、银杏树落果原因

1、养分不足。一般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现第1次落果高峰,7月上旬出现第2次落果高峰。

2、人工授粉不当。如果授粉的时间掌握不当或采用过嫩甚至变质发霉的雄花,则受精不良,引起落果。如雌花数量较多,授粉量又大时,就会引起重载。虽然暂时会出现果满枝头的现象,但对当年乃至以后若干年树的生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病虫危害。银杏树受病虫危害后,常会出现生长受阻,树势减弱,从而引起落果。

4、环境因素。银杏对气候及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但在高温多水条件下生长缓慢,在瘠薄、过度潮湿或盐分太重的土壤上则生长不良。如长期生长在板结或受涝受渍、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根系生长受阻,造成落果。另外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冰雹也会引起落果。

二、防治措施

1、坚持科学施肥,适时补充养分。应根据树体大小,在离干基0.5-1米向外至树冠缘下挖沟穴,沟深20-40厘米、宽30-50厘米。

冬季施足基肥:在银杏落叶以后,配合深翻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为次年树体生长发育打下物质基础。

春季施催芽肥、花前肥:3月上旬银杏发芽前,以施氮肥为主,配以适量的磷钾肥,促使早生枝及花芽的生长,提高坐果等。花期喷施3%的硼砂液,也可减少银杏生理落果。

夏季施长果肥:5月初以速效肥为主,进行根外追肥,配合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坐果率。

秋季施微肥:此时正值种子硬核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处于高峰期,除需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还要酌情施用硼、锰、锌等微肥。

2、坚持科学授粉,保持合理负载。人工受粉的最佳期依据气温及雌雄花的成熟度而定。当结果母树上1/2至2/3的雄花尖嘴(即胚球)上有发亮的小水珠时(上午8-9点钟对着阳光观察),为最佳授粉期,晴天上午8-10时,下午4-6时授粉效果最好,阴天可全天进行,注意使其结果不引起超载。

3、及时防治病虫害。危害银杏的主要害虫有银杏超小卷叶蛾和天牛、木蛾等蛀干害虫,病害主要有叶枯病。一般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银杏超小叶蛾幼虫危害期,最有效的防治时间和方法是在幼虫期人工授粉后7-10天(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向树冠喷雾1-2次,效果很好。对木蛾等蛀干害虫,一旦发现虫孔,立即用40%乐果乳油等灌孔,外敷黄泥、石膏或用塑料薄膜包扎,杀死害虫。叶枯病的防治则应从加强管理,增强树势着手。

花木根癌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中国园林网2月3日消息:根癌病又称根头癌肿病,是园林花卉苗木上最容易发生的根部病害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寄主多达60科300多种植物。如樱花、月季、玫瑰、银杏、石竹、大丽花、秋海棠、梅花、丁香、天竺葵等花木,以及葡萄、桃、李、杏、梨、苹果等果树均有发生。

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主根和侧根,对于苗木则多发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或更大,数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花木病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根癌病十分顽固,即使清除癌瘤,往往又能重新生长。

病原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病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病菌借水流、地下害虫、嫁接工具,作业农具等传播,带病的花木种苗和种条被调运时,可远距离传播。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他损伤等,都可以成为病菌侵入的途径。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土温22℃时最适于癌瘤的形成,超过30℃的土温,几乎不能形成肿瘤。土壤的酸碱度亦与发病有关,碱性土有利于根癌病的发生,而酸化土壤病害较少,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较重,连作栽培的花木发病严重。此外,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多的花木苗圃地,发病较重。插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也容易发病。

如何防治根癌病?

一是加强检疫。对出圃或外来苗木应抛弃病株,若发现可疑苗木,可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液浸泡30分钟,或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2%石灰水浸1至2分钟,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在栽植苗木时,应避免从病区引进苗木或插穗,若有带病苗木应彻底清除烧毁。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适宜于根癌病发生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在进行中耕除草等操作时应尽量少伤根或损伤花木茎蔓基部;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减少虫伤;雨后注意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花木生长,提高抗病性。

三是刮除病瘤或清除病株。发现苗圃或栽植花木感染病菌后,应及时扒开周围土壤,用刮刀将肿瘤彻底切除,直至露出无病的木质部,并用高浓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以免再感染。对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应及时清除并彻底收拾残根,集中烧毁处理。对轻病株可用402抗菌剂300~400倍液灌根,或切除瘤体后用500~2000ppm的链霉素、500~1000ppm土霉素、5%硫酸亚铁等涂抹伤口。另据报道,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2份)涂瘤有治疗作用。还可施放射形土壤杆菌84号进行生物防治。

四是嫁接时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嫁接工具可用75%酒清或1%甲醛溶液消毒灭菌。

苹果螨类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危害苹果的螨类主要有山楂叶螨、果台螨和苹果全爪螨。

一、危害状

1、山楂叶螨:又称山楂红蜘蛛,主要危害苹果树地叶片、嫩芽和幼果,叶片受害时,红蜘蛛群居叶背面,吐丝拉网,丝网上粘附微细土粒和卵粒;叶正面出现许多苍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叶背面出现铁锈色症状,进而脱水硬化,全叶变黄褐色枯焦,形似火烧,受害严重的果园,6-7月间大部分叶即可脱落,促成受害果树二次开花发芽,受害严重的芽,不能继续生长而枯死。

2、果台螨:又名苹果长腿红蜘蛛,苜蓿红蜘蛛,主要在寄主叶片正面吸食危害,能形成较大的褪绿斑点,叶片背面无铁锈色,此种红蜘蛛不吐丝拉网,受害叶柄、枝条等处附有大量的白色螨皮,可造成叶片枯焦、早落。

3、苹果全爪螨:又名苹果红蜘蛛,嫩芽受害常不能正常展叶开花,甚至整芽死亡,受害叶正面布满黄白色斑点,最后全叶枯黄,一般不提早落叶,也不拉丝结网。

二、发生规律

1、山楂叶螨:1年发生6-10代,以受精雌虫在树皮裂缝内,粗皮下及地面土缝中越冬,一般6月份之前危害较轻,6月中下旬以后,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繁殖很快,7月份进入严重危害阶段,可造成大量落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随着雨季的到来和天敌的增多,虫口密度逐渐下降,至8月中旬大部分雌虫已进入越冬场所,有的可延续到9-10月份越冬。

2、果苔螨:1年发生3-7代,以卵在主枝及侧枝的阴面及果苔等处越冬,翌年4月苹果发芽时开始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危害最重,一般以8月初卵出现。

3、苹果全爪螨:1年发生6-9代,以卵在果苔,果痕及二年生细枝上越冬,高温干燥有利于苹果全爪螨的繁殖危害。

三、防治措施。在做好休眠期防治和虫情测报的基础上,根据3种红蜘蛛的发生规律,抓住苹果开花前后和麦收前的3个关键时期,适期喷药,同时注意后期防除,以压低越冬虫口,便可有效控制红蜘蛛的危害。

1、人工防治:在山楂红蜘蛛越冬前,于树主干或主枝上绑缚草把,诱集越冬雌螨,草把要上松下紧,待其雌螨越冬结束后,将草把解下烧毁,刮除粗老翘皮,清除落叶和杂草进行深埋,可以消灭山楂红蜘蛛越冬雌螨和苹果红蜘蛛及苜蓿红蜘蛛的越冬卵。

苹果裂纹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苹果生长后期果实裂纹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严重影响苹果的商品价值,应引起足够重视。苹果裂纹病是由于苹果生长前期干旱果肉细胞膨大较慢,苹果生长中后期遇雨细胞迅速膨胀导致的一种生理病害,发病程度与品种、树龄、树势有密切的关系。富士品种发病较重,树龄大,树势弱者多而重,树龄小,树势强者少而轻。

一、苹果裂纹病发病原因

1、环境条件

苹果生长发育期间干旱、高温、多风等果园环境突变是裂纹病发生的直接诱因。春季持续干旱,特别是幼果膨大期连续多日高温干旱后,突降阵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雨过天晴,又遇连续高温会导致苹果裂纹病的大发生。果实膨大期是果树需肥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遇干旱高温天气,又未及时灌溉补水,会严重影响果皮细胞发育,导致与果肉组织发育不同步。若在采收前突然降水或人工灌水,都易引起果肉细胞吸水膨胀,皮层组织撕裂,形成果面裂纹。裂纹多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或近成熟期。

苹果裂纹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2、土壤条件

果园的土壤营养条件和苹果裂纹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均衡的果园,极少发生裂纹现象。土壤中钙、硼、氮、钾等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与裂纹发生直接相关。当土壤中钙、硼含量不足,或氮含量过高时,苹果裂纹病加剧,土壤补施硼肥和钙肥、增施钾肥均有助于缓解裂纹病的发生。长期生草的果园土壤养分、水分供应平衡,裂纹病发生比清耕果园轻。

3、栽培管理

果园管理粗放,树冠郁闭、内膛通风透光不良,导致果皮角质层发育不健全,弹性降低,裂纹病发生重。果实阳面通常着色均匀,极少发生裂纹,而果实阴面极易裂纹,尤其是两果邻近的阴面区域,往往成为裂纹的集中发生区。套袋果脱袋后遇雨或遭遇极度干热天气也易裂纹。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水分管理

加强果园水分管理是减缓裂纹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果园,尽量能在冬季或早春灌一次透水,并重视果实膨大期的灌水,保持稳定的土壤含水量,使果实均衡生长。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应推行果园生草和节水灌溉技术,如覆草滴灌、生草微喷等,以调节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供应。

2、加强果园土壤管理

重视果园有机肥的施用及平衡施肥,花蕾期喷一次硼肥,幼果期套袋前结合喷药喷硼肥,加补钙剂2次。

3、重视果园综合栽培管理。矮化砧树发病明显高于乔化树,在栽培中对矮化树应深埋砧,重修剪,复壮树势。套袋时减少单层劣质纸袋的使用,选择优质双层三色纸袋,特别干旱的地区也可以选择纸加膜袋。套袋时,袋口一定要扎紧,不能让雨水顺果柄流入果袋。幼果期尽量少用对果皮细胞有刺激性的农药。及时摘叶、转果、地面铺反光膜补光,促进果皮健全发育。优化树形,疏除过多枝条,打开层间光路,减少低光效冠区,为果实均匀着色创造有利条件。脱纸袋时避开干热、多风、骤热变温天气。套塑膜袋果,带袋采收、贮运。

《葡萄枝蔓“瞎眼”的原因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